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实用教程》课件第六章.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文学理论实用教程》课件第六章.pptx》由用户(momomo)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学理论实用教程 文学理论 实用教程 课件 第六
- 资源描述:
-
1、第六章第六章文学才能文学才能 在我们的文学理论中,对于文学才能问题的研究,一直比较欠缺。尤其是关于艺术天才问题,或许是因不无唯心主义之嫌,鲜见有人进行专门性的探讨。实际上,世界上的每一个人,要取得某一方面的成就,与某一方面的才能是密切相关的。同样,文学创作作为人类的一种独特艺术创造活动,是有内在奥妙的。一位诗人、作家,要创作出真正优秀的作品,是需要独特的感悟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这样一些相应才能的。本章概要本章概要 对于某一生命个体而言,这些才能的获得与两方面因素有关:一是先天性的生理与心理机制,二是后天的学习与训练。许多生理与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业已证明,与先天性的生理与心理机制相关,人
2、的个性气质、对事物的敏感程度、情感活跃程度是有差异的,这些差异,对其艺术创作才能会有直接的影响。一个人的艺术才能,当然也还可以经由诱导、培养与训练而获得。即使具备良好的先天才能质素者,也只有经过勤学苦练,才有可能获得创作的成功。关于这方面的问题,贺拉斯在 诗艺中提出的辩证论断,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深思的:“苦学而没有丰富的天才,有天才而没有训练,都归无用。”本章概要本章概要第一节文学感悟一、文学感悟的特征文学“感悟”之说源于中国古代诗学,中国的感悟诗学理论十分悠久而丰富,感悟的思想贯穿于整个中国诗论、文论发展史中。为此,有学者甚至说“中国的诗学又是一种感悟的诗学”。中外作家在谈到创作经过时,往往会
3、提到其作品是在某种生活条件下由感悟而开始创作的。可知文学感悟是作家产生创作冲动的心理基础,是作品最初“受孕”的关键环节,作品的孕育、构思、表现都是以此为开端的。直觉的特色尤在凝神注视。读一首诗和做一首诗都常须经过艰苦思索,思索之后,一旦豁然贯通,全诗的境界于是像灵光一现的突然现在眼前,使人心旷神怡,忘怀一切。这种现象就是直觉,就是想象(Imagination,原谓意象的形成),也就是禅家所谓 悟。从诗人作家的创作经历中我们可以知道,创作主体对社会生活的感悟可能是在短短一瞬间出现的一种当下感触,这种情思顿生的直感现象其实是一种艺术直觉活动。中国古代诗论家提倡“直寻”“目击道存”“妙悟”“现量”等
4、,他们所强调的都是这类直觉的表现方式。朱光潜曾谈到诗歌阅读和创作活动的直觉特征:(一)文学感悟是生命体验的艺术直觉活动文学感悟还体现为一种生命的感悟。所谓生命感悟是指作家的感悟充满了生命的体验,即他们作为活生生的生命个体在心物交融的经历中产生出丰富多彩的人生感受,呈现为一种生命火花的碰撞、迸发。有的学者指出:感悟,也就是一种有深度意义又有清远趣味的直觉,是心灵对万物之本真的神秘的默契和体认,它以返本求源的方式,切入生命与文化、人生与宇宙的结合点,电光火花,千古一瞬。作家对现实人生产生的感悟是心灵的触动、情感的摇荡、诗性的感召,在整个感悟过程中灌注着灵动、充沛的生命之气。这种生命之气往往是作者在
5、现实生活中长期积蓄所致,一旦触景生情,便借助语言文字抒发出来。例如曹植创作洛神赋自言“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文选卷十九)。其实此赋的创作体现了他怀才不遇的苦闷和对爱情的向往,是其自身生命体验的结果。再如屈原在被谗言毁誉、遭受放逐的不幸境遇中积累了满腔怨愤不平之气,怀着对生命的感悟,创作了千古传唱的不朽之作离骚。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说屈原“故忧愁幽思而作 离骚”。可以说除了“为赋新词强说愁”的“为文造情”之作,凡是真正出于感悟的文学创作通常都蕴含着深刻的生命体验。(二)文学感悟是跃迁式的诗性认知思维尽管文学感悟中的“感”与“悟”二者是彼此交融难以分隔的,但是“感”与“悟”却居于
6、不同的心理层面上。“感”即感觉和知觉,属于认知心理的基础层面,常常与感官接触的具体事物紧密联系在一起,具有外在的机缘;而“悟”则属于认知心理更高、更深的层面,是意识内部的自证性运动,更多地展现为内在的机缘。中国诗学和诗歌创作传统中,“悟”是学诗、作诗的不二法门,论诗主悟的言论比比皆是。今人提倡感悟,自然包含对悟的强调,根据现代教育学、心理学认知理论,悟是一种跃迁式的认知行为,它是调动各种内部心理机能对认知对象进行综合整合、全面运作而实现认知跨越的一种心理活动。认知中的感应主体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在进行着复杂的心理活动的。正如皮亚杰发生认识论所指出的:认识不是被动的刺激 反应,而是能动的反应,
7、“一个刺激要引起某一特定反应,主体及其机体就必须有反应刺激的能力”。文学感悟的主体作为主动的认知者,不仅在感悟发生之前开启着敏锐的触觉,而且在感悟发生过程中调动意识、潜意识甚至无意识领域对其所掌握的所有信息进行着让人察觉不到的快速整合、处理,以搜索、探寻生活的意义或事物的本质。从上述心理学理论可以看出,这种跃迁式的认知与艺术直觉体验其实是一致的,不过艺术直觉是基于感觉、知觉的直观本相,而跃迁式认知则是基于综合把握的认知程序跨越。艺术直觉说的是感悟的方式,是相对于逻辑思维而言的;而跃迁式认知针对的则是感悟的内在机制,是相对于渐进式认知而言的。二、作家的艺术感悟力作家艺术家与常人的不同大概在于他们
8、大都具有敏锐的艺术感受力,他们能在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环境或事物中得到独特的艺术感受。我们通常说诗人大都“多愁善感”,诗人自己也常说有着“敏感的诗心”,其实就是指他们具有独特的艺术感受力。一次事不关己的偶遇可能引起他强烈的关注,甚至造成终生难忘的心灵烙印。(一)敏锐的艺术感受力(一)敏锐的艺术感受力法国作家雨果在60岁时曾经回忆他16岁时在街头见到的一件令人触目惊心的事情:一个犯了“仆役盗窃罪”的年轻姑娘被拴在巴黎法院门前广场的木柱上,残暴的刽子手不仅当众羞辱她,而且惨无人道地用烧红的烙铁折磨她,致使她发出惨痛的呼喊。这种残忍的场面在心灵麻木的看客面前已经引不起任何同情,而在怀有人道主义理想的雨
9、果心里却产生了巨大的震撼,以至于事隔四十多年后仍然历历在目。这种永不磨灭的印象不仅成为他从事反强权暴力斗争的动力,而且成为他创作 死囚的末日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一系列作品的启示。尤其是从他塑造的那个死于酷刑的美丽的吉卜赛女子艾斯米拉达身上更能体现出那种刻骨铭心的印象。(二)独到的艺术洞察力所谓艺术洞察力是指作家艺术家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美和艺术元素的独到的观察能力和识别能力。人们常说某某作家艺术家“独具慧眼”“慧眼识金”等,指的就是这种洞察、识别美和艺术元素的独到的眼力。清代诗论家叶燮在 原诗中论及诗歌创作之主观因素时提出“才、胆、识、力”四要素说,其中尤其强调“识”的重要性。所谓“识”即诗人的识
10、辨能力、观察能力。他指出:“凡物之美者,盈天地间皆是也。然必待人之神明才慧而见。”(集唐诗序,己畦集卷九)清代文学评论家金圣叹在读第六才子书西厢记法中评点王实甫的西厢记时,特别推崇作者具备“灵眼”“灵手”,善于发现并捕捉最关键的时刻。他说:文章最妙是此一刻被灵眼觑见,便于此一刻放灵手捉住。今西厢记若干文字,皆是作者于不知何一刻中灵眼忽然觑见,便疾捉住,因而直传到如今。作家应该熟悉一切现象,一切感情。他心中应有一面难以明言的把事物集中的镜子,变幻无常的宇宙就在这面镜子上面反映出来在真正是思想家的诗人或作家身上出现一种不可解释的、非常的、连科学也难以明辨的精神现象。这是一种透视力,它帮助他们在任何
11、可能出现的情况中测知真相;或者说得更确切点,是一种难以明言的、将他们送到他们应去或想去的地方的力量。巴尔扎克在驴皮记初版序言中说:作家对生活产生感触的同时,往往包含着对其本质意义或规律、哲理的领悟,只有在某种事物的触发下有了深刻领悟,才能够开始创作。茹志鹃说:创作是要有感而发的,感从何来?感就是作者以自己的思想、观点、爱憎,在对生活的体会、概括、对比中领悟出来的一个道理,这道理就是 感,也就是一创之见。除非自己从那些素材当中悟到一个新的意念,一种自己熟悉的情趣,甚至一句富于哲理的话,这点点滴滴,像火花,像流星,一闪即逝地照亮了一点什么这时候我内心不宁静了,激动了,寻找了,日思夜想地思索了。(三
12、)深刻的艺术领悟力既然作家需要在悟出某种新的意念、情趣或哲理的基础上才能开始创作,那么作家的领悟力对于创作来说就是十分重要的。比如对于同样的一种事物或社会现象,普通人可能熟视无睹,作家却能够从中悟出深刻的道理,从而确立自己的创作主题。托尔斯泰创作哈吉穆拉特这部小说的经历就充分体现了其独特的领悟能力。作家从尘土飞扬的大道旁一株饱受摧残的鞑靼花(牛蒡花)上感悟到了生命的坚韧顽强,由此想起了哈吉穆拉特,并产生了写作他的英雄传奇故事的欲望。当然这种创作冲动的产生与他当年在高加索服兵役时听到过关于这位民族英雄的大量传奇故事直接相关,不过更因为他有着深刻的艺术领悟力,能够从一草一木中领悟到生命自强不息,无
13、论在如何艰难困苦的环境下都能够散发出美丽光华的精神实质。深度思考 中国的“感悟”理论包含了“感应”说与“参悟”说两大思想体系。文学中的“感应”主要是指创作主体对客体发生的心物反应;“参悟”是指创作主体对事物和创作规律的探索、领悟。“感应”的最佳心理状态是“感兴”,即现代文论中所说的“灵感”;“参悟”的最佳形态是“妙悟”。与此相对应,文学感悟的最高形态就是灵感与妙悟。灵感与妙悟体现了中西方感悟论的融合、会通,对其心理特征及其产生原因还需要进行深入探讨。第二节文学想象一、文学想象的特征文学想象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思维活动,不同于一般所说的抽象思维,作家在思维的过程中头脑里总是充满着活生生的形象,因此
14、人们又称这种思维为“寓于形象的思维”,或直接称形象思维。当然这种形象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的实体形象,而是浮现在头脑中的虚幻之象,实为意象,或称为物象。康德把想象中的意象说成“审美的意象”,并解释说它“是指想象力所形成的一种形象显现”。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曾提出“思理为妙,神与物游”之说,指出作家在进行艺术构思时精神与物象一起游动的特征。(一)具象性(一)具象性人物就不让我安宁,总是纠缠不休,做出各种姿态,我听得见他们谈话的片断愿上帝宽恕,我常常感到,这都不是我凭空虚构出来的,而是在我周围的空间活动着的,我要做的只是观察和思索而已。作家在想象中不仅感觉到物象的浮动,还能明确地看到人物的形象及其活动。
15、俄国作家冈察洛夫说,在创作时他常常清晰地看到一些活生生的人物和场面:作家在艺术构思和想象中主要运用具象思维,但是并不排除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作家不仅在提炼主题、安排结构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抽象思维的分析、判断、推理,而且在情节的推进、意象的组合排列上也离不开逻辑的推理、演进。这首诗中所描写的景象就完全是按照逻辑推理而逐步展开的。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二)情感性文学想象作为一种艺术思维,与一般抽象思维的不同之处还在于诗人作家想象过程中经常充满着各种丰富的情感。刘勰文心雕龙神思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充分说明作者满怀的情感不仅自我激
16、荡洋溢,而且投射到外界,使山川海洋为之充盈溢满。文学想象中之所以充满情感,是因为诗人作家在思维过程中进行了全身心的投入,充满了生命的体验。人生的兴衰际遇、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感遇于心中,沉浮于脑际,呈现于眼前,引起作者心灵的激动,荡漾起情感的波澜。我写家的时候,我仿佛在跟一些人一同受苦,一同在魔爪下面挣扎。我陪着那些可爱的年轻生命欢笑,也陪着他们哀哭。我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去,我好像在挖开我的记忆坟墓,我又看见了过去使我心灵激动的一切。巴金之所以在创作中倾注了如此丰富的感情,是因为他早年亲眼目睹、亲身经历了那个封建大家庭中备受压抑的生活,其心“由于爱怜而痛苦,但同时它又充满憎恨和诅咒”,直到创作家
17、,他“对于不合理的封建大家庭制度的愤恨才有机会倾泻出来”。巴金在谈到他的创作经历时说:当然,作家的创作并非都取材于个人经验,在很多情况下,他们是凭借对人物设身处地的体验而展开想象的。这种角色换位的想象自然也离不开喜怒哀乐的情感体验。只有基于情感体验而进行想象,所塑造的形象才能以情动人,从而产生感人的魅力。悲剧艺术的创作尤其如此。席勒在 论悲剧艺术中说:一切同情心都以受苦的想象为前提:同情的程度,也以受苦的想象的活泼性、真实性、完整性和持久性为转移。想象越生动活泼,也就更多引起心灵的活动,激起的感情也就更强烈,也就更要求它的道德功能起而反抗。(三)创造性心理学家一般把想象分为创造性想象与再造性想
18、象。人们通常认为作家创作中的想象属于创造性想象,而读者鉴赏中的想象则属于再造性想象。作家在创作中通过联想、回忆、幻想、虚构等多种形式进行艺术构思,熔铸艺术形象,需要充分发挥创造的机能,况且想象本身就是一种主动的创造性思维,其创造性不言而喻。关于想象的创造性特征,许多经典文论家、美学家都曾作过深入论述。黑格尔在美学中说:“真正的创造就是艺术想象的活动。”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指出:“想象力(作为创造性的认识功能)有很强大的力量,去根据现实自然所提供的材料,创造出仿佛是一种第二自然。”文学想象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表现在对文学形象的熔铸、情境的营造上。作家的头脑是一个无所不包的熔炉,自然的
19、、社会的、人生的素材包罗万象、交融荟萃。意识、潜意识、无意识之流奔腾翻涌,犹如浮光掠影,造化万端,生生不息。二是表现在伴随着灵感而来的创造力的高度发挥上。当想象趋于成熟、进入高潮时,作家会灵机贯通,文思泉涌,创意勃发。少年维特之烦恼这部小说就是歌德处于创造力高度发挥的状态下写成的:方天机之骏利,夫何纷而不理。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陆机 文赋四星期的握管疾写,没有把全部的计划或一部分的描写方法预先打下草稿,就一口气写成了。神思方运,万涂竞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刘勰 文心雕龙神思想象力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马克思称“想象力”是“促进人类发展的伟大天赋”,在古代社会创造出了“神话
20、、故事和传说等等口头文学,已经成为人类的强大的刺激力”。在丰富的想象力基础上产生的神话和史诗是人类艺术地把握世界的方式,“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艺术想象是作家创作能力的最集中体现,也是其艺术创造本领最突出的标志。黑格尔论述“艺术创造的一般的本领”时说:“如果谈到本领,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尽管想象力是每个健全的人都具有的思维能力,但是作家艺术家的想象力却有着常人所不及的独到之处。这种独特的艺术想象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二、作家的艺术想象力作家艺术家的想象力与常人的不同之处,不在于想象力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而在于其精细性和敏锐性。英国
21、哲学家休谟在论趣味的标准一文中说:“多数人所以缺乏对美的正确感受,最显著的原因之一就是想象力不够敏感,而这种敏感正是传达较细致的情绪所必不可少的。(一)敏感细致的体察能力所谓想象力的敏感,其实是指对事物敏锐、周密、细致的体察,是指想象的触觉能够深入容易被忽视的细部,而显示出善于捕捉微妙之处的非凡能力。这种细致入微的体察力往往体现出作者思致的深入、精湛和严谨,达到了洞察幽微、揭示奥妙的程度。“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垠,思致微渺,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间,其指归在可解不可解之会;言在此而意在彼,泯端倪而离形象,绝议论而穷思维,引人于冥漠恍惚之境,所以为至也。叶燮 原诗内篇下诗人作家想象力的另一独到之处
22、在于他们能够把自己想象成各种各样的人物,从而进行角色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想象所要描写的人物的种种心理感受。对此,清代金圣叹在评点水浒传中人物塑造时提出了“亲动心”之说,谓“惟耐庵于三寸之笔,一幅之纸之间,实亲动心而为淫妇,亲动心而为偷儿”,“因缘和合,无法不有”,“因缘生法,一切具足”。也就是说,作者由于在构思中不断变换角色,亲自动心体会其特定条件下的感受,所以才能够得心应手地塑造出各种人物,惟妙惟肖地描绘出其性格及心理特征,笔下人物因之变化无穷。(二)设身处地的体验能力有时作家在创作中不仅把自己想象成各种人物,甚至还会把自己想象成各种动物、植物甚至行云流水、色彩弧光、爱情阳光,总之是无所不在
23、的所有事物。西方作家谈论这种设身处地想象的突出代表是法国作家乔治桑和福楼拜。乔治桑在 印象和回忆里说:我有时逃开自我,俨然变成一棵植物,我觉得自己是草,是飞鸟,是树顶,是云,是流水,是天地相接的那一条横线,觉得自己是这种颜色或是那种形体,瞬息万变,去来无碍。福楼拜谈到他写包法利夫人的经过时说:写书时把自己完全忘去,创造什么人物就过什么人物的生活,真是一件快事。比如我今天同时是丈夫和妻子,是情人和他的姘头,我骑马在树林里游行,当着秋天的薄暮,满林都是黄叶,我觉得自己就是马,就是风,就是他俩的甜蜜的情话,就是使他们的填满情波的眼睛眯着的太阳。研讨平台 既然文学想象是以虚构的方式来构思故事情节、塑造
24、艺术形象的,这就必然涉及真实性的问题。文论家们说作家的天职就是“编造美丽的谎言”,有的作家甚至说自己的工作就是“编瞎话”。但作家们所编造的“谎言”“瞎话”却能够吸引众多的读者,并且能够引起人们喜怒哀乐的各种情感反应。可见,在文学创作活动中,想象的虚构性是以情感的真实性为基础的。第三节文学表现文学表现或者说文学传达是文学创作的重要环节,是艺术构思物化为文学作品的关键步骤。作家头脑中的想象再丰富、生动,如果不能充分地表达出来,诉诸文字,也是不会产生出优秀的文学作品来的。可见作家文学表现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创作的成败得失,关系到作品的好坏优劣。华兹华斯在抒情歌谣集序言中说:我所谓才能,是指能力而言:
25、在文学中,指的是把自己的思想和印象很方便地传达出来,观察并记住富有特性的细节的能力。托尔斯泰就把文学艺术才能直接看作艺术表达能力及观察记忆能力:总括说来,诗人和别人不同的地方,主要是在诗人没有直接的外在刺激也能比别人更敏捷地思考和感受,并且又比别人更有能力把他内心中那样地产生的这些思想和情感表现出来。一、随物赋形,曲尽其妙在文学创作中,想象是一回事,把想象形诸语言文字又是另一回事,准确、生动的文学表现需要独到的匠心和杰出的才能。文学表现之难已是中外作家所公认的事实。文学表现之难,当然包含了需要掌握创作技能的所有奥秘,但从创作的内在心理机制来讲,其关键在于作家需要突破心理转化中的两道难关。谁不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