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浙江省桐乡市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之二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4631855
  • 上传时间:2022-12-27
  • 格式:PPT
  • 页数:35
  • 大小:553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浙江省桐乡市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之二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浙江省 桐乡市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君主专制 政体 演进 课件
    资源描述:

    1、君主专制政体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的演进与强化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学习要求】【学习要求】1.列举汉代州的设置和元朝行省制度等史实,说明中列举汉代州的设置和元朝行省制度等史实,说明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2.感受中华民族管理国家的政治智慧。感受中华民族管理国家的政治智慧。3.知道世官制、察举制与科举制,了解中国古代选官知道世官制、察举制与科举制,了解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制度的变化。4.对本专题作总结性的学习,如归纳中国古代君主专对本专题作总结性的学习,如归纳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和发展的基本线索,明确君主制中央集

    2、权制度确立和发展的基本线索,明确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含义,认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中央集权的含义,认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等。5.“中央监察机构中央监察机构”和和“清朝的边疆政策清朝的边疆政策”一目知识一目知识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材料一】【材料一】汉兴之初,海内新定汉兴之初,海内新定惩戒亡秦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1)材料一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你)材料一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该材料的分析是否正确,为什么?认为该材料的分析是否正确,为什么?认为秦朝灭亡

    3、的原因是没有采用分封诸侯的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没有采用分封诸侯的办法来拱卫中央。办法来拱卫中央。不正确,因为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秦施暴不正确,因为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秦施暴政,阶级矛盾激化。政,阶级矛盾激化。1、西汉:郡县制和封国制并存、西汉:郡县制和封国制并存【材料二】【材料二】晁错说上曰:晁错说上曰:“昔高帝初定天下,昆第少,昔高帝初定天下,昆第少,诸子弱,大封同姓诸子弱,大封同姓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亟(之,其亟(jiji),祸小;不削,反迟,祸大。),祸小;不削,反迟,祸大。”(2)汉初分封王国是出于怎样的考虑?这一局面)汉初分封王国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4、?这一局面的出现使西汉的地方行政体制与秦朝相比有了怎样的出现使西汉的地方行政体制与秦朝相比有了怎样的变化?后来为何又要解决王国问题?的变化?后来为何又要解决王国问题?原因:原因:惩戒亡秦孤立之败;惩戒亡秦孤立之败;“初定天下,昆第少,诸子弱初定天下,昆第少,诸子弱”。变化:变化:实行郡国并行制。实行郡国并行制。解决原因:解决原因:诸侯势力膨胀,影响中央集权加强。诸侯势力膨胀,影响中央集权加强。【材料三】【材料三】主父偃说上曰:主父偃说上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里以法割削,则逆节起,前日晁错是也。以法割削,则逆节起,前日晁错是也。愿陛下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

    5、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子消弱矣。德施,实分其国,必稍子消弱矣。”(3)材料二、三所提出的解决王国问题的方案在实施手)材料二、三所提出的解决王国问题的方案在实施手段上和产生的结果方面有何不同?段上和产生的结果方面有何不同?手段:手段:前者采取强削的方法;前者采取强削的方法;后者主张加大分封,把王国的土地再分给子弟。后者主张加大分封,把王国的土地再分给子弟。结果:结果:前者使中央与地方的矛盾迅速激化,引起了七国之乱;前者使中央与地方的矛盾迅速激化,引起了七国之乱;后者使王国越来越小,其势力越来越弱,无法与中央对抗。后者使王国越

    6、来越小,其势力越来越弱,无法与中央对抗。【材料二】【材料二】晁错说上曰:晁错说上曰:“昔高帝初定天下,昆第少,昔高帝初定天下,昆第少,诸子弱,大封同姓诸子弱,大封同姓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亟(其亟(jiji),祸小;不削,反迟,祸大。),祸小;不削,反迟,祸大。”【材料四【材料四】“自此以来自此以来诸侯唯得衣食租税,不与诸侯唯得衣食租税,不与政事。至哀平之际,皆继体苗裔,亲属疏远,生子无政事。至哀平之际,皆继体苗裔,亲属疏远,生子无异帏墙之中,不为市民所尊,势与富室无异。异帏墙之中,不为市民所尊,势与富室无异。”(4)材料四说明了什么问题?)材料四说明了

    7、什么问题?诸侯权势丧失,与一般富室无异,王国问题得到解决。诸侯权势丧失,与一般富室无异,王国问题得到解决。(08海南单科)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海南单科)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特别诏令:“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侯者,天下共诛之。”其目的在于(其目的在于()A.A.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B.B.禁止分封异姓王侯禁止分封异姓王侯C.C.鼓励臣民建立军功鼓励臣民建立军功 D.D.安抚汉初以来的功臣安抚汉初以来的功臣秦的过失是滥用民力,严刑酷法。秦的过失是滥用民力,严刑酷法。【材料一【材料一】“秦有天

    8、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地方官),据天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报制守宰(宰:地方官),据天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报制四海,适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四海,适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时则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有叛人而无叛吏,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1)柳宗元认为秦过失是什么?)柳宗元认为秦过失是什么?【材料二】【材料二】“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剖海内而

    9、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后,后乃谋臣献画(计策),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治,乃谋臣献画(计策),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治,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2 2)柳宗元认为汉的过失是什么?)柳宗元认为汉的过失是什么?汉的过失是部分地采取了分封制。汉的过失是部分地采取了分封制。【材料三】【材料三】“唐兴唐兴,制州邑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犹桀滑(凶恶狡猾之人)时起,虐害方城,失不在然犹桀滑(凶恶狡猾之人)时起,虐害方城,失不在州而在兵

    10、,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州县之设,固不可州而在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革也。”以上三段材料出自柳宗元以上三段材料出自柳宗元封建论封建论(3 3)柳宗元认为唐的过失是什么?)柳宗元认为唐的过失是什么?唐的过失是兵制不当,地方军权过重。唐的过失是兵制不当,地方军权过重。(4 4)他要论证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他要论证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柳宗元的主要观点是肯定郡县制。柳宗元的主要观点是肯定郡县制。【材料四】【材料四】“知封建(指分封制)之以变而为郡县,则知封建(指分封制)之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曰:不能

    11、。能。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上。”顾炎武顾炎武天下郡图利病书天下郡图利病书(5 5)顾炎武的观点与柳宗元的观点有何相同点?()顾炎武的观点与柳宗元的观点有何相同点?(3 3分)分)(6 6)顾炎武的观点与柳宗元的观点有何差异?为什么会)顾炎武的观点与柳宗元的观点有何差异?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有这种差异?(5 5分)分)两人都肯定了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进步的。(两人都肯定了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进步的。(3 3分)分)柳宗元肯定了郡县制,但没有指出造成秦朝灭亡、唐柳宗元肯定了郡县制,但没有指出造成秦朝灭亡、唐朝叛乱的原因也在于建立在郡县制之上的皇权

    12、专制。朝叛乱的原因也在于建立在郡县制之上的皇权专制。顾炎武则指出郡县制的弊端是皇权过分专制。顾炎武则指出郡县制的弊端是皇权过分专制。由于二人生活的时代不同,所以看法上有差异。由于二人生活的时代不同,所以看法上有差异。5 5分分 汉武帝创始了一条新的法制,为监察地方,汉武帝创始了一条新的法制,为监察地方,全国分全国分1313州,即派遣中级人员(六百石)州,即派遣中级人员(六百石)巡行郡国,察考大吏(二千石)的成绩和巡行郡国,察考大吏(二千石)的成绩和罪恶,随时向中央快速汇报,这种官职叫罪恶,随时向中央快速汇报,这种官职叫“刺史刺史”,其,其位卑权重位卑权重。后来,刺史后来,刺史权渐重权渐重,积久

    13、成制,积久成制,成为行政成为行政长官长官。西汉末到东汉西汉末到东汉,刺史改称,刺史改称州牧州牧,级,级别提高,成为最高地方行政长官。州也成别提高,成为最高地方行政长官。州也成了最高地方行政区划了。了最高地方行政区划了。2、东汉:州、郡、县、东汉:州、郡、县唐朝唐朝贞观元年分全国为贞观元年分全国为十个道,是监察区,相当于汉代的十个道,是监察区,相当于汉代的州州。十个道是: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十个道是: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道、陇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岭南道。至开元道、陇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岭南道。至开元年间,在前十道中又划分出五个道,成为年间,在

    14、前十道中又划分出五个道,成为十五个道十五个道。安史之乱后安史之乱后,道成了州以上的一级行政单位,形成了,道成了州以上的一级行政单位,形成了道、道、州、县州、县三级行政制。三级行政制。3、唐宋时期的地方行政区划、唐宋时期的地方行政区划宋朝宋朝时的时的路路最初是为最初是为征收赋税转运漕粮而分的区域征收赋税转运漕粮而分的区域,后来逐,后来逐渐成为渐成为带有行政区划和军区的性质带有行政区划和军区的性质。北宋初,宋太祖、太宗厉行中央集权政策,所有的北宋初,宋太祖、太宗厉行中央集权政策,所有的州州都直都直属中央,在州上设置了路,分全国为十五路,后变为十八路、属中央,在州上设置了路,分全国为十五路,后变为十

    15、八路、二十三路。二十三路。路路的性质是介于的性质是介于行政区行政区和和监察区监察区之间的一种区划。之间的一种区划。蒙古:蒙古:东北:东北:云贵:云贵:台湾:台湾:岭北行省岭北行省辽辽阳阳行行省省云南行省云南行省澎湖巡检司澎湖巡检司4、元代的行省制度、元代的行省制度【材料一】【材料一】元太祖起自朔土,统有其众,部落野处,元太祖起自朔土,统有其众,部落野处,非有城郭之制,国俗淳厚,非有庶事之繁,惟以万户非有城郭之制,国俗淳厚,非有庶事之繁,惟以万户统军旅,以断事官治政刑,任用者不过一二亲贵重臣统军旅,以断事官治政刑,任用者不过一二亲贵重臣耳。耳。幅员际天,机务日繁,相天下重地,立行省幅员际天,机务

    16、日繁,相天下重地,立行省而分治焉。若稽古制,魏、晋有行台,齐、隋所管置而分治焉。若稽古制,魏、晋有行台,齐、隋所管置外州称行台尚书省,唐以诸道事繁,准齐分置。分行外州称行台尚书省,唐以诸道事繁,准齐分置。分行省,其遗制也。省,其遗制也。元史元史百官志一百官志一(1)根据材料一,指出元代统治者实施行省制度的主要原因。)根据材料一,指出元代统治者实施行省制度的主要原因。(6分)分)(1 1)原有的万户、断事官等制度的落后;()原有的万户、断事官等制度的落后;(2 2分)分)疆域辽阔,民族众多,事务繁杂,急需加强对地方的疆域辽阔,民族众多,事务繁杂,急需加强对地方的统治;(统治;(2 2分)分)借鉴

    17、历代地方统治的经验,继承汉族地方官制。(借鉴历代地方统治的经验,继承汉族地方官制。(2 2分)分)【材料二】【材料二】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中统、至元,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定制。中统、至元,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其丞相,皆以宰执行某处省事系衔。其后嫌于以省官出领其事。其丞相,皆以宰执行某处省事系衔。其后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事,无不领之。元史元史百官志七百官志七(

    18、2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元代行省制度的形成过程。()根据材料二,概括元代行省制度的形成过程。(4 4分)结分)结合所学知识,请从行省权力运行的角度说明元代行省制度是如合所学知识,请从行省权力运行的角度说明元代行省制度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何加强中央集权的。(8 8分)分)(2 2)过程:起初是中央派出机构,后为地方常设最高行政机构;)过程:起初是中央派出机构,后为地方常设最高行政机构;(2 2分)分)起初只管军事,后来扩大到民政、经济、司法诸方面。(起初只管军事,后来扩大到民政、经济、司法诸方面。(2 2分)分)重大民政事务需呈报中书省,没有来自中央的诏旨,不能更改赋重大民政事务需呈报中书省

    19、,没有来自中央的诏旨,不能更改赋税征收制度;军政要务需呈报枢密院,没有来自中央的诏旨,也税征收制度;军政要务需呈报枢密院,没有来自中央的诏旨,也不能调动军队;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中央以不能调动军队;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采取省官互迁;(每点监察机构进行监督;采取省官互迁;(每点2 2分,在其中所给出的分,在其中所给出的5 5点中答出点中答出4 4点给满分,明确下级行政区划和职能不属于本答案)点给满分,明确下级行政区划和职能不属于本答案)【材料三】【材料三】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

    20、,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文宗至顺元年,户部钱粮文宗至顺元年,户部钱粮户数一千三百四十万六百九十九,视前又增二十万有奇,汉、户数一千三百四十万六百九十九,视前又增二十万有奇,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而高丽守东籓,执臣礼惟谨,亦所未见。内地;而高丽守东籓,执臣礼惟谨,亦所未见。元史元史地理志一地理志一(3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代行省制度)根据材料二、三,并

    2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代行省制度的影响。(的影响。(8 8分)分)促进蒙古部落统治向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王朝转变;促进蒙古部落统治向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王朝转变;扩大了有效统治的范围;扩大了有效统治的范围;促进了民族间的融合;促进了民族间的融合;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加强了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力。(加强了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力。(8 8分,每点分,每点2 2分,在所给出分,在所给出的的5 5点中答出点中答出4 4点给满分。)点给满分。)归纳:行省制度的影响归纳:行省制度的影响(1)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便利了中央对)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

    22、一。地方的管理,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2)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时间时间区划名称区划名称说明说明战国(秦)战国(秦)县县秦朝秦朝郡、县郡、县汉初汉初郡国并行郡国并行东汉末东汉末州、郡、县州、郡、县“州州”西汉时为监西汉时为监察区察区隋隋郡、县郡、县唐唐道、州、县道、州、县“道道”初为监察区初为监察区宋宋路、州、县路、州、县元元省、路、府、州、县省、路、府、州、县(行省制度)(行省制度)5、地方行政区划变化与管理、地方行政区划变化与管理古代中国又是如何解决这

    23、个问题的?古代中国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孟德斯鸠在其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论法的精神中写道:中写道:“一切有权力的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经验,防止滥用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经验,防止滥用权力的办法,就是以权力制约权力权力的办法,就是以权力制约权力”。1.秦:御史大夫秦:御史大夫中央中央2.汉武帝时:设十三州部刺史监察地方官和诸侯王汉武帝时:设十三州部刺史监察地方官和诸侯王3.以后历朝历代都有监察机构设置:唐以后历朝历代都有监察机构设置:唐-御史台御史台 宋宋-提点刑狱司、通判制度;提点刑狱司、通判制度;元元-御史台御史台明明-厂卫特务机构、都察院厂卫特务机构、

    24、都察院 清清-都察院都察院历代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历代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世官制世官制察举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夏、商、西周夏、商、西周-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两汉时期两汉时期-隋唐宋元时期隋唐宋元时期-明清时期明清时期-世官制 遵照嫡长子继承原则代遵照嫡长子继承原则代代相传,占有封地。代相传,占有封地。世官制世官制宗法制宗法制分封制分封制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继承制 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134年)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公元公元前前134134年,是年,是“中国学术史和中国政治中国学术史和中国政治史的最可纪念的一年史的最可纪念的

    25、一年”。察访察访荐用荐用任用任用察举制察举制常科常科(岁举)(岁举)非常科非常科(特举)(特举)孝廉科孝廉科茂才科茂才科贤良方正科贤良方正科明经科明经科明法科明法科至孝科至孝科童子科童子科【材料一】【材料一】汉朝的选官制度有察举和征辟两种。汉朝实行的察举汉朝的选官制度有察举和征辟两种。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廉(能尽孝道,做事正直),有的制度,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廉(能尽孝道,做事正直),有的叫茂才异等(才学出众),有的叫贤良方正(品性贤良,行为端叫茂才异等(才学出众),有的叫贤良方正(品性贤良,行为端正),有的叫孝悌力田(孝父母、爱兄弟、勤垦种田)。正),有的叫孝悌力田(孝父

    26、母、爱兄弟、勤垦种田)。蔡尚思蔡尚思中国科举史话中国科举史话【材料二】【材料二】东汉沿袭西汉,在任官制度上实行察举制,察举制注东汉沿袭西汉,在任官制度上实行察举制,察举制注重孝廉一科。重孝廉一科。东汉后期,随着政治的腐败,察举不实的现象东汉后期,随着政治的腐败,察举不实的现象渐趋严重。渐趋严重。大族出身的官吏们为了维持本家族的利益,大族出身的官吏们为了维持本家族的利益,“朋朋党用私,背实趋华党用私,背实趋华”。士人为了做官,也投靠依托权贵。士人为了做官,也投靠依托权贵。白寿彝白寿彝中国通史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朝察举制度选官的主要标准是什)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朝察举制度选官的主

    27、要标准是什么?(么?(2分)分)品行、才学品行、才学(2)根据材料二,分析察举制度在东汉后期走向衰落的主要原)根据材料二,分析察举制度在东汉后期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因。(3分)分)(2)察举制注重孝廉一科(或主要根据人才在地方上的声)察举制注重孝廉一科(或主要根据人才在地方上的声望);政府政治腐败(或封建国家行政组织日趋瘫痪);地方望);政府政治腐败(或封建国家行政组织日趋瘫痪);地方豪强势力的发展(或声望影响逐渐被官僚家族所支配)。豪强势力的发展(或声望影响逐渐被官僚家族所支配)。魏晋南北朝时期 州、郡、县俱置大、小中正,各以本处州、郡、县俱置大、小中正,各以本处人任诸府公卿及台省郎吏有德

    28、充才盛者为人任诸府公卿及台省郎吏有德充才盛者为之,区别所管人物,定为九等之,区别所管人物,定为九等。即即上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下、下上、下中、下下共九品。共九品。九品中正制实质九品中正制实质是是察举制。察举制。科举制是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下列各科举制是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下列各项中,确切反映唐朝科举制情况的是项中,确切反映唐朝科举制情况的是A A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 B B采用八股考试方式采用八股考试方式C C分进士等科目考试分进士等科目考试 D D要求应试士人熟读四书五经要求应试士人熟读四书五经 “一切以呈文任去留

    29、一切以呈文任去留”,学而优则仕。学而优则仕。秀才科、进士科、明经科、明法科、秀才科、进士科、明经科、明法科、明字科、明算科、一史科、三史科、明字科、明算科、一史科、三史科、开元礼科、童子科、道举科、制科、开元礼科、童子科、道举科、制科、武举科等。武举科等。科目科目方法方法程序程序帖经、墨义、策问、诗赋、口试帖经、墨义、策问、诗赋、口试生徒生徒(国学国学生生 )乡贡乡贡乡试乡试省试省试吏部复试吏部复试授官授官儒童儒童童生童生童试童试生员生员 秀才秀才乡试乡试举人(通过)举人(通过)乙榜(中举)乙榜(中举)第一名:解元第一名:解元第二名:亚元第二名:亚元第三四五名:经魁第三四五名:经魁会试会试贡士

    30、(通过)贡士(通过)会元(第一名)会元(第一名)殿试殿试 三甲三甲 赐同进士出身赐同进士出身甲榜甲榜一甲一甲 赐进士及第赐进士及第二甲二甲 赐进士出身赐进士出身状元状元榜眼榜眼探花探花世官制世官制3737(3232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材料一】唐代科举取士,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唐代科举取士,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大抵大抵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 初试初试二试二试三试三试明经明经选选礼记礼记或或左传左传之一之

    31、一及及孝经孝经论语论语尔尔雅雅,每经帖十条,每经帖十条口答诸经大义十口答诸经大义十条条答时务策三道答时务策三道进士进士选选礼记礼记或或左传左传之一之一及及尔雅尔雅,每经帖十条。,每经帖十条。作诗、赋、文各作诗、赋、文各一篇一篇作时务策五道作时务策五道 摘编自陈茂同摘编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中国历代选官制度等等(1 1)在唐代明经、进士两科考试中,为何进士科)在唐代明经、进士两科考试中,为何进士科“其得其得人亦最为盛焉人亦最为盛焉”?(?(6 6分)分)明经科侧重对经义的记忆和解读;明经科侧重对经义的记忆和解读;进士科侧重对时务能力的考查,更有利于选拔人才进士科侧重对时务能力的考查,更有利于选

    32、拔人才 。【材料二】【材料二】在中世纪的英国,宫廷和政府之间没有明确界限,官在中世纪的英国,宫廷和政府之间没有明确界限,官员主要由国王遴选,并被视为国王的仆人。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员主要由国王遴选,并被视为国王的仆人。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文官开始出现。光荣革命后,国王和权贵行使有封建特权色彩的文官开始出现。光荣革命后,国王和权贵行使有封建特权色彩的官职恩赐权来任用官员。直至官职恩赐权来任用官员。直至1818世纪末,文官录用仍无常规可据,世纪末,文官录用仍无常规可据,文官录用权主要由国王、宫廷权贵和各部长官直接行使,私人关文官录用权主要由国王、宫廷权贵和各部长官直接行使,私人关系和个人感情成为获

    33、取官职的关键因素。系和个人感情成为获取官职的关键因素。工业革命催生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工业革命催生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18531853年政府有关部门提年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出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并认为考试科目应有四类:古典文学;数学和自然科试录用制,并认为考试科目应有四类:古典文学;数学和自然科学;政治经济学、法学和近现代哲学;现代语言、近现代史和国学;政治经济学、法学和近现代哲学;现代语言、近现代史和国际法。际法。18551855年文官改革令是以择优取士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年文官改革令是以择优取士的方式取

    34、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重要起点。18701870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命令的颁布成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标志。择优录用命令的颁布成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标志。摘编自阎照祥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英国政治制度史(2 2)指出唐代科举取士与中世纪英国官员选用的主要区别。()指出唐代科举取士与中世纪英国官员选用的主要区别。(1010分)分)公开考试,择优录用,考生来源广泛(公开考试,择优录用,考生来源广泛(5 5

    35、分);分);主要由国王遴选,对象主要是国王的亲信和随从(主要由国王遴选,对象主要是国王的亲信和随从(5 5分)。分)。(3 3)如何理解)如何理解“工业革命催生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工业革命催生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6 6分)分)经济规模扩大,社会分工更为复杂,经济规模扩大,社会分工更为复杂,要求政府进行高效的专业化和制度化管理,要求政府进行高效的专业化和制度化管理,要求文官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要求文官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6 6分)。分)。(4 4)指出唐代科举制与英国近代文官考试制)指出唐代科举制与英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共同之处。(度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共

    36、同之处。(1010分)分)打破特权阶层对官职的垄断,扩大了统治基础;打破特权阶层对官职的垄断,扩大了统治基础;增进社会公平、公正,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增进社会公平、公正,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提高官员队伍素质,加强对社会的有效管理(提高官员队伍素质,加强对社会的有效管理(1010分)。分)。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A.A.对科举制的

    37、评价是完全正确的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B.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C.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D.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从秦至清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特征:从秦至清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特征:(1 1)皇权确立后不断加强,)皇权确立后不断加强,君主主宰国家的一君主主宰国家的一切大权。切大权。相权被不断分割,且权力日益削弱,对相权被不断分割,且权力日益削弱,对皇权的威胁也日趋减弱。皇权的威胁也日趋减弱。(2 2)历代王朝中央都)历代王朝中央都不断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3 3)历代王朝)历代王朝都重视选官制度的建设都重视选官制度的建设,科举制,科举制成为隋唐以后重要的选官制度。成为隋唐以后重要的选官制度。(4 4)虽然历代王朝)虽然历代王朝都重视监察都重视监察,但专制制度的,但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监察的效能十分有限。本质决定了监察的效能十分有限。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浙江省桐乡市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之二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631855.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