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心电图.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7-心电图.ppt》由用户(金钥匙文档)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电图
- 资源描述:
-
1、心电图 (Electrocardiogram,ECG),北京医院心内科 曾学寨,重点内容,1.正常心电图的识别 2.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特点及定位 3.心律失常房性、室性早搏,房颤、房室阻滞、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第一节 临床心电学的基本知识,一、临床心电学的历史 二、心电图的产生原理 三、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 四、心电图导联体系,临床心电学的历史,一、发现生物电现象 1791年,意大利科学家L Galvani 蛙试验发现生物电现象。,临床心电学的历史,二、1887年Waller首次记录到人和动物心电图,临床心电学的历史,1903年,Einthoven应用弦线式电流计记录出较为精细
2、的人类心电图,并开始运用于临床,至今已百年余。 心电图的百年发展史,涵盖了导联系统的建立、心脏特殊传导系统的发现、众多心电图现象和法则的认识、心电图概念和理论的建立与发展。,临床心电学的历史,第一台弦线式电流计,现陈列在荷兰Leiden纪念馆,临床心电学的历史,1905年,荷兰Leiden市医院记录标准I导联心电图,为了克服干扰,病人心电图经1.5km的导线传到Einthoven生理实验室进行记录。,临床心电学的历史,1903年,Einthoven发表的心电图,Einthoven应用弦线式电流计记录到更为精细的心电图。经过数学校正,使原来的4个波增加为5个,并命名为P、Q、R、S和T波。190
3、3年,Einthoven的一种新的电流计论文发表,其记录的心电图及命名法立即得到广泛承认。因此,1903年被确定为心电图开始应用的时间。,Norman Jeffis Holter(19141983),1960年,N. J. Holter发明的动态心电图是心电图技术的一个里程碑。,临床心电学的历史,1961年 Science,临床心电学的历史,临床心电学的历史,第一节 临床心电学的基本知识,一、临床心电学的历史 二、心电图的产生原理 三、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 四、心电图导联体系,二、心电图的产生原理,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 ECG)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所产生的电
4、活动变化的曲线图形。,二、心电图的产生原理,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 在静息状态下,心肌细胞外带正电荷,细胞内带负电荷,保持平衡的极化状态,不产生电位变化。,二、心电图的产生原理,除极(depolarization)心肌细胞受刺激(阈刺激)后,细胞内外的正负离子的分布发生逆转,使细胞内带正电荷,细胞外带负电荷。 除极部位的细胞外带负电荷,而未除极部位的细胞外仍带正电荷,二者形成一对电偶,电源(正电荷)在前,电穴(负电荷)在后。,二、心电图的产生原理,电偶(dipole) 一个分子的正电荷集中于一点为正电荷的重心,负电荷集中于一点为负电荷的重心,两者不重合则该分子为电偶(极
5、子)。电源和电穴组成电偶。 复极(repolarization) 心肌细胞恢复到原有极化状态。电源(正电荷)在后,电穴(负电荷)在前。,二、心电图的产生原理 (单个心肌细胞),在除极时, 检测电极对向电源(面向除极方向)产生向上的波型, 背向电源(背离除极方向)产生向下的波型, 在细胞中央可记录到双向波型。,二、心电图的产生原理 (单个心肌细胞),单个心肌细胞的除极和复极顺序相同(先除极的心肌先复极) ,但除极时是电源(正电荷)在前,电穴(负电荷)在后,复极时是电源(正电荷)在后,电穴(负电荷)在前, 因此,记录的除极波和复极波的方向相反。,二、心电图的产生原理,对整个心肌而言,除极从心内膜向
6、心外膜推进,复极却从心外膜向心内膜推进,除极和复极顺序相反(先除极的心肌后复极),因此,除极波和复极波的方向相同。,二、心电图的产生原理,心电向量(Vector) 心脏的电活动是既具有强度,又具有方向的向量。 心电综合向量(resultant vector)心脏的解剖结构和电活动复杂。按照合力的原理进行综合。,二、心电图的产生原理,由体表记录的心电变化,是全部参与电活动的心肌细胞(普通心肌细胞和特殊传导系统)的电位变化按上述心电综合向量的原理综合的结果。,第一节 临床心电学的基本知识,一、临床心电学的历史 二、心电图的产生原理 三、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 四、心电图导联体系,三、心电图各波段
7、的组成和命名,心脏的电活动始于窦房结,在兴奋心房的同时经结间束(Bachmann)传到(房室结atrioventricular node,AVN,激动在此延迟0.050.07s),希氏束(His bundle),左、右束支,浦肯野纤维,最后兴奋心室。 这些先后有序的电活动的传播,引起心脏一系列电位改变,形成了心电图上相应的波段(波型和时间段)。,三、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P波 最早出现的波幅较小的波,反映心房的除极过程。 PR段 反映心房复极过程和AVN,His bundle,LBB(left bundle branch)和RBB(right bundle branch )等的电活动。,三
8、、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QRS波群 波幅最大的波,反映心室的除极过程。 ST段和T波 反映心室的复极过程。 QT间期 反映心室开始除极到复极的全过程。,QRS波群的命名,可因检测电极的位置不同而呈多种形态。 第一个正向波为R波, R波之前的负向波为Q波, R波之后的第一个负向波为S波, R为S后的第一个正向波, S为R后的负向波。 如果QRS只有负向波,则称为QS波。,第一节 临床心电学的基本知识,一、临床心电学的历史 二、心电图的产生原理 三、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 四、心电图导联体系,四、心电图导联体系,心电图导联 记录心电图的电路连接方法。 电极位置和连接方法不同,可组成不同的导联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