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政策学第三版》课件 - 副本 (5).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刑事政策学第三版》课件 - 副本 (5).ppt》由用户(momomo)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刑事政策学第三版 刑事政策学第三版课件 副本 5 刑事 政策 第三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五章刑事政策的基本原则第一节 法治原则一、法治原则的内涵与核心要求一、法治原则的内涵与核心要求法治原则是当代民主国家的基本宪法原则。作为规范国家和政府行为的一项根本宪法原则,法治原则体现于对国家和政府行为的全过程、各方面的全面规制和约束过程中,并且表现为不同的内容。在刑事政策领域,法治原则要求国家和社会对犯罪作出的一切公共反应,无论是以国家公权力运作为内容的国家正式反应还是市民 社会组织对犯罪作出的有组织的反应,无论是以国家刑罚权的运作为核心的刑罚反应还是以其他国家公权力的运作为内容的非刑罚的正式反应,都必须受到法律的严格约束。第一节 法治原则二、罪刑法定原则的内容二、罪刑法定原则的内容(一
2、)形式的罪刑法定原则1、法律主义2、禁止事后法主义3、类推禁止原则4、禁止绝对不定期刑原则第一节 法治原则二、罪刑法定原则的内容二、罪刑法定原则的内容(二)实质的罪刑法定原则1、不明确即无效原则2、实体正当原则第一节 法治原则三、罪刑法定和刑事政策之间的紧张与平衡三、罪刑法定和刑事政策之间的紧张与平衡罪刑法定主义是对罪刑擅断主义的否定,是以限制基于国家权力的刑罚权、保障公民人权免受国家权力侵害的自由主义为基调而设计的法治国家的刑法原则,是深受中世纪刑罚权无节制扩张和滥用之苦而作出的价值选择。罪刑法定就其主旨和初衷而言强调安全和稳定,而刑事政策则追求灵活与高效,现代刑事政策更是功利刑、教育刑思想
3、和社会防卫论的产物,因而刑事政策与罪刑法定可能存在某种紧张关系。我们认为,罪刑法定原则在现代刑事政策中毫无疑问应当成为规范和制约刑事政策实践的不可动摇的基石。第二节 谦抑原则一、谦抑原则的内涵一、谦抑原则的内涵谦抑原则,是指对具有公共危害属性,因而具有刑法干预必要性的行为,应当从刑法作为最后手段法、补充法、保障法、第二次法的属性出发,进行是否予以实际干预的考量。第二节 谦抑原则二、国外学者关于刑法谦抑思想的诠释二、国外学者关于刑法谦抑思想的诠释刑法谦抑思想源于贝卡里亚、边沁和卢梭等思想家的论述。在经历19世纪以来刑法高 度道德主义所造成的,以刑法泛化、犯罪泛滥、刑罚效益下降为主要特征的刑法基础
4、性危机后,刑法谦抑思想在20世纪得到了广泛的传播。第二节 谦抑原则三、我国学者对刑法谦抑思想的认同三、我国学者对刑法谦抑思想的认同我国刑事法学者对刑法谦抑原则的认同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基于对我国法律文化中刑法万能主义和重刑主义传统的反思和对刑事政策实践中滥用重刑遏制犯罪而效果普遍不佳的现实的反省,我国学者对于如何根据刑法谦抑原则划定犯罪圈和刑罚圈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第二节 谦抑原则四、在我国确立刑事政策谦抑原则的条件四、在我国确立刑事政策谦抑原则的条件确立刑事政策的谦抑原则,首先要求我们在深层的观念界域改变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中根深蒂固的刑法万能主义以及“治乱世用重典”的重刑主义余毒,科学地定
5、位刑事法特别是刑罚在预防和控制犯罪体系中的功能和作用,确立刑法的补充性、不完整性、宽容性观念,使我们对刑法使命的认识摆脱理想主义,趋向理性化和现实化。确立刑事政策的谦抑原则,其次要求在确实需要刑法干预的情况下,刑事立法的选择必须符合比例原则。贯彻刑法谦抑原则,更要求重筑刑法堤坝,即重新构筑一个道德谴责民事制裁行政处罚三位一体,以民事制裁和行政处罚为主的刑法堤坝基础。重筑刑法堤坝、实现功能互补,同时要求在不违背禁止双重惩罚原则的前提下,合理配置制裁模式,综合运用各种制裁手段制裁犯罪行为。第二节 谦抑原则五、谦抑原则的扩张五、谦抑原则的扩张刑法谦抑早期作为刑事立法政策的原则,为罪刑法定主义的发展基
6、石。谦抑原则要求刑事立法只能基于刑法片断性、经济性和最后手段性的定位而从大量的法益侵害行为中过滤和筛选出部分确实需要动用刑罚加以制裁的行为加以规制,遵守现代法治原则与刑事政策关于行为犯罪化的基本限制。在18世纪到19世纪的形式罪刑法定时代,刑法谦抑主要体现为刑事立法而非刑事司法的谦抑,但是,在20世纪实质罪刑法定观念发达后,刑法谦抑原则进一步扩张。第三节 人道原则一、人道原则的内涵一、人道原则的内涵1、刑法哲学上应当禁止以人的生命或自由作为达成某种功利目的的工具,因为每个人在法律上均属于具有独立人格的法秩序主体,即使受到刑法之追诉或处罚,他也不是单纯的被追诉、受惩罚的客体。2、刑事立法政策上应
7、当禁止设置残酷而不人道以及蔑视人性尊严和基本人权之刑罚手段及执行刑罚的方法。3、刑事追诉过程必须以尊重人性和人的尊严的方式进行。4、刑罚的科处和执行方式必须考虑被判刑人的个性,以负责任的态度人道地对待被判刑人,以便使其能够顺利地重返社会;必须以受刑人的再社会化为执行自由刑的最高标准,尊重受刑人的人性尊严,并应排除执行自由刑可能产生的不良弊端。第三节 人道原则二、人道原则作为刑事政策基本原则的理由二、人道原则作为刑事政策基本原则的理由1、刑事政策是以国家刑罚权的行使为核心的对犯罪的有组织的反应。2、在现代刑事政策学的理论视野中,犯罪并非具有完全自由意志的人随心所欲选择的结果,而是由犯罪人所处的生
8、理、心理缺陷以及导致其犯罪的恶劣社会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犯罪在一定程度上是被决定的。第三节 人道原则三、人道主义的发展三、人道主义的发展人道主义作为刑事政策的基本原则为古典学派和实证学派共同接受。经过启蒙时期的理性主义运动,刑事政策的人道性不断加强,威吓性、报复性、残酷性不断受到限制,刑事政策日益走向文明、轻缓、人道和理性。第四节 科学原则一、科学原则的产生一、科学原则的产生现代刑事政策的孕育、发展,与科学主义具有天然的联系。19世纪后半期,欧洲经验科 学的方法论渗透到了包括刑事政策学在内的所有的科学领域,用经验科学的方法来揭示犯罪原因,并寻求其根本对策的倾向十分明显。有关犯罪原因的研究在进入
9、20世纪后半叶之后,依托社会学、犯罪精神医学、犯罪心理学等自然科学的方法进行微观分析,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第四节 科学原则二、科学原则的重要性二、科学原则的重要性科学原则在刑事政策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引意义。科学原则强调,刑事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必须建立在经验科学的实证研究成果基础上,必须根据对犯罪现象、犯罪原因、犯罪趋势的规律性认识,探求对犯罪的有效、合理反应方式,以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第四节 科学原则三、科学原则的内涵三、科学原则的内涵科学原则是指刑事政策学必须立足于犯罪学等经验科学的研究成果之上。有的学者对科学原则的内涵作了如下阐释,认为科学原则包含三层含义:1、运用多学科知识认识犯罪现
10、象,树立科学的犯罪观念。2、科学地认识和配置刑事政策手段。3、刑事政策过程要科学。第五节 教育改善原则一、教育改善原则的肇始一、教育改善原则的肇始现代刑事政策虽然肇始于古典刑法学派对刑法制度的理性化反思,但是旧派的自由意志论追求道义责任论和报应刑论,强调刑罚的主要作用就是对犯罪的报应,因此,在古典派刑法学者的理论视野中是不存在教育、改造罪犯的目的追求的。而实证学派则主张决定论和社会责任论,强调如不科学地探求犯罪的原因以对症下药,仅仅盲目地科处报应的刑罚,不足以有效地预防犯罪。要减少犯罪、防卫社会,除应惩罚过去的恶行外,还应在行刑时注意罪犯品行的完善、知识的增进、谋生技能的传授等,使犯罪人能够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