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4600467
  • 上传时间:2022-12-24
  • 格式:PPT
  • 页数:55
  • 大小:1.04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人皆有 不忍 课件
    资源描述:

    1、 大大 学学 语语 文文 任课教师:江冬梅任课教师:江冬梅第一讲第一讲教学要求教学要求1了解孟子生平及生活的时代。2了解孟子的成书情况和思想 3掌握本文的性善论思想。一、生平简介一、生平简介孟子(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鲁国人(今山东邹城人),汉族。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父名激,母仉氏。孟子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邹国。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流传至今有许多故事。孟母三迁:孟母三迁:从前孟子小时候,父亲早早地死去了,母亲守节没有改嫁。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

    2、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当孟家还在庙户营村集市旁居住时,孟子看到邻居杀猪,不解地问母亲:“邻家杀猪干什么?”孟母当时正忙,便随口应到:“煮肉给你吃!”孟子十分高兴,等待食肉。孟母深知做人要诚

    3、实,所谓“言必信,行必果”,而且她深深知道身教重于言传。为了不失信于儿子,尽管家中十分困难,孟母还是拿钱到东边邻居家买了一块猪肉,让儿子吃了个痛快。杀豚不欺子杀豚不欺子孟子生活的时代背景孟子生活的时代背景 孟子生于战国中期,当时,各国阶层为了谋求本国的富强,在激烈的兼并战争中取得胜利,在极力招揽人才,在这样的土壤之下,士阶层发展壮大,他们在各国君主间游说,力图打动那些君主,以得到提拔和中用,于是产生了很多中学说,春秋战国时期的四大家,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儒、儒、道、道、法、法、墨墨孔孟孔孟老庄老庄韩非子韩非子。墨子墨子孟子一书的形成孟子从小立志学儒习礼,孟子長大後,被孔子的儒家思想所吸引,

    4、於是決定离开邹国到孔子的家乡鲁国深造,其老師正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徒弟。通过学习,孟子认为孔子是有人类以來最伟大的人,于是他立志发展孔子的思想。四十岁之后的孟子周游各国,有些国家君主不采用他的思想,他就继续游说,直到到滕国,滕国太子对孟子的“仁政”十分感兴趣,孟子便在滕国实行他“仁政”的思想。遺憾的是,滕国是个小国,不可能把仁政推行天下。孟子到其他国家宣扬他的“仁政”思想。可是沒有君主愿意实施他的政策。孟子放弃继续宣揚仁政的念头,下决心写书。晚年回到家乡,和他的弟子一起著书,成孟子七篇,记录了他的学术见解和其言行。于是就有了孟子一书。孟子的思想一、哲学思想性善论孟子认为,人人都有善良的天性,“恻

    5、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恭敬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1、保民而王、保民而王二、政治思想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教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上)2 2、民贵君轻、民贵君轻他不仅要求统治者“保民”、“与民同乐”,而且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的思想。(三)、道德思想(三)、道德思想重仁义,重仁义,轻功利轻功利 当个人求生的欲望与仁义的道德准则发生冲突时,孟子提倡舍生

    6、取义。他把道德操守置于生命的价值之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孟子告子上)课文讲解课文讲解人皆有不忍人之心选自孟子.公孙丑上,本文的主要思想就是孟子的性善论的哲学思想。认为人生下来就有“不忍人之心”,就是不对人残忍的心。一、全文翻译原文:孟子曰: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之掌上。翻译:孟子说:孟子说:“每个人都

    7、有怜悯体恤别人的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先王有怜悯体心情。先王有怜悯体 恤别人的心情,于是就有恤别人的心情,于是就有了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主张。用怜悯体恤别人了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主张。用怜悯体恤别人 的心,去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的心,去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就可以像在手掌心 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原文: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人于井,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人于井,皆有怵惕皆有怵惕 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于乡 党朋友也,非

    8、恶其声而然也。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翻译: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 心,是因为,心,是因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 了,必了,必然会产生惊恐同情的心理然会产生惊恐同情的心理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子 的父母拉关系,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的父母拉关系,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同情心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同情心理的。理的。原文原文: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 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

    9、,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翻译:翻译: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简直不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简直不是人;没有是人;没有羞耻心,简直不是人;没有谦让心,谦让心,简直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简直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简直不是人。简直不是人。原文原文: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 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也,犹其有四体也。翻译:翻译: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

    10、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发端。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原文:原文: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 刚刚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人之始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人之始然,泉之始达。苟然,泉之始达。苟 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翻译: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是自暴自弃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暴弃君主的人。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

    11、淌。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二、文章思想二、文章思想从人性的前提推导政治,具体说,从人人都有不忍人之 心”的仁心推导仁政。由于这种“不忍人之心”是人本身所固有 的,所以,仁政也应该是天经地义的。这就是孟子的写作的思路。(一)写作目的但他的推导本身却没有产生很大影响,倒是他那推导的前 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在此基 础上所提出的“仁义礼智”都发端于这种“不忍人之心”的看法,更是成了中国古代哲学中“性善论”的理论基础和支柱。(二)性善论1、人的本性是善良的 孔子曾经说过:“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意 思是说,人性本来是相近的,

    12、只因为教养的不同,便相差很远了。但孔子既没有说相近的人性是什么,是善还是恶,也没有展开论 述。而且,从我们的理解来看,孔子还主要强调的是后天教养的 一方面。孟子就不同了,他不仅展开了论述,指出了那相近的人性就 是发端仁义礼智的“不忍人之心”,而且还举出了生动的例证论证这种“不忍人之心”是人所固有的。没有它,就不是人。从 这个角度来说,孟子的人性理论的确是人先天具有的,与后天环境无关。因此,他把“仁义礼智”这些社会性质的道德观念说成是人的天性里所固有的,与生俱来的。(二)同时强调后天的培养孟子也不是完全否认后天培养的作用。因 为他认为“不忍人之心”包含四个方面,即“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

    13、简称即为“四心”。而这“四心”只是“仁义礼智”这四种道德范畴的发端,或者说“四端”。这“四端”就像刚刚燃 烧的火或刚刚流出的泉水一样,还需要“扩而充之才能够发扬 光大。不然的话,就会熄灭或枯竭。“扩而充之”也就是后天的培 养,也就是“习相远”。三、文章艺术特色(一)、简洁明快,没有过多的纠缠于各种概念,论证的速度很快。文中并没有定义什么是“不忍人之心”,只是通过举例说明。(二)运用排比,正反对比等手段,增强艺术效果。四、文章的不足 人性善恶是千百年来古今中外争论不休的话题,总体看来,文章的逻辑性有所欠缺,首先,论证的基础有疑问,看到小孩掉进井里能不能推导出人人都有恻隐之心,这只是一种假设,并且

    14、四端充之,就能保四海,这些推理都太简单了。思考:一、是不是人性本来就是善的,如果人本来就是善的,为什么世界上会有那么多干坏事的人?二、人性善和人性恶哪个更有利于道德的发展?孟子名言 富富 貴貴 不不 能能 淫,貧淫,貧 賤賤 不不 能能 移,威移,威 武武 不不 能能 屈,此屈,此 之之 謂謂 大大 丈丈 夫夫。第二讲第二讲礼记的编订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礼记一书的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礼记礼记的内容的内容 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

    15、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这部书涉及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礼记名言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全书用散文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阐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划,书中还收有大

    16、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礼记礼记的艺术特色的艺术特色课文讲解课文讲解大学大人之学大人道德完善之人大人之学使人成为道德完善之人的学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课文翻译课文翻译 翻译:大学的指导思想在于彰显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目标后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后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后才能够适应环境;适应环境后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后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物体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

    17、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翻译: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彰显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必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必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必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必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必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必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原文: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

    18、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翻译: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这就叫认识的根本,这就叫认识的最高境界!原文:所谓诚其意者,毋自

    19、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翻译:使意念真诚的意思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要像讨厌恶劣的臭气和喜欢美丽的女子一样,都是出自自己的内心。所以君子独处时,一定要谨慎小心。小人独居时专干坏事,无恶不作,见着君子的时候,便躲躲闪闪的掩饰自己的坏处,而显露自己的伪善,可是在别人眼里,却像看见了他的心肝那样明朗,这样的遮掩又有什么用呢?原文: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翻译:这就是说,一个人

    20、内心真实,会表现到外面来,所以说君子独处的时候,一定要小心谨慎。曾子说:“好多眼睛看着,好多手指着,这是多么严厉啊!财富可以装饰房屋,品德可以修养身心,心胸宽广则身体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大学大学的思想价值的思想价值三纲八目三纲八目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所谓“明明德”,就是发扬光大人所固有的天赋的光明道德。所谓“在亲民”,是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这里的“亲”同“新”,是革新、弃旧图新之意。所谓“止于至善”,就是要求达到儒家封建伦理道德的至善境界。这种境界就是要具有仁爱、孝道、诚信等儒家的伦理道德。这是大学提出的教育纲领和培养目标。八目:格物

    21、、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齐家、治国、平天下。先认识事物,再获取知识,然后做到意念真诚,以端正自己的心思,修养自己的品性,然后管理好自己的家庭,管理好家庭了,就能治理国家,就能在天下弘扬高尚的品德。这八个方面是紧密相连,后一项以前一项为基础的。并且,八项中,修身是根本,是前四项的落脚点,是后三项的出发点。三纲八目的关系三纲八目的关系 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八目”是实现“三纲领”的具体步骤。三纲是八目的指导思想。八目是对三纲的补充和发挥,八目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三纲。大学大学修辞手法上的特点修辞手法上的特点1、运用顶真的修辞手法2、把顶真和层递两种修辞手法相结合。3、运用对偶。思考:思考:“修身为本”的理论在当今的大学教育中有何作用?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600467.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