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东风高、天门、仙桃)2023届高三 12 月联考 语文试题含答案.pdf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湖北(东风高、天门、仙桃)2023届高三 12 月联考 语文试题含答案.pdf》由用户(meimeiwenku)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北东风高、天门、仙桃2023届高三 12 月联考 语文试题含答案 湖北 东风 天门 仙桃 2023 届高三 联考 语文试题 答案 下载 _考试试卷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语文试卷(共 8 页)第 1页东风高中、天门中学、仙桃中学 2023 届高三 12 月考试高三语文试卷命题学校:仙桃中学 命题人:何红艳 审题人:胡新华考试时间:2022 年 12 月 15 日上午 9:0011:30试卷满分:150 分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7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在红楼梦,那可说而未经人说的就是那悲剧之演成。悲剧为什么演成?辛酸泪的解说在哪里?曰:一在人生见地之冲突,一在兴亡盛衰之无常。我们先说第一个。“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余者皆无大异。”仁者秉天地之正气,恶者秉天地之邪气,至于那第三种却是正邪夹攻中的结晶品。红
2、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便是这第三种人的基型。普通分三种人为善恶与灰色。悲剧之演成常以这三种人的互相攻伐而致成,惟红楼梦之悲剧,不是如此。红楼梦里边,没有大凶大恶的角色,也没有投机骑墙的灰色人。悲剧之演成,既然不是善恶之攻伐,然则是由于什么?曰:这是性格之不同,思想之不同,人生见地之不同。在为人上说,都是好人,都是可爱,都有可原谅可同情之处,惟所爱各有不同,而各人性格与思想又各互不了解,各人站在个人的立场上说话,不能反躬,不能设身处地,遂至情有未通,而欲亦未遂。悲剧就在这未通未遂上各人饮泣以终。这是最悲惨的结局。在当事人,固然不能无所恨,然在旁观者看来,他们又何所恨?希腊悲剧正与此同。国王因国法
3、而处之于死地,公主因其为情人而犯罪而自杀,其妹因其为兄长而犯罪而自杀。发于情,尽于义,求仁而得仁,将何所怨?是谓真正之悲剧。善恶对抗的悲剧是直线的,显然的;这种冲突矛盾所造成的悲剧是曲线的,令人失望的。红楼梦写悲剧已奇了,复写成思想冲突的真正悲剧更奇,红楼梦感人之深即在这一点。(摘编自牟宗三悲剧之演成)材料二:鲁迅先生曾经说,“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有意义的人生一定建立在对某些价值的相信之上,正因为如此,价值的毁灭才构成真正的悲剧。以曹雪芹笔下的金陵十二钗为例,她们认同不同的价值,选择不同的生活,但所有的这些价值最后都无一例外地落空。红楼梦描述的毁灭,针对的不是某一种价值或人
4、生,而是几乎所有的价值和人生。不是某一个人的毁灭,而是大观园的灰飞烟灭。红楼梦被视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悲剧作品,原因正在于这种彻底的毁灭。构成悲剧的诸要素中,不幸和死亡一定是不可或缺的。在欧洲,最早的古希腊悲剧表现了命运的不可抗拒,基于神的意志和人的性格,无奈或者悲惨的结局都无法避免。同时,其中蕴含的人对于自由、正义和伦理的追求,与命运的冲突和抗争,让悲剧充满了崇高的意味。而在莎士比亚的悲剧中,人世间内在于人性和社会的矛盾,无一例外把罗密欧和朱丽叶、奥赛罗、安东尼和克里奥佩特拉等主人公带入死亡。比较起来,红楼梦似乎更接近于莎士比亚作品。虽然有一个神话的背景,但整部小说描述的不过是处在欲望、情感
5、、秩序、伦理、宗教之间的心灵冲突和生命挣扎,不幸和死亡贯穿其中。十二钗中,元春、迎春、秦可卿、王熙凤、林黛玉的生命各个不同,却都无法躲过香消玉殒的结局。而在十二钗之外,作者不断地安排着冯渊、贾瑞、林如海、宝珠、秦钟、秦业、金钏儿、尤三姐、尤二姐、晴雯等的死亡,让那些刻意营造的成功或者欢乐显得非常苍白和脆弱。每个人的悲剧被安放得自然而然又合情合理,更突出了生命和世界之间无法克服的矛盾。(摘编自王博 的悲剧让美好的东西获得根基)语文试卷(共 8 页)第 2页材料三:我认为红楼梦是康、雍、乾三朝的社会生活、社会矛盾、历史趋向的一个艺术的总概括和总反映。红楼梦里写了两种毁灭,一种是新生事物的毁灭,这就
6、是贾宝玉、林黛玉爱情的毁灭;另一种是古老的荣国府、宁国府的毁灭。前者的毁灭是新的生命由于它还未成熟,经不起狂风恶浪的摧折而毁灭,但它健壮的根系和茁壮的幼芽仍在适宜的土壤里保存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只要有适当的气候,它会继续生长,最终长成大树;而后一种毁灭,是腐朽加腐烂,是生命的尽头,最终是化为粪壤,永远成为过去、不可能再生。所以这两种毁灭,具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意义。前者反映的是历史前进的客观趋势,后者反映的是由荣、宁二府象征的那种腐朽势力的必然死亡。曹雪芹的笔是非常狡狯的,他一再声称此书“亦非伤时骂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实非别书之可比
7、”。表面上说得非常好听,都是对封建皇帝和朝廷的歌功颂德,但一开头他就写了一桩贪赃枉法的人命案,同时带出了炙手可热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此开头,也就开始了他对封建社会的大揭露,大批判。贪赃枉法的贪官贾雨村,是全靠贾府一手提拔起来的,他枉断了薛蟠所犯的人命案以后,还直接向贾府和王子腾报告,这说明一切横行不法的事,都与“四大家族”有关。通过对这个具体的“贾”府的描写,也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这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的具体情况,而且“各省皆然,倘若不知,一时触犯了这样的人家,不但官爵,只怕连性命还保不成呢!”这就是封建社会政治势力的一张关系网。所以“葫芦僧乱判”
8、一案,实际上是对封建社会、封建官场的一个总揭露和总批判。当然红楼梦最最动人之处,是贾宝玉、林黛玉的生死不渝的爱情和他们的爱情悲剧,红楼梦是以宝、黛的爱情悲剧来贯通全局的。这个爱情悲剧的内涵是誓死捍卫爱情和婚姻的自主、自择权,主张爱情和婚姻的自由。(摘编自冯其庸读)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悲剧之演成常以善恶与灰色三种人的互相攻伐而致成。惟红楼梦之悲剧,不只如此,还在兴亡盛衰之无常。B.鲁迅认为有意义的人生一定要建立在对某些价值的相信之上,因为只有如此,价值的毁灭才能构成真正的悲剧。C.金陵十二钗认同的价值不同,选择的生活不同,但她们追求的价值和生活最后尽
9、都落空,这体现了小说的悲剧性。D.曹雪芹在红楼梦创作中虽有意规避“伤时骂世”,表面上对封建朝廷歌功颂德,但仍有较强的社会批判意义。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红楼梦的悲剧是各人性格、思想、见地、立场等方面上的冲突矛盾所造成的情有未通、欲亦未遂的真正的悲剧。B.早期的古希腊悲剧蕴含着人在面对不可抗拒的命运时所表现出的对于自由、正义和伦理的追求,与命运的冲突和抗争,赋予悲剧以崇高的意味。C.十二钗的悲剧各有不同,但从根本上看都突出了生命和世界之间无法克服的矛盾,这与莎士比亚的悲剧所反映的人性和社会的矛盾有相似点。D.宝黛爱情的毁灭,反映了新生事物在历史前进中难逃灭亡的
10、客观趋势,荣宁两府的毁灭象征着腐朽势力的必然死亡,两种毁灭的社会意义不同。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与红楼梦所体现的“真正之悲剧”不同的一项()(3 分)A.孔雀东南飞B.哈姆莱特 C.雷雨D.边城4.材料二是如何增强论证说服力的?请从论证方法、语言、论据中选择两个角度加以说明(4 分)语文试卷(共 8 页)第 3页5.材料一认为红楼梦的悲剧产生的原因,一是人生见地之不同,二是兴亡盛衰之无常。请结合三则材料,以“宝、黛爱情悲剧”或“宝、钗婚姻悲剧”为例谈谈自己的理解。(4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8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生沈从文北京城什刹海杂戏场南头,煤灰土里
11、新垫就一片场坪,白日照着,有一圈没事可做的闲人,皆为一件小小的热闹粘合在那里。卖飞机模型玩具的人一走,闲人粘合性一失,即刻也散了。场坪中便只剩下些空莲蓬。一个年过六十的老人,扛了一对一黑一白的大傀儡走来,到了场坪,四下望人,似乎很明白这不是玩傀儡的地方,但无可奈何的停了下来。这老头子把傀儡坐在场中烈日下,一面收着地面的莲蓬,用手捏着,试探其中虚实,一面轻轻的咳着,调理他那副枯嗓子。他把那双发红的小眼睛四方瞟着,场坪位置既不适宜,天又那么热,若无什么花样做出来,绝不能把闲人引过来。老头子便望着坐在坪里傀儡中白脸的一个,亲昵的低声打着招呼,也似乎正用这种话安慰他自己。“王九,不要着急,慢慢的会有人
12、来的,咱们耽一会儿,就给玩个什么给爷们看看,玩得好,还愁爷们不赏三枚五枚?玩得好,爷们回去还会说:嗨,王九赵四摔跤多扎实,六月天大日头下扭着蹩着搂着,还不出汗!(他又轻轻的说)可不是,天那么热,你也不累,好汉子!”来了一个人,把花条子衬衣下角长长的拖着,作成北京城大学生特有的样子。老头子瞥了这学生一眼,便微笑着,以为帮场的“福星”来了,全身作成年轻人灵便姿势,把膀子向上向下摇着,一面自言自语地说话,亲昵得如同家人父子应对:“王九,你瞧,先生可来了。好,咱们动手。你小心,别让赵四小子扔倒。先生帮咱们绷个场面,看你摔赵四这小子,先生准不走。”于是他把傀儡扶起,整理傀儡身上的破旧长衫,又从衣下取出两
13、只假腿来,把它缚在自己裤带上,再把傀儡举起,弯着腰,钻进傀儡所穿衣服里面去,用衣服罩好了自己,且把两只手套进假腿里,改正了两只假腿的位置,开始在灰土坪里扮演两个人殴打的样子。他变换着傀儡的姿势,跳着,蹿着,有时又用真脚去捞那双用手套着的假脚,装作掼跤盘脚的动作。他自己既不能看清楚头上的傀儡,又不能看清楚场面上的观众,表演得却极有生气。大学生忧郁地笑了,而且远远的另一方,有人注意到了这边空地上的情形,就被这情形引起了好奇兴味,第二个人跑来了。再不久,第三个以至于第十三个皆跑来了。闲人为了看傀儡殴斗,聚集在四周的越来越多。众人嘻嘻的笑着,从衣角里,老头子依稀看出一圈观众的腿脚,他便替王九用真脚绊倒
14、了赵四的假脚,傀儡与藏在衣下玩傀儡的,一齐颓然倒在灰土里,场面上起了哄然的笑声。老头子慢慢地从一堆破旧衣服里爬出来,露出一个白发苍苍满是热汗的头颅,发红的小脸上写着疲倦的微笑,自言自语;“王九,好小子。你玩得好,把赵四这小子扔倒了,大爷会大把子铜子儿撤来,回头咱们就有窝窝头啃了。来,再来一趟,咱们赶明儿还上国术会打擂台,挣个大面子!”众人又哄然大笑。正当他第二次钻进傀儡衣服底里时,一个麻脸庞收小摊捐的巡警,从人背后挤进来。弯语文试卷(共 8 页)第 4页着腰的老头子,却从巡警足部一双黑色厚皮靴上认识了观众之一的身份和地位,故玩了一会,只装作赵四力不能支,即刻又成一堆坍在地下了。他赶忙把头伸出,
15、对着巡警作一种谄媚的微笑。向傀儡说:“瞧,大爷真来了!”他记起浮摊捐来了,他手边还无一个大子。过一阵,围的人已不少,他便四向作揖打拱说:“大爷们,大热天委屈了各位。爷们身边带了铜子儿的,帮忙随手撒几个,荷包空了的,帮忙耽一会儿,不必走开。”观众中有人丢一枚两枚的,与其他袖手的,皆各站定原来位置不曾挪动,一个青年军官,却掷了一把铜子,皱着眉走开了。老头子为拾取这一把散乱满地的铜子,沿着场子走去,系在腰带上那两只假脚,便很可笑的左右摆动着。收捐的巡警已把那黄纸条画上了记号,预备交给老头子,他见着时,赶忙数了手中铜子四大枚,送给巡警。这巡警就口上轻轻说着“王九王九”,含着笑走了。场边看的人,有钱的照
16、例也不吝惜钱,但只要有了件新鲜事情,这点粘合性就失去了,大家便会忘了这里,各自跑开了。柳树阴下卖莲子的小摊有人中了暑,倒在摊边晕去了,大家不知发生了什么事,见有人跑向那方面去,也跟着跑去。少数人也似乎方察觉了头上的烈日,继续渐渐散去了。场中剩了七个人。老头子看着,微笑着,一句话不说,两只手互相捏了一会,又蹲下去把傀儡举起,罩在自己的头上,两手套进假腿里去,开始剧烈的摇着肩背,玩着业已玩过的那一套。等另一个地方真的殴打发生后,人便全跑去了。老头子依然玩着,等待他从那堆敝旧衣里爬出时,已空无一人。他于是同傀儡一个样子坐在地下,数着铜子,一面向白脸傀儡王九笑着,说着前后相同既在博取观者大笑,又在自作
17、嘲笑的笑话。他把话说得那么亲昵,那么柔和。他不让人知道他死去了的儿子就是王九,儿子的死,乃由于同赵四相拼,也不说明。他决不提这些事。他只让人眼见傀儡王九与傀儡赵四相殴相扑时,虽场面上王九常常不大顺手,上风皆由赵四占去,但每次最后的胜利,总仍然归那王九。王九死了十年,老头子城里城外表演王九打倒赵四也有了十年,真的赵四,五年前早就害黄疸病死掉了。(选自沈从文文集,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沈从文对人性的刻画,对美的理解,建立在对社会和生活深刻的理解上,同边城中的祖父一样,韧性和柔性在小说生中的老人身上表现得也很突出。B从明处看老人是靠演傀儡戏谋生,从暗
18、处讲老人通过对十年前那场殴斗的模仿完成了一种复仇,而复仇的对象赵四已经死了,小说借此表达生命的无意义和虚无感。C沈从文的边城表现的是人性美,赞颂了未受现代物质文明污染的优美的人生方式。而小说生则侧重表现底层民众生存的不易,刻画了普通生命的不同生命形态。D小说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浓郁的北京民俗的味道,表现了人们的喜好与乐趣,但它并不是一副生机勃勃的民间生活图景,而是蕴涵着生存的压力和苦痛。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小说语言通俗朴实,叙述笔法内敛淡然,使人觉得一切戏剧性的变化也只不过是人生中极其自然的一部分。然而平静的文字下却蕴含了作者深沉的感喟和悲悯情怀。
19、B小说的结构很讲究,叙述者从容不迫地在结尾处抖出一个意外的真相,巧妙回应了文中老头子和傀儡“王九”的亲昵对话,顿然使人觉得一切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C小说注重人物表情的状写,又让这些表情和人物都难以捉摸,留给读者更深的思考。比如“忧郁地笑了”的大学生、“皱着眉”走开的青年军官、“含着笑走了”的巡警。D小说中写到“等另一个地方真的殴打发生后,人便全跑去了”,这一处闲笔是为了完成艺术化的斗殴与现实的斗殴的融合,借此刻画出围观闲人兴趣的广泛性和不稳定性。语文试卷(共 8 页)第 5页8小说以“生”作为标题,言简而意丰,参照下面的例子,请对它的意蕴进行探究,再补充两点。(6 分)(1)表达生存的艰辛
20、。傀儡戏对于老人来说,首先是生存的手段。他卖力的表演,累得满头大汗,收入不多,还要讨好警察,着重体现了底层百姓生存的艰难。(2)(3)9同样是遭遇失子的不幸,但小说生里的老人并不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一样到处向别人哭诉不幸,而是隐藏了真相。请对沈从文这样设计的用意试做分析。(6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对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轘辕缑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
21、宝器必出。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今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狄为之长也,敝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之地小民贫,故臣愿从事于易。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狄为之长也,而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止乱之名。
22、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臣请谒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韩,周之与国也。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国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不能禁。此臣所谓危,不如伐蜀之完也。”惠王曰:“善!寡人听子。”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益强富厚,轻诸侯。(选自战国策秦策)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轘辕缑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B.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轘
23、辕缑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C.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轘辕缑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D.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轘辕辕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1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是国家王权至高无上的象征,与成语“一言九鼎”中“九鼎”语文试卷(共 8 页)第 6页意义相同。B.“从事于易”中“易”指容易,与愚公移山中“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中“易
24、”的意义不同。C.“故拔一国”中“拔”指攻克、攻取,与 出师表 中“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的“拔”意义相同。D.“韩自知亡三川”中“亡”指丢失、失去,与 过秦论 中“秦无亡矢遗镞之费”的“亡”意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围绕秦王扩充军事、推进王业的问题,张仪和司马错展开军事辩论,二人针锋相对各陈己见,最终秦王采纳司马错的建议,出兵平定蜀国。B.张仪建议秦王可以先与魏、楚两国亲善,再让秦军借道两国来切断通路,进而逼迫周天子达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目的,这就能建立王业了。C.司马错认为蜀国是西边偏僻的国家、以戎狄为首领,而且有像夏桀、商纣一样的祸乱,现在让
25、秦军前往攻打,就如同用豺狼驱赶羊群一样容易。D.张仪与司马错的观点迥异,从两人的辩论中能够看出,张仪的主张多主观唯心的空想,司马错则是从实际出发,知已知彼,提出积极稳妥的办法。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14.针对张仪伐韩的主张,司马错从哪些方面进行反驳?请结合原文简要概括说明。(3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 题。赤壁怀古苏辙新破荆州得水军,鼓行夏口气如云。千艘已共长江险,百胜安知赤壁焚?觜距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