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名师公开课优质课件:第14讲发达的古代农业及手工业的进步.pptx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4632464
  • 上传时间:2022-12-27
  • 格式:PPTX
  • 页数:50
  • 大小:919.73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名师公开课优质课件:第14讲发达的古代农业及手工业的进步.pptx》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高考 人教版 历史 一轮 复习 师公 开课 优质 课件 14 发达 古代 农业 手工业 进步
    资源描述:

    1、第14讲PART 14发达的古代农业及手工业的进步考点分层突破命题多维研析 第14讲考纲要求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原始农业商周农业生产工具 主要以石刀、石斧、石犁为主出现了_,但仍然以木器和石器为主 耕作方式 主要耕作方法是_耒耜出现,农业生产力得到提高作物种类 中国在世界上最早培植_西周时期,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生活方式 人们不得不经常迁徙人们的生活开始走向_1.早期的农业生产青铜工具考点分层突破水稻和粟考点一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知识回扣刀耕火种定居考点分层突破2.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生产工具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和牛耕,并将其逐

    2、渐推广。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来又出现;发明了播种工具耧车。东汉: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已推广到珠江流域。隋唐:江东地区出现。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2)耕作方式:汉朝以后,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3)耕作技术春秋战国:使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汉代:西汉时期出现了二牛一人的犁耕法,赵过推行代田法。铁农具犁壁曲辕犁铁犁牛耕垄作法考点分层突破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技术形成,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4)耕作制度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宋代以后,江南形成的一年两熟制。(5)农田水利水利工程:战国时期出现了 ,汉朝出现了漕渠、白渠、龙首渠等著名水利工程。灌溉工具:曹魏时改制翻车,唐朝时创制 ,宋朝

    3、时出现高转筒车,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耕耙耱稻麦轮作都江堰筒车考点分层突破3.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历史条件生产力:春秋战国时期,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的逐渐确立。(2)主要特点生产方式: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目的:主要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和缴纳赋税,自给自足。(3)地位、影响农民具有生产的积极性,为我国农业的作出了重要贡献。小农经济十分脆弱,农民经常破产。铁农具封建土地私有制精耕细作考点分层突破【漫画解史】牛耕的出现牛耕的出现是我国农业动力的一次革命,畜力代替了人力。【构图解史】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考点分层突破【概念辨析】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 小农

    4、经济是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自然经济是相对于商品经济而言的,生产分散、规模小、技术落后。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具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三种社会属性;自然经济产生于原始社会,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开始瓦解。【构图解史】耕作方式与农业经营方式演进的互动关系史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白居易朱陈村核心探究命题点一小农经济的特点及影响考点分层突破史料二

    5、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征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价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晁错论贵粟疏 史料解读(1)史料一反映了小农经济的特点及影响。说明中国古代农业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分工简单,男耕女织;说明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封闭性、保守性。(2)史料二反映出小农经济具有脆弱性的特点。说明小农经济易受到天灾的影响;说明古代中国小农承担着沉重的徭役和赋税。(3)史料三体现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对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影响。说明了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的变化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人文思想的兴起。考点分层突破史料三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

    6、物质生产、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这得益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技术的进步。井田制遭到严重的破坏。公元前685年齐国“相地而衰征”,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围绕着“争霸”战争的需要,春秋以至战国的整个历史阶段内,诸侯国都在不停地进行着改革。经过改革,公室宗族逐渐衰亡,卿族甚或平民势力增强,这些都为文化的理性主义和人本思潮的兴起奠定了社会物质基础。潘俊杰、魏婧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答案】分散性: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经营为主的经营方式。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男耕女织,具有封闭性。自足性: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脆弱性:规模小、水平低、难以抵御天灾人祸。考点分层突破 史料运用

    7、1据史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概括归纳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主要特点有哪些。【答案】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促使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形成;加速了宗法分封制的崩溃,中央集权政治制度逐步确立;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促进了思想解放。考点分层突破2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小农经济的发展对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影响。史论归纳以通史视角认识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影响(1)政治上:小农经济的分散性是中央集权制度存在的必要因素和经济基础。(2)经济上: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是“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实施的根源;小农经济的脆弱性,要求统治阶级抑制商业,防止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3)科技文化:小农经济的

    8、发展促进了与农业相关的科技发展,造就了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实用性、实践性的特点;同时,小农经济发展的落后性也决定了中国古代科技无法实现根本性的突破;古代许多文学作品多是反映小农经济条件下人们的理想和憧憬。(4)民族心理与家庭伦理观念:小农经济下的中国农民具有忠厚老实、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也有狭隘、自私、保守性的不足;小农经济条件下,导致“重男轻女”“安土重迁”思想观念的产生;同时也铸就了中国古代注重孝道、重视加强邻里家庭和睦的观念。考点分层突破史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史记货殖列传命题点二

    9、古代经济重心南移考点分层突破史料二 朝廷在故都(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常熟,天下足。”陆游集 史料解读(1)史料一主要反映汉代江南地区的落后。说明了江南地区地广人稀,经济发展缓慢。(2)史料二证明了南宋时我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表明宋代国家财政收入主要依赖江南地区。(3)史料三说明北宋南北方科举入朝做官人数的变化。反映了北宋时期南方入朝为官的人数逐渐增多。考点分层突破史料三 北宋科举入朝做官的官员统计 前期中期后期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北方 278人 84.5%274人 63.9%121人40.3%南方51人 15.5%155人 36.1%179人59.

    10、7%【答案】魏晋南北朝、唐中后期及北宋,北方是经济重心,但北方战乱较多,导致大量人口南迁,从而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南方相对安定,东晋、南朝及南宋等朝代政治中心均在南方,统治者也重视发展经济。南方地理条件优越,土壤肥沃,等。考点分层突破 史料运用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何会出现从史料一到史料二的这种变化。【答案】从史料三的表格信息可以看出,随着经济重心南移,北宋时期南方地区通过科举入朝为官的人数逐渐增多,客观上反映了经济重心转移对文化教育的影响,说明文化重心随经济重心转移而变化。考点分层突破2史料三的表格所示内容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史论归纳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1)

    11、对城市交通贸易的影响。推动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有了很大的改善,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南宋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到了元明清时期,工商业城市增多,商品经济发达。(2)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人口的转移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转移,而经济重心的南移又反过来促使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胀,导致我国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3)对人才教育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导致了人才教育的相应变化,推动了教育及科举的发展,也促进了南方地区教育文化的发展。考点分层突破(4)对民族关系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北方人民的南迁,使游牧民族和汉族有了

    12、更深更广泛的交流和合作,促进了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5)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经济重心南移,导致南方某些地区的过度开发,如“放火烧荒、围湖造田”等,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考点分层突破1.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1)发展历程夏、商、西周时期:以 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继续发展。西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行业都收归官办。(2)行业特点经营方式: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生产。产品质量: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青铜铸造考点分层突破考点二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知识回扣官营手工业大作坊 冶金业制瓷业纺织业商周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

    13、器商朝时已烧制出原始瓷器商朝时已有了织机;西周时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秦汉两汉的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东汉烧出成熟的_西汉政府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南北朝 南北朝时发明灌钢法等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 考点分层突破(3)发展表现青瓷2.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1)类型家庭手工业:作为农户的副业,产品主要用于和家庭消费。民营手工业:由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的产品。冶金业制瓷业纺织业唐朝 形成_两大系统 唐朝吸收波斯织法和图案风格宋元 宋朝时,瓷窑遍布各地,出现了五大名窑宋朝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明清 _、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 在苏杭等地设织造局考点分层突破南青北白青

    14、花瓷缴纳赋税民间消费考点分层突破(2)发展历程早期状况:经历春秋战国和秦汉的发展后,魏晋南北朝时遭受摧残,到隋唐才得以恢复和发展。宋元时期:除纺织品外,宋代城乡所需的日常用具和用品,主要出自。明清时期:明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明代中后期,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性质的生产关系。3.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1)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2)丝绸远销亚洲、欧洲,西汉时开通“丝绸之路”,中国赢得“”誉称。(3)瓷器大量出口,中国被称为“瓷器大国”。民营手工业丝国资本主义【教材补遗】工商食官“工”即官府控制下的手工业者,“商”是官商,他们在官府的监

    15、督、控制下劳动,由官府给予必需的生产原料和衣食等微薄的生活资料,称之为“食官”。他们的职业世代相袭,没有经营、迁徙的自由,专为官府和贵族服务。【误区警示】官营手工业生产的产品不投放市场官营手工业生产不计成本,产品不投放市场,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国家的需要,即使有一些官营手工业产品流入外国,也主要是由统治者作为赠品,赏赐给外国人的。考点分层突破【误区警示】资本主义萌芽不单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反映,还反映了封建制度的衰落。直到鸦片战争前夕,就全国而言,自然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构图解史】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关系考点分层突破【巧思妙记】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一个新因素:资本主义萌芽。

    16、二大象征:丝绸、瓷器。三种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大行业:冶金业、制瓷业、纺织业。四大特征:规模大,分工细密;技术先进,工艺精湛;素称发达,世界领先;历史悠久,影响深远。考点分层突破史料一凡执技以事上者:祝史、射御、医卜及百工。凡执技以事上者,不贰事,不移官。礼记王制命题点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点考点分层突破史料二 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汉书核心探究考点分层突破 史料解读(1)史料一体现了古代中国官营手工业的特点。说明国家对手工业采取严格的管理政策。(2)史料二体现了汉代官营手工业的特点。说明汉代官营手工业规模大、从业人

    17、员多、耗费大。(3)史料三体现了明代手工业发展的特点。说明民营手工业已超越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说明在民营手工业中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史料三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答案】官营手工业效率低下,价格很高,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民营手工业生产积极性高,产品质量高,有力地支持了农业生产。考点分层突破 史料运用1据史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官营手工业与民营手工业对农业生产的不同影响。【答案】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作坊产生,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

    18、系。考点分层突破2据史料三,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史论归纳1.中国古代民营手工业发展艰难的原因(1)市场因素: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具有封闭性,对商品的需求量不大。(2)官营压制:官营手工业占据最有利可图的行业,加之其规模大、技术精,对民营手工业产生了冲击。(3)政策限制:手工业者社会地位低下,封建政府往往对其征收重税。(4)社会动荡:民营手工业力量弱小,封建社会的动荡往往对其冲击巨大。2.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四大特点(1)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奴隶社会就有了冶铜工业,封建社会增加了冶铁、纺织、制瓷、造纸、印刷等部门。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有的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新行业,有的则是由某个行业

    19、演变分化成的新部门。考点分层突破(2)手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劳动分工的不断发展。任何一个工业部门,不论其创立早晚,一旦创立以后,它的生产技术都是在不断进步的。(3)手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与分工的发展。一是在手工业兴起早期,官营手工业的比重高于民营手工业。随着社会的发展,民营手工业的比重日益增大。二是由家庭手工业到作坊手工业,再到工场手工业。尤其在明中叶以后,城市手工业生产中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4)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分布的相应变化。到南宋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完成了从北方到南方的转移。随着经济重心的转移,有不少手工业生产部门、手工业制品的主要产地,也从北方逐渐转移到南方。考点分层突破命题多维研析

    20、 明考情高考试题考查内容命题立意2017全国卷25西汉初期经济的恢复以史记记载为背景材料,考查汉代经济的发展,主要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获取历史结论的能力2017全国卷26唐代南方经济的发展以唐中期南方饮茶习俗对北方的影响为载体,考查南方经济发展的影响,考查学生从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角度认识历史现象的能力2015全国卷26唐宋经济重心南移从唐宋经济重心南移角度,考查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主要考查学生迁移知识、判断历史现象的能力命题多维研析高考试题考查内容命题立意2016全国卷27明代手工业的发展以明末雇工现象为背景,考查明代市镇经济和手工业的发展特点,主要考查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2015全国卷24小

    21、农经济的形成以吕氏春秋上农的记载为背景材料,考查春秋时期小农经济的形成,主要考查学生解读信息、分析因果关系的能力2015全国卷27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以唐宋明清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的变化为切入点,考查经济重心南移对文化的影响,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判断历史问题的能力考题1 2017全国卷 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命题多维研

    22、析 解考题【解析】C本题以中国古代北方喝茶习俗的演变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调动所学知识的能力,考查学生核心素养之史料实证、历史理解能力。北朝时,南方得到开发,唐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北朝至唐中期这一时期,北人由嗜好奶制品转向饮茶,实际上是南方经济文化实力上升,逐渐影响北方社会生活习俗的表现,故C项正确。南茶北运与国家统一并无必然关联,故A项表述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的说法绝对化,忽视了区域差异,故排除;南方经济水平超过北方的时期应该是在南宋,而非唐代,故D项表述错误,排除。考题2 2017全国卷 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

    23、,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命题多维研析【解析】C本题以史记的记载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文字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史记描述西汉前期社会上有很多“倾郡”、“倾县”、“倾乡里”的大大小小的富豪,由此可以看出,西汉前期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均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故C项正确。西汉时期,重农抑商政策得到强化,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这一说法不符合史实,故A、B两项错误;西汉时期实行盐铁官营、算缗、告缗等政策,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豪强势力的膨

    24、胀,故D项错误。考题3 2016全国卷 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命题多维研析【解析】A本题以明朝末年的江南农村变化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和综合运用的能力。根据题干,雇工要求雇主提供优厚的待遇才去务工,说明雇工有了更多的工作机会,其原因在于明朝后期市镇经济兴起和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故答案为A项。B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社会矛盾是突出阶级斗争,C项在材料

    25、中无法体现;D项说法本身错误。考题4 2015全国卷 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命题多维研析【解析】A战国时期,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收益增加,使得以家庭为单位、自给自足的生产成为可能,从而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故选A。战国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与农业收益的增加无直接关系,B项错误;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导致农业收益的增加,C项错误;国家抑制土

    26、地兼并的措施,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与农业收益的增加无直接关系,D项错误。考题5 2015全国卷 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A.坊市制度瓦解B.土地集中加剧C.农业技术进步D.海外贸易拓展命题多维研析【解析】C本题以经济重心南移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的关键信息是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古代经济的核心部门是农业,海外贸易只不过是封建经济的补充,与农业经济关系最密切的是农业技术的革新,故C项正确、D项错误;A项主要侧重于商业方面;B项与经济重心南移没有必然联系。考题6 2015全国卷 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

    27、元人数表上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命题多维研析【解析】B本题以唐、宋、明、清四个时期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变化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表格中河南、江苏两地状元人数的变化趋势是:河南急剧减少,江苏则显著增加。科举考试状元人数的变化趋势与经济、文化教育水平的变化息息相关,体现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促进了南方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故答案为B项。明清时期理学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是事实,但对两地的影响相同,与河南、江苏两地状元人数的变化没有关系,故排除A项;C项不符合史实;明清时期的政治中心是北京

    28、,D项表述错误。唐宋明清河南151621江苏781749【解析】B2年或3年的周期循环的事实和经验依据是当时农业上实行的休耕制度,故选B。小农脆弱的程度与2年或3年的周期循环没有关联,A项错误;占卜决事的经验与年景丰歉的循环规律没有关联,C项错误;天人感应学说是西汉董仲舒提出的儒家思想中的内容,与年景丰歉的循环规律没有关联,D项错误。1春秋战国及秦汉时期,范蠡、白圭、桑弘羊等用阴阳五行推算年景丰歉的循环规律,都以2年或3年为周期。这种循环论没有科学依据,但是有一定的事实和经验依据。其主要依据是()A.小农脆弱的程度 B.农业休耕的制度C.占卜决事的经验 D.天人感应的学说命题多维研析 练经典考

    29、向1农业的耕作方式2从汉代画像砖中,可以看到大量使用中的农具,有倒三角锄、长柄弯锄、板状锄等;此外涉及田间管理、捡拾牲畜粪肥的图像也很多。这可以用来佐证当()A.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B.耕作方式明显进步C.农耕经济已普及全国 D.农业生产经验丰富命题多维研析【解析】A精耕细作就是通过生产工具、生产技术的革新,提高农业产量的一种生产模式,与材料相符,故选A。古代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为铁犁牛耕,这种耕作方式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B项错误;仅凭部分汉代画像砖,不能推出农耕经济普及全国的结论,C项错误;生产经验仅为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一部分,后者涵盖前者,D项错误。3文献通考对古代农业生产有

    30、过以下一段描述:“圩田、湖田多起于(北宋)政和以来大概今之田,昔之湖,徒知湖中之水可涸以垦田,而不知湖外之田将胥而为水也。”这说明()A.宋代农业生产技术得到极大的提高B.古人对过度开发具有一定的警醒和反思C.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的开垦开发D.宋代政和年间出现了较严重的水患灾害命题多维研析【解析】B据材料“大概今之田,昔之湖,徒知湖中之水可涸以垦田,而不知湖外之田将胥而为水也”可知,古人对过度开发具有一定的警醒和反思,故选B。材料未涉及宋代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的开垦开发,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宋代政和年间出现了较严重的水患灾害,D项错误。4战国时期,商鞅

    31、变法以法律强制手段加速大家庭的分解:“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这种做法()A.导致传统宗法关系开始瓦解 B.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C.反映了统治者推行严刑峻法 D.增加了农民的赋税负担命题多维研析【解析】B根据题干“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可知,商鞅分解大家庭意在发展一夫一妻的小家庭,这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故选B。商鞅的做法不会导致宗法关系的瓦解,A项错误;题干中向二男以上的家庭多征税,并不是严刑峻法,C项错误;题干中只对二男以上的家庭多征税,并没有广泛增加农民的赋税负担,D项错误。考向2小农经济5检索四库全书,关于“平

    32、均赋役”“均平徭役”“均徭役”“均赋税”“平差役”一类的词语,出现过905次之多。这种现象说明,统治者旨在()A.实现社会均平理想 B.限制土地兼并C.防范隐匿人口现象 D.维护小农经济命题多维研析【解析】D“轻徭薄赋”等措施是维护封建小农经济的重要手段,故选D。封建统治者所奉行的不可能是均平的社会理想,A项错误;材料中的词汇,其中心思想都是“轻徭薄赋”,与限制土地兼并并没有直接的关系,B项错误;四库全书编纂于清朝乾隆年间,此时清王朝已经彻底废除了人头税,因为赋税而隐匿人口的现象已不复存在,C项错误。6唐朝时已出现白瓷,邢窑白瓷名满天下。有文献记载:古代烧制白瓷必先用磁石在釉水中搅动,吸走铁屑

    33、,因为白瓷胎上贴有铁屑,火烧后就会留下黑斑(因此,这样烧制出的白瓷才不会有黑斑)。这种方式,开创了现代磁法选矿的先河。这表明()A.中国古代科技推动手工业发展 B.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形成C.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享誉世界 D.中国古代科技应用十分广泛命题多维研析【解析】A用磁石“吸走铁屑这样烧制出的白瓷才不会有黑斑”,表明中国古代科技推动了手工业发展,故选A。材料没有反映出唐朝制瓷业的成就,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唐朝瓷器的世界影响,C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中国古代科技应用于制瓷业,并没有体现“应用十分广泛”的特点,D项错误。考向3古代手工业的成就7据宋会要食货记载,北宋时仅长江流域的成都府路、梓州

    34、路和两浙路每年上贡的丝绸达266万匹,占全国的三分之二。这说明,长江流域()A.丝织技艺水平相对较高 B.民众织丝积极性较高C.丝织品市场需求量较大 D.区域内经济发展不平衡命题多维研析【解析】A根据材料“仅长江流域的每年上贡的丝绸达266万匹,占全国的三分之二”可得出长江流域丝织技艺水平相对较高,故选A。材料没有涉及民众的积极性,B项错误;上贡的丝绸数量与市场需求量无关,C项错误;材料只提到“长江流域的成都府路、梓州路和两浙路”,并没有提到其他地区,不能得出区域内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结论,D项错误。8先秦时,官营手工业作坊产品上都刻有工种及制作工匠的名字,以此来记录产品的生产情况。但考古资料显示

    35、,河北武安县发掘的10座战国晚期窑址中,出土了许多单独刻有生产者姓名印记的陶器、陶片。这说明()A.官营手工业注重保证质量 B.“工商食官”制度已被打破C.国家规范了民营手工生产 D.工商业经营范围得到扩大命题多维研析【解析】B材料中“战国晚期”“单独刻有生产者姓名印记”,表明这些陶器、陶片属于个人独立生产,说明具有独立经营性的小手工业者在当时出现,从而说明“工商食官”制度已被打破,故选B。材料强调的是私营手工业的出现,而不是官营手工业的特点,A项错误;从材料无法得出这是国家规范的结果,C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工商业种类的多少,因而也无法说明经营范围是否得到扩大,D项错误。考向4古代手工业的经营

    36、模式9有学者指出:明清之际,江南出现了“妇女半边天”的说法,显示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这种现象发生最有可能的原因是()A.甘薯、玉米等新作物的引进改变了农业生产方式B.通俗文化的盛行和平民识字率的提高C.江南地区人口大量外移导致性别比例失衡D.江南棉纺织业兴盛推动了家庭手工副业的发展命题多维研析【解析】D明清之际的江南,由于棉纺织业的发展,明代后期棉布已成为主要衣料,家庭棉纺手工业发展迅速,妇女地位提高,故选D。农业生产中,男子是主要劳动力,新作物的引进并未改变当时的农业生产方式,A项错误;古代中国妇女地位低下,受教育的机会较少,B项错误;江南地区经济发达,人口没有大量外移,C项错误。1

    37、0元朝立国,将民间工匠强制征调,为官府服务,编入“匠籍”。清初宣布废除“匠籍”,工匠在法律上获得了一般民户的地位。乾隆帝说:“国家兴修工作,雇募人夫,原欲使小民实受价值,以为赡养身家之计。”这一变化()A.打破了官营手工业的垄断地位 B.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巩固C.限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促进了民营手工业发展命题多维研析【解析】D“匠籍”制度被打破,国家对手工业者的控制力减弱,这有利于民营手工业的发展,故选D。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商和民营手工业的兴起,打破了官营手工业的垄断地位,A项错误;“匠籍”制度被打破,国家对手工业者的控制力减弱,这有利于民营手工业的发展,与小农经济关系不大,B项错误;民营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C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名师公开课优质课件:第14讲发达的古代农业及手工业的进步.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632464.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