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血液病的实验诊断.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4-血液病的实验诊断.ppt》由用户(金钥匙文档)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血液病 实验 诊断
- 资源描述:
-
1、北京医院检验科 陆学军,血液病的实验诊断,贫血(anemia)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 巨幼细胞性贫血(megaloblastic anemia)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 白血病(leukemia) 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 慢性白血病(chronic leukemia) 其他常见的血液病,血液病的实验诊断,贫血,在单位容积的血液内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量(HGB)以及红细胞压积(HCT)低于相同年龄、性别和地区的参考范围下限称为贫血。以血红蛋白浓度降低最为重要. 贫血可以是原发于造血器官的疾病,也可能是某
2、些系统疾病的表现。,贫血,诊断贫血的过程 确定有无贫血(诊断标准) 确定贫血的程度 确定贫血的类型和原因 (分类),贫血的诊断标准 成人贫血的诊断标准 男 女 HGB(g/L) 120 110(孕妇100) RBC( 1012/L) 4.0 3.5 HCT(%) 40 37,贫血的程度(临床分级) 血红蛋白(g/L) 临床表现 轻度 12091 症状轻微 中度 9061 体力劳动后感到心慌、气短 重度 6031 卧床休息时也感心慌、气短 极重度 30 常合并贫血性心脏病,贫血的分类,按红细胞形态分类 按骨髓增生程度分类 根据病因和发病机理分类,贫血,按红细胞形态分类 根据红细胞形态特点分类,主
3、要是根据患者的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血红蛋白平均浓度(MCHC)贫血可分为,按红细胞形态分类 贫血的类型 MCV(fl) MCH(pg) MCHC(%) 病因 正常细胞性 8295 2731 320360 失血、急性溶血、 再障、白血病 小细胞低色素性 100 31 320360 维生素B12、叶酸缺乏,按骨髓增生程度分类,病因和发病机理分类,贫血,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 2)网织红细胞计数 3)外周血涂片,观察红细胞形态 4)骨髓穿刺作骨髓涂片检查,对诊断不可缺乏,必要时应作骨髓活检,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IDA)是指体内可用来制造血红蛋白的贮存
4、铁已被用尽,红细胞生成障碍所致的贫血,特点是骨髓、肝、 脾及其他组织中缺乏可染色铁,血清铁蛋白浓度降低,血清铁浓度和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亦均降低。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一种贫血,全世 界约有1030的人群有不同程度的缺铁。男性发病率约10,女性大于20。亚洲发病率高于欧美。在生育年龄的妇女(特别是孕妇)和婴幼儿中,这种贫血的发病数很高。,缺铁性贫血,所需的铁约2025mg/d,多来自衰老的红细胞破坏后释放的铁。 食物中摄取1-1.5mg/d的铁即可维持体内铁平衡(孕妇和哺乳的妇女为2-4mg/d)。 铁的吸收部位主要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 体内多余的铁是以铁
5、蛋白和含铁血黄素的形式贮存于肝、脾、骨髓等器官的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中。,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病因 铁的需要量增加而摄入不足 铁的吸收不良 失血,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的分期 缺铁期: 血清铁蛋白12ug/L,骨髓铁染色 缺铁性红细胞生成期 转铁蛋白饱和度15% 缺铁性贫血期,缺铁性贫血,临床表现 贫血的一般表现 上皮组织损害引起的症状 口角炎与舌炎 萎缩性胃炎与胃酸缺乏 皮肤与指甲变化 神经系统方面症状:兴奋、激动、烦躁、头痛 脾肿大 异食癖,缺铁性贫血,实验室检查 血象: 红细胞、血红蛋白均减少,以血红蛋白减少明显,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红细胞中心淡染区扩大, 网织红细胞正常或增多,轻度
6、IDA血象:RBC轻度大小不均,中心淡染区扩大,中度IDA血象:RBC中度大小不均,中心淡染区明显扩大,重度IDA血象:RBC呈明显小细胞低色素表现,RBC染色浅淡、部分RBC呈环状。,缺铁性贫血,骨髓象: 增生明显活跃, 红系明显增生, 以中 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核老浆幼), M:E比值 减低,骨髓铁染色减少甚至消失,缺铁性贫血,生化检查 血清铁蛋白 血清铁 总铁结合力 转铁蛋白饱和度 转铁蛋白,缺铁性贫血,鉴别诊断 根据病史、症状、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骨髓红系统增生、细胞外铁消失、细胞内铁减少或消失、血清铁蛋白减少、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增高、铁饱和度下降等指标对缺铁性贫血诊断不难。但确诊
7、后必须查明缺铁原因。,缺铁性贫血,几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特点比较,巨幼细胞性贫血,由于叶酸和/或维生素B12缺乏或其他原因导致细胞核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障碍所致的贫血称为巨幼细胞性贫血(megaloblastic anemia, MA),巨幼细胞性贫血,叶酸代谢 属水溶性B族维生素 性质不稳定, 易被光和热分解破坏 必须从食物中摄取 在空肠近端被吸收 维生素B12代谢 亦属水溶性B族维生素 来源亦靠食物 在回肠末端被吸收,巨幼细胞性贫血,叶酸缺乏的病因 摄入不足:加工不当,偏食 需要增加: 孕妇, 哺乳,甲亢,肿瘤 吸收利用障碍:腹泻,小肠炎症,药物 维生素B12缺乏的病因 摄入减少:长
8、期严格素食者 内因子缺乏 吸收利用障碍:肠道疾病,药物,寄生虫,巨幼细胞性贫血,临床表现 贫血的一般表现 消化系统: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牛样舌” 神经系统表现:对称性远端肢体麻木,共济失调 精神症状:易怒,妄想,抑郁,失眠,神经错乱,巨幼细胞性贫血,实验室检查 血象:红细胞、血红蛋白均减少,以红细胞减少明显,呈大细胞性贫血, 全血细胞减少. 红细胞大小不等, 中央淡染区缩小甚至消失, 可见H-J小体、碱性点彩红细胞、嗜多色性红细胞及幼红细胞,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出现6叶以上),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象: 增生明显活跃. 红系增生显著, 巨幼变(胞体大, 胞浆较胞核成熟, “核幼浆老”),
9、粒系巨幼变, 巨核细胞体积增大. 血清维生素B12, 叶酸及红细胞叶酸含量测定,MA骨髓象:巨中幼红细胞和巨中性晚幼粒细胞胞体较大、核染色质疏松,巨晚幼红细胞中含Howell-Jolly小体。,MA骨髓象:早、中、晚幼各阶段巨幼红细胞增多,可见核分裂的巨幼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 简称再障, 是由于骨髓中造血干细胞或造血微环境受损、 机体免疫缺陷或紊乱而导致骨髓造血组织减少乃至造血功能衰竭的一类贫血,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再生障碍性贫血,病因 药物: 是最常见的发病因素 化学毒物 : 苯 电离辐射 病毒感染 : 肝炎病毒、EB病毒等 遗传
10、因素 PNH,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理 造血干细胞减少或有缺陷 造血微环境的缺陷 造血干细胞的免疫抑制,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型再障 起病急,进展快,病情重 贫血: 呈进行性加重, 苍白、乏力、头昏、心悸、气短 感染: 39以上, 以革兰氏阴性杆菌、金葡和真菌为主, 常合并败血症 出血: 有不同程度的皮肤、粘膜及内脏出血, 危及患者生命,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型再障 起病和进展较缓慢 贫血: 慢性过程, 苍白、乏力、头昏、心悸, 活动后气短 感染: 高热少见, 感染易控制 出血: 较轻, 皮肤、粘膜出血为主, 较易控制,再生障碍性贫血,实验室检查 血象 呈全血细胞减少,贫血属正常细胞型,红细胞轻度
11、大小不一,但无明显畸形及多染现象,一般无幼红细胞出现,淋巴细胞相对增多,网织红细胞显著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象 :增生低下,造血细胞减少,穿刺物中骨髓颗粒很少, 脂肪滴增多; 脂肪组织增多, 非造血细胞(淋、浆、组织嗜碱、网状细胞)相对增多,成堆出现形成“非造血细胞团”,巨核细胞难找到或缺如。 细胞化学染色:NAP增高,细胞内外铁增高,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标准 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 一般无脾肿大。 骨髓多部位增生减低(正常50%)或重度减低(正常25%), 造血细胞减少, 非造血细胞比例相对增高。 能除外其他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骨髓增生异常综
12、合征中的难治性贫血、急性造血功能停滞、骨髓纤维化、急性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等。 一般抗贫血药物治疗无效。,再生障碍性贫血,重型再障的血象诊断标准: 网织红细胞0.5%, 绝对值15109 /L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 109 /L 血小板20 109 /L,再生障碍性贫血,血象三系减少的鉴别诊断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低增生性急性白血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急性白血病,是一种造血干细胞克隆性恶性疾病,其特点是一种或多种造血干细胞及祖细胞恶变,失去正常的增殖、分化及成熟能力,异常的原始细胞(白血病细胞)无控制的持续增殖,逐步取代骨髓并经血液侵润至全身组织及器官。临床特征为贫血、出血
13、、感染及浸润等表现。,急性白血病,发病情况 我国各类白血病的发病率为2.67/10万人, 急非淋白血病急淋白血病, 成人以急粒最多见, 儿童以急淋白血病多见.,急性白血病,病因 物理因素 化学因素 生物学因素 遗传因素,急性白血病分型的三个发展阶段,FAB分型 1976(M),MIC分型 1986(MIC),WHO分型 2001(MICM),分型,急性白血病,FAB分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NALL),急性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可分为3个亚型 L1:原始及幼淋巴细胞以小细胞为主(直径 12m) L2:原始及幼淋巴细胞以大细胞为主(直径12m ) L
14、3:原始及幼淋巴细胞以大细胞为主,大小较一致,急性白血病,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NALL), 可分为8个亚型 M0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 M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 M2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 M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M4急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白血病 M5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M6急性红白血病 M7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急性白血病,急性白血病,MIC分型 在形态学基础上结合免疫学和染色体分析, 对白血病及其他恶性血液病进行的一种正在广泛使用的分型法。必须指出形态学分型是基础,在白血病的诊断和分型上,首先要依靠形态学。免疫学与细胞遗传学检查是辅助诊断手段。,免疫分型 定义: 白血病的免疫分型是
15、利用单克隆抗体检测相应的白细胞表面或细胞浆内的抗原,更细致地分析恶性细胞的系列来源,精确地了解被测白细胞的不同分化阶段,从而有助于临床分型、判断预后、指导治疗。 1.免疫分型是对形态学分型的重要补充和进一步深化 2.临床预测;可根据抗原的表达情况预测病情的预后 3.疾病监测:可监测病程的发展,疗效,可进行微小残留白血病的检测,免疫分型的基础 白细胞分化抗原 白细胞分化抗原(leukocyte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是指血细胞在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分化的不同阶段及细胞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记分子。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由于单克隆抗体与流式细胞术的发展,1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