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要点课件.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学习要点课件.pptx》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习 要点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绪论第一章第一章 蛋白蛋白 质质 第二章第二章 核核 酸酸 第三章第三章 酶酶 第四章第四章 维生素维生素 第五章第五章 第六章第六章 代谢总论代谢总论第七章第七章 第八章第八章 糖代谢糖代谢第九章第九章 脂代谢脂代谢第十章第十章 蛋白质的酶促降解和氨基酸代谢蛋白质的酶促降解和氨基酸代谢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核酸的酶促降解及核苷酸代谢核酸的酶促降解及核苷酸代谢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核酸核酸的生物合成的生物合成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第一章第一章 蛋白质化学蛋白质化学 一、一、要点提示要点提示 一、一级结构一、一级结构1、蛋白质是由20种氨基酸组成的。氨基酸性质方面的差别反
2、映了它们侧链的不同。除了甘氨酸没有手性碳以外,其他19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手性碳。l2、氨基酸的侧链可以按照它们的化学结构分为:脂肪族的、芳香族的、含硫的、含醇的、碱性的、酸性的和酰胺类。3、氨基酸和多肽的酸性和碱性基团的离子状态取决于pH。4、许多氨基酸具有非极性的侧链,在水溶液中它们倾向于聚集在一起,以减少与水相互作用的面积,这种倾向称为疏水相互作用。5、茚三酮与脯氨酸反应生成黄色化合物,与其它氨基酸生成的都是紫色化合物。2,4-二硝基氟苯、丹黄酰氯和苯异硫氰酸酯都能与氨基反应。6、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残基是通过肽键连接的,残基的序列称之为蛋白质的一级结构。肽和小的蛋白质可以利用液相或固相合
3、成法合成。7、可以根据蛋白质溶解度、净电荷、大小以及结合特性上的差异,从生物资源中纯化蛋白质。常用方法包括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HPLC、SDS-PAGE、等电聚焦和双向电泳等方法。8、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可以通过Edman降解确定。利用蛋白酶和化学试剂有选择地水解,结合Edman降解可确定大的蛋白质的序列。9、比较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可以揭示进化关系,种属的不同常反映在它们蛋白质的一级结构的差异上。二、二、蛋白质的三维结构蛋白质的三维结构 1、蛋白质可以分为纤维蛋白和球蛋白。纤维蛋白一般都不溶于水,有一定的强度,具有简单重复的二级结构元件,在生物体内主要起着结构构件的作用。球蛋白是水溶性的,具
4、有更复杂的三级结构,在一条多肽链中都含有几种类型的二级结构,多肽链折叠紧凑,疏水氨基酸残基一般都位于球蛋白的内部,外形大致呈球状的大分子。l2、多肽链中相邻氨基酸残基通过肽键连接,肽键具有部分双键特性,所以整个肽单位是一个极性的平面结构。由于立体上的限制,肽键的构型大都是反式构型。绕N-C和C-C键的旋转赋予了多肽链构象上的柔性。l3、蛋白质结构水平分为四级,一级结构指的是氨基酸序列,二级结构是指在局部肽段中相邻氨基酸的空间关系,三级结构是整个多肽链的三维构象,四级结构是指能稳定结合的两条或两条以上多肽链(亚基)的空间关系。蛋白质具有有基因确定的唯一的氨基酸序列,一级结构决定了蛋白质的构象。4
5、、蛋白质存在几种不同的二级结构,其中包括-螺旋,-折叠和转角等。右手-螺旋是在纤维蛋白和球蛋白中发现的最常见的二级结构。每圈螺旋含有3.6个氨基酸残基,螺距为0.54nm。-折叠是另外一种常见的二级结构,分为平行和反平行式的,处于-折叠的多肽链是肽链的一种伸展的状态。l5、在胶原蛋白中还发现存在着另外的螺旋结构。一个胶原分子是由3个左手的多肽链螺旋相互缠绕形成一个右手的超螺旋。链间氢键和通过脯氨酸和赖氨酸残基的修饰形成的共价交联稳定胶原蛋白。6、球蛋白折叠成它的生物活性状态是一个有序、协同的过程,该过程涉及疏水效应、氢键形成、Van der Waals相互作用和离子配对。在细胞内,酶和伴娘蛋白
6、协助折叠。折叠紧凑的球蛋白可以有选择地结合其他分子,例如含有血红素的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可以结合和释放氧。l7、受到物理和化学处理(破坏次级键)后,蛋白质的三维结构遭到破坏,它的生物活性会丧失,这一现象称之蛋白质变性。某些变性的蛋白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复性,自发地折叠回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构象。这也表明一个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是由它的氨基酸序列确定的。8、肌红蛋白是一条含有153个残基的多肽链,这些氨基酸残基折叠成由8个螺旋组成的紧凑的球状结构。肌红蛋白含有一个血红素辅基,血红素能结合氧,位于蛋白质中疏水的裂隙中。l9、大多数蛋白质中的很多肽段是处于非重复的构象区。这些区域包括用于连接螺旋和折叠的转角
7、和环。二级结构进一步组合又形成超二级结构(或称为基元),超二级结构处于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之间。大的球状单位称为功能域,通常都与一种特殊的功能有关。10、血红蛋白是由4条肽链(两个和两个链)组成的。每条肽链都类似于肌红蛋白的肽链,都结合一个血红素。血红蛋白的脱氧(T)和氧合(R)构象在氧的亲和性方面有很大区别。由于结构上的相互作用是与它的三级和四级结构有关,所以血红蛋白在结合氧的过程中显示出别构效应和协同性,BPG是一个重要的别构剂。l11、肌红蛋白的氧饱和曲线为双曲线型,而血红蛋白的氧饱和曲线是S型的。氧饱和曲线上的差别使得血红蛋白承担着将氧由肺运输到外周组织的任务,而肌红蛋白主要是接收血红蛋
8、白释放的氧。l12、CO2浓度的增加降低细胞内的pH,血红蛋白结合H和CO2将导致血红蛋白对氧亲和力下降,这将有利于血红蛋白在外周组织容易释放氧。这种现象称之波尔效应。l13、血红蛋白分子一级结构上的轻微差别就可能导致功能上的很大不同,正常成年人血红蛋白中的链的第六位的谷氨酸残基被缬氨酸取代就会导致镰刀形细胞贫血病的异常血红蛋白HbS 的生成。14、抗体是能结合外源物质的多结构域蛋白质,处于抗体的轻链和重链的N末端的结构域与抗原相互作用,达到除去抗原的目的。抗体特异结合抗原的显著特点常用来检测和分离未知的目的蛋白,该技术称之免疫印记法(或Western blot)。l二、二、思考题思考题l1、
9、区分下列各对术语:C-末端/N-末端、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氨基酸侧链/氨基酸序列、极性氨基酸/非极性氨基酸、sanger试剂/Edman试剂、a螺旋/b折叠、a螺旋/胶原螺旋、结构域/超二级结构、链间二硫键/链内二硫键、配基/结合位点、寡聚体/单体、序列同源性/氨基酸组成、原纤维/微纤维 2、为什么在多肽和蛋白质的功能基团的pKa与自由氨基酸的不同?l3、请解释sanger末端基团分析的原理。由这个方法可以解决什么特定问题?如何解决?l4、写出氨基酸的侧链功能基团,并写出每个基团的带电形式。5、在写多肽链的氨基酸序列时有什么惯例?6、列举出某些天然存在的多肽以及它们的性质。ll 8、脱氧
10、血红蛋白携氧时会发生什么变化?这些变化如何来解释观察到的正协同作用?7、蛋白质一、二、三、四级结构的含义是什么?维系每级结构的作用力是什么?用什么可以破坏它们?蛋白质的溶解度和光吸收与其结构有什么关系?l 9、列出分离、纯化及分析蛋白质的典型步骤。10、写出决定蛋白质一级结构的各要素。11、由蛋白质一级结构研究引申出哪些重要的定理?12、形成a-螺旋有什么限制条件?它们是怎样起作用的?返回 第二章第二章 核核 酸酸 一、一、要点提示要点提示 1、核苷酸是由一个杂环碱基与磷酸化的戊糖组成的,核苷酸的含氮碱基是嘌呤和嘧啶的衍生物。常见的嘧啶碱基有胞嘧啶(C)、胸腺嘧啶(T)和尿嘧啶(U);常见的嘌
11、呤碱基有腺嘌呤(A)和鸟嘌呤(G)。2、核苷中嘌呤或嘧啶环通过-N-糖苷键连接在核糖或2-脱氧核糖上。在核糖核苷中是核糖;在脱氧核苷中是2-脱氧核糖。l3、核苷通常是在5羟基端被磷酸化形成核苷一磷酸、核苷二磷酸或核苷三磷酸。cAMP和cGMP是第二信使,它们在将细胞外激素的信息传递给细胞内酶的信息传导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4、核酸是核苷酸的聚合物,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核酸中嘌呤和嘧啶的反式构象占优势。DNA中发现的主要碱基有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和胸腺嘧啶。RNA中的主要碱基有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和尿嘧啶。l5、DNA是脱氧核糖核苷酸聚合物,核苷酸之间通过3-5磷
12、酸二酯键连接,遗传信息贮存于DNA的碱基序列中。DNA中的碱基组成是有规律的,A的摩尔数总是等于T的摩尔数,G摩尔数总是等于C的摩尔数。l6、双螺旋模型是Watson 和Crick首先提出的。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链围绕同一中心轴缠绕,形成一个右手的双螺旋。A与T之间、G与C之间配对使得每一条链都可作为另一条链的模板。l7、B-DNA是最常见的构型,是一个右手螺旋构型,双螺旋的稳定主要依赖于疏水相互作用、碱基对之间的堆积相互作用、氢键和电子排斥力。糖-磷酸骨架围绕在螺旋的外面,螺旋的表面含有大、小两个沟。8、生物体内存在的超螺旋大都是欠旋的负超螺旋,拓扑异构酶催化去超螺旋反应,在某些情况下也可
13、以引入超螺旋。在细胞内,大的DNA分子被压缩和包装。真核生物的组蛋白结合DNA形成核小体,核小体被串在一起,经一级一级地压缩,形成超螺旋附着在核内的RNA-蛋白质支架上。l9、生物体内存在着4类RNA:rRNA、tRNA、mRNA和小的RNA分子。RNA分子通常都是单链的,也象DNA一样,RNA也存在着二级结构,其中包括发卡,或称之茎-环结构。双链RNA的螺旋构象类似于A-DNA构象。10、通过加热可以使DNA变性,变性的DNA溶液的紫外吸收会增加(增色效应)。处于熔点(Tm)的DNA有50的双链被打开。变性分开的单链DNA可以经退火作用重新复性形成双链DNA,紫外吸收也随之降低(减色效应)。
14、l11、磷酸酶可以水解核酸的磷酸二酯键,核酸酶可以分为Dnases或RNases,又可分为外切酶或内切酶。限制性内切酶作用于DNA中的特殊序列。12、常用的DNA的核苷酸序列测定方法是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该方法的最大特点是引入了双脱氧核苷三磷酸(2,3-ddNTP)作为链终止剂,2,3-ddNTP与普通的dNTP不同之处在于前者的脱氧核糖的3位又少了个羟基。13、重组DNA的基本步骤包括DNA的制备、用同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切外源DNA和载体、通过连接酶连接、转化宿主菌、筛选和鉴定含有重组DNA的宿主菌等步骤。l1、区分下列各对术语:RNA/DNA、B-DNA/Z-DNA、双螺旋/超螺旋、
15、核酸酶/核小体、右手螺旋/左手螺旋、碱基/修饰碱基、核苷酸/核苷、嘌呤/嘧啶、染色体/染色质。2、叙述嘌呤/嘧啶和RNA/DNA的主要性质。3、画出下列结构:5-甲胞嘧啶、N6二甲腺嘌呤、35二磷酸脱氧核糖胞嘧啶、pApTpC。ll4、概述Avery,Macleod,McCarty,Hershey和Chase所做的实验,从他们的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5、WatsonCrick的DNA双螺旋模型有什么主要特点?返回 第三章第三章 酶酶 一、一、要点提示要点提示1、酶是生物催化剂,酶的显著特点是催化效率高,具有底物和反应的特异性。除了某些RNA之外,绝大部分酶是蛋白质,或是带有辅助因子的蛋白质。酶
16、可以按照它们催化的反应类型分为六大类:脱氢酶、转移酶、水解酶、裂解酶、异构酶和合成酶。2、比活是每毫克酶蛋白所具有的酶活力单位数,比活测定是酶纯化的监测指标,对同一种酶来说,比活越高,酶的纯度越高。l3、酶也和其它催化剂一样,可以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反应速度,使反应快速达到平衡点,但酶不能改变平衡点。4、酶活性部位是一个具有三维结构的疏水裂隙,除了含有疏水性氨基酸残基,还含有少量的极性氨基酸残基,极性氨基酸常常参与酶的催化反应。酶活性部位的可离子化和可反应的氨基酸残基形成酶的催化中心。l5、酶催化的两个主要模式是酸碱催化和共价催化。在酸碱催化中,活性部位的弱酸给出质子,而碱接收质子,质子
17、转移可以促进反应进行。在共价催化中底物或底物中的质子与酶共价结合形成一个反应的中间产物。6、酶促反应速度的提高的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底物与酶的结合。底物靠近和定向于酶的活性部位,使得活性部位的反应物浓度急剧增高,结果大大加速了酶促反应。底物诱导酶结合,一旦酶结合底物后又使底物变形,当底物达到过渡态时,酶对底物的亲和力最大,使反应活化能降低,容易将底物转化为产物。l7、酶动力学实验涉及到反应条件的系统变化和相应的反应速率的测定。酶动力学测定常常是测定反应的起始速度。酶促反应的第一步是形成非共价的酶-底物复合物。酶促反应相对于酶浓度是一级反应,相对于底物浓度的变化表现出典型的双曲线特征。当酶被底物饱和
18、时达到最大反应速度Vmax。Michaelis-Menten方程描述了这样的动力学行为。8、米氏常数Km等于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就是说此时有一半的酶分子被底物饱和了。动力学常数可以利用计算机分析动力学实验数据来确定,或是通过双倒数作图法测定。一个酶的催化常数(kcat)或转换数等于每个酶分子(或是每个活性部位)每秒钟转换底物(转换成产物)的最大分子数,在数值上kcat等于Vmax除以总酶浓度。当kcat很小可以忽略时,Km是酶对底物亲和力的量度:Km越小,表明酶对底物的亲和力越大。l9、酶促反应的速度也受到抑制剂的影响。酶抑制剂可分为可逆和不可逆抑制剂。可逆抑制剂与酶非共价结合,可逆
19、抑制包括竞争性抑制(Km增加,而Vmax不变)、反竞争性抑制(Km和Vmax都成比例地减少)、非竞争性抑制(Vmax减少、纯的非竞争性抑制Km不变,而混合型非竞争性抑制中Km增大或减少)。不可逆抑制剂与酶共价结合,酶用不可逆抑制剂处理后,然后测定蛋白质片段的序列,有可能确定活性部位的氨基酸残基,有可能解释酶催化的机制。l10、酶促反应受pH和温度的影响,大多数酶都存在一个最适pH和最适温度,但最适pH和最适温度都不是酶的特征常数。在最适pH和最适温度下酶促反应具有最大反应速度,大多数酶的反应速度-pH以及反应速度-温度曲线是钟型曲线。l11、别构调节剂通过作用于代谢中关键酶活性部位以外的部位调
20、节代谢过程,这样关键的酶又称之别构酶,一般都是寡聚酶。别构酶表现出的动力学曲线是S型曲线(反应速度对底物浓度),不是双曲线型。别构调节剂通过控制R:T比例改变调节酶Km或Vmax值。酶的活性也可以通过共价修饰调节,常见的共价修饰是酶的磷酸化,磷酸化常发生在活性部位的丝氨酸、苏氨酸和酪氨酸残基侧链上。l 二、二、思考题思考题l1、稳定态/过渡态、比活力/总活力、锁匙模型/诱导契合、可逆抑制/不可逆抑制、吸能反应/放能反应、激活的复合体/酶底物复合体、酶原/同功酶、2、如何能判定化合物X对一个给定的酶是可逆还是不可逆的抑制剂?假设X是可逆抑制剂,你如何确定它是竞争性还是非竞争性抑制剂?l3、酶与别
21、的催化剂相比有什么共同和不同之处?4、比较酶别构调节的序变和齐变模型 5、下面各项对酶的活性有什么影响?I)多酶体系、II)溶酶体、III)反馈调节、IV)共价修饰酶返回 第四章 维生素和辅酶 一、要点提示一、要点提示1、吡啶核苷酸辅酶NAD和NADP是尼克酸的衍生物。依赖于吡啶核苷酸的脱氢酶催化氢化物离子(H)由一特异的底物转移至NAD和NADP的吡啶环的4位上,使这两个辅酶分别还原为NADH或NADPH,同时释放出一个质子H。吡啶核苷酸一次可以接收或给出两个电子。l2、核黄素(维生素B2)是由一个异咯嗪环系统和一个核醇组成,它的辅酶形式是FAD和FMN。FAD和FMN可以被氢化物(双电子)
22、转移还原为FADH2和FMNH2,还原的黄素辅酶可以通过稳定的自由基FADH和FMNH每次给出一个电子。l3、辅酶A是泛酸的衍生物,是参与酰基转移反应的主要辅酶。乙酰CoA的硫酯键的能量大约相当于ATP磷酸酐的能量。l 4、硫胺素(维生素B1)是第一个分离出的维生素,它可预防和治疗脚气病。它的辅酶形式是硫胺素焦磷酸(TPP),许多-酮酸脱氢酶都需要TPP作为辅酶或辅基。5、吡哆醛-5-磷酸(PLP)是许多参与氨基酸代谢的酶的辅酶。PLP是吡哆醇的衍生物,通常辅酶都是连接在依赖于PLP的酶上,例如连接在转氨酶活性部位的赖氨酸残基上。l6、生物素常作为几种依赖于ATP的羧化酶和羧基转移酶的辅基。生
23、物素通过酰胺键与处于酶活性部位的一个赖氨酸残基的-氨基共价连接。7、四氢叶酸是叶酸还原的产物,它参与甲醇、甲醛和甲酸氧化水平的一碳单位的转移。这种转移在蛋白质合成和嘌呤核苷酸以及dTMP的生物合成中非常重要。8、维生素B12和它的辅酶形式含有一个钴啉环系统。腺苷钴胺素是维生素的腺苷辅酶衍生物,它参与某些分子内的重排反应。甲基钴胺素是由四氢叶酸和同型半胱氨酸形成蛋氨酸的中间代谢物。l9、硫辛酸可以作为-酮酸脱氢酶多酶复合体的一个辅基。它能够接受酰基,形成一个硫酯,然后再将酰基转移给第二个受体,例如辅酶A。10、四种脂溶性维生素是维生素A、D、E和K。维生素A是一个与视觉有关的化合物,维生素D的衍
24、生物可以调节Ca2的利用,维生素E可以预防膜脂的氧化损伤,维生素K是在某些血凝聚蛋白中由谷氨酸转换为羧基谷氨酸反应中所必需的一种化合物。l 返回l1 1、脂双层是个有选择的通透性壁垒,大多数带电荷的分子都不能通透,但水和疏水性分子能自由地扩散通过。l2、离子扩散过膜的速度可以被某些离子载体极大地增强。特殊的转运蛋白、通道蛋白和膜孔蛋白参与离子和极性分子的跨膜转运。通道蛋白使得大量的特殊离子或小分子顺着浓度通道经中央孔快速地扩散。转运蛋白通过面向外和面向内构象之间的转换结合底物并把它转运过膜。l3、被动转运是顺着浓度通道转运分子,不需要能量。主动转运是逆浓度梯度转运底物,需要供给能量。在原发主动
25、转运中,能量是由ATP水解、光或电子传递直接提供的。第二级主动转运是被离子梯度驱动的;底物的“上坡”转运常和离子的“下坡”转运耦联。4、大的蛋白质分子转入或转运出细胞是分别通过胞吞或胞吐实现的,该过程涉及到脂囊泡的形成和融合。l 思考题思考题l1、区分下列各对术语:主动运输/被动运输、扩散/协同运输、脂肪/蜡、脂蛋白/含蛋白脂质、内在蛋白质/外周蛋白质、固醇/类固醇。l2、物质转运过生物膜有哪几种主要机制?l3、简述钠钾泵的工作过程。4、受体介导的内吞的主要步骤?5、用流动镶嵌模型来说明生物膜的主要结构。6、列出主动运输与酶与底物反应的相似之处。l l 返回1、发生在细胞中所有反应的总和称之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