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传染病学总论.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1.传染病学总论.ppt》由用户(金钥匙文档)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传染病 总论
- 资源描述:
-
1、传染病学 Infectious Diseases,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 刘庄,概述,什么叫传染病?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pathogen)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infectivity)的疾病 什么是传染病学? 传染病学是研究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在人体内、外环境中发生、发展、传播和防治规律的科学,传染病的危害,传染病都具有不同程度的传染性 在人群中可以引起流行,传染病的历史回顾,公园6世纪、14世纪、19世纪末,鼠疫的世界大流行有3次,第二次世界流行持续300年,欧洲1/4人口(2500万)死亡 17-18世纪发生在欧洲的天花,造成1.5亿人死亡 霍乱有7次世界大流行,解放前的50年中国发
2、生过12次霍乱大流行,死亡不计其数 1918年世界上著名的“西班牙流感”大流行,死亡约5000万人 疟疾、血吸虫病、黑热病、麻疹、伤寒、痢疾、结核病等,疫情都较严重,1918年Kansas流感大流行,14世纪欧亚大陆鼠疫大流行,传染病的历史回顾,1981年美国发现首例AIDS病人,目前全球已接近4000万,死亡3000万余人 1997年禽流感病毒由家禽传染人,在香港两度流行,18人感染,6人死亡 2003年SARS席卷了世界范围内的32个国家和地区,累计病例8422例,死亡919人 2008年手足口病,国内多个省市发生了较大规模的流行 2009年4月甲型H1N1流感首先在北美暴发,全球214个
3、国家和地区报告了甲型流感确诊病例,死亡18449个病例,20142015 我们共同关注,埃博拉出血热 自2014年埃博拉出血热爆发以来,WHO2015年12月30日报告全球总病例为28637例,死亡11315例(39.5%)。其中西非三国28601例,死亡11300例 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莫斯) 最早于2012年发现在中东,已有20多个国家有病例报告,均与中东有流行病学关联,病死率达37.8%,传染病是全球公共卫生危机隐患,传染病对于人类生命的威胁远远大于战争,是人类的主要杀手 AIDS已夺走世界3000多万人的生命 结核病年死亡300万 霍乱、伤寒、痢疾等腹泻每年造成300多万人死亡
4、严重破坏经济发展 SARS使我国2003年GDP损失了近1.5% 我国肝炎发病人数占传染病总数约35%,每年造成260多亿元的经济损失 政局不稳 可以消弱公众对国家总体管理功能的信任 影响国家社会功能的发挥,扰乱社会秩序 传染病是生物战争威胁或恐怖主义威胁的战略要素,传染病的现状,消灭了天花,控制了鼠疫和霍乱的流行,血吸虫病、疟疾、结核病等大大减少 病毒性肝炎、肾综合征出血热增加,结核病卷土重来 发现了一些新发传染病,如艾滋病、军团菌病、人的克雅病、SARS等 人的死因顺位发生了由传染病为主转向以心、脑血管病、肿瘤等为主的重大变化,学习传染病的目的和要求,初步掌握传染病的基本规律 掌握临床特点
5、和诊断治疗方法 掌握主要的预防措施 以达到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目的,第一节 感染与免疫,感染的概念,人体与病原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称为感染 其过程的结局取决于三个因素:病原体的致病能力、机体的防御能力、环境和治疗因素,病原体(Agent),病毒(virus): 肝炎V、汉坦V 衣原体(chlamydia):鹦鹉热、沙眼、肺炎 立克次体(richettsia):斑疹伤寒、Q热、恙虫病 支原体(mycoplasma):非典型性肺炎、泌尿生殖系感染 细菌(bacteria):霍乱、伤寒、菌痢 真菌(fungus):各部位真菌感染 螺旋体(spirochete):钩体病、梅毒、莱姆病 原虫(pro
6、tozoan):疟疾、阿米巴 蠕虫(helminth):血吸虫、肝吸虫 朊毒体(prion):克雅病,病原体的致病能力 (pathogenicity),病原体的数量 侵袭力(invasiveness) 毒力(virulence) 变异性(variability),病原体的数量,在同一疾病中,病原体的数量与其致病能力呈正比。在不同的疾病中,能引起疾病发生的最低病原体的数量有很大差别,病原体的侵袭力,是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并在机体内扩散的能力 有些病原体到达机体后,仅能在局部停留、繁殖,很少有侵袭能力(白喉杆菌、百日咳杆菌) 有些细菌则有很强的扩散能力,破坏机体组织的防御结构,可引起菌血症和败血症(溶
7、链、金葡、伤寒) 有些病原体直接侵入人体(钩端螺旋体),病原体的毒力,主要指外毒素(exotoxin)和内毒素(endotoxin) 外毒素白喉毒素、破伤风毒素、肠毒素等,通过与靶器官的受体结合,进入细胞产生作用 内毒素是G-杆菌的细胞壁,通过激活单核-巨噬细胞系统,释放细胞因子起作用 其他:指帮助病原体粘附到宿主细胞膜上的物质,如丝状血凝素,M蛋白等。,病原体的变异性,病原体可因为遗传或环境因素而产生变异,变异的结果可使其毒力减弱或增强 病原体的抗原变异可以逃避机体的特异性免疫,使感染持续或耐药,机体(Host)的防御能力,非特异性免疫(nonspecific immunity):屏障作用、
8、吞噬作用、体液因子 特异性免疫(specific immunity) :细胞免疫、体液免疫,nonspecific immunity,是人体对入侵的各种异物所具有的清除反应,这种防御能力是由遗传获得的先天免疫力,屏障作用,外部屏障:皮肤、粘膜及其分泌物,如:溶菌酶、胃酸、纤毛等 内部屏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吞噬作用,主要指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可清除体液中的病原体,如: 大单核细胞血液 枯否细胞肝脏 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脾、淋巴结、骨髓,体液因子,补体以及各种细胞因子:IFN、TNF、IL-16、GSF等,能直接或通过免疫调节作用清除病原体,specific immunity,指机体对某种抗原特
9、异性识别而产生的免疫,这种免疫只针对一种抗原,感染后的免疫都是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致敏的T-C与相应的抗原再次相遇时可产生特异性的细胞毒作用,释放各种细胞因子,杀伤病原体和它所寄生的细胞 细胞免疫在清除寄生于细胞内的病原体,如TB、病毒、真菌、立克次体等,起着重要的作用,体液免疫,致敏的BC受到相应的抗原刺激后转化为浆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 不同的抗原产生的免疫应答不同,产生的抗体也不同,如中和抗体、调理素、抑制粘附作用的抗体等 抗体主要作用于细胞外的病原体,感染过程的表现,病原体被清除 隐性感染(covert infection) 显性感染(overt infection) 潜伏性感染(la
10、tent infection) 病原携带状态(carrier state),病原体被清除,非特异性免疫屏障,如粘膜分泌物、胃酸 单核巨噬细胞吞噬 特异性抗体中和,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组织损伤,或只有很轻微的损伤,没有出现临床症状和体征,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有少数人可成为慢性病原携带状态,显性感染(临床感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引起特异性免疫,同时出现组织器官的病理损伤及病理生理变化,出现临床症状和体征,隐性感染 显性感染 组织损伤 轻 有 症状 无 有 体征 无 有 生化改变 无 有 免疫应答 有 有 发生率 高 低 获得特异
11、性主动免疫 有 有 感染后病原体被清除 大多数 大多数 感染后转变为病原体携带 少数 少数,病原携带状态,即不显现出临床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如伤寒、痢疾、乙肝等 短暂的病原携带状态,如:潜伏期或恢复期病原携带者 长期病原携带者,成为重要的传染源,潜伏性感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寄生于某些部位,等到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显性感染,如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疟疾、结核等 与病原携带者的不同之处是病原体不排出体外,第二节 传染病的发病机制,传染病的发生与发展的特征 - 阶段性,病原入侵部位 不同的病原体入侵部位有其特异性,入侵门户适当,病原体才能定居、繁殖,引起病变 霍乱、痢疾 - 经口感染,进入肠道,
12、才能生存致病 血吸虫尾蚴 - 直接钻入皮肤致病 破伤风杆菌 - 经伤口感染致病 经过一段生活史阶段,再在某脏器定居 蠕虫病,病原体在体内定位 病原体入侵后,定殖于特定部位 入侵部位直接引起病变 - 菌痢、阿米巴病 入侵部位繁殖,分泌毒素引起相应部位病变 - 白喉 入侵后进入血流,再定位某一器官引起病变 流脑、乙肝 病原体排出体外 是传染性的重要因素,病原体排出体外的持续时间有长有短,决定了不同的传染病有不同的传染期,是决定隔离期的依据,机体组织的损伤机制,直接侵犯 如:阿米巴滋养体 毒素作用 如:破伤风、霍乱 免疫反应 如:AIDS、乙型肝炎,第三节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和影响因素,流行过程的基本
13、条件,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播散及终止的过程称为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流行本身又受到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传染源(source of infection),病人(隐性感染者) 病原携带者 受感染的动物,传播途径(route of transmission),呼吸道 消化道 虫媒 接触 血液制品 母婴 土壤,人兽共患病(zoonosis),在脊椎动物和人之间自然传播的疾病和感染,即人和脊椎动物由共同的病原体引起的,并在流行病学上有关联的疾病 炭疽病、布氏杆菌病、口蹄疫 、狂犬病、疯牛病等,病原体通过各种媒介在动物间传播和延续,可形成人类疾病
14、的传染源,并在一定的条件下传染给人 如:鹦鹉热、鼠疫、莱姆病、登革热、肾综合症出血热等,自然疫源性疾病,Flea(鼠蚤)地方性斑疹伤寒,Body louse(体虱)流行性斑疹伤寒,蜱地方性回归热,蟎恙虫病,人群易感性,对某一个传染病没有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 易感者在人群中占有的比例决定人群的易感性 流行的周期性,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自然因素:有明显的地区性,有明显的季节性 社会因素:包括社会制度、经济生活条件以及文化水平等,对传染病的流行过程有决定性影响,第四节 传染病的特征,传染病的基本特征,病原体(pathogen) 每一个传染病都由特异性的病原体所致 传染性(infectivity
15、) 是传染病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感染性疾病:各种病原体引起的疾病 (infectious disease) 传染性疾病:各种病原体引起的有传染性、(communicable disease) 可以在人群间相互传播、在某些条件下流行的疾病,耳源性脑膜炎 化脓性脑膜炎 感染性疾病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化脓性脑膜炎 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epidemiologic features) 流行性(epidemicity) 个体扩散到社区引起流行 散发(sporadic) 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病例 爆发(outbreak) 短时间内突然大量病例 流行(epicemic) 比散发病例明显增多 大流行
16、(pandemic) 范围超出国界或洲界 季节性(seasonal) 地方性(endemicity),感染后免疫(postinfection immunity) 人体感染病原体后(显性或隐性),都会产生特异性免疫力,出现各种抗体,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感染后的免疫属于主动免疫,持续时间差异很大 病毒性传染病免疫持续时间最长,往往是终生免疫(麻疹、脊灰、乙脑等,流感除外) 细菌、螺旋体、原虫性感染免疫持续时间较短,数月或数年,不能防止再感染(痢疾、阿米巴病、疟疾等,伤寒例外) 蠕虫病感染后不产生保护性免疫(血吸虫病、钩虫病、蛔虫病等),传染病的临床特征,病程发展的阶段性 急性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转
17、归,通常分为四个阶段 潜伏期(incubation period) 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称为潜伏期 前驱期(prodromal period) 从起病至症状明显这一阶段称为前驱期,症状明显期(period apparent manifestation) 前驱期过后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持续一段时间,随着机体免疫力的增强,病原体被抑制并清除,临床表现趋于缓解 恢复期(convalescent period) 由于机体免疫力增强,病原体被清除或局限在某些组织部位,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 复发(relapse)和再燃(recrudescence) 后遗症,传染病的临床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