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讲庄子文论选读分析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3第三讲庄子文论选读分析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三 庄子 文论 选读 分析 课件
- 资源描述:
-
1、 第三讲第三讲 庄子文论选读庄子文论选读 道家认为道本身不能用语言来表现:道家认为道本身不能用语言来表现:“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庄子庄子知北游知北游云:云:“道不可闻,闻而非道不可闻,闻而非也。道不可见,见而非也也。道不可见,见而非也”。就是说,那。就是说,那些可见的、可闻的,即以感官可以感觉到些可见的、可闻的,即以感官可以感觉到的东西并非的东西并非“道道”这个本体本身。这个本体本身。“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徐则甘而不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疾不徐,得之于手固,疾则苦而不入。不疾不徐,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
2、有数存于其间。臣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于其间。臣不能喻于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不能喻于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与其不可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之人之糟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之人之糟粕矣夫!粕矣夫!”-庄子庄子 天道天道 庄子进一步指出庄子进一步指出“意意”与与“言言”之间不可之间不可克服的隔阂:克服的隔阂:“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随者,不可以言传也。”“言不尽意言不尽意”揭示了什么问题?揭示了什么问题?语言是人类不能回避的交流工具,否定它
3、语言是人类不能回避的交流工具,否定它的传达作用,必然会造成论者的自我否定。的传达作用,必然会造成论者的自我否定。白居易有一首批评道家所谓白居易有一首批评道家所谓“知者不言知者不言”的诗:的诗:“言者不知知者默,此语吾闻于老言者不知知者默,此语吾闻于老君。若道老君是知者,缘何自著五千文?君。若道老君是知者,缘何自著五千文?”就是指出他们否定语言的自相矛盾。在就是指出他们否定语言的自相矛盾。在庄子庄子 外物外物中,我们看到了关于中,我们看到了关于“言言”对对“意意”的传达作用的论述:言者所以在的传达作用的论述: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意,得意而忘言。“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筌者所以
4、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庄子庄子 外物外物 这段话指出:这段话指出:“言言”之于它所要传达的之于它所要传达的“意意”,就像荃之于鱼、蹄之于兔,都只,就像荃之于鱼、蹄之于兔,都只是一种获致的工具。使用工具是达到目的是一种获致的工具。使用工具是达到目的的必要手段,但因为工具毕竟不是目的本的必要手段,但因为工具毕竟不是目的本身,人们对于工具必须凭藉之后而又超离身,人们对于工具必须凭藉之后而又超离它,才能最后达到目的。它,才能最后达到目的。对于言意关系,佛
5、典中也有两个著名的比对于言意关系,佛典中也有两个著名的比喻:一个是喻:一个是“舍筏登岸舍筏登岸”,一个是,一个是“见月见月忘指忘指”。前者是以渡河者先凭藉船筏后超。前者是以渡河者先凭藉船筏后超离船筏来作比,后者以寻月者先凭藉指示离船筏来作比,后者以寻月者先凭藉指示者的手指再超越手指来譬喻,其宗旨都与者的手指再超越手指来譬喻,其宗旨都与庄子的庄子的“得意忘言得意忘言”同一机杼。同一机杼。工具效用的实现是凭借之后的超越,真正工具效用的实现是凭借之后的超越,真正的实现是实现在被否定之后。文学作品的的实现是实现在被否定之后。文学作品的物质性媒介物质性媒介语言,是一种显示着观念,语言,是一种显示着观念,
6、而本身又不等于观念的符号。对于读者来而本身又不等于观念的符号。对于读者来说,语言只是他凭藉的工具,而不是他精说,语言只是他凭藉的工具,而不是他精神所要寻求的目的地。语言作为路标,它神所要寻求的目的地。语言作为路标,它的设置本身就是为了让人超越的,它的功的设置本身就是为了让人超越的,它的功用,正实现在它被抛弃之后。用,正实现在它被抛弃之后。庄子关于言意关系的论述,对文艺创作产庄子关于言意关系的论述,对文艺创作产生什么样的启发和影响?生什么样的启发和影响?道家的道家的“得意忘言得意忘言”的论述阐明了文艺作的论述阐明了文艺作品中品中“言言”与与“意意”的关系,指出文艺欣的关系,指出文艺欣赏过程是对文
7、艺作品的物质性媒介的凭借赏过程是对文艺作品的物质性媒介的凭借和超出的过程。对文本的阅读以及对艺术和超出的过程。对文本的阅读以及对艺术品的欣赏,一方面要凭藉它的语言这一物品的欣赏,一方面要凭藉它的语言这一物质外壳,另一方面还要把它在意识中淘汰质外壳,另一方面还要把它在意识中淘汰掉,这就是庄子所说的掉,这就是庄子所说的“得意忘言得意忘言”。如果你看一幅画,只注意纸张和纸上的颜料是怎么涂的,那你就得不到画的内容。所以唐人张彦远说看画:“意在五色,则物象乖矣”。只有忘掉眼前的画上的物质材料,才能得到画中的艺术形象。元人汤垕论赏画:元人汤垕论赏画:“先观天真,后观笔意,先观天真,后观笔意,相对忘笔墨之迹
8、,方为得趣相对忘笔墨之迹,方为得趣”。明人徐渭。明人徐渭说赏画为说赏画为“舍形而悦影舍形而悦影”,“形形”,指画,指画面上实在的笔墨痕迹;面上实在的笔墨痕迹;“影影”,是欣赏者,是欣赏者在心中所想象出来的影像,在心中所想象出来的影像,“悦影悦影”是必是必须以须以“舍形舍形”为条件的。为条件的。清人邹一桂谓欣赏花鸟画:清人邹一桂谓欣赏花鸟画:“观者但见其观者但见其花鸟树石而不见纸绢花鸟树石而不见纸绢”;这说的是艺术欣;这说的是艺术欣赏时对物质外壳的凭藉与超越的问题。赏时对物质外壳的凭藉与超越的问题。读书时的读书时的“得意忘言得意忘言”,古人的论述也很,古人的论述也很多,皎然多,皎然诗式诗式论赏诗
9、:论赏诗:“但见性情,但见性情,不睹文字,盖诣道之极也不睹文字,盖诣道之极也”,所谓,所谓“诣诣道道”,即直造诗之核心之道,亦即赏诗之,即直造诗之核心之道,亦即赏诗之道,他认为,赏诗之极致,就是读者完全道,他认为,赏诗之极致,就是读者完全被诗中所表现的性情所吸引,而忘掉了诗被诗中所表现的性情所吸引,而忘掉了诗作品的外在的语言词句。作品的外在的语言词句。莱辛在莱辛在拉奥孔拉奥孔中论诗歌欣赏:中论诗歌欣赏:“诗人诗人不只想要被人了解,他的描写不光只要清不只想要被人了解,他的描写不光只要清晰,而且他还能给我们唤起生动的概念,晰,而且他还能给我们唤起生动的概念,要我们想象,仿佛我们亲身经历了他所描要我
10、们想象,仿佛我们亲身经历了他所描写的事物和情景,同时,还使我们完全忘写的事物和情景,同时,还使我们完全忘记他所使用的媒介记他所使用的媒介文字。文字。”所谓所谓“虚静虚静”说说“虚静虚静”是道家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不是道家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不论是庄子还是老子,都主张论是庄子还是老子,都主张“虚静虚静”。所。所谓谓“虚静虚静”,指的是一种精神状态,指的是一种精神状态,“虚虚”,空也,指内心排除外扰,即,空也,指内心排除外扰,即“天天地万物不入于胸次地万物不入于胸次”。“静静”,止也,指,止也,指心灵停息内动。道家把精神的虚静看成是心灵停息内动。道家把精神的虚静看成是获致大道的前提。获致大道的
11、前提。庄子庄子中的寓言故事中的寓言故事 “梓庆削鐻梓庆削鐻”梓庆精于做鐻之术,鲁侯问其道,梓庆说:梓庆精于做鐻之术,鲁侯问其道,梓庆说:臣将为鐻鐻,未尝敢以耗气也,必齐(斋)臣将为鐻鐻,未尝敢以耗气也,必齐(斋)以静心。齐三日,而不敢怀庆赏爵禄。齐以静心。齐三日,而不敢怀庆赏爵禄。齐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齐七日,辄然忘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齐七日,辄然忘吾有四肢形体也。当是时也,无公朝,其吾有四肢形体也。当是时也,无公朝,其巧专而外骨消;然后入山林,观天性;形巧专而外骨消;然后入山林,观天性;形躯至矣,然后见成鐻鐻,然后加手焉。躯至矣,然后见成鐻鐻,然后加手焉。庄子庄子中的中的“佝偻承蜩佝偻承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