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5《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复习ppt课件44张-(部)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

  • 上传人(卖家):Q123
  • 文档编号:4615725
  • 上传时间:2022-12-25
  • 格式:PPTX
  • 页数:44
  • 大小:4.54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5《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复习ppt课件44张-(部)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由用户(Q1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论语 大学之道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高中语文 十二 大学 人皆有 不忍 复习 ppt 课件 44 统编 选择性 必修 上册 下载 _选择性必修上册_部编版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论语十二章论语十二章重点实词释义重点实词释义1.1.子曰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敏()于事而)于事而慎慎()于言,)于言,就就()()有道而有道而正正()()焉,可谓好学也焉,可谓好学也已已()()。”(学而)(学而)2.2.子曰子曰:“:“人人而而()不仁)不仁,如礼何如礼何()?人而不仁人而不仁,如乐如乐何何?”?”(八佾)(八佾)3.3.子曰子曰:“:“朝朝闻闻()道)道,夕死可矣。夕死可矣。”(里仁)(里仁)4.4.子曰子曰:“:“君子君子喻喻()()于义于义,小人喻于利。小人喻于利。”(里仁)(里仁)5.5.子曰子曰:“:“见见贤贤()思)思齐齐

    2、()焉)焉,见不贤而见不贤而内内()自自省也。省也。”(里仁)(里仁)6.6.子曰子曰:“:“质质()胜)胜文文()则)则野野(),文胜质则文胜质则史史()。)。文质彬彬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然后君子。”(雍也)(雍也)7.7.曾子曰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士不可以不弘弘()毅)毅,任重而道远。仁任重而道远。仁以为以为()己任)己任,不亦重乎不亦重乎?死而后死而后已已(),不亦远乎不亦远乎?”?”(泰伯)(泰伯)1.1.子曰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勤勉)敏(勤勉)于事而于事而慎(谨慎)慎(谨慎)于言,于言,就就(到到 )有道而有道而正正(匡正匡正)焉,

    3、可谓好学也焉,可谓好学也已已(同同“矣矣”,句尾语气词表陈述,相,句尾语气词表陈述,相当于当于“了了”)”)。”(学而)(学而)2.2.子曰子曰:“:“人人而(如果)而(如果)不仁不仁,如礼何(怎样对待礼呢;如如礼何(怎样对待礼呢;如何:固定句式,何:固定句式,译为译为“怎样怎样呢?,对呢?,对怎么办?怎么办?)?人而不仁人而不仁,如乐何如乐何?”?”(八佾)(八佾)3.3.子曰子曰:“:“朝朝闻(得知)闻(得知)道道,夕死可矣。夕死可矣。”(里仁)(里仁)4.4.子曰子曰:“:“君子君子喻喻(知晓、明白知晓、明白)于义于义,小人喻于利。小人喻于利。”(里仁)(里仁)5.5.子曰子曰:“:“见

    4、见贤(形作名,有德行的人贤(形作名,有德行的人 )思思齐(齐:形作动,看齐齐(齐:形作动,看齐 )焉焉,见见不贤而不贤而内(内:名作状,在心里)内(内:名作状,在心里)自省也。自省也。”(里仁)(里仁)6.6.子曰子曰:“:“质(质朴、朴实)质(质朴、朴实)胜胜文(文采、华美文(文采、华美 )则则野(粗野鄙俗)野(粗野鄙俗),文胜文胜质则质则史(虚饰、浮夸史(虚饰、浮夸 )。文质彬彬(配合适当的样子)文质彬彬(配合适当的样子),然后君子。然后君子。”(雍也)(雍也)7.7.曾子曰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士不可以不弘(广、大,这里指志向远大)弘(广、大,这里指志向远大)毅毅,任重而道远。仁任重而

    5、道远。仁以为(把以为(把作为)作为)己任己任,不亦重乎不亦重乎?死而后死而后已(停止)已(停止),不亦远乎不亦远乎?”?”(泰(泰伯)伯)8.8.子曰:子曰:“譬如譬如为为()山,未成一)山,未成一篑篑(),止,吾止也。譬如,止,吾止也。譬如平平()地,虽)地,虽覆覆()一篑,)一篑,进进(),吾往也。),吾往也。”(子罕)(子罕)9.9.子曰:子曰:“知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子罕)10.10.颜渊问仁。子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克()己)己复复()礼为仁。)礼为仁。一日一日()克己复)克己复礼礼,天下天下归归()仁焉。为仁)仁焉。为仁由

    6、由()己)己,而由人乎哉而由人乎哉?”?”颜渊曰颜渊曰:“:“请问其请问其目目()。)。”子曰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非礼勿动。”颜渊颜渊曰曰:“:“回虽不敏回虽不敏,请请事事()斯语矣。)斯语矣。”(颜渊)(颜渊)11.11.子贡问曰子贡问曰:“:“有有一言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子曰:“:“其其()恕恕乎乎!己所不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勿施于人。”(卫灵公)(卫灵公)12.12.子曰子曰:“:“小子小子()何)何莫莫()学夫诗)学夫诗?诗可以诗可以兴兴(),可以可以观观(),可以可以群群()(),可以,可

    7、以怨怨()。)。迩迩()之事父)之事父,远之远之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阳货)8.8.子曰:子曰:“譬如譬如为(堆积为(堆积 )山,未成一山,未成一篑(筐)篑(筐),止,吾止也。譬如,止,吾止也。譬如平平(形作动,填平)(形作动,填平)地,虽地,虽覆(倾倒覆(倾倒 )一篑,一篑,进(推进)进(推进),吾往也。,吾往也。”(子(子罕)罕)9.9.子曰:子曰:“知(同知(同“智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子罕)10.10.颜渊问仁。子曰颜渊问仁。子曰:“:“克(约束克(约束 )己己复(归复复(归复 )礼为仁

    8、。一日(一旦)克礼为仁。一日(一旦)克己复礼己复礼,天下天下归(称赞归(称赞 )仁焉。为仁仁焉。为仁由(依靠)由(依靠)己己,而由人乎哉而由人乎哉?”?”颜渊颜渊曰曰:“:“请问其请问其目(条目、细则)目(条目、细则)。”子曰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言,非非礼勿动。礼勿动。”颜渊曰颜渊曰:“:“回虽不敏回虽不敏,请请事(实践事(实践 )斯语矣。斯语矣。”(颜渊)(颜渊)11.11.子贡问曰子贡问曰:“:“有有一言(一个字)一言(一个字)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子曰:“:“其(大其(大概)概)恕恕乎乎!己所不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勿施

    9、于人。”(卫灵公)(卫灵公)12.12.子曰子曰:“:“小子(老师对学生的称呼小子(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何何莫(不)莫(不)学学夫夫诗诗?诗可以诗可以兴(指激发人的感情)兴(指激发人的感情),可以可以观(指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观(指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可以可以群群(指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指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可以,可以怨(指讽刺时政怨(指讽刺时政 )。迩(近迩(近 )之之事(通事(通“侍侍”,侍奉),侍奉)父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阳货)层次结构、艺术特色层次结构、艺术特色1.1.比喻说理,形象生动。比喻说理,形象生动。例如第八

    10、章,孔子以例如第八章,孔子以“堆土成山堆土成山”为喻为喻来阐述来阐述学习要持之以恒、不可半学习要持之以恒、不可半途而废途而废的道理,易于人们理解和接受。的道理,易于人们理解和接受。2.2.人物对话,栩栩如生。人物对话,栩栩如生。有的章节通过对话刻画人物形象。如有的章节通过对话刻画人物形象。如“颜渊问仁颜渊问仁”,孔子给予回答,接,孔子给予回答,接着颜渊又问具体表现是什么,最后表示要坚决执行。通过对话,一个善于思着颜渊又问具体表现是什么,最后表示要坚决执行。通过对话,一个善于思考、领悟,又坚决践行的弟子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考、领悟,又坚决践行的弟子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3.3.哲学思辨,充满智慧。

    11、哲学思辨,充满智慧。文章节选了孔子许多带有哲学思辨意味的名句,例如文章节选了孔子许多带有哲学思辨意味的名句,例如“君子喻于义,小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人喻于利”“”“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朝闻道,夕死可矣朝闻道,夕死可矣”,这,这些语句给人以人生的启示,表现了孔子非凡的智慧。些语句给人以人生的启示,表现了孔子非凡的智慧。4.4.运用对比,使语义更加鲜明运用对比,使语义更加鲜明。如。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5.5.运用对偶、排比的句式,使语言整饬,朗朗上口。运用对偶、排比的句式,使语言整饬,朗朗上口。如如“质胜文则野,文胜质胜

    12、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质则史”“”“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勿言,非礼勿动”等。等。论语十二章论语十二章1.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于事而慎于言,()于事而慎于言,()有道而()有道而()焉,可谓好学也已。焉,可谓好学也已。孔子说:孔子说:“君子饮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安适,行事勤勉,言语谨慎,君子饮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安适,行事勤勉,言语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可以说是好学了。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可以说是好学了。”2.2.人而不(人而不(

    13、),如(),如()何?人而不仁,如()何?人而不仁,如()何?)何?孔子说: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怎样对待礼呢?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怎样对待礼呢?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怎样对待音乐呢?怎样对待音乐呢?”3.3.质胜文则(质胜文则(),文胜质则(),文胜质则(),文质(),文质(),然后君子。),然后君子。孔子说:孔子说:“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文采超过质朴就会虚饰浮夸。文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文采超过质朴就会虚饰浮夸。文质兼备,配合适当,这才是君子。质兼备,配合适当,这才是君子。”4.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曾子曰士不可以不()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

    14、乎?死)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而后已,不亦远乎?曾子说: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们责任重大,路途遥士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们责任重大,路途遥远。把实现仁道作为自己的责任,这不是很重大吗?一直到死方才停止,远。把实现仁道作为自己的责任,这不是很重大吗?一直到死方才停止,这不是很遥远吗?这不是很遥远吗?”5.5.譬如为山,未成一(譬如为山,未成一(),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一篑,进,吾往也。一篑,进,吾往也。孔子说:孔子说:“好比积土堆山,只差一筐土没有成功,停下来,是我好比积土堆山,只差一筐

    15、土没有成功,停下来,是我自己停下来的。好比填平洼地,虽然才倒了一筐土,但继续堆下自己停下来的。好比填平洼地,虽然才倒了一筐土,但继续堆下去,那是我自己在往前努力。去,那是我自己在往前努力。”6.6.小子何莫学夫诗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诗可以(),可以(),可以(),可以),可以(),可以(),可以(),(),()之事父)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木之名。孔子说: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没有人学习诗呢?读诗,可以学生们为什么没有人学习诗呢?读诗,可以激发人的感情,可以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可以提高人激发人的感情,可以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可以提高人际

    16、交往能力,可以讽刺时政。近可用于侍奉父母,远可用于侍奉际交往能力,可以讽刺时政。近可用于侍奉父母,远可用于侍奉君主。而且多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君主。而且多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大学之道大学之道重点实词释义重点实词释义 大学之道大学之道 大学之大学之道道(),在),在明明()明明()德德(),在),在亲亲()民,在民,在止止()于)于至善至善()。知止而后有)。知止而后有定定(),定而后能),定而后能静静(),静而后能),静而后能安安(),安而后能),安而后能虑虑(),虑而后能),虑而后能得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近()道矣。)道矣。古之

    17、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致()其知。致知在)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物格而后)。物格而后知至知至(),知至而),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庶人(),),壹是壹

    18、是()皆以修身为皆以修身为本本()。)。大学之道大学之道 大学之大学之道(宗旨)道(宗旨),在,在明(动词,彰明)明(形容词,美好的)德(德明(动词,彰明)明(形容词,美好的)德(德行)行),在,在亲(亲近爱抚)亲(亲近爱抚)民,在民,在止(达到)止(达到)于于至善(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至善(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知止而后有知止而后有定(志向坚定不移)定(志向坚定不移),定而后能,定而后能静(心不妄动)静(心不妄动),静而后能,静而后能安安(性情安和)(性情安和),安而后能,安而后能虑(思虑精详)虑(思虑精详),虑而后能,虑而后能得(处事合宜)得(处事合宜)。物有。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

    19、,则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接近)近(接近)道矣。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天下者(天下的人)(天下的人),先,先治(使治(使安定、太平)安定、太平)其国。其国。欲治其国者,先欲治其国者,先齐(使齐(使整齐有序)整齐有序)其家。欲齐其家者,先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修养)修(修养)其其身。欲修其身者,先身。欲修其身者,先正(端正)正(端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使诚(使真诚)真诚)其其意。欲诚其意者,先意。欲诚其意者,先致(获得)致(获得)其知。致知在其知。致知在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物。物格而后格而后知至(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

    20、)知至(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平民)庶人(平民),壹是(一概,一律)壹是(一概,一律)皆以修身为皆以修身为本(根本)本(根本)。1.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翻译: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德,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达到道德修养翻译: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德,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的最高境界。2.2.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

    21、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翻译:获得知识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推究了事物的原理而后才能对外物翻译:获得知识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推究了事物的原理而后才能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而后才能使意念真诚,意念真诚而后之理认识充分,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而后才能使意念真诚,意念真诚而后才能使内心端正,内心端正而后才能修养品德,修养品德而后才能使家族才能使内心端正,内心端正而后才能修养品德,修养品德而后才能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

    22、整齐有序,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后才能把国家治理好,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后才能把国家治理好,国家治理好而后才能天下太平。国家治理好而后才能天下太平。3.3.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翻译:从天子直到平民,一概都以修养自身作为根本。翻译:从天子直到平民,一概都以修养自身作为根本。5.5.有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有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翻译:所有具有这四种萌芽的人,如果知道把它们扩充起来,便会翻译:所有具有这四种萌芽的人,如果知道把它们扩充起来,便会像刚刚燃烧的

    23、火(终必不可扑灭);刚刚流出的泉水(终必汇为江像刚刚燃烧的火(终必不可扑灭);刚刚流出的泉水(终必汇为江河)。河)。6.6.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翻译:假若能够扩充,便足以安定天下;假若不扩充,(让它消翻译:假若能够扩充,便足以安定天下;假若不扩充,(让它消灭,)便连侍奉父母都不行。灭,)便连侍奉父母都不行。层次结构、艺术特色层次结构、艺术特色大学之道 1.1.论证结构严谨,条理清晰。论证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先提出表明宗旨的先提出表明宗旨的“三三纲纲”,然后提出实现,然后提出实现“三纲三纲”的具体步骤的具体步骤“八条目八条目

    24、”,说,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浑然一体,结构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浑然一体,结构严谨,条理清晰。严谨,条理清晰。2.2.运用排比、顶真手法,论证力强。运用排比、顶真手法,论证力强。句式整齐,节奏分句式整齐,节奏分明,增强了语势,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明,增强了语势,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人皆有不忍人之心重点实词释义重点实词释义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孟子孟子 孟子曰:孟子曰:“人皆有不人皆有不忍人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

    25、治治()天下可)天下可运运()之掌上。之掌上。所以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乍()见)见孺子孺子()将入于井,皆有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怵惕()恻隐恻隐()之心;非所以)之心;非所以内交内交()于孺子之)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父母也,非所以要誉要誉()于)于乡党乡党()朋友也,非)朋友也,非恶恶()其声而然)其声而然()也。)也。由是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观之,无恻隐之心,非非()人也;无)人也;无羞恶羞恶()之心,非人也;无之心,非人也;无辞让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心,仁之端端

    26、()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能者,自贼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皆扩而充充()之矣,若火之始)之矣,若火之始然然(),泉之始),泉之始达达()。苟能充之,)。苟能充之,足以足以保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事()父母。)父母。”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孟子孟子 孟子

    27、曰:孟子曰:“人皆有不人皆有不忍人(狠心对待别人)忍人(狠心对待别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这)斯(这)有不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治理)治(治理)天下可天下可运(运转,转动)运(运转,转动)之掌上。之掌上。所以(之所以,表原因)所以(之所以,表原因)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突然)乍(突然)见见孺子(小孩子)孺子(小孩子)将入将入于井,皆有于井,皆有怵惕(惊骇,恐惧)恻隐(哀痛,怜悯(别人的不幸)怵惕(惊骇,恐惧)恻隐(哀痛,怜悯(别人的不幸)之心;非所以之心;非所以内交内

    28、交(结交。内,同(结交。内,同“纳纳”)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博取名誉。要,求取。)要誉(博取名誉。要,求取。)于于乡党乡党(同乡)(同乡)朋友也,非朋友也,非恶(厌恶)恶(厌恶)其声而其声而然(这样)然(这样)也。也。由是(从这里)由是(从这里)观之,无恻隐之心,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不是)非(不是)人也;无人也;无羞恶(对自身的不善感到羞耻,对他人的不善感到憎恶)羞恶(对自身的不善感到羞耻,对他人的不善感到憎恶)之心,非人之心,非人也;无也;无辞让(谦逊推让)辞让(谦逊推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

    29、心,仁之端(萌芽,端(萌芽,发端)发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端也,犹其有四体(四肢)四体(四肢)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伤害)贼(伤害)者也;谓其君不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扩充)充(扩充)之矣,若火之始之矣,若火之始然(同然(同“燃燃”),泉之始,泉之始达(流通,指泉水涌出)达(流通,指泉水涌出)。苟能充之,足以。苟能充之,足以保(安定)保(

    30、安定)四海;苟不充之,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不足以事(侍奉)事(侍奉)父母。父母。”层次结构、艺术特色层次结构、艺术特色恻隐恻隐-仁仁羞羞恶恶-义义辞让辞让-礼礼是非是非-智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四心四心四端四端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不忍人之政 行行 仁仁 政政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人皆有不忍人之心1.1.论证手法多样,论证手法多样,论述充分有力。论述充分有力。举例论证举例论证在论述全文中心在论述全文中心“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时时,孟子运用孟子运用“孺子将入于井孺子将入于井”的事的事例展开论述。例展开论述。对比论证对比论证先从先从正面立论正面立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人皆有不忍人之

    31、心”,接着从,接着从反面推论反面推论“无恻隐之心,非人无恻隐之心,非人也也;非人也非人也非人也非人也;非人也。非人也。”接着再把接着再把“恻隐之心恻隐之心”“”“羞恶之羞恶之心心”“”“辞让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是非之心”归为归为“仁、义、礼、智仁、义、礼、智”四端四端,最后引出所最后引出所要论说的中心。正反对比要论说的中心。正反对比,辩证有力。辩证有力。比喻论证比喻论证如:如:“凡有四端于我者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泉之始达”假设论证假设论证如: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如: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

    32、事父母。2.2.大量使用排比句大量使用排比句,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增强了语言的气势。1.1.本:草木的根;根源,来源;根本、基础的东西;本业,本:草木的根;根源,来源;根本、基础的东西;本业,特指农业;推究,探究;副词,本来;底本,版本;封建特指农业;推究,探究;副词,本来;底本,版本;封建社会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后起意义)。社会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后起意义)。兵弱于外,政乱于内,此亡国之本(兵弱于外,政乱于内,此亡国之本()也。(韩非子)也。(韩非子)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谏太宗十思疏)抑本(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33、)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伶官传序)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图宦达,不矜名节。(陈情表)(陈情表)今背本(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末,指工)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末,指工商业;残,祸害。)商业;残,祸害。)(论积贮疏)(论积贮疏)成语成语“舍本(舍本()逐末)逐末”“”“本(本()末倒置)末倒置”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1 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大学之道大学之道根本、基础的东西根本、基础的东西(2 2)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大学之道大学之道根本根本(3

    34、 3)父母者,人之本也。)父母者,人之本也。屈原列传屈原列传根本根本(4 4)武曰:)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苏武传苏武传本来本来(5 5)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其一)归园田居(其一)本来本来(6 6)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种树郭橐驼传种树郭橐驼传树根树根(7 7)盖亦反其本矣?)盖亦反其本矣?齐桓晋文之事齐桓晋文之事根本根本2.2.诚:真心,不虚伪;确实,的确;连词,表假设,诚:真心,不虚伪;确实,的确;连词,表假设,“如果如果”“”“果果真真”。此诚(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危急存亡之

    35、秋也。(出师表)(出师表)盖在殷忧,必竭诚(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谏太宗十思疏)(谏太宗十思疏)君人者,诚(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谏太宗十思疏)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谏太宗十思疏)仆诚(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报任安书)(报任安书)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屈原列传)(屈原列传)成语成语“诚(诚()惶诚恐)惶诚恐”解释句子加点词语的意思:陛下诚能谨择群臣而分任以事

    36、陛下诚能谨择群臣而分任以事 如果,假如如果,假如然,诚有百姓者。齐桓晋文之事然,诚有百姓者。齐桓晋文之事 的确的确 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六国论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六国论 确实确实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大学之道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大学之道 使使真诚真诚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苏武传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苏武传 确实确实 愿陛下矜愍愚诚愿陛下矜愍愚诚 陈情表陈情表 诚意、衷情诚意、衷情 3.3.辞:口供;言词,词句;告诉,讲话;推辞,不接受;辞别,辞:口供;言词,词句;告诉,讲话;推辞,不接受;辞别,告别;文体的一种;托辞,借口。告别;文体的一种;托辞,借口。求!君子疾夫舍曰求!君子疾夫舍曰

    37、欲之欲之而必为之辞(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季氏将伐颛臾)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鸿门宴)沛公曰: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也,为之奈何?”(鸿门宴)(鸿门宴)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小让。(鸿门宴)(鸿门宴)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臣以供养无主,辞(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不赴命。(陈情表)(陈情表)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以自饰,无益于俗。(报任安书)(报任安书)成语成语“在所不辞(在所不辞()”“”“欲加之罪,

    38、何患无辞(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解释句子加点词语的意思:解释句子加点词语的意思:(1)(1)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谦逊谦逊(2)(2)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屈原列传)(屈原列传)文辞文辞(3)(3)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屈原列传)(屈原列传)文辞文辞(4)(4)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苏武传)(苏武传)供词,口供供词,口供(5)(5)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燕歌行并序)(燕歌行并序)辞别辞别(6)(6)念与世

    39、间辞,千万不复全!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离开离开(7)(7)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陈情表)(陈情表)辞谢辞谢(8)(8)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琵琶行)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琵琶行)推辞推辞(9)(9)辞曰: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推辞推辞(10)(10)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告辞告辞情境式默写情境式默写1.1.在在 十二章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

    40、心,否则遵十二章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遵守礼仪也没什么用的句子是:守礼仪也没什么用的句子是:_ _,_?2.2.在在 十二章中,十二章中,“_“_,_”_”这这两句最能体现孔子的道德价值观: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两句最能体现孔子的道德价值观: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3.3.在在 十二章中,反映了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君子”和和“小人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句子是:_,_。4.4.在在 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

    41、反思的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句子是:_,_。5.5.在在 十二章中,孔子用十二章中,孔子用“文文”和和“质质”对对“君子君子”下了定义的下了定义的句子是:句子是:_ _,_。6.6.在在 十二章中,十二章中,“_“_,_”_”这两句很好地阐释了这两句很好地阐释了“文文”和和“质质”的关系: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的关系: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7.7.在在 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的原因是:强而有毅力的原因是:_。8.8.在在

    42、 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任重道远,具体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任重道远,具体表现为表现为“_”“_”和和“_”“_”。9.9.在在 十二章中,孔子认为一旦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十二章中,孔子认为一旦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赞许你是仁人的句子是:天下的人就都赞许你是仁人的句子是:“_“_,_”_”。10.10.在在 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做人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自己都不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做人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自己都不想做的,就不要希望别人也能做到的句子是:想做的,就不要希望别人也能做到的句子是:_,_。11.11.在在 十二章中,孔子教育学生

    43、要多读诗经、多学诗,因为学十二章中,孔子教育学生要多读诗经、多学诗,因为学诗可以激发热情,可以提高观察力,还诗可以激发热情,可以提高观察力,还“_“_,_”_”,意思是还可以团结群众,抒发不满。意思是还可以团结群众,抒发不满。12.12.在在 十二章中,孔子对有道德、有修养的君子在吃饭和居住方面十二章中,孔子对有道德、有修养的君子在吃饭和居住方面提出了要求的句子的:提出了要求的句子的:_,_。1.1.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礼何?2.2.朝闻道,夕死可矣。朝闻道,夕死可矣。3.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4.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

    44、自省也。5.5.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质彬彬,然后君子。6.6.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7.7.任重而道远。任重而道远。8.8.仁以为己任仁以为己任 死而后已死而后已9.9.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10.1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1.11.可以群,可以怨可以群,可以怨12.1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A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

    45、伦理思想和教育原则等,与大学诗经孟子合称主张、伦理思想和教育原则等,与大学诗经孟子合称“四书四书”。B B礼记据传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三传弟子等所作,主要记礼记据传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三传弟子等所作,主要记载了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儒家的哲学、教育、政治、美学思想。载了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儒家的哲学、教育、政治、美学思想。C C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邹国人,有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邹国人,有“亚圣亚圣”之称。他继承并发之称。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主张扬了孔子的思想,主张“仁政仁政”“”“民贵君轻民贵君轻”等。等。D D“六艺六艺”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西周学校教育内容,包括礼、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西周

    46、学校教育内容,包括礼、乐、射、御、书、数;一种是将乐、射、御、书、数;一种是将“六艺六艺”解释为解释为“六经六经”,即易,即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A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古为今用古为今用活动一:比较阅读活动一:比较阅读 陈亢问于伯鱼曰: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子亦有异闻乎?”对曰:对曰:“未也。尝独立,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学诗乎?对曰:对曰:未也。未也。不学不学诗,无以言。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鲤退而学诗。”(论语(论语季氏)季氏)咸丘蒙曰:咸丘蒙曰:“舜之不臣尧,则吾既得闻命矣。诗云:舜之不臣尧,则吾既得闻命矣

    47、。诗云:普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而舜既为天子矣,而舜既为天子矣,敢问瞽瞍之非臣,如何?敢问瞽瞍之非臣,如何?”曰:曰:“是诗也,非是之谓也;劳于王是诗也,非是之谓也;劳于王事而不得养父母也。曰:事而不得养父母也。曰:此莫非王事,我独贤劳也。此莫非王事,我独贤劳也。故说诗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孟子(孟子万章上)万章上)思考:对于学诗,孔子和孟子的观点有什么不同?思考:对于学诗,孔子和孟子的观点有什么不同?答案:答案:孔子认为做事、说话要以诗为依据,要以诗中的

    48、内容孔子认为做事、说话要以诗为依据,要以诗中的内容规范自己、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约束自己。孟子认为学诗不能望文生义,机械理解,需要自己去领悟。孟子认为学诗不能望文生义,机械理解,需要自己去领悟。活动二活动二 钱理群先生曾提出,我们的一些大学正在培养一批钱理群先生曾提出,我们的一些大学正在培养一批“精致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利己主义者”,即经过精心打扮甚至伪装的,即经过精心打扮甚至伪装的“利己主义者利己主义者”,他,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们的目标只有一个谋取个人利益。针对此类社会现象,有人谋取个人利益。针对此类社会现象,有人认为这是传统知识分子道德修养缺失所致,对此,你是否认同认为这是传统知识分子道德修

    49、养缺失所致,对此,你是否认同?请结合大学之道加以阐释。请结合大学之道加以阐释。示例:示例:我认同。大学之道开宗明义我认同。大学之道开宗明义,提出提出“大学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德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德,在于亲近在于亲近爱抚民众爱抚民众,在于使人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由此可见在于使人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由此可见,当时的人们认为教育最重要当时的人们认为教育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培养道德高尚的人。之后的意义在于培养道德高尚的人。之后,大学之道又具体阐明了大学之道又具体阐明了“格物、致知、诚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这“八目八目”。这。这“八目八

    50、目”由推究事物的原理由推究事物的原理依次扩展,到处理家族关系,最终到依次扩展,到处理家族关系,最终到“平天下平天下”,即承担社会责任,以天下为己任,即承担社会责任,以天下为己任,这既是为达到这既是为达到“三纲三纲”而设计的条目,也是儒学为人们所展示的人生进修阶梯。两千而设计的条目,也是儒学为人们所展示的人生进修阶梯。两千多年来,它已经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所攀登的人生阶梯。多年来,它已经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所攀登的人生阶梯。论语十二章,焦点在立身处世的规范性原则,深入论语十二章,焦点在立身处世的规范性原则,深入浅出,要言不烦,精辟隽永。请在理解仁、义、礼等儒家浅出,要言不烦,精辟隽永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5《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复习ppt课件44张-(部)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615725.html
    Q123
         内容提供者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