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与国土空间规划讲座课件.pptx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4609298
  • 上传时间:2022-12-24
  • 格式:PPTX
  • 页数:46
  • 大小:3.09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与国土空间规划讲座课件.pptx》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自然保护 体系 建设 国土 空间规划 讲座 课件
    资源描述:

    1、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设 与国土空间规与国土空间规划划2相关重要文件相关重要文件1.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 2017年9月2.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中办发201942号3.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 导意见厅字 201948号4.关于做好自然保护区范围及功能优化调整前期有关工作的函自然资函202071号。5.关于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有关事项的通知自然资办 发202042号3最新变化:5.关于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有关事项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2042号“本次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暂不涉及风景名胜区自身 范围调整,风景名胜区体系予以保留。”

    2、风景风景名名胜胜区不区不 参与参与本本次次整整合合优优化化工作工作1.自然保护地概况2.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3.整合优化思路4.整合优化措施5.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关系内容内容简介简介“请政府在全国各省(区)划定天然禁伐区,保存自然植被以供科学研究的 需要。”1956年的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陈焕镛、秉志、钱崇澍、杨 惟义、秦仁昌等生物学家提出提案,由国务院交林业部、中国科学院、森林工业部研 究办理,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肇庆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应运而生。(新闻频 道,https:/ 1 自然保护地概况自然保护地概况1956年,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所领导考察鼎湖山。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供图缘起缘起 我

    3、国现有哪些保护形式属于自然保护地?(14+2类)已明已明确确的的6 6类类自自然然保保护护地地(转转隶国隶国家林家林业业和和草草原原局)局)自然保护区 风景名胜区 地质公园(矿山公园)森林公园 湿地公园 海洋特别保护区(海洋资源保护区、海洋公园)指指导导意意见见明明确确纳纳入入整整合合的的8 8类类自然自然保保护护地地沙漠公园(石漠公园)草原公园冰川公园草原风景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自然保护小区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区(点)世界遗产水利风景区1 1 自然保护地概况自然保护地概况现状现状1 1 自然保护地概况自然保护地概况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六次会议(2019.1.23)审议通

    4、过了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指导意见 国家公园国家公园:是指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实现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 利用的特定陆域或海域,是我国自然生态系统中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 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部分,保护范围大,生态过程完整,具有全球价值、国家象征,国民认同度高。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是指保护典型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 的自然遗迹的区域。具有较大面积,确保主要保护对象安全,维持和恢复珍稀濒危野生动 植物种群数量及赖以生存的栖息环境。自然公园:自然公园:是指保护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和自然

    5、景观,具有生态、观赏、文化和科学价 值,可持续利用的区域。确保森林、海洋、湿地、水域、冰川、草原、生物等珍贵自然资 源,以及所承载的景观、地质地貌和文化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包括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海洋公园、湿地公园等各类自然公园。变革变革2 2 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2.2核心要义核心要义(一统三分)统一设置是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根基 统一设置自然保护地的内涵就是由由一个部门、一个部门、一一个个 机机构实现构实现对自然对自然保保护地全过程护地全过程的的统一管统一管理理,构建统 一、规范、科学、高效的自然保护地管理体制 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统一管理的内涵与职责 各地区各各地区各部门不部

    6、门不得得自行设立新自行设立新的的自然保护自然保护地地类型类型 第一次实现了对全国自然保护地设立、晋(降)级、调整和退出全过全过程的程的统统一管一管理理。履行自然保护地体系的调查、监测、规划、评估、考核等所有管所有管理理程程序序。组织制定自然保护地政策制度、规划方案和标准规范。承担自然保护地的生生态保护、自态保护、自然然资源资产资源资产管管理、特许理、特许 经营、社经营、社会参会参与与和科研科研宣宣教教等职责。2 2 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2.2核心要义核心要义(一统三分)自然保护自然保护地类型地类型保护对象保护对象保护价值保护价值保护目标保护目标保护强度保护强度国家公园国家公园大

    7、面积、国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国家代表性价值实现完整性、原真性保护最严格保护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较大面积,典型的自然生态 系统、珍稀濒危物种、特殊 自然遗迹和生物多样性典型性、特殊保护价值实现对主要保护对象的重点保护严格保护自然公园自然公园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和自然景观重要的生态、观赏、文化和 科学价值重点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结合有限利用“分类保护”构筑了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支柱 分类保护的实质是基于保护管理条件、针对不同管理目标,科学划分自然保护地类型,实行分类指导,这是构建新型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必然要求新型自然保护地体系分类系统2 2 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2.2核心要义核

    8、心要义(一统三分)“分级管理”构筑了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主线 分级管理的核心就是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事权,层层压实保护责任,调动各级政府、全社会的积极性共抓大保护。构建自然保护地“两级设立、分级管理”体制 设立自然保护地是一种责任,坚持“谁设立、谁负责”,中央与省级两级政府设立自 然保护地。中央直接管理、中央地方共同管理和中央委托地方管理的自然保护地由国家批准设立,(原则上国家级自然保护地由国家批准设立);地方管理的自然保护地由省级政府批准设立,主要指地方级自然保护地 省级以下各级政府将不再批建自然保护地,但可以申请设立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2 2 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2.2核心

    9、要义核心要义(一统三分)“分区管控”健全了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机制 根据各类自然保护地功能定位,既严格保护又便于基层操作,合理分区,实行差别化 管控。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实行分区管控,原则上核心保护区内禁止人为活动,一般控核心保护区内禁止人为活动,一般控 制区内限制人为活动。制区内限制人为活动。自然公园原则上按一般控制区管理,限制人为活动。结合历史遗留问题处理,分类分区制定管理规范。“二分法”模式改变了现有自然保护地功能区划多样化的管理机制,是我国 自然保护地管理理念整体上从功能目标为主线向管控要求为主线的转变。2 2 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2.3构建路径构建路径国家公园 目前,

    10、我国已设立目前,我国已设立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总面积22.29万平方公里,涉及吉林、黑龙江、浙江、福建、湖北、湖南、海南、四川、云南、陕西、甘肃、青海12个省份。试点期到2020年结束,评估后正式设立一批国家公园。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祁连山、海南 热带雨林(已完成总体规划)、湖北神农架、福建武夷山、浙江钱江源、湖南南山(争议)、云南普达措。2 2 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国家公园设立标准初步明确了设 立条件、认定指标、评估方法、设立程序和命名规则等要求。设立条件包括国家国家代代表表性性、生态生态 重要重要性性和管管理理可可行行性性。共10个指 标。面面

    11、积积适宜适宜性性:陆域陆域国国家家公园公园一一般不低般不低 于于500平方平方公里公里,海域国家公园一般 不低于1000平方公里,陆海统筹国家 公园一般不低于800平方公里。国家 公园可以一园多可以一园多区区,陆域单,陆域单个个片区一片区一 般般不低不低于于100平方平方公里公里,海域单个片 区一般不低于200平方公里。自自然资然资源资产产源资产产权权: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占比60以上;或集体所有自然资源资产具有通过征收或协议保护等措施满足保护管理目标要求的潜力。2.3构建路径构建路径国家公园2 2 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1234567遴选确定评估区域通过认定/提出国 家公园候选

    12、区组织第三方开展 科学考察评估编制设立方案专家委员会评审征求部委/省政 府意见/公示报国务院批准/国家主席签发设立 国家公园设立程序国家公园设立程序 顶层设计:国家事权,申报制改为评估制;2.3构建路径构建路径国家公园2 2 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2.3构建路径构建路径整合优化4 预案报批与实施预案报批与实施 以省以省为为单单位位,将将自自然然保保护护地地整整合优合优化化实实施施方方案案上上报报国国家家林林业业和草和草原原局局,由国家组织林业和草原局对省级预案进行审核,形成书面审核意见。涉及涉及国国家家级级自自然然保保护护地地的的自自然然保护保护地地整整合合优优化化方方案案由由国

    13、国务务院院确确认认 国家公园设立方案由国家林业草原局组织编制 各各级级人人民民政政府府按按照照审审核核通通过过的的自然自然保保护护地地整整合合优优化化预预案案,组织专门队伍,逐一 开展整合、归并和优化设置工作,重组管理机构和队伍,明确机构性质与职级,理顺管理体制,同步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确权登记。以整以整合合归归并并后后的的自自然然保保护护地地为为单元单元,形形成成工工作作报报告告,包括整合优化前后的类型、数量、规模变化情况,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和管理体制变化情况,自然资源资产 确权情况,历史遗留问题解决情况等。涉及自然保护地范围边界、区划、性质、产权、体制等明显变化的应重点说明。2 2 自然保护地

    14、体系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2.3构建路径构建路径整合优化主要原因具体问题自然条件变化山崩地滑、走山塌陷等,河湖海岸线变化等多头管理多部门管理交叉重叠未设定公共边、相互叠加权属不清林地、草地等土地权属不清晰数据原因影像和斑块等本底数据来源及精度不一处理原因坐标系不统一根据图片自行矢量化导致误差技术原因早期调查及测绘设备精度不高、技术落后等问题其他原因实际管理与图面不一致等问题5 勘界立标勘界立标制定自然保护地边界勘定方案、确认程序和标识系统。开展自然保护地勘界定标并建立矢量数据库与生态保护红线衔接在重要地段、重要部位设立界桩和标识牌2 2 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2.3构建路径构建路

    15、径整合优化6 编制规划编制规划 自然保护地发展规划(全域)自然保护地发展规划(全域)以省、市、县为单元,明确自然保护地发展目标、规模和划定区域,将生态功能重要、生态系统脆弱、自然生态保护空缺的区域规划为重要的自然生态空间,纳入自然保护地体系,解决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空缺的问题。国家公园设立标准的区域优先整合设立国家公园编制自然保护地总体规划编制自然保护地总体规划组织编制并审定总体规划,固化和法定化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成果;确立自然保护地发展目标、范围边界按照自然资源特征和管理目标,合理划定管控区,实行差别化保护管理;明确规划期内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的重点任务,主要基础设施;明确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时间

    16、节点与路径选择;明确自然保护地保护管理体系;做好与空间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衔接,做到保护地范围内多规合一3 整合优化思路整合优化思路3.1紧抓目标导向紧抓目标导向关关于于建建立立以以国国家家公园公园为主为主体体的的自自然然保保护护地体地体系的系的指指导导意意见见(一)指导思想:(一)指导思想:“以保护自然、以保护自然、服服务人务人民民、永、永续续发展发展为为目目标标”保护自然保护自然确保重要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得到系统性保护;把最应该保护的地方保护起来,重要生态空间发展必须给保护让路;服务人民服务人民保护自然的根本目的是为人类社会高质量发展服务,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 共

    17、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为人民提供优质生态产品,为全社会提供科研、教育、体验、游憩等公共服务;永续发展永续发展维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永续发展;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生态支撑。3 整合优化思路整合优化思路 保护保护自自然然为为主主(保护中有服务)严格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生态保护、培育、修复;科研、监测自然教育、研学体验、游憩 服务服务人人民民为为主主(服务以保护为前提)展示壮美国家形象,提供优质生态产品,提升人民生活品质。自然教育;研学体验;文化体验;旅游休闲:游览、欣赏、休闲、度假生态保护、培育、修复;科研、监测。3.1紧抓目标

    18、导向紧抓目标导向3 整合优化思路整合优化思路3.2明确分类定位明确分类定位保护要求对比自然保护地主要保护要求对比自自然然保护地类型保护地类型保保护护对象对象保保护护价值价值保保护护目标目标生生态态保护保护强度强度国国家家公园公园大面积、国家代表性的自然 生态系统最高,具有世界价 值或国家代表性价 值对自然生态系统实现 完整性、原真性保护最严格保护自自然然保护区保护区较大面积,典型的自然生态 系统、珍稀濒危物种、特殊 自然遗迹和生物多样性很高,具有国家典 型性或区域代表性 价值对主要保护对象实现重点、原真性保护严格保护风风景景名胜区名胜区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高,具有区域典型 性

    19、价值(但在自然 文化景观上具有世 界、国家或区域代 表性价值)对主要保护对象实现重点保护对自然文化资源实现 可持续利用重点保护,有限利用自然自然公园公园森林公园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森林景观高,具有区域典型性价值地质公园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地质 遗迹、自然景观湿地公园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湿地 景观海洋公园重要的海洋生态系统、海洋 景观、地质遗迹3 整合优化思路整合优化思路3.2明确分类定位明确分类定位活动管控对比国家公国家公园园、自然保护、自然保护区区:以自然保护为主要管理目标,在保护中有服务;自然公园自然公园:以服务人民为主要管理目标,服务要以保护为前提。自然保护地主要人为活动管控对比自然保护

    20、地类型科研活动旅旅游游活动活动农业生产城乡建设国家公园(受严格限制的)游憩体验严格限制严格限制自然保护区(受严格限制的)游憩体验严格限制严格限制风景名胜区大众旅游兼生态旅游有限管控严格限制自然 公园森林公园大众旅游兼生态旅游有限管控严格限制地质公园大众旅游兼生态旅游有限管控严格限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兼大众旅游有限限制严格限制海洋公园生态旅游兼大众旅游有限限制-从全国来讲,以服务人民为主要管理目标的自然公园是这类地区(魅力景观区)发展所依托的主力军。因此,未来全国自然保护地体系要有一个整体的分类布局指导,以2035年自然保护地占18的陆域国土面积计算,建议全国 自然公园的面积至少达到目前风景名胜区

    21、和森林公园之和,即 未来自然公园的面积应达到全国自然保护地总面积的1/4强,直接为人民亲近自然服务。3 整合优化思路整合优化思路3.4着眼系统布局着眼系统布局3 整合优化思路整合优化思路 自然保护地是个大家自然保护地是个大家庭庭各类自然保护地的相各类自然保护地的相互互关系关系 国家国家公公园园主主体体地地位位体体现现在在质质量量和和价价值值上上,而而不不是是简简单单的的数数量量规模规模上上。确立国家公园在 维护国家生态生态安安全全关关键键区区域域的首要地位,确保国家公园在保护最珍最珍贵贵、最最重重要要生生物多物多 样性样性集集中中分分布布区区的主导地位,确定国家公园的保护保护价价值值和生和生态

    22、功态功能能在全国自然保护地 体系中的主体地位。自然自然保保护护区区基基础础性性作作用用主主要要体体现在现在两两个个方方面面。一是许多符合国家公园设立标准的自然 保护区都要整合为国家公园;二是在许多需要严格保护又没有条件设立国家公园的地 方,将以自然保护区为基础整合在一起实行严格保护。自然自然公公园园补补充充作作用用是是全全方方位位的的。一是保保护护对对象象的补充,更多地侧重珍贵自然资源、地 质地貌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及其承载的观赏、人文风物等;二是保护保护策策略略的补充,倡 导生态资源保护与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并重,倡导自然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全民共 享;三是保护保护区区位位和和功功能能的补充,更

    23、多地关注城乡人口集聚区、人为活动频繁区域的 具有重要生态、观赏、文化和科学价值的自然资源保护,其功能也是将是多样的,包 括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审美启智、科学研究、旅游休闲、区域促进。3.4着眼系统布局着眼系统布局(一(一)完善自然保护)完善自然保护地地体体系系要建立科学完善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必然要对自然文化资源有全面、深入的认识。因此,对自然文化资源进行全面评估就变的不可或缺。各类自然保护地的基础资源是自然生态系统,因此首先要对生态系统、生物因此首先要对生态系统、生物 多样性、生态敏感性、生态服务价多样性、生态敏感性、生态服务价值值进行全面评估。同时,各类自然保护地资源各具特色,资源差别比较大

    24、,还需要多地质地貌地质地貌、自然文化景、自然文化景观观资源进行全面评估,有些地区湿地资源、海洋资源或草原资源特别突出,也可对这些单项资源进行深入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对比现状自然保护地分布,开展保护空缺分开展保护空缺分析析,从而为完善完善 自然保护地整体布自然保护地整体布局局、建立自然保护地储备库提供科学依据。3 整合优化思路整合优化思路3.5主要任务主要任务(二(二)整合交叉重叠)整合交叉重叠的的自自然然保护保护地地第(八)项。总原总原则则:以保持生态系统完整性为原则总要求总要求:遵从保护面积不减少、保护强度不降低、保护性质不改变的总体要求,整合各类自然保护地,解决自然保护地区域交叉、空间重叠

    25、的问题,整合整合条件排条件排序序:将符合条件的优先整合设立国家公园,其他各类自然保护地按照同级别保护强度优先、不同级别低级别服从高级别的原则进行整合关键词关键词完整性三个“不”3 整合优化思路整合优化思路3.5主要任务主要任务(三(三)归并优化相邻)归并优化相邻自自然然保保护护地地第(九)项。制定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办 法,明确整合归并规则,严格报批程序。对同一自然地理单元内相邻、相连 的各类自然保护地,打破因行政区划、资源分类造成的条块割裂局面,按照 自然生态系统完整、物种栖息地连通、保护管理统一的原则进行合并重组,合理确定归并后的自然保护地类型和功能定位,优化边界范围和功能分区,被归并的自然

    26、保护地名称和机构不再保留,解决保护管理分割、保护地破碎 和孤岛化问题,实现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整体保护。在上述整合和归并中,对 涉及国际履约的自然保护地,可以暂时保留履行相关国际公约时的名称。关键词:关键词:打破行政区划合并重组:只保留一个保护地名称和机构整体保护:解决保护管理分割、保护地破碎和孤岛化问题3 整合优化思路整合优化思路3.5主要任务主要任务(四(四)合理调整自然)合理调整自然保保护护地地范围并勘界立范围并勘界立标标第(十二)项制定自然保护地范围和区划调整办法,依规开展调整工作。制定自然保护地边界勘定方案、确认程序和标识系统,开展自然保护地勘界 定标并建立矢量数据库,与生态保护红线衔接

    27、,在重要地段、重要部位设立 界桩和标识牌。确因技术原因引起的数据、图件与现地不符等问题可以按管理程序一次性纠正。3 整合优化思路整合优化思路3.5主要任务主要任务(五(五)分类有序解决)分类有序解决历历史史遗遗留问留问题题第(十六)项对自然保护地进行科学评估,将保护价值低的建制城镇、村屯或人口密集区域、社区民生设施等调整出自然保护地范围。结合精准扶贫、生态扶贫,核心保护区内原住居民应实施有序搬迁,对暂时 不能搬迁的,可以设立过渡期,允许开展必要的、基本的生产活动,但不能 再扩大发展。依法清理整治探矿采矿、水电开发、工业建设等项目,通过分类处置方式有序退出;(涉及调出自然保护地范围的方式)根据历

    28、史沿革与保护需要,依法依规对自然保护地内的耕地实施退田还林还 草还湖还湿。(涉及永久基本农田、人工商品林调出自然保护地范围)3 整合优化思路整合优化思路3.5主要任务主要任务(六(六)管理机管理机构构整合。整合。(十)统一管理自然(十)统一管理自然保保护护地地。理顺现有各类自然保护地管理职能,提出自然保护 地设立、晋(降)级、调整和退出规则,制定自然保护地政策、制度和标准规范,实实 行全行全过过程程统统一一管管理理。建建立立统统一一调查调查监监测测体体系系,建设智慧自然保护地,制定以生态资产 和生态服务价值为核心的考核评估指标体系和办法。各地区各部门不得自行设立新的 自然保护地类型。(二十五)

    29、加强管理(二十五)加强管理机机构构和和队伍建设队伍建设。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会同有关部门承担生生 态保态保护护、自自然然资资源源资资产产管管理理、特许特许经经营营、社社会会参参与与和科科研宣研宣教教等职责,当地政府承担 自然保护地内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公共服务、防灾减灾、市场监管等职责。按照优 化协同高效的原则,制定制定自然自然保护保护地地机机构构设设置置、职职责责配配置置、人员人员编编制制管管理理办办法法,探探索索 自然自然保保护护地地群群的的管管理理模模式式。适当放宽艰苦地区自然保护地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条件,建 设高素质专业化队伍和科技人才团队。引进自然保护地建设和发展急需的管理和技术 人才。

    30、通过互联网等现代化、高科技教学手段,积极开展岗位业务培训,实行自然保 护地管理机构工作人员继续教育全覆盖。关键词关键词“四个一四个一”:一个保护地、一套机构、一块牌子,一个部门管理;3 整合优化思路整合优化思路3.5主要任务主要任务4 整合优化主要措施整合优化主要措施4.1进行新旧体系转换进行新旧体系转换对现有各类自然保护地在科学评估基础上,整合优化为新型自然保护地体系新保新保护护地地体系体系现有现有自自然然保保护护类型类型国家公园整合现有具有国家代表性的自然保护地(自然保自然保护护区区、风景名风景名胜区胜区等)及周边区域设立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未纳入现有自然保护地的)自然遗产地核心区 自然

    31、保护小区风景名胜区风景名胜区;各类自然公园海洋特别保护区(海洋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沙漠公园、草原公园、冰川公园、草原风景区;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区(点)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保护面积不减少、保保护面积不减少、保护护强强度度不降低、保护性质不不降低、保护性质不改改变变是指导意见提出的 总体要求,必须严格执行。是为了在解决自然保护地区域交叉、空间重叠的 问题时候,避免自然保护地的数量、面积、质量大幅下降。1、保护、保护面积不减面积不减少少总面积不减少;1、指的是:含重叠面积在内的现状汇总累计面积不减少,不是指实际的投影面积;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较大困难。例:北京北京市市

    32、自然保护地汇总累计面积约5094.57平方公里约占北京市域面积的31。实际实际覆覆盖盖面面积积约约3673.613673.61平平方公方公里,里,约约占占市市域域面面积积的的22.422.4。该保护的基本保护起来了,如果还要加上1400平方公里的重叠面积,北京真的是没有地可扩了。2、建议:根据北京的经验,我们建议以省为单位,以到2035年全国自然保护地占陆 域国土面积18%以上为标准,现状已达到或接近此标准的省(市、自治区),可按实 际投影面积不减少执行,距此标准差距较大的执行汇总面积不减少的要求。2、保护、保护性质不改性质不改变变不能随便取消保护地,不能随意改变保护对象、保护级别4 整合优化

    33、主要措施整合优化主要措施4.3严格执行严格执行“三个不三个不”(一)类型整合原则(一)类型整合原则1.1.关于建立以关于建立以国国家公园为主家公园为主体体的自然保护地的自然保护地体体系的指导意见系的指导意见中办中办发发 201920194242号号(1)优先设立国家公园(2)同级别保护强度优先,不同级别低级别服从高级别2.2.关于做好自然保护区关于做好自然保护区范范围及功能优化调整前围及功能优化调整前期期有有关关工作的函自然资工作的函自然资 函函202020207171号。号。(1)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与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海洋公园、湿 地公园、冰川公园、草原公园、沙漠公园、草原

    34、风景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野 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区(点)、自然保护小区、野生动物重要气息地等各类自然保护 地交叉交叉重重叠叠时时,原原则则上上保保留国留国家级家级和和省省级级自自然然保保护护区区。(2)自然公园名称统一规范为“风景、森林、湿地、地质、海洋、沙漠、草原、冰 川等)自然公园4 整合优化主要措施整合优化主要措施4.4详细论证类型整合详细论证类型整合4 整合优化主要措施整合优化主要措施4.6科学确定范围调整科学确定范围调整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将保护价值低的建制城镇、村屯或人口密集区域、社区民生设施等调整出自然保护地范围。7171号函:号函:经济开发区、镇村、永久基本农田、矿业权、成片集

    35、体人工商品林等可酌情调出。原则原则1 1:资源价值完整性:资源价值完整性包括生态系统、资源特征和地理空间的完整性等。原则原则2 2:管理有效性管理有效性我国任何一个自然保护地都是一个地域空间综合体,并非仅有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 资源,要注重综合管理而非要素管理。4 整合优化主要措施整合优化主要措施4.7预研管理机构设置预研管理机构设置设立设立管理管理国家公园国家公园中央政府中央政府中央直管中央直管/中央地方共管中央地方共管国家级保护地国家级保护地中央政府中央政府中央地方共管中央地方共管/地方管理地方管理其它级保护地其它级保护地省级政府省级政府地方管理地方管理指导意见谁。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分级行使保

    36、护地管理职分级行使保护地管理职责责两级设立,分级管理两级设立,分级管理设立设立:中央政府、省级政府设立保护地,坚持“谁设立、负责”。省级以下不再批建保护地,但可申请设立保护地管理:管理:中央直管、中央地方共管、地方管理 属地管理下的重属地管理下的重点点/难点难点1、具备协调地方政府的能、具备协调地方政府的能力力2、能够进行监督执法。、能够进行监督执法。5 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关系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关系5.1与城镇开发边界与城镇开发边界(一)政策要求(一)政策要求 1、根据中办国办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要求科学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做到不交叉不重叠不冲突。2、根据自然资源

    37、部和国家林草局关于做好自然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分区优化调整前期有关工作的函(自然资函202071号),核心保护区内的镇村逐步有序镇村逐步有序退退出出,一般控制区内的城镇对生态功能造成明显影响 的逐步有序退出,不造成明显影响不造成明显影响的的可可采采取取依依法法依依规规相相应应调调整整一一般般控控制区制区范范围围等等措措施施 妥善处理。妥善处理。城市建成城市建成区区调调出出自然保护地范围。自然保护区设立自然保护区设立前前存存在在的的经经济济开开发发区区,可可以以调调出出自自然保然保护护地地范范围围;在在自自然然保保护护区区设设 立后违规审批建立后违规审批建设设的的经经济济开开发发区区,追究相关部门和

    38、有关人员的责任,经经科科学学评评估估后后,根据对生态功能影响,确定是否确定是否退出或退出或调调整整自然保护区范围;其中占用主要保护对象 重要栖息地、繁殖地、迁徙通道以及位于国际重要湿地、世界自然遗产范围内的部分,原则上应退出,已违规审批未建已违规审批未建成成的的,原原则则上上退退出出。5 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关系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关系5.2与永久基本农田与永久基本农田(一)政策要求(一)政策要求 1、根据中办国办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要求科学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做到不交叉不重叠不冲突。2、根据自然资源部和国家林草局关于做好自然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分区优化调整前期有关工作的

    39、函(自然资函202071号),核心保护区内核心保护区内的永久基本农田逐逐步步有有序序退退出出;一般控制区一般控制区内内的永久基本农田对生态功能造成明显影响的逐逐步步有有序序退退出出。不造成明显影响的可采取依法依规相应调整一般控制区调整一般控制区范范围围等措施妥善处理。5 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关系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关系(一)政策要求(一)政策要求 1、根据中办国办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 科学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做到不交叉不重叠不冲突。对自然保护地进行调整优化,评估调整后的自然保护地自然保护地应划应划入入生生态态保保护护红红线线;自然保护地发生调整的,生态保护红线相应调整。

    40、5.3与生态保护红线与生态保护红线5 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关系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关系5.3与生态保护红线与生态保护红线(二)主要矛盾及目前措施(二)主要矛盾及目前措施 2、自然保护地与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存在悖论 生态保护红线是针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的生态安全管控边界,其指向是针对生态空间的底线管控。自然保护地是一个地域空间综合体,其指向是生态空间的综合管理。两者的管理方式是有区别的,可惜的是目前还没有出台生态保护红线的管理方式。若按照关于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要求,将自然保护地全部划入生态保护红线,这就 形成一个实践中的悖论:在管理方式不明的情况下生态保护红线在划定中尽量与

    41、各类 建设及活动分离,造成“破碎化”现象,从而导致自然保护地“被破碎化被破碎化”;而按照 自然保护地资源价值完整性、管理有效性的要求,自然保护地应避免避免“破碎化破碎化”。建议:(尤其是如何对待风景名胜区、自然公园)暂不将自然保护地边界与生态保护红线完全一致,先保证自然保护地划定的科学性、完整性,今后逐步出台生态保护红线管理政策和措施,在此过程中逐步完善自然保护 地划入生态保护红线的细则,如核心保护区全核心保护区全部部划划入入生生态态红红线线、全全部部自自然然保保护地护地 应划定生态红线应划定生态红线,而而人人文文类类的的风风景景名名胜胜区区、自然保护地内人自然保护地内人为为活活动动密密集集的

    42、的区区域,域,不宜划入生态保不宜划入生态保护护红红线线等等等等,逐步实现不交叉不重叠不冲突的目标。5 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关系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关系5.4自然保护地专项自然保护地专项江西省国土空间规划江西省国土空间规划-自然保自然保护护地专地专项项规规划划2、国家公园建议、国家公园建议国家层面已由发改委委托中科院开展中 国国家公园总体空间布局研究。江西省境内 鄱阳湖、井冈山被列为发展重点区域。鄱阳湖鄱阳湖井冈山井冈山 鄱阳湖:国际重要湿地鄱阳湖:国际重要湿地,全球全球候候鸟迁鸟迁徙徙线路线路上的重要节点。上的重要节点。建议整合周边都昌候鸟保护区、白沙洲湿地公园等多处保护地,做好湿地整体保护。井冈山:

    43、植被起源古老井冈山:植被起源古老,生物生物多多样性样性丰丰富,富,代表典型中亚热带常绿代表典型中亚热带常绿阔阔叶林叶林生生态系态系统统。建议整合自然保护区与风景名胜区,兼顾好自然资源与红色文化资源的融合利用。5 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关系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关系5.4自然保护地专项自然保护地专项江西省国土空间规划江西省国土空间规划-自然保自然保护护地专地专项项规划规划4、自然保护地利用模、自然保护地利用模式式引导引导指导意见中要求探索自然保护地全全民共民共享享机制机制。游客游客:在自然保护地控制区内划定适当区域开展生生态态教育教育、自然自然体体验、验、生生态旅态旅游游等活动,构建高品质、多样化生态产品体

    44、系。原住民原住民:扶持原住居民从事环环境境友好友好型型经营经营活活动动,践行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支持传承传统文化、促进人地和谐的生生态态产业产业模模式。式。5 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关系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关系5.4自然保护地专项自然保护地专项 区域性基础设施项目协区域性基础设施项目协调调:无法避让保护地的区域性基础设施项目,需进一步开展实实施施研究研究论论证证,精细化项目选 址、选线,最大限度降低对保护地环境干扰。涉涉及及保护地信息保护地信息项项目目信息信息备注备注名称名称性质性质级别级别是是否否有有 规划规划名称名称类型类型是是否否有有 规划规划用用 地地 需需 求求(公公 顷)顷)项项目目位位

    45、置置是是否否位位 于于保保护护 地地核核心心 区区XXX自然保 护区国家级是/否XXX保护地 内是/否/不 清楚XXX湿地公 园省级是/否XXX保护地 外是/否/不 清楚XX风景名 胜区县级是/否XXX跨保护 地是/否/不 清楚注:保护地规划包括保护地总体规划、详细规划。项目类型包括但不限于旅游交通、基础 工程、文旅小镇、商业街、康养小镇、旅游地产等。江西省国土空间规划江西省国土空间规划-自然保自然保护护地专地专项项规划规划5、空间协、空间协调调重大项目重大项目 旅游发展重大项目协调:旅游发展重大项目协调:涉及保护地边界内外的旅游发展类重大项目,需各地上报项目说明,总体规划进行筛选,符合要求的

    46、列入江江西西省自省自然然保护保护地地旅游旅游发发展重展重大大项目项目建建设计设计划划。国家、省发改委立项项目;大型商业、娱乐、住宿、文化、培训等旅游服务项目;索道、缆车、轨道交通等敏感交通设施项目;新建大型景点(露天造像、摩崖石刻、文化建 筑群等)项目;投资规模在3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其他项目公路、铁路、桥涵、隧道、机场、港口、码头、输油管道、高压输变电线路、水电站、水库、塘坝 等交通、通讯、电力、水利基础设施5 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关系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关系5.5魅力空间魅力空间楠溪江贵州-黎平侗乡 国家魅力景观国家魅力景观区区:(2016年全国城镇体系规划)1、是自然与文化景观资源富集,国土景

    47、观的代表性地区2、是经济社会相对落后,发展诉求强烈的地区3、是与城镇密集区互为补充,城乡需要特色化和差异化发展的地区魅力休闲区魅力休闲区魅力发展区魅力发展区魅力空间魅力空间6.1编写思路编写思路1.1.编制编制目目的的与与适适用用范范围围1.1.编编制制目目的的在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落实上位规划的生态系统保护格局,明确各类自然保护地布局、规 模、名录和范围,支撑市县生态空间网络体系,协调资源保护与城乡发展的关系。2.2.适适用用范范围围适用于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相关的技术内容。2.2.规划规划原则原则1.1.应应保保尽尽保保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坚持保护优先,把应该保

    48、护的地方都保护起来,做到应保尽保,维护自然 人文资源完整性,完善区域生态安全格局。2.2.科科学学评评估估以生态系统价值与服务功能、生物多样性、地质地貌以及自然与人文景观等综合科学评估为基础,科学确定自然保护地体系。6 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中自然保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中自然保 护地体系规划技术指引护地体系规划技术指引6.1编写思路编写思路3.3.上上下下衔衔接接落实上位国土空间规划、自然保护地专项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要求,协调与三条控制线及市县历 史文化保护、旅游发展、交通等专项规划的关系,为下一步市县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提供指引。4.4.统统筹筹协协调调确保市县生态空间格局完整性和系统性的同时,统筹

    49、协调国土空间保护与发展、自然保护地保护 与民生的关系,突出市县自然文化特色,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3.3.规划规划范范围围与与层层次次1.1.规规划划范范围围市县行政辖区的全部范围。对于跨区域的自然保护地可适当扩大研究范围。2.2.规规划划层层次次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6 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中自然保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中自然保 护地体系规划技术指引护地体系规划技术指引6.2编写内容编写内容2.2.编制编制内容内容1.1.落实现状自然保落实现状自然保护护地地范范围围边边界界梳理市县域范围现状各类自然保护地及核心保护区的范围边界,在国土“三调”数据底图上予以 落实。2.2.研究自然保护地研究自然保

    50、护地发发展展布布局局1 1开展自然人开展自然人文文资资源源价价值值评评估估。包括:生态系统价值评估,生物多样性热点评估,生态服务功能评估,地质地貌价值评估,自然与人文景观价值评估等。2 2确定自然保确定自然保护护地地潜潜力力区区根据自然人文资源价值评估,识别自然保护地潜力区,明确潜力区的主要保护对象和保护价值,框定潜力区范围。3 3明确自然保明确自然保护护地地发发展展布布局局。以现状自然保护地和自然保护地潜力区为基础,以资源完整性保护为宗旨,对具有国家公园价值 和设立条件的区域提出布局建议;对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生态服务功能等方面的高值区域提出维 持、调整或新设自然保护区、保护小区的规划布局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与国土空间规划讲座课件.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609298.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