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8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中药基本知识之解表药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4595524
  • 上传时间:2022-12-23
  • 格式:PPT
  • 页数:86
  • 大小:8.55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中药基本知识之解表药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中药 基本知识 解表 课件
    资源描述:

    1、中药基本知识中药基本知识 -解表药解表药l 一、含义一、含义l 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解表药,又叫发表药。l 二、性能功效l 1本类药物辛散轻扬,主入肺、膀胱经,偏行肌表,有促进肌体发汗,使表邪由汗出而解的作用,从而达到治愈表证,防止疾传变的目的。即内经所谓:“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意思。l 2解表药除主要具有发汗解表作用外,部分药尚兼有利尿退肿、止咳平喘、透疹、止痛、消疮等作用。l 三、三、适应范围l 1解表药主要用治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或有汗不畅、脉浮之外感表证。l 2部分解表药尚可用于水肿、咳喘、麻疹、风疹、风湿痹痛、疮疡初起等证而兼有表证者。l 四、配伍方法

    2、l 使用解表药必须根据四时气候变化及患者体质不同而恰当选择、配伍用药。解表药解表药l 五、使用注意l 1使用发汗作用较强的解表药时,不要用量过大,发汗太过,以免耗伤阳气,损及津液,造成“亡阳”、“伤阴”的弊端l 2又汗为津液,血汗同源因此,表虚自汗、阴虚盗汗以及疮疡日久、淋病、失血者,虽有表证,也应慎用。l 3使用解表药还要注意因时因地而异,如春夏腠理疏松,容易出汗,解表药用量宜轻;冬季腠理致密,不易汗出,解表药用量宜重,同样,北方严寒地区用药宜重;南方炎热地区用药宜轻。l 4解表药多为辛散之品,入汤剂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分挥发而降低药效。l 六、分类l 根据解表药药性及临床应用不同,可分为发

    3、散风寒药及发散风热药两类。解表药解表药发散风寒药发散风寒药 l 一、性能特点l 本类药物性味多属辛温,辛以发散,温可祛寒,故以发散风寒为主要作用。l 二、适应范围l 1主要用于外感风寒所致恶寒发热,无汗或汗出不畅,头痛身痛,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等风寒表证。l 2部分药物还可用治痹证及喘咳、水肿、麻疹、疮疡初起兼有风寒表证者。麻黄麻黄【来原】该品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草质茎。【炮制】麻黄:取原材料,除去木质茎、残根及杂质,抖净灰屑,切段;或洗净后稍润,切段,干燥。蜜麻黄:取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淋入麻黄段中拌匀,闷润,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不黏手时,取出晾凉。每100k

    4、g麻黄段,用20kg炼蜜。麻黄绒:取麻黄段,碾绒,筛去粉末。蜜麻黄绒:取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淋入麻黄绒中拌匀,闷润,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深黄色、不黏手时,取出晾凉。每100kg麻黄绒,用20kg炼蜜。【采集加工】9-10月采全草,晾干,切段备用。(晒干影响疗效)麻黄麻黄【性味与归经】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功效】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用量用法】29g。宜后下。解表生用,平喘炙用;捣绒缓和发汗,小儿、年老体弱者宜用麻黄绒或灸用。【注意事项】该品发汗力较强,故表虚自汗及阴虚盗汗,喘咳由于肾不纳气的虚喘者均应慎用。本品能兴奋中枢神经,多汗、失眠患者慎用。注古人说:煎麻黄时

    5、应去沫,近代研究证实麻黄的医疗效用部分尚在沫里。麻黄麻黄1 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无汗,脉浮紧等表实证。常与桂枝相须为用常与桂枝相须为用,增强发汗解表力量,如麻黄汤。2 用于风寒外束,肺气壅遏所致的喘咳证。能开宣肺气,散风寒而平喘。与杏仁、甘草配伍,即三拗汤,可增强平喘功效;若兼内有寒饮,可配伍细辛、干姜、半夏等,以温化寒饮而平喘止咳,如小青龙汤;若属热邪壅肺而致喘咳者,可与石膏、杏仁、甘草等配伍以清肺平喘,即麻杏石甘汤。3 用于水肿而兼表证,为宣肺利尿之要药,该品发汗利水,有助于消散水肿,常与生姜、白术等同用,如越婢加术汤。4取麻黄温散寒邪的作用,配合其他相应药物可以治风

    6、湿痹痛及阴疽、痰核等证。与熟地、肉桂、白芥子等配伍,如阳和汤。麻黄图片麻黄图片桂枝桂枝药物来源:本品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春、夏二季采收,除去叶,晒干,或切片晒干炮制方法:除去杂质,稍泡,洗净,润透,切薄片,晾干。【性味归经】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功效】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散寒止痛。【主治】散寒解表;温通经脉;通阳化气。主风寒表证;寒湿痹痛;四肢厥冷;经闭痛经;症瘕结块;胸痹;心悸;痰饮;小便不利。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用法用量:39克【使用注意】本品辛温助热,易伤阴动血,凡温热病及阴虚阳盛、血热妄行、孕妇胎热以及产后风湿伴

    7、有多汗等情形均忌用.月经过多者慎用。桂枝图片桂枝图片赠送精美图标1、字体安装与设置、字体安装与设置如果您对PPT模板中的字体风格不满意,可进行批量替换,一次性更改各页面字体。在“开始”选项卡中,点击“替换”按钮右侧箭头,选择“替换字体”。(如下图)在图“替换”下拉列表中选择要更改字体。(如下图)在“替换为”下拉列表中选择替换字体。点击“替换”按钮,完成。2、替换模板中的图片、替换模板中的图片模板中的图片展示页面,您可以根据需要替换这些图片,下面介绍两种替换方法。方法一:更改图片方法一:更改图片选中模版中的图片(有些图片与其他对象进行了组合,选择时一定要选中图片 本身,而不是组合)。1.单击鼠标

    8、右键,选择“更改图片”,选择要替换的图片。(如下图)麻黄麻黄 桂枝桂枝1l 共同点共同点:l 麻黄与桂枝均味辛性温,归肺、膀胱经,皆能发汗解表,同可用治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脉浮而紧等症(风寒表实证),二者常相须为用。l 不同点不同点:l 麻黄辛散苦泄温通,善于宣肺气、开腠理、透毛窍而发汗解表,发汗之力强,为发汗解表第一要药,主要适用于外感风寒,无汗的表实证。同时,麻黄又善于宣肺而平喘、利水消肿又常用于:1肺气不宣的咳喘。如治疗风寒外束、肺气壅遏的咳喘证,常配伍杏仁、甘草;若寒痰停饮,咳嗽气喘、痰多清稀,常配伍干姜、半夏、细辛、五味子;若邪热壅肺,高热喘急常配伍生石膏、杏仁、甘

    9、草。2水肿兼有表证(风水水肿)。麻黄有生麻黄、炙麻黄之分,发汗解表宜生用,止咳平喘多炙用。麻黄麻黄 桂枝桂枝2l 桂枝又归心经。本品辛甘温煦,善于温通卫阳而发汗解肌,其发汗之力较麻黄为缓,故外感风寒,无论是无汗的表实证(常配伍麻黄)、还是有汗的表虚证(常配伍白芍),桂枝均可使用。l 同时,桂枝又可温通经脉,助阳化气。也常用于:1胸阳不振,心脉瘀阻,胸痹心痛,常配伍枳实、薤白;若心阳不振,不能宣通血脉而 见心动悸、脉结代,常配伍炙甘草、人参、麦冬等;2中焦虚寒,脘腹冷痛、喜温喜按,常配伍白芍、饴糖等;3经寒血滞,经闭痛经,常当归、吴茱萸等,以及癥瘕积聚;4风寒湿痹,肩臂疼痛;5脾阳不运,水湿内停

    10、而致痰饮病眩晕、心悸(常配伍茯苓、白术、甘草),以及膀胱气化不行,水肿、小便不利(蓄水证)(常配伍茯苓、猪苓、泽泻等)。紫苏紫苏【来源】:唇形科紫苏属植物紫苏的带枝嫩叶。9月上旬花序将长出时,割下全株,倒挂通风处阴干备用。【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脾经。【功能主治】:发汗解表,理气宽中,解鱼蟹毒。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咳嗽,胸腹胀满,鱼蟹中毒。【用法用量】:煎服,59克,不宜久煎。禁忌:温病及气弱表虚者忌食。【别名】:赤苏、红苏、红紫苏、皱紫苏紫苏紫苏【紫苏叶】:性味辛温,具有发表、散寒、理气、和营的功效。治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咳嗽、气喘、胸腹胀满等。本草纲目载“行气宽中,清痰利肺,和血,温中

    11、,止痛,定喘,安胎”。【紫苏子】:性味辛温,具有下气消痰、润肺、宽肠的功效。治咳逆、痰喘、气滞、便秘。气虚、阴虚久咳、脾虚便搪者忌食。【紫苏梗】:味辛、甘,性微温,具有理气宽中、安胎的功效。胃脘胀闷、不思饮食,可将紫苏梗与陈皮、茯苓、鸡内金等一同调配药膳食用。胎动不安,或是妊娠呕吐,可在医生指导下将紫苏梗与紫苏叶、陈皮等药材一起调配药膳食用。【】紫苏图片紫苏图片生姜生姜【来源】生姜是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新鲜根茎【性味】辛、微温,归肺脾胃经【功效】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鱼蟹毒,解药毒。适用于外感风寒、头痛、痰饮、咳嗽、胃寒呕吐;在遭受冰雪、水湿、寒冷侵袭后,急以姜汤饮之,可增进血行,

    12、驱散寒邪。素有“呕家圣药”之称【用法用量】煎服,3-9g。【使用注意】本品助火伤阴,故热盛及阴虚内热者忌服【附】:生姜皮、生姜汁紫苏紫苏 生姜生姜l 共同点共同点:l 紫苏与生姜均辛温,归肺、脾经,皆能发汗解表、解鱼蟹毒,同可用治:l 1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等症;l 2鱼蟹中毒,腹痛吐泻等证。l 不同点不同点:l 紫苏外能发汗解表,内能行气宽中,故风 寒感冒兼气滞胸闷不舒者,紫苏尤为适宜,常配伍香附、陈皮。若兼咳嗽气喘者,常配伍前胡、杏仁。l 同时,紫苏又兼能理气安胎,又可用于:1脾胃气滞,胸闷呕吐;2胎气上逆,胸闷呕吐,以及气滞胎动不安;3七情郁结,痰凝气滞的梅核气证。本品入汤剂不宜

    13、久煎。l 此外,紫苏有苏叶、苏梗之分,苏叶偏于发表散寒,苏梗偏于宽胸利膈,顺气安胎。生姜则善于温中止呕,素有 呕家圣药 之称,并能温肺止咳,解半夏、天南星毒,又常用于:1胃寒呕吐,常配伍半夏;若配伍黄连、竹茹等药也可用于胃热呕吐;2风寒咳嗽;3服半夏、天南星中毒或炮制半夏、天南星以降低其毒性。荆芥荆芥【来源】作为药品为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干燥地上部分【性味归经】:味辛;微苦;性微湿,入肺、肝经。【主治】:解表散风,透疹,消疮,止血。用于感冒,麻疹透发不畅,便血、崩漏、鼻衄。【功效与作用】:祛风;解表;透疹;止血。主感冒发热;头痛;目痒;咳嗽;咽喉肿痛;麻疹;痈肿;疮疥;衄血;吐血;便血;崩漏;产后

    14、血晕。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炒炭治便血,崩漏,产后血晕。【用法用量】:煎服,4.59克,不宜久煎。发表透疹消疮宜生用;止血宜炒用。荆芥穗更长于祛风。【禁忌】:表虚自汗、阴虚火旺者禁服。荆芥图片荆芥图片防风防风l【来原】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防风的根。主产于黑龙江、四川、内蒙古等地。生用。l【性味归经】味辛、甘,性微温。归膀胱、肝、脾经。l【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定搐。l【主治】外感表证,风疹瘙痒,风湿痹痛,破伤风。l【应用】l 1 用于感冒头痛,风疹瘙痒。治风寒表证,头痛身痛、恶风寒者,常配伍荆芥、羌活、独活等;治外感风湿,头痛如裹、身重肢痛者,与羌活、藁本等同用;治风疹

    15、瘙痒,多配伍苦参、荆芥、当归等。l 2 用于风湿痹痛。适用于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筋脉挛急者,常配合羌活、桂枝、姜黄。l 3用于破伤风角弓反张、牙关紧闭、抽搐痉挛等症。该品入肝经,有祛风解痉之效。常与天南星、白附子、天麻等同用,如玉真散。防风防风l【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和外用:适量,煎水熏洗。一般生用,止泻炒用,止血炒炭用。l【使用注意】血虚发痉及阴虚火旺者慎用。l【别名】:山芹菜、白毛草、铜芸、回云、回草、百枝、百韭、百种、屏风、关防风、川防风,云防风荆芥荆芥 防风防风l 共同点共同点:l 荆芥与防风均辛微温,微温而不燥热,长于发表散风(祛风解表),对于外感表证,无论

    16、是风寒感冒,(常配伍羌活、独活等),还是风热感冒,(常配伍银花、连翘、薄荷等),均可使用。同时,两者也都可用于风疹瘙痒。l 不同点:不同点:l 荆芥质轻透散,发汗之力较防风为强,又能透疹、消疮、(炒炭)止血,又可用于:1麻疹初起,透发不畅;2疮疡初起兼有表证者;3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等多种出血证。本品气味芳香,入汤剂不宜久煎。荆芥发表散风、透疹、消疮宜生用,止血宜炒炭用。l 防风质松而润,祛风之力较强,为“风药之润剂”、“治风之通用药”(外风、内风均治)。本品又能胜湿止痛、止痉,兼能止泻,又可用于:1外感风湿,头痛如裹、身重肢痛;2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筋脉挛急;3破伤风证,角弓反张、牙关紧闭

    17、、痉挛抽搐;4肝郁侮脾,腹痛、泄泻等证。麻黄麻黄 香薷香薷l 共同点共同点:l 麻黄与香薷皆性味辛温,均能发汗解表,利水消肿。都可用治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无汗以及水肿、小便不利等证。l 不同点不同点:l 麻黄善于宣肺气、开腠理、透毛窍而发汗解表,其发汗之力较强、散寒之力较大,但无和中化湿之功,主要用于外感风寒、恶寒无汗的表实证。同时,麻黄又能宣肺而平喘、利水消肿。又也常用于:1肺气壅遏的咳嗽气喘;2风水水肿等证。l 香薷能发越被遏之阳气而发汗解表,其发汗、散寒之力不如麻黄,而善于和中化湿,常用治夏月乘凉饮冷,外感风寒,内伤暑湿,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腹痛吐泻的阴暑证,素有夏月麻黄之称。羌

    18、活羌活【来原】伞形科、羌活属植物,多年生草本,高60-120厘米,根茎粗壮【性味归经】味辛;苦;性温。入膀胱、肾经。【主治】外感风寒;头痛无汗;油印寒湿痹;风水浮肿;疮疡肿毒。【功效】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止痛。主外感风寒;头痛无汗;风水浮肿;疮疡肿毒。用于阳痿遗精,遗尿尿频,腰膝冷痛,肾虚作喘,五更泄泻;外用治白癜风,斑秃。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克;或入丸、散。【用药禁忌】1.该品辛香温燥之性较烈,故阴亏血虚者慎用。阴虚头痛者慎用。2.血虚痹痛忌服。羌活图片羌活图片白芷白芷【来原】为伞形科当归属的植物。产地:杭白芷,又名浙白芷、香白芷。为产于浙江者。川白

    19、芷,又名库页白芷。为产于四川者。祁白芷,又名兴安自芷,为产于河北安国,定县者。禹白芷:又名会白芷。为产于河南禹州、长葛者。亳白芷:又名白芷,为产于安徽亳州。【性味归经】:辛,温。入肺、脾、胃经。为阳明经引经药。【功能主治】:祛风湿,活血排脓,生肌止痛。用于头痛、牙痛、鼻渊、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瘙痒。【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410克;或入丸、散。禁忌:阴虚血热者忌服。白芷图片白芷图片细辛细辛【来原】:为马兜铃科植物辽细辛或华细辛的带根全草。57月间连根挖取,除净泥土,及时阴干。【性味归经】辛,温。归心、肺、肾经。有小毒【功能主治】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用于风寒感冒,头痛

    20、,牙痛,鼻塞鼻渊,风湿痹痛,痰饮喘咳。【用法用量】13g;外用适量。【注意】气虚多汗,血虚头痛,阴虚咳嗽等忌服。不宜与藜芦同用。细辛图片细辛图片藁本藁本【来源】:该品为伞形科藁本属植物藁本或辽藁本的干燥根茎及根。秋季茎叶枯萎或次春出苗时采挖,除去泥沙,晒干或烘干。【制法】: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晒干。【性味归经】:辛,温。归膀胱经。【功能主治】:祛风,散寒,除湿,止痛。用于风寒感冒,巅顶疼痛,风湿肢节痹痛。【用法用量】:39g。1、血虚头痛忌服。【备注】:(1)该品辛温辛散,善达头之巅顶,有止痛作用,故适用于感冒风寒引起的头痛、巅顶头痛、偏头痛,常与川芎、白芷等配伍应用。此外,对于风寒

    21、湿邪所引起的风湿痹痛、肢节疼痛,常与苍术、羌活等配伍应用。藁本图片藁本图片羌活、白芷、细辛、藁本羌活、白芷、细辛、藁本共共同同点:点:l羌活、白芷、细辛、藁本四者皆为辛温香燥之品,均能发散风寒湿邪,尤其善于止痛。都常用于:l1.风寒感冒或风寒挟湿的感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l2.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等证。l其中:白芷、细辛气味芳香,又能通窍(宣通鼻窍),又常用于鼻渊头痛、鼻塞流涕、不闻香臭(常配伍苍耳子、辛夷)。羌活、白芷、细辛、藁本羌活、白芷、细辛、藁本l 不同点:不同点:l 羌活气雄而散,作用较强;其治痹痛,尤宜于上半身的风寒湿痹。l 白芷则尤以善散阳明经的风湿之邪而止头额疼痛见长,善

    22、治阳明经的头面诸痛,如阳明头痛、眉棱骨痛、头风痛、齿痛等证;并能消肿排脓、燥湿止带。又可用于:1疮疡肿毒;2寒湿带下。若配伍车前子、黄柏等也可用于湿热带下。l 细辛散寒之力较强,表寒、里寒证均可使用,并能温肺化饮。也可用于:1阳虚外感,恶寒发热、脉反沉者,常配伍麻黄、附子;2寒痰停饮,咳嗽气喘、痰多清稀色白(寒饮喘咳),常配伍麻黄、干姜、半夏等;3牙痛。此外,本品辛温行散,芳香透达,吹鼻取嚏,有通关开窍醒神之功,可用于中恶或痰厥所致卒然口噤气塞、昏不知人、面色苍白、牙关紧闭之实证、闭证。l 注意:古人谓“细辛用量不过钱”。本品用量不宜过大,入汤剂25g;入散剂0.51g。细辛反藜芦,不宜同用。

    23、l 藁本则性味俱升,上达巅顶,善治外感风寒、巅顶头痛。此外,本品也可用于寒滞肝脉、脘腹疼痛。苍耳子苍耳子【来源】该品为双子叶植物菊科苍耳及蒙古苍耳成熟带总苞的果实。苍耳草或全草亦可药用,但苍耳为有毒植物,以果实为最毒,使用须严格遵照医嘱【性味归经】味苦;甘;辛;性温;小毒。入肺、肝经。【功能主治】治风寒头痛,鼻渊,齿痛,风寒湿痹,四肢挛痛,疥癞,瘙痒。【用法用量】内服:3-10克,水煎服。血虚头痛忌用。过量易致中毒。或入丸、散。禁忌:血虚之头痛、痹痛忌服苍耳子图片苍耳子图片辛夷辛夷【来源】木兰科植物望春花、玉兰或武当玉兰的干燥花蕾。【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胃经。【功能主治】发散风寒,通鼻窍。

    24、风寒感冒,鼻塞,鼻渊。【用法用量】煎服,310g。辛夷有毛,易刺激咽喉,入汤剂宜用纱布包煎。外用适量。禁忌:鼻病因于阴虚火旺者忌服。辛夷图片辛夷图片苍耳子苍耳子 辛夷辛夷 共同点共同点:l 苍耳子与辛夷均能发散风寒、宣通鼻窍,主治鼻渊头痛、鼻塞流涕、不闻香臭等证。同时,也可用于风寒头痛。l 不同点不同点:l 苍耳子有小毒,又能祛风湿、止痛,又可用于风湿痹痛、四肢拘挛,以及风疹瘙痒等证。l 辛夷则药势上行于头面,善通鼻窍,专治鼻渊,为治鼻渊头痛之要药。本品有毛,刺激咽喉,内服时宜用纱布包入煎剂。发散风热药发散风热药l 一、性能特点l 本类药物多性味辛凉,发汗解表作用比较和缓,辛以发散,凉可祛热,

    25、故以发散风热为主要作用。l 二、适应范围l 1主要适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发热、微恶风寒、咽干口渴、头痛目赤、舌苔薄黄、脉浮数等症。l 2某些药物还可用治风热所致目赤多泪、咽喉肿痛、麻疹不透以及风热咳嗽等证。薄荷薄荷 l 薄荷为唇形科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薄荷属,薄荷的地上部分,是一种有特种经济价值的芳香作物。l【性味】:辛,凉。l【归经】:入肺经、肝经。l【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l【主治】:疏风、散热、辟秽、解毒、外感风热、头痛、咽喉肿痛、食滞气胀、口疮、牙痛、疮疥、瘾疹、温病初起、风疹瘙痒、肝郁气滞、胸闷胁痛。l【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不宜久煎),210克;或入丸、

    26、散。薄荷薄荷 薄荷薄荷 牛蒡子牛蒡子l牛蒡子为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牛蒡的干燥成熟果实。又名大力子、鼠粘子、恶实等。l【性味归经】味辛;苦;性寒。归肺;胃经。【功效】疏散风热;清热解毒透疹;宣肺利咽散肿。l【主治】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风热或肺热咳嗽、咯痰不畅;咽喉肿痛;斑疹不透;麻疹初期,疹出不畅及风疹瘙痒;疮疡肿毒及痄腮等。生用可润肠通便,热毒咽喉红肿疼痛,兼有热结便秘尤宜。l用于热毒疮肿尚未溃者,常与地丁,野菊花等清热解毒药配伍。l【内服】:煎汤,5-10g,入煎剂宜打碎,炒后寒性减;或入散剂。牛蒡子牛蒡子牛蒡子牛蒡子 蝉蜕蝉蜕l【来源】该品为蝉科昆虫黑蚱 的幼虫羽化时脱落的皮壳。夏、秋二季收

    27、集,除去泥沙,晒干。l【别名】蝉退、蝉衣、虫蜕、蝉壳、蚱蟟皮、知了皮,金牛儿、虫衣l【性味归经】甘,寒。归肺、肝经。l【功能主治】散风除热,利咽,透疹,退翳,解痉。用于风热感冒,咽痛,音哑,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目赤翳障,惊风抽搐,破伤风。l【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克;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l【宜忌】:孕妇慎服。蝉蜕蝉蜕蝉蜕蝉蜕薄荷薄荷 牛蒡子牛蒡子 蝉蜕蝉蜕l 共同点:共同点:l 薄荷、牛蒡子、蝉蜕 三药皆性寒凉,均能疏散风热、透疹、利咽。均可用于:l 1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口渴、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常配伍银花、连翘、荆芥等药l 2麻疹初起,透发

    28、不畅;l 3风疹瘙痒;l 4风热上攻,咽喉肿痛等证。薄荷薄荷 牛蒡子牛蒡子 蝉蜕蝉蜕l 不同点不同点:l 薄荷辛凉芳香,清轻凉散,发汗之力较强,故外感风热,发热、无汗者薄荷首选。l 且薄荷又能清利头目、疏肝解郁,又可用于:1风热上攻,头痛、目赤肿痛;2肝郁气滞,胸闷、胁肋胀痛、月经不调、脉弦等证。l 本品入汤剂宜后下。l 牛蒡子辛散苦泄,性寒滑利,兼能宣肺祛痰,故外感风热,发热、咳嗽咯痰不畅者,牛蒡子尤为适宜。也可用治肺热咳嗽、咯痰不畅者。l 同时,牛蒡子外散风热,内解热毒,又具有解毒散肿之功,又常用于痈肿疮毒、喉痹痄腮等热毒之证。因其性偏滑利,兼能通利大便,故上述病证兼大便秘结者尤为适宜。桑

    29、叶桑叶l 桑叶,是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叶。l 别名别名:桑叶,霜桑叶、冬桑叶,双叶,双桑叶、炙桑叶,蜜桑叶、炒桑叶l 性味性味:味苦;甘;性寒。l 归经归经:归肺经;肝经 l 功能功能:清肝养肝、疏散风热;清肺;明目。l 主治主治: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发热头痛,汗出恶风,咳嗽胸痛;或肺燥干咳无痰;咽干口渴;风热及肝阳上扰;目赤肿痛。l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内服:煎汤,4.59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l 桑叶是蚕的“粮食”。早在三千多年前从商代出土的甲骨文上,就有了“桑”与“蚕”的字样,可见“桑”历史悠久,是与中国文化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桑叶桑叶桑叶桑叶菊花菊花l 菊花是多年生

    30、草本植物,茎直立,分枝或不分枝,有柔毛l 主要有贡菊、怀菊、亳菊、祁菊l 菊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开封市花,在中国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中国菊花约在明末清初传入欧洲l 菊花的简介(花有一定的食用价值,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人食用新鲜的菊花。唐宋时期,我国更有服用芳香植物而使身体散发香气的记载。l 功效作用方面:功效作用方面:性甘、微寒,具有散风热、平肝明目、消咳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风热感冒、咳嗽等病症效果显著,还具有提神醒脑的功效。l【贮藏】置阴凉干燥处,密闭保存,防霉,防蛀。菊花菊花l【菊花酒】:由菊花加糯米、酒曲酿制而成,古称“长寿酒”,其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

    31、衰老等功效。l【菊花粥】:将菊花与粳米同煮制粥,濡糯清爽,能清心、除烦、悦目、去燥。l 菊花l【菊花茶】:用菊花泡茶,气味芳香,可消暑、生津、祛风、润喉、养目、解酒。l【菊花糕】:把菊花拌在米浆里,蒸制成糕,或用绿豆粉与菊花制糕,具有清凉去火的食疗效果。l【菊花肴】:由菊花与猪肉、蛇肉炒或与鱼肉、鸡肉煮食的“菊花肉片”,荤中有素,补而不腻,清心爽口,可用于头晕目眩、风热上扰之症的治疗。菊花菊花l【菊花羹】:将菊花与银耳或莲子煮或蒸成羹食,加入少许冰糖,可去烦热、利五脏、治头晕目眩等症。l【菊花膏】:以鲜菊花加水煎熬,滤取药汁并浓缩,兑入炼好的蜂蜜,制成膏剂,具有疏风清热、明目之效用。l【菊花枕

    32、】:将菊花瓣阴干,收入枕中,对高血压、头晕、失眠、目赤有较好疗效。l【菊花护膝】:将菊花、陈艾叶捣碎为粗末,装入纱布袋中,做成护膝,可祛风除湿、消肿止痛,治疗鹤膝风等关节炎。l【菊花香气】:有疏风、平肝之功,嗅之,对感冒、头痛有辅助治疗作用。贡菊贡菊l 1、贡菊的功效与作用之一贡菊的功效与作用之一:对中枢神经有镇静作对中枢神经有镇静作用,常饮能平心安神。用,常饮能平心安神。l 2、贡菊的功效与作用之二贡菊的功效与作用之二:有解热作用,清热解有解热作用,清热解毒,常饮能利血气轻身健脑。毒,常饮能利血气轻身健脑。l 3、贡菊的功效与作用之三贡菊的功效与作用之三: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增强毛细血管抵抗

    33、力、扩张冠状动脉作用,利血脉,降血压。扩张冠状动脉作用,利血脉,降血压。贡菊贡菊l 4、贡菊的功效与作用之四贡菊的功效与作用之四:黄山贡菊清热解毒、清肝明目、驱黄山贡菊清热解毒、清肝明目、驱邪降火,菊花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邪降火,菊花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是维护眼睛健康的重要,是维护眼睛健康的重要物质。菊花茶能让人头脑清醒、双目明亮,特别对肝火旺、用物质。菊花茶能让人头脑清醒、双目明亮,特别对肝火旺、用眼过度导致的双眼干涩有较好的疗效,经常觉得眼睛干涩的电眼过度导致的双眼干涩有较好的疗效,经常觉得眼睛干涩的电脑族,清肝明目茶为首选。脑族,清肝明目茶为首选。l 5、贡菊的功效与作用之五贡菊的功效与

    34、作用之五:黄山贡菊有抑菌作用,菊花水煎剂黄山贡菊有抑菌作用,菊花水煎剂及水浸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及水浸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霍乱弧菌、乙型溶血型链球菌、大肠杆菌、绿脓副伤寒杆菌、霍乱弧菌、乙型溶血型链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人型结核菌及流感病毒杆菌、人型结核菌及流感病毒(PR3株株)均有抑制作用。均有抑制作用。l 6、贡菊的功效与作用之六贡菊的功效与作用之六:饮用过的黄山贡菊晒干后还可充作饮用过的黄山贡菊晒干后还可充作枕芯,使人清凉降火,清肝明目醒脑。枕芯,使人清凉降火,清肝明目醒脑。贡菊贡菊杭菊杭菊l 原产中国桐乡,菊科

    35、品种:品种有白菊花、黄菊花,株高约11.5公尺,茎直立,叶互生,羽状缺裂,秋季开花,顶生,头状花序,花色有白、黄,小轮花径约22公分。碟形或扁球形.直径2.54cm。常数个相连,舌状花类白色或黄色,平展或微折叠,彼此粘结,通常无腺点。状花较多,外露。l 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l 1.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头痛。本品体轻达表,气清上浮,微寒清热,长于疏散风热,故常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温邪犯肺,发热、头痛、咳嗽等症,每与桑叶、连翘、薄荷、桔梗等同用,如桑菊饮。杭菊杭菊l 2.用于目赤昏花。本品功善疏风清热,清肝泻火,兼能益阴明目,故可用治肝经风热,或肝火上攻所致目赤肿痛,多与桑叶、决明子

    36、、龙胆草、夏枯草等同用,共奏疏风清肝明目之效,若肝肾不足,目暗昏花,又常配枸杞子、熟地黄、山萸肉等同用,如杞菊地黄丸,共收滋补肝肾、益阴明目之功。l 3.用于眩晕惊风。本品性寒入肝经,能清热平肝,故与石决明、珍珠母、牛膝等同用,可用治肝阳上亢,头痛眩晕;配羚羊角、钩藤、白芍等同用,可用治痉厥抽搐实肝风证,如羚角钩藤汤。l 4.用于疔疮肿毒。本品甘寒益阴,清热解毒,尤善解疔毒,故可用治疔疮肿毒,常配金银花、生甘草同用,如甘菊汤。杭菊杭菊滁菊滁菊l 滁菊主要产于滁州,是菊花中花瓣最为紧密的一种。滁菊偏肝阳,常用于治疗肝阳上亢所致的头晕目眩等l 滁菊症,高血压中医辨证属肝阳上亢者可将滁菊、决明子代茶

    37、饮。本草纲目拾遗记载菊花可作枕明目,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等属肝阳上亢者可使用滁菊做成的药枕。l 滁菊可清热解毒、舒筋活血、护肝明目,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对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疗效显著。近年研究发现滁菊对SRAS病毒、癌症(尤其是肝癌)等良好的预防作用,对糖尿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滁菊滁菊亳菊亳菊l 亳菊花是药用菊科植物,我国药用菊花现有8个产区,长江以南产区的杭白菊、贡菊是以饮用为主,而长江以毫菊北产区的滁菊、亳菊、济菊、祁菊、怀菊均以药用为主。l 散风清热,平肝明日。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l 风热感冒:配桑叶、薄荷、连翘。l 肝火目赤肿痛:配桑叶、夏枯草、决明子等。l 肝

    38、阳上亢,头痛眩晕:配石决叫、生地黄、白芍、龙胆。l 肝肾阴虚,眼目昏花:配枸杞子、地黄等。亳菊亳菊亳菊亳菊亳亳亳亳野菊花野菊花l 微寒;辛、苦;归肺、肝经。l 功效:清热解毒;疏风平肝。l 功效分类:清热药;解表药;清热解毒药。l 主治:疔疮;痈疽;丹毒;湿疹;皮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高血压病。l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链球菌、绿脓杆菌、蒺疾杆菌、流感病毒,均有抑制作用。野菊花野菊花亳亳亳亳桑叶与菊花桑叶与菊花l 共同点共同点:l 皆味甘苦、性寒凉,归肺、肝经,都能疏散风热,平肝,清肝明目,同可用治:1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咳嗽等症,常配伍薄荷、连翘、杏仁、桔梗等药

    39、;2肝阳上亢,头痛眩晕;3风热上攻或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肿痛。若肝肾不足,目暗昏花,常配伍补肝肾药。l 不同点:不同点:l 桑叶疏散风热之力较强。又善于清肺润燥,并能凉血止血。又可用于:1燥热伤肺,咳嗽痰稠、鼻咽干燥,常配伍杏仁、沙参、生石膏、贝母等;2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等证(血热吐衄)。桑叶蜜炙能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故肺燥咳嗽多用蜜炙桑叶。菊花平肝、明目之力较强,又能清热解毒,也可用于疔疮肿毒。l 此外,菊花有黄菊花、白菊花之分,疏散风热多用黄菊花(杭菊花),平肝明目多用白菊花(亳菊花、滁菊花、甘菊花、杭甘菊)。柴胡柴胡 l 北柴胡:特点:呈圆柱形或长圆锥形,长615cm,直径0.30.8c

    40、m。根头膨大,顶端残留315个茎基或短纤维状叶基,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显片状纤维性,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气微香,味微苦。l 南柴胡:特点:根茎细,表面红棕色或黑棕色,靠近根头处多具紧密环纹。质稍软,易折断,断面略平坦,不显纤维性。具败油气。柴胡柴胡 l 味苦,性微寒。归肝、胆经。醋炙能缓和升散之性,增强疏肝止痛作用,适用于肝郁气滞的胁痛、腹痛及月经不调。常与枳壳、香附、川芎等同用。l 鳖血炙能抑制升浮之性,增强清肝退热、截疟功效。常与青蒿、地骨皮、白芍、石膏、知母等同用,增强表里退虚热作用。l 透表泄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l 主治:,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l

    41、煎服,310克。解表退热用量宜稍重,且宜用生品。疏肝解郁宜醋炙,升阳举陷可生用或醋炙,其用量均宜稍轻。柴胡柴胡 柴胡柴胡 升麻升麻l【来源】该品为毛茛科植物大三叶升麻、兴安升麻或升麻 的干燥根茎。l【制法】除去杂质,略泡,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l【用法用量】l 内服:煎汤,用于升阳,3-6克,宜蜜炙、酒炒;用于清热解毒,可用至15克,宜生用;或入丸、散。l【性味归经】辛、微甘,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l【功能主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用于风热头痛,齿痛,口疮,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阳毒发斑;脱肛,子宫脱垂。2l【用药禁忌】阴虚阳浮,喘满气逆及麻疹已透之证忌服。服用过量可产生头晕

    42、、震颤、四肢拘挛等证。升麻升麻升麻升麻葛根葛根l 葛根,为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根,习称野葛。l【性味】甘辛,平。l【归经】入脾、胃经。l【功用主治】升阳解肌,透疹止泻,除烦止温。治伤寒、温热头痛项强,烦热消渴,泄泻,痢疾,癍疹不透,高血压,心绞痛,耳聋。l 保健保健l 1、乳房发育不良的女性l 2、希望保持乳房长久健美挺拔的女性。l 3、产后乳房松弛、下垂的女性。l 5、内分泌不调引起身心失衡的女性。l 6、更年期女性。葛根葛根葛根葛根葛根葛根葛根葛根柴胡柴胡 升麻升麻 葛根葛根l 共同点:共同点:l 柴胡、升麻、葛根三者皆为辛凉之品,都能发表、升阳,均可用治风热感冒、发热、头痛,以及清阳不升等

    43、证.l 其中:柴胡、升麻两者均能升阳举陷,同可用治气虚下陷,食少便溏、久泻脱肛、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等脏器脱垂,常配伍黄芪、人参等。l 升麻、葛根两者又均能透疹,常用治麻疹初起、透发不畅。柴胡柴胡 升麻升麻 葛根葛根l 不同点:不同点:l 柴胡苦辛微寒,主升肝胆之气,长于疏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退热,疏肝解郁。又常用于:1伤寒邪在少阳,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等症,常配伍黄芩等,为治疗少阳证的要药;2感冒发热。现有柴胡制成的单味或复方注射液,对于外感发热有较好的解热作用;3肝郁气滞,胸胁胀痛、月经不调、痛经等症,常配伍当归、白芍等。l 升麻1、热病烦渴,阴虚消渴;2湿热泻痢(常配伍黄连、黄芩等),脾虚泄泻(常配伍人参、白术、茯苓等),(升阳止泻)。同时,葛根解肌退热,对于外感表证,发热恶寒、头痛无汗、项背强痛,无论风寒表证、风热表证,均可使用。l 葛根解肌退热、透发麻疹、生津止渴宜生用,升阳止泻宜煨用。此外,葛花功善解酒毒、醒脾和胃,主治饮酒过度,头痛头昏、烦渴、呕吐酸水、胸膈饱胀等症。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中药基本知识之解表药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595524.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