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第2课时优质教案.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第2课时优质教案.docx》由用户(云出其山)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语文 上册 古代 诗歌 四首第 课时 优质 教案 下载 _七年级上册_(统编)部编版_语文_初中
- 资源描述:
-
1、古代诗歌四首第2课时【教学目标】1.感悟诗歌中寄寓的情感,领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2.学习借助背景或景物欣赏古诗,初步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3.制作诗歌朗读卡,为诗歌设计朗读脚本并展示,提高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教学重点】感悟诗歌中寄寓的情感,领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学习借助背景或景物欣赏古诗,初步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三首诗歌和一首散曲,认识了曹操、李白、王湾和马致远,大家为他们的诗歌配上了多彩的画卷,谁能结合自己或小组的画为大家背诵一首诗歌呢?(分别请四位同学,背诵四首诗歌,可不按照课本顺序)过渡:相信同学们在绘图和背诵中
2、已经领会到四位诗人在自己的诗歌中分别表达的情感了吧?接下来让我们总结一下吧。设计意图:勾连旧知,进入新课学习。二、问题探究(一)自主探究1.探究任务(1)反复诵读观沧海,想象诗人登山临海的情景,说说你产生了怎样的感觉。(2)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和曹操生平,说说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提示:教师可在探究前借助课件为学生补充诗人生平及诗歌创作背景信息。2.探究步骤(1)把自己想象成曹操,借助上节课创作的图画,想象自己身处高山之上,面对着大海,大声诵读诗歌;(2)结合作者生平和诗歌意思,说一说,面对此情此景,“你”(曹操)有什么样的情感,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3)面对沧
3、海边万千景色,为何作者偏偏选择了诗中的几处?假如你是作者,可以为大家介绍一下选景的原因吗?探究范例:吾乃孟德,面对浩莽沧海,我不禁唏嘘万千。这海中耸立突兀的山岛,更衬得这大海波涛万丈,山岛岿然不动,好一幅气势万千的壮阔山海图!这多似我本人心怀天下,志向坚定的内心啊!3. 成果展示预设:登山临海我感觉自己心胸开阔,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4.活动小结 诗中选取的景物都具有宏大的特点,如“沧海”“洪波”“日月”“星汉”等,都是远观之景。设想我们处在这样的情境中,所观之景尽是宏观之景、浩大之景,远望沧海的波澜,仰望天上的星月,眼界为之开阔,胸怀为之宽广。这就是壮美的感觉。观沧海借景抒情,把眼前的
4、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问题分析出诗歌的思想感情并掌握分析思想感情的方法。(二)合作探究1.探究任务全班分为3/6大组,分别探究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明明是李白写给朋友的,怎么一开头却描写起“杨花”“子规”两样景物了呢?(2)想象你就是李白,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和诗歌中的典型意象如“月”,说说诗歌表达了你(李白)怎样的思想感情呢?次北固山下(1)朗读次北固山下边读边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情景,感受诗人语言的精妙。(2)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和关键语句,说说诗
5、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天净沙秋思(1)天净沙秋思中,诗人把富有特征的景物直接组合在一起,营造出特别的氛围。假如你身处其中,面对此情此景,会有怎样的感受?(2)结合散曲的创作背景和意象的堆叠组合,说说散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以上诗歌均需要学生体会情景交融的特点。提示:(1)为避免课上混乱教师可提前打印出这3个问题分别发放给学生。(2)教师可在探究前借助课件为学生补充诗人生平及诗歌创作背景信息。2.探究步骤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大声地感情充沛地反复诵读诗歌,充分体会诗歌情感。(2)说一说“杨花”“子规”这两个意象有什么深刻含义。(3)结合全诗说说李白以“杨花”“子规”开头有什么好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