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与配套制度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与配套制度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征管 及其 实施细则 配套 制度 课件
- 资源描述:
-
1、新田县地方税务局征管科新田县地方税务局征管科导言导言 v新征管法新征管法v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于二十一次会议于20012001年年4 4月月2828日通过了中华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修正案)(以理法(修正案)(以下简称新征管法),下简称新征管法),并从并从20012001年年5 5月月1 1日日起起施行。施行。v20022002年年9 9月月7 7日,新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理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以下简称实施细则)经国务院则)经国务院362362号号令颁布,并于令
2、颁布,并于20022002年年1010月月1515日日施行。施行。第一章第一章 总总 则则 v一、立法宗旨一、立法宗旨v1 1、加强税收征收管理、加强税收征收管理v2 2、规范税收征收和缴规范税收征收和缴纳行为纳行为v3 3、保障国家税收收入、保障国家税收收入v4 4、保护纳税人的合法、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权益v5 5、促进经济和社会发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展 v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的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的立法依据的规定。立法依据的规定。v立法依据立法依据 :一是,根据:一是,根据20012001年年5 5 月月1 1日施行的新日施行的新税收征管法的授权制定。税收征管法的授权制定。二是,根据二是,根据
3、20002000年年7 7月月1 1日起日起实施的立法法赋予国务实施的立法法赋予国务院的立法权限。院的立法权限。v二、适用范围二、适用范围v凡依法凡依法由税务机关征收由税务机关征收的的各种税收的征收管理,各种税收的征收管理,均适用本法。均适用本法。v细则细则v1 1、凡依法由税务机关、凡依法由税务机关征收的各种税收的征收征收的各种税收的征收管理,均适用税收征管管理,均适用税收征管法及本细则;法及本细则;v2 2、税收征管法及本细、税收征管法及本细则没有规定的,依照其则没有规定的,依照其他有关税收法律、行政他有关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法规的规定执行。v三、税收权限三、税收权限v1 1、税
4、收的开征、停征以、税收的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依照补税,依照法律法律的规定的规定执行;法律授权国务院执行;法律授权国务院规定的,依照国务院制规定的,依照国务院制定的定的行政法规行政法规的规定执的规定执行。行。v2 2、任何机关、单位和个、任何机关、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行政人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擅自作出法规的规定,擅自作出税收开征、停征以及减税收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税、免税、退税、补税和其他同税收法律、行和其他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 v细则细则v1 1、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作出的与税
5、收法律、人作出的与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一律无效,税务机关一律无效,税务机关,并,并应当应当向上级向上级税务机关报告。税务机关报告。v2 2、纳税人应当依照税收、纳税人应当依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履行纳税义务;其签订履行纳税义务;其签订的合同、协议等与税收的合同、协议等与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的,一律无效一律无效。v四、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四、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v1 1、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纳税人。v2 2、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法律、行政法
6、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扣缴义扣缴义务人。务人。v3 3、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必、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缴纳税款、代扣代缴、代定缴纳税款、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收代缴税款。v正确区分正确区分“纳税人纳税人”和和“负税人负税人”v注意税收法律法规体系注意税收法律法规体系里的里的“法律法律”、“行政行政法规法规”、“地方性法地方性法规规”、“地方规章地方规章”和和“部门规章部门规章”等的法律等的法律位界位界 v注意注意“代扣代缴人代扣代缴人”和和“代收代缴人代收代缴人”的区别的区别
7、v五、地方、部门的职责五、地方、部门的职责v1 1、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主管全国税主管全国税收征收管理工作;收征收管理工作;v2 2、各地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应、各地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应当按照国务院规定的当按照国务院规定的税收征收管理税收征收管理范围范围分别进行征收管理;分别进行征收管理;v3 3、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加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税收征收管理工作对本行政区域内税收征收管理工作的的领导领导或者或者协调协调,支持税务机关依,支持税务机关依法执行职务,依照法定税率计算税法执行职务,依照法定税率计算税额,依法征收税款。额,依法征收税款。v4
8、 4、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支持、协、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支持、协助税务机关依法执行职务。税务机助税务机关依法执行职务。税务机关依法执行职务,任何单位和个人关依法执行职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不得阻挠阻挠。v“国务院国务院税务主管税务主管部门部门”v“国务院国务院规定的税规定的税收征收管收征收管理范围理范围”v在实际税在实际税收征管工收征管工作中要注作中要注意把握意把握“阻挠阻挠”的含义和的含义和尺度。尺度。配套制度配套制度v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协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协作的意见作的意见v(国税发(国税发2004420044号)号)v六、信息化建设六、信息化建
9、设v1 1、国家有计划地用现代、国家有计划地用现代信息技术装备各级税务信息技术装备各级税务机关,加强税收征收管机关,加强税收征收管理信息系统的现代化建理信息系统的现代化建设,建立、健全税务机设,建立、健全税务机关与政府其他管理机关关与政府其他管理机关的信息共享制度。的信息共享制度。v2 2、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和其他有关单位应当按和其他有关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如实向照国家有关规定如实向税务机关提供与纳税和税务机关提供与纳税和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有关的信息。款有关的信息。v细则细则v1 1、国家税务总局负责制、国家税务总局负责制定全国税务系统信息化定全
10、国税务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技术建设的总体规划、技术标准、技术方案与实施标准、技术方案与实施办法;各级税务机关应办法;各级税务机关应当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的当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的总体规划、技术标准、总体规划、技术标准、技术方案与实施办法,技术方案与实施办法,做好本地区税务系统信做好本地区税务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工作。息化建设的具体工作。v2 2、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当积极支持积极支持税务系统信税务系统信息化建设,并组织有关息化建设,并组织有关部门实现相关信息的共部门实现相关信息的共享。享。v七、税法宣传和咨询七、税法宣传和咨询v1 1、税务机关应当广泛、税务机关应当广泛宣传税
11、收法律、行政法宣传税收法律、行政法规,普及纳税知识;规,普及纳税知识;v2 2、税务机关应当无偿、税务机关应当无偿地为纳税人提供纳税咨地为纳税人提供纳税咨询服务。询服务。v特别注意:特别注意:“无偿地无偿地”v八、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权利八、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权利v1 1、知情权:了解国家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知情权:了解国家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以及与纳税程序有关的情况的权利。的规定以及与纳税程序有关的情况的权利。v2 2、保密权:有权要求税务机关为纳税人、保密权:有权要求税务机关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情况保密。税务机关应当依扣缴义务人的情况保密。税务机关应当依法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情况保密
12、。法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情况保密。v3 3、减免税权减免税权:纳税人依法享有申请减税、:纳税人依法享有申请减税、免税、退税的权利。免税、退税的权利。v4 4、陈述权。、陈述权。v5 5、申辩权。、申辩权。v6 6、请求法律救济权:享有申请行政复议、请求法律救济权:享有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提起行政诉讼v7 7、请求国家赔偿权。、请求国家赔偿权。v8 8、控告权:有权控告和检举税务机关、税、控告权:有权控告和检举税务机关、税务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务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v细则细则v1 1、税收征管、税收征管法第八条所法第八条所称为纳税人、称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扣缴义务人保密的情况,保密的情况
13、,是指纳税人、是指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扣缴义务人的的商业秘密商业秘密及个人隐私及个人隐私。v2 2、纳税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扣缴义务人的税收违法的税收违法行为不属于行为不属于保密范围。保密范围。v九、队伍建设九、队伍建设v1 1、提高素质:税务机关应、提高素质:税务机关应当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税务当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税务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v2 2、执法:税务机关、税务、执法:税务机关、税务人员必须秉公执法,忠于职人员必须秉公执法,忠于职守,清正廉洁,礼貌待人,守,清正廉洁,礼貌待人,文明服务,尊重和保护纳税文明服务,尊重和保护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权利,依人、扣缴义务人的权利
14、,依法接受监督。法接受监督。v3 3、依法征管:税务人员不、依法征管:税务人员不得索贿受贿、徇私舞弊、玩得索贿受贿、徇私舞弊、玩忽职守、不征或者少征应征忽职守、不征或者少征应征税款;不得滥用职权多征税税款;不得滥用职权多征税款或者故意刁难纳税人和扣款或者故意刁难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缴义务人。v“不得索贿受不得索贿受贿、徇私舞弊、贿、徇私舞弊、玩忽职守、不玩忽职守、不征或者少征应征或者少征应征税款;不得征税款;不得滥用职权多征滥用职权多征税款或者故意税款或者故意刁难纳税人和刁难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扣缴义务人”的主体仅指的主体仅指“税务人员税务人员”。v十、制约、监督制度十、制约、监督制度v1 1、
15、各级税务机关应当建、各级税务机关应当建立、健全内部制约和监督立、健全内部制约和监督管理制度。管理制度。v2 2、上级税务机关应当对、上级税务机关应当对下级税务机关的执法活动下级税务机关的执法活动依法进行监督。依法进行监督。v3 3、各级税务机关应当对、各级税务机关应当对其工作人员执行法律、行其工作人员执行法律、行政法规和廉洁自律准则的政法规和廉洁自律准则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情况进行监督检查。v4 4、税务机关负责征收、税务机关负责征收、管理、稽查、行政复议的管理、稽查、行政复议的人员的职责应当明确,并人员的职责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分离、相互制约。v细则细则v1 1、国家税务总局
16、应当制、国家税务总局应当制定税务人员定税务人员行为准则和行为准则和服务规范。服务规范。v2 2、上级税务机关发现下、上级税务机关发现下级税务机关的税收违法级税务机关的税收违法行为,应当及时予以纠行为,应当及时予以纠正;下级税务机关应当正;下级税务机关应当按照上级税务机关的决按照上级税务机关的决定及时改正。定及时改正。v3 3、下级税务机关发现上、下级税务机关发现上级税务机关的税收违法级税务机关的税收违法行为,应当向上级税务行为,应当向上级税务机关或机关或有关部门有关部门报告。报告。配套制度配套制度v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工作的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工作的若干意见若干意见
17、v国税发国税发20042004108108号号v关于建立健全税收管理员制度关于建立健全税收管理员制度v十一、回避制十一、回避制度度v税务人员征收税务人员征收税款和查处税税款和查处税收违法案件,收违法案件,与纳税人、扣与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或者缴义务人或者税收违法案件税收违法案件有有利害关系利害关系的,的,应当回避。应当回避。v细则细则v1 1、应当回避的行政行为:税务人员在办、应当回避的行政行为:税务人员在办理下列事项时,与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理下列事项时,与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或者其法定代表人、直接责任人具有应或者其法定代表人、直接责任人具有应当回避的关系的,应当回避:(当回避的关系的,应当回避:
18、(1 1)核定)核定应纳税额;(应纳税额;(2 2)调整税收定额;()调整税收定额;(3 3)进行税务检查;(进行税务检查;(4 4)实施税务行政处罚;)实施税务行政处罚;(5 5)办理税务行政复议。)办理税务行政复议。v2 2、应当回避的关系:税务人员在办理应、应当回避的关系:税务人员在办理应当回避的事项时,与纳税人、扣缴义务当回避的事项时,与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或者其法定代表人、直接责任人有下人或者其法定代表人、直接责任人有下列关系之一的,应当回避:(列关系之一的,应当回避:(1 1)夫妻关)夫妻关系;(系;(2 2)直系血亲关系;()直系血亲关系;(3 3)三代以三代以内内旁系血亲关系;(
19、旁系血亲关系;(4 4)近近姻亲关系;姻亲关系;(5 5)可能影响公正执法的其他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执法的其他利害关系。v十二、关于检举及检举十二、关于检举及检举人人v1 1、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检举违反税收法律、有权检举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行为。行政法规的行为。v2 2、收到检举的机关和、收到检举的机关和负责查处的机关应当为负责查处的机关应当为检举人保密。检举人保密。v3 3、税务机关应当按照、税务机关应当按照规定对检举人给予奖励。规定对检举人给予奖励。v细则细则v1 1、税务机关根据检举、税务机关根据检举人的人的贡献大小贡献大小给予相给予相应的奖励,奖励所需应的奖
20、励,奖励所需资金列入税务部门年资金列入税务部门年度预算,单项核定。度预算,单项核定。v2 2、奖励资金具体使用、奖励资金具体使用办法以及奖励标准,办法以及奖励标准,由国家税务总局会同由国家税务总局会同财政部制定。财政部制定。v十三、机构设置十三、机构设置v本法所称税务机关是指本法所称税务机关是指各级税务局、税务分局、各级税务局、税务分局、税务所和按照国务院规税务所和按照国务院规定设立的并向社会公告定设立的并向社会公告的税务机构。的税务机构。v细则细则v1 1、税收征管法第十四条、税收征管法第十四条所称按照国务院规定设所称按照国务院规定设立的并向社会公告的税立的并向社会公告的税务机构,是指务机构
21、,是指省以下省以下税税务局的稽查局。稽查局务局的稽查局。稽查局专司专司偷税、逃避追缴欠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税、抗税案件的税、骗税、抗税案件的查处。查处。v2 2、国家税务总局应当明、国家税务总局应当明确划分税务局和稽查局确划分税务局和稽查局的职责,避免职责交叉。的职责,避免职责交叉。配套制度配套制度v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基础工作若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基础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干问题的意见 国税发国税发20032003124124号号 v合理设置内部专业管理部门,明确管理职能合理设置内部专业管理部门,明确管理职能 第二章第二章 税务管理税务管理 v第一节第一节 税务登记
22、税务登记v一、开业登记一、开业登记 v1 1、开 业 登 记 主 体:、开 业 登 记 主 体:“从事生产、经营的纳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税人”。即:企业,企。即:企业,企业在外地设立的分支机业在外地设立的分支机构和从事生产、经营的构和从事生产、经营的场所,场所,个体工商户个体工商户和从和从事生产、经营的事业单事生产、经营的事业单位。位。v2 2、办理时限:自领取、办理时限: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三十日营业执照之日起三十日内,持有关证件,向税内,持有关证件,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记。v细则细则v1 1、国地税信息共享:国家税务、国地税信息共享: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对同
23、一纳税人的局、地方税务局对同一纳税人的税务登记应当采用同一代码,信税务登记应当采用同一代码,信息共享。息共享。v2 2、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税务登、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税务登记的具体办法由国家税务总局制记的具体办法由国家税务总局制定。定。v3 3、工商登记通报:各级工商行、工商登记通报: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向同级国家税务政管理机关应当向同级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局和地方税务局定期定期通报办理开通报办理开业、变更、注销登记以及吊销营业、变更、注销登记以及吊销营业执照的情况。通报的具体办法业执照的情况。通报的具体办法由国家税务总局和国家工商行政由国家税务总局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联合制定。管理总局
24、联合制定。v3 3、税务机关核发、税务机关核发时限:税务机关应时限:税务机关应当自收到申报之日当自收到申报之日起三十日内审核并起三十日内审核并发给税务登记证件。发给税务登记证件。v4 4、工商登记通报:、工商登记通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将办理登记注应当将办理登记注册、核发营业执照册、核发营业执照的情况,定期向税的情况,定期向税务机关通报。务机关通报。v4 4、登记地点:(、登记地点:(1 1)从事生)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自领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日内,取营业执照之日起日内,向生产、经营地或者纳税义向生产、经营地或者纳税义务发生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务发生地
25、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如实填写报办理税务登记,如实填写税务登记表,并按照税务机税务登记表,并按照税务机关的要求提供有关证件、资关的要求提供有关证件、资料。(料。(2 2)扣缴义务人应当自)扣缴义务人应当自扣缴义务发生之日起日扣缴义务发生之日起日内,向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内,向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办理扣缴税款登记,关申报办理扣缴税款登记,领取扣缴税款登记证件。领取扣缴税款登记证件。v5 5、其他主体、其他主体登记规定:登记规定:本条第一款本条第一款规定以外的规定以外的纳税人办理纳税人办理税务登记和税务登记和扣缴义务人扣缴义务人办理扣缴税办理扣缴税款登记的范款登记的范围和办法,围和办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