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针灸常用穴位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平衡针灸常用穴位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平衡 针灸 常用 穴位 课件
- 资源描述:
-
1、平衡针讲座平衡针讲座 主讲:程延清主讲:程延清 中华医学研究会主任委员、中国针灸推拿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北京脊诊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华医学研究会主任委员、中国针灸推拿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北京脊诊学会常务副会长、解放军解放军428部队医院部队医院 针灸康复科、副主任医师、北京(联合)医学研究院临床针灸特聘专题针灸康复科、副主任医师、北京(联合)医学研究院临床针灸特聘专题讲师、中国针灸推拿协会(北京联合医学研究院)中医外治驻河北保定专家组组长、百年传讲师、中国针灸推拿协会(北京联合医学研究院)中医外治驻河北保定专家组组长、百年传承承“程氏针灸程氏针灸”第三代传人第三代传人 平衡针灸学平衡针灸学 平衡针灸
2、学的定义平衡针灸学的定义 平衡针灸学是在继承传统医学的基础上,吸收现代科学理论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现代平衡针灸学是在继承传统医学的基础上,吸收现代科学理论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现代 针灸学。是以中医的心神调控学说和西医的神经调控学说为理论基础,形成的针灸与针灸学。是以中医的心神调控学说和西医的神经调控学说为理论基础,形成的针灸与 心理心理生理生理社会社会自然相适应的整体医学调控模式。其特点突出人体自身平衡系自然相适应的整体医学调控模式。其特点突出人体自身平衡系 统统大脑高级指挥系统,通过针刺机体的信息高速公路大脑高级指挥系统,通过针刺机体的信息高速公路神经,实施对能量物质神经,实施对能量物质的再分配、再
3、调整,间接地依靠病人自身来治疗自己的疾病。的再分配、再调整,间接地依靠病人自身来治疗自己的疾病。平衡针灸学的特点平衡针灸学的特点 2.1 2.1 突出人体自身平衡平衡针灸学的理论核心就是突出人体自身平衡。这种自身突出人体自身平衡平衡针灸学的理论核心就是突出人体自身平衡。这种自身平衡系统的实质就是人体内的自我调控功能,这种平衡机制就是大脑高级调控中枢。平衡系统的实质就是人体内的自我调控功能,这种平衡机制就是大脑高级调控中枢。针灸就是调整、完善、修复这个系统,来激发、调动机体内的物质能量,促进机体针灸就是调整、完善、修复这个系统,来激发、调动机体内的物质能量,促进机体在病理状态下的良性转归。第二,
4、这个平衡系统还具有被动加强的特性,能够接收在病理状态下的良性转归。第二,这个平衡系统还具有被动加强的特性,能够接收外界给予的合理良性刺激。因此,人体出现的生理失调及病理改变,均为人体内平外界给予的合理良性刺激。因此,人体出现的生理失调及病理改变,均为人体内平衡调控系统失衡的反应。平衡针灸的目的不是去直接治疗病人的疾病,而是把针刺衡调控系统失衡的反应。平衡针灸的目的不是去直接治疗病人的疾病,而是把针刺作为一种人为的外因刺激手段,通过患者自身调整达到恢复机体的平衡,间接地依作为一种人为的外因刺激手段,通过患者自身调整达到恢复机体的平衡,间接地依靠病人自身来治疗自己的疾病。靠病人自身来治疗自己的疾病
5、。平衡针灸充分地发挥了机体自身调节平衡的独立性,同时产生异向思维,将过去头平衡针灸充分地发挥了机体自身调节平衡的独立性,同时产生异向思维,将过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改为头痛医脚,脚痛医手的平衡取穴方法。痛医头,脚痛医脚,改为头痛医脚,脚痛医手的平衡取穴方法。2.2 2.2 突出人体信息系统平衡针灸学充分利用了人体的信息系统。人体信息系统传、突出人体信息系统平衡针灸学充分利用了人体的信息系统。人体信息系统传、统医学称为经络系统、现代医学称为神经系统,这两个系统的共同点都以信息传递为统医学称为经络系统、现代医学称为神经系统,这两个系统的共同点都以信息传递为主。主。平衡针灸就是通过直接针刺神经干或神
6、经支,将针刺神经的信息通过人体信息高速平衡针灸就是通过直接针刺神经干或神经支,将针刺神经的信息通过人体信息高速公路,反馈到大脑高级中枢,通过神经信息高速公路来完成对机体各系统的调控支配公路,反馈到大脑高级中枢,通过神经信息高速公路来完成对机体各系统的调控支配作用。据有关资料报道,针刺神经干的传导速度为每秒钟作用。据有关资料报道,针刺神经干的传导速度为每秒钟100100米。因此,平衡针灸取米。因此,平衡针灸取穴原则选择了最佳捷径即人体信息高速公路来完成信息传递。穴原则选择了最佳捷径即人体信息高速公路来完成信息传递。2.3 2.3 突出单穴疗法单穴疗法原则上是一病一穴,一症一穴,突出单穴疗法单穴疗
7、法原则上是一病一穴,一症一穴,80%80%以上的病症均可以上的病症均可采用一个穴位。因为平衡针灸的目的不是直接去治疗患者的疾病,而是利用一种人为采用一个穴位。因为平衡针灸的目的不是直接去治疗患者的疾病,而是利用一种人为的外因刺激手段间接依靠患者自身不断修复、不断完善,恢复患者机体内的平衡系统的外因刺激手段间接依靠患者自身不断修复、不断完善,恢复患者机体内的平衡系统去治疗自己的疾病。平衡针灸取穴总计去治疗自己的疾病。平衡针灸取穴总计3838个平衡穴位,不足传统穴位的个平衡穴位,不足传统穴位的1/101/10。2.4 快速针刺亦称三快针法,即进针快、找针感快、出针快,整个针刺过程控制快速针刺亦称三
8、快针法,即进针快、找针感快、出针快,整个针刺过程控制在在3秒钟之内。如果人体解剖层次清楚,针刺穴位准确,不足秒钟之内。如果人体解剖层次清楚,针刺穴位准确,不足3秒钟即可出针。由于秒钟即可出针。由于病人的个体差异,穴位选择不一定都那么准确,因此留出病人的个体差异,穴位选择不一定都那么准确,因此留出3秒钟的时间把穴位找准秒钟的时间把穴位找准确。因为不同穴位有不同的针感要求,只要把要求的针感扎出来即可出针。但对一确。因为不同穴位有不同的针感要求,只要把要求的针感扎出来即可出针。但对一些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如不怕针刺而喜欢留针,可以给予留针,以满足患者的些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如不怕针刺而喜欢留针,
9、可以给予留针,以满足患者的心理要求。心理要求。2.5 突出即时效应即时效应亦称一针见效。突出即时效应即时效应亦称一针见效。80%以上的病人以上的病人3秒钟即可见效。对秒钟即可见效。对发病时间短、症状轻、体质好、年龄小的病人经一次性治疗即可临床治愈,即使发发病时间短、症状轻、体质好、年龄小的病人经一次性治疗即可临床治愈,即使发病时间长、症状重、年龄大、体质差的病人不能达到预期效果,也可使症状改善,病时间长、症状重、年龄大、体质差的病人不能达到预期效果,也可使症状改善,减少病人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病人生存时间。减少病人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病人生存时间。平衡针灸学的疗效不是取决于医生,而是取
10、决于病人自身的平衡系统调节能力。其平衡针灸学的疗效不是取决于医生,而是取决于病人自身的平衡系统调节能力。其中发病时间的长短、病情的轻重、年龄结构的大小、体质的强弱直接决定疗效的好中发病时间的长短、病情的轻重、年龄结构的大小、体质的强弱直接决定疗效的好坏。坏。2.6 突出针感效应针感是反映平衡针灸疗效的重要标志。因为效应来源于针感,突出针感效应针感是反映平衡针灸疗效的重要标志。因为效应来源于针感,针感产生于效应。不同的穴位有着不同的针感要求,只要将要求的针感扎出来即可针感产生于效应。不同的穴位有着不同的针感要求,只要将要求的针感扎出来即可产生治疗效果。产生治疗效果。此外平衡针灸在针刺手法中不过于
11、强调针刺手法,也不要求采用补法、泻法、平补此外平衡针灸在针刺手法中不过于强调针刺手法,也不要求采用补法、泻法、平补平泻,只强调一个提插手法,通过提插手法将不同的针感扎出来即可。从某种意义平泻,只强调一个提插手法,通过提插手法将不同的针感扎出来即可。从某种意义上讲,有了针感就是有了疗效。上讲,有了针感就是有了疗效。2.7 突出离穴不离经平衡针灸不过于强调穴位的定位,而是要求针刺到相应的穴突出离穴不离经平衡针灸不过于强调穴位的定位,而是要求针刺到相应的穴位即神经相应的节段上而出现针感即可。平衡针灸要求针刺的是神经干或神经支,位即神经相应的节段上而出现针感即可。平衡针灸要求针刺的是神经干或神经支,因
12、为神经分布有它一定的客观规律,不可能是一个点,而是一条线。在实际临床中因为神经分布有它一定的客观规律,不可能是一个点,而是一条线。在实际临床中不可能对每个人的取穴都十分准确,所以针刺穴位的部位只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不可能对每个人的取穴都十分准确,所以针刺穴位的部位只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因此,进针后一旦取穴未准,可根据自己的判断,利用针体的提插从左右或对的。因此,进针后一旦取穴未准,可根据自己的判断,利用针体的提插从左右或上下方向来寻找针感,如肩痛穴针刺的腓浅神经上下上下方向来寻找针感,如肩痛穴针刺的腓浅神经上下10厘米内均可。厘米内均可。2.8 突出穴名通俗化平衡针灸学的穴位名称通俗易懂
13、,易于普及。其主要特突出穴名通俗化平衡针灸学的穴位名称通俗易懂,易于普及。其主要特点是以部位、功能、主治来命名,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用就灵。如治疗头部病点是以部位、功能、主治来命名,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用就灵。如治疗头部病变的平衡穴位叫头痛穴,治疗腰部病变的平衡穴位叫腰痛穴,治疗胸部病变的平衡变的平衡穴位叫头痛穴,治疗腰部病变的平衡穴位叫腰痛穴,治疗胸部病变的平衡穴位叫胸痛穴,治疗糖尿病的平衡穴位叫降糖穴,治疗半身不遂的平衡穴位叫偏瘫穴位叫胸痛穴,治疗糖尿病的平衡穴位叫降糖穴,治疗半身不遂的平衡穴位叫偏瘫穴。传统穴位由于产生于不同的历史时代和历代医家,穴名繁多各异,五花八门,穴。传统穴位由
14、于产生于不同的历史时代和历代医家,穴名繁多各异,五花八门,给临床普及带来一定困难。给临床普及带来一定困难。2.9 突出安全无副作用安全无副作用是平衡针灸学最根本的要求。在针刺患者突出安全无副作用安全无副作用是平衡针灸学最根本的要求。在针刺患者时最为常见的副作用是晕针,而采用平衡针灸治疗,最长时间不超过时最为常见的副作用是晕针,而采用平衡针灸治疗,最长时间不超过3秒钟,所以患秒钟,所以患者来不及晕针,针体就迅速退出,针体出来以后患者立即解除了紧张害怕心理。针者来不及晕针,针体就迅速退出,针体出来以后患者立即解除了紧张害怕心理。针刺过程中常见的医疗事故是刺伤脏器,而平衡穴位均分布于四肢安全部位。刺
15、过程中常见的医疗事故是刺伤脏器,而平衡穴位均分布于四肢安全部位。2.10 突出临床实用性平衡针灸来源于临床,应用于临床。先有临床实践,后突出临床实用性平衡针灸来源于临床,应用于临床。先有临床实践,后有科学理论,然后根据这种平衡调控理论指导于临床。先后经过国内有科学理论,然后根据这种平衡调控理论指导于临床。先后经过国内80余期培余期培训班培训、训班培训、3000多家医院,多家医院,6000余名平衡针灸骨干的临床应用,证明了平衡针余名平衡针灸骨干的临床应用,证明了平衡针灸是一门经得起重复,深受患者欢迎的实用临床医学。特别受到开设特色医院、灸是一门经得起重复,深受患者欢迎的实用临床医学。特别受到开设
16、特色医院、特色门诊的医生、西医离退休医生、出国医生、来国内参加中医院校学习的外特色门诊的医生、西医离退休医生、出国医生、来国内参加中医院校学习的外国医生的欢迎。国医生的欢迎。平衡针灸学的理论来源 平衡针灸学理论主要来源于传统医学的心神调控学说和现代医学的神经调控学说。平衡针灸学理论主要来源于传统医学的心神调控学说和现代医学的神经调控学说。这两个调控学说阐述的就是人体内固有的自我平衡系统这两个调控学说阐述的就是人体内固有的自我平衡系统大脑高级指挥系统,也大脑高级指挥系统,也是一种高度精密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这种平衡系统是天生的、高效的、自然的、神是一种高度精密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这种平衡系统是天生的
17、、高效的、自然的、神奇的、强大的,这种系统也是人类适应内外环境繁衍生息的物质基础。传统医学的奇的、强大的,这种系统也是人类适应内外环境繁衍生息的物质基础。传统医学的心神调控学说通过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脏腑经络来完成对机体子系统的管制作用;心神调控学说通过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脏腑经络来完成对机体子系统的管制作用;现代医学的神经调控学说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三大系统(现代医学的神经调控学说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三大系统(NEINEI)网络中心来完)网络中心来完成对机体子系统的调控作用。传统医学是从宏观来认识的,现代医学是从微观来认成对机体子系统的调控作用。传统医学是从宏观来认识的,现代医学是从
18、微观来认识的,中西医学是一个有机整体,都存在一个平衡系统,只是从不同角度来进行阐识的,中西医学是一个有机整体,都存在一个平衡系统,只是从不同角度来进行阐述。具体讲人体的平衡系统就是人类大脑高级指挥中心对待一切事物的认识而产生述。具体讲人体的平衡系统就是人类大脑高级指挥中心对待一切事物的认识而产生的本能反应,平衡针灸学就是充分利用了人体的这个平衡系统核心原理,通过人为的本能反应,平衡针灸学就是充分利用了人体的这个平衡系统核心原理,通过人为的外因刺激,促使患者机体达到人体自我平衡,从而达到扶正祛邪之目的。的外因刺激,促使患者机体达到人体自我平衡,从而达到扶正祛邪之目的。平衡针灸学的作用原理平衡针灸
19、学的作用原理 平衡针灸学的作用原理,主要是通过针刺神经干或神经支,给予患者一种适当的良平衡针灸学的作用原理,主要是通过针刺神经干或神经支,给予患者一种适当的良性刺激信号,这种刺激信号既不针对病原体,也不直接针刺病变部位的组织器官,而性刺激信号,这种刺激信号既不针对病原体,也不直接针刺病变部位的组织器官,而是把医生的指令性信息通过针刺神经直接输给信息高速公路,以最快速度、最佳路线是把医生的指令性信息通过针刺神经直接输给信息高速公路,以最快速度、最佳路线输送到高级中枢系统。这种来自人为的超强刺激信号,迅速传递于大脑中枢调控系输送到高级中枢系统。这种来自人为的超强刺激信号,迅速传递于大脑中枢调控系统
20、,大脑中枢调控指挥中心积极接收了医生给予的指令性信息,迅速对高级中枢指挥统,大脑中枢调控指挥中心积极接收了医生给予的指令性信息,迅速对高级中枢指挥系统进行应激性调整,调动体内贮存的中枢递质,再通过神经指挥系统对失调与病变系统进行应激性调整,调动体内贮存的中枢递质,再通过神经指挥系统对失调与病变部位的子系统进行对症性调控,释放大量的能量物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部位的子系统进行对症性调控,释放大量的能量物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镇痛效应,增强机体消炎和代谢作用等。对原来失调的病理状态和物质代谢紊乱过的镇痛效应,增强机体消炎和代谢作用等。对原来失调的病理状态和物质代谢紊乱过程,进行间
21、接干预,通过自我修复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状态。这种平衡状态的形成是利程,进行间接干预,通过自我修复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状态。这种平衡状态的形成是利用针灸外因刺激手段激发调动患者机体的平衡调控系统的功能来实现的。用针灸外因刺激手段激发调动患者机体的平衡调控系统的功能来实现的。平衡针灸学取穴原则平衡针灸学取穴原则 传统针灸以循经取穴、辨证取穴为基本原则。平衡针灸主要采用定位取传统针灸以循经取穴、辨证取穴为基本原则。平衡针灸主要采用定位取穴、交叉取穴、对应取穴为基本原则。临床中也配合男左女右取穴、左右交叉穴、交叉取穴、对应取穴为基本原则。临床中也配合男左女右取穴、左右交叉取穴、双侧同时取穴等取穴原则。取穴、
22、双侧同时取穴等取穴原则。5.1 5.1 定位取穴原则定位取穴原则定位取穴原则主要是指针对某一病变的部位来选取特定穴位。如腰痛穴定位取穴原则主要是指针对某一病变的部位来选取特定穴位。如腰痛穴(BP-HN2BP-HN2)、升提穴()、升提穴(BP-HN1BP-HN1)、精裂穴()、精裂穴(BP-LE8BP-LE8)、痛经穴()、痛经穴(BP-A1BP-A1)等。也就是说通过针刺特定部位的特定穴位达到治疗另一部位疾病,同等。也就是说通过针刺特定部位的特定穴位达到治疗另一部位疾病,同时又不能用交叉、对应来解释的取穴原则。时又不能用交叉、对应来解释的取穴原则。5.2 5.2 交叉取穴原则交叉取穴原则交叉
23、取穴的原则主要是指左右上下交叉取穴。如臀痛穴(交叉取穴的原则主要是指左右上下交叉取穴。如臀痛穴(BP-UE1BP-UE1)、升提)、升提穴(穴(BP-HN1BP-HN1)、膝痛穴()、膝痛穴(BP-UE2BP-UE2)、踝痛穴()、踝痛穴(BP-UE7BP-UE7)、肩痛穴()、肩痛穴(BP-BP-LE6LE6)、肘痛穴()、肘痛穴(BP-LE4BP-LE4)等穴位主要分布于上下肢,上肢的病变取下肢)等穴位主要分布于上下肢,上肢的病变取下肢的相应穴位治疗,下肢的病变取上肢的相应穴位治疗。的相应穴位治疗,下肢的病变取上肢的相应穴位治疗。临床常用平衡穴位介绍 临床常用的平衡穴位共38个。其中头颈部
24、平衡穴位9个,上肢部平衡穴位11个,胸腹部平衡穴位3个,脊背部平衡穴位4个,下肢部平衡穴位11个。现分为三组介绍一、颈肩腰背痛穴组二、疼痛穴组三、杂病穴组 一、颈肩腰背痛穴组(一)颈痛穴(液门)定位:此穴位于手背部,握拳,第四掌骨与第五掌骨之间,指掌关节前凹陷中。局解:在第四掌骨间背侧集中,布有第四掌背动脉,皮下有手臂静脉网,和尺神经手背支(指背神经),和指掌侧固有神经。取穴原则:交叉取穴针刺特点:以针刺指背神经或掌侧固有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针刺手法:上下提插法针感:局部出现酸麻胀感。功能:疏筋活血,清咽利喉,消炎止痛退热,调节神经。主治:颈部软组织损伤、落枕、颈肩综合症、颈肩肌腱炎、颈性头痛
25、、颈性眩晕,临床还可以治疗肋间神经痛、眶上神经痛、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肩周炎、足底痛。按语:是以穴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以治疗颈椎病为主,其以中老年为多发病,病因主要为生理性衰老。因此为巩固疗效,减少环境诱发因素,避免局部受凉,颈部不要锻炼,不要人为加大运动,以促进局部炎症的吸收。歌诀:颈痛液门透中渚,指背神经交叉取,颈部病变与落枕,肋间坐骨痛可取。(二)肩背穴定位:位于尾骨旁开2寸。解剖:布有臀大肌,梨状肌下缘,股二头肌,和臀下动静脉及臀下皮神经,臀下神经,坐骨神经。取穴原则:交叉取穴特点:以针刺坐骨神经干后出现的针感为宜。针感:放射性麻胀感为宜。手法:上下提插手法,待出现相应针感后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