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30年代的文学思潮与[教学]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四讲30年代的文学思潮与[教学]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学 第四 30 年代 文学 思潮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四讲30年代文学思潮一、从革命文学到左翼作家联盟1、革命文学的前奏:1923-1926初期革命文学的倡导邓中夏:革命的自觉蒋光赤(蒋光慈)、沈雁冰(茅盾):强调阶级性恽代英:具有革命的感情,才会有革命文学郭沫若:到兵间去,到民间去,广场间去,革命的漩涡中去鲁迅:革命时代的文学 2、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理论主张后期创造社、太阳社的转型:郁达夫的私人写作到现实主义写作,郭沫若的革命文学口号)郭沫若:无产阶级文艺取代个人主义的文艺彭康:对敌人厌恶,对同志团结,激发斗争意志,提起努力的精神成仿吾:小资产阶级作家的自我否定李初梨:无产阶级世界观的树立问题局限:把无产阶级政治革命实践作为文学反映现实的唯一
2、角度与内容,政治宣传作用取代了文学自身价值,文艺成为政治传声筒,口号化,标语化。3、革命文艺内部的论争1928革命文学派对鲁迅和茅盾展开批判冯乃超:全面否定五四文学,批判叶圣陶、郁达夫、鲁迅成仿吾:批判语丝派钱杏邨:死去了的阿Q时代杜荃:鲁迅是封建余孽,是二重反革命文化批判杂志出版“批判鲁迅”专辑茅盾:蚀三部曲,从牯岭到东京文学周报出版“批判茅盾”专辑成仿吾、王独清:二元对立思维,不允许有中间派,一定要站队,“敌人”鲁迅、茅盾与革命文学的分歧:李初梨、成仿吾等强调文学艺术都是宣传,强调阶级实践,文学是阶级对立的武器鲁迅、茅盾认为,文艺固然是宣传,但并不是说宣传都是文艺,他们反对标语化、口号化,
3、反对把文艺当做政治工具。4、“左联”“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成立时间:1930。3.22)、地点:上海3)、名称: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4)、代表人物:鲁迅、冯雪峰、沈端先(沈雁冰,茅盾)、冯乃超、李初梨、蒋光赤、钱杏邨等40余人5)、性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作家团体。纲领:a、从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出发,团结进步力量,攻击反动力量。b、反对封建阶级,资产阶级,特别是失掉社会地位的小资产阶级。c、从事无产阶级文艺的生产。d、吸收外国新文学的经验。6)、左联媒体:创造月刊文化批判太阳月刊拓荒者萌芽十字街头北斗文学月报光明文学导报(创刊号叫前哨)7)、左联的理论来源苏联的“拉普”(俄罗斯无产阶
4、级作家联盟)日本“纳普”(全日本无产者艺术联盟,全日本无产阶级艺术团体协议会)他们强调无产阶级性质,反对封建主义、反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从事无产阶级的艺术鲁迅讲话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a作家队伍的改造问题;警惕左翼变成右翼;b宗派主义问题,小团体主义c工农兵大众总目标的联合战线 8)、左联的活动a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专制和文化围剿,发展和推动了左翼文艺运动,形成文化革命的统一阵线。b译介、传播、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c加强了与世界无产阶级文学的联系,尤其是翻译介绍苏联无产阶级文学作品。鲁迅、郭沫若、丁玲、沈从文等的文学作品被译介到国外,中国现代文学开始走向世界。d开展了文艺大众化的讨论。
5、e展开了现实主义理论的讨论,引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9)、左联的解体宗派主义与左倾主义“两个口号”论争:1935周扬、郭沫若的“国防文学”口号冯雪峰、胡风的“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鲁迅主张并存 10)、左联的局限:A政治上,执行了左倾路线B组织上,宗派主义和关门主义,文艺政党化C文艺理论上,文论政治化,忽视了文学的自身属性D创作上,公式化、概念化二、自由主义文学思潮(一)“新月派”的自由主义新月派:以现代评论派主要成员形成的新月派,以徐志摩、胡适、梁实秋等人为代表,在思想言论上提出了“不妨碍健康的原则”和“不折辱尊严的原则”,视无产阶级文艺为邪恶的瘟疫,向无产阶级文艺宣战。其核心
6、问题是“人性论”。梁实秋向往一种西方式的“贵族文明”,他说:“我向往民主,可是不喜欢群众的暴行;我崇拜英雄,可是不喜欢专制独裁;我酷爱自由,可是不喜欢违法乱纪。”梁实秋的在文学主张人性论:1、人性是文学的核心标准2、理性指导的人性,才是健康的常态的人性,是以理节欲的人性论3、讲究节制,不仅主张情感和想象的节制,也主张艺术的节制4、以人性反对文学的阶级性5、天才论。认为文学属于个人创造,与大多数人无关,反对无产阶级文学的大众化(二)京派自由主义理论家京派是30年代以骆驼草、大公报文艺副刊为主要阵地形成的北方作家群。主要代表人物:朱光潜、沈从文观点:他们将“和平静穆”作为美学追求的极至和最高境界,
7、泯化一切现实,以达到内心“无矛盾,无冲突”的美学观。他们强调文学与时代,政治的距离。追求人性的、永久的文学价值。京派自由主义文学家,特别强调文学的独立性、人性、审美性。(三)论语派的“性灵文学”1932年林语堂创办论语半月刊,1934年主持出版小品文半月刊人世间,1935年创办宇宙风,以此为阵地,宣扬自我表现的“性灵文学”。代表人物:林语堂、周作人林语堂的观点主要代表了自由主义的文艺观,要求作家表现封闭的自我审视的灵魂,排斥对国家、民族、社会的关注和探索,提出把闲适和趣味作为文学的追求;强调人的自然本性的流露,要求文艺摆脱社会的约束,回到自然,作个人生命的本能的、非意识的表现。林语堂还认为中国
8、传统文化精神有“太正经与太不正经”的两个极端:1、太正经滑向理性化的极端,最终演变为“吃人”;2、太不正经滑向感性化的极端,而趋向于“堕落”。他主张避免走这两个极端,而通过幽默达到中和,以培育一个“新人种”。他认为这个新人种应当是“一个浸染着丰富的合理的精神,丰富的健全的知识,简朴的思想,宽和的性情,及有教养的人种”。(四)胡秋原、苏汶的文艺观点胡秋原的“文艺自由论”胡秋原:阿狗文艺论勿侵略文艺文艺至死都是自由的、民主的。既反对国民党极端反动主义者,也反对共产党左翼社会主义者。苏汶关于与胡秋原的文艺论辩“第三种人”的出路、论文学上的干涉主义:反对政治干涉文学,强调文学的真实性、文学独立地位。瞿
9、秋白、周扬、鲁迅、冯雪峰等人发表文章系统批驳胡秋原和苏汶。茅盾及其子夜一、茅盾生平简介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是他1927年发表第一篇小说幻灭时使用的笔名,生于浙江桐乡乌镇一个开明的封建地主书香门第家庭(父亲沈永锡,具有维新思想,熟悉西方自然科学,其弟沈泽民与毛泽民同为军阀盛世才杀害。1914年进入北京大学预科,1916年辍学入商务印书馆工作,1920年曾主持小说月报“小说新潮”编务,后主编小说月报,1921年与郑振铎等发起文学研究会,是中共的第一批党员。提倡“文学为人生”的艺术主张。3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 共和国以后,茅盾曾任过文化部长、文联名誉主席、作协
10、主席等职务,人民文学主编,致力于撰写文学评论,奖掖扶持文学新人。1981年3月27日在北京逝世。遗嘱中要求恢复党籍,捐出25万元,设立“茅盾文学基金会”,每三年评一次“茅盾文学奖”,鼓励长篇小说的创作。由于茅盾在文学上的杰出贡献,被誉为“二十世纪的巴尔扎克”和“二十世纪的别林斯基”。文学史界近年来公认茅盾是中国社会剖析派小说的坛主。茅盾文学奖:茅盾文学奖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是根据著名作家茅盾同志生前遗愿,为鼓励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而于1981年设立的,是中国文学界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大奖之一。茅盾文学奖每四年评选一次,至今已颁发到第七届(2008)。茅盾的创作阶段:第一阶段:1927年1937年是
11、文学创造取得重要成就的十年。大革命失败后的孤独、苦闷、彷徨、寂寞下开始写小说。作品主要有: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虹(1929年)、野蔷薇、子夜(1933年)、路、三人行、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第二阶段:19371949年,是文艺性、政治性紧密结合时期,创作又一个丰收期,作品有:腐蚀、霜叶红于二月花、走上岗位,剧本清明前后,散文风景谈、白杨礼赞等。题材不断扩大。腐蚀是用日记体写国民党特务机关的特务生活,揭露国民党法西斯特务统治的黑暗。二、茅盾的文学主张1、“文学为人生”的艺术观。2、文学的社会化。3、文学家应该作历史代言人。4、文学的政治功利性。茅盾一方面主张小说必须有鲜明的政
12、治倾向性,另一方面又主张真实的描写人的情感世界,这常常使茅盾处于矛盾之中。三、茅盾的成就文学新范式的开掘(一)长篇小说的史诗性特征以巨大的篇幅,“巨大的思想深度”与“广阔的历史内容”,以反映时代的全貌和发展的作品。(二)以典型环境来塑造典型人物的“社会剖析小说”(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四)题材主题的重大性与时代性茅盾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事性、纪实性和传记性的特征。是中国现代革命史的大事记,是纪实的文学报告,是现代革命的编年史。题材主题的重大性与时代性。(五)创建了现代都市文学子夜等全面描写了都市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现代生活方式以及生活在都市中各阶级、阶层的人物。(六)茅盾还开创了“时代女性”和
13、“资本家”两大人物形象系列,丰富了现代文学的人物画廊。四、革命现实主义里程碑子夜1933年子夜(原名夕阳)由开明书店出版,瞿秋白称1933年为子夜年。子夜显示了左联文学的创作实绩,显示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成熟。写作背景:中国正在进行现代社会性质的大讨论。革命派认为当前的任务是无产阶级领导革命推翻三座大山;托派(托洛茨基派)认为应该由资产阶级承担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资产阶级学者认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可以完成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茅盾用文学的形式,揭示民族资产阶级的命运,表明了无产阶级革命的观点。题材:以十里洋场上海及附近农村为背景,取材于20世纪30年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和斗争。不仅仅展现了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