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综合素质检测二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河北省衡水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综合素质检测二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由用户(meimeiwenku)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北省 衡水 中学 2022 2023 学年 上学 综合素质 检测 历史试题 答案 下载 _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数学_高中
- 资源描述:
-
1、20222023学年度高一年级上学期综合素质检测二历史学科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50小题,1-40题,每题1分,41-50题,每题2分,共60分。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1. 龙山文化遗址中的陶寺墓地,其墓区划分较为分明:大型墓和中型墓集中分布在墓地中部,其中5座随葬鼍鼓、石磬、彩绘花盘等礼器的大墓呈4排集中在一片;而墓地北部,则密集分布着大量简陋的小墓。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 )A. 早期国家已经产生B. 手工技术先进C. 礼乐制度较为完善D. 阶级分化明显2
2、. 战国时期,华夏族对周边少数民族的政策,由春秋时的“尊王攘夷”逐渐变为“用夏变夷”。这一变化( )A. 加速了社会转型B. 冲击了贵族政治C. 促进了民族认同D. 推动了战国变法3. 老子主张恢复到“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社会状态;孔子认为“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墨子提出“昔者三代圣王禹汤文武,方为政乎天下之时”。三人的这些言论都( )A. 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B. 否定传统社会秩序C. 说明复古已成为潮流D. 具有强烈民本色彩4. 在地方管理上,从商朝附属国内居民多是聚族而居的内外服制度,到西周“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分封制制度,再到秦汉实行郡县制度,这一发
3、展轨迹( )A. 推动血缘政治向地缘政治转向B. 意味着华夏认同观念逐渐增强C. 使地方割据势力逐渐得到遏制D. 反映了主流意识形态最终确立5. 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有专门保护牛耕的法律条文。每年都会评比耕牛,并进行考核,最后根据成绩进行奖罚;对于耕田的牛,如果发现牛变瘦了,还会对使用者进行惩罚。据此可知,当时秦国( )A. 重视发展农业生产B. 振兴经济以富国强兵C. 鼓励进行土地开垦D. 精耕细作的农业发达6. 贾谊在过秦论中认为:“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作者认为秦朝速亡的主要原因是(
4、)A. 统治理论出现了失误B. 没有恢复西周分封制C. 秦实行暴政丧失民心D. 统一六国时机不成熟7. 西汉初年“大侯不过万户,上者五六百家”。到文景时代,“流民既归,户口亦息,列侯大者至三四万户,小国自倍,富厚如之。”这一现象说明西汉初期()A经济政策适应了现实需要B. 人地矛盾开始出现C. 大一统思想促进社会稳定D. 中央集权面临挑战8. 有学者指出,“惟拓跋迁都平城,纯用胡法控勒诸夏,故最为长久。孝文慨慕华风,力变夷俗,始迁洛邑,根本既虚,随即崩溃。”该学者的言论表明( )A. 汉族文化不利于北魏发展B. 孝文帝改革消除了鲜卑族陋习C. 改革要与自身实际相适应D. 孝文帝改革直接导致北魏
5、灭亡9. 隋朝广设仓库,既包括供应朝廷粮食和物资的仓库,又包括备水旱赈济而遍置于乡间的义仓,积储丰富。据此可知,隋朝( )A. 建立了完善的救济制度B. 社会赈济完全由政府主导C. 政府重视社会保障救济D. 特别关注弱势群体的优抚10. 隋末唐初杰出的军事家李靖曾称:“天之生人,本无番、汉之别,然地远荒漠,必以射猎为生,故常习战斗。若我恩信抚之,衣食周之,则皆汉人矣。”这一主张体现了( )A. 兼收并蓄文化观念B. 开放的对外政策C. 边疆治理理念的革新D. 开明的民族观念11. 大诗人杜甫不仅有“诗圣”之名,其作品还被誉为“史诗”。他的作品真实而细致的反映了安史之乱爆发前后的社会状况,描绘了
6、唐朝由盛转衰过程中的许多历史细节,下面对其作品说法正确的是( )A. 杜诗的史料价值大于文学价值B. 杜诗情感彩浓厚,无法作为史料使用C. 杜诗作为文学史料可以证史、补史D. 杜诗作为二手史料,可以起到诗文证史的做用12. “雁塔题名”始于唐代,是指考中的状元进士齐集长安大雁塔题名,以资纪念,这是非常荣耀的事。白居易考中进士后赋诗“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一时成为佳话。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A. 营造了读书进取的社会风气B. 选拔标准异常严苛C. 推动了书法艺术的发展创新D. 成为选官主要途径13. 观察并分析以下隋朝大运河和元朝大运河示意图,可知大运河的开凿与整修( )隋朝大运河
7、元朝大运河A. 主要为解决沿岸灌溉问题B. 解决了北方水源不足问题C. 反映古代政治中心的变迁D. 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14. 有学者认为,宋初制度的制定针对性过强,制定时主要从消极方面考虑,尽量预想可能导致动乱的各种因素,加以事先防范,而并非从积极方面考虑,使国家机器如何最有效、合理的发挥作用。这位学者意在说明,宋初制度的制定( )A. 吸取前朝的经验教训B. 利于宋朝的长治久安C. 遵循崇文抑武的理念D. 隐含严重的统治危机15. 下图反映了北宋时期禁军人数和军队总数的变化。这些变化给北宋带来的影响是( )A. 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B. 加速了各阶层人才流动C. 拓展了对外贸易的范围D.
8、改变了崇文抑武的观念16. 据考证,杭州小笼包源自古代开封灌汤包,而西湖醋鱼与历史更悠久的开封糖醋鱼的做法几近相同。这一现象很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一事件之后( )A. 安史之乱B. 澶渊之盟C. 晋室南渡D. 靖康之变17. 宋仁宗宝元(10381040)年间,西夏向北宋边境发起进攻。北宋朝野本打算“重拳出击”,一举摧毁西夏政权。然而,辽朝却趁机向北宋“索取关南十县之地”,不仅讹了北宋“岁币银十万两、绢十万匹”,更断送了其攻略西夏的最后希望。这反映出( )A. 北宋民族政策过于软弱B. 辽夏联合威胁北宋的边境C. 北宋的外部环境较为险恶D. 宋代奉行守内虚外的政策18. 王安石变法中有一项“募役法
9、”,将原来在民间按户等轮流金派差役的做法,改为征收“免役钱”雇募他人应役,引起激烈的争议,其中支持该举措的以南方人为核心,而反对派领袖多为北方人。据此可知( )A. 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是富国强兵B. 该措施直接导致统治集团分裂C. 该措施极大地加重了人民负担D. 侧面反映出北宋经济重心南移19. 西北地区的党项族主要从事畜牧业和狩猎。西夏建国(公元1038年)后,夏景宗李元昊亲自主持修筑了兴庆府黄河灌区(从今宁夏吴忠市至石嘴山市惠农区),从而使贺兰山东部兴庆府、灵州一带沙漠变为重要的粮食产地。西夏的这一措施( )A. 增强了宋夏之间的水利技术交流B. 促进了西北边疆的开发C. 适应了经济重心变化
10、的总体趋势D. 得益于庆历和议的达成20. 宋朝史料记载了宋神宗对边疆两大对手的评价。他忧心忡忡地说:“二虏之势所以难制者,有城国,有行国比之汉、唐,最为强盛。”此“二虏”()A. 是辽与金B. 实行南北面官制C. 统一了全国D. 政权存在封建化趋势21. 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其中“位同宰相”的是( )A. 转运使B. 兵部员外郎C. 参知政事D. 枢密副使22. 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A. 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
11、位之争B. 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C. 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D. 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23. “吐蕃作为单独的大行政区,由中央宣政院直接统辖,元朝皇帝信奉吐蕃喇嘛教,尊喇嘛教萨斯迦派僧侣为帝师,吐蕃官员皆由宣政院或帝师荐举,皇帝予以任命。”由此可知,元朝宣政院的设立( )A. 实现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B. 旨在消除西藏的地方分裂势力C. 扩大了王朝的统治区域D. 成为类似于行省的地方机构24. 下图是金代官制简表中基层社会组织的示意图,金史中记载:“猛安谋克人户,与汉人错居,每四五十户结为保聚,战时出征,农作时令相助济。”这反映出金代治理的特点是()A. 等级森严、分化事权B.
12、郡国并行、基层自治C. 中央集权、注重边防D. 因俗而治、寓兵于农25. 至正集卷三二送蔡子华序载:“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同时把相当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这说明元朝的行省制( )A. 削弱了中书省的行政权力B. 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C. 主要设在边疆少数民族区D. 导致地方权力的集中26. 辽宋夏金元时期,是一个政治家们充满创造活力的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创制并实施了“南北面官”、“猛安谋克”、“四时捺钵”等一系列制度。这些制度( )A. 全盘照搬了唐朝的政治制度B. 植根于民族发展水平的差异C. 实现了疆域内各民族的平等D. 有利于巩固国家疆域的统一27.
13、 元朝后期,燕山支脉居庸南口过街塔楼的壁面上镌刻了很多题记,包括用梵文、八思巴字蒙古文、回鹘文、藏文、西夏文和汉字书写的陀罗尼经经文,以及用后五种书面语记载的建塔功德记。这一现象可以用来佐证元朝( )A. 存在跨地域的文化交流B. 民族平等观念不断发展C. 中原生活习俗受到推崇D. 大一统国家意识的形成28. 有学者认为,古代游牧民族大举南下,与气候寒冷有密切关系。中国1500多年来的气温变化曲线示意图上图中所示的甲时期,少数民族两次入主中原。对这两次过程相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A. 北京成为全国政治中心B. 结束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C. 实行行省制度,加强对地方统治D. 接受汉族文化,推动自
14、身进步29. 元朝,各行省重大事务必须上报中央,由中央作出决定,但地方也可对处于职责范围内的事务自行裁量,并不需要全部上报中央。由此可知,行省制( )A. 不利于地方政治稳定B. 避免政府决策失误的出现C. 容易造成国家的分裂D. 兼顾中央集权与行政效率30. 北宋时期,四川煮盐的工匠“皆是他州别县浮浪无根著之徒来此佣身赁力”。通常情况下,他们能“与主人营作”,但一不如意,则“群党哗噪,算索工值”,离“主人”而去。这反映出宋代手工业中( )A. 雇佣关系较为稳定B. 人身依附关系有所削弱C. 官府监管作用缺失D. 工匠经济地位有了提高31. 北宋时期,朝廷在江南地区大规模劝导南方农民试种麦、黍
15、粟等北方旱地作物,到南宋时南方多地种麦有一定规模,出现“却破麦田秧晚稻”的景象;此外,浙东一带农户在早稻未收时,多在稻田的行间种上晚稻。这说明宋朝()A. 政局环境影响饮食习俗变化B. 南方土地利用效率提高C. 农业种植结构发生根本变化D. 南方经济优势地位确立32. 据元史食货志所载元朝中期商税数字,大都一年的商税为钞10.3万余锭,超出全国绝大多数行省一省的商税额,仅落后于江浙、河南行省,这表明()A. 政府废除重农抑商政策B. 元大都商业职能突出C. 南北经济差距逐步缩小D. 宽松环境助推商业发展33. 开宝四年(971年),宋太祖赵匡胤“置市舶司于广州”,以广州知州兼市舶使。宋神宗元丰
16、年间废除州郡兼领制度,改令转运司官员担任市舶司最高长官。宋徽宗时,又改由朝廷直接派人担任专门的市舶提举官。这一变化()A. 强化了广州的外贸地位B. 削弱了地方的财政实力C. 造成外贸管理体制混乱D. 加强了中央对外贸的控制34. “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然唐时犹兼采誉望,不专辞章。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相比,宋代( )A. 考试程序更加严谨B. 取士科目有所减少C. 进士及第尤为尊贵D. 录取人数大大增加35. 据学者研究,清明上河图中到处都是商店、广告招牌。有些酒楼还设立了灯箱广告,夜晚可以点亮,有点像现在的霓虹灯广告。这些现象表明,宋代()A. 广告意识开始出
17、现B. 商业突破时空限制C. 餐饮行业最为发达D. 政府鼓励商业发展36. 唐律规定“奴婢贱人,律比畜产”。到了宋朝“奴婢”的称呼被“婢仆”“僮仆”“女使”等称呼所取代,主仆关系须由双方约定,时间不得超过十年,十年期满,去留悉由婢仆。这说明宋朝()A. 沿袭了唐代以来的奴婢制度B. 主奴关系得到了法律的保护C. 主仆关系具有契约性和雇佣性D. 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的加强37. 元朝南下俘获“南儒”赵复后,将他礼送至燕京太极书院,以传授程朱理学。北方的著名学者如许衡、窦默、姚枢等人皆为赵复主讲太极书院时的高足,他们学成之后成为北方地区利用书院讲学的中坚力量。据此可知,元代()A. 理学得到弘扬B.
18、 以复古为政治目标C. 治国以德为先D. 儒学派别南北分裂38. 南宋理学大儒朱熹,一生致力于讲学、授徒、著述颇丰。在其著作中,儿童启蒙读物较多,如论语训蒙口义学、四书集注等。朱熹的家礼和小学)成为此后家庭和幼童的行为规范。材料表明()A. 宋代理学成为主流思想B. 宋代儒学向基层渗透C. 理学重点研究儿重启蒙D. 宋代官方对教育重视39. 元代绘画艺术情趣上,大多透着荒寒、野逸、颓散、疏淡的风致和闲愁无尽的心绪,如黄公望偏重于运用符号化的点和线,作品表现出清高、隐逸的情怀;倪瓒不求形似,通过精练、简洁的笔墨,传达出闲适无奈的淡淡哀愁。这折射出当时( )A. 社会政治环境较为阴暗B. 文人对君
19、主专制强烈不满C. 士大夫浓厚的家国情怀D. 士人摆脱理学束缚的要求40. 在宋代以前,市面上几乎是没有书店的,书籍多为手抄本,无法成为普通的商品。宋朝以来,民间私人出版事业十分发达,大量图书得到及时出版。民间出版业的兴起和书籍交易市场的发达让书籍出版更加丰富,宋代图书市场的活跃得益于()A. 大一统的社会局势B. 科举制度的不断完善C. 雕版印刷术的普及D. 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41. 公卿是辅助国君处理政务的重臣,下表是商、西周姓氏可考之公卿数量变化表,这种变化体现了( )商、西周同姓或异姓公卿数量表时代公卿总数同姓公卿数异姓公卿数商代19415西周463016A. 家国同构色彩的强化B.
20、西周加强了中央集权C. 王权得到大大的提升D. 商代重视与异姓联盟42. 西汉初年,刘邦封置诸侯王国封子弟为王,功臣为侯,并规定“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侯”。这表明刘邦推行分封制意在A.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B. 继承西周的政治体制C. 确保皇位传承稳固D. 否定秦朝的政治体制43. 后汉书中出现了许多诸如“家世州郡”“家世衣冠”“世仕州郡”“世吏两千石”“家世两千石”的话语,这在关于西汉历史的史料中是很少出现的。东汉时期的这一现象反映了A. 中央和地方存在着尖锐的矛盾B. 东汉豪强势力发展迅速C. 儒家思想在东汉地位显著提升D. 血缘宗族力量制约了专制皇权44. 隋炀帝时,势倾当朝左卫大将军、许国公
21、宇文述占田违限,刑部尚书李园通“判字文述田以还民”。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 农民经济负担减轻B. 严刑峻法思想推行C. 官员特殊权益消失D. 均田制的贯彻实施45. 845年,唐武宗发布敕书,“汉、魏已(以)来,朝廷大政,必下公卿详议,博求理道,以尽群情”,此后事关礼法,“令本司申尚书都省,下礼官参议”。这表明唐武宗A. 强调顺承前制B. 反对改制创新C. 意在削弱藩镇D. 丧失决策大权46. 唐太宗说:“工商杂色之流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在此唐太宗强调的是A. 防止官商勾结B. 维持社会等级C. 重义轻利D. 重农抑商47. 下列对如图所示历史变化
22、的解释最合理的是A. 生产力发展影响王朝更替B. 历史发展具有一定的延续性C. 分裂割据在古代难以避免D. 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演进48. 朱熹说:“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这表明朱熹强调()A. 经世致用B. 责任担当C. 知行合一D. 实践探究49. “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A. 政府的大力推广B. 棉纺织技术的改进C. 商品经济的发展D. 棉花成为经济作物50. 孟子讲“觉”,佛教讲“悟”,程颢、程颐兄弟
23、则将二者圆通。北宋僧人契嵩认为儒和佛“心则一”,佛教“亦有意于天下国家矣,何尝不存其君臣父子”。这反映出北宋( )A. 儒学统治地位动摇B. 儒学与佛教的融合C. 理学成为官方哲学D. 阳明心学影响深远第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本卷共2小题,第51题20分,第52题20分,共40分)5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宋朝时上流社会中流行射类、蹴鞠、棋类、水上活动、角力、田径、武术、节令游戏以及百戏等体育活动。宋史中记载,上流社会对体育礼仪的规定非常严格,如打球包括了鼓乐、服饰、仪式等等诸多程序和规矩,礼法森严。朱熹提出“修建射圈,提倡习射;效法孔孟,尊崇六艺以及登山郊游,导引调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