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血液的一般检验4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4562667
  • 上传时间:2022-12-19
  • 格式:PPT
  • 页数:48
  • 大小:1.40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血液的一般检验4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血液 一般 检验 课件
    资源描述:

    1、 止血 血管壁和血小板 凝血因子和抗凝因子 溶栓 纤溶因子和抗纤溶因子生理性止血 血管收缩 血小板止血栓的形成(初步止血)粘附,释放,聚集 血液凝固(二期止血)启动凝血系统 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血液凝固(blood coagulation)凝血因子 凝血过程:凝血因子按一定顺序相继激活而生成的凝血酶最终使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的过程。1.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形成:FXa-Fa-Ca2+-磷脂复合物 内源性凝血途径 外源性凝血途径 2.凝血酶原的激活 3.纤维蛋白原出血时间测定 将皮肤毛细血管刺破后,血液自然流出到自然停止所需的时间称为出血时间。参考值:出血时间测定器法:6.92.1分,超过9

    2、分为异常,目前推荐此法作为BT的检测方法。临床意义:BT延长:1.血小板明显减少 2.血小板功能异常 3.严重缺乏血浆某些凝血因子 4.血管异常 5.药物干扰束臂试验 给手臂局部加压使静脉血液受阻,致毛细血管负荷,检查一定范围内皮肤出现出血点的数目。参考值:5cm直径圆圈内新出血点的数目:男性小于5个;女性及儿童小于10个 临床意义:新出血点的数目超过正常为阳性。1.血管壁结构和功能缺陷 2.血小板的量和质异常 3.血管性血友病 4.其他血小板检测血小板计数 参考值:(100-300)*109/L 临床意义:1、血小板减少:PLT低于100*109/L (1)血小板生成障碍 (2)血小板破坏或

    3、消耗增多 (3)血小板分布异常 2、血小板增多:PLT超过400*109/L (1)原发性增多 (2)反应性增多血块收缩试验(CRT)原理:在富含血小板的血浆中加入Ca2+和凝血酶,使血浆凝固形成凝块。析出的血浆容积科反映血小板血块收缩能力。参考值:凝块法:65.811.0%血块收缩时间(h):2h开始收缩,18-24h完全收缩。减低:见于ITP、血小板增多症、血小板无力症等。增高:见于先天性和获得性因子缺乏症。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PAIg)将人抗IgG抗体包被在酶标反应板孔内,加入受检血小板破碎液,再加入酶标记的抗人IgG抗体,与结合在板上的PAIgG相结合,最后加入底物显色。参考值:PA

    4、IgG 0-78.8ng/107血小板。增高:ITP,免疫疾病,恶性淋巴瘤,肝炎,CLL,MM,Evan综合征,良性单株丙球蛋白血症。注:观察病情。血小板黏附试验 原理:血液通过含一定量玻璃珠柱前、后血小板数的差,占血小板的百分比。参考值:62.5%8.61%临床意义:检测血小板体外粘附功能 增高:见于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减低:见于vWD、巨血小板综合症、血小板无力症,MDS等。血小板聚集试验 原理:在富含血小板血浆中加入诱聚剂使其发生聚集反映,故血浆的浊度减低。增高:反映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见于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减低:反映血小板聚集功能减低,见于血小板无力症等。凝血因子检测活化部分

    5、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原理:在受检血浆中加入APTT试剂和Ca后,观察血浆凝固所需要的时间。是内源凝血系统较为灵敏和最为常用的筛选试验。参考值:31-43秒,较正常对照延长10秒以上为异常。延长:,PK,HMWK和纤维蛋白原缺乏,它是检测普通肝素和诊断狼疮抗凝物质的常用实验。缩短:血栓性疾病和血栓前状态凝血时间测定(CT)静脉放入试管中,观察自采血开始至血液凝固所需要的时间。反映内源性凝血途径的试验 参考值:试管法:4-12分,目前少用,已被APTT取代。延长:1.因子、明显减少 2.凝血酶原重度减少 3.纤维蛋白原严重减少 4.应用肝素、口服抗凝药 5.纤溶亢进使纤维蛋白原降解增加 6

    6、.循环抗凝物质增加 7.DIC 缩短:高凝状态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原理:在被检血浆中加入Ca和TF,观察血浆的凝固时间。是外源凝血系统灵敏、常用的筛选试验。参考值:1、PT:1113s,超过正常对照值3秒以上为异常。2、凝血酶原比值(PTR)即被检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S)/正常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S),参考值为1.00.05。3、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即PTRISI,参考值为1.0 0.1。ISI为国际敏感度指数,ISI越小(小于2.0),组织凝血活酶的敏感性越高。延长:1、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2、获得性性凝血因子缺乏,如严重肝病、维生素K缺乏、纤溶亢进、DIC、口服抗凝剂、异常凝

    7、血酶原增加等。缩短:血液高凝状态如DIC早期、心肌梗塞、脑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形成、多发性骨髓瘤等。INR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国人以INR为2.0-2.5为宜。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 原理:在受检血浆中加入一定量凝血酶,使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参考值:2-4g/L 增高:血栓前状态,糖尿病,急性心肌梗塞,急性感染,休克,妊高征等。减低:DIC,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和肝硬化。抗凝系统的检测血浆凝血酶时间(TT)在受检血浆中加入“标准化”凝血酶溶液,测定开始出现纤维蛋白丝所需的时间。参考值:16-18s,延长查过正常对照值3s以上为延长。延长:1、低、无、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 2、

    8、FDPs增高 3、肝素纤溶活性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测定 于受检血浆中加入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抗体包被的乳胶颗粒悬液,若FDPs5ug/ml,胶乳颗粒发生凝集。参考值:阴性 阳性见于1.原发性纤溶 2.继发性纤溶:DIC、恶性肿瘤、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肺梗塞、肾脏疾病、溶栓治疗等。血浆D-二聚体测定 是交联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之一,为继发性纤溶特有的代谢物。参考值:定性为阴性,定量0-0.256mg/L 阴性排除深静脉血栓及肺血栓栓塞。阳性诊断DIC,观察溶血栓治疗 原发性纤溶为阴性或不升高,此是两者鉴别的重要指标。血液流变学检测血浆黏度测定 原理:一定体积的受检血浆流经一定半径和

    9、一定毛细管所需的时间,与该管两端压力差计算血浆黏度。参考值:男性(4.250.41)mPa.s 女性(3.650.32)mPa.s 增高:血浆球蛋白和血脂增高的疾病一期止血缺陷的选择 一期止血缺陷是指血管壁和血小板缺陷所致的出血性疾病。选用血小板计数(Plt)和出血时间(BT)作为筛选试验,根据筛选试验的结果,大致分为以下4种情况:1.BT和Plt都正常:除正常人外,多数是由单纯血管壁通透性和(或)脆性增加所致的血管性紫癜。临床上常见于过敏性紫癜、单纯性紫癜和其他血管性紫癜等。2.BT延长,Plt减少:多数是由血小板数量减少所致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上多见于原发性或反应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

    10、.BT延长,Plt增多:多数是由于血小板数量增多所致的血小板增多症。临床上多见于原发性或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4.BT延长,Plt正常:多数是由血小板功能异常或某些凝血因子缺乏所致的出血性疾病。如血小板无力症、贮存池病以及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血管性血友病(vWD)等。二期止血缺陷的选择 二期止血缺陷是指凝血因子缺乏所致的出血性疾病。选用APTT和PT作为筛选试验,大致有以下4种情况:1.APTT和PT都正常:除正常人外,仅见于遗传性和获得性因子缺乏症。获得性者常由于严重肝病、肝肿瘤、恶性淋巴瘤、白血病、抗因子抗体、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和恶性贫血等引起。2.APTT延长,PT正常:多数是由于内

    11、源性凝血途径缺陷所致的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A、血友病B、因子缺乏症、血循环中有凝血因子抗体存在、DIC、肝疾病和口服抗凝剂。3.APTT正常,PT延长:多数是由于外源性凝血途径缺陷所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如遗传性因子缺乏症。4.APTT和PT都延长:多数是由于共同凝血途径缺陷所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如遗传性和获得性因子、凝血酶原和纤维蛋白原缺乏症。纤溶亢进的选择 纤溶亢进性出血指纤维蛋白(原)和某种凝血因子被纤溶酶降解所引起的出血。可选用FDPs和D-D作为筛检试验。1.FDPs和D-D均正常:纤溶活性正常;2.FDPs阳性,D-D阴性:理论上见于原发性纤溶,实际多属FDPs的假阳性,见于肝病,手术出

    12、血,重型DIC,纤溶早期,剧烈运动后,类风湿性关节炎,抗Rh(D)抗体存在。3.FDPs阴性,D-D阳性:理论上见于继发性纤溶,实际多属FDPs的假阴性,见于DIC,静、动脉血栓,溶栓治疗。4.FDPs和D-D均阳性:临床最多见,见于继发性纤溶,如DIC,溶栓治疗。血型(blood group)是人体血液的一种遗传性状,各种血液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及某些血浆蛋白在个体之间均具有抗原成分的差异,受独立的遗传基因控制.由若干个相互关联的抗原抗体组成的血型体系,称为血型系统.红细胞血型是发现最早的人类血型.继1900年发现ABO血型之后,又发现不少红细胞血型,分为若干系统.截至1983年已

    13、报道的人类红细胞血型有20多个系统,每个血型系统中可含有1个或若干个不同的抗原.此外,还有一组高频率血型抗原组(在群体中分布频率极广的,即大多数人都含有此血型抗原)和低频率血型抗原(群体中分布频率极低的),总共至少有400多种血型抗原.由于很多血型在人体中没有相应的天然抗体,多数血型抗原的抗原性较弱,不易刺激人体产生抗体,故在输血及器官移植等方面的临床意义不大.其中最重要的是ABO血型系统,其次为Rh血型系统.ABO血型系统 ABO血型系统的抗原和抗体:根据红细胞表面是否具有A或B抗原(又称A或B凝集素,两者均由H物质转变而来),血清中是否存在抗A或抗B抗体(又称抗A或抗B凝集素),ABO血型

    14、系统可分为四型。A和B血型物质广泛存在红细胞,组织细胞体液及分泌液中。血型 红细胞表面的抗原 血清中的抗体A A 抗BB B 抗AAB AB 无O 无 抗A及抗BABO血型的亚型 ABO血型系统中重要的亚型是A抗原亚型(1)A亚型:A型中主要的亚型有A1和A2。A1亚型的红细胞上具有A1和A2抗原,其血清中含有抗B抗体。A2亚型的红细胞上只有A抗原,其血清中除含抗B抗体外,尚可有少量的抗A1抗体(约见于1%-2%的A2型)。(2)B亚型:B亚型不多见,命名也不统一,一般称为B亚型或弱B。因其抗原性很弱,故B亚型的临床意义不大。ABO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 ABO血型抗体能在生理盐水中,与相应红

    15、细胞抗原结合而发生凝集反应。进行ABO血型鉴定时,采用标准的抗A及抗B血清以鉴定被检者红细胞上的抗原(Beth-Vincent直接试验),同时用标准的A型及B型红细胞鉴定被检者血清中的抗体(Simonin反转试验)。只有被检者红细胞上的抗原鉴定和血清中的抗体鉴定所得结果完全相符时才能肯定其血型类别。标准血清+被检者红细胞 标准红细胞+被检者血清 抗A血清 抗B血清 抗AB血清 A型红细胞 B型红细胞 O型红细胞 被鉴定血 (O型血清)的血型 +A型 +B型 +AB型 +O型交叉配血试验 输血前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其目的主要是进一步严正供者与受者的ABO血型鉴定是否正确,以避免血型鉴定错误而导

    16、致输血后严重溶血反应。为避免输血反映必须坚持同型输血,而交叉配血则是保证输血安全的关键措施。此外,也可检出ABO血型系统的不规则凝集素,以及发现ABO系统以外的其他血型抗体。主侧:受血者血清+供血者红细胞 次侧:供血者血清+受血者红细胞 结果判定:主、侧均无凝集反应:配血完全相合。ABO血型系统的临床意义(1)在输血上的意义:输血在临床上的应用颇为广泛,如严重失血或某些手术时,输血常是治疗和抢救的重要措施。(2)新生儿同种免疫溶血病:是指母亲与胎儿血型不合引起血型抗原免疫所致的一种溶血性疾病。在我国最多见的是ABO血型系统所引起的溶血病,其次为Rh系统所引起。(3)ABO血型与器官移植:已知A

    17、BO抗原是一种强移植抗原,如供者与受者ABO血型不合可加速对移植物的排斥,特别是皮肤和肾移植。(4)其他:亲缘,可疑血迹、精斑、毛发等的鉴定,以及与某些疾病相关性的调查。Rh血型系统 1940年landsteiner和Wiener用恒河猴的红细胞作为抗原免疫豚鼠或家兔所得到的抗血清,能与85%白人的红细胞发生凝集现象,证明人的红细胞上有与恒河猴红细胞相同的抗原,于是将此抗原命名为Rh抗原。含有这种抗原者称为Rh阳性,不含这种抗原这称为Rh阴性。Rh血型系统的临床意义(1)Rh血型系统所致的溶血性输血反应:Rh系统一般不存在天然抗体,故在第一次输血时,往往不会发现Rh血型不合。Rh阴性的受血者接

    18、受了Rh阳性血液输入后便可产生免疫性抗Rh抗体,如再次输受Rh阳性血液时,即出现溶血性输血反应。(2)新生儿Rh溶血病:母亲与胎儿的Rh血型不合,典型的病历为胎儿之父为Rh阳性(DD或Dd),母亲为Rh阴性(Dd)。其它血型系统 (一)白细胞抗原系统 白细胞抗原可分为白细胞本身特有的以及与其他血液成分共有的两大类,后者包括HLA抗原及某些红细胞血型抗原。(二)血小板抗原及抗体 人类血小板表面具有复杂的血小板血型抗原,通常分为血小板非特异性抗原和特异性抗原。(三)血清蛋白成分的抗原特异性 由于遗传基因的不同,已发现血清蛋白中的许多成分,如免疫球蛋白、结合珠蛋白、清蛋白、铜蓝蛋白、运铁蛋白、血清酶型、以及红细胞酶型等,均有型的差别,具有抗原特异性。谢谢!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血液的一般检验4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562667.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