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之主观简答题.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之主观简答题.ppt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4 高考 语文 复习 文言文 阅读 主观 答题 下载 _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题主观简答题主观简答题对付“上课走神”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你的神尽情地走,看它能走到哪,等它走的累了或无路可走的时候,你就可以好好地听讲了”。对付“厌烦学习”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你讨厌它之前,开始学习”。2022新高考I I卷14.孟尝君前往赵国、燕国借兵救魏,所采用的游说策略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3分)2022新高考卷14.后汉书吴汉传用孔子的“刚毅木讷近仁”一语来赞誉吴汉,请简要概述吴汉的刚毅与木讷之处。(3分)2021新高考I I卷14.文末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评价说“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3分)2021新高考卷14.
2、文中说到“边境之间,稍得休息”,具体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3分)2020新高考I I卷14.孙奇逢等为什么倡议凑集金钱救助左光斗?救助成功没有?请简要说明。(3分)2020新高考卷14.海瑞在向明世宗上疏前,为什么要事先“市一棺,诀妻子”?请简要说明。(3分)一.考点解析 该考点是2020年山东新高考的命题新题型,符合高考文言文考纲(分析综合 C: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鉴赏评价 D: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要求,对考生的理解等各项能力要求有所加大,难度也大大增加。命题侧重点越来越倾向于
3、现代文阅读的知识点考查。1.注重考查考生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2.侧重考查考生对人物、事件、原因、目的、条件、方法等逻辑分析能力。3.考查考生概括、筛选信息以及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4.分值(3分)不高,但通常情况下考生想得到满分比较困难。要点一般在25点之间,大部分都属于一个要点1分,考生答出三个即可。(2020(2020山东山东卷卷1 14 4题题)孙奇逢等为什么倡议凑集金钱救左光斗?救助成功没有?请简要说明。文言文阅读设置简答题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从阅读考查的角度来看,这类题“因文设题”,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区分度较好,意在要求学生不是通过取
4、巧,而是通过自身的文言素养读懂文言文。同时,对于扭转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重言轻文”倾向,也是一个很好的导向。题干组成:范围(显、隐)。指向明确、要求清晰。分值(3-6分)答题要求:紧密联系文本,自己的话表述 二应对策略 文言文的理解和分析等能力是在读懂文言文的基础上培养起来的。所以对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知识点要牢牢把握,并能融会贯通、活学活用、举一反三、巧妙迁移。目前高考命题的灵活性和变化性让许多考生摸不着头脑,实际上重在审题,弄清楚命题者命题的意图,考查的知识点,逐一解剖题干,确定答题思路。例如:原因试题,有主观原因、客观原因;直接原因、间接原因之别,根据题干,具
5、体审清哪些方面,方能准确作答,游刃有余。再如:2021新高考卷第14题:文中说到“边境之间,稍得休息”,具体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3分)很明显,这道题考查考生对具体原因的探究,两国边境得到暂时安宁是两国的事情,既有后赵王石勒的原因又有祖逖的原因,二者缺一不可。主要是考查考生对文章信息、事情逻辑分析筛选概括能力的题型。题干中会有明确的关键词,一般在文言文中可以直接找到,根据关键词和题干具体要求,准确锁定答题区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例如:2022新高考全国卷,请简要概述吴汉的刚毅与木讷之处。刚毅是指吴汉坚强有毅力的表现,主要体现在对外战争方面;木讷意思为人质朴而不善辞令,主要体现在性格、与人的
6、交往、应答等方面。再如:2021新高考卷中题干明确指出所分析的话语位置在文末,此处暗示考生要从上文中梳理、筛选、归纳答案;2021新高考卷中“边境之间,稍得休息”需要考生在通读原文时关注关键词“边境”,其位于“禁诸将不使侵暴后赵之民”与“四年秋七月”之间,这就暗示考生要从“禁诸将不使侵暴后赵之民”的上文去寻找答案。2021新高考卷中,文末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评价说“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文章最后一段“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根据
7、“君明臣直”可以知道强调君主贤明的重要性,君主贤明,大臣才能正直。文章紧接着列举了裴矩的事情,指出裴矩在隋朝虽是佞臣但却忠于唐朝,并不是他的本性有变化,是因为君主。君主厌恶听到自己的过错,忠臣就会变为佞臣;君主喜爱听到正直的言论,佞臣就会变成忠臣。此事例直接佐证了古人的观点“君明臣直”。考生在作答时如果仅仅复述原文的语句是难以获得满分的,必须根据找到的原文信息,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恰当转换。2021新高考卷中“君者表也,臣者景也”,问的是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如果直接翻译为“君主是表率,臣下是影子”,则是答非所问。答出此句的道理则需要考生将对本句和前文“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8、的理解相结合,此句司马迁是想表达君主起表率作用的重要性。据此,可以将答案组织为:君主是表率,臣下就像是君主的影子,臣子会根据君主的好恶而行动。因此新高考卷的参考答案如下:1.臣下就像君主的影子,随着君主的好恶而行动。2.告诫后世君主要正道直行,起表率作用。以整体把握文本为基础,遵循以下步骤第一步:审准题干明确题干重点,找准文本区间第二步:定向精读辨清文句意义,筛选所需信息第三步:规范表述编排有序,控制字数。加上序号/第一问,第二问 分行作答 不繁不简核心目标在读懂读懂原文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筛选、分析、概括、归纳进而作答。2021年新高考I I卷14.文末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评价说“君者表也,
9、臣者景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3分)第一步:审准题干明确题干重点,找准文本区间君恶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化为忠。是知君者表表也,臣者景景也,表动则景随矣。第二步:定向精读辨清文句意义,筛选所需信息君主厌恶听到自己的过错,那么忠诚就会变为佞臣;君主喜爱听到正直的言论,那么佞臣就会变为忠臣。这说明国君就像是个标竿,臣子就是它的影子,标竿怎么动那么影子就会怎样跟随。第三步:规范表述编排有序,控制字数答:第一问:臣下像君主的影子,随着君主的好恶而行动(2分)。第二问:告诫后世君主要正道直行,起表率作用(1分)。2021年新高考卷14.文中说到“边境之间,稍得休息”
10、,具体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3分)第一步:审准题干明确题干重点,找准文本区间大兴三年,逖镇雍丘,数遣兵邀击后赵兵,后赵镇戍归逖者甚多,境土渐蹙因与逖书,求通使及互市。逖不报书,而听其互市,收利十倍。禁诸将不使侵暴后赵之民,边境之间,稍得休息第二步:定向精读辨清文句意义,筛选所需信息大兴三年,祖逖镇守雍丘,多次派遣兵士拦击后赵军队,后赵镇守的将士归附祖逖的很多,后赵疆土日益缩小于是(后赵王勒)给祖逖写了一封信,请求通使及互相贸易。祖逖没有答复这封信,而听凭双方民间互相贸易,收取十倍的利润。禁止各位将领们不使他们侵犯后赵的百姓。两国边境之间,稍微得到了休养生息。第三步:规范表述编排有序,控制字
11、数答:后赵王勒向祖逖示好,要求通使及互市(1分)。祖逖听允两国互市(1分)。祖逖禁止手下将领侵犯后赵百姓(1分)。文言文简答题,其设问方式与文本体裁、题材密切相关。如果是人物传记,其设问角度一般是人物、事件;如果是游记散文,其设问角度一般是景物、人事、情感;如果是议论说理散文,其设问角度可能会是对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题目一般是简要的概括、说明,也可能有简要的分析。我们可以从突破五大命题角度入手,来洞晓命题规则。概括情感态度和探究写作目的情感态度是对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综合的判断和推理,它是文言文整体阅读中的重点、难点。写作目的是文章写作的出发点,即作者通过写作活动以实现文章的社会价值。这
12、种题型多见于带有议论色彩的阐释类文言文本。解题方略1寻找表达情感态度的标志词语。文言文中作者情感态度的表述常常借助文言虚词来表达,如“耳、耶、焉、岂、其、哉、为”等语气词,或批判或赞赏或质疑,考生要结合具体的语境用心揣摩。2抓住首尾段落,探求写作目的。文章的写作目的首先要从作品的位置上来分析推断。一般在文首或文末。既要结合时代背景还要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更要注意知人论世,与作者的人生经历和内心情怀密切相关。命题角度一真题示例真题示例【2021新高考1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太宗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
13、子,太宗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德彝对曰:德彝对曰:“上皇敦睦九族,上皇敦睦九族,大封宗室,自两汉以来未有如今之多者,爵命既崇,多给力役,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大封宗室,自两汉以来未有如今之多者,爵命既崇,多给力役,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上曰:上曰:“然。然。朕为天子,所以养百姓也,岂可劳百姓以养己之宗族乎!朕为天子,所以养百姓也,岂可劳百姓以养己之宗族乎!”十一月庚寅,降宗室郡王皆为县公,惟有功十一月庚寅,降宗室郡王皆为县公,惟有功者
14、数人不降。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者数人不降。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史,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史,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上闻景州录事参军张玄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上闻景州录事参军张玄素名,召见,问以政道。对曰:素名,召见,问以政道。对曰:“隋主好自
15、专庶务,不任群臣,群臣恐惧,唯知禀受奉行而已,莫之敢隋主好自专庶务,不任群臣,群臣恐惧,唯知禀受奉行而已,莫之敢违。以一人之智决天下之务,借使得失相半,乖谬已多,下谀上蔽,不亡何待!陛下诚能谨择群臣而分违。以一人之智决天下之务,借使得失相半,乖谬已多,下谀上蔽,不亡何待!陛下诚能谨择群臣而分任以事,高拱穆清而考其成败,以施刑赏,何忧不治!任以事,高拱穆清而考其成败,以施刑赏,何忧不治!”上善其言,擢为侍御史。上患吏多受赇,密使上善其言,擢为侍御史。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有司门令史受绢一匹,上欲杀之,民部尚书裴矩谏曰:左右试赂之。有司门令史受绢一匹,上欲杀之,民部尚书裴矩谏曰:“为吏受赂
16、,罪诚当死。但陛下使为吏受赂,罪诚当死。但陛下使人遗之而受,乃陷人于法也,恐非所谓人遗之而受,乃陷人于法也,恐非所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上悦,召文武五品已上告之曰:上悦,召文武五品已上告之曰:“裴矩能当官力争,不为面从,傥每事皆然,何忧不治?裴矩能当官力争,不为面从,傥每事皆然,何忧不治?”臣光曰:古人有言: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
17、景随矣。(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贞观君臣论治)14文末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评价说“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3分)【答案】第一问:臣下就像君主的影子,随着君主的好恶而行动。告诫后世君主要正道直行,起表率作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写作目的的能力。首先要解释“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这句话,资治通鉴是一部专为皇帝编撰的介绍历代兴亡得失的作品,其创作目的就是告诫君主如何吸取历代教训,这为考生作答给出了提示。司马光的评价源于上文对唐太宗三个善于纳谏的故事,说明君王要提升自己的道德和执政水平,上行下效,成为臣子的表
18、率,实现良好的君臣互动。概括人物事迹和性格品质主要是围绕传主人生经历和成就,要求概括其业绩成就、思想性格品质、心理特点等。解题方略1注意传主的身份以及作者的写作目的。如传主是军事将领,应根据其个性化的军旅事迹,分析其作为一个军事将领的品质;如传主是政府官员,应从其政绩(为政)和人品(为人)方面概括。2了解通常情况下古代人物的品质追求。如求学成才、求财治家、求吏治民、求智研理,还要有一定的文化积累,多了解古代士大夫的功名心、利禄心,以及雅致意趣等。3筛选原文信息并自己加工整合信息。人物品质特点可以从文中直接提取,多数情况下要用自己的语言准确概括。命题角度二(2019江苏卷)阅读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19、。题自书杜拾遗诗后题自书杜拾遗诗后徐渭徐渭余读书卧龙山之巅,每于风雨晦暝时,辄呼杜甫。嗟乎,唐以诗赋取士,余读书卧龙山之巅,每于风雨晦暝时,辄呼杜甫。嗟乎,唐以诗赋取士,如李杜者不得举进士;元以曲取士,而迄今啧啧于人口如王实甫者,终不得进如李杜者不得举进士;元以曲取士,而迄今啧啧于人口如王实甫者,终不得进士之举。然青莲以清平调三绝宠遇明皇,实甫见知于花拖而荣耀当世,彼拾遗士之举。然青莲以清平调三绝宠遇明皇,实甫见知于花拖而荣耀当世,彼拾遗者一见而辄阻,仅博得早朝诗几首而已。余俱悲歌慷慨,苦不胜述。为录其诗者一见而辄阻,仅博得早朝诗几首而已。余俱悲歌慷慨,苦不胜述。为录其诗三首,见吾两人之遇,异
20、世同轨。谁谓古今人不相及哉!三首,见吾两人之遇,异世同轨。谁谓古今人不相及哉!真题示例真题示例根据材料,概括文中古今人“相及”的内涵。【答案】自己的命运与杜甫类似;自己的才华与杜甫相当。【解析】此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把握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本题难点在于考生还要对作家作品相关知识有一定的积累。本题所谓的“相及”也就是作者认为自己和杜甫“异世同轨”,文中“李杜者不得举进士”“拾遗者一见而辄阻”“悲歌慷慨苦不胜述”,徐渭才名早扬但命途多舛,晚年潦倒,结合徐渭和杜甫两人身世可得出答案。提炼事物或事件的特点性质通常情况下,文本会全面介绍主要人物(传主),主要包括该人物治学、为人、为官方面的情况。为了考查
21、考生深入理解其中某一方面内容的情况,命题者会设置有关其某一方面特点的题目,考查貌似非文章主要方面的内容,如文化常识方面的题目。如2016年高考江苏卷,问题为“根据文中张汝霖的科举经历,概括当时科举考试的相关特点”。这类题有个特点,就是答案散落在文章中,没有明显的标志,且缺乏一定的思考分析角度。命题角度三解题方略1仔细阅读,准确筛选,做好勾画标记。把一切有可能的文字都勾画、筛选出来,再细细阅读,认真甄别,去掉无关信息,保留核心信息。2精准审题,判断角度,明确答题方向。要注意判断题干所暗示的答题角度和表述答案应采用的表述方式,如概括科举考试的相关特点,其可能的答题角度有考试内容、举办时间和录取标准
22、等。顺着这个思路想下去自然能提高得分值。因此,对这类题,答前预判可能的分析概括角度极其重要。【2020浙江模拟】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哀公问于有若曰: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有若对曰:“盍彻乎?盍彻乎?”曰: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不足,君孰与足?”(论语论语)“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23、,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孟子寡人之于国也寡人之于国也)例题例题(1)概括上面两个选段主张的共同之处。【答案】以民为本,实行仁政。【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做此题的答题步骤为:认真审题,弄清楚问的是什么;根据问题筛选相应的答题范围;对筛选出来的信息源进行分类集中、合并组合或归纳概括;根据题目要求,对整合的信息,用自己的
24、话组织成答案。论语节选部分,有若劝鲁哀公减轻百姓赋税,提出“百姓不足,君孰与足?”与孟子提出的百姓无饥、无寒,有教育,就可以施行王道了。二者虽说法不同,做法也不同,但是主张却有着共同之处,那就是:以民为本,实行仁政。(2)上述主张的实现的途径,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答案】【答案】论语中主张通过减轻赋税,让百姓增加收入,解决民困问题,缓解百姓和国君的矛盾,从而有利于国家稳定。孟子选读主张推行王道,发展生产,发展教育事业,从根本上建设老有所养、民风淳朴、其乐融融的社会。【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论语中有若劝谏鲁哀公,要通过减轻赋税,让百姓增加收入,解决民
25、困问题,缓解百姓和国君的矛盾,从而有利于国家稳定。孟子选读中,孟子给梁惠王提出了许多实行仁政的具体措施,这些措施可概括为养民和教民两方面(或发展生产和教化百姓方面)。分析概括事理和事件的原因任何事件的发生都有原因,原因是造成某种结果或引发另一事件的条件。就文言文中某一行为或结果要求考生结合文本追溯原因,几乎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文言文本,应在备考中引起重视。这类题的命题角度灵活多样,有的要求概括主要人物做某事成功的原因,有的要求概括人们怀念主要人物的原因,有的要求概括某种道理形成的理由,甚至有的要求概括作者写作的理由。命题角度四解题方略1精准审题,明确答题角度。既是问原因,结果肯定在题干中出现。既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