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联读ppt课件47张-(部)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11《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联读ppt课件47张-(部)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pptx》由用户(Q1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过秦论 五代史伶官传序 高中语文 11 五代 史伶官传序 联读 ppt 课件 47 统编 选择性 必修 中册 下载 _选择性必修中册_部编版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学习目标1.积累文中的重点文言实词、活用现象、特殊句式、古代文化常识等文言基础知识。2.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及写作意图,梳理文章结构。3.研习比较两种不同文体各具特色的写作方法和论述风格。作者简介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杰出的政论家、文学家。著有新书十卷。以文才显名,后被汉文帝任命为博士,掌管文献典籍。不久就擢升为太中大夫参与政事,深受倚重。因提议改革政治,遭权贵老臣嫉妒毁谤,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后转任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他“自伤为傅无状”,一年后也忧郁而死。作者简介贾谊的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散文以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最有名。辞赋
2、著名的有吊屈原赋服鸟赋。其文雄辩有力,颇有文采,针砭时弊,酣畅淋漓,对后世有很大影响。他的为人很为司马迁所推崇,司马迁把他和不同时代的屈原相提并论,并撰写了屈原贾生列传。因此,后世往往把屈原和贾谊并称为“屈贾”。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水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及第,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死后累赠太师、楚国公,谥号“文忠”,故世称“欧阳文忠公”。作者简介欧阳修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欧阳
3、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写作背景u过秦论贾谊所处的时代,属西汉的“太平盛世”,许多人认为当时天下“已安已治”了,但实际上却是矛盾重重,危机四伏。按照贾谊的说法是“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治安策)。由于大地主大商人势倾王侯,土地高度集中,农民大批逃亡,农业生产遭到破坏,阶级矛盾日益写作背景加深。作为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贾谊从秦灭亡的历史教训中,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强大,他目睹现实,深感忧虑。写作过秦论,名为“过秦”,实为“规汉”,希望汉朝统治者以秦为鉴,施行仁政,改革政治,缓和矛盾,避免社会危机
4、。写作背景u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所处的时代,正是北宋王朝开始由盛到衰的时期,政治上的弊端越来越严重,社会上各种矛盾日趋尖锐。仁宗庆历初年,以王伦、张海等为首的人民暴动接踵而起,西夏又袭扰西北边境,屡败宋军。欧阳修、范仲淹等人力图实行政治改革以挽救北宋王朝的危机,却遭到当权派的打击。欧阳修忧心忡忡,担心五代的惨痛历史即将重演。写作背景宋太祖时薛居正奉命主修的旧五代史“繁猥失实”,无助于劝善惩恶。于是欧阳修自己动手,撰成了七十四卷的新五代史。本文就是为新五代史伶官传部分写的一篇序文。面对国家和民族的危机,欧阳修作此序是希望宋朝统治者以史为鉴,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励精图治,不应满足表面的虚荣,以期引
5、起统治者的警惕。文体常识(1)策论策论是作者对某种理论主张、政治制度或社会习俗等,从根本上进行考察、探讨,辨是非,别真伪,表明观点,澄清对错的文体。写作时一般援事引例,引经据典,或论其事实,或批驳谬误,语言富有论辩力,逻辑性强,又颇具文采。文体常识据昭明文选所载:“论有两体,一曰史论,乃史臣于传末作议论,以断其人之善恶,如史记后的太史公曰;二曰政论,则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正其谬误,如六国论过秦论等。”文体常识(2)序序,绪也,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作者自己写的序叫“自序”,多是说明它的内容、写作缘由、经过、旨趣和特点;别人代写的序叫“代序”
6、,多是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另有“赠序”,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诗序”多交代所咏故事的有关内容或作诗的缘起。任务一:积累文中的重点文言实词、活用现象、特殊句式、古代文化常识等文言基础知识。崤(xio)函 膏腴(y)窥(ku)视 甯(nng)越陈轸(zhn)孙膑(bn)带佗(tu)倪(n)良召(sho)滑 翟(zhi)景 乐(yu)毅 逡(qn)巡遗镞(z)漂橹(l)鞭笞(ch)藩(fn)篱黔(qin)首 隳(hu)名城 销锋镝(d)瓮牖(yu)氓(mng)隶蹑(ni)足 行(hng)伍 阡(qin)陌谪(zh)戍 锄櫌(yu)棘矜(qn)铦(xin)钩戟(j)
7、长铩(sh)猗(y)顿1.1.读课文,读准字音。读课文,读准字音。2.2.通假字通假字(1)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景”同“影”,像影子一样)(2)锄櫌棘矝(“櫌”同“耰”,碎土平田用的农具)(3)非及乡时之士也(“乡”同“向”,先前)3 3.古今异义词古今异义词(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古义:黄河。今义:河流。)(2)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古义:吝惜。今义:对人或事有深挚的感情。)(3)以为桂林、象郡(古义:把作为,“以”后省略了宾语“之”。今义:认为。)(4)迁徙之徒也(古义:征发。今义:迁移,搬家。)(5)山东豪俊遂并起(古义: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今义:指山东省。)(6)皆明
8、智而忠信(古义:聪明智慧。今义:通达事理。)(7)国家无事(古义:诸侯和大夫封地。今义:一个国家的整个区域。)(8)才能不及中人(古义:一般人。今义:在两方之间调解、做见证或介绍买卖的人。)(9)岂非人事哉(古义:人的作为。今义:常指有关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10)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古义:“所”字结构,的原因。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11)至于誓天断发(古义:动词,到的程度。今义:常用作表示另提起一事的连词。)4 4.词类活用词类活用(1)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名词作状语,像席子、包裹、口袋一样)(2)内立法度,外连衡而斗诸侯(名词作
9、状语,在国内、对国外)(3)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名词作状语,向南、向西、向东、向北)(4)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名词作状语,像云彩那样、像回声那样、像影子那样)(5)外连衡而斗诸侯(使动用法,使相斗)(6)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名词作动词,做帝王)(7)履至尊而制六合(名词作动词,本意为鞋子,此处意为登上)(8)负而前驱(名词作状语,在前面)(9)仓皇东出(名词作状语,向东)(10)一夫夜呼(名词作状语,在夜里)(11)而告以成功(动词作名词,成功的消息)(1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使动用法,使兴盛,使灭亡)(13)乱者四应(形容词作动词,作乱)5 5.
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616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