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古典哲学-康德的批判哲学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德国古典哲学-康德的批判哲学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德国 古典 哲学 康德 批判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十三讲 康德的批判哲学 理论理性纯粹理性批判|判 断 力判断力批判|实践理性实践理性批判一、理论理性二、实践理性三、判断力一、理论理性理论理性认识能力o感性o知性o理性 o知识的基本单位是判断。o判断分为两大类:分析判断 综合判断 o“分析判断”指判断的宾词原本就蕴含于主词中,是从主词之中抽出来的,例如“物体是有广延的”。o 综合判断指的是宾词是后来通过我们的经验加在主词之上的,例如“这朵玫瑰花是红的”,其中的“红”并不是从玫瑰花中抽出来的,而是我们经验的结果。o 由于综合判断为我们的知识增添了新的内容,所以只有综合判断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知识。o 科学知识不仅要有经验添加的新内容,而且还必须具
2、有普遍必然性。因此“综合判断”还可以划分为“后天的综合判断”与“先天的综合判断”,唯有“先天综合判断”才能构成科学知识。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o 纯粹数学如何可能?先验感性论o 纯粹自然科学如何可能?先验分析论o 一般形而上学如何可能?先验辩证论“先验”(transzendental)“超验”(transzendent)“先验”(transzendental)和“超验”(transzendent)这两个概念在中世纪时没有什么区别,都是超验或者超越的意思。康德在两者之间做了区别:“先验的”指的是关于先天的研究,例如“先验哲学”,“超验的”指的则是超越了经验的领域,因而是不可知的。先验经验超验先验
3、感性论oTranscendental Aestheticsoaesthetic 感性Alexander Gottlieb Baumgarten,(17141762)先验感性论关于感性的先天直观形式o 认识主体与认识对象不经过中间环节而直接发生关系直观o 我们只有一种直观感性直观o 排除了直观中的经验内容纯直观o 对外部事物的感觉的形式空间o 对内部心灵活动的感觉的形式时间o 空间与时间:感性的先天直观形式关于空间与时间是感性直观形式的证明 1、形而上学的阐明 所谓“形而上学的阐明”要说明的是空间与时间不是经验的物理学概念,而是先天的直观形式。2、先验的阐明 所谓“先验的阐明”意在证明空间与时间
4、乃是一切经验的先天条件,换言之,离开了空间与时间我们就不可能获得任何感觉经验,唯其如此,我们才能说明几何学和算术的普遍必然性。o形而上学阐明独立于经验先天的o先验的阐明作为经验的先天条件感性的先天认识形式:空间与时间 空间与时间是我们感知事物的先决条件,而不是感知的结果,我们感知任何事物都必须以空间为前提。我们可以想象没有任何事物的空的空间和时间,但是却不能想象有某种不在空间和时间中的事物。空间与时间不是通过经验而获得的经验概念,而是直观。因此,空间与时间不是事物自身的存在方式,而是主体感知事物的“先天直观形式”。结论 1、空间与时间不是物自体的存在方式,而是感性的先天直观形式。2、物自体不可
5、知。3、人类理性只有一种直观形式,因而形而上学作为科学是不可能的。让我们设想生活在不同的空间中的生物:生活在一维空间的生物只能在一条直线上活动,生活在二维空间的生物可以在一个平面上活动,生活在三维空间的生物则能够在一个立体的空间中活动。显然,一维空间的生物无法经验二维空间的生物的活动,二维空间的生物也不可能经验三维空间生物的活动,而三维空间的生物同样无法经验多维空间的事物。道理很简单,不同的空间中的生物的感觉形式是不同的,而其特定的感觉形式只能接受与之相应的经验。从理论上讲,这个宇宙存在着不同的空间,而我们作为三维空间的生物虽然可以想象多维空间,但是却不可能感觉到三维空间以外的东西,因而也不可
6、能从经验上确证多维空间的存在。先验分析论o先验感性论o先验逻辑 先验分析论 先验辩证论知性的先天认识形式:范畴 对于知识而言,仅仅有感性直观形式是不够的,还必须有知性的参与才能构成知识。感性的作用是接受经验材料,知性的作用则是对这些经验材料进行综合统一以构成知识。感性之所司在直观,知性之所司在思维,直观无概念是盲的,思维无内容是空的,对于知识而言两者缺一不可。感性的先天认识形式是空间与时间,知性的先天认识形式是“知性纯概念”,亦即“范畴”。所谓“范畴”就是最普遍最一般的概念。我们用概念来描述自然万物,范畴则是所有概念中最大最普遍最核心的概念。亚里士多德认为范畴所体现的是存在的意义,范畴亦即存在
7、的逻辑结构,或者说是宇宙自然的逻辑结构。但是在康德看来,范畴不是世界的逻辑结构,而是我们认识世界的逻辑结构,或者说,是认识结构先天认识形式。如前所述,知识的基本单位不是概念而是判断,判断是以某种方式联结不同的表象而形成的,形成判断总是根据规则。知性范畴就是联结杂多表象的一般规则。感性直观被动地接受的是相互之间没有关联的杂多表象,只有当知性范畴参与其中时才能形成判断形成知识。知性范畴:综合统一功能o 感性直观:被动地接受经验(杂多表象)o 知性范畴:能动地综合统一杂多表象发现范畴的线索o形式逻辑o先验逻辑 逻辑使用分析旧知识形式逻辑判断知性|实际使用产生新知识先验逻辑范畴 形式逻辑只是针对已经有
8、的知识分析它的判断形式,即SP之间的逻辑关系。然而,在形式逻辑进行分析之前,我们先得获得知识,然后才能分析知识。SP之间有某种综合的关系,我们先得对S和P进行综合,形成SP的判断,形式逻辑才能分析这个判断的形式。因此,在形式逻辑的判断背后,有先天认识形式在起作用,这就是范畴。判断表 1 1、量的判断、量的判断:全称的 特称的 单称的 2 2、质的判断、质的判断:肯定的 3 3、关系的判断关系的判断:直言的 否定的 假言的 无限的 选言的 4 4、样式的判断、样式的判断:或然的 实然的 必然的范畴表 1 1、量的范畴、量的范畴:单一性 复多性 总体性 2 2、质的范畴、质的范畴:实在性 3 3、
9、关系的范畴、关系的范畴:依附性与实体性 否定性 (实体与偶性)限制性 原因性与结果性 (原因与结果)交互性 (主动与被动的相互作用)4 4、样式的范畴、样式的范畴:可能性与不可能性 存在性与非存在性 必然性与偶然性范畴的先验演绎 人们在法律上常常要区分事实问题和权利问题:我事实上占有某物并不意味着我有合法的权利占有某物,关于权利问题的证明就被称之为“演绎(deduction)”。同样,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使用范畴,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范畴的使用都是合法的。所以,范畴需要“演绎”。它的问题是属于主观范围的范畴对于经验如何具有客观有效性,亦即主观的范畴如何是经验的先天条件,这就是“先验演绎”。康德在
10、先验感性论中对空间与时间的证明叫做“阐明”(exposition),在这里对范畴的证明叫做“演绎”(deduction)。expositio把摆出来,音乐上叫做“呈示部”(展开),属于直接性的说明。deduction,演绎推理,属于间接性的论证。先验感性论有形而上学阐明和先验的阐明,先验分析论也应该有形而上学演绎和先验演绎。不过实际上只有先验演绎。因为在康德看来,范畴的先天性是无须证明的,或者说,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的普遍必然性可以算做形而上学的演绎,需要证明的是范畴作为主观的思维条件,如何构成了经验的先天条件。o 综合属于知性o 统觉与直观是两种不同的认识能力o 自我(统觉)不能直观,不能自
11、己给自己提供认识材料,认识材料来源于感性直观。因而康德在此需要处理的是感性与知性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不仅仅是知识是如何形成的问题,也是认识对象是如何形成的问题。先验统觉先验自我先验我思 “统觉”有经验的与先验的区别。所谓“经验统觉”作为内知觉乃是变化不定的意识情状,休谟称之为“一束知觉”。能够对这些多种多样、变化不定的意识情状有所觉察,就必须有一个自身始终保持同一性的不变的自我意识,这就是“先验统觉”。“先验统觉”是一切认识活动形式上最高的先验根据,然而其自身却不是认识的对象。我思必须能够伴随着我的一切表象分析的统一(AA)“我思必须伴随着我的一切表象”,否则一切表象就不能为我所知,尽管进入直
12、观成为感觉也是枉然无(直观无概念是盲的)。而这个“我思”乃是纯粹的统一性,康德称之为“分析的统一”,即“我是我”,“我我”。这个先验自我是一切知识的最高先验条件。问题是,如果杂多表象永远是杂多而没有统一性,先验自我的统一性从何而来?这个“分析的同一”应该以“综合的同一”为前提。综合的同一 我思是认识最高的先验根据,最高的原则,这个分析的统一是不可能从直观杂多的综合中获得的,只能是先天的。然而我的一切表象并不是我自己产生的,它们来源于感性直观。既然如此,自我如何在杂多中建立并且意识到自身的同一性?如果杂多表象永远是杂多,不能综合在“一个意识”之中,不具有综合的统一性,我怎么能够意识到它们?如此说
13、来,分析的统一当以综合的统一为前提。o 我我(AA)o 我的所有杂多表象(a、b、c)o 每一个表象中都有一个我(A1、A2、A3)o 我与我自身的同一性 矛盾:先验自我之分析的统一是认识最高的先验根据,可先验自我的分析的统一却又要以综合的统一为前提。范畴 自我的“一”,与表象的“多”发生了矛盾,我们似乎陷入了循环论证:有先验自我,杂多表象才能成为我的表象;杂多表象具有综合的统一性,自我才能意识到自己的分析的统一性,但自我的统一性当然不可能从杂多表象中来。康德解决这个难题的方式是,在自我的“一”与表象的“多”之间寻找沟通的中间环节。换言之,先验自我作为最高的原则是不可动摇的,因此,自我之分析的
14、统一性是前提,于是解决问题的途径就应该是使分析的统一性与综合的统一性协调起来的中间环节,这个中间环节就是范畴。范畴对于经验的客观有效性o 范畴知性(认识主体)的综合统一功能。o 它一方面把先验自我的同一性带给每一个杂多表象。另一方面把杂多表象带到先验自我之中来。统觉分析的统一性|范畴综合统一|直观杂多表象感性与知性如何沟通?先验想象力 想象力在德语中是:Einbildungskraft,形成表象/图像/形象/表象的能力。想象力一方面是非理性的,因而属于感性,另一方面由于它具有综合统一功能(形成形象),所以又是知性的(综合只能是知性的功能)。想象力的作用:以非理性的方式把范畴的综合统一功能带到直
15、观之中,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形成了对象,同时也将对象带到知性面前。由于想象力是无意识地形成了对象,所以虽然它实际上行使的知性范畴的综合统一功能,但我们仍然将对象看作是“不依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统觉分析的统一性|范畴综合统一(想象力)|直观杂多表象 因此,“一般经验的可能性的种种条件同时就是经验对象的可能性的种种条件”。知识与对象(经验对象)之间之所以可以有一致性,根据就是于此范畴的综合统一功能既是关于对象的知识的条件,也是关于经验对象的条件。知性为自然立法 所谓“自然”并不是自然本身而是一切可能经验之表象的总和,这个表象的领域就构成了“现象界”,而连接表象的法则就是知性的法则,亦即范畴。因而“
16、知性为自然立法”。知性范畴在经验范围内是有效的,超出经验之外,由于没有经验材料,不可能形成有效的知识。因此,我们可以认识现象并且形成具有普遍必然性的科学知识,但是物自体是不可知的,知性范畴不能作超验的使用。|现象(经验)|物自身空间时间想象力范畴自我意识先验辩证论普罗泰戈拉(约公元前490410年)人是万物的尺度。一切理论都有其对立的说法 我们的认识从感觉经验开始,通过知性范畴的综合统一而形成了知识。然而人类理性并不就此而满足,它还要使知识成为体系,追求知识的完满性,这就要靠理性的作用。感性的先天认识形式是空间与时间,知性的先天认识形式是范畴,理性的先天形式就是“理念”。与感性和知性不同,理性
17、的作用是“调整性”的,它与经验无关而只与知识相关,其作用只是引导知识进一步完善,将知识调整成为体系,而理性调整知识的工具就是理念。regulativeo 感性空间和时间接受性o 知性知性范畴构成性o 理性理 念调整性(范导性)理念 理性有三种理念,这就是灵魂、宇宙和上帝,它们分别代表着主观世界、客观世界和世界之全体的统一性,这种统一性只是某种“理想的统一性”而不是“现实的统一性”。这些理念只是调整知识的工具而不是知识的对象,因而与物自体一样都属于不可知的领域,所以将这些理念视为认识对象的形而上学归根结底是不可能成立的。由于人类理性总是要穷根究底,它认识了经验还不够,非要去追问经验背后的根据是什
18、么,并且认为只要我们穷尽了经验所及的现象就能够认识现象之整体背后的根据,这就使它错误地把理念之“理想的统一性”当作了“现实的统一性”。地平线 当一个无知的孩子站在开阔地带放眼望去,地平线之极处天与地似乎是交融在一起的,于是他幼稚地认为,只要走到那里,就可以平步青云,一步登天。殊不知他每向前走一步,地平线就会向后退一步,他实际上永 远也不可能走到地 平线的尽头。形而上学家们就像这个孩子一样,他们幼稚地以为只要我们认识了所有的现象,就可以由此而通达现象背后的东西,他们不知道,在我们与事物之间永远隔着一道经验的帷幕,认识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超越经验的。传统形而上学o理性心理学:灵魂o理性宇宙论:世界o
19、理性神学:上帝理性宇宙论:二律背反(antinomy)在康德对形而上学的批判之中,最著名的是他关于理性二律背反的思想,而这些思想中最重要的则是第三组二律背反亦即自由与必然的二律背反。所谓“二律背反”指的是当理性迫使范畴作超验的使用时,由于没有经验的依据,所以对于同一个对象就可能形成两种相互对立的理论,而它们各自却又都是自圆其说的。第一组二律背反 正题:世界在时间上有开端,在空间上有界限;反题:世界没有开端也没有界限,它在时间和空间两方面都是无限的。正题:世界是有限的 如果我们假定世界在时间上没有开端,那就意味着在当下这一时刻,例如13:00,一个无限的事物系列过去了,到此为止得到了完成告一段落
20、。然而,如果世界在时间上没有开端,那就意味着它是无限的,而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说一个无限的事物系列已经完成而已成了过去因为如果它是无限的,它就不可能得到完成且成为过去;如果它在一瞬间得到了完成,那就意味着它不是无限的而是有限的。因此,如果承认世界是无限的,那就会使我们陷入矛盾之中有限与无限之间的矛盾。现在,当下这一“瞬间”的存在表明,到此为止这个事物系列一定是完成了,那么也就是说它不可能是无限的。其次,让我们假设世界在空间上是没有界限的。这样来看的世界就是一个无限的整体,也就是说世界是由无限多的部分所组成的大全。显然,这个大全或许是无限的,可是它的各个部分却不可能也是无限的,否则这个大全是不可能
21、成立的不可能综合而成其为一个大全。然而,如果这个大全的部分是有界限的,我们就不能想象这个大全是无限的。换言之,如果我们所看到的具体空间部分都是有界限的,我们就难以想象由这些有限的部分所构成的整体是无限的。反题:世界是无限的 如果我们假设世界在时间上有开端,那就意味着在世界的开端这一存在之前一定有一个时间,在这个时间中还没有世界存在,那是一个空无所有的时间。然而,在一个空无所有的时间中是不可能有什么东西能够产生的。因此,如果说世界在时间上有开端,那就意味着这个世界根本不可能存在。其次,让我们假设世界在空间上是有限的。如果世界在空间上是有界限的,那就意味着在有限的世界之外没有任何东西存在,那是空无
22、所有的“空”或“无”。然而,所谓空无所有也就意味着没有什么界限,我们可以理解为无界限的空的空间。这也就是说,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东西构成对世界的限制有界限的世界之外是无,它的界限是不存在的。因此世界一定是无限的。第三组二律背反 正题:仅仅用自然因果律是无法说明自然的,有必要假定自然有一个自由因。因为如果自然中的一切都服从于自然因果律,每个事物都有原因,而它的原因亦有原因,依此类推以至无穷,那么这个因果系列就是永远也不能完成的。但是既然一切事物都有原因,这个因果系列本身就也应该有一个原因,否则就会与因果法则相矛盾,所以有必要假定这个因果系列有一个原因,它自身是没有原因的,即一个自由因。反题:没有自由
23、,世界上的一切都服从于自然因果律。因为自然因果律说的是一切事物都其原因,假如世界有一个自身不再有原因的自由因,那就会与自然因果律相矛盾。所以没有自由,一切都是必然的。康德认为,这组二律背反与其他二律背反一样是由于理性将不是认识对象的自然整体当作认识对象所造成的,但是如果我们在现象与物自体之间作出区别就可以解决这个相互矛盾的二律背反。当我们说自然中的一切都服从自然因果律因而没有自由的时候,它是对现象领域的规定。而当我们说有必要假定自然有一个自由因的时候,它指的则是物自体的领域。既然我们的表象归根结底是由于外部事物的刺激而发生的,因此表象的系列就应该有一个原因,否则表象就可能是虚幻的。当然,我们无
24、法从经验上证明自然界本身是否有一个自由因,但是的确有一种存在是可以用自由因来说明的,这就是“人类理性”。人类理性能够对自己发出应该做什么的命令,因而它事实上是可以有自由的因果作用的。自然中只有必然存在的东西,而“应该”则属于理性的能动作用。无论有多少自然的因素压迫我的意志都不可能引起“应该”,也不可能制止“应该”。理性神学:理想 纯粹理性的先验幻相都是因为将“理想的统一性”误当作“现实的统一性”,因而理性心理学、理性宇宙论陷入的先验幻相都具有理想性的特点,不过理想神学是不同的。“灵魂”与“世界”两个理念实际上都是从经验扩展到经验之外而得到的结果,“上帝”理念则根本就是超验的理想。安瑟尔谟:上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