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一种群与群落的区别和联系专题十二生态系统与生态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专题十一种群与群落的区别和联系专题十二生态系统与生态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 十一 种群 群落 区别 联系 十二 生态系统 生态 课件
- 资源描述:
-
1、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种群与群落的区别和种群与群落的区别和 联系联系专题十二专题十二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 的保护的保护第五单元生命系统的生态基础第五单元生命系统的生态基础第五单元生命系统的第五单元生命系统的生态基础生态基础第五单元第五单元 单元网络单元网络 单元网络单元网络第五单元第五单元 高考纵览高考纵览 高考纵览高考纵览第五单元第五单元 高考纵览高考纵览第五单元第五单元 高考纵览高考纵览第五单元第五单元 高考纵览高考纵览专题十一种群与群落的区别和联系专题十一种群与群落的区别和联系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考纲导航考纲导航 热点考向热点考向 1 1对种群的特征的考查对种群的特征的考查
2、2 2对种群的数量变化的考查对种群的数量变化的考查 3 3对群落的结构特征的考查对群落的结构特征的考查 4 4对群落的演替的考查对群落的演替的考查 考纲导航考纲导航 复习策略 1以种群密度为中心,把种群的特征归纳,形成知识网络。2把种群数量的“S”型曲线和“J”型曲线列表,进行比较。3把群落中种间关系、群落结构和演替分别列表,进行知识比较。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考纲导航考纲导航探究点一有关种群的特征及种群数量变化探究点一有关种群的特征及种群数量变化1.1.种群数量特征的分析种群数量特征的分析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图图5 511111 1(1)种群密度是种
3、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估算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及其密度的直接因素。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则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 2种群数量曲线分析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项目“S”型曲线“J”型曲线前提条件资源和空间有限的实际状态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状态有无K值有K值无K值,持续增加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两种模型综合分析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
4、点探究项目“S”型曲线“J”型曲线两种模型综合分析(1)“J”型曲线增长率恒定不变,种群数量以一定的倍数连续增长,t年后为:NtN0t;“S”型曲线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在t1t2时间内种群数量仍在增加。(2)“S”型曲线在t1、t2时种群数量分别是K/2、K。如渔业捕捞应在t1后进行,保证剩余量在K/2左右,以保持其较快增长;而害虫防治则应尽可能在t1之前进行,避免过快增加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实例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实例这是一种不正常的增长情况,种群增长大大超过了环境容纳量,致使环境中某些资源要素受到破坏,从而造成环境容纳量的下降。例如过度放牧,草
5、原不能复原。该曲线对于控制人口增长、害虫防治、环境的治理保护等方面具有指导作用 特别提醒 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与种群增长速率曲线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图图5 511112 2(1)图乙的Of段相当于图甲的ac段;(2)图乙的f点相当于图甲的c点;(3)图乙的fg段相当于图甲的cd段;(4)图乙的g点相当于图甲的de段。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 3种群密度的研究方法(1)标志重捕法是对动物种群密度调查常用的方法。适用于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2)样方法是调查植物、活动范围小和活动能力弱的动物(如蚯蚓)的常用方法。(3)称重法、红细胞计数法和黑光灯诱捕法也是研究种群
6、密度的方法。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 例1 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 种群内的雌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完成生殖过程 在种群内常因争夺食物而发生竞争 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性别比例也可影响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AB C D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D D 解析 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既不是一个物种,又分布在不同的区域,形成不同种群;种群内的雌雄个体之间由于无生殖隔离,可以完成交配过程;竞争是种间关系,种群内
7、争夺食物为种内斗争;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死亡率而影响种群密度。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 点评 不同年龄在种群内的分布情况,对种群内的出生率、死亡率有很大影响。性别比例则是不同性别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种群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的变化对其数量变化有重要影响,因此弄清种群内的年龄组成,对了解种群的密度及其动态有很大意义。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 例2 如图5113表示将绵羊引入某个岛屿后的数量变化情况,对此叙述正确的是()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图图5 5111
8、13 3C C A绵羊种群的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就保持恒定不变 B绵羊数量达到K/2时,绵羊的出生率最大,增长速率最快 C种群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这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的体现 D绵羊数量达到K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 解析 种群的数量达到K值后,即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A项错误;增长速率的大小决定于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B项错误;绵羊数量达到K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D项错误。点评 种群数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波动和下降,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很多,直接因素有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等,间接因素有食物、气候、传染病、天敌等。大
9、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之中的,在不利条件之下,还会急剧下降,甚至灭亡。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 例3 2012海南卷 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随机取样 B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 C根据调查数据估算该种群密度 D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B B 解析 样方法最主要的是进行随机取样,A项正确,B项错误;根据调查数据取平均数可估算该种群的种群密度,C项正确;根据地段的不同可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样方法,如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等,D项正确。点评 样方法是在若干样方中计数全部个体,然后利用其平均数
10、来估计种群总体数量的方法。随机取样不允许掺入任何主观性,否则,就难以避免调查人员想获得调查属性的心理作用,往往使调查结果偏大。适用范围:植物种群密度,昆虫卵的密度,蚜虫、跳蝻的密度等。五点取样法适用于调查植物个体分布比较均匀的情况,当调查的总体为长条形时,可用等距取样法。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变式题 野生动物研究所对某草原的一种野兔进行了调查,所调查区域的总面积为2 hm2。统计所捕获野兔的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捕获数雌性个体数雄性个体数标记数初捕50282250重捕5032
11、1810 以下是某同学对该数据的分析,你认为正确的是()A.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野兔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3 2 B.该草原野兔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250只/hm2 C.如果野兔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会比实际低 D.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物种的丰富度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A A 解析 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野兔种群雌性个体60个,雄性个体40个,故性别比例(/)约为3 2;依据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50/X10/50,推导出2 hm2有250个个体,所以每公顷125个;依据计算公式10X5050,如果野兔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那么重捕的10数值
12、偏小,计算出的种群密度X会比实际高;小动物个体小不适合标志,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物种的丰富度用取样器取样法。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 探究点二有关群落的结构特征及演替 1群落的物种组成(1)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2)不同群落物种数目不同。丰富度随纬度增加逐渐减少;丰富度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少;丰富度随水深度增加而减少。(3)取样器取样法适用于研究土壤或培养基(液)中的微小动物或微生物的丰富度,调查物种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目测估计法和记名计算法两种统计法。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 2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比较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比较项目
13、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含义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状况原因陆生:光照、温度水生:光、温度、O2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和动物的影响表现植物在不同高度的分层,动物也随之具有层次性大多群落生物呈集群分布或镶嵌分布 3.群落的种间关系比较 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 4群落演替的类型比较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 例4 如图5114,纵轴表示海洋不同深度中鱼类的食物分布状况,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鱼的数量变化。下列对此图的分析,错误的是()A海
14、洋中的鱼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B此图表明鱼类对食物的竞争状况 C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捕食状况 D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共生关系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图图5 511114 4D D 解析 从曲线可以看出,甲、乙、丙生活的区域不相同,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它们的生存区域和食物有重叠部分,存在竞争;三种鱼主要食物有所不同,有利于各种群的生存。点评 生物群落中的各个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或相互关系,称之种间关系。生物的种间关系通常是围绕物质、能量、信息和栖所等方面来展开的,其中尤其是食物联系,导致不同物种之间能够紧密联系在一起,而发生各种关系。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
15、 变式题 生物群落甲、乙、丙含有数字1至8的物种,每个物种的密度不同,下表给出了这些物种的密度(数/m2)。请指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群落种1 种2 种3 种4 种5 种6 种7 种8甲924001111乙025202020500丙06520103200C C A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小的是乙 B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大的是甲 C在生物群落丙中,各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共生 D在生物群落丙中,各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捕食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 解析 生物
16、群落是由若干个种群组成的有机结构,群落中物种的种类越多,个体间数量分布越合理,越有利于能量流动,其稳定性越大,反之则越小,因此A、B项正确。分析群落丙中物种的数目可知,其基本呈现数量金字塔形,则最可能的关系是捕食关系,C项错误、D项正确。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区分不清种群、物种和群落区分不清种群、物种和群落例题例题 20122012课标全国卷课标全国卷(10(10分分)某草原上生活着鹿、兔、某草原上生活着鹿、兔、狼和狐等生物。雄鹿有角、雌鹿无角,通常情况下这种鹿的雌狼和狐等生物。雄鹿有角、雌鹿无角,通常情况下这种鹿的雌雄个体分群活动雄个体分群活动(生殖季节除外生殖季节除外)
17、。有人提出。有人提出“鹿角效应鹿角效应”假说假说解释这种同性聚群现象,即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解释这种同性聚群现象,即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回答下列问题: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回答下列问题:(1)(1)该草原上的雌鹿群和雄鹿群属于该草原上的雌鹿群和雄鹿群属于_(_(填填“不同不同”或或“同一同一”)种群。种群。规范答题示例规范答题示例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规范答题示例规范答题示例(2)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微生物共同形成了一个_(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3)为探究“鹿角效应”假说是否成立,某同学用狗(能将抛入流水池中的漂浮物叼回来)、项
18、圈和棍棒做了如下3组实验:甲组同时向流水池中抛出2个相同项圈,乙组同时抛出2个相同棍棒,丙组则同时抛出1个项圈和1个棍棒。记录每次抛出后狗叼回第一个漂浮物的时间。若丙组平均时间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他两组,则实验结果支持该假说。测试时 要求甲、乙、丙3组抛出项圈或棍棒的距离_(填“相同”或“不同”)。本实验中项圈或棍棒相当于该草原上的_。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规范答题示例规范答题示例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规范答题示例规范答题示例 改正 _ _ 评价 1对种群概念分辨不清,导致丢分;(2)混淆概念,不能正确区分种群和群落的概念;(3)审题不清,答案写得不全,漏了雌性鹿。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19、规范答题示例规范答题示例 (1)同一(2)群落(3)小于相同雌鹿或雄鹿 解析 本题考查种群、群落的概念和实验,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1)种群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所以雌鹿和雄鹿是同一种群。(2)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草原中草、鹿、兔和土壤中微生物等所有生物构成了群落。(3)根据题中“同性聚群”信息可知,项圈和木棍相当于草原上同性聚群的雌鹿或雄鹿;若“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规范答题示例规范答题示例 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假说成立,则丙组项圈和木棍(相当于雌鹿和雄鹿混合)被叼回第一个漂浮物的平均
20、时间应该比甲组和乙组(相当于同性聚群的雌鹿或雄鹿)用时较少;抛出的项圈和木棍的距离在此实验中属于无关变量,所以要保持相同。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规范答题示例规范答题示例【总结提升】种群、物种和群落的比较(1)种群是指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影响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如生活在同一个鱼塘里的鲤鱼,就是一个种群;而另一个鱼塘的鲤鱼是另一个种群。但它们都是同一物种。(2)物种是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够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所以两个鱼塘鲤鱼混养,雌雄鲤鱼可以繁殖后代。(3)群落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
21、的总和。比如一个鱼塘里的所有鱼,以及水里的浮游植物、浮游生物等,这些全体构成一个群落。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规范答题示例规范答题示例(4)它们之间的关系图解如下: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规范答题示例规范答题示例图图5 511115 5备选理由:由于篇幅有限,有些知识需要进行补充。第备选理由:由于篇幅有限,有些知识需要进行补充。第1 1题考查题考查的是种间关系,在此作为补充;第的是种间关系,在此作为补充;第2 2题考查种群和群落的区分,题考查种群和群落的区分,在此作为补充;第在此作为补充;第3 3题考查的是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在题考查的是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在此作为补充。此作为补充。1 120
22、122012海南卷海南卷 疟原虫在人体内只能进行无性生殖,在按疟原虫在人体内只能进行无性生殖,在按蚊体内才进行有性生殖。人被感染疟原虫的按蚊叮咬后可患疟蚊体内才进行有性生殖。人被感染疟原虫的按蚊叮咬后可患疟疾。在水中,按蚊幼虫疾。在水中,按蚊幼虫(孑孓孑孓)以藻类和细菌为食,同时又被鱼以藻类和细菌为食,同时又被鱼类捕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类捕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备用习题备用习题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备用习题备用习题A A疟原虫与人是寄生关系疟原虫与人是寄生关系B B疟原虫与按蚊是共生关系疟原虫与按蚊是共生关系C C藻类属于生产者,孑孓和鱼类属于消费者藻类属于生产者,孑孓和鱼类属于消费者D D鱼类
23、与藻类既存在捕食关系,也存在竞争关系鱼类与藻类既存在捕食关系,也存在竞争关系 解析解析 B B根据题中信息可判断疟原虫与人为寄生关系,根据题中信息可判断疟原虫与人为寄生关系,A A项正项正确;疟原虫也可以感染蚊蝇,则疟原虫与被其感染的蚊蝇间为确;疟原虫也可以感染蚊蝇,则疟原虫与被其感染的蚊蝇间为寄生关系,寄生关系,B B项错误;藻类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产者,孑项错误;藻类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产者,孑孓以藻类和细菌为食,是初级消费者,鱼类可捕食孑孓,为次孓以藻类和细菌为食,是初级消费者,鱼类可捕食孑孓,为次级消费者,级消费者,C C项正确;鱼类以藻类为食,二者为捕食关系,同时项正确;鱼类
24、以藻类为食,二者为捕食关系,同时鱼类和藻类植物在水中因争夺生存空间、氧气等资源而存在一鱼类和藻类植物在水中因争夺生存空间、氧气等资源而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定的竞争关系,D D项正确。项正确。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备用习题备用习题2 2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A种间关系属于群落水平的研究内容种间关系属于群落水平的研究内容B B随着时间的推移,弃耕的农田可能演替成森林随着时间的推移,弃耕的农田可能演替成森林C C群落中动物的垂直分层现象与植物有关群落中动物的垂直分层现象与植物有关D D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最基本的数
25、量特征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备用习题备用习题 解析解析 D D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有:群落的物种组成、群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有: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中各生物的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和群落的演替等,这落中各生物的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和群落的演替等,这些也就构成了群落的结构,些也就构成了群落的结构,A A项正确;弃耕的农田演替成森林的项正确;弃耕的农田演替成森林的过程:过程:草本植物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森林阶段,B B项正确;动物项正确;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依赖植物而生存,不同的层次植物为动物提供不直接或间接地依赖植物而生存,不同的层次植物为动物提供不同的食物,动物因食性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