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皋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三)语文试题及答案(2).pdf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江苏省如皋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三)语文试题及答案(2).pdf》由用户(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如皋市 2022 2023 学年 上学 教学质量 调研 语文试题 答案 下载 _考试试卷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试卷第 1 页 共 8 页江苏省如皋市 2022-2023 学年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三)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5 分)分)(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本题共5小题,小题,19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材料一:金石气与书卷气本是贯穿于书法风格史的两大书法美类型,它们既具有各自独立的书法审美的特征与价值,又相辅相成地活跃于书法风格的历史演化进程中,所以,我将它们作为书法风格学中的一对大范畴,也是书法风格史演进中的两大风格系统。所谓“书卷气”,是指“书卷”形式的书法作品本身所表现出的轻松、流畅、遒劲、灵巧的形式美感。而古来文人书画家一向强调的所
2、谓“学问气”是从属于“金石气”与“书卷气”两大书美类型的文人书家作品共同具有的深层内蕴与气息。所谓“金石气”,“金”乃指金属,是种种铜器铭文,如鼎彝、铜镜、钱币及各式铜器上的铭文书迹:“石”乃指刻石书迹,诸如碑、志、造像记、摩崖刻铭及其他各式刻石书迹;“气”则是“气息”“趣味”之谓。微信公众号:陌上风尘/QQ 群:781795314明末清初,王铎即提出:“学书不参透古碑,书法终不古,为俗笔多也。”但他并未明确意识到所谓“金石气”,而是以追求古意的审美意识,提倡取法碑刻书迹。其所谓“古”,即是碑与帖迥然不同的书美意趣。这种意趣凝重、朴厚、刚多于柔。所以王铎的书法,虽以帖法为其主干,但又兼含有浓重
3、的碑意。其行草、狂草的线质和点画的起止、转折用笔形态也显示出了其参透古碑而养成的骨力。至清代碑学盛期,阮元著北碑南帖论中已明确点出了金石气与书卷气的不同趣味。阮氏将北碑与晋帖相较,前者往往端严沉厚,因镌刻更增其刚直朴茂之质;后者则出自随意挥写,往往流美灵润,巧妙多姿。碑学书家们竟相取法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刻铸铭文书迹,致使一个时代的书风以金石气为其书美特征。近世书画家潘天寿先生说:“石鼓、钟鼎、汉魏碑刻,有一种雄浑古拙之感,此即所谓金石味。然此种金石味也与制作过程、与时间的磨损有关。这些艺术品,在当时刚刚创作出来的时候,自然是已经很好,而在千百年以后的现在看来,则往往更好。”这是因为这些刻铸铭文
4、书迹经过制作工艺的作用和悠久历史的风化剥蚀过程,这些因素使书法的面目增添了许多原本所不具备的美感,即所谓“古意”“金石气”等。清代碑学家们就是在这里发现了与帖系书迹迥然不同的新的书美,并仿效其意。石鼓、钟鼎、汉魏刻等古代刻铸铭文书迹的金石气,本出自工艺制作的必然和风化剥蚀的天然,非人为追求。晋唐法帖则为书卷气的典型。诸如尺牍、卷、册之类的墨迹皆归于帖,而阁帖之类则是以这些墨迹勾摹刻成,力求忠实于墨迹,但笔墨的微妙变化则无法再现。并且,因摹、刻、拓等工艺程序的作用,与原迹有相当的距离,几经翻刻的法帖就更加失真严重。书体演变期中的刻铸铭文,因其传世颇多,后世书家习篆、隶古体皆以此为法,自然接受其渗
5、透着金石气息的体势及其笔法。清末以来,篆、隶时代的手书墨迹实物出土日多,在人们面前展示了一种与铭文的篆、隶书迹不同的书美意趣,这是从属于书卷气的书美趣味。自此以后,学篆、隶又可取法于手书墨迹了,而属于金石气书美类型的刻铸铭文篆、隶书迹也就不能专美了。后世书家金石气、书卷气的书美风格类型的产生,与书家的主要取法对象有紧密的试卷第 2 页 共 8 页关联。一般观点所说的书卷气,是由读书多、学识修养高而产生的一种学问气息。读书多对书法风格中的书卷气的产生固然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书卷气主要还是取决于其书的取法对象应是帖系书迹,是由此直接的继承关系造成的。有金石气还是有书卷气,主要取决于书家的主观追求和
6、取法途径。(选自徐利明中国书法风格史,有删改)材料二:材料二:自古女子作书者少,女性书家却不乏其人。女书家多以俏丽温柔为其个性,为书为艺多精工细腻,人工使然。书体雄强豪放者,由古至今更是寥若晨星。而游寿却独入化境,以充满金石气与书卷气的书法艺术成就,成为 20 世纪中国书法界重要的女书家。游寿(1906-1994 年),字介眉、戒微,福建霞浦县人。著名教育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诗人和书法家。游寿生于书香世家,自幼攻习书法,后师从胡小石,是李瑞清、胡小石这一金石学派的重要继承人,也是我国学者型代表之一。她于甲骨金文十分精熟,并深得汉隶、魏碑精髓,著有金文策命文辞赏赐仪物汉魏隋唐金石
7、文献论丛书苑镂金论北朝法书碑志等大量文史书论,对北碑颇有深刻独到的见解。微信公众号:陌上风尘/QQ 群:781795314游寿自 20 岁跟随胡小石学习古文字、周金文献、考古、先秦文学及书法等,长达 7年之久,成为胡小石的得意门生之一。胡小石书法从唐入手,继而魏晋,后得李瑞清指授改帖为碑学,浸淫于殷周至六朝之间多年,四体俱佳。他的学书基本立场在碑系书法,以金石趣味为审美之尚,故其个性风格重雄强、拙朴,并在此基调上追求灵动、奔放的气韵。受其教育影响,游寿隶书以礼器碑为宗,所书汉碑多显筋骨,瘦劲挺拔。楷书自颜真卿转习北碑、魏隋墓志,尤爱张猛龙,受益颇多。李瑞清求篆于金、求分于隶、由篆隶上溯魏碑本源
8、的观念,对其影响也颇深。行书诗稿为其代表作品,见下图:(选自李玉萍“金石气”与“书卷气”并举赏游寿行书诗稿,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拥有“书卷气”的作品因其出自随意挥写,往往流美灵润,巧妙多姿,但当其墨迹归于帖,则因诸多工艺程序的作用,几经翻刻存在失真严重现象。B具有“金石气”的刻铸铭文书迹,制作工艺中的人为追求和悠久历史的自然风化剥蚀过程的有机结合,使其面目增添了许多原本所不具备的美感。C宋、清之间,学书者一般均依靠刻帖,“书卷气”的帖系书迹盛,而到了清代,碑学书风盛,金石气成为一代书风后,“书卷气”就不能专美了。D 晋唐学书者多临帖,其法帖成为书卷气的
9、典型,清代碑学书家竞相取法刻铸铭文书迹,试卷第 3 页 共 8 页金石气成为一时的书美特征,可见书卷气出现要先于金石气。2下列关于“金石气”“书卷气”两个概念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书卷气是指“书卷”形式的书法作品本身所表现出的轻松、流畅、遒劲、灵巧的形式美感,不同于读书多、学养高而产生的学问气息。B金石气是指鼎彝、铜镜、钱币等种种铜器的铭文书迹与碑、志、造像记、摩崖刻铭等各式刻石书迹这些书法作品的“气息”“趣味”。C金石气追求古意,往往端严沉厚,因镌刻更增其刚直朴茂之质,有种雄浑古拙之感,意趣凝重、朴厚、刚多于柔,书美趣味与帖系迥然不同。D金石气与书卷气是贯穿于书法风格史的意趣不同、深层内
10、蕴与气息各异但又相对应而存在的两大书美类型,是书法风格史演进中的两大风格系统。3下列对材料一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例举王铎的书法,是为了论述其作作品兼含有浓重的碑意,已有着与帖迥然不同的书美意趣“古”的追求。B引用王铎和阮元的观点,方法虽然不同,但清晰地呈现了“金石气”与“书卷气”的不同趣味的提出过程。C为区别“金石气”与“书卷气”两种风格,文本每一部分都采用对比论证,甚至引用、举例都几乎形成对比。D 在揭示书卷气书美风格形成原因时,既强调读书的作用,更强调取法对象的重要意义,说理辩证,论证严密。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行文思路。5根据材料一关于“金石气”与“书卷气”的论述,分析材料
11、二中游寿行书诗稿的书法特点。(二)现代文阅读(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本题共 4 小题,小题,16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迁徙的跫音迁徙的跫音熊育群去年到龙川,今年到永定,一个粤东,一个闽西,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走的都是纯客家人的地盘。粤东,客家人从中原长达一千多年的大规模迁徙,最终于这片大地上止步:永定,是它的土楼一个外来民系以一种独特的栖居方式在陌生土地上立下足来。一路上我心里默诵着中原、中原,心里的那条路线渐渐地清晰起来。就像一条路,我踏上了它的路基,立刻,那个端点,那个原来是遥不可及的年代,变得不再只是一个抽象的时间术语,它有了某种气息。那是一千六百多年前的东晋。那群
12、人,那群人怎样踏得西北土地上的沙尘滚滚,怎样弃下老弱病残,怎样在喧哗声中上路?木门虚掩,院内奇静,圆形的内环走廊在下面画出一个个同心圆。月光似有似无,但深灰的屋檐和挑廊的阴影却浓得化不开。觉得暗影里有一种久远的目光。视线从青瓦的屋脊望出去,一堵山崖,只有顶端的一小截呈现在土楼后,在望见它的刹那,发现它也在痴痴地望我,灰白相间的岩石突然间有了含糊的表情。心里一惊,低了头,暗影一样浓的静里,眼前的一切像足假寐,暗影里有一种知觉,觉得几十年的岁月醒了,像飘忽的念头被我看见。非现实的感觉,奇异又安详。害怕弄出一点声响,害怕有什么事情发生。村长,一个热血汉子,客家酿酒敬过一碗又一碗。半醒半醉间,手舞足蹈
13、,找来村里的艺人来助兴。那个手脚并用,同时演奏扬琴、鼓钹和口琴的艺人,身板那样瘦,像风中苇秆。他在院子中央把阿炳的二泉映月拉得异样的凄美。唱客家山歌的老人,一开口,金牙就露在唇外,唱起情歌仍是那样冲动。他们在月华中来,又在月华中去。进入永定洪坑村时已是正午时分,洪川溪在绿树下流淌,带看山中泥色。秋天的阳光让试卷第 4 页 共 8 页山川草木耀目生辉。一个 2000 多人的山村,隐匿在一条山谷中,30 余庄土楼沿溪而筑,大大小小,方方圆圆,随山势高低错落。这里是永定土楼最密集的地区了。客家的先民从宁化石壁逐渐南迁,到这里已靠近福佬人生活的南靖、平和。两大民系间的缓冲地带没有了,抢夺地盘的械斗时常
14、发生。客家人不得不聚族而居,于是,修建既可抵御外敌侵扰,又可起居的土楼成为最紧迫的事情。微信公众号:陌上风尘/QQ 群:781795314与洪坑相邻的是高北村,开阔的谷地,上百座或方或圆的土楼散落于山坡与平畴交错处。爬上山顶俯瞰,圆形的土楼在山麓画出一组组黑圈,阳光下的土墙闪着杏黄色的光。它们是客家在大地上画出的一个句号,漫漫迁徙路到此终止?但是,还是有人迫于生存的重压,仍然没能停止迁徙的脚步,他们继续南行,甚至漂洋过海下了南洋。南溪边的振福楼就只有一个老人,她守着一座近百间房的空楼。老人坐在大门口给来人泡茶,她望人的眼睛是空洞的,她的眼望到的是遥远的南洋当年那一群远走他乡的亲人。绕着承启楼走
15、,几个挑担的妇女迎面走来,罗区里装满了刚采的红柿子。门口一群孩子向我夸赞,一个男孩用拳头捣捣一处裂开的墙,说,你看它多坚固,里面还有竹筋。随便问了一句:会不会唱客家山歌?男孩张口就唱了起来:“客家祖地在中原,战乱何堪四处迁。开辟荆榛谋创业,后人可晓几辛艰。”曲调里有一份挥之不去的忧郁,淡淡的,像林中夹杂的风。我问男孩,知道祖居地在哪里?他答:“石壁。”石壁的祖先呢?“中原。”又是一个晴天,山中的太阳像溪水泻地。鸟的啁啾,唱着山之野趣。一夜恍惚,起床时,振成楼仍人影寥寥。大门口只有一个卖猪肉的小账,两三个老人与一个壮年人在剁肉。想起昨天游街的情景:一群人赶着一头猪,从湖坑镇一户户门前走过,吹唢呐
16、的、拉二胡的、敲锣拍钹的,一边吹打,一边跟着猪走,就这样走了五天。一问,才知是镇里李姓作大福的日子,三年一遇。五天的斋戒,今天是开斋的日子。家家户户请来客人正准备大摆宴席。一队人马走过来了大旗阵,碗口粗的旗杆,硕大无比的彩旗,几个人扛一面;乡间乐队,吹吹打打,呜呜咽咽;光鲜的童男童女,穿着戏装,个个浓妆涂抹,被高高绑在纸扎的车、船、马上,一个村一台车,装着这一堆艳丽缤纷的东西,在人群间缓缓往前开;抬神轿、匾牌的,舞狮的,提香篮的全着古装;一群扮作乞丐、神仙鬼怪的,边走边做各种滑稽动作一队旗帜由一群学生高举着,一面旗上写一个李姓历史上著名的人物;诗仙李白、女词人李清照、唐太宗李世民、大将军李广最
17、后,公王的神位一出现,早已摊开在地上的鞭炮一家接着一家炸响。这一刻,那个远去的中原又被连接起未了。是在模拟当年的迁徙?作大福的仪式是一种有意的纪念还是无意的巧合呢?那群行走在漫漫长路上的人,他们哀愁的脸、茫然的眼,在时间的烟雾中似乎越来越清晰,又似乎是越来越模糊了。永定,这片客家扎根了致百年之久的土地,依然发出了历史的悠远回声。(原文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凝望远方山崖,不觉“心里一惊”,是因为作者透过眼前所见之景,联想到几千年前中原人迁徙的历史,让他为之深深惊叹。B文章用“望”“俯瞰”等词描写自然山水和土楼建筑,有助于营造宏大的意境,将视线的延展与思绪的蔓
18、延交织融汇。C学生高举的旗帜上所列举的历史人物,一方面可以看出湖坑镇李氏家族的辉煌历史,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客家人与中原人血脉相通的事实。D文章叙写艺人演奏、老人思亲、妇女挑担、男孩唱歌等场景,意在全面展现客家人多彩的日常生活和丰富的精神世界。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试卷第 5 页 共 8 页A文章开头写“走的都是纯客家人的地盘”,暗示了全文以游踪为线索,作者将有层次地叙写所到之处的见闻和感受。B文章通过肖像描写刻画村长找来的老艺人,一方面体现了老艺人生活的艰辛,另一方面表达了对客家人坚韧品质的赞美。C文章写一队人马作大福,运用铺排的方式,描绘了李姓家族举行盛大传统节俗活
19、动的场景,渲染了荒诞而喧嚣的气氛。D文章多处描写太阳或者阳光,不仅交代了作者出游的时间,同时还给这个古老的客家人的地盘增添了无限的生机。8文章为什么要两次写到唱歌?请简要分析。9文章结尾“历史的悠远回声”包含复杂的情感,结合全文简要说明。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小题,20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乾隆七年,粤东旱。总督张示禁小钱,且曰:“平粜三米厂宜减一,粜者无过二升。”公闻大惊,召广州知府曰:“吾欲汝保十五日无事,汝不能,吾手斩汝!”知府跽而请曰:“何也?”公曰:“制军所以减粜者,虑米
20、不继,故留余于仓也。不知民情一变,仓之余官能留乎?不若倾倒出之,使民知之。今宜增一厂为四厂,宜不计斗石,宜兼收小钱。十五日中,仓未竭,雨必至,民将大安。第恐汝违吾言,先白制军,致掣吾肘,则事败矣。”知府如公教,民欢声如雷。公署广东布政使,前官程公仁沂被劾待罪。广州知府来,手一册呈公,曰:“此程狱词。”公问:“讯乎?”曰:“未也。”“然则何以有词?”曰:“向例抚军劾官,无所待讯,不过拟供状具狱而已。”公正色责之曰:“讯藩司大员,而汝乃代为之供。我才短,不能核人伪供,明日候圣裁。”知府阴喝汗下,长跽请曰:“某死罪,此案良不实。求赐还原册,讯明再启。”公笑曰:“能如是,吾何求!”微信公众号:陌上风尘
21、/QQ 群:781795314乾隆四年,诏丁银摊入地亩,永为例。海内便之。惟山西解州、安邑五州县不肯,曰:“此地富民无田,若摊丁于地,是贫民代富民完粮也。”征输者以为然,竟私用旧法。上风闻,命巡抚某议覆。巡抚请如新例。公争之曰:“五州县执贫富之说,因循已久,一旦改更,民必变。”巡抚忿然,召河东道某趣办,河东道难于抵牾,严牒下解州牧。牧惧,即制巨梃千,长枷百余,驱迫呼号。安邑民揭竿起。巡抚扰急不知所为,命公往。公至安邑,先张示称:尔曹皆国家爱养元元急迫生变我来非征尔欲平定安集之肯自首归诚者赦民未晓公意闭堡门不出未几,天子特命大学士讷亲来鞫。讷别访乱民五百,檄公与副将擒讯。公具牒称众宜可阔略。讷愈
22、怒,文书火急。公不为动,抵拦者三。五百人闻之,泣,竟面缚出投公。公讳庸,字师健,满洲富察氏。(选自袁枚小仓山房文集卷八,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尔曹皆国家爱养元/元急迫生变/我来非征尔/欲平定安集之/肯自首归诚者赦/民未晓公意/闭堡门不出/B尔曹皆国家爱养元元/急迫生变/我来非征尔/欲平定安集之/肯自首归诚者赦/民未晓/公意闭堡门不出/C尔曹皆国家爱养元元/急迫生变/我来非征尔/欲平定安集之/肯自首归诚者赦/民未晓公试卷第 6 页 共 8 页意/闭堡门不出/D尔曹皆国家爱养元/元急迫生变/我来非征尔/欲平定安集之/肯自首归诚者赦/民未晓/公意闭堡门不出/11
2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平粜,指的是官府在荒年缺粮时,将仓库所存粮食平价出售。B署,暂时代理某一官职,表示代理官职的词语还有权、假、摄等。C丁银,按人丁数目交纳的税银,即清朝及以前所谓的人头税。D檄,中国古代官府上行文书的一种,多用以征召、晓喻或声讨。1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粤东大旱,总督下令缩减粮食买卖数量,富察氏深知民情,反其道而行,受到百姓欢迎。B广州知府呈上伪供,富察氏明察秋毫,呵斥知府,知府请求重新审讯,确保了司法公正。C乾隆四年,全国推行新法,只有山西解州、安邑五州县不听政令,富察氏仍沿用旧法。D安邑发生暴乱,富察氏采
24、取宽和策略,并敢于违抗上级命令,体现出为民请命的品质。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微信公众号:陌上风尘/QQ 群:781795314(1)第恐汝违吾言,先白制军,致掣吾肘,则事败矣。(2)巡抚忿然,召河东道某趣办,河东道难于抵牾,严牒下解州牧。14富察氏反对总督抗灾措施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小题,9 分)分)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诗,完成题目。送王詹叔利州路运判送王詹叔利州路运判王安石王孙旧读五车书,手把山阳太守符。未驾朱轓辞辇毂,却分金节佐均输。人才自古常难得,时论如君岂久孤?去去便看归奏计,莫嗟行路有崎岖。注:本诗写于
25、作者主持变法时期。王詹叔,名靖,曾任山阳太守等职。利州路,北宋行政区名,包括今陕西、四川部分地区。运判:官名,即转运判官。朱轓,古代高官之车,毂,代指朝廷。均输,指均输法。作者推行的新法之一,金节,诸侯使臣的符节。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写王詹叔身为贵家子弟却能饱读诗书,在看似简单的叙述中饱含作者的欣赏。B颔联交代王詹叔出行事由,塑造了一个不计较名利、勇于承担新任务的官员形象。C颈联表达了作者对于王詹叔没能得到重用的不满,也表现了作者慧眼识人的远见。D本诗以送别为题,着重描写离别场面,行路崎岖,抒写与王詹叔离别的不舍之情。16本诗结句与“千古凭高如此,谩嗟荣辱”(桂枝香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