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21.曹刿论战.ppt

  • 上传人(卖家):金钥匙文档
  • 文档编号:460468
  • 上传时间:2020-04-12
  • 格式:PPT
  • 页数:34
  • 大小:1.06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21.曹刿论战.ppt》由用户(金钥匙文档)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人教版 九年级 语文 下册 课件 21. 论战 下载 _九年级下册_(统编)部编版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 知识与技能 1积累掌握重要文言文词句和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了解有关左传的文学常识,了解鲁国以弱胜强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在学生练读中,在学生合作探究中学习本文运用人物对话推动事 件发展,通过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感受本文语言的精练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重点 梳理、区分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难点 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和民本思想。 诵读法、探究法。 多媒体课件、左传的相关资料。 2课时 中国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战争,其中有许多以少胜多、以弱 胜强的著名战例。如三国时曹操击败袁绍的官渡之战,孙刘联军 大败曹操的赤壁之战,东晋谢安、谢石

    2、、谢玄等人使北方前秦苻 坚统率的百万大军感到“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淝水之战,都 给人们留下了思考的空间,而发生在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之间的 长勺之战尤其受到了毛泽东同志的称赞。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 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指出,长勺之战是“中国战史中弱军 战胜强军的有名的战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曹刿论战就是 记录长勺之战的。通过学习,我们可以理解在长勺之战中,弱小 的鲁国为什么能战胜强大的齐国,曹刿的战略思想是什么,它对 我们有哪些启发。 左传: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 明解说春秋的一部著作。其中记载着春秋时代各国的内政、外 交、军事等方面的活动。原书名为左氏春秋,汉以后称为春

    3、 秋左氏传,简称左传。这部书既是一部比较完整的历史著作, 也是一部相当精彩的散文著作。 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1.背景知识。 本文所叙的战事发生在鲁庄公十年(前684),是齐桓公即位后 向鲁国发动的第二次战争。前此两年,公子小白与其庶兄公子纠曾 进行过激烈的争夺君位的斗争。当时篡君夺位的公孙无知(齐襄公 堂弟)已被杀,齐国一时无君,因此避难于鲁国的公子纠和避难于 莒国的公子小白都争相赶回齐国。鲁庄公支持公子纠主国,率军护 送公子纠返齐,并派管仲拦击、刺杀公子小白,然而其谋划没有成 功。公子小白抢先归齐,取得了君位,称齐桓公。齐桓公即位后当 即反击鲁军,结果齐胜鲁败。齐桓公胁迫鲁国杀

    4、掉了公子纠。齐桓 公虽然巩固了权位,但对鲁国一直怨恨难平,因此转年春便再次发 兵攻鲁。本篇所记即是这次在鲁地长勺展开的战事。 2.关于历史散文体例。 历史散文也称史传文,它有国别、编年、纪传三体。 国别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以完成对某一历 史进程的叙述。国别体史书有国语和战国策。国语是 以记言为主,兼及记事;战国策是以记事为主。 编年体:即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来叙写史实。它的优点是 线索清楚、背景明确、系统性较好;不足是不便于集中而广泛地描 写人物。春秋、左传和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 纪传体:即以人物为中心叙写历史,为司马迁所独创。古代官 方编纂的“二十四史”用的大都是纪传体。这

    5、种体例对后世影响很 大。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录音,学生听读,把握字音。 2.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根据朗读情况纠正语调。 如: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读出反对的意味)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读出否定的意味)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读出肯定的意味)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语调应舒缓、 深沉,读出议论的语气)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有解说的意味,语调应低缓) 3.学生大声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句,并勾画出难词难句, 以待讨论交流时解决。 4.选几位同学概述课文大意。 鲁庄公十年春,齐国出兵进攻鲁国。当时齐强鲁弱。曹刿请见 庄公,询问备战情况,随同庄公参战,大获全胜,曹刿

    6、为鲁庄公释 疑解惑。 1.选几个学生翻译课文,其余同学评点,指出错误、不足。 教师评点,可重点强调以下几个问题: (1)明确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在书下注释的基础上,教师可做如下 补充: 下视 其辙(仔细察看) 登轼而望 之(远望) 虽 不能察(即使) 请 见(请求) 战则请 从(请允许我) 公将鼓之 (凑足音节,不译) 公将驰之 (代词,指齐军) (2)在准确翻译重点词语的基础上,做到翻译通顺。 (3)在翻译过程中,当原句缺少某些成分的时候,应补充出来。 2.“十年春”指哪一年? 如:既克打了胜仗之后。 如:乃入见。(曹刿)就进宫拜见(鲁庄公)。 可以一战。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指鲁

    7、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3.“齐师伐我”的“伐”是什么意思?齐国军队为什么要 “伐”鲁国呢? 补充介绍历史背景: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事,他的弟弟公 子小白和公子纠恐怕被连累,离开齐国避祸。公元前685年,齐国 发生内乱,国君被杀,住在鲁国的公子纠和住在莒国的公子小白都 争着想先回国做国君。鲁庄公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去,哪知公子小白 抢先赶回齐国,做了国君,就是齐桓公。之后,齐桓公起兵迎击鲁 国护送公子纠的军队。当时齐强鲁弱,鲁军大败,齐桓公胁迫鲁庄 公杀了公子纠。从此两国结下深仇大恨。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再 次兴兵攻鲁,战于长勺。从历史背景得知齐师兴兵完全属于侵略行 为,所以“伐”应译为“

    8、侵犯”。 4.曹刿是什么身份? 从“其乡人曰”句中我们能推知曹刿的身份为普通老百姓, 没有官位,是爱国君子。 5.贯穿全文线索的是哪个词?全文按事情发展过程可分为哪 几个情节? 远谋。战前问战战中胜战战后论战 6.“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中的“远谋”二字是此文的关键, 贯穿全文。从曹刿的这句话里可见他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从曹刿的这句话中可见他关心国家大事和深谋远虑。 7.鲁庄公认为打胜仗的条件有哪些?曹刿是如何评价的?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8曹刿认为“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9、必以情”是“可以 一战”的主要条件,你是怎样看待的? 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基本条件。 9理清第1自然段的思路,同时,由于第1自然段以人物 对话描写为主,可以采用二人对话的方式当堂练习并背诵。 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前面是战前的准备,有了这样的准 备,战况如何呢?我们继续来学习下面的部分。 1分别概括第2、3自然段的内容。 第2自然段:写战中,在曹刿的指挥下,鲁军击溃齐军的 经过。第3自然段:写战后,曹刿论述战争取胜的原因。 2.曹刿选择了哪一有利时机进军的?又是选择哪一时机追 击的? 进军彼竭我盈。追击辙乱旗靡。 3.指挥作战的过程,展现了曹刿的哪些优秀品质? 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善于把握战机。

    10、 4.这篇文章有几条线索?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 战评战; 一条是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请问参战释疑。 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段为一部分。第一部分写曹刿拜见 鲁庄公。第二部分写曹刿指挥战斗的经过。第三部分写曹刿 阐明取胜的原因。 5.从本文来看,你认为曹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能看到曹刿算得上是古代的一位军事人才, 他具有卓越的军事识见和高超的作战指挥才能。这表现在两个方 面: (1)他非常重视战前要有可靠的政治基础。他认为“民从”, 即得到庶民百姓的拥护、支持,这才是战争取胜的重要保证,具 备了这个条件,“可以一战”,否则,不可战。

    11、(2)他指挥作战谋虑周密,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他深知军队 士气在战争中的作用(“夫战,勇气也”),他慎重初战,善于选择 有利的时机发起反攻(“彼竭我盈,故克之”),他知彼知己,既不 畏强敌,又步步谨慎,终于战胜齐军(“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故逐之”)。 6.题目为“曹刿论战”,这是一篇记叙文还是议论文? 这是一篇记叙文,但全文以“论”为中心。第1自然段记叙论 战前政治准备的内容;第2自然段记叙战斗经过;第3自然段通过 “叙”来“论”战争胜利的原因。 7.分析鲁庄公的形象,通过师生共同的分析讨论,最后归纳。 鲁庄公形象:虽然目光短浅,但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忠于职守。 8.分析文章的详略

    12、安排。 文章详写曹刿对于战争的论断,略写长勺之战的经过,紧紧围 绕“论战”展开,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9.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突出的特点? (1)详略得当,中心突出。 本文重点在刻画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而不 在记叙战争的经过。因此,只详写曹刿分析战前的政治准备和指挥鲁军 作战的经过,以及战后谈论鲁国取胜的原因。对双方军事部署、战争经 过等则略写或不写。这样当详则详,当略则略,详略结合有致,使文章 显得中心突出,而又情节紧凑。 (2)结构严谨,层次清楚。 本文第1自然段写战前,第2自然段写战时,第3自然段写战后,文章 层次清楚。而且,段落之间联系紧密,环环相扣,如第1自然段用

    13、“战则 请从”过渡到第2自然段的从战;第3自然段用“既克”承上启下,承接 自然,一气流转,使文章浑然一体。 (3)运用对话,文字简洁。 通篇以对话为主,展开情节。通过对话,展示了齐鲁长勺之战的过 程,把战前准备、作战情况,以及胜负原因交代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在对话过程中,又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刻画出曹 刿及鲁庄公的性格。而全文却只有二百多字,可谓辞约意丰,言简义明, 文笔非常精练。 10.本文主要塑造了曹刿作为爱国的军事指挥家的形象,作者 是通过哪两方面来体现的? (1)选材上:作者写曹刿在战前启发庄公认识取信于民的重要 性,在作战中准确地把握战机和详察敌情以及在战后论述

    14、战争原 因。(详写)其余与表现曹刿“远谋”无关的事如战争规模、战斗的 图景等一概不提,而对“论战”起引线作用的事件如请见、从战、 克敌等,也只是一笔带过,对突出军事家曹刿的形象,突出文章 中心具有极大的作用。(2)衬托方法的运用,用庄公的“鄙”来衬 托曹刿的形象。总之,曹刿是一个有胆有识、有远谋、爱国的军 事指挥家。 11.疏通课文,理解词义,找出、想出相应的成语。 齐人三鼓 一鼓作气 望其旗靡 所向披靡 彼竭我盈 恶贯满盈 小信未孚 不孚众望 惧有伏 焉危机四伏 故克 之克敌制胜 攻无不克 三而竭 殚精竭虑 精疲力竭 观其辙 南辕北辙 重蹈覆辙 故逐 之逐鹿中原 追亡逐北 难测 也高深莫测

    15、心怀叵测 未能远谋 足智多谋 深谋远虑 第1自然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可分两层: 前一层(十年春乃入见。)写曹刿跟乡人的对话,说明曹刿“请见” 的原因; 后一层(问:“何以战?”战则请从。)写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 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第2自然段,叙长勺之战的全过程。全段以写鲁方之战术决策为主。 第3自然段,写曹刿论述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胜的原因。可分两层: 第一层(既克故克之。):以“夫战,勇气也”为根据,提出要选 择“彼竭我盈”的时机发动反攻的观点,回答了为什么必待“齐人三鼓” 而后“鼓”的问题。 第二层(夫大国故逐之。):以“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为根 据,提出作战中必须

    16、时刻注意判断敌方意图的观点,说明了他“下视其辙, 登轼而望之”之后才认为可以追击的原因。 本文通过记叙齐、鲁长勺之战的经过和曹刿对战争的议论, 表现了曹刿忠君爱国的精神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同时,说明了只 有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1.史料剪裁得当。 作为一篇记史的作品,本文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史料剪裁得当。 作者把曹刿在战前启发庄公认识取信于民的重要性、在作战中准 确地掌握战机和详察敌情以及在战后论述战争原理,都写得比较 详细。其他与表现曹刿的“远谋”无关的事,如战争的规模、战 斗的图景等一概不提;而对“论战”起引线作用的事件如请见、 从战、克敌等,也只是一笔带过。这

    17、样剪裁,对再现军事家曹刿 的形象、突出文章中心具有极大的作用。 2.详略安排得当。 本文紧扣“论战”来写,详写曹刿的言论,如第1自然段中与 庄公论“何以战”的两次对话,把他的“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 很好地表现出来了;第3自然段论取胜原因,则把他的作战必须抓 准时机、谨慎而又果断的战略思想表现出来了。这两段文字,完 整地表现了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对于无 助于表现人物性格的事,如战争起因、战斗状况、战后处理等等 一概不提,这样的剪裁,叙事清楚、详略得当,有力地突出了中 心。 3.对比手法的运用。 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曹刿的远见卓识和军事才能。文章第一部 分就提出“肉食者鄙,未能远

    18、谋”,用以庄公为代表的肉食者的 浅陋,对比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接着在庄公与曹刿三问三答中, 又对比出庄公未及曹刿善谋。在战争中,庄公表现得轻率鲁莽, 缺乏军事头脑和指挥才能,而曹刿胸有成竹,指挥若定,既能把 握住战略防御原则,又善于观察,善于捕捉战机,既谨慎又果断, 既冷静又大胆。战后,写“公问其故”,更显示出庄公的无谋, 他糊里糊涂地打了一个胜仗,而曹刿的分析透辟中肯,有谋与无 谋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曹刿的形象,突出了“论战”主题。 曹刿论战 左传 求信于臣 民弗从也 战前准备 求信于神 神弗福也 不可以战 信于民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争经过 齐人三鼓,鲁军一鼓,齐师败绩 战场指挥 下视其辙,登轼望之,遂逐齐师 战后总结 彼竭我盈,故克之 辙乱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是左传中的精彩段落,简明完整地记录了 齐鲁长勺之战的史实。长勺之战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典型 战例。赞扬了曹刿热爱祖国、关心国事的精神及其政治远见和 军事才能。所以我想通过此文去引导学生关注古代历史上的经 典战例,从而继承我国优秀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同时意在指 导学生在比较中初步了解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21.曹刿论战.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60468.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