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审评与检验共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茶叶审评与检验共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茶叶 审评 检验 课件
- 资源描述:
-
1、一、开设本课程的目的1、目前现状:花色种类繁多,品质参差不齐。鱼目混珠,以次充好,市场混乱。2、学习目的:准确、快速、有效的掌握评定 茶叶品质的方法,具备一定的评茶技能。二茶叶审评检验的发展及重要性(一)概念 是一门研究茶叶品质感官鉴定和理化检验的应用型学科,它贯穿于茶叶的栽培、加工、生化、贸易及科学研究的全过程,是茶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二茶叶审评检验的发展及重要性(二)发展 唐朝陆羽-茶经,第一部史籍。宋朝蔡襄-茶录,偏重评茶的著作。明朝许次纾-茶疏,评茶术语 18世纪初-茶叶检验工作开始 今后的发展趋势?二、茶叶审评检验的重要性(三)重要性1、鉴定茶叶品质高低,体现经济价值;2、指导
2、生产,改进工艺;3、把好出口关,维护国家信誉;(农残、有害微生物、重金属)4、优良品种的鉴定。(种性差异)三、茶叶审评的范围 茶叶审评贯穿于整个生产、加工、销售过程。一般着重对成品茶进行审评。毛茶审评:等级的划分。依据市场,结合品质,划分等级、自行定价、出口、流通;精茶审评:原料归堆(毛茶)筛号茶审评 拼配小样审评 精茶审评 验收审评、出口审评 进入流通四、茶叶审评的方法(重点)1、感官审评 单轨评茶(对样审评):对照参照样(实物标准样)进行单个茶样的评定。-定级、定价 双轨评茶(非对样审评):当两个茶样品质比较接近时,对照茶样同时进行两个茶样品质的评定。2、理化检验物理检验:项目、方法、标准
3、 化学检验:项目、方法、标准 四、茶叶审评的方法(重点)1、感官审评及其特点概念概念:利用人们的感觉器官(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对茶叶的外形、内质客观存在的品质作出判断的一种方法。优点优点:简单、快捷,成本低;缺点缺点:具有主观性,不能提供客观数据。对评茶人员要求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2、理化检验及其特点(辅助)概念概念:通过一定的仪器、设备方法,探测茶叶的物理性状,分析茶叶内含成分的含量及其变化,以计量上的数据评定茶叶优次的方法。优点优点:深入本质,揭露茶叶内部组成,反映理化特性与茶叶品质的客观联系,突破感官审评的局限性。不足不足:分析操作繁琐、耗时,成本高,所需仪器设备多,茶叶内含成分复
4、杂,给理化检验带来了艰巨性和复杂性。四、茶叶审评的方法(重点)五、学习本课程的要求1、熟悉各茶类的产制、工艺技术;2、掌握茶树栽培学、制茶学、茶叶生化等课程的基本理论,为该门课程打下基础,从而才能正确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3、勤于动手,善于思考和总结;4、了解学科发展动向,及时补充学习新知识;深入市场,加深、巩固学习内容。第一章 评茶基础知识 第一节 评茶设备、用具和要求(重点)第二节 茶叶扦样 第三节 评茶用水 第四节 评茶程序(重点)目的: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评茶的基础知识。第一节 评茶设备、用具和要求一、审评室要求一、审评室要求1、气味气味:空气新鲜,无异味;室内禁止吸烟
5、,不宜与卫生间、化学实验室、厨房等有杂味、异味的地方太近。2、光线光线:光线明快,阳光不能直射(产生光斑),自然光充足。不足导致误差,如:亮欠亮;明暗。坐南朝北(从早到晚,光线较均匀,变化小),安装日光灯,墙面粉白。距离审评室五米以内,不宜种植乔木型树种。第一节 评茶设备、用具和要求3 3、湿度湿度:评茶室要干燥(相对湿度75%),如太潮湿安装除湿机,忌潮。4 4、安静安静:评茶室要安静。审评茶叶是一种脑力劳动,依靠大脑思维,评定结果,环境切忌嘈杂、喧哗以免影响评定结果。5 5、整洁整洁:评茶室内物品摆放整齐,保持清洁。第一节 评茶设备和要求二、评茶人员要求二、评茶人员要求1、具备基本的茶叶知
6、识和评茶技能 2、在评茶之前,评茶人员不得抽烟、食用辛辣、有刺激性气味的食物;3、评茶人员不得施脂粉,用香水,以免影响评茶的准确性;4、评茶人员应保持个人和评茶室环境的整洁。第一节 评茶设备和要求三、评茶过程中的要求 1 1、扦样扦样:扦样必须具有代表性,反映整批茶叶的品质,扦样要每个点都要取到,最后缩分至200-250g供审评茶叶用;2 2、称样:首先将审评杯、碗编号,按顺序排列好。其次,称取一定数量的茶叶3g或5g。称样时要求上下三段茶都必须抓到,宁多无少,不能多次添样,以免走样,导致鉴评结果不准确;第一节 评茶设备和要求3 3、开汤审评开汤审评:开汤是评判茶叶内质的第一步,要娴熟掌握开汤
7、的整个过程,为内质评定做准备。茶汤冲泡好后,通常是先快看汤色,后闻香气,再尝滋味,最后评叶底。4 4、清洗用具:清洗并消毒审评用具,收拾整理后,最终完成整个审评茶叶的过程。第一节 评茶设备和要求四、评茶设备和用具 评茶有专用的设备和用具,以保证结果的一致性。具体要求为:用具清洁,无异味、不刺目、无破损、规格一致,从而尽量减少误差。第一节 评茶设备和要求(一)评茶设备:1 1、干评台干评台:用于评定茶叶外形,一般靠窗设置。放置样茶罐、样茶盘,台面为黑色(不刺目,无反射光),高90-100cm,宽50-60cm,长度不定,依具体情况而定。2 2、湿评台湿评台:用于开汤审评茶叶内质,一般漆成白色,长
8、140cm,宽36cm,高88cm,台面镶边高5cm,留缺口。第一节 评茶设备和要求3、样茶柜和样茶架:用来盛放和摆放茶叶样品,通常摆放在靠墙一边,切记不能遮住光线。4、冷藏柜:用来存放茶叶样品,相对低温有利于茶叶的保存。5、消毒柜:主要是用来对审评杯、碗、茶匙和品茗杯等进行消毒。(二)评茶用具(二)评茶用具1 1、样茶盘样茶盘:用于放置待审评的茶叶,评定外形。有正方形和长方形两种,规格为边长23cm,高为3cm;长25cm,宽16cm,高3cm。左上方有一缺口,便于倾倒茶叶,一般木制,漆成白色为好。(毛茶,直径50cm,高4cm竹篾圆匾)第一节 评茶设备和要求2 2、审评杯、碗审评杯、碗:特
9、制的广口白色瓷器,用于评定内质。杯盖有一小孔,杯柄对面的杯口有一排锯形缺口。容量有150ml(精茶审评)、250ml(毛茶审评),110ml(青茶审评)三种。第一节 评茶设备和要求3 3、品茗杯:用于盛放待评的茶汤,通常选用白:用于盛放待评的茶汤,通常选用白瓷,容量约瓷,容量约10-15ml10-15ml左右。左右。4 4、茶匙:白瓷,:白瓷,10ml10ml容量,用以取茶汤。容量,用以取茶汤。第一节 评茶设备和要求5 5、样茶秤:秤样用,小型粗天平(1/10)。6 6、定时钟:用以计时,如:砂时计、定时钟等。第一节 评茶设备和要求7 7、网匙:铜丝网制成,用以捞取审评碗中的茶渣8 8、叶底盘
10、、叶底盘:放置冲泡后的叶底,评定叶底用,木质黑色,规格为边长10cm,高2cm。现多将叶底倒入杯盖。第一节 评茶设备和要求9 9、吐茶筒、吐茶筒 用以吐茶、盛废水、茶渣。1010、烧水壶、烧水壶 用以烧水。第一节 评茶设备和要求第二节 茶叶扦样(取样、抽样、采样)所谓扦样是指从一批茶叶中扦取能代表本批茶叶品质的最低数量的样茶,是作为审评检验品质优劣和理化指标的依据。扦样是评茶工作的开始,同时也是评定茶叶品质的依据,在评定茶叶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扦样的意义和作用一、扦样的意义和作用 一批茶由于存在形状大小、粗细、老嫩等差异,内含成分也就存在差异,扦样比例不同,审评结果不同;(茶叶的不均匀性
11、)2.扦样无代表性,结果无准确性。所以扦样的正确性、代表性对评定茶叶品质将产生重要的作用。扦样要求客观、公正,仔细认真。一、扦样的意义和作用一、扦样的意义和作用3.收购、验收角度:样茶是决定一批茶的品质等级和经济价值;4、生茶和科学研究角度:样茶是反映茶叶生茶水平和指导生茶技术改进,正确反映科研成果大的依据;5、茶叶出口角度:样茶是反映茶叶品质规格是否相符,关系到国家信誉。二、扦样的方法二、扦样的方法1、毛茶收购样 检查毛茶件数,做好标记(件数多,超过50件,采用随机抽样,但件数不少于总件数的1/3)每件上、中、下、及四周各扦取一把评外形色泽、条索粗细、嗅干香是否一致,(异味茶单独处理)如不一
12、致,则匀堆后,再次取样对角线缩分法至500g 审评检验用。二、扦样的方法二、扦样的方法对角分样法(缩分法):将样茶充分混合摊平一定的厚度,再用分样板按对角划“”形的沟,将茶分成独立的4份,取1,3份,弃2,4份,反复分取,直至所需数量为止。2、精制茶取样 一般在匀堆后,装箱前扦取。对于加工连续化、匀堆装箱自动化,扦样可在匀堆作业流水线上,定时分段进行。在茶堆的各个部位扦取样品混匀堆成锥形小堆再在茶堆的各个部位(上、中、下、四周)扦取样品缩分至500g,供审评检验用。3、出口茶扦样:分为装箱前和装箱后取样(后讲)4、审评样:从样茶罐取200-250g茶样样茶盘(混匀)食指、拇指、中指抓取审评样。
13、掌握宁可手中有余,不宜多次抓茶添增,加样不能超过三次的原则。1、准确、有代表性;2、客观、公正;3、扦样动作要轻,避免茶叶断碎,导致走样。4、仔细认真、负责,做好相关记录,以备查用。三、扦样的要求三、扦样的要求第三节 评茶用水一、用水的选择与处理二、泡茶水温三、泡茶时间四、茶水比例 在评茶用水时,水的软、硬、清、浊、矿物质含量多少等都会影响茶叶的品质。硬度大的水,降低浸出率,茶汤显得滋味淡薄;含铁量高的水,使得汤色发暗,具铁腥气,味淡而苦;影响茶叶的汤色、滋味、香气。“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一、用水的选择与处理(一)用水的选择 唐.陆羽茶经“其水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1.明.张大复.梅花
14、草堂笔谈“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一、用水的选择与处理(水质)3.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水以清轻甘洁为美,轻甘乃水之自然,独为难得。”要求:生活用水水质标准(GB5747-85)软水,不含肉眼所能见到的悬浮微粒;为无色、无臭、无味的液体,不含有腐败的有机物和有害的微生物,可认为是良好的饮用水。1、净化:除去水中的悬浮性杂质,使水清亮透明。沉降、混凝、过滤(P12)-水质清透目的2、软化:除去水中溶解性的杂质,达到饮用水的标准。石灰软化法、电渗析法、反渗透法、离子交换软化法(常用)P12-13。-软化目的硬度:1L水中含有10mgCaO
15、为1度,0-8度为软水,8度以上为硬水,硬度高对日常生活、工业用水均有害。(二)水的处理二、泡茶水温(沸水为宜)一般要求:沸滚起泡为度。沸滚,便于茶中所含成分最大限度的浸出。起泡(鱼目、蟹眼),二沸为好,不宜水沸过久,沸水过久称为老水,刺激性弱或无刺激性。P14(表1-2)三、泡茶时间 影响内含可溶性成分浸出的数量多少和比例的恰当。冲泡 次数化学成分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合计含量(%)泡出率(%)含量(%)泡出率(%)含量(%)泡出率(%)咖啡碱1.8165.100.8028.710.176.192.78/100氨基酸1.2966.120.5025.500.178.381.96/100茶多酚
16、5.3652.043.0429.521.9018.4410.30/100评价50%以上的内含物已浸出 不同冲泡次数对茶叶主要成分浸出的影响(绿茶)冲泡 时间化学成分3分钟5分钟10分钟含量(%)相对(%)含量(%)相对(%)含量(%)相对(%)水浸出物15.0774.6017.1585.3920.20100游离氨基酸1.5377.661.7488.321.97100茶多酚7.5470.078.9883.4610.76100评价 过淡 合理 浓暗不同冲泡时间对茶叶主要成分浸出的影响三、泡茶时间 随着冲泡时间的延长,浸出量增加,滋味浓强度增加;10分钟后,有效成分几乎全部浸出。浸泡3分钟时,汤色浅
17、,滋味淡;随着冲泡时间的延长,酯型儿茶素溶解多,味感差,而且水溶性成分在茶汤中自动氧化,使得汤色变暗。选择5分钟的冲泡时间,相对要合理一些。1、泡水量与水浸出物的关系 表1-7,相同茶量,相同水温(沸水),不同水量(20-200ml),水多,水浸出物量就多,水少,水浸出物量就少。20ml-22.90%;200ml-34.10%四、茶水比例2、不同用水量对茶叶滋味的影响用水量(ml)50ml100ml150ml200ml水浸出物(%)27.630.632.534.1茶汤滋味极浓太浓正常偏淡(不协调)四、茶水比例3、不同茶类的茶水比 大众绿茶、红茶、黄茶、白茶、花茶:3g,150ml,茶水比为1:
18、50 乌龙茶:5g,110ml,茶水比为1:22;(香味并重,耐泡性)黑茶、紧压茶:5g,250ml,茶水比为1:50 普洱茶:3g,150ml,茶水比为1:50 毛茶,5g,250ml,茶水比为1:50 第四节 评茶程序(重点)一、把盘二、开汤三、评内质 感官审评分干茶审评,干看外形(形状、色泽、整碎、净度);和开汤审评,湿评内质(汤色、滋味、香气、叶底),评定茶叶品质时应两者兼评。评茶程序:把盘称样开汤计时过滤看汤色嗅香气尝滋味评叶底一、把盘1、定义:把盘俗称摇样,是审评干茶外形的第一步,双手握住样茶盘,稍稍倾斜,通过“筛”、“收”等动作,使样茶盘里茶样按照轻重、大小、长短、粗细有次序的分
19、布,分出上中下三层的过程。2、目的:评外形(茶类、花色、名称、产地)3、毛茶外形审评:对照标样,先看面展茶中段茶下身茶。-确定等级,各段茶的比例,分析三层茶的品质情况。一般,三段茶的比例要适当,上段茶(面展茶),如面展茶过多,表明粗老茶叶多,身骨轻飘;一般以中段茶多为好,说明条索揉捻细紧重实;身骨重实;如下段茶过多,则表明断碎茶多,同时还要注意是否属于本茶本末。4、精制茶外形审评:把盘结束,先看面展和下段茶,再看中段茶。三段茶拼配比例是否恰当和相符,是否平伏匀齐不脱档。红碎茶的外形审评,评比粗细度、匀齐度和净度,同时抓一撮茶叶在盘中散开,便于审评其重实度和匀净度。二、开汤 (一)定义:开汤俗称
20、泡茶或沏茶,是内质审评的第一步。称取一定数量的茶叶放入审评杯,注入沸水,到时后过滤于审评碗里,对其进行内质评定的过程称为开汤。(二)要求1、将审评杯碗洗净擦干,按编号顺序整齐排列在湿评台上;2、将杯盖对映放在审评碗里;3、称取茶样,由低级到高级,由左到右,投入审评杯4、注入沸水,齐杯口,随即加杯盖,盖孔朝杯柄;5、记时,从冲泡第一杯起开始记时,时间5分钟;6、茶汤过滤于审评碗里,杯中残余茶汁应完全滤尽,如有茶渣应用网匙捞出。三、评内质1、看汤色:茶叶开汤后,茶叶内含成分溶解在沸水中的溶液所呈现的色彩,称为汤色,又称水色。审评汤色要及时、快速。防止茶汤中的成分与空气接触后发生氧化,随着汤温的下降
21、,汤色变深、变暗。评汤色按汤色类型、深浅、明暗、清浊等评比优次。2、嗅香气:依靠嗅觉器官完成,为正确判别香气的纯异、类型、高低、长短(持久性),嗅香一般重复多次;嗅香时间:一般3秒,完成嗅香全过程。不宜过长,以免引起嗅觉疲劳;嗅香温度:一般在55,超过60,烫鼻,损伤黏膜,难以辨香,低于30,香气低沉,难以辨别异气。嗅香结合热嗅、温嗅和冷嗅。热嗅辨别香气正常与否、香气类型及高低;温嗅,辨别香气的优次;冷嗅,香气的持久性。香气排队:P193、尝滋味 依靠味觉器官完成,味觉器官是通过布满舌面上的味蕾而起作用的,舌面不同的位置,对味道的敏感不一。所以茶汤入口后,应在舌面回旋两次(3-4秒),使舌面充
22、分接触茶汤。茶汤温度:在45-55,高于70,烫嘴,难以辨味,低于40,显迟钝,苦涩味加重。茶汤数量:4-5ml较合适(1/3匙),多于8ml茶汤难以在口中回旋,少于3ml不易辨味。尝味时间:茶汤入口后,在舌面回旋两次(3-4秒),舌的姿态:茶汤入口舌尖顶住上齿根嘴唇微微展开舌面稍往上台,使茶汤留在舌的中部用口慢慢吸入空气使茶汤在舌面上滚动辨别滋味。评滋味按浓淡、强弱、鲜滞、纯异评定等级、优次。4、评叶底,茶叶经冲泡后的叶片,通过触觉和视觉完成对叶底的评定。叶底倒入叶底盘或审评盖的反面,将叶底拌匀、摊开、按平观察其嫩度(软硬、厚薄)、匀度、色泽、整碎,有无掺杂。第二章 茶叶品质形成第一节 茶叶
23、色泽(重点)第二节 茶叶香气(重点)第三节 茶叶滋味(重点)第四节 茶叶形状概述一、茶叶品质因子包括:外形:形状、色泽、整碎、净度内质:汤色、香气、滋味、叶底二、影响茶叶品质的因素采制技术(采摘标准、方法、时间、加工技术等)鲜叶质量(栽培管理、肥培措施、生态环境、品种差异等)三、如何鉴别茶叶品质 从外到内,从现象到本质的辨证过程。目的:通过对茶叶品质形成的内因与外因的分析,使茶叶审评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对不同茶类茶叶品质(色、香、味、形、叶底)的形成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第一节 茶叶色泽 色泽区分茶类,干茶色泽、汤色、叶底色泽微小的变化,容易被感知,是品质的主要因子,与其他因子关系密
24、切,从而推知其他因子的优劣。比如:春茶与夏茶,新茶与陈茶。茶叶色泽因鲜叶和制造方法不同而表现出明显差异鲜叶:品种含量差异,存在适制性;制造方法:不同茶类有不同的色泽,同一茶类由于工艺不同也表现不同的色泽。(主要因子)第一节 茶叶色泽一、茶叶色泽的化学组成1、色泽:鲜叶经不同加工工艺后呈现的多种有色化合物的 综合反映。2、有色物质的分类,包括:脂溶性: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水溶性:黄酮类、花青素、叶绿素转化产物、多酚类氧化产物第一节 茶叶色泽干茶色泽:脂溶性色素和水溶性色素共同构成。茶汤色泽:水溶性色素是的主要物质,虽然脂溶性色素不能直接进入茶汤,但对茶汤色泽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叶底色泽:主要呈色物质
25、是非水溶性色素。第一节 茶叶色泽(一)绿茶色泽的化学组成1、干茶色泽及叶底色泽 叶绿素及其转化产物、叶黄素、类胡萝卜素、花青素及茶多酚不同氧化程度的有色物质构成,以脂溶性色素为主 P22第一节 茶叶色泽2、绿茶汤色化学组成 水溶性色素是构成绿茶汤色的主要物质。黄烷酮是构成绿茶茶汤黄绿色的主要物质,从绿茶中已分离出21中黄烷酮化合物,已鉴定的有牡荆甙、异牡荆甙、皂草甙;第一节 茶叶色泽 黄烷醇在绿茶制造过程中发生非酶促氧化,其产物部分能溶于水,呈现棕色或黄色;花青素溶于茶汤,汤色深暗 叶绿素及其氧化产物对绿茶茶汤也起到一定作用 P23。(二)红茶色泽的化学组成1、干茶色泽 组成:叶绿素降解产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