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件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城市化.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优质课件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城市化.pptx》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优质 课件 地理 人教版 一轮 复习 城市化
- 资源描述:
-
1、第第2 2讲讲城市化城市化一、城市化1.概念: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2.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3.意义:(1)带来了聚落形态的变化。(2)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3)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4.动力。考点一考点一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2.地区差异(1)大部分发达国家:处于城市化的C(填字母)阶段。(2)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处于城市化的A或B(填字母)阶段。-4-一、城市化进程的时间差异分析 从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如下图所示。-5-二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有何差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直接导致城市化的地区差异。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城市化水平越高;反之越低。城市化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表现出不同的进程。国家类型比较项目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起步时间早晚早(英国最早,从18世纪中叶开始)晚(20世纪中叶以来)原因工业化早国家独立较晚,工业化晚目前速度快慢趋缓(甚至停滞)快原因城市化已推进到相对成熟阶段民族经济发展,人口增长迅速城市人口比重大小大小原因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低所处阶段后期成熟阶段初期阶段或中期加速阶段城市化表现及原因表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发展不合理原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郊区基础
3、设施完善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村劳动力过剩-6-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表现人口由市区迁往郊区人口由市郊迁往农村和小城镇人口迁回市区成因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为追求更好的生存环境中心区开发,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发展图解 -7-(2013安徽卷安徽卷)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B)A.初期阶段 B.中期阶段 C.后期阶段D.逆城市化阶段(2)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D)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C.农村人口
4、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2015广东卷广东卷)下表为2009年四个国家的人口数及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统计表。由此可判断该年()注:未含台湾省统计数据。A.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明显超过了德国B.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数量比德国少C.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美国少D.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印度多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由表中数据不能判断城市化水平和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数量多少;但由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以及各国的人口总数,可以推断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的数量,所以经计算可知,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印度和美国多。答
5、案解析关闭D-9-二、生态城市建设1.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2.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考点二考点二城市化的影响城市化的影响-10-11-(2015安徽卷安徽卷)下图表示某市20032013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情况。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据图推测,20032013年该市(D)A.退耕还林,林地面积持续增加B.围湖造田,水域面积不断减少C.水土流失,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加D.城市扩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2)该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可能导致(C)A.地表径流下渗量增加B.居民平均通勤距离缩短C.城市“热岛”效应增强D.生物多样性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