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金匮要略11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4604939
  • 上传时间:2022-12-24
  • 格式:PPT
  • 页数:23
  • 大小:271.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金匮要略11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金匮要略 11 五脏 风寒 积聚 病脉证 第十一 课件
    资源描述:

    1、【要求【要求】1、掌握肝着、肾着的证治。【概说【概说】1、本篇脱漏较多本篇脱漏较多:注家分歧很大,属难解篇章,我们着重理解肝着和肾着的证治2、本篇体例和前后各篇不同本篇体例和前后各篇不同:它是以五脏为纲,列举有关脏腑证候进行论述。篇中所论五脏中风、中寒及五脏死脉(五脏气绝所出现的真脏脉)、积聚和三焦病变等,都与脏腑经络关系密切,合篇有利于鉴别,可帮助诊断。w3、五脏中风中寒的特殊含义五脏中风中寒的特殊含义:w既不同于伤寒的中风和伤寒,也不同于中风历节篇的“中风病”,是借 风寒二字代表两种不同的病因(阳邪和阴邪)。不是指外感,是以内伤五脏为主,以便从风、寒两种不同性质的病因侵犯内脏而产生的五脏不

    2、同证候,确定其病位在某脏,从而推测疾病的预后。w它既是五脏证候的分类,又是金匮脏腑经络辨证的具体运用。w一、肝着(一、肝着(7)w七、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七、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旋复花汤主之。饮热,旋复花汤主之。w【词解】:【词解】:w1、蹈其胸上:蹈原意为足踏、足踩。此处可理解为用手推揉、按压,甚则捶打胸部。w【讨论【讨论】w1、何谓肝着病?、何谓肝着病?w肝着为古病名,是以病因、病位而命名。“着着”乃中于物而不散,附于物而不去之意。w由于肝脏气血郁滞,出现胸胁痞闷不舒,甚或胀肝脏气血郁滞,出现胸胁痞闷不舒,甚或胀痛,以痛,以“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其人常

    3、欲蹈其胸上”为主证。w2、“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其人常欲蹈其胸上”是肝着的主证是肝着的主证w肝主藏血,喜条达疏泄,若肝气(肝阳)不足,风寒湿等易痹阻于肝经,导致气郁血滞。肝脉布胁络胸,故胸胁满闷,甚则胀满刺痛,捶打或按揉可使胸胁气机舒展,故喜“蹈其胸上”,(如生气喜捶胸)。此亦为瘀血证之一,王清任用通窍活血汤治愈一女,常欲人足蹈其胸,亦可佐证。w3、“先未苦时,但欲饮热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是肝着病的初期表是肝着病的初期表现现w“先未苦时”是云疾病初期,尚不觉十分痛苦,仅有胸中痞结轻证,此时只需饮以热汤,使气机通利,胸阳得宣,胸中痞结便可缓解。“但欲饮热”同时也说明寒积寒积是肝着的主要成因之一。w4

    4、、本方可否治疗肝着病?、本方可否治疗肝着病?w金鉴、徐灵胎认为旋复花汤与肝着不合,但该方行气活血,通阳散结之方义,正切合肝着气血郁滞的病机,叶桂擅用本方加味治胁痛,每获良效,故此方可治肝着病。w5、对新绛的不同看法、对新绛的不同看法w说文“绛,大赤也”;左都赋注:“绛,草也,可以染色”。w唐容川以茜草茜草,黄树曾以藏红花藏红花,秦伯未认为用猩猩血染成的帽帏猩猩血染成的帽帏作为新绛使用。w临床可用茜草代。w证:胸胁满闷,胀痛或刺痛(偏血瘀);喜按揉证:胸胁满闷,胀痛或刺痛(偏血瘀);喜按揉捶打,喜热饮,善太息(偏气滞);唇舌或有瘀捶打,喜热饮,善太息(偏气滞);唇舌或有瘀斑,脉沉弦兼涩斑,脉沉弦

    5、兼涩w理:肝经气郁血滞,阳气痹结(气郁及血)理:肝经气郁血滞,阳气痹结(气郁及血)w法:行气活血,通阳散结法:行气活血,通阳散结w方:旋复花汤方:旋复花汤w方中旋复花性温,理气舒郁,宽胸开结,善通肝络而行气;助以辛温之葱白,既可芳香宣浊以开痹,又能温通阳气而散结;新绛擅于活血化瘀,是治肝经血滞之要药,合之可使肝经之气行血亦气行血亦行行,阳气通而瘀血化阳气通而瘀血化,则肝着可愈。w【加减】w偏气滞加青皮、香附,或合四逆散;w偏血瘀痛甚合活络效灵丹;w叶桂治久痛入络,经脉瘀阻 常加归须、桃仁、泽兰、郁金等,可以效法。w【临床运用【临床运用】w1、慢性肝炎胸胁板着疼痛者;w2、胸膜炎后遗症;w3、冠

    6、心病胸前区满闷疼痛者;w4、神经官能症胸如压重物者。参考:王清任医案二则w二、脾约(二、脾约(15)w十五、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十五、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坚,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相搏,大便则坚,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w【提示【提示】w脾约的病机和证治。w【词解】:【词解】:w脾约:病名,约是约束之意,即胃强脾弱,脾被胃所约束。w【讨论【讨论】w1、脾约是如何形成的、脾约是如何形成的?w趺阳脉候脾胃,浮是举之有余,乃阳脉,主胃气强盛;涩是涩滞不流利,为阴脉,主脾之津液不足。“胃气强胃气强”是是因因,“其脾为约其脾为约”是果是果。胃气强

    7、则胃热盛,脾弱脾阴更受胃热之消灼。正因为脾被胃热所约制,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水只向下行,故小便数;胃强使脾不能生化津液,故大便难,从而形成脾约证。w2、脾约主要治其胃强、脾约主要治其胃强:w脾约因胃强而致,故主要治其胃强,故方中用大黄、厚朴、枳实以抑胃强;但同时也照顾到脾约(脾阴弱),故用麻仁、芍药、蜂蜜、杏仁以扶脾弱。杏仁、厚朴还能利肺气,助脾气,使水津得以转输四布,大便自通。w3、麻子仁丸的具体运用:、麻子仁丸的具体运用:w慢性便秘多用本方,其虽非峻下之方,但毕竟属攻药,故运用时应有“胃气强”为前提,因“胃气强”方能任攻。本方治胃实肠燥,也可视为承气汤之变方。w4、麻子仁丸的特点:、麻子仁丸

    8、的特点:w以补药之体作泻药之用以补药之体作泻药之用。此对后世启发颇大,如吴鞠通治阴虚便秘的增液汤,实由本方脱胎而来。w三、肾着(三、肾着(16)w十六、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十六、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w【校勘【校勘】w“腹重”按照千金作“腰重”理解,更符合临床,w【提示【提示】w肾着病的成因及证治。w【讨论【讨论】w

    9、本条可分两段(“肾着之病病属下焦”为第一段)理解,第一段是论述肾着病的全身证候及病位,第二段讨论了成因,特征及治法。w1、什么是肾着病?、什么是肾着病?w肾着乃古病名,因寒湿痹着于腰部所引起,以“身体重,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身体重,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为主证。w脏腑经络篇云:“浊邪居下”“湿伤于下”“湿流关节”“极寒伤经”。若患者脾肾之阳不足,寒湿之邪下注,留着于肾之外府腰部,即成“肾着之病”。w“形如水状形如水状”是云外形如水气病之浮肿,临床亦可见足趺浮肿。由于寒湿留着于腰部,阳气痹着不行,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自然,上述诸证和脾阳虚不

    10、能运化水湿也有关。w痰饮篇“水在脾,少气身重”可证。w2、“病属下焦病属下焦”是指下焦是指下焦 肾之外府肾之外府 腰:腰:w如果是肾本脏自虚,则不能化气行水,津液不得上潮于口,则会出现口渴和小便不利;现上焦无热(述证是一派寒湿之象),中焦胃气尚和,亦无停水(饮食如故),可知病不在肾本脏,亦非水气病,而属下焦肾之外府有寒湿,故“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正常。w3、“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是肾着是肾着的成因:的成因:w因“身劳汗出”,则阳气易虚,易遭受风冷的侵袭;“湿伤于下”,所以“衣里冷湿”易使寒湿留着于腰。“久久得之”说明病程较长,多属慢性病。w4、肾着病的

    11、特征:、肾着病的特征:w文中强调的“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是肾着病的特征(注意和以酸软为主,伴腿膝无力的肾虚腰痛相区别)。w因本病的病变部位不在肾之本脏,而在肾之外府,故以腰以下寒冷疼痛为特点。寒湿停留,脾阳不运,故又有腹(腰)重如带五千钱的特征。w5、为么不用下焦药而用中焦药?、为么不用下焦药而用中焦药?w道理还是因其病不在 肾之本脏,而在其外府。故治法不在温肾以散寒,只须祛除经络寒湿,故以燠土制水燠土制水为法。药用辛温甘淡之甘草、白术、干姜、茯苓,体现了辛辛甘化阳,甘淡渗水甘化阳,甘淡渗水之法。w病机:阳气不行,寒湿留着于腰部。病机:阳气不行,寒湿留着于腰部

    12、。w主证: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下肢轻主证: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下肢轻度浮肿,口不渴,小便自利,饮食正常或度浮肿,口不渴,小便自利,饮食正常或食少便溏,舌质淡,苔白腻,脉沉迟。食少便溏,舌质淡,苔白腻,脉沉迟。w治则:温阳散寒,健脾利水治则:温阳散寒,健脾利水w方剂:甘姜苓术汤(肾着汤)方剂:甘姜苓术汤(肾着汤)w方中甘草、白术、云苓健脾燥湿利水,干姜温中散寒而运中阳,脾健湿去寒解,诸证自愈。如加独活独活以温通督脉之阳气,效果更佳。w【加减】:w寒重加附子,甚则乌头;w疼久肾亏加川杜仲、准牛膝、川断;w寒湿化热,苔黄 尿赤 加二妙散;w疼痛与天气变化有关 加狗脊、独活、寄生等。w【临床运

    13、用】:【临床运用】:w脾肾阳虚的寒湿腰痛,偏肾阳虚可加桂、附;脾阳不足加砂仁、白叩。w脾肾阳虚兼外感风湿 证见剧烈腰痛,全身肌肉酸痛、头痛、行走困难者,可合九味羌活汤化裁。w四、三焦热证和大、小肠寒热证(四、三焦热证和大、小肠寒热证(19)w十九、师曰: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热在中十九、师曰: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热在中焦者,则为坚;热在下焦者,则尿血,亦令淋秘焦者,则为坚;热在下焦者,则尿血,亦令淋秘不通。大肠有寒者,多鹜溏;有热者,便肠垢。不通。大肠有寒者,多鹜溏;有热者,便肠垢。小肠有寒者,其人下重便血;有热者,必痔。小肠有寒者,其人下重便血;有热者,必痔。w【提示】:【提示】:w热

    14、在三焦的病证和大、小肠有寒、有热的病变。w【讨论【讨论】w“热在上焦”,肺先受累,因而咳嗽,咳久肺伤,故成肺痿。w“热在中焦”,影响脾胃,脾胃阴津被灼,肠道失润,故大便坚。w“热在下焦”,肾与膀胱受病,热伤脉络则尿血;热结气分,气化受阻,故小便淋涩,尿时刺痛,甚或隆闭不通。w大肠有寒有热一段,是告诉我们从证候来辨别寒热,有寒则如鸭之水粪杂下(近于泄泻);有热则便下肠垢(下脓血,近于痢疾)。w按:本条主要是从三焦分别部位,但病情之寒热,不必泥于条文(如肺痿也有属寒者),以免以词害意。w五、积聚(五、积聚(20)w二十、问曰:病有积、有聚、有榖气,何谓也?二十、问曰:病有积、有聚、有榖气,何谓也?

    15、师曰:积者,脏病也,终不移;聚者,腑病也,师曰:积者,脏病也,终不移;聚者,腑病也,发作有时,展转痛移,为可治。榖气者,胁下痛,发作有时,展转痛移,为可治。榖气者,胁下痛,按之则愈,复发为榖气。诸积大法,脉来细而附按之则愈,复发为榖气。诸积大法,脉来细而附骨者,乃积也。寸口,积在胸中;微出寸口,积骨者,乃积也。寸口,积在胸中;微出寸口,积在喉中;关上,积在脐旁;上关上,积在心下;在喉中;关上,积在脐旁;上关上,积在心下;微下关,积在少腹;尺中,积在气冲。脉出左,微下关,积在少腹;尺中,积在气冲。脉出左,积在左;脉出右,积在右;脉两出,积在中央。积在左;脉出右,积在右;脉两出,积在中央。各以其部

    16、处之。各以其部处之。w【提示【提示】w积、聚、榖气的区别以及积病的主要脉象。w【词解【词解】w榖气:音g,即谷(榖),庄稼和粮食的总称。谷气原谓五谷之营养人体者,此处指宿食。w气冲:穴名,在脐腹下横骨两端,在此代表部位。w【讨论】:【讨论】:w1、此条可分二段理解,一段(开始至“复发为榖气”),主要论述积、聚、榖气的主证、鉴别和预后。试列表比较:w积积五脏所生,痛有定处,推之不移,多属血五脏所生,痛有定处,推之不移,多属血分,病程较长,预后较差。分,病程较长,预后较差。w聚聚六腑所成,痛无定处,推之可移,多属气六腑所成,痛无定处,推之可移,多属气分,病程较短,预后较好。分,病程较短,预后较好。

    17、w榖气饮食停聚,胁下疼痛,按之痛减。消其谷气饮食停聚,胁下疼痛,按之痛减。消其谷气,治本之法。预后更好。气,治本之法。预后更好。w积聚鉴别诊断可参考难五十五难。因为 积与聚病机和治疗有一定联系,故后世多并提积聚。其具体治法,本书鳖甲煎丸、大黄虫丸、桂枝茯苓丸、下瘀血汤可参照使用。w上述诸方体现了行气、活血、化瘀、通络、祛痰、利水及攻补兼施等法,亦即条文“各以其部处之”的具体运用,和形成积聚的气、血、痰、水等病因也正好合拍,对后世治疗积聚 颇有启发。w2、二段是论积病的主脉,并以脉确定积的部位。证之临床,不尽吻合,有待进一步考证。也可参考素脉要精微论理解。w小结小结w本篇脱简较多,但对肝着、肾着论述颇详,是为重点。脾约在“伤寒”中已讨论。w肝着病 是因肝经气血郁滞所引起,故以行气活血,通阳散结为法,方用旋复花汤。w肾着病是寒湿留着于肾之外府腰部所成,故治当温阳散寒、健脾利水,方用甘姜苓术汤,亦即肾着汤。w关于三焦有热及大肠的寒热证的论述,是说明三焦各部 病变均离不开有关脏腑,辨证时必须分清病情,不要死于句下。w积、聚、榖气的特点文中均有详细论述,至于具体治法,则可从本书其它篇章求之。所出方剂,皆对后世颇有启发。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金匮要略11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604939.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