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5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尘肺病防治条例核设施放射卫生防护管理规定职业病防治法律体系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4580924
  • 上传时间:2022-12-21
  • 格式:PPT
  • 页数:154
  • 大小:7.17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尘肺病防治条例核设施放射卫生防护管理规定职业病防治法律体系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尘肺 防治 条例 设施 放射 卫生 防护 管理 规定 职业病 法律体系 课件
    资源描述:

    1、1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病预防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病预防2A、职业危害是从业人员的无形杀手案例回顾3案例一、苯中毒案例一、苯中毒n2002年2月26日,温州市某鞋材加工厂工人陈某(20岁,湖南人)开始从事鞋底清洗工作。6月6日出现鼻出血、牙龈出血症状,即回老家休养。因症状不断加剧。7月14日前往医院治疗,入院后7小时后抢救无效死亡。n医院诊断结果为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并发颅内出血而致死。经温州市职业病诊断小组诊断,陈某系职业性苯中毒死亡。n中毒原因分析n原料使用:使用的清洗液中含有40%的纯苯(剧毒)n作业环境:该厂无有效的通风排毒设施,车间生产环境苯浓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达29.6倍。n 危害告知

    2、:劳动合同中没有对从事有毒有害作业岗位职业危害的告知内容。4案例二、正已烷中毒n2000年7月,广东省东莞市清溪镇的台资制鞋企业(安加鞋厂)n27名打工妹正已烷中毒(四肢麻木,肌力下降)5案例三、1、2二氯乙烷中毒n2003年台州某制鞋企业,二名工人工作4个月后,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直至神志模糊,逐步加重,“中毒性脑病、脑水肿”,经治疗无效死亡。n使用的原料有:PU510胶、“天那水”、包头胶。现场模似试验(天那水):1、2-二氯乙烷浓度达383mg/m3(标准15mg/m3)n原料使用:使用的胶粘剂中中含有1、2-二氯乙烷(高毒),而且成份不清,盲目使用。n作业环境:该厂无有效的

    3、通风排毒设施,车间生产环境浓度远远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限值。手工操作直接接触,无有防护措施,经皮肤吸收。n 健康体检不落实:劳动者出现症状未及时治疗和脱离工作岗位,导致病情加重,死亡。6鞋用胶粘剂的现状2004年对127种胶粘剂检查、检验结果:q苯超标率 15.74%q甲苯、二甲苯超标率22.05%q1、2二氯乙烷超标率2.36%q二氯甲烷超标率2.36%q无中文警示说明的产品:46%7案例四:二甲基甲酰胺中毒案例四:二甲基甲酰胺中毒嘉兴某制革企业工人,男,18岁,2003年7月2日进厂,干法生产线,从事涂头作业。2003年12月11日,出现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皮肤和巩膜黄染,但未就诊,继

    4、续工作;12月13日清晨因症状加重不能继续工作(上夜班),请假离厂,但仍未就诊;12月15日出现意识异常;12月16日被家属送某综合性医院就诊,以病毒性肝炎收入院;12月17日上午,吐咖啡色液体,意识不清,诊断为中毒性肝病。12月24日夜死亡。死亡诊断“中毒性肝病”并发“急性肝功能衰竭、肝昏迷、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8二甲基甲酰胺无色、淡的胺味的液体。相对密度0.9445(25)。沸点152.8。蒸气密度2.51。主要用作萃取乙炔和制造聚丙烯腈纤维的溶剂,亦用于有机合成、染料、制药、石油提炼和树脂等工业。可经呼吸道、皮肤及消化道吸收。污染皮肤可致轻、重不等的灼伤,皮肤起皱,肤

    5、色发白,伴有灼痛感,严重者可使皮肤胀肿,剧烈灼痛。污染眼引起灼痛、流泪、结膜充血;严重者可引起角膜坏死。患者常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部不适及便秘等,少数病例有中上腹痛。急性中毒时肝脏损害常较为突出,患者有明显乏力,右上腹胀痛,不适,出现黄疸,肝脏逐渐肿大,有压痛,常规肝功能检查示异常,其中血清转氨酶升高较明显。病变一般不严重,经治疗可逐步减轻,数周内病情可完全恢复。严重急性中毒:表现为重症中毒性肝病,职业性中毒为少见,接触高浓度,尤其是皮肤污染严重,未及时彻底洗清者,应警惕发生严重中毒。特殊危险者:原患有各种原因的肝脏疾病者,对DMF较为敏感。9n中毒原因分析n作业环境:该厂无有效的通风排

    6、毒设施,车间岗位DMF浓度为102.52 mg/m3,远远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限值。手工操作直接接触,无有防护措施,经皮肤吸收。n 健康体检不落实:劳动者出现症状未及时治疗和脱离工作岗位,导致病情加重,死亡。n个人防护:不到位,个人敏感性较高等因素有关。10案例五:矽肺案例五:矽肺n2004年5月6日晚,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播出温州市龙湾区陶瓷制品加工企业矽肺事件n陶瓷制品加工企业中造成数十名工人患矽肺。n1993年泰顺县496名职工承包沈阳至本溪高速公路吴家岭隧道的南北段工程,因工作场所无任何防护措施,致使196名职工患尘肺(已死亡10人),年龄最小的22岁,工龄最短的为1个月。n20

    7、05年泰顺县某叶腊石矿455名工人体检发现约有90名矽肺病。11n发病的原因n作业环境:该厂无有效的通风除尘设施,车间生产环境粉尘浓度远远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限值。包装手工操作,无有效个人防护用品。n粉尘特征:岩石含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极高。n 职业健康体检不落实:劳动者出现症状未及时治疗和脱离工作岗位,导致病情加重。12案例六:化工企业职业中毒n2005年2月1日宁波某光学有限公司一女工发生三氯乙烯中毒死亡。q2005年2月1日宁波某光学有限公司一女工发生三氯乙烯中毒死亡。赔偿30万元,行政处罚20万元,停业整改三个月。13n中毒原因n作业环境:生产车间全封闭,采用中央空调,无通风排毒设施。车间

    8、生产环境浓度远远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限值。三氯乙烯浓度测定结果:396.7mg/m3超过国家卫生标准。n无有效个人防护:手工操作直接接触,无防护措施,经皮肤吸收。n 健康体检不落实:劳动者出现症状未及时治疗和脱离工作岗位,导致病情加重,死亡。n职业病危害未告知:劳动者不知道毒物危害及防护知识14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15案例七:化工企业职业中毒n2003年4月,台州某化工有限公司氰乙酸甲酯车间氰化工段职工操作时不慎吸入氰化钠气体中毒死亡。n侵入途径:在室温下职业性中毒主要为呼吸道吸入其粉尘或在热处理时吸入氰化钠形成的蒸气而引起,蒸气浓度高时也能从皮肤吸收一部分。n中毒表现:人在吸入高浓度气体或吞服

    9、致死剂量氰化钠时,几乎可立即停止呼吸,造成猝死。非猝死中毒患者,早期可出现乏力、头昏、头痛、胸闷及粘膜刺激症状。随后呼吸加快加深,脉搏加快,心律不齐,瞳孔缩小,皮肤粘膜呈鲜红色。接着出现阵发性强直性抽搐,昏迷和血压骤降,呼吸表浅而慢,以至完全停止。随后,心脏停博而死亡。16案例八:化工企业职业中毒n2003年10月8日上虞市某化工有限公司发生因生产设备意外破裂而引起的二甲基硫醚泄漏中毒事故,中毒人数5人。17案例九:造纸企业职业中毒n2003年年5月月12日富阳市日富阳市 某造纸企业某造纸企业4名中毒,其中名中毒,其中3人已死亡。人已死亡。n2003年年6月月20日晚慈溪市某造纸厂急性中毒日晚

    10、慈溪市某造纸厂急性中毒7人,其中人,其中6人死亡。人死亡。n中毒原因中毒原因n作业环境作业环境:化浆池半封闭,硫化氢浓度较高。化浆池半封闭,硫化氢浓度较高。n无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警示标识:无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警示标识:无必要的卫生防护设施。无有无必要的卫生防护设施。无有效个人防护用品。效个人防护用品。n 职业病危害未告知和职业卫生知识培训职业病危害未告知和职业卫生知识培训:劳动者不知道毒物危劳动者不知道毒物危害及防护知识。害及防护知识。n应急救援不当应急救援不当:导致伤亡人员增加。导致伤亡人员增加。18案例十:刀具厂职业中毒n2003年10月5日下午4时,温州某金石刀具股份有限公司造成急性中毒

    11、5人,其中4人死亡。n电镀废水处理设备,因使用过程中发现废水处理罐渗漏,进行检修,排废水完毕;1名工人在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开始清理罐体中的污泥,昏在罐内;另一名工人抢救,即摔至罐底。后经消防官兵戴上防毒面具等进入罐中救出,送医院救治。n主要工艺有镀铜、铬、镍等,使用氰化钠、氰化亚铜等氰化物剧毒品,并产生电镀废水,经处理后排放。含氰含碱废水氰集水池氧化反应池沉淀反应池沉淀池。n事故现场监测:硫化氢7.7 mg/m3,氰化氢0.77 mg/m3(国家职业卫生标准MAC:硫化氢10 mg/m3,氰化氢1 mg/m3)。19B、立法对职业危害的管理 宪法第42、43、44条对公民劳动权利和义

    12、务,对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等作了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共十三章一百零七条,于1994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劳动法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调整劳动关系的基本法和劳动法律体系的母法,是制定和执行其他劳动法律法规的依据。与生产安全健康有关的内容包括:关于工作时间和休息放假的规定;关于用人单位在安全健康方面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关于劳动者安全健康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关于伤亡事故管理的规定等。20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共七章七十九条,于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自2002年5月1

    13、日起施行。职业病防治法明确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基本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基本管理原则是“分类管理、综合治理”。对职业病的前期预防,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职业病的诊断管理,对职业病病人的治疗与保障等作出了具体规定。21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全国人大 (02.05.01)2、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国务院(05.12.01)3、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卫生部(02.05.01)4、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 卫生部(06.07.27)5、放射诊疗管理规定 卫生部(06.03.01)6、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卫生部(02.05.01)7、

    14、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卫生部(07.11.01)8、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卫生部(02.05.01)9、放射事故管理规定 卫生部(01.08.26)22职业病防治法目录 总则(1-12条)前期预防(1318条)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1938条)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病人保障(3954条)监督检查(5561条)法律责任(6276条)附则(7779条)2324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场所劳动保护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装置放射防护条例放射放射工作工作卫生卫生防护防护管理管理办法办法放射防放射防护器材护器材与含放

    15、与含放射性产射性产品管理品管理办法办法放射放射工作工作人员人员健康健康管理管理规定规定放射放射事故事故管理管理规定规定配套规章:配套规章:职业病分类目录职业病分类目录职业病诊断、鉴定管理职业病诊断、鉴定管理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职业卫生监督程序职业卫生监督程序 尘肺病尘肺病防治条例防治条例核设核设施放施放射卫射卫生防生防护管护管理规理规定定25 我国职业病情况:卫生部部长陈竺2009年4月24日在我国保护农民工健康高层论坛会上指出:我国职业病危害形势严峻,尘肺和职业

    16、中毒居高不下。截止2008年底,各类职业病累计70多万例,其中尘肺病累计发病近64万例,已死亡14万多例。近几年,平均每年新发现尘肺病1万多例,同时尘肺病发病工龄明显缩短,急、慢性职业中毒呈上升趋势。据专家估计,在今后一段时期,我国职业病总数还将继续呈上升趋势。农民工职业病危害问题突出。26 目前,全国有50多万个厂矿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危害,实际接触粉尘、毒物和噪声等职业危害的职工高达2500万人以上,农民工已成为职业危害的主要受害群体。我国在职业病防治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只要我们按照十一五发展规划,坚持安全发展、清洁发展、节约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到2020年就会实现生产安全健康(健

    17、康安全)状况的根本好转,达到和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728 第一节第一节 职业性危害概述职业性危害概述一、何谓职业危害职业危害因素 在生产过程、劳动过程、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不良影响、中毒、伤亡、健康损害或精神影响)。二、来源 1、与生产过程有关的职业性危害因素 主要来源于原料、中间产物、产品、机器设备的工业毒物、粉尘、噪声、振动、高温、电离辐射及非电离辐射、污染性因素等职业性危害因素,均与生产过程有关。29 2、与劳动过程有关的职业性危害因素 作业时间过长、作业强度过大、劳动制度与劳动组织不合理、长时间强迫体位劳动、个别器官和系统的过度紧张,均可造成对劳动者健康的损害。3

    18、、与作业环境有关的职业性危害因素 厂房布局不合理,厂房狭小、车间内设备位置不合理、照明不良等;生产过程中缺少必要的防护设施等;露天作业的不良气象条件。30 第二节第二节 职业危害因素分类职业危害因素分类 1、化学性危害因素 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等;此外,还有放射性物质和粉尘,共十个方面。2、物理性危害因素 包括噪声、振动、高温、低温、电离辐射3、生物性危害因素细菌和微生物(炭疽杆菌、森林脑炎病毒、布氏杆菌等)。4、心理、生理性危害因素心理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等。311、化学性危害因素(1)危险化学品

    19、安全管理条例把危险化学品分为8大类: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放射性物品;腐蚀品。目前列入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版)的危险化学品有3823种,列入剧毒化学品目录(2002年版)的剧毒化学品有335种。这些物品从不同层面上会对人造成伤害。(2)放射性物质可导致外照射急性放射病、亚急性放射病、慢性放射病等11种放射性疾病。(3)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将可导致尘肺病的粉尘分为矽尘、煤尘、石墨尘、炭黑尘、石棉尘、滑石尘、水泥尘、云母尘、陶瓷尘、铝尘、电焊烟尘、铸造粉尘、其它粉尘等13种。322、物理危害因素 物理因素主要有噪

    20、声、振动、高温、低温、x射线等电离辐射。(1)噪声:声强和频率无规律的声音,使人心烦意乱,长期接触可引起听力损失和健康损害,可发生噪声性耳聋。噪声分为空气动力噪声、机械噪声、电磁噪声;根据持续时间和出现的形态分为连续噪声、间断噪声、稳态噪声和脉冲噪声;根据频率特性分为低频、中频、高频、窄频和宽频噪声。声音强弱用声强和声压级表示,其单位为分贝(dB)。国家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区域噪声标准,对噪声给予了规定:室内可接受的为3050dB;工矿企业为8590dB。33(2)振动 振动是一个质点或物体沿直线或弧线相对于基准位置(平衡位置)作来回往复的运动。根据振动的

    21、物理性质分为:机械振动周期性振动非周期性振动简谐振动非简谐振动随机振动冲击振动34表示振动的物理参数有:振动频率(Hz)1秒内完成振动的次数;振幅(mm)振动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位移振动体与平衡位置距离的瞬时值;速度(m/s)单位时间位移的变化量;加速度(m/s2)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其中频率和加速度是评价振动对人体健康危害的基本参数。35(3)高温 高温(等于或大于25的作业)常以湿球黑球温度(WBGT)指数来评价高温车间气象条件的,它综合考虑空气温度、风速、空气湿度和辐射热四个因素。高温的危害是职业性中暑。WBGT是由黑球温度(tg)、干球温度(ta)、自然湿球温度(tnw)三个部

    22、分构成的。其中黑球温度读数受空气温度、风速、辐射热和空气湿度的影响。学者们经过长期实验研究,认为这三个读数如按下列方式计算时,所得的结果可以比较正确地反映工作地点的气象条件,即:agnwgnwtttWBGTttWBGT1.02.07.03.07.0室外作业室内作业36 (4)其它异常气象条件 如低温(冻伤)、高湿(风湿)、高气压(减压病)、低气压(高原病)等。(5)电离辐射 有x、r 射线和中子流等,可使人体发生不同形式的放射病。(6)非电离辐射 如紫外线、红外线、高频电磁场、微波、激光等。373、生物性危害因素 生物性危害因素主要有:炭疽杆菌、森林脑炎病毒、布氏杆菌。炭疽主要分布于畜牧业、皮

    23、革业和动物饲养员(屠宰、皮毛加工);森林脑炎主要分布于伐木业、护林业和狩猎业;布氏杆菌主要分布于肉食品制造业和畜牧业。384、心理、生理危害因素 负荷超限体力、视力及其它负荷超限造成的劳动性损害。禁忌作业违反规定的作业造成的劳动性损害。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及其它心理异常造成的劳动性损害。辨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及其它辨识缺陷造成的劳动性损害。此外还有强迫性体位、工具不合适、作业空间狭小、通道和道路有缺陷等造成的劳动性损害。39第三节 职业危害的表现1、职业病分类:职业病名录(卫生部和劳动部2004年4月18日)分为十大类115种。尘肺(13种):如矽肺,石棉肺,电焊工尘肺

    24、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如放射性肿瘤 职业中毒(56种):如氯气中毒,甲醇中毒 物理因素职业病(5种):如中暑,手臂振动病 生物因素职业病(3种):如森林脑炎 职业性皮肤病(8种):如接触性皮炎,痤疮,溃疡 职业性眼病(3种):如化学性眼部烧伤,电光性眼炎 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种):如噪声聋 职业性肿瘤(8种):如苯所致白血病 其它类(5种):如金属烟热,职业性哮喘402、职业中毒表现及相关物质职业中毒表现及相关物质(1)刺激性气体物质种类(共十三类)n酸:盐酸、硝酸、硫酸、高氯酸、铬酸等n成酸氧化物: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二氧化氮、铬酐等n成酸氢化物:氯化氢、氟化氢、溴化氢n卤族元素

    25、:氟、氯、溴、碘n无机氯化物:光气、二氯亚砜、三氯化磷、三氯氧磷、三氯化砷、四氯化硅等n卤烃:氯化苦(硝基三氯甲烷)、卤代烷类等 41n酯类:硫酸二甲酯、二异氰酸甲苯酯、氯甲酸甲酯、甲酸甲酯、醋酸甲酯等n醛类:甲醛、乙醛、丙醛等n醚类:乙醚、氯甲基甲醚等n氟代烃类:氯氟丙烯、八氟异丁烯、氟光气等n成碱氢化物:氨n强氧化剂:臭氧n金属和类金属化合物:氧化镉、羰基镍、硒化氢等42刺激性气体的毒性作用 对机体的作用表现为对眼和呼吸道粘膜的刺激作用。最主要的病状(7种)是出现呼吸系统的改变,轻者为上呼吸道刺激症状,重者则致喉头水肿、喉痉挛、支气管炎、中毒性肺炎,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并发或伴发心肾等实质

    26、性脏器病变直至危及生命。n神经系统:一般有头晕、头痛、恶心、乏力;重症中毒缺氧时烦躁、昏迷、惊厥,甚至呼吸麻痹或心跳骤停。n循环系统;常见心肌损害和心律不齐,窦性心动过缓或过速;重症肺水肿可出现休克。n血液系统:使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80%;氮氧化物中毒时可出现高铁血红蛋白症。43n消化系统:食欲减退及肝脏损害,血清谷丙转氨酶增高。n发热:有机氟化物烟尘热及氧化镉中毒早期出现的铸造热型发热;并发肺水肿者也常有发热症状。n纵膈气肿、颈部皮下组织气肿:氮氧化物、氨、有机氟裂解殘液气中毒时发生。n肺水肿:刺激性气体引起的严重症状;重症肺水肿出现严重的急性呼吸窘迫和低氧血症(呼吸窘迫综合症)。肺

    27、水肿的发病机理(肺泡和血管通透性增强、血管活性物质释放与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神经体液因素、缺氧)44刺激性气体中毒的临床表现n急性中毒:眼和上呼吸道炎症:畏光、流泪、结膜充血;咽喉疼痛、充血、呛咳、胸闷等。窒息状态:呼吸道机械阻塞等。呼吸道炎症:咽喉疼痛、充血、呛咳、胸闷等。肺水肿:早期呛咳、胸闷、呼吸困难,并伴有烦躁、头痛、乏力、恶心等全身症状;肺水肿期,呼吸极度困难呈端坐呼吸、口唇及指端紫绀,咳白痰或粉红色泡沫样痰。n慢性影响:较长时间的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45(2)窒息性气体以气体形式侵入机体而直接引起窒息作用的物质(共三类)。n单纯窒息性气体(惰性气

    28、体、乙烷、乙烯、水蒸气)这类气体本身毒性低,由于它们的存在降低空气中氧的浓度,血液不能从吸入的空气中得到足够的氧,结果动脉氧分压下降,使组织细胞的供氧能力减少,导致机体缺氧窒息。空气中通常氧的浓度约为21%,当其低于16%时,表现为呼吸困难;低于10%时可引起昏迷甚至死亡。46n血液窒息性气体(一氧化碳、一氧化氮、苯胺及硝基苯等)血液以化学结合方式运输氧气(化学窒息性气体),这类气体阻碍血红蛋白对氧气的结合能力,或妨碍血红蛋白向组织细胞释放携带的氧气,造成组织供氧障碍而发生窒息。n细胞窒息性气体(氰化氢、硫化氢)这类气体作用于细胞内的呼吸酶使之失活,直接阻碍细胞对氧的利用,使生物氧化过程不能进

    29、行造成组织细胞缺氧。47(3)有机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芳烃类、卤烃类、脂肪烃类、有机农药)其毒害作用较复杂主要有:(对粘膜和皮肤的刺激作用或致敏作用、侵犯神经系统、损害造血系统、损害肝脏、损害肾脏和膀胱、致癌作用)(4)金属和类金属在107种元素中有91种金属元素。金属有重金属和轻金属,以相对密度4.5为界。类金属指的是具有部分金属特性的物质(硅、硼、锗、砷、硒)。金属的毒害作用也很复杂,金属不同中毒症状和毒害作用不同。与金属的性质(溶解度、分子大小)、毒害作用机理、进入人体的方式及状态有关。例如汞(p158)483、尘肺的表现因吸入粉尘,肺内有粉尘潴留而引起肺组织纤维化的疾病称为尘肺

    30、。(1)影响粉尘致尘肺的因素:化学成分(尘中SiO2的含量愈高,危害愈大)、粉尘量(与粉尘浓度、可吸入的比例、呼吸道清除能力有关,粉尘量越大毒害越大)、粉尘颗粒(只有15m直径的尘粒容易吸入肺泡腔或呼吸细支气管,并在其中沉积)等。(2)尘肺临床表现:全身性症状表现为消化系统症状和神经衰弱综合症。如食欲不振、上腹胀气、大便秘结;无力、头昏、失眠、注意力不集中;气短、咳嗽、胸痛等。体征可见唇、指甲紫绀;鼻腔粘膜萎缩、咽喉发红。晚期可并发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甚至肺结核。494、灼伤由于热力或化学物质作用于身体引起的局部组织损伤,由此引起的病理生理变化或中毒称为灼伤。(1)灼伤分类:按灼伤原因分为:火烧

    31、伤、热力烫伤、化学性灼伤。按灼伤部位分为:体表、呼吸道、消化道、眼灼伤。(2)化学性灼伤的常见物质n酸性物质(无机酸:盐、硝、硫酸等;有机酸:甲酸、乙酸、氯乙酸等)n碱性物质(无机碱、有机胺等)n金属及类金属化合物(碱金属、强氧化剂、黄磷、三氯化磷、三氯氧磷等)n有机化合物(酚类、醛类、酰胺类等)50(3)灼伤程度及面积估算n化学性皮肤灼伤的深度(分为三度):I度灼伤:皮肤发红,无水泡,有灼痛感。II度灼伤:浅II度时皮肤有水泡,泡内有浅黄色液体,泡破后创面潮红,感觉很痛;深II度时创面苍白无明显疼痛,可无水泡,水泡壁较厚,水泡破后有针头大小的红点。III度灼伤:局部苍白,失去弹性,像皮革样硬

    32、韧或呈黑痂,末梢神经遭受破坏,疼痛不明显。n化学灼伤的面积估算:用“手掌法”估计,五指并拢一个手掌相当于体总表面积的1%;手指分开则为0.25%。用“九分法”估计,头、颈占9%;一个上肢占9%;躯干占27%;双下肢+臀部占46%。51n化学灼伤的轻重程度(用灼伤面积和灼伤深度表示,分为三度)轻度灼伤:面积小于10%,III度深度为0。中度灼伤:面积11%30%,III度深度为1%10%。重度灼伤:面积31%50%,III度深度为11%20%。52分度灼伤程度临床特点疼痛血管栓塞愈合/周瘢痕I度表皮红斑1浅II度表皮及小部真皮水泡2深II度表皮及大部真皮苍白网状35III度表皮及全部真皮焦痂树枝

    33、状植皮n化学灼伤的临床表现53(4)化学灼伤的现场救治现场处理(争分夺秒)立即脱离现场,迅速脱去衣物。立即用大量的自来水或清水冲洗创面1530min,注意保暖。酸性物质的灼伤用2%5%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和湿敷。碱性物质灼伤用2%3%硼酸溶液冲洗和湿敷。黄磷烧伤用清水冲洗或用湿布覆盖创面,以隔绝空气,阻止烧伤;也可先用2%的硫酸铜溶液擦洗创面,然后用5%的碳酸氢钠溶液湿敷。氢氟酸灼伤用石灰水上清液浸泡、湿敷。苯酚和溴灼伤用70%的酒精外擦创面,然后用5%的碳酸氢钠溶液湿敷。硫酸二甲酯灼伤用5%的碳酸氢钠溶液湿敷。沥青灼伤用麻油、汽油或二甲苯擦洗。54化学物质溅入眼内的处理方法 酸或碱性物质溅入眼内

    34、先在现场迅速用清水冲洗,冲洗时一定要把眼睑掰开;而后送医院。电石、生石灰颗粒溅入眼内先用植物油或石腊油棉签蘸去颗粒后再用水冲洗。急救治疗(5)化学灼伤的预防n 加强管理、强化安全卫生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n 加强生产现场管理,防止跑、冒、滴、漏,严格操作规程;n 做好个人防护,穿戴好必要的防护用品;n 配备急用药水:2%5%的碳酸氢钠溶液;2%3%的硼酸溶液;1%2%的硫酸铜溶液等。n 设置危险岗位监督岗。555、其它职业病表现(1)中暑高温对人体的生理影响高温环境下劳动会产生许多生理功能的变化,如:体温调节正常情况下人通过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保持着身体的热平衡;当环境温度过高、劳动时间

    35、太长,人体产热、受热超过散热,导致体内蓄热,造成中暑。水盐代谢出汗是人体蒸发散热的主要途径,能有效地防止体内蓄热。高温作业工人一天的排汗量约30004000 mL,排出钠盐量约1520克;若出汗过多,排盐过多,可造成盐水代谢障碍,甚至体内缺盐缺水。低钠血症,不能使钠离子进入细胞内影响三磷本腺苷酶的活性,使钙离子不能隔离在肌质网中,致使肌纤维持续收缩,发生抽搐。循环系统改变由于大量出汗,皮肤血管扩张,使血流量增大,而有效血容量减少,心脏负荷加重,心率增速,血压轻度下降,脉压增大,导致心肌损害,甚至心力衰竭。56 消化系统改变高温作业会使胃肠活动受到抑制,消化液分泌减少,胃酸降低,淀粉酶活性降低,

    36、引起消化不良或食欲减退。泌尿系统改变由于大量出汗,使尿液减少,致肾血流量和肾小球过滤率降低,如不及时补充水,尿液浓缩,肾脏负担加重,严重时造成肾功能衰竭。职业中暑表现 职业中暑常表现为热射病与热痉挛同时存在,先是头昏、头痛、心悸、恶心、皮肤湿冷、脉搏细弱、血压降低、面色苍白等热衰竭表现,后皮肤干热、体温升高、闭汗等热射病表现。57 中暑分为三级:先兆中暑有头痛、头晕、无力、脉搏加快,体温基本正常,能坚持工作。轻度中暑除有先兆嘴里表现外,面色潮红、皮肤灼热、体温在38.5;或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量出汗、皮肤湿冷,脉搏细微、血压下降。重度中暑除有上述症状外,出现突然晕倒、热痉挛,体温升至40。

    37、58(2)手臂振动病表现 由长期使用振动工具,接触手传振动引起的末梢循环障碍为主的疾病。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发作性手指变白,并伴有神经肌肉损害及骨关节改变。影响这类危害的主要因素有:振动参量振动频率和加速度 振动频率为11000Hz能为人所感受;当振动频率为30 300Hz产生振动性白指;低频率(20Hz以下)作用于前庭、内脏器官和肌肉骨关节;高频率作用于神经末梢,引起末梢血管痉挛。振动加速度越大,冲击力越大,对人体的伤害也越大。振动时间接触振动的时间越长,振动越强烈,机体接受振动的能量越大,振动的损害越严重。59环境温度和噪音 寒冷是促进振动病发生的重要条件,一般气温在15以下时容易发作振动白指

    38、。振动工具噪声的强度约为80120dB。振动、噪声和寒冷是促进振动病发生的三大条件。机体状况 振动病个体差异较大,但一般相同条件下,健康机体所受影响小些。此外,振动作业工作体位、静力紧张、加工物硬度等影响振动对机体的作用。60(3)噪声聋表现 长期接触强烈的噪声使作业者发生听阈位移,并不能完全恢复到原状态,造成噪声性耳聋。噪声对听力的损害程度与噪声性质、噪声强度、频率、专业工龄、年龄、缺氧等有关。噪声耳聋初期可出现耳鼓膜充血、内陷,自己感觉耳胀、耳痛、耳鸣,在听力曲线上30006000Hz处出现V形下陷,除对高频率听力困难外,交谈没有障碍。当发展到对语言听力范围5002000Hz有障碍时,出现

    39、噪声聋。61(4)金属烟热表现 金属烟热是吸入金属烟雾后机体的发热反应。又称铸造热、焊工热、氧化锌热、黄铜热等。冶炼、铸造、焊割、金属加工等作业人员应注意得金属烟热。某些金属加热到500时可形成直径1m的金属氧化物颗粒烟雾,吸入后通过支气管和肺泡进入血液循环,引起发热反应,并出现全身症状。如锌的熔点为419.4,易形成氧化锌烟雾,空气中氧化锌烟雾含锌达40mg时可发病,80mg时明显发作。除锌外,常见的金属和类金属有:锑、砷、铍、镉、钴、铜、铅、镁、锰、汞、镍、碲、锡等。前期,觉口内有甜味、全身无力、四肢酸痛、食欲不振,并胸闷、咳嗽;发作时,出现寒战,发热达3839或更高,眼结膜、咽、面部充血

    40、,呼吸和脉搏加快,肺部有干性罗音,白细胞增加、血糖升高等。62 第四节第四节 职业危害因素存在的状态职业危害因素存在的状态 一般情况下,职业危害因素常以五种状态存在:粉尘:漂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直径大于0.1mm,主要是机械粉碎、碾磨、开挖等作业时产生的固体物形成。烟尘:又称烟雾或烟气,悬浮在空气中的细小微粒,直径小于0.1m,多为某些金属熔化时产生的蒸汽在空气中氧化凝聚形成。63 雾:悬浮在空气中的液体微滴,多为蒸汽冷凝或液体喷散而形成。烟尘和雾又称为气溶胶。蒸汽:液体蒸发或固体物质升华而形成。如苯蒸气、磷蒸气等。气体:在生产场所的温度、气压条件下散发在空气中的气态物质。如二氧化硫、氮氧化

    41、物、一氧化碳、氨气、氯气等。64 新修订的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的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规定了工作场所的339种有毒化学物质,其中粉尘有47种、生物因素有2种和10种物理因素接触的限值。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有害因素(GBZ2.2-2007)规定了十一种物理因素的接触限值。65 常见部分毒物在车间空气中的最高容许浓度(mg/m3)如下:一氧化碳:30;氨:30;苯:40;甲醛:3;氯气:1;甲醇:50;汽油:300;硫化氢:10;铅:0.05;二氧化硅:2;水泥粉尘:6;石棉粉尘:2;煤尘:10。66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

    42、见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67 第五节第五节 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一、侵入途径一、侵入途径 1、呼吸道 凡是以气体、蒸汽、雾、烟、粉尘形式存在的毒物,均可经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内。毒物一旦进入肺脏,很快就会通过肺泡壁进入血液循环而被运送到全身。较大的粉尘大部分可以被鼻毛滤掉,气管上的纤毛可以将沉积在气管壁上的粉尘通过粘液运送到咽部排除,只有较小的粉尘才能到达肺部。粉尘微粒越小,对人体危害越大。68 2、消化道 毒物经消化道进入人体的原因:一是个人卫生习惯不良,手沾染毒物后没有及时用流动的水清洗或清洗不彻底,就进食、饮水或吸烟等进入消化道;二是由于饮食、水等被毒物污染

    43、。教育员工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在接触毒物的过程中应严禁饮水、进食、吸烟;工作完毕后必须用流动的水将手冲洗干净;接触毒物的衣物、鞋、帽应放在安全地方,及时清洗干净。69 3、皮肤 脂溶性毒物经皮肤吸收后,还需要有水溶性,才能进一步扩散和吸收,所以具有水、脂溶性的物质(如苯胺)易被皮肤吸收。裸露的皮肤出汗时更容易被毒物侵害。二、毒物在体内的过程二、毒物在体内的过程 1、毒物的分布 毒物被吸收后,随血液循环(部分随淋巴液)分布全身。当体内毒物达到一定浓度时,就发生中毒。70 毒物在体内各部位的分布并不均匀,同一毒物在不同组织和器官中的分布也不相同,有些毒物相对集中在某些组织或器官中,如铅、氟主要集中在

    44、骨质中,苯多分布在骨髓及类脂质中。2、生物转化 毒物吸收后受到体内生化过程的作用,其化学结构发生一定改变,这个过程称为生物转化,其结果可使毒性降低(解毒作用)或增加毒性(增毒作用)。(敌百虫敌敌畏)71 毒物的生物转化可归结为氧化、还原、水解、结合等。经转化形成的毒物代谢产物排出体外。3、排除 毒物代谢产物可经肾、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排除,其中经肾随尿液排除是最主要途径,常用测量尿中的毒物含量来监测和诊断毒物吸收和中毒的情况。72第六节 毒物对人体的危害毒物对人体的危害 按照职业危害因素(毒物)作用的性质,对人体的危害可分为:刺激性、腐蚀性、窒息性、麻醉性、溶血性、致敏性、致癌性、致突变性、致

    45、畸性等。1、刺激性 对皮肤的刺激:许多化学品能引起皮肤干燥、粗糙、疼痛,这种情况被称作皮炎。73 对眼睛的刺激:眼睛接触化学品会产生流泪、酸痛等感觉。伤害程度取决于毒性的大小和采取急救措施的快慢。对呼吸道的刺激:呼吸系统接触化学品后会引起气管炎、肺炎、肺水肿。2、过敏 皮肤接触环氧树脂等化学品会产生过敏性皮炎(皮疹或水泡)。呼吸系统接触甲苯、福尔马林等化学品会引起职业性哮喘(咳嗽、呼吸困难)。74 3、窒息(缺氧)单纯窒息:环境中的氧气被惰性气体(N2、CO2等)所冲淡,当氧的浓度降到17以下,机体会出现缺氧,引起头晕、恶心,严重者会死亡。化学窒息:化学品能与血红蛋白结合造成机体缺氧。O2+h

    46、b hbO2 COhb hbCO。CO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要大于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300倍以上,CO含量达0.1时就会造成严重缺氧。还有氰化氢、硫化氢等毒物都会引起化学窒息。75 案例:睡觉到半夜,危险悄悄降临临 八人煤气中毒 2006年11月17日凌晨,在汉口江汉北路179号,八人回家使用燃气热水器洗澡后,打牌到凌晨2点才睡觉,到3时许,屋内八人全部一氧化碳中毒。谭某首先感到头昏想吐,邓某上则所时昏倒地后用脚蹬门吵醒其他人,许某打电话报警,120赶来将八人送医院抢救脱险。76 4、昏迷和麻醉 乙醇、乙醚、烃类会导致中枢神经抑制,出现昏迷和麻醉现象,严重者会死亡。5、全身中毒 有些化学品会引起

    47、一个或多个系统中毒并扩展到全身。6、致畸 麻醉性气体、水银、有机溶剂等会对胎儿造成危害,导致胎儿畸形。77 7、致癌 长期接触一定化学品会致癌,潜伏期一般为440年。如:砷、石棉、镍等会引起肺癌;苯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镍、木材、皮革粉会引起鼻腔癌;苯胺、皮革粉会引起膀胱癌。8、致突变 试验结果表明8085致癌化学物质对后代发育都有不同程度影响。78 、尘肺(矽肺)尘肺是微小尘粒沉积在肺组织中引起肺组织弥漫性、纤维性病变。潜伏期一般为515年。石棉、石英粉、滑石粉、煤粉、水泥粉等都能引起尘肺病。毒物的危害主要是对呼吸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以及皮肤、眼等部位的危害。79第七

    48、节 职业危害程度分级 职业危害分级涉及到:体力劳动强度分级、高温作业分级、低温作业分级、噪声作业分级、粉尘作业危害分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有毒作业分级、高处作业分级等。各种分级的标准依据不同标准。1、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1983年制定了体力劳动分级标准(GB3869-83),1997年进行了修订,并于1998年1月1日起执行。808182平均能量代谢率(M)的计算83劳动时间率(T)计算84体力劳动强度指数(I)计算852、高温作业分级 依据标准GB/T4200-2008,该标准是84年、97年的基础上修订而成。该标准于2009年6月1日起实施。以湿球黑球温度()表示人体接触生产环境热强度的

    49、一个经验指数(WBGT指数)。WBGT是由黑球温度(tg)、干球温度(ta)、自然湿球温度(tnw)三个参数表示。agnwgnwtttWBGTttWBGT1.02.07.03.07.0室外作业室内作业86依湿球黑球温度高温作业分为四级,如下表87 不同工作温度、不同劳动强度下的劳动者的劳动时间不允许超过表2规定的时间。883、低温作业分级 低温作业标准(GB/T14440-1993)由国家技术监督局1993年6月10日批准,于1994年1月1日实施。按工作地点温度和低温作业时间率,按低温作业分为四级(如表);低温作业时间率以下式计算:89904、噪声作业分级 噪声作业分级(LD80-1995)

    50、于1996年6月1日起实施。以接触噪声时间和等效连续噪声级确定噪声危害指数,按噪声危害指数分级。噪声危害指数计算公式:I-(LwLs)/6 式中:I噪声危害指数;Lw噪声作业实测工作日等效连续噪声级,dB;Ls接噪时间对应的卫生标准,dB;6分级常数。噪声作业分组如下表。91噪声作业分级噪声危害指数范围噪声级数安全作业0I00轻度危害10I1I中度危害21I2II高度危害32I3III极度危害43I噪声危害指数与分级925、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 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GB5817-86)1986年11月1日起实施。用三个指标(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和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尘肺病防治条例核设施放射卫生防护管理规定职业病防治法律体系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580924.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