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宝山区2020-2021七年级初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答案.pdf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上海市宝山区2020-2021七年级初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答案.pdf》由用户(副主任)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海市 宝山区 2020 2021 年级 初一 上学 语文期末 试卷 答案 下载 _考试试卷_语文_初中
- 资源描述:
-
1、2 20 02 20 0 学学年年第第一一学学期期期期末末考考试试七七年年级级语语文文试试卷卷(满满分分 1 10 00 0 分分,考考试试时时间间 9 90 0 分分钟钟)一一、文文言言文文阅阅读读(2 26 6 分分)(一一)(1 10 0 分分)1.默写(1)僵卧孤村不自哀,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2)_,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其一)(3)河流大野犹嫌束,_。(谭嗣同潼关)(4)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5)小明同学想选择用作“志存高远”之义的座右铭,可从诸葛亮诫子书中寻找句子“_,非宁静无以致远”选作座右铭。(二二)(8 8 分分)阅读下文,完成后面
2、小题狼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2.本文选自文言小说集_,作者是清代的蒲松龄。3.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一狼仍从()(2)乃
3、悟前狼假寐()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其一犬坐于前。5.(1)本文写了性格_的两只狼与一个屠夫之间的一场较量,最终落得毙命于屠夫刀下的结局。(2)下列对屠夫心理、行为变化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始遇到狼时屠夫有怯懦、害怕心理。B屠夫对狼始终都是害怕和心存侥幸心理。C最终暴起杀狼表明屠夫的勇敢和机智。D对峙过程中表明屠夫丢掉幻想准备抵抗。(三三)(8 8 分分)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父子性刚有父子俱性刚不肯让人者。一日,父留客饮,遣子入城市肉。子取肉回,将出城门,值一人对面而来,各不相让,遂挺立良久。父寻至见之,谓子曰:“汝姑持肉回陪客饭,待我与他对立在此!”(选自明代冯梦龙广笑府
4、)【注释】值:适逢,正赶上。广笑府,明代文言谐谑小说。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有父子俱性刚不肯让人者()7.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儿子)打发父亲到城里(去)买肉。B.(父亲)派儿子到城里(去)买肉。C.(父亲)派儿子到城里(去)拿肉。D.(父亲)打发儿子到城里(去)拿肉。8.文中“父寻至”的地方是:_;父“见之”的“之”是指_(用自己的话概括)。9.下列对文章主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为人不能倔强固执,使气斗狠。B.告诉大家为人的品性:学会谦让谅解,要有宽大胸怀。C.告诉我们生活中要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尽。D.告诉我们要容忍生活中凡事斤斤计较、不懂
5、谦让的人。二二、现现代代文文阅阅读读(2 26 6 分分)(一一)(1 12 2 分分)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纪念白求恩(1939 年 12 月 21 日)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列宁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要拥护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要拥护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
6、级的解放斗争,世界革命才能胜利。白求恩同志是实践了这一条列宁主义路线的。我们中国共产党员也要实践这一条路线。我们要和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要和日本的、英国的、美国的、德国的、意大利的以及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才能打倒帝国主义,解放我们的民族和人民,解放世界的民族和人民。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
7、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
8、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注释】五十多岁了:白求恩去世时尚不足五十岁。这样写,可能是作者误记或为行文方便。晋察冀边区:即“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包括当时的山西(晋)、察哈尔(察)、河北(冀)、热河(热)、辽宁(辽)五省的部分地区。10.阅读第
9、段画线句,完成下面填空。11.对第段内容理解最不确切的一项是()A.白求恩对工作“极端的负责任”与不少人“不负责任”相对比,鲜明表达作者观点。B.一个共产党员对同志对人民,有时表现出冷冷清清、漠不关心的态度,也是可以的。C.第段作者认为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在工作上要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要满怀热忱。D.第段作者号召每一位共产党员都要来学习白求恩同志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12.第段“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如何理解加点词语“精益求精”的含义?13.本文是一篇在中国产生过极大影响的文章,它的作者是_。分析第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是_。(二二)(1 14 4 分分)阅读
10、下文,完成后面小题妈妈的口头禅我妈最爱的口头禅,应该是这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我们兄弟姊妹 6 个,从小至大学习成绩都不错,应该是拜她这口头禅之赐。她排行第二的口头禅,想必轮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吃有吃相”。这话几乎天天在耳边响起,所以我不到 3 岁就明白:无规矩不足以成方圆,凡事都要懂规矩、守规矩。“小人不可交,恶人不可近。”这句老话,我妈也爱翻来覆去地念叨。她提醒我们不要以小人为友,更要远离歹人,是不是怕我们吃亏上当呢?是,却也不全是。一般情况下,她紧接着会甩出“吃亏是福”来教育我们。由此看来,我妈担心的其实是“近墨者黑”。“树挪死,人挪活。”同样是她的一句口头禅,这 6 个字在
11、我们家日常出现的频率虽不算太靠前,但是关键时刻能起大作用,所以我要把它摆在这里。我大哥年轻的时候,想去外面闯荡一番,就离开故土去广东卖竹凉席;我二哥大学毕业后,选择了离开家乡去广州工作;我也在 20 岁出头时放弃了政府机关的铁饭碗,去深圳闯荡,而后出国我想,这些都与我妈这句口头禅有莫大关系它潜移默化地成为了我们几兄弟的指导思想。我妈也并非一味鼓励我们有足够胆量去闯世界,她时不时还搬出另一句口头禅作补充:“走一步,看三步。”言下之意,凡事别贸然行动,要高瞻远瞩,稳步前行。至于“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这话不但我妈说,我爸也常说。我去深圳头半年,摆地摊卖报纸;刚到澳大利亚时,去车行洗车、在肉店擦地板
12、正是遵循了这话的指导思想。喜的是,到深圳的第六年,我买房子过上了小康日子;到澳洲的第七年,在国外的公司里,拿到了所在部门的最高时薪。我们家祖辈都是农民,所以我妈的口头禅也带着农家特有的味道,比如“扁担有多粗,箩筐装多重”。意思是,量力而行,且行且珍惜。当我出版了 18 本书,在老家建了个粉墙黛瓦的四合院,四乡八里的人都来送我一堆堆吹捧话时,我就用我妈那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口头禅来敲打自己,提醒自己在诸多方面仍是个小学生。我妈是孤儿,从小在农村长大,读书少。她讲不出高深大道理,也不爱画框框告诫儿女“禁止那样,必须这样”,她直截了当用口头禅当育儿经。甚至于说了也不解释,只不厌其烦在嘴边反反复
13、复。仿佛在表明她的态度成长是每个人自己的事,父母没法替你们长出翅膀,所以,你们自己去意会吧。得益于我妈的口头禅,我这半生没走歪路,也少走弯路,一直是阔步前行走正道。(内容有删改)14.依据选文内容,请为“口头禅”编写一条注释。口头禅:_15.阅读选文第段一段内容,完成下面填空。段落妈妈的口头禅妈妈的用意类别第段“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希望子女好好学习读书第段“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吃有吃相”(1)行规第段“小人不可交,恶人不可近。”告诫子女不要以小人为友,更要远离歹人(3)补充口头禅:“吃亏是福”(2)16.下列关于“第段”与“第段一段”在写法上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段”主要是概述内
14、容,而“第段一段”有对内容的详细叙述。B.这两部分内容在写法上都会补充另一个口头禅,能修正子女前行的步伐。C.“第段”与“第段段”开头第一句话在内容上都具有总起的作用。D.“第段”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第段段”运用了排比的手法。17.分析第段画线句中加点词“敲打”在文中的表达效果:(1)_;(2)_。18.对选文第段在文中作用的理解最适切的两项是()A.补充交代妈妈的身份,与第段“我妈的口头禅带着农家特有的味道”相呼应。B.写了我的母亲在生活上贫寒、孤寂以及从小没有受到良好学校教育培养的特点。C.表明我慢慢理解了“口头禅”背后其实是母亲比较独特的教育子女成长的方式。D.表达了我对母亲直截了当
15、用口头禅当育儿经的做法心存疑惑、不解和厌烦之情。19.细读第段,紧扣加点之处,说说结尾在文中的作用?三三、综综合合运运用用(8 8 分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小题少年正是读书时少年正是读书时。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和补充。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任务。【材料一】有关机构公布的国民阅读指标数据。国民阅读率指标,指有一定阅读行为的人在所有被调查者中所占的比率。【材料二】我们读一本书,根据兴趣或读书目的的不同,可以分别采取精读或跳读的方法。读西游记这样的古典小说,就适合“精读”与“跳读”并用。:精读和跳读【材料三】中小学时期,我读了很多有趣的书,并且对每一本书,或多或少做了一些笔记。叶辛书将伴我走
16、向未来20.根据“材料一”中的图表,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21.阅读“材料二”和“材料三”,完成下面题目。(1)谈谈你在阅读西游记时哪些内容选择“精读”,哪些内容选择“跳读”,并说明理由。精读的内容及理由:_跳读的内容及理由:_(2)同学们交流了阅读西游记时做笔记的心得,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A做笔记时,应关注精彩的语句。如,可以在孙悟空个性化的语言边上批注阅读感受。B做笔记可以发挥创意。在通读全书后,绘制一张“取经路线图”也是一种读书笔记。C要关注前后勾连的情节。如可以旁批“三调芭蕉扇”与“大战红孩儿”之间的关系。D 西游记以生动有趣故事情节为主。因此,做笔记就是概括出每一回的故事情节。四四
17、、写写作作(4 40 0 分分)22.作文:请以“这天,我回家晚了”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信息。(3)不得抄袭。2 20 02 20 0 学学年年第第一一学学期期期期末末考考试试七七年年级级语语文文试试卷卷(满满分分 1 10 00 0 分分,考考试试时时间间 9 90 0 分分钟钟)一一、文文言言文文阅阅读读(2 26 6 分分)(一一)(1 10 0 分分)1.默写(1)僵卧孤村不自哀,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2)_,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其一)(3)河流大野犹嫌束,_。(谭嗣同潼关)(4)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
18、商隐夜雨寄北)(5)小明同学想选择用作“志存高远”之义的座右铭,可从诸葛亮诫子书中寻找句子“_,非宁静无以致远”选作座右铭。【答案】(1).尚思为国戍轮台(2).晴空一鹤排云上(3).山入潼关不解平(4).何当共剪西窗烛(5).非淡泊无以明志【解析】【分析】【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戍、鹤、烛、淡泊”等字词容易写错。(二二)(8 8 分分)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狼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
19、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2.本文选自文言小说集_,作者是清代的蒲松龄。3.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一狼仍从()(2)乃悟前狼假寐()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其一犬坐于前。5.(1)本文写了性格_的两只狼与一个屠夫之间的一场较量,
20、最终落得毙命于屠夫刀下的结局。(2)下列对屠夫心理、行为变化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始遇到狼时屠夫有怯懦、害怕心理。B屠夫对狼始终都是害怕和心存侥幸心理。C最终暴起杀狼表明屠夫的勇敢和机智。D对峙过程中表明屠夫丢掉幻想准备抵抗。【答案】2.聊斋志异3.(1).跟从(2).睡觉4.其中(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关键字:“犬”)5.(1).“黠”(或“诈”)(2).B【解析】【分析】【2 题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狼节选自聊斋志异,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3 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
21、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注意:一狼仍从,一只狼仍然跟从。从,动词,跟从;假寐,假装睡觉。寐,睡觉。【4 题详解】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注意重点词的解释:犬,像狗一样;于,在。【5 题详解】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1)阅读全文,抓住对狼描写的句子分析。根据“途中两狼
22、,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写出了狼的贪婪;“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写出狼的狡诈。最后“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是作者诙谐风趣的议论。作者指出狼的狡黠奸诈的性格特征,嘲笑其顷刻而毙的结局,也间接赞扬了屠户的勇敢机智。(2)B 项理解错误。“屠大窘”,说明在危急的关头,他产生了激烈的思想斗争。他明白自己已面临生死抉择,或者被狼吃掉,或者把狼杀死。“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他机敏地环顾麦场且速“奔倚”在积薪之下,放下担子,拿起刀,利用麦场的有利地形,改变了途中
23、两狼并驱的局面,避免了前后受敌的处境。“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最终屠户勇敢地杀死两只狼,由此分析“屠夫对狼始终都是害怕和心存侥幸心理”是错误的。故选 B。【点睛】参考译文:一个屠户在晚上回家,担子里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屠户在路上遇到了两只狼,紧随着他走了很远。屠户害怕,把骨头投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他。屠户又把骨头投给它,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脚步,但是之前得到骨头的狼又跟上了。骨头已经没有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的处境很危急,担心前后受到狼的攻击。屠户看见田野中有个麦场,场主在里面堆柴,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奔
24、向麦场,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着刀。狼不敢上前,眼瞪着屠户。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起身,用刀劈砍狼的头,又劈砍几刀杀死了狼。屠户正想要走,转身看柴草堆后面,一只狼在其中打洞,意图想要钻洞进入柴草堆来攻击屠户的后面。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入一半了,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断狼的大腿,也杀死了这只狼。屠户才明白之前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狼也是狡猾的动物,但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给人增加笑料罢了。(三三)(8 8 分分)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父子性刚有父子俱性刚不肯让
25、人者。一日,父留客饮,遣子入城市肉。子取肉回,将出城门,值一人对面而来,各不相让,遂挺立良久。父寻至见之,谓子曰:“汝姑持肉回陪客饭,待我与他对立在此!”(选自明代冯梦龙广笑府)【注释】值:适逢,正赶上。广笑府,明代文言谐谑小说。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有父子俱性刚不肯让人者()7.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儿子)打发父亲到城里(去)买肉。B.(父亲)派儿子到城里(去)买肉。C.(父亲)派儿子到城里(去)拿肉。D.(父亲)打发儿子到城里(去)拿肉。8.文中“父寻至”的地方是:_;父“见之”的“之”是指_(用自己的话概括)。9.下列对文章主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