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8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经济学说史》讲义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4570827
  • 上传时间:2022-12-20
  • 格式:PPT
  • 页数:83
  • 大小:4.32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经济学说史》讲义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经济学说史 经济 学说 讲义 亚当 经济理论 课件
    资源描述:

    1、(Adam SmithAdam Smiths Economic Theorys Economic Theory)本章结构本章结构l亚当斯密的生平和著作l亚当斯密的经济学说第一节第一节 亚当亚当斯密的生平、著作斯密的生平、著作一、亚当一、亚当斯密所处的时代背景斯密所处的时代背景 亚当斯密的经济学说形成于18世纪5070年代,比威廉配第晚一个世纪。18世纪中叶,英国的社会经济特征:1、农业占优势转变为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手工业向技术机器生产过渡的时期;2、“圈地运动”导致自耕农的消灭和资本主义大农场的日益增多,大量破产农民转变为工业劳动力和农场中能够的雇佣工业;3、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工场手工业不能

    2、满足迅速增长的市场需求;4、工业革命开始展开;5、典型的资本主义结构已经形成。社会中明显地取分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三大阶级;6、从国际上看,英国通过一系列商业战争确立了海上霸权,强占了大量殖民地。现在,自由竞争已经成为英国先进工商业实现扩张的最有效率的方式。材料材料1 1 英国工业革命英国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以机器为动力来代替人力、畜力为动力的生产工具革命。英国工业革命或称作英国产业革命一般认为是18世纪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的工业革命。英国的工业革命影响了整个欧洲大陆,并带动了当时许多国家相继发生工业革命。比如法、美等国。随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加速了“圈地运动”,产生了大批无产者

    3、。同时海外贸易和殖民地的开发,使大量财富集中到英国资产阶级手中。另外经典力学、热力学等学科的理论创新也为工业革命带来了契机。(1 1)1733年钟表匠凯伊发明飞梭,大大提高了织布效率;1764年-1767年詹姆斯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提高了纺纱效率;1768年凯伊又发明了水力纺纱机;1779年克隆普敦又结合两种纺纱机的优点发明了骡机(mule),后背改良成自动棉纺纱机;1785年,牧师艾德蒙特卡特莱特又发明了动力织布机,并且在1791年建造了第一座动力织布机工厂。随后其他纺织机器相继发明,实现了纺织行业的机械化生产。当时纺织的动力依靠水力,这限制了工业的发展,于是蒸汽机被发明出来;1735

    4、年德尔比父子发明煤焦炭炼铁办法;1760年鼓风机发明。1783-1784年,熟铁出现;1770年钢出现;1856年,塞麦炼钢法,1867年,马丁炼钢法。1769年詹姆斯瓦特根据前人的成果,成功发明了单向蒸汽机;1782年又制造出双向蒸汽机。蒸汽机的出现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1800年,英国拥有蒸汽机321台、5210匹马力;1825年猛增到15000台,375000马力;17591830年,英格兰2200英里的运河;1807年,美国人富尔敦发明了汽船;1811年英国也开始仿制。(4 4)在陆路交通方面)在陆路交通方面 1765年英国开始使用铁轨;1788年开始架设铁桥;1814年史蒂芬逊发明蒸

    5、汽机车;1825年于英国的第一条铁路上试车成功;1844年,英国铁路已经长达2235英里。影响影响 工业革命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对我们人类社会的各方各面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这次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二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也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使东方从属于西方;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彼此联系不可分开的整体。二、斯密的生平和著作二、斯密的生平和著作 亚当亚当斯密斯密(Adam Smith,17231790),18世纪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的代表和理论体系的建立者。他第一次把以前的经济知识归结为一个统一和完

    6、整的体系并加以丰富和发展。斯密是公认的经济学宗师或鼻祖,现代西方经济学之父。1723年6月5日,亚当斯密出生于苏格兰法夫郡的卡柯尔迪。他的父亲是当地海关的审计员,在斯密出生前几个月就去世了。母亲是大地主的女儿,一直活到90岁,仅比斯密早死6年。斯密生前丧父,童年体质孱弱多病,又无兄弟姐妹,一生未曾娶妻,同母亲相依为命年。斯密接受启蒙教育是在卡柯尔迪市立学校,这所学校在相当有名望的戴维米勒的领导下,造就了一批卓越人才。幼年的斯密在学校中以对书籍的热爱和超人的记忆而引人注目。斯密在卡柯尔迪度过了中小学时代。工场手工业和外贸相当发达的卡柯尔迪,使斯密对苏格兰社会有了一个朦胧的认识。1737年,斯密以

    7、出色的成绩进入格拉斯哥大学学习。在该校的3年中,道德哲学教授哈奇森以渊博学识与高尚人格给斯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哈奇森也似乎注意到了他的天资,把16岁的斯密介绍给了当时正在写作人性论的哲学家大卫休谟。1740年,斯密作为斯内尔奖学金的获得者被推荐到牛津大学深造。在那里,他致力于钻研拉丁语和希腊语的古典著作,认真研究了人性论等当代和古代伟大思想家的作品,打下了坚实的古典哲学与当代哲学的基础。1748年秋,斯密担任了爱丁堡大学讲师,1749年他编写过一份经济学讲义,在17501751年的冬天,讲授过一学期经济学。1751年,他被选为格拉斯哥大学的逻辑学教授。从1752年起,他又继承他的老师哈奇森博士

    8、任该校的道德哲学教授,直到1764年辞去教职为止。这个时期是他学术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1759年月,斯密以道德情操论(Moral Sentiments)名著。在斯密那个时代,“道德情操”这个词是用来说明自私的人的令人难以理解的能力,即作出判断克制私利的能力。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以资产阶级人性论为出发点,认为在伦理道德方面人们都具有怜悯他人的同情心。在该书中,作者主张保持现有的等级和社会秩序,确立对某种优势的尊敬是必要的。对智慧和道德的仰慕使情操高尚,过分崇拜金钱和势力,则会使道德堕落。阐明了具有利己主义本性的个人怎样控制他的感情或行为,尤其是自私的感情或行为,以及怎样建立一个有确立行为准则必要

    9、的社会。1766年斯密回到伦敦,大约有半年时间,他一面修订道德情操论,一面为写作政治经济学著作搜集资料。道德情操论出版后,亚当斯密加强了对法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1763年他在格拉斯哥大学作了关于法律、警察、岁入及军备的演讲。斯密在这个演讲中,论证了在经济自由的条件下,资本主义经济关系能够迅速地推动财富的积累,并围绕这个中心,初步分析了当时英国经济生活的基本问题,阐述了政治经济学的一系列基本原理,从而确定了他经济研究的总的方向及其经济理论体系的中心思想。因此,可以把斯密在这次演讲中所阐明的基本思想,看作是他后来在国富论中所建立的古典政治经济学体系的雏形。1763年11月,斯密受聘作为英国财政大

    10、臣查尔斯汤申德的养子年轻的巴克勒公爵出国旅行的家庭教师,进行了为期近年(1764年2月至1766年10月)的欧洲大陆之行。在此期间,由于比较空闲,斯密就在长期酝酿、构思的基础上,根据他已积累的资料,开始撰写他的经济学著作。1764年7月5日,斯密在图卢兹给休谟的信中写道:“为了消磨时光,我已开始写一本书。”他在这封信中所讲的已开始写的这本书,就是国富论。在整个旅行中,他访问了法国和瑞士的一些重要城市,考察了各地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状况,并与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百科全书派成员狄德罗、达朗贝、孔狄亚克、霍尔巴赫、爱尔维修,重农主义者魁奈、杜尔哥、奈穆尔、老米拉波等,就经济学、哲学、文学、政治等

    11、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交流,从中汲取了不少思想精华。在经济理论方面,对斯密影响较大的是魁奈和杜尔哥,在巴黎期间,斯密还曾将他正在创作中的国富论一书的某些观点,征求过魁奈、杜尔哥等重农主义者的意见。1766年11月初,斯密从巴黎回到了伦敦。在伦敦停留的半年时间内,他曾利用当时刚刚建立的英国博物馆所藏的丰富资料,继续进行国富论中所要论述的一些重要问题的研究,其中包括殖民地行政管理问题的研究等。1767年5月他回到了自己的出生地卡柯尔迪,直到1773年4月的7年间,他一直在从事国富论的著述工作。1773年春,斯密携带已经完成的初稿前往伦敦,原来打算稍加修订和润饰便交给出版商出版,但是,他在伦敦看到了许多新

    12、的资料,包括1774年以后杜尔哥特地寄给他的被称为“稀世珍本”的关于课税的备忘录,特别是1773年以后不断加剧的北美殖民地对英国殖民统治的反抗和1775年爆发的美国独立战争,引起了他对殖民地问题的极大关注。为此,他又用了3年时间阅读资料,继续研究有关问题,对初稿进行了广泛的修改和补充。到1776年3月9日,国富论这部经济学巨著才得以问世。1778年1月,由于巴克勒公爵的举荐,亚当斯密被诺思首相任命为苏格兰海关专员及苏格兰盐税专员。斯密在担任这两项公职期间,从未停止过学术研究和著述活动。在任职的第一年,他就利用担任海关和盐税专员所获得的实际知识,增补、修订了国富论中有关论述公共事务的部分,出版了

    13、该书的第二版。1784年,斯密又根据从事海关专员所获得的确切资料,更详细地论述了苏格兰的渔业奖励制度、特许公司和非特许公司以及东印度公司等有关部分,出版了国富论第三版。1786年,亚当斯密又为国富论增写了序论及全书设计,出版了该书的第四版,这是斯密生前审订的最后一个国富论版本。1790年7月17日,斯密在爱丁堡与世长辞。在去世前一周,他坚持把16卷手稿付之一炬,只有少数几篇遗留下来并在后来出版。斯密去世后,后人先后出版了他的哲学问题论集(1793)和关于法律、警察、岁入及军备的演讲。格拉斯哥在19761983年间出版的亚当斯密著作和通信集(6卷)是斯密著作最完整的版本。斯密的个性。斯密的个性。

    14、斯密最具色彩的个性是心不在焉:在他真的产生了浪漫情怀的时候他可能在舞会上认不出他的舞伴;在他带着访问者参观鞣皮厂解释他的劳动分工优势理论时他可能会掉进鞣皮坑里;他沏茶时他可能会把黄油面包放进茶壶里然后抱怨饮料的味道太差;早晨起来他在他的花园里用力吸入新鲜空气在一阵沉思默想之后,才发现自己穿着睡袍已经到了离家15英里以外的地方了;在任海关专员时他无数次受到持枪敬礼的礼遇,可能是试图回礼,他用手杖表演了一番精心的操练。亚当斯密在陌生环境发表文章或演说时,刚开始会因害羞频频口吃,一旦熟悉后便恢复辩才无碍的气势,侃侃而谈;而且亚当斯密对喜爱的学问研究起来相当专注、热情,甚至废寝忘食。斯密与中国斯密与中

    15、国斯密在国富论中论及中国经济发展的有三十余处,他考察了中国当时的经济发展状况,分析了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因素,提出了发展中国经济的设想斯密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这主要表现在(1)幅员辽阔,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2)人口众多且最勤劳;(3)土地肥沃且耕种得最精细、最好;(4)手工业和制造业更为进步;(5)有良好的水路交通。斯密对中国停滞原因的分析斯密对中国停滞原因的分析“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中国特别重视农业,极端轻视甚至排斥对外贸易:“中国的政策,就特别爱护农业。中国人不重视对外贸易”。中国的政治法律制度束缚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也许在

    16、马可波罗时代以前好久,中国的财富就已完全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所允许的发展程度”,“如果易以其他法制,那么该国土壤、气候和位置所可允许的限度,可能比上述限度大的多。李约瑟斯密对中国发展的设想斯密对中国发展的设想中国要发展经济增加国民财富就必须加强分工,扩大市场。中国有辽阔的领土众多的人口,气候是各种各样的,各地有各种各样的物产,这些都构成了中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中国可以内向发展为基础,充分利用本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开拓广大的国内市场;中国经济也不能单纯地闭关自守,而应该对外开放,同外国进行广泛的自由贸易,不仅要开拓国内市场,还要开拓国外市场,寻找本国的比较优势。“假设能在国内市场之

    17、外,再加上世界其余各地的国外市场,那么更广大的国外贸易,必能大大增加中国制造品,大大改进其制造业的生产能力。”“通过更广泛的航行,中国人自会学得外国所有各种机械的使用术和建筑术,以及世界其他各国技术上、产业上其他各种改良。”“如果这种国外贸易,有大部分由中国经营,则尤有这种结果。”(1 1)国富论国富论(1)(1)简介。简介。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 国富论。1776年在伦敦出版。19世纪末,中国清末维新派代表人物严复将该书第一次译为中文,译名原富,1902年出版。.1972年和197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由郭大力、王亚南翻译的国富论中译本(上、下)。斯密认为,政治经济学的目的在于“第一

    18、,给人民提供充足的收入或生计,或者更明确地说,使人民能给自己提供这样的收入或生计;第二,给国家或社会提供充足的收入,使公务得以进行。总之,其目的在于富国裕民。”于是,研究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就成为国富论的主题。(2 2)地位)地位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划时代巨著,把资产阶级经济学发展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后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既是古典派的又是庸俗派的各学说的启发点。全书以国民财富为研究对象,认为政治经济学的目的就在于促进国民财富的增长。书中指出:“政治经济学提出两个目标:第一,给人民提供充足的收入或生计,第二,给国家或社会提供充分的收入,使公务得以进行。总之,其目的在于富国裕民。”书的”序言及全书

    19、设计“指出:一国国民每年的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一个国家的富裕程度取决于劳动生产力的水平和从事生产劳动的人数。(3 3)国富论国富论的内容结构的内容结构全书共分五篇,三十二章。第一篇(共11章),他从分工开始进而论及与之有关的交换(货币、价值)、分配(工资、利润、地租等问题。这一篇实际上围绕着提高劳动生产力阐述了资本主义生产、流通和分配的规律。斯密又认为社会上从事生产劳动的人数取决于资本量;社会就业人数的增加,从而产品的增加将是资本增加的结果。第二篇(共5章),他着重分析了资本的性质、资本积累和资本的用途。以上两篇实际上已经包括了他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基本内容。第三篇(共4章)

    20、从经济史的角度考察促进或阻碍国民财富增长的因素,主要论述了自罗马帝国崩溃以来,欧洲农业受阻抑的情况,和都市勃兴商业发展的作用。相当于欧洲各国的经济发展史。第四篇(共9章)评述了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两种政治经济学体系。对重商主义把货币和财富等同起来的观点、贸易差额论和国家统治对外贸易的政策进行了全面的批判。对重农主义进行了温和地评价。一方面,肯定其认为在完全自由、完全公平的制度下国家才能繁荣的观点“最接近于真理”;另一方面批评了其片面地认为只有农业是生产的,工商业是不生产的观点。相当于经济学说史的部分内容。第五篇(共3章)论述国家的费用、公共收入的来源,以及国家财政税收政策对国民财富增长的影响,主

    21、张限制君主和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实行经济自由主义。相当于财政学的部分内容。国富论的经济思想对以后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国富论中若干经济观点被当时的政府所采纳,对这一时期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对欧美各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国富论形成了政治经济学最早的完整体系,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学原理、经济史、经济学说史和财政学的各个方面。富国论是政治经济学史上一部划时代著作。它汇集和大大发展了自配第以后一个多世纪的经济思想的优秀成果,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第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使政治经济学开始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第二节第二节 亚当斯密的主要经济理论亚当斯密

    22、的主要经济理论一、利己心理理论一、利己心理理论人性论是斯密认识社会问题的出发点。人的本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在伦理道德领域人们都具有“同情心”;另一方面,在经济活动领域人们都具有“利己心”。他从人性论出发,认为在经济活动中人们都受“利己心”支配,每个人追求个人利益,自然地会给全社会带来普遍的利益。这一思想成为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的理论依据。在斯密看来,现实制度是自然的、永恒的、最有利于生产发展的制度。追求个人利益是每个“经济人”进行经济活动的动机和目的。每个人追求个人利益,最有利于生产发展,会自然而然地达到社会共同利益。“我们每天所需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或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

    23、于他们自利的打算。”来自国富论 二、国民财富源泉理论国民财富源泉理论斯密批判了重商主义认为只有对外贸易才是财富源泉的错误观点,也克服了重农学派认为只有农业创造财富的片面看法,强调一切生产部门都创造财富。他强调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并认为增加国民财富靠两种方法:第一是提高工人的劳动生产力,第二是增加生产工人的人数,减少非生产劳动者人数。前者靠加强劳动分工;后者靠增加资本。三、三、“看不见的手看不见的手”理论理论斯密从“经济人”观念出发,系统论述了经济自由主义的理论和政策,他认为,人们受“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支配,在追求个人利益时却使整个社会获得最大利益。在“自然秩序”下,能使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协调

    24、,促进社会财富增长。国家干预私人经济活动,只能阻碍经济的发展和国民财富的增长,实行经济自由主义才能充分体现“经济人”的利己本性,符合“自然秩序”的要求。“每个人必然竭尽全力使社会的年收入尽量最大。确实,他通常既不打算促进公共利益,也不知道他自己是什么程度上促进那种利益。他宁愿投资支持国内产业而不支持国外产业,盘算的只是他自己的安全;他管理产业的方式是为了使其产物的价值达到最大程度,他所盘算的也只是他自己的利益。在这种场合,像其他场合一样,他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引,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也并不因为事情不是出于本意,就对社会有害。他追求自己利益,往往使他比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

    25、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我从来没有听说过,那些假装为公众幸福而经营贸易的人做了多少好事。事实上,这种装模作样在商人中间并不普遍,用不着多费唇舌去劝阻他们。”来自国富论第四篇第二章。“骄傲而冷酷的地主眺望自己的大片土地,却并不想到自己同胞们的需要,而只想独自消费从土地上得到的一切收获物,是徒劳的。眼睛大于肚子,这句朴实而又通俗的谚语,用到他身上最为合适。他的胃容量同无底的欲壑不相适应,而且容纳的东西决不会超过一个最普通的农民的胃。他不得不把自己所消费不了的东西分给用最好的方法来烹制他自己享用的那点东西的那些人;分给建造他要在其中消费自己的那一小部分收成的宫殿的那些人;分给提供和整理显贵所使用的各种

    26、不同的小玩意儿和小摆设的那些人;就这样,所有这些人由于他生活奢华和具有怪癖而分得生活必需品,如果他们期待他的友善心和公平待人,是不可能得到这些东西的。在任何时候,土地产品供养的人数都接近于它所能供养的居民人数。富人只是从这大量的产品中选用了最贵重和最中意的东西。他们的消费量比穷人少;尽管他们的天性是自私的和贪婪的,虽然他们只图自己方便,虽然他们雇用千百人来为自己劳动的唯一目的是满足自己无聊而又贪得无厌的欲望,但是他们还是同穷人一样分享他们所作一切改良的成果。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们对生活必需品作出几乎同土地在平均分配给全体居民的情况下所能作出的一样的分配,从而不知不觉地增进了社会利益,并为不断增

    27、多的人口提供生活资料。”来自道德情操论第4卷第1章 四、分工理论四、分工理论 斯密的整个经济理论体系是从分析分工开始的。斯密认为发展分工是提高劳动生产力的主要方法。(1)他首先从当时的主要生产形式手工工场的特点出发,总结了分工可提高劳动生产力的原因。劳动者的技巧和熟练程度因分工和专业化而增进;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通常须损失不少时间,分工可免除工人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所费的时间;分工使专门从事某项操作的工人把全部注意力倾向于一种简单事物上,比较容易改进工具和发明机器,从而简化了劳动,使一个人能够做许多人的工作。(2)他继而考察了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生产,指出文明国家的一切工业品,从生产原料、

    28、制造工具到加工成品、运输出卖,都是由各行各业分工协作而成。这种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生产,使劳动生产力提高,产量增加,各生产者之间通过交换,互相供给需要,使社会各部分联成一个协作的整体。(3)在他看来两种分工只是范围不同。他认为分工是人类本性中互通有无的交换倾向引起的。同时他也指出了分工给工人带来的不利影响,使操作单一、呆板、妨碍工人智力发展。材料2 “扣针制造业是极微小的了,但它的分工往往唤起人们的注意。所以,我把它引来作为例子。一个劳动者,纵使竭力工作,也许一天也制造不出一枚扣针,要做二十枚,当然是决不可能了。但按照现在经营的方法,不但这种作业全部已经成为专门职业,而且这种职业分成若干部门,其中

    29、有大多数也同样成为专门职业。一个人抽铁线,一个人拉直,一个人切截,一个人削尖线的一端,一个人磨另一端,以便装上圆头。要做圆头,就需要有二三种不同的操作。装圆头,涂白色,乃至包装,都是专门的职业。这样,扣针的制造分为十八种操作。有些工厂,这十八种操作,分由十八个专门工人担任。固然,有时一人也兼任二三门。我见过一个这种小工厂,只雇用十个工人,因此在这一个工厂中,有几个工人担任二三种操作。象这样一个小工厂的工人,虽很穷困,他们的必要机械设备,虽很简陋,但他们如果勤勉努力,一日也能成针十二磅。从每磅中等针有四千枚计,这十个工人每日就可成针四万八千枚,即一人一日可成针四千八百枚。如果他们各自独立工作,不

    30、专习一种特殊业务,那末,他们不论是谁,绝对不能一日制造二十枚针,说不定一天连一枚针也制造不出来。他们不但不能制出今日由适当分工合作而制成的数量的二百四十分之一,就连这数量的四千八百分之一,恐怕也制造不出来。”来自国富论材料3 “凡能采用分工制的工艺,一经采用分工制,便相应地增进劳动的生产力。各种行业之所以各各分立,似乎也是由于分工有这种好处。一个国家的产业与劳动生产力的增进程度如果是极高的,则其各种行业的分工一般也都达到极高的程度。未开化社会中一人独任的工作,在进步的社会中,一般都成为几个人分任的工作。在进步的社会中,农民一般只是农民,制造者只是制造者。而且,生产一种完全制造品所必要的劳动,也

    31、往往分由许多劳动者担任。试以麻织业和毛织业为例,从亚麻及羊毛的生产到麻布的漂白和烫平或呢绒的染色和最后一道加工,各部门所使用的不同技艺是那么多啊!农业由于它的性质,不能有象制造业那样细密的分工,各种工作,不能象制造业那样判然分立。木匠的职业与铁匠的职业,通常是截然分开的,但畜牧者的业务与种稻者的业务,不能象前者那样完全分开。纺工和织工,几乎都是各别的两个人,但锄耕、耙掘、播种和收割,却常由一人兼任。农业上种种劳动,随季节推移而巡回,要指定一个人只从事一种劳动,事实上绝不可能。所以,农业上劳动生产力的增进,总跟不上制造业上劳动生产力的增进的主要原因,也许就是农业不能采用完全的分工制度。”来自国富

    32、论材料4 “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常要损失一些时间,因节省这种时间而得到的利益,比我们骤看到时所想象的大得多。不可能很快地从一种工作转到使用完全不相同工具而且在不同地方进行的另一种工作。耕作小农地的乡村织工,由织机转到耕地,又由耕地转到织机,一定要虚费许多时间。诚然,这两种技艺,如果能在同一厂坊内进行,那末时间上的损失,无疑要少得多,但即使如此,损失还是很大。人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时,通常要闲逛一会儿。在开始新工作之初,势难立即精神贯注地积极工作,总不免心不在焉。而且在相当时间内,与其说他是在工作,倒不如说他是在开玩笑。闲荡、偷懒、随便这种种习惯,对于每半小时要换一次工作和工具,而且一

    33、生中几乎每天必须从事二十项不同工作的农村劳动者,可说是自然会养成的,甚而可说必然会养成的。这种种习惯,使农村劳动者常流于迟缓懒惰,即在非常吃紧的时候,也不会精神勃勃地干。所以,纵使没有技巧方面的缺陷,仅仅这些习惯也一定会大大减少他所能完成的工作量。”来自国富论材料5 “我在这里所要说的只是:简化劳动和节省劳动的那些机械的发明,看来也是起因于分工。人类把注意力集中在单一事物上,比把注意力分散在许多种事物上,更能发现达到目标的更简易更便利的方法。分工的结果,各个人的全部注意力自然会倾注在一种简单事物上。所以只要工作性质上还有改良的余地,各个劳动部门所雇的劳动者中,不久自会有人发现一些比较容易而便利

    34、的方法,来完成他们各自的工作。唯其如此,用在今日分工最细密的各种制造业上的机械,有很大部分,原是普通工人的发明。他们从事于最单纯的操作,当然会发明比较便易的操作方法。不论是谁,只要他常去观察制造厂,他一定会看到极象样的机械,这些机械是普通工人为了要使他们担当的那部分工作容易迅速地完成而发明出来的。最初的蒸汽机,原需雇用一个儿童,按活塞的升降,不断开闭汽锅与汽筒间的通路。有一次担任这工作的某儿童,因为爱和朋友游玩,他用一条绳把开闭通路的舌门的把手,系在机械的另一部分,舌门就可不需人力自行开闭。原为贪玩想出来的方法,就这样成为蒸汽机大改良之一。”来自国富论五、交换理论五、交换理论分工要受市场的限制

    35、,也就是说分工的程度取决于交换的能力或市场范围。与市场范围大小相联系的是交通运输条件。斯密认为由于人的利己本性,产生一种“交换倾向”,所以交换是人类所共有和特有的属性,而分工也就是人类这种自然的、永恒的本性的产物。交换和分工都是为了满足人们利已的需要。(即交换是产生分工的原因)分工极大地促进了交换的发展,甚至使整个社会都成为商业的社会。六、货币理论六、货币理论斯密认为分工发生之后,人们就要靠交换生活。他论述了作为交换工具的货币在历史上是怎样产生的,以及它在交换中的作用。他认为货币是在克服物物交换的困难中产生的。例如屠夫要卖肉,酿酒人和做面包的人需要买肉,但屠夫不需要酒和面包,交换就发生了困难。

    36、一些人就想到先用自己的产品换取为许多人都乐于接受的商品,以便使交换顺利进行。于是这种商品就逐渐成为交换的通用煤介,发展为货币。起初在各个地方充当货币的商品是多种多样的。后来集中到用贵金属作货币,开始用金属条块,后来又发展为金属铸币。斯密突出了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作用,认为“货币只是货物借以流通的轮毂”。斯密赞扬纸币代替金属货币方便了流通,减少了费用。斯密认为货币是商品,是从普通商品中分离出来的一种人人都愿意接受的商品。商品与货币的交换就是商品同商品的交换。金属货币同其他普通商品一样也是劳动的生产物,也包含着一定的劳动量,也具有价值。斯密探讨了货币的各种职能,特别注重货币的两种职能:货币是交换的媒

    37、介,又是价值尺度。斯密还探讨过货币流通量以及纸币流通的规律性问题。认为,任何国家,各种纸币能毫无阻碍地到处流通的全部金额,不能超过其代替的金银价值,或在没有这些纸币场合所必须有的仅银币的价值。七、价值理论七、价值理论最先明确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两个不同的概念。他说价值一词有二个不同的意义,有时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时又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前者可叫做使用价值,后者可叫做交换价值。他指出一个商品可能使用价值很大,而交换价值很小,或者使用价值很小甚至没有使用价值,而有很大交换价值。“水钻石的价值悖论”。他抛开使用价值,集中说明交换价值。提出关于商品的交换价值要说明三个问题

    38、。第一,什么是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换言之,构成一切商品真实价格的究竟是什么?他主要阐述了劳动决定价值的观点。第二,构成真实价格的各部分,究竟是什么?他阐述了三种收入(工资、利润和地租)决定价值的观点。斯密教条。斯密从他的收入决定价值的观点出发,认为一切商品的价值都只分解为工资、利润和地租,这一观点一直被后来许多经济学家所遵循,因此被称为“斯密教条”。第三,什么情况使上述价格的某些部分或全部,有时高于其自然价格或普通价格,有时又低于其自然价格或普通价格?斯密从收入决定价值的观点出发,认为自然价格与市场价格并不一定相符。自然价格是指与工资、利润、地租的自然率或平均率相一致的价格,因而实际是指与由收

    39、入决定的价值相一致的生产价格。市场价格是指市场上实际的售卖价格。斯密阐述了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斯密认为,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的偏离主要受商品供求关系变化的影响。市场价格是以自然价格为基础,由商品的供求关系支配,由竞争调整。由于商品实际卖价要受供给关系的影响,有时高于,有时低于自然价格。当低于自然价格时,那受损部分的生产要素就立刻退出,从而使市场价格上升到自然价格;当高于自然价格时,那获利较优部分的生产要素,又会立即得到增加,从而使市场价格下降到自然价格可以说是中心价格,一切商品价格都不断受其吸引。八、收入分配理论八、收入分配理论斯密从三种收入决定价值论又转而分析了三种收入分配问题。他指出,分开来

    40、说,每个商品的交换价值或价格是由工资、利润、地租三个部分,或其中一部分构成;合起来说,构成一国全部劳动生产物的一切商品价格,必然由那三部分构成,而且作为劳动工资、土地地租或资本利润,在国内不同居民间分配,即构成价值的三种收入,必然要分别分配给工人、地主和资本家三大阶级所有。“此三阶级构成文明社会的三大主要和基本阶级。一切其他阶级的收入,归根结底都来自这三大阶级的收入。(一)三个阶级的划分(一)三个阶级的划分斯密以阶级结构分析为基础,明确地第一次把资本主义社会划分为工人、资本家和地主三个阶级。他研究了三个阶级的三种收入:工资、利润和地租。三个阶级的收入是社会上的基本收入,其他收入,如利息等是派生

    41、的收入。他指出利润和地租都是对劳动创造的价值的扣除。(二)工资理论(二)工资理论工资是劳动的价格和价值,是商品价值的构成部分和源泉之一。斯密认为劳动作为商品也同其他商品一样有市场价格和自然价格。自然价格由维持工人及其家属生存和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决定;市场价格取决于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关于工资量的决定和变动规律,斯密提出工资额至少应等于工人必要的生活资料。国民财富的增长和劳动者的利益是一致的。劳动报酬优厚是国民财富增长的结果。工人的工资必然随着资本的积累和国民财富的增长而不断提高。斯密认为,高工资可以增强工人们的健康与体力,可以激励共人们尽力工作,因为高工资给人们以过上更好生活的希望。效率工资

    42、“充足的劳动报酬,鼓励普通人们生育,因而促使他们勤勉。劳动工资,是对勤勉的鼓励。勤勉像人类其他品质一样,与所受的鼓励成正比。丰富的生活资料,使劳动者体力增进,而生活改善和晚景优裕的愉快希望,使他们更加努力。所以,高工资地方的劳动者,总是比低工资的劳动者活泼、勤勉和敏捷。”来自国富论 所以斯密非常赞赏伴随经济增长的工资的上升。斯密还就各种劳动者之间的工资差别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他指出,除了受封建行会制度残余的制约而缺乏平等自由竞争的环境所造成的各行业、各工种之间的工资差别之外,还由于各行业的不同性质和特点也会使工资有差别。即主要是由于:1、职业是否使人愉快;2、职业学习难易不同,学费多少不同;

    43、3、工作是否安定;4、工作责任轻重不同;5、职业成功的可能性大小不同等。(三(三 )利润理论)利润理论 在经济学说史上,斯密第一次把利润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范畴来研究。斯密明确指出利润是随着资本的出现而出现的。他把利润看成是资本的收入,是价值的本源之一。指出资本家手中一旦积累起了资本,为了获得利润便用它购买原料和劳动投入生产。这时劳动生产物就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支付工人的工资,另一部分支付企业主的利润。这里利润是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的扣除部分,即剩余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他明确反对把利润说成是资本家监督指挥劳动的工资。认为利润总是同资本量成比例,因此,他讲的利润又是平均利润。指出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利

    44、润率有下降的趋势,归结为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他抱着乐观主义的态度,认为利润率下降是国民财富增进和社会繁荣的标志。把利息看成是利润的一部分,是派生的收入。他指出英国法定利息率不断下降,正是由利润率下降引起的。斯密认为,这是自然的,因而也是好事。(四)地租理论(四)地租理论在古典经济学家中,斯密是第一个对地租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的人。地租是土地成为私有财产后,耕种者为使用土地而支付的代价。自然的地租是租地人所得农产品总额扣除用于补偿种子和购置耕畜及其他农具的农业资本,支付工资,并提供当地农业资本的普通利润后剩余的份额。斯密把地租看成是使用土地的自然报酬,是价值或自然价格的本源之一。但对地租来源的解

    45、释极不统一。他认为土地所有者占有的是劳动生产物的一部分,是不劳而获的收入。有时又把地租看成是来自农产品的垄断价格。斯密认为农业中自然力也和劳动一样参加工作并创造价值。地租是地主借给农业家使用的自然力的产物。九、生产劳动、资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九、生产劳动、资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一)生产劳动理论(一)生产劳动理论斯密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以劳动的作用作为划分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标准。生产劳动是生产资本和商品的劳动,凡是能增加物的价值的劳动称之为生产劳动;不能增加物的价值的劳动称之为非生产劳动。非生产劳动仅提供个人服务,不能生产价值和任何物品的劳动。“有一种劳动,加在物上,能增加物的价值;另一种

    46、劳动,却不能够。前者因可生产价值,可称为生产性劳动,后者可称为非生产性劳动。”斯密认为,“增加一国土地和劳动的年产物的价值,只有两种方法,一为增加生产性劳动者的数目,一为增进受雇劳动者的生产力。”生产劳动部门包括农业、制造业、批发商业、零售商业;除此之外从事其它职业的人都是非生产性劳动,比如君主、官吏、牧师、医生、文人、演员、歌手、舞蹈和海军等公仆。斯密主张节俭以积累资本,主张减少非生产者的人数,以减少非生产性开支来增加生产性劳动的支出,以增加国民财富。(二)资本理论(二)资本理论资本的性质。资本的性质。斯密首先认为。资本是能够用以取得利润的积累;其次他又认为,资本是用于继续生产的过去劳动积累

    47、,即生产资料。资本的分类。提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分。用于生产或购买物品,然后通过出卖以取得利润的部分,可称为流动资本。用于改良土地或购买机器和工具等不用通过出卖即可提供利润的部分,可称为固定资本。他还进一步把固定资本划分为四项:一是企业中使用的机械和工具;二是经营企业必要的建筑物;三是在农业生产上使用的土地改良费;四是指社会上一切人学习所得的才能。流动资本也分为四项:一是货币;二是粮食及其他食物用品;三是制造衣服、家具、房屋之类的材料;四是已经制造但尚滞留在生产者或商人手中的待售品。资本的积累。资本的积累。斯密把资本看作是增加生产劳动从而增加资本主义财富最重要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把资本的积累

    48、的方法,归结于节俭。他认为资本增加的直接原因,是节俭,不是勤劳,若只有勤劳而没有节俭,就不能有储蓄。认为一个人之所以会节俭,是因为他有改善自身状况的愿望。资本的减少就是由于奢侈与妄为。所以,他极力反对奢侈浪费,特别反对政府的奢侈浪费。他认为,个人的节俭比之个人的浪费,自发地大占优势;而政府的奢侈行为,却会使社会造成灾难和穷困。主张积累资本反对奢侈浪费。资本的用途。资本的用途。斯密认为,虽然一切资本都有可用以维持生产性劳动,增加价值,但等量资本所能推动的生产性劳动,从而对一国年产品所能增加的价值,将随着用途之不同而极不同。在他看来,资本所能推动增加价值大小的不同用途依次是:首先用于生产原生产物,

    49、如经营农业、渔业、采矿业,因为这些部门有自然力参加“劳动”;其次是用于对原生产物的加工、制造业;最后是国内商业、零售业和对外贸易。从斯密对资本所列各种用途的评价来看,就其重视如何发挥资本的最大效能一点来说,有其积极意义;但也表明,他既没有摆脱重农主义的束缚,也没有彻底清除重商主义的影响。因为他把农业看着是最生产的,甚至认为牲畜等自然力参加了“劳动”,同时,又把商业与工农业并列,实际认为商业活动也能创造价值。十、国家、财政和税收理论十、国家、财政和税收理论(一)国家的职能斯密认为,“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及资本和任何其他人

    50、或其他阶级相竞争。这样,君主们就被完全解除了监督私人产业、指导私人产业、使之最适合于社会利益的义务”具体说来,他认为国家的职能应有三项:第一、保护国家安全,使它不受外来的侵犯;第二、保护社会上的个人安全,使其不受他人有侵害和压迫;第三、建设和维护某些私人无力或不愿办的公共事业和公共设施。(二)财政和税收理论(二)财政和税收理论斯密认为,政府的支出必须节俭,实行“廉价政府”的政策。他把廉价政府与增加资本积累直接联系起来。认为资本的增加来自节俭。政府所必须的费用,须有其合理的收入来源。斯密认为。国家各项费用应由受益人员分别负担,以有利于社会财富的增长。第一、国家为执行保护国家安全的国防费用,应由全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经济学说史》讲义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570827.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