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2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社会工作概论(第三版)》课件09 第九章 社区社会工作.pptx

  • 上传人(卖家):momomo
  • 文档编号:4565052
  • 上传时间:2022-12-19
  • 格式:PPTX
  • 页数:42
  • 大小:1.56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社会工作概论(第三版)》课件09 第九章 社区社会工作.pptx》由用户(momomo)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社会工作概论第三版 社会工作概论第三版课件09 第九章 社区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 概论 第三 课件 09 第九 社区
    资源描述:

    1、第九章第九章 社区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目录目录010102020303第一第一节节 什么是社区社会工作什么是社区社会工作第二第二节节 社区社会工作的实务模式社区社会工作的实务模式第三第三节节 社区社会工作实施的原则与程序社区社会工作实施的原则与程序0404 第四节第四节 中国的社区社会工作中国的社区社会工作第一节第一节 什么是社区社会工作什么是社区社会工作一、社区的概念及其分类一、社区的概念及其分类(一)社区概念的含义(一)社区概念的含义 社区是从英文的一词直译而来的,是指一定地域内的社会生活共同 体,也称为“地域群体”或“地方社会”。社区作为居民生活的社会共同体,通常包括四个基本要素(1)地

    2、域:地域是社区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空间载体(2)人口:人口(居民)是社区运作与变迁的主体,(3)组织机构:组织结构是社区活动得以展开的社会组织形式(4)文化:文化则是社区范围内具有特质的精神纽带。居住在社区里的居民总有某些共同的联系点,如相似的社会经济地位、经济利益以及相近的文化素质等。这些有着某些共同点的居民必然发生接触与互动,如行动上、语言上乃至思 想上的沟通。由此导致了居民互动而形成的各种群体和社会组织,以及相似的文化习俗、价值判断、归属和认同感等社区文化。一、社区的概念及其分类一、社区的概念及其分类(二)社区和社会的区别与联系(二)社区和社会的区别与联系1.1.联系联系从社区定义的外

    3、延看,社区可被视为地方社会,它一般是作为社会的一部分而存在的。2.2.区别区别 但从社区概念的内涵看,它与社会有着明显的区别。其一,其一,社会中的各种关系尽管纷繁复杂,但都不强调“共同”;社区则十分强调共同的亚文化和共同的社区意识等。其二,其二,社会不注重地域的概念,所谓的社会空间,通常是指人们活动的内容范围以及活动于其中的社会组织;社区空间则是社会空间与地理空间的结合,对人群活动的地域比较注重。其三,其三,一般来说,社区关系较社会关系更为紧密。与社会相比,社区内人们的交往频率比较高,人们之间的亲属关系、婚姻关系、朋友关系乃至分工关系由于建立在“共同生活”的基础上,所以一般比较紧密。其四,其四

    4、,社区的功能比社会更加明确、具体、专门化。一般来说,城市社区以工、商职能为主,农村社区以农业职能为主。一、社区的概念及其分类一、社区的概念及其分类(三)社区的分类(三)社区的分类社区可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社区社区有形社区有形社区无形社区无形社区法定社区法定社区自然社区自然社区专能社区专能社区 社区社会工作所涉及的社区,一般是指有形社区,是具体的乡村社区、集镇社区、城市社区等等。二二、社区组织、社区发展、社区社会工作、社区组织、社区发展、社区社会工作(一)社区组织(一)社区组织 对社区组织的界定较多。我国台湾学者魏文雄在总结各种有关社区组织的界说的基础上,认为:“社区组织是一种社区社会工作方

    5、法与过程,它利用计划与组织工作 协助社区居民认清社区整体需要与目标,通过社区方案与社区变迁机构来统合、协助与发展社区个体、群体与组织,并运用社区内外资源,来满足社区需要与达成社区目标,以适应社会变迁与生活环境。”二二、社区组织、社区发展、社区社会工作、社区组织、社区发展、社区社会工作(二)社区发展(二)社区发展1.1.定义定义社区发展,专指人民自己与政府机构协同改善社区的经济、社会及文化状况,把社区与整个国家的生活结为一体,使它们能够对国家的进步有充分贡献的一种程序。2.2.特性特性我国台湾学者李增禄教授将社区发展的特性概括为以下几点(1)社区发展是一种策略,经由教育及组织的两个层面,使地方社

    6、区产生有计划的社会变迁。(2)社区发展可以是一种方法或手段,以协助促成现代化,或应对现代化所带来 的一些问题,或二者兼具。(3)社区发展关心所有社区居民、整个社区的生活和全社区的需要,运用来自政府及志愿团体在资金和技术上的援助。(4)社区发展方案的制定应基于居民的需要,它强调居民的自动自发、自助和互助的努力。(5)社区发展具有双重目标,即任务目标和过程。(6)社区发展是一种组织与教育的行动过程,亦可将社区发展界定为:社区发展 是一种社区社会工作的方法与过程。二二、社区组织、社区发展、社区社会工作、社区组织、社区发展、社区社会工作(三)社区社会工作(三)社区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基本方法

    7、之一,它是一种以社区及社区居民为基础(案主)的社会工作,由专业社会工作者本着助人的价值观念和专业技艺发起,与其所服务的社区居民一起工作,旨在预防和解决社区问题,增强社区凝聚力和社区意识,推动和实施与居民福利有关的社会行动及社区发展方案的方法。二二、社区组织、社区发展、社区社会工作、社区组织、社区发展、社区社会工作(四)社区组织、社区发展与社区工作的比较(四)社区组织、社区发展与社区工作的比较三、社区社会工作的历史发展三、社区社会工作的历史发展(一)(一)1919世纪世纪7070年代至年代至2020世纪世纪1010年代,慈善组织会社时期年代,慈善组织会社时期 当时欧美建立了不少睦邻服务中心与慈善

    8、组织、会社,它们大多以都市里的邻里等区域单位为服务对象,用协调合作的方式将社区内各慈善团体与救济机构组织起来,共同行动以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推动了社会福利工作的发展,为社区工作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基础。(二)(二)2020世纪世纪1010年代至年代至2020世纪世纪3030年代,慈善组织会社时期美国社区基金会及联合年代,慈善组织会社时期美国社区基金会及联合会建立时期会建立时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时的“战事基金会”转变为各地的社区联合募捐组织“社区基金会”。它们联合社区内各团体、机构,定期举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募捐,并设计彼此相互配合的发展方案,通过方案的实施促进整个社区的福利。三、社区社会工作的历

    9、史发展三、社区社会工作的历史发展(三)(三)2020世纪世纪3 30 0年代至年代至2020世纪世纪5050年代,政府介入时期年代,政府介入时期 受年开始的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美国政府开始积极介入社会福利领域,社会福利的基本责任主体亦由志愿团体转向政府。与此同时,政府在推进公共福利计划时也大量引用了社区组织的原则与方法。年,社区组织在美国正式被确定为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之一。(四)(四)2020世纪世纪5050年代至年代至2020世纪世纪6060年代,社区发展兴起时期年代,社区发展兴起时期年,联合国推出“联合国技术援助推广方案”,年正式成立“社区组织 与社区发展小组”,推动社区发展。这种以教育过

    10、程为主的方法,联合国于世纪年 代大力推行。世纪年代是美国推广社区发展的黄金时期,政府赞助有关反贫穷、开展市区重建、反青少年犯罪、反失业、推进市民参与及服务协调等计划,将社区社会工作的范围不断扩大。三、社区社会工作的历史发展三、社区社会工作的历史发展(五五)2020世纪世纪7070年代以后年代以后,社区社会工作重点转移时期,社区社会工作重点转移时期 这一时期,政府对社区社会工作的热情有所减弱,资助亦有缩减。因此,与前一阶段几乎包罗万象的社区社会工作相比,这一时期的社区社会工作由专业机构和社会工作者推动,主要针对一些社会的弱势人群。在美国,自 世纪 年代开始,社区社会工作 转向一些有特别需要的人士

    11、,如少数民族、妇女、精神病患者及老人等。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社区发展公司”,其目标在于改善贫民区的居住条件、服务素质和就业情况。在英国,当时的情况和美国也差不多,其时的社区社会工作受政府的资助减少,社区社会工作的重点不得不转向为一些脆弱人士提供服务等方面。第二节第二节 社区社会工作的实务模式社区社会工作的实务模式一、社区组织的实务模式一、社区组织的实务模式(一)地区发展模式(一)地区发展模式根据罗斯曼所做的界定,地区发展模式作为社区社会工作的介入模式之一,其目标在于发展社区自助能力和加强社区整合。社会工作者应着重于推动社区内不同团体及居民的广泛参与,界定社区及居民自身的需要,并采取自助及互助的

    12、行动去改善社区关系,解决社区问题,进而改变社区。(1 1)介入目标。)介入目标。该模式的主要介入目标包括:具体社区问题的解决;社区生活的改善;居民通过主动参与过程学会自决、自助,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善居民及团体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和归属感。(2 2)介入策略。)介入策略。其一,注重与掌握资源的权力机构、社区领导者的合作,合作方式偏重和谐及互利。其二,重视居民及地区团体广泛的参与,界定问题与需要,然后设计及采取行动去改善问题。其中自决及参与是重要的介入原则,行动实施过程中强调协商及互谅。一、社区组织的实务模式一、社区组织的实务模式(一)地区发展模式(一)地区发展模式(3 3)

    13、社会工作者的角色。)社会工作者的角色。该模式强调参与者的自决及成长,因而工作者一般处于从旁协助的地位。其所扮演的角色可以是“促进者促进者”协助居民表达对社区问题的不满,鼓励及协助他们组织起来,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沟通及人际关系,促成共同目标的产生;“导师导师”协助训练居民解决问题和组织的技巧,培养他们积极参与和自助互助的精神;“中介人中介人”协助各团体及个 人,促进他们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以调动社区资源,解决社区问题。(4 4)适用范围。)适用范围。该模式适用于那些比较简单的社区,这类社区居民背景比较相似,社区内不同群体之间虽存在分歧,但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且居民对政府比较信任。一、社区组织的实务

    14、模式一、社区组织的实务模式(二)社会计划模式(二)社会计划模式社会计划模式也称社区计划模式。该模式认为,每一社区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其中有些问题非常复杂,需要通过制订科学、合理的行动计划方能解决。社区社会工作的任务就是针对社区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收集、分析有关资料,制定规划,并最终解决问题。()介入目标。)介入目标。与其他两种模式有所不同,社会计划模式所关注的是任务目标,以解决社区现存的各类主要问题为其工作重点。社区社会工作者应当根据社区的内外环境、问题的性质及自身的条件,设计工作计划,以解决社区所面临的问题,实现预定目标。()社会计划的内容和程序。)社会计划的内容和程序。一般说来,依次为了

    15、解组织(社会工作、社会福利组织)的使命及目标、分析环境及形势、自我了解(自身机构的特点及能力等)、界定及分析问题、确定需要(工作对象或社区的需要)、建立目标并确定实现目标的标准、选择可行性方案、测试方案、执行方案、评估结果等。一、社区组织的实务模式一、社区组织的实务模式(二)社会计划模式(二)社会计划模式()社会工作者的角色。)社会工作者的角色。社会工作者在该模式中是作为专家而存在并以专家的角色开展工作的。他通过资料和信息的收集、社区诊断、制定规划、组织运作和成效评估等,为社区民众解决问题。()适用范围。)适用范围。该模式适用于一些社会变迁急剧的社区,这类社区存在着比较复杂的问题,仅仅依靠一般

    16、民众或社区自身的力量往往难以应对。一、社区组织的实务模式一、社区组织的实务模式(三)社会行动模式(三)社会行动模式 社会行动模式亦称为“社区行动冲突模式”,在社会工作领域 一般称为“社会行动”。社会行动模式作为社区社会工作的一种工作方法或介入模式,将社区问题出现的根源归结为社会上存在着不同的利益群体,由于不公平的资源及权力分配政策,边缘群体或弱势群体的利益受到忽视及受到剥削,因而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存在着利益冲突。解决此类问题一般是通过组织居民(边缘、弱势社群)参与集体 行动,合力解决社区问题,争取所需资源,改善社区环境及生活素质。社会行动的本质并不涉及推翻整个社会制度,或是改革整个政治、经济及社

    17、会结构,它只不过是在现存的制度下,改变不公平的政策,为社会底层群众争取更多的资源分配,使社会变得更加公平、公正。一、社区组织的实务模式一、社区组织的实务模式(三)社会行动模式(三)社会行动模式(1 1)介入目标。)介入目标。(2 2)介入方法。)介入方法。其一,集体行动;其二,通过居民的切身问题及具体事件介入;其三,运用非制度化途径;其四,争取第三方支持。(3 3)介入策略及形式。)介入策略及形式。一般可包括合作式(交易式、协商式、对话式)、对抗式(对峙式、竞争式)等。一、社区组织的实务模式一、社区组织的实务模式(三)社会行动模式(三)社会行动模式(4 4)具体步骤。)具体步骤。社会行动的具体

    18、实施可分为四个阶段酝酿期找出共同关注的问题,对问题及社区居民的意愿作初步评估;宣传组织期对社区问题做广泛宣传,并将居民组织起来;行动期展开合作式或对抗式行动;总结期问题得到改善并对行动的经验教训做出总结。(5 5)社会工作者角色。)社会工作者角色。在社会行动模式中,社会工作者不仅仅局限于促进者的角色,而更多地表现为倡导者、并肩者和引导者等,以较为主导性的角色开展工作,甚至要站在最前线。他们常与居民一起面对问题,而不是完全由居民承担。但这并非是要工作者代替居民进行工作,行动的目标、方式、策略等一定要由居民参与,也要由居民共同决定。尽管社会工作者应以较主导的角色工作,但行动的决定权始终应归于居民,

    19、由居民作决定。(6 6)适用范围。)适用范围。社会行动模式适用于那些各社会群体之间矛盾突出且各方利益难以调和而使边缘或弱势群体的利益受到损害的社区。一、社区组织的实务模式一、社区组织的实务模式(四)社区组织三大实务模式的比较(四)社区组织三大实务模式的比较二二、社区发展的实务模式、社区发展的实务模式(一)创新改革模式(一)创新改革模式 该模式强调社区变迁必须经历一个时间段方能完成。这种社区变迁的过程有“开始”及“结束”阶段。在开始的时候,由社区变迁的推动者或社区发展工作者,提出一个新的理想或计划给社区居民。在结束的时候,这个理想或计划已经整合到社区居民的文化或行为之中。在整个变迁过程中,有两股

    20、力量在理想或计划与整合间相互对立、相互作用。一股是改革者的新理想、新技术或革新行动,另一股是社区居民对改革者的新理想、新技术或革新行动的响应行动。经过这两股力量的互动,理想或计划 要么成功,要么失败。创新改革模式强调的是社会工作者的理想或计划与社区居民之间的整合,即被后者所认同。二二、社区发展的实务模式、社区发展的实务模式(二)改变习俗模式(二)改变习俗模式 关于社区发展的途径,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强调应集中改变社区居民的环境或物质条件;另一种强调改变社区居民的风俗习惯。由于社区居民风俗习惯的改变经常会 带动物质环境的改变,因此有人将改变习俗视为社区发展的重中之重。改变习俗的目的 在于使社区

    21、不受拘束地成长或发展,通过增进居民的新知识与新技术,或通过社会工作 者的协助,以更有效的方法完成社区的各种决定。促进习俗改变的途径很多,如可经由工艺上、政治上、经济上、社会上、法律上、意识形态上以及宗教上的改变来达成等。改变物质环境,居民是否参与并非特别重要;但改变居民习俗非由居民的参与、合作不可。因此,不断努力以争取居民的合作,是变迁的推动者或社区社会工作者的基本任务。该模式强调通过居民习俗的改变以实现社区发展。二二、社区发展的实务模式、社区发展的实务模式(三)行为改变模式(三)行为改变模式 该模式认为,社区发展的成败,可由社区居民行为改变的情形来判定。因为居民行为举动的改善本身就是社区发展

    22、的目标。由此,该模式对物质的改变或外在环境的改善不太注重。它将社区社会工作者视为社区变迁的推动者。由于改变行为的前提是 改变居民的价值观念与态度,因此,社区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是运用教育计划,改变社区居民的价值观念、态度及行为模式等。可见,行为改变模式强调的是通过改变居民行为以推动社区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在个案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中也有行为改变模式,但二者涉及的对象不同。个案社会工作是针对个别案主,社区社会工作则是针对全体社区居民。二二、社区发展的实务模式、社区发展的实务模式(四)过程取向模式(四)过程取向模式 该模式强调社区社会工作者同社区居民之间的沟通,通过教育及组织的过程,改变居民的态度及

    23、行为,使他们更积极地参与社区发展。社区发展的基本目标是过程目标,如增进居民参与、作决定及合作的能力;而不是任务目标,如物质的改进、设备及服务的提供等。在这一模式中,社区社会工作者是变迁的推动者、有能力的协调者 及解决问题的指导者。该模式特别重视居民参与的功能并实际加以推动。居民参与既可作为社区发展的目标,也可作为方法。它既可实现更高程度的社区改善,亦可达到 改善居民生活条件的目的。三、整合的社区工作模式:社区营造三、整合的社区工作模式:社区营造(一)日本的社区营造(一)日本的社区营造 日本的社区营造自世纪年代诞生以来,开展了诸如改善居住环境、保护自然环境、满足居民需求、增进社区活力等丰富多彩的

    24、活动,对社区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日本的社区营造从官方开展到官方同民间协同开展,充分发动市民积极参与,市民们通过参与社区营造非营利组织或社区志愿者团体,学会了互帮互助、相互尊重接纳,公民意识与自治意识有了显著提高,而这些又是形成居民自治、地区社会 的要素。日本社区营造专家宫崎清将社区营造分为“人”“文”“地”“产”“景”五大方面 人 指认同感和社区意识的构建,社区共同体的形成;文 指的是传统文化的延续,民间工艺及艺术活动的传承与经营;地 指的是地方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产 指的是特色产业的创新经营;景 指的是公共空间的改善景观的特色经营等。三、整合的社区工作模式:社区营造三、整合的社区工作模式:社

    25、区营造(二)台湾地区的社区营造(二)台湾地区的社区营造 台湾的“社区总体营造计划”借鉴日本,始于世纪年代,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努力,已成为营造“魅力台湾”的基础工程。社区总体营造从一开始的着重基础设施建设,从“点”做起,以单一的地理范围或团体组织为执行对象,树立成功运作的示范性社区,到借鉴欧美经验建立社区规划师制度,使社区与专业人员成为社区建设 协作伙伴,以文化推动来凝聚社区意识,促进社区的发展。之后的“新故乡营造计 划”,将产业发展、社福医疗、社区治安、人文教育、环境景观、环保生态作为社区营造的六大面向,统筹产业与社区,推动全面性改造,建立社区自主运作且永续经营的社区模式,社区营造开始突破“点”

    26、的界限,通过“线”的串联和网络的构建,达到地方生活圈“面”的目标 三、整合的社区工作模式:社区营造三、整合的社区工作模式:社区营造(三)社区营造小结(三)社区营造小结1.1.社区营造的主体社区营造的主体 以日本、中国台湾这些社区营造的先行地区为例,可以看出,社区营造往往是首 先由政府力量推动,进而培育出强大的第三部门和更具自治力量的居民自治组织,在 社区营造过程中,最终要依靠居民自身的力量来完成。2.2.社区营造的终极目标社区营造的终极目标 人的幸福和发展是社区营造的终极目标,推而广之则能够实现整体社会的和谐。3.3.社区营造的核心价值社区营造的核心价值 社区营造的核心价值是创立社区共同体意识

    27、。三、整合的社区工作模式:社区营造三、整合的社区工作模式:社区营造(三)社区营造小结(三)社区营造小结4.4.社区营造的任务社区营造的任务 ()营造睦邻自治的社区精神;()营造优质有序的生活空间;()营造公众积极参与的社区服务。5.5.社区营造的关键程序社区营造的关键程序 ()以社区及居民需求(问题)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对项目运作的绩效及时评估反馈。四四、社会工作的其他方法在社区社会工作的运用、社会工作的其他方法在社区社会工作的运用 在社区社会工作的过程中,运用社区组织和社区发展的方法解决社区问题,同样也需要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的支持。虽然社区社会工作是以社区、群体为对象的方法,但是它

    28、并不排斥在工作过程中个人因素对群体的影响,而且针对群体中的个人问题、社区中典型的或突出的问题,采取个别化的方案加以解决,对加强社区社会工作效果、帮助社区社会工作者在一些制约社区发展的关键问题上有所突破,是必不可少的。同样,利用小组的群体力量来解决个人问题,可以建立不同目标的小组来使社区 社会工作的目标具体化,也可以利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社区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个案工作、小组工作运用到社区问题的解决上,不仅加强了社区社会工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社区社会工作能够提供更多的服务来满足社区在不同层面上的需要;而且也使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可以在更广阔的社会空间里发挥作用,扩大它们的实践领域。这对社区社会工作的

    29、推进将起到积极的作用。第三节第三节 社区社会工作实施的原则与程序社区社会工作实施的原则与程序 (二)加兰德、琼斯和克洛德尼的五阶段模式(二)加兰德、琼斯和克洛德尼的五阶段模式(一)以人为本的原则(一)以人为本的原则(二)居民参与的原则(二)居民参与的原则(三)社区自决的原则(三)社区自决的原则(四)协调发展的原则(四)协调发展的原则(五)因地制宜的原则(五)因地制宜的原则一一、社区社会工作的原则、社区社会工作的原则二、社区社会工作的一般程序二、社区社会工作的一般程序(五)评估工作成效(五)评估工作成效12345(一)建立专业关系(一)建立专业关系(三)制订行动计划(三)制订行动计划(二)收集社

    30、区资料(二)收集社区资料(四)开展社区行动(四)开展社区行动(五)评估工作成效(五)评估工作成效第四节第四节 中国的社区社会工作中国的社区社会工作一一、新中国成立前的社区社会工作、新中国成立前的社区社会工作 社区社会工作在我国也有着比较悠久的历史。在北宋,就有著名的“吕氏乡约”。明代王阳明也曾订有“南赣乡约”,以移风易俗、嘉善惩恶而传世,其内容涉及古代社区内的组织、场地、人选、任务、程序等。从自动自发、组织教化及结合政经等角度来看,我国古时的乡约合乎现代社区发展的基本要求。我国现代意义上的或较具专业色彩的社区社会工作在世纪上半期已经出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应推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乡村建设运动”。梁

    31、漱溟(1893-1988)从文化的角度分析了中国传统社会的组织结构,认为文化 类型不同,社会构造也各不相同。他认为,中国传统的社会组织结构和西洋不同。中 国传统上是一个“伦理本位”“职业分立”的社会,而近代以来的西洋则是“个人本 位”“阶级对立”的社会。晏阳初(1890-1990)主持的定县平民教育实验,其理论基础是他提出的“愚穷 弱私论”。他认为,中国的社会问题主要是农村问题;而农村问题的根本,则是人(农民)的问题。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区社会工作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区社会工作 年新中国成立后,专业意义上的社区社会工作随着社会学、社会工作等专业被取消而中断,时间长达年之久。此外,一般意义上

    32、的社区社会工作也长期被忽视。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总目标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社区成为其基本的落脚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三三、新时代的社区社会工作、新时代的社区社会工作 举世瞩目的中共十九大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在新时代,社区建设、社区服务等面临着新的矛盾、新 的问题、新的使命、新的任务,归结到一点,就是要加强和创新社区治理。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三社联

    33、动”是民政部推进新时代社区治理创新的有益探索。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明确强调要“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 三社联动,完善社区组织发现居民需求、统筹设计服务项目、支持社会组织承接、引导专业社会工作团队参与的工作体系”。本章要点本章要点1.社区社会工作是一种以社区及社区居民为基础(案主)的社会工作,由专业 社会工作者,本着助人的价值观念和专业技艺发起,与其所服务的社区居民一起工 作,旨在预防和解决社区问题,增强社区凝聚力和社区意识,推动和实施与居民福利 有关的社会行动及社区发展方案的方法。2.一定地域的居民组织起来共同应对其所面临的问题,在世界各地都有着比较 久远的

    34、历史。如乡约制度,便是中国古代社区组织工作的一项重要创举。但通过专业 社区社会工作者的介入及协助,以推动居民解决问题,则是在一个多世纪前的英美慈 善组织会社时期才开始的。我国较具专业色彩的社区社会工作在世纪上半期已经 出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世纪二三十年代由梁漱溟和晏阳初等人领导的“乡村 建设运动”。本章要点本章要点3.美国学者罗斯曼在总结美国社区社会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于年提出了社区组织的三大实用(操作)模式,即地区发展模式、社会计划模式与社会行动模式。三大模式在理论基础、介入目标、介入策略、社会工作者角色、适用范围等方面都有不同。这些模式被学术界称为“经典模式”,但应注意结合本国实际加以运用

    35、。我国 台湾学者李宗派则总结出关于社区发展的四大模式,即创新改革模式、改变习俗模式、行为改变模式、过程取向模式等。随着社会工作专业走向成熟,将个案工作、小组工作融合到社区社会工作过程中的做法,在国际上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4.关于开展社区社会工作的原则,或社区社会工作的实施原则,一般有关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类著作都涉及并讨论过,甚至联合国有关机构也在这方面提供了参考性意见,以指导各国的社区建设。根据有关学者的论述和概括,结合笔者的理解和体会,社区社会工作的实施原则主要包括五项,即以人为本的原则、居民参与的原则、社区自决的原则、协调发展的原则、因地制宜的原则。本章要点本章要点5.社区社会工作的开

    36、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包括一系列经过理论验证和实 践证明的科学程序。综合各方面专家的意见,社区社会工作的过程可划分为以下五大基本步骤,即建立专业关系、收集社区资料、制订行动计划、开展社区行动、评估工作成效。6.中国的社区社会工作有比较悠久的历史。现代意义的社区社会工作在世纪上半叶有了初步的发展,其中“乡村建设运动”初步形成了一个本土化的社区社会工作模式并产生了国际影响。改革开放以来,社区社会工作在社区建设、社区服务的框架下受到重视,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社区治理受到重视,社会工作的空间大大拓展。复习思考题复习思考题1.试比较社区组织、社区发展、社区社会工作三者的异同。2.试述西方社区社会工作发展的沿革。3.试比较罗斯曼社区组织的三大模式。4.简述“社区营造”模式。5.试述社区社会工作实施的原则。6.试述社区社会工作实施的程序。7.试述我国社区社会工作的发展演变。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社会工作概论(第三版)》课件09 第九章 社区社会工作.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565052.html
    momomo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