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高中历史高考必背政治改革(共九个都是高频考点).doc

  • 上传人(卖家):luzy369
  • 文档编号:4635621
  • 上传时间:2022-12-27
  • 格式:DOC
  • 页数:7
  • 大小:59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高中历史高考必背政治改革(共九个都是高频考点).doc》由用户(luzy369)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高中历史 高考 政治 改革 九个 都是 高频 考点 下载 _历年真题_高考专区_历史_高中
    资源描述:

    1、高考历史必背政治改革1、梭伦改革【时间】公元前594年【背景】(1) 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之间矛盾尖锐,雅典政局动荡不安。(2) 随着工商业发展,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反对贵族专权,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强烈。(3) 梭伦当选为首席行政官,立志改革,振兴城邦。【性质】奴隶主阶级为巩固统治而进行的改革【内容】(1) 颁布“解负令”,下令取消一切债务,禁止以土地和人身作抵押。(2)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按财产的数量将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享受的权力越多,应尽的义务也越多。(3) 改革国家机构。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组成“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执掌最高统治权;设立公民

    2、陪审法庭作为最高司法机关。(4) 鼓励发展农工商业,大大推动了雅典奴隶制经济的发展。【特点】改革存在“中庸”的色彩,企图用妥协的办法来求得斗争双方的和解,一方面改善平民的经济状况,一方面保护贵族的政治特权。【意义】(1)大大促进了雅典的繁荣与发展。(2)奠定了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3)开启了西方权力划分的先河。(4)改革中的“中庸“精神为雅典民主政治和西方民主政治提供了价值基础。【局限性】(1)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2)下层公民没有享有充分的参政议政的权力。(3)允许贵族报留祖传地产,氏族制度的残余仍得以存续。2、商鞅变法【时间】公元前356年开始【背景】(1)战国时期,秦国

    3、政治、经济、文化落后于中原各国。(2)秦孝公为富国强兵,任用商鞅实行变法。【性质】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运动【指导思想】法家思想【内容】(1)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2)政治上:普遍推行县制;制定秦律;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3)思想上:“燔诗书而明法令”,加强思想控制。(4)军事上: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5)风俗上: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特点】商鞅变法的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重农”和“法治”。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实行最彻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长久、影响最深远的改革。【意义】(1)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较为

    4、彻底的一次改革运动,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致后世的发展都起了重要的作用。(2)经济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为秦国农业发展带来生机。(3)政治上,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4)军事上,积极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使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重掌握了主动权。【局限性】商鞅变法处在一个新旧历史交替时期,新旧势力斗争异常激烈的历史特点和变法的阶级属性决定了此次变法的局限,表现为: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加重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并未与旧制度、旧文化、旧习俗彻底划清界限;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来的秦朝也有消极影响,导致了秦朝的暴政;压制工商业发展,违背了

    5、社会发展的规律,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3、北魏孝文帝改革【时间】公元477499年【背景】(1)北魏统一北方,创造了一个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2)北魏统治者重视学习汉文化,成为孝文帝改革的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3)北魏民族矛盾激化,阶级矛盾尖锐。(4)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促进北魏社会的发展,孝文帝实行改革。【性质】自上而下的封建化改革运动【过程及内容】前期:(1)时间:公元471490年(2)主持:冯太后(3)重点:建立新制度(4)措施: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推行均田制;推行新的租调制;设立三长制,健全县以下地方基层政权。后期:(1)时间:公元490499年(2)主持:孝文帝(3)重点:汉化(

    6、4)措施: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政策和移风易俗,促进民族融合。【意义】(1)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推动了鲜卑族柚木经济向农耕经济转型,增加了国家收入。(2)使北魏进一步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与制度,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巩固了封建统治。(3)加快了民族融合的进程,为中华民族注入了新鲜血液,促进了整个中华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为隋唐时期结束分裂重新统一奠定了基础。4、请王安石变法【时间】公元1069年。【背景】(1)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造成冗官、冗兵和冗费,形成积贫积弱局面。(2)农民起义和兵变相继爆发,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引起严重的社会危机。(3)要求改革的势力同守旧势力斗争激烈,出现朋党之争,统

    7、治阶级矛盾突出。(4)庆历新政昙花一现,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5)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王安石主持变法。【性质】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 是社会改良性质的改革。【内容】(1)理财之法:推行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2)强兵之法:整顿军队,推行保甲法、将兵法、保马法,设军器监等。(3)取士之法: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唯才用人等。【失败的原因】(1)变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改革充满了阻力。(2)下层官吏没有很好地执行变法的措施,危害了百姓的利益。(3)支持变法的组织机构不够健全,赏罚不够公正。(4)变法的重要支持力量宋

    8、神宗在变法后期的动摇及其去世,使保守派重新得势。(5)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新法被废除。(6)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变法本身没有触及社会的根本问题,没有给农民更大的利益,因而不可能获得广大农民的支持,也不可能很好地解决社会的根本矛盾。【意义】(1)变法措施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2)促进了经济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一定程度上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局限性】(1)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改变,负担依然沉重。(2)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9、。【启示】(1)改革使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2)改革使革除社会弊政,促进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3)改革必然涉及到某些人的特权和私利,因而会有阻力,甚至充满了尖锐的斗争。因此,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行动要坚决彻底,要注意用人。5、欧洲的宗教改革(一)丁路德宗教改革【时间】1517年开始【背景】(1)1516世纪,德意志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2)罗马教廷对德意志进行神权统治和经济搜刮。(3)导火线:1517年,罗马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内容】(1)思想的核心是“因信称义”。(2)人人在上帝与圣经面前都是平等的。(3)信仰的唯一依据是圣经。(4)减少教堂和修道院,简化宗教仪式。、(

    10、5)俗权高于教权,并最终支配教权。【影响】(1)推动了广大民众的反封建斗争,沉重地打击了天主教会和封建势力。(2)使德国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形成了一种新教路德宗。(3)有利于德意志民族的发展。(4)为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二)加尔文宗教改革【时间】1536年开始【背景】(1)受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2)受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影响【内容】(1)坚持圣经绝对权威,反对教皇权威。(2)主张简化宗教仪式。(3)主张“先定论”,宣扬“选民”思想。(4)主张自由、平等、个人主义。(5)主张选民要有奋斗精神。(6)主张建立共和式的长老制度。(7)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影响】(1

    11、)打击了天主教会的势力。(2)净化了社会风气。(3)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4)影响力早期资产阶级革命。(5)国际性影响广泛,日内瓦也由此成为“新教的罗马”。(三)亨利八世宗教改革【时间】1532年开始,1534年国会通过了著名的“至尊法案”。【背景】(1)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神学思想的束缚,要求宗教改革。(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思想的传播,社会各阶层反教会情绪不断高涨。(3)日益强大的王权力图摆脱罗马教权的桎梏。【内容】(1)实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运动。(2)断绝了英国教会在行政和经济上与罗马教廷的关系。(3)规定国王为英国最高首脑,拥有任命教职、召开教会、审查教规的权力。

    12、(4)报留天主教的教阶制度、教义和仪式(5)没收修道院财产归王室所有。【影响】(1)摆脱了罗马教权的桎梏,巩固了日益强大的王权。(2)使英国基督教成为英国国教,教会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3)天主教会被剥夺的大多数财产落到新兴资产阶级手里,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4)在宗教信仰和神学思想方面没有实质性的变化,不利于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6、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时间】18051849年【背景】(1)马木略克反动势力统治。(2)奥斯曼帝国的威胁。(3)英国等国的侵略危险。(4)穆罕默德阿里掌握了对埃及的统治权。【内容】(1)经济上,改革土地制度,确立土地私有制;改革赋税制度,征收单一的土地税;兴修水

    13、利,推广改良农具;引进新的农作物品种,发展经济作物,特别是棉花;发展官办工厂,重点发展军事工业,同时创办民用工业;引进西欧国家技术、设备、人才和资金;限制私营手工业生产;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2)政治上,歼灭了残余的马木路克;削弱了宗教长老阶层的势力;确立高度的中央集权(设立中央机构国务会议和咨议会,建立省县乡村各级行政机构)。(3)文化上,创办学校;外聘专家;选派留学生;出版翻译学术著作和普通读物;创办了阿拉伯文的报纸。(4)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加强训练军队;建军校培养军官;装备先进武器;建立船队。【影响】(1)经济上,推进了埃及近代化进程,提高了生产力,发展了农业、商业,建立了近代工厂,使

    14、长期停滞的埃及社会焕发了生机活力,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这些都为埃及的经济独立、制止西方资本的大规模渗透奠定了较坚实的基础,客观上促进了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2)政治上,结束了埃及长期动乱、分裂、割据的局面,确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体制。(3)文化上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促进了文化繁荣。(4)经济、军事实力的增强,壮大了国力,使之成为维护独立主权的坚强后盾,使埃及实际上摆脱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推迟了欧洲列强侵占埃及的进程。7、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时间】1861年【背景】(1)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基础受到严重威胁。(2)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3)革命民主主义者

    15、积极发动武装起义,准备推翻俄国农奴制,心思潮涌动。(4)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充分暴露了农奴制的弊端。【性质】由沙皇政府和贵族地主阶级主持进行的一次自上而下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内容】(1)颁布“二一九法令”,废除农奴制。(2)实行司法改革和地方自治改革。(3)进行教育、军事方面的改革。【意义】(1)废除农奴制,是俄国向近代化迈进的重要步骤。(2)促进了俄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业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3)促进了俄国工业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实现了生产方式由封建性向资本主义方式的过渡,使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局限性】(1)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贵族地主土地所有制仍然存在,封建剥削方式在农村继续报留。(2)

    16、以牺牲农民利益来发展资本主义,必然给发展中的资本主义带来不良影响。(3)社会矛盾依然尖锐,农民暴动和起义不断。8、日本明治维新【时间】18661869年【背景】(1)德川幕府统治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封建落后。(2)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动摇了幕府统治基础,为明治维新准备了一定的社会经济前提。(3)西方列强的殖民侵入激化民族矛盾,“黑船事件”后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4)武装倒幕,推翻了幕府统治,建立明治政府。【性质】为克服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而提早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内容】(1)政治上:实行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实行四民平等;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2)经济上:殖产兴业

    17、;承认土地私有制,统一征收地税,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3)文化及生活习俗上:倡导“文明开化”。(4)军事上:实行义务兵役制,改进军事装备,培养军事人才。【意义】(1)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成为先进的工业国;加强了中央集权,成为亚洲第一个君主立宪制的国家。(2)日本近代资本主义工业体系开始确立,到19世纪90年代初,日本已经成为亚洲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国家。(3)建立了一支现代化军队,并不断得到加强。(4)日本完全废除了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获得国家主权的独立和完整,成为当时亚洲唯一独立的国家,并逐步成为列强。【局限性】(1)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封建军国主义色彩浓厚。(2)对外推行侵略扩张

    18、政策,给亚洲邻国造成了巨大的灾难。9、戊戌变法【时间】1898年。【背景】(1)清政府的统治腐朽没落。(2)甲午中日战争战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遭遇亡国灭种的严重危机。(3)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为戊戌变法奠定了阶级基础。(4)有早期维新思潮作为思想基础,后期康梁维新思想传播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启发民智。【性质】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过程】(1)1895年春,康有为、梁启超组织发动“公车上书”。(2)1895年8月17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北京创办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鼓吹变法,并组织强学会。(3)189

    19、6年8月,为了宣传变法而制造舆论中心,时务报在上海创刊。(4)1897年冬,严复在天津主编国闻报,成为与时务报齐名的在北方宣传维新变法的重要阵地。(5)1898年2月,谭嗣同、唐才常等人在湖南成立了南学会,创办了湘学报。在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志士的宣传、组织和影响下,全国议论时政的风气逐渐形成。(6)1898年4月,康有为同梁启超在北京发起成立保国会。(7)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了“明定国是”诏书,变法正式开始。变法期间,光绪帝先后发布上百道变法诏令,除旧布新。(8)1898年9月21日,慈禧“临朝训政”,发动了戊戌政变,“戊戌变法”运动失败。戊戌政变后,慈禧将光绪帝囚禁在瀛台,并下

    20、令逮捕维新人士;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杀害。【内容】(1)政治上:鼓励官绅士民上书言事;谕令各省督府举荐新政人才;精简机构,裁减冗员,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准其自谋生计。(2)经济上:鼓励发展农工商业,奖励创新发明;鼓励商办铁路、矿业;改革财政;兴办邮政。(3)文化教育上: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在各地成立中小学堂,在京师设立大学堂,筹设专门学堂;鼓励私人办学,选派留学生到海外留学;准许民间创立报馆;设立译书局。(4)军事上:裁汰旧军,编练新军。【影响】(1)激起了民众对满清政府的愤恨,推动了清政府的自我改革。(2)推动知识分子由维新向革命转化。(3)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4)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前奏。【局限性】(1)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并对封建制度寄予希望。(2)维新派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只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皇帝和极少数的官僚,甚至对帝国主义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7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高中历史高考必背政治改革(共九个都是高频考点).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635621.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