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讲:伦理学与道德哲学总论-伦理学与生活-教学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第二讲:伦理学与道德哲学总论-伦理学与生活-教学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 伦理学 道德哲学 总论 生活 教学 课件
- 资源描述:
-
1、 什么是道德?我为什么要有道德?什么是道德?我为什么要有道德?伦理学与道德哲学总论伦理学与道德哲学总论主讲人:林志雄主讲人:林志雄 博士博士大学生大学生“精神成人精神成人”之之伦理学与生活伦理学与生活第二第二讲讲朱子有言,“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己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辞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白鹿洞书院学规引言从从“智慧智慧”与聪明的区别说起与聪明的区别说起 本讲主题是伦理学与道德哲学总论。围绕“什么是道德?什么是道德?”“”“我为什么要有道德?我为什么要有道德?”两个问题展开。要解答这两个问题,有必要从“智慧智慧”和和“聪明聪明”的区别说起。动物有
2、显得聪明的一面,但惟有人可能拥有智慧。而作为哲学(爱智慧)的一部分的伦理学正是人类生存智慧的探求和追问!聪明是一种生存能力,而智慧是一种生存境界。聪明是一种生存能力,而智慧是一种生存境界。聪明能带来名利,智慧能带来快乐。因此聪明人往往有更多技聪明能带来名利,智慧能带来快乐。因此聪明人往往有更多技能,而现实中这些技能只要机缘巧合,就能转化为名利;但是能,而现实中这些技能只要机缘巧合,就能转化为名利;但是名利与快乐很多时候并不能成正比,因为快乐来自人心。因此名利与快乐很多时候并不能成正比,因为快乐来自人心。因此求名利求聪明容易;求脱离烦恼,非修智慧不可。求名利求聪明容易;求脱离烦恼,非修智慧不可。
3、聪明靠耳朵,靠眼睛,所谓耳聪目明;而智慧靠心,所谓慧由聪明靠耳朵,靠眼睛,所谓耳聪目明;而智慧靠心,所谓慧由心生。心生。聪明多数得益于遗传,而智慧更多靠修炼。聪明多数得益于遗传,而智慧更多靠修炼。聪明容易让人获得很多知识,而智慧让人更有文化。反过来,聪明容易让人获得很多知识,而智慧让人更有文化。反过来,一个人知识越多越聪明,而文化越多越智慧。一个人知识越多越聪明,而文化越多越智慧。聪明人与别人过事总能保全自己的眼前利益,而智者则更多的聪明人与别人过事总能保全自己的眼前利益,而智者则更多的看重的是长远利益。看重的是长远利益。在现实生活中,不愿意吃亏的是聪明人,而愿意在现实生活中,不愿意吃亏的是聪
4、明人,而愿意“吃亏吃亏的是的是智者。智者。世界上聪明的人不多,估计十中有一,而智者更为罕见,估计世界上聪明的人不多,估计十中有一,而智者更为罕见,估计百里无一。百里无一。(一)作为哲学分支的(一)作为哲学分支的“伦理学伦理学”哲学(Philosophy)的字面意义是“爱智慧爱智慧”。哲学一般关注三大领域,即认识论认识论(关于知识的研究)、形而上学形而上学(关于实在之本性的研究)和伦理伦理学学(关于道德的研究)。作为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伦理学讨论人的举止行为的对与错。伦理学讨论人的举止行为的对与错。伦理学追问的是这样的问题:任何人或行为之为善的、恶的、正任何人或行为之为善的、恶的、正当的、不正当
5、的,是由什么造成的?我们是如何知当的、不正当的,是由什么造成的?我们是如何知道的(认识论)?自身利益或他人利益在道德决定道的(认识论)?自身利益或他人利益在道德决定和道德判断中起着什么作用?哪些行为理论是有效和道德判断中起着什么作用?哪些行为理论是有效的或无效的?为什么?我们应该运用道德的原则、的或无效的?为什么?我们应该运用道德的原则、规则或法则,还是应该让每一种境遇决定我们的德规则或法则,还是应该让每一种境遇决定我们的德行?杀人、说谎、欺骗、偷窃和性行为是对还是错?行?杀人、说谎、欺骗、偷窃和性行为是对还是错?为什么?为什么?(二)道德、非道德和超道德(二)道德、非道德和超道德 道德:道德
6、:“道”本义为道路,引申为规律和规则。“德”本义为得。说文解为:“外得于人,内得于己也。”从字形上看,从“直”从“心”:心得正直。于是,“德”便引申为“品德”、“道德品质”。一个人的心怎样才能得到正直的品德呢?答案只有长期按照应该如何的道德规范行事。可见,“道德”一词的词源涵义是指“应该如何的行为规范”。因此,道德始终是与“是非对错”、“应该”等词语相关联的。从标准的定义而言,道德是具有社会效用的行为应该如何的规范,是社会制定或认可的关于人们的对于社会具有利害效用的行为应该如何的规范。所谓道德,说到底,就是关于有利或有害社会与他人以及自己的行为之应该如何的规范,简言之,亦即“利害人己”的行为应
7、该如何的规范。非道德非道德 指没有任何道德观念,或是对好坏对错满不在乎,指没有任何道德观念,或是对好坏对错满不在乎,简而言之,就是毫无是非观念。简而言之,就是毫无是非观念。非道德现象主要出现在尚未接受道德观念教育的婴儿,以及拥有非道德人格的极少数人身上。西方心理学家对心理病态和社会病态的非道德人格的定义,认为这种人的特点是“情绪不稳定,缺乏健全的判断力,反常的冲动性(常常犯罪的)行为,没有能力从经验中学习,非道德的不合群情感,以及其他严重的人格缺陷。”这类人的最大特征是极端的不负责任。他可能懂得有哪些道德规则,至少能鹦鹉学舌般地复述出来,但这些道德规则对他而言却毫无意义。对于非道德人格一类人,
8、良心、内疚或悔恨都毫无意义,当做出了伤天害理的行为后,却表现得毫无不安或羞耻感。超道德超道德 指完全超越于道德领域之外的事物,比如汽车、枪炮等无生命物体本身,就无所谓道德不道德。另外,许多研究领域(例如数学、天文学、物理学等)本身也是超道德的。但超道德的事物会因人的介入而产生道德问题。比如,原子物理研究本身无所谓道德不道德,然而,当物理学家从事原子物理研究,目的是制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原子弹时,道德问题就随之产生了。(以爱因斯坦为例)总之,不道德的人是通过做错事、做坏事而故意违犯人类道德标准的人;非道德的人可能由于没有任何道德观念而违犯道德标准;超道德的事物则无所谓善恶,也谈不上行善作恶,其原因
9、仅仅在于这些事物不属于道德的范畴。(三)道德、不道德与好、坏、对、错(三)道德、不道德与好、坏、对、错 在日常语言中,我们从儿童开始,就不知不觉中学会用好(善)、坏(恶)、对(正当)、错(不正当)等词来评价周围的人及人的行为。好(善)的和对(正当)的好(善)的和对(正当)的,通常又被统称为合乎道德道德的的;坏(恶)的,错(不正当)的坏(恶)的,错(不正当)的,则被统称为不道德的不道德的。如果我们说某人有道德(ethical或moral),通常就是说他是好人好人;如果我们说某人不道德(unethical或immoral),意思就是说他是坏坏人人。而我们说某个行为是道德的或不道德的,意思是指这个行
10、为是对的或错的。但究竟什么样的行为是对的或错的、什么样的人究竟什么样的行为是对的或错的、什么样的人是好人或坏人呢?人们借以做出此类判断的标准是什么呢?是好人或坏人呢?人们借以做出此类判断的标准是什么呢?对这些较为困难的问题的研究,就构成道德研究道德研究的主要内容,而研究得出的理论成果就是伦理学和道德哲学伦理学和道德哲学。有必要记住的是,“道德”与“不道德”,实质上就意味着“好(善)”或“对(正当)”、“坏(恶)”或“错(不正当)”,并常常依其用以定性人本身还是定性人的行为而定。(四)好、坏、对、错与幸福、快乐(四)好、坏、对、错与幸福、快乐 经验的事实似乎表明:凡是人们认为是好的凡是人们认为是
11、好的东西,总要包含某种程度的幸福和快乐,凡东西,总要包含某种程度的幸福和快乐,凡是人们认为是坏的东西总要包含某种程度的是人们认为是坏的东西总要包含某种程度的不幸和痛苦。不幸和痛苦。这种道德观念在传统伦理学中被称为“快乐主义快乐主义”。如果对相关的词语从最宽泛的意义上做出解释,比如将快乐的范围包含从简单的肉体快乐到理智的或精神的快乐,将痛苦的范围包含从肉体痛苦到极度的情感痛苦,那就很难否认,凡是好的,至少包含某种快乐或幸福,凡是坏的,总要包含某种痛苦或不幸。有必要进一步指出的是,采取长远的而非采取长远的而非短缺的观点看问题,是获得幸福的必备要短缺的观点看问题,是获得幸福的必备要素之一。素之一。为
12、了实现长远的快乐或幸福,人们可能会选择忍受某种痛苦或不幸。此外,在快乐的级别和痛苦的程度方面的考量,在快乐的级别和痛苦的程度方面的考量,始终是人们获得幸福的另一个思考要素。始终是人们获得幸福的另一个思考要素。做头快乐的猪,还是做个痛苦的苏格拉底?做头快乐的猪,还是做个痛苦的苏格拉底?这本身就是个问题。凡属好事都会为某人带来某种满足、快乐或幸福。但这一主张若反过来就不一定正确了:不能说为某人带来满足的每件事都必定是好(善)的。“恶意之乐”在人类生活中并不少见。(五)好、坏、对、错与与美德(五)好、坏、对、错与与美德 道德上的好(善)除了与前述的快乐和幸福有关联之外,还跟人的美德相关涉。美国伦理学
13、家弗兰克纳在其大作伦理学指出,凡属好事大概也会包含“某种美德”。他还说,“凡属坏事,其本身之所以坏,乃因其产生了痛苦或不幸,或者在道德上有某种欠缺或不足而谈不上美德。”美德是快乐或满足的重要补充,因为美德的状况令“经验或活动比在其他情况下更好或更糟”。如此说来,凡属好事,也许就包含某种快乐、幸福和美德;而凡属坏事,也许就包含其反面:痛苦、不幸和缺乏美德。(六)好(善)、对(正当)与和谐和创造性(六)好(善)、对(正当)与和谐和创造性 还有两个特性可以加到我们对“好”和“对”的定义上。人们的行为在“好”的方面表现为和谐与创造性,在“坏”的方面则是不和谐、不协调,或缺乏创造性。(以上课考勤方式为例
14、)美国伦理学家柯肯德尔对此有精辟观点:无论何时要就行为作出决定或选择,合乎道德的决定总是那些对人类关系方面的信任、信赖和诚实有促进作用的决定。它应当增强个人相互合作的能力,提高个人的自尊意识。而那些造成不信任、猜疑和误解,设置障碍、破坏诚信的行为,则是不道德的。此类行为降低个人的自尊意识;不是产生人们合作共事的能力,而是促使人们相互分离,破坏人们的交往能力。转引自雅克蒂洛伦理学与生活第6页二、道德的适用对象是什么?二、道德的适用对象是什么?为了进一步让大家熟悉道德的应用,我们有必要归纳出四种较大的道德适用对象:(1)宗教道德)宗教道德 宗教道德涉及人和超自然存在物的关系,或者因为宗教信仰而衍生
15、出来的道德观念、规则等。以基督教为例,根据犹太人和基督教的传说,十诫的前三诫便属于宗教道德。这三种诫律处理人与上帝(神)的关系,而不是一般的人与人的关系,可见其本身也是因信仰而生的道德观念规则。附:十诫 1.我是你的上帝;不可信仰别的神。我是你的上帝;不可信仰别的神。2.不可亵渎上帝之名。不可亵渎上帝之名。3.谨守圣安息日。谨守圣安息日。4.孝敬父母。5.不可杀人。6.不可奸淫。7.不可偷盗。8.不可作伪证陷害别人。9.不可贪恋别人的配偶。10.不可贪恋别人的财物。(2)道德与自然)道德与自然 道德与自然问题指的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崇尚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近年来,西方传统也开始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