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8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七年级语文下册人教部编版20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望岳》《登飞来峰》《己亥杂诗》《游西山村》课件.pptx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4557745
  • 上传时间:2022-12-19
  • 格式:PPTX
  • 页数:85
  • 大小:7.57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七年级语文下册人教部编版20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望岳》《登飞来峰》《己亥杂诗》《游西山村》课件.pptx》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登幽州台 望岳 登飞来峰 己亥杂诗 游西山村 年级 语文 下册 人教部编版 20 古代 诗歌 幽州 飞来 己亥 西山 课件 下载 _七年级下册_(统编)部编版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明确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陈子昂的文学常识;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并默写全诗。(重点)2把握詩歌主旨,体味本诗阔大苍凉的意境之美和遣词造句的独到之处。(难点)3领悟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悲凉的心绪,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重点)登幽州台歌陈子昂课题解读 “幽州台,即蓟北楼,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所建,故址在今北京西南。“歌,古代的一种诗歌体裁。“登幽州台歌即写诗人登台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陈子昂(661一702),字伯玉,唐代文学家。他是唐诗革新的先驱者,标榜汉魏风骨,反对齐梁绮糜文风,诗风质朴浑厚、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本诗选自陈子昂集(中华书局1960年版)。这首诗写于武

    2、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当时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征讨契丹,陈子昂任右拾遗参谋军事。武攸宜缺乏谋略,军事失利,陈子昂屡次进言,不仅不被采纳,还被贬为军曹。在极度苦闷忧愤的情况下,陈子昂登上燕昭王为招贤纳士而建的幽州台,写下了这首登幽州台歌。悠悠(yu)怆然(chung)涕(t)不见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明君。以前见不到往昔招贤的明君,后不见 。指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主。品析:天地之,我独自悲伤,眼泪纵横!想到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独 而下。悲伤的样子眼泪 一、二两句诗,诗人纵观古今写自己没能遇见贤君明主,感叹自己生不逢时,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1

    3、、诗中一二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想到天地之广大、时间之久远。2、诗中的后两句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诗歌渲染了作者怎样的思绪?第三句写时间和空间,第四句描写自身情状,天、地、人融为一体,勾勒了辽阔悠远、空旷苍茫、慷慨悲壮的意境,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孤独和悲愤。俯仰古今时间绵长登楼远眺一空间辽阔怆然泣下一凄恻悲愁感于往事慨叹身世登幽州台歌 意境雄浑,直抒胸臆全诗没有对幽州台作一字描写,而只是写登台的感慨。它在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色是直抒胸臆,不借助具体的景或事,而靠感情本身的力量来打动人。写作特色结构分析 登幽州台歌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达了诗人人,后不见来者两句诗抒发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生不逢时

    4、怀才不遇的悲愤和不能实现远大政治理遇、不能实现远大政治理想的悲凉压抑和孤独之感想的失意孤独、寂寞苦闷的情怀。主旨归纳 “前不见古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后不见来者”抒发了诗人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怎样的人生感慨?诗人纵观古今,放眼历史的长河,像燕昭王那样的古代贤君不可见,后世的明君也不可遇,“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两句诗,抒发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不能实现 远大政治理想的悲凉,压抑和孤独之感。小组讨论一、反复诵读登幽州台歌,静下心来,设身处地想象自己在古代,是那样寂寞地独自登台远望,瞬间感到天地无穷,人生有限。试试看,你能否进入并体会诗歌的意境?是否理解诗人为何“独怆然而涕下”?课后题解 思考探

    5、究诗人登上幽州台,俯仰古今。前两句是说像燕昭王那样的前代贤君已成为历史,后世自当有明君贤士的风云际会,诗人却无缘相见。诗人壮志难酬,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惆怅和孤,寂跃然纸上。后两句天地之“悠悠”与人之“独”影,互为映照,诗人把个人的存在置于广漠的字宙空间下来表现,衬托出人的孤单渺小。可见,面对茫茫的天宇和原野,诗人“怆然而涕下”,思绪进一步拓展,由个人遭遇想到了天地悠悠而生命短促,字宙无穷而人生有限。正是这种思考赢得后人广泛的共鸣。学习目标1.掌握有关杜甫的文学常识,了解本诗写作的背景;背诵默写全诗。(重点)2理解诗句的内容,揣摩诗人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蕴含的哲理。(难点)3感悟诗人高瞻远瞩的

    6、气魄和积极进取的精神。(重点)杜甫望 岳课题解读 杜甫写成的望岳诗,共有三首,故又称“望岳三首”,本诗是第一首。“望”,是远远地看;“岳”,指山,本诗中指泰山。标题点明了写作的对象和内容。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拾遗”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思想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诗风沉郁顿挫,感人肺腑,因而他又被后人尊为“诗圣”。代表作有“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无家别垂老别新婚别等。作者名片 律诗中国旧诗体裁之一。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超过八句,即十句及以上的,则称排律或八

    7、句完篇的律诗,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破题),第二联为颔联,第三歌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结句)。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习惯是对仗句。排律除首尾两联不对仗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仗。岱宗(di)决眦(z)造化 古义:指天地、大自然例句:造化钟神秀 今义:福分,运气 荡胸生曾云(同“层”,层叠)一览众山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小)本诗选自杜诗详注卷一(中华书局1979年版)。杜甫的(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别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是第一首。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24岁的杜甫离开了长安,到兖州(今属山东省)去省亲他的父亲杜闲当时任兖州

    8、司马。此后大约三四年内,杜甫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山东、河北一带)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较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语句段解如何?指泰山发语词,无实际意义,强调疑问语气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齐鲁 。泰山横跨齐鲁,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不尽指山色分品析:。神秀,昏晓。大自然将神奇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 明一暗截然不同。指天地,大自然聚集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首联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首句采用设问的修辞手法,自问自答,写人远望所见,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拔地而是的形象,写出了泰山占地面积之广、气势之大。品析:2.“

    9、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上句写泰山的神奇秀美,用的是虚笔,因为泰山的神奇秀美一言难尽,通过虛写造物主对泰山的偏爱一语概括。下句写泰山的高大,是实写。颔联:写近望泰山。上句写泰山的神奇秀丽,下句写泰山的高大巍峨。生云,决 入归鸟。层云生起,使心胸震荡,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使心胸震荡眼眶同”层“品析:山中层云缭绕诗人张大眼睛看飞鸟归林,表达了诗人对相国大好河山无限眷念和热爱的感情。颈联:写细望泰山。诗人抓住云和鸟两个细节,表达了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开阔。绝顶,一览众山 小。定要登上泰山顶峰,(到那时)四周的山峦看起来就会显得矮小。品析:终要登上尾联化用了哪一

    10、句古语?表达了作者何种感情?尾联化用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名言。在这里,它是诗人要攀登泰山绝顶的誓言,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同时蕴含深刻的哲理:只有不畏艰险地攀登,才能进入俯视一切的雄奇境界。不畏艰难敢于攀登结构图解望岳远望巍峨高大近望神奇秀丽细望心胸荡漾愿望勇攀绝顶主旨归纳 望岳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形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如何理解望岳一诗景、情、理融于一体的特点?望岳前六句是写望岳所见,一、二句点出泰山独特的地理特点;三、四句写近望所见的泰山形象神

    11、奇秀丽,高大巍峨;五、六句是细望泰山,写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涤荡着诗人的心胸,诗人目不转睛地望着飞鸟入林,流露出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最后两句既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勇攀高峰的雄心气概,又饱含人生哲理:只有不畏艰险、敢于攀登,才能登高望远,俯视群山。这样,诗歌便景、情、理融为体,和谐自然,发人深省。写作特色 借景抒情,层次清晰全诗紧扣“望”字,从诗人的角度远眺、近望泰山的雄浑景象,既宏观概括,又细致入微,最后落笔于诗人的主观心理活动,抒发了自己登临绝顶的决心和壮志,表现出一种高瞻远瞩的雄伟气魄。登飞来峰学习目标1了解诗人生平和詩歌的创作背景;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注意节奏和韵律。(重点)2、整体感知诗

    12、意,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理解诗人的志向,体会詩人表达的情感。(唯点)3领悟诗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学习诗人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并且不艰难为之奋斗的精神。(重点)课题解读 登是“攀登”之意。“飞来峰”,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唐宋时其上有应天塔,故又俗称“塔山”古代传说此山自琅琊郡东武(今山东诸城)飞来。标题表明了诗人的所行、所见。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又称“临川先生”。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雄健峭拔,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今存临川集拾遗临川先生文集等。古义:古代长度单位例句:飞来山

    13、上千寻塔 今义:寻找作者名片 本诗选自王荆文公诗笺注)卷四十八(上海古籍出版社20年版)。这首诗写于皇祐二年(1050)夏。作者29岁时,在鄞县(今浙江宁波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途经杭州写下的。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的诗人年轻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怀。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四句一首,短小精粹。它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汉语诗歌体裁,按照每句的字数,绝句可分为五言绝句、六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其中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居多。飞来山上千寻 塔,飞来峰顶有座高入云端的应天塔,闻说 鸡鸣见日升。听说鸡啼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一说七尺)为一寻听说品:不畏 遮

    14、 望 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线,比喻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视线自身在最高层。因为只因为我站在塔的最高层上。诗的前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飞来峰?“飞来”“千寻”运用夸张手法,写峰上古塔之高,也写出自己立足点之高。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揭示了怎样的哲理?这两句诗写了诗人身在高处纵情远眺时的体会,表现了诗人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境界和豪迈气概,揭示了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的深刻哲理。主题归纳 诗歌借登临飞来峰上的塔,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志向之大,表达了不畏艰险、自信向上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要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登飞来

    15、峰写景千寻之塔一极言其高鸡鸣见日衬塔高耸铺垫不畏浮云一语意双关身在高层一站高望远哲理寓理于景议论结构分析诗的前两句与后两句有什么关系?前两句写景,写飞来山上的塔之高和想象中旭日东升的景象;后两句议论、抒情,从登高望远中感。悟出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的深刻哲理,表现了诗人为实现理想而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前两句是铺垫,后两句是升华。借景说理,意蕴深刻全诗借景说理,前两句侧重写景,后两句侧重议论抒情,两者紧密结合,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深谙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的道理。二、你有过登山的经历吗?当你登高纵

    16、目,与云朵飞鸟、山峦融为一体时,也许就会心气清朗,油然产生类似望岳与登飞来峰所写的那种感觉。反复诵读这两首诗,体会两首诗结尾两句的含义。望岳:结尾两句写诗人决心有朝日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而小天下,“会当”表现出登临的决心和豪迈的气概。诗句表现出青年诗人远大的志向和广阔的胸怀,体现了诗人乐观自信、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积极进取的精神。登飞来峰:结尾两句写登飞来峰的感想。表面看是即景说理:“我”登上峰塔的最高层,站得高看得远,浮云是遮挡不住“我”的视野的。其实是用典来直抒胸臆。“浮云”在古代诗歌中,曾被用来借代奸邪小人。联系诗人后来向宋仁宗上万言书以及实行变法、与保守派坚决斗争等行为,这可说是个战

    17、斗的宣言,表现了诗人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远大抱负以及大无畏的精神。学习目标1.了解诗人相关知识,理解诗意;背诵并默写本诗。(重点)2理解诗歌的主题,体味诗歌优美的意境;赏析诗中写景、蕴含哲理的名句。(难点)3感受诗人悠闲惬意之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重点)游山西村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词人。他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他的诗多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现存诗9300多首,是中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作者名片

    18、 本诗选自剑南诗稿校注)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这首诗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当时陆游因遭排挤正罢官闲居在家。回到家乡的陆游,心情是相当复杂的,苦闷和激愤的感情交织在一起,然而他并不心灰意冷,乡居的生活中他仍然能感受到希望和光明。此诗即他在故乡山阴所作。:课题解读 “游”是“游赏的意思,“山西村在诗人的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市)。标题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即写游览山西村时的见闻。生难字杖门鼓衣zhkutngunxio词类活用拄杖无时叩门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笑 农家 ,丰年 留客。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浑浊,在丰收之年用丰足的莱肴款待客人。山重 水复 疑 无路,柳暗花明又一 村

    19、。品析:腊月所酿的酒浑浊。酒以清为贵备足鸡肉、猪肉不要怀疑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怀疑无路可走,(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柳绿花艳的山村。有人说首联中的“莫笑”“足”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莫笑”二字,道出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足”宇表现了农家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热情好客的风尚。品析:“暗“明”相互陪衬,再和又字一起,描绘出绿树、鲜花掩映背后令人惊喜的景象。2、请简要分析颔联的妙处。颔联描绘山间水畔的优美景色,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既充满了诗意,又包含了深刻的哲理:只要人们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就会有新的出路、新的天地。箫鼓追随春社近,

    20、将近社日,一路上迎神的箫鼓声随处可闻,村民们衣冠简朴,古时风气仍然保存朴,衣冠简朴 古 风存。从今 许 ,杖夜叩门。今后如果还能乘着月明来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门。品析:3.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表达了诗人对淳朴、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如果挂着没有固定的时间,即随时来闲游结构图解游山西村农家丰年足食村外一景色优美村内民风古朴希望随时做客喜庆欢悦民风淳朴 游山西村是一首朴实自然的山村记游诗。诗人围绕一个“游字铺开,层次分明地勾勒出一幅色彩明丽的江南农村风光图,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 品性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主题归纳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两句诗广为

    21、流传,有人认为这两句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有人认为这两句仅仅停留在描写山西村优美的景色上。你认为呢?我认为这两句诗已超出了描写自然景色的范围,还含着深刻的哲理,即不放弃希望,锲而不舍,一定会有新的出路。我认为这两句诗只是停留在描写山西村优美的景色上,诗句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间小道上,信步而行,疑已无路忽又开朗情景,写出了山西村山环水哓、一派花团錦簇特点,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主线突出,层次分明这首七言律诗结构严谨,主线突出。诗人紧扣“游字,先写出游到农家,后写村外之景物,再写村中之事,最后希望自己能频来做客。全诗八句无一“游字,而处处写“游,所写虽各有侧重,但以游村贯串,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

    22、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一幅完整的画面上,营造了优美的意境,格调恬淡、隽永。学习方向1.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背诵并默写全诗把握本诗主旨,感悟诗意。(重点)2.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品味诗的意境美和哲理美。(难点)3学习诗人心忧天下之情,树立爱我中华、兴我中华的远大理想。(重点)“己亥”点明作诗的时间清道光十九年(己亥年);“杂诗”指明了本诗的体裁特征。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诗集己亥杂诗共315首,是一组自叙诗,这是第五首。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 本诗选自龚自珍全集第十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年版)。清道光十九年(1839)是己亥年,时年48岁的龚自珍辞官南归,后又北上迎接家属,在南北往

    23、返的途中,写成了七绝315首,总题为己亥杂诗。内容或直抒胸臆,或回忆往事,或叙述见闻,或赠答友朋等等。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是作者刚刚离开京城时写的。龚自珍(17921841),字琚(se)人,号定盦(an)。清代思想家、文学家,是近代启蒙思想的先驱。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朝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定盦文集等。吟鞭(yn)天涯(y):吟鞭东指即天涯(名词作状语,向东)白日斜扬鞭东指从此浪迹夭涯。品析:马鞭吟诗指诗人将要去的远离京城的地方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东指:诗人由京返杭,起初一段路是向东走的,即。满怀离愁而对夕阳

    24、西下,不是 无 情 物,落花凋落的花朵不是没有情意的东西,化作春泥可以更好地培育新的花朵。化作春泥 更 护 花1、试分析首句写“白日斜”的作用。运用环境描写(点明时间),写出了夕阳西下、黄昏将至的景象,渲染了日暮途穷的氛围,烘托了诗人心中的无限离愁。综合赏析2、怎样理解诗歌的结尾句?用比喻手法,移情于物,借“落花”自喻说明掉落的花瓣并不是冷酷无情、自哀自怜的,而是消融在泥土中以更好地培育盛开的鲜花,表现了诗人超凡脱俗的宽广胸怀。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化作春泥更护花也表现出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仍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己亥杂诗(其五)浩荡离愁,

    25、辞官远行化泥护花,比喻明志不甘沉沦为国效力 已亥杂诗(其五)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想要为国家效力的献身精神。主旨归纳“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两句诗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这两句诗以“落红”和“春泥”为喻,表明诗人虽辞官离京,仍然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表达了诗人为国家甘愿奉献一切的精神。这两句诗语言生动形象,蕴涵哲理,格调昂扬向上,故被人们广为传诵。构思巧妙,立意深远这首诗构思新颖独特,反历代文人对花落泪、对月伤怀的情调,歌颂了落花的积极作用,从而表明自己虽然离开了以前的职位,但是为国家为社会、为民众

    26、献身的决心始终不变。春社在甲骨文中就有相关的记载,距今已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在元朝以前,春社一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但目前、仅有部分地区存在二拜土地公的习俗,并称此日为土地诞,福在诞等,但与传统的春社不尽相同。春社 春社是最为古老的汉族传统民俗节日之一,在商、西周时期,是男女幽会的狂欢节日,而后来则主要用于祭祀土地神。春社的时间一般为立春之后的第五个戊日,约在春分前后,但在汉族民间也有二月初二、二月初八、二月十二、二月十五之说。国学经典微雨登城二首(其一)宋刘散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赏析】这是一首登楼远望之作。诗人描写“雨寒空”,山深树幽,倚

    27、楼眺望的景色,运用白描手法,描绘出一幅江南水墨图。一个“闲”字,表明诗人并非第一次登临此处,也暗示他不是劳人迁客,点出诗人时有余暇,心自安闲,可慢慢欣赏雨中的秋山景色。全诗由实入虚,虚实相生,清逸潇洒,既能显示景物的绰约多姿,又能引发读者的悠远联想。三、古诗文中某些名句往往被后人反复引用,并衍生出新的意义。请解释下列诗句在原作中的意思以及后来衍生的意义。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诗句原意:终要登上泰山的顶峰,府瞰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衍生意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才能俯视一切。2

    28、、诗句原意:不怕浮云遮住我远望的视线,那是因为我站得最高。衍生意义: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3、诗句原意:山重重叠叠,水迂回曲折,正怀疑前面没有路,突然出现了一个柳绿花红的小山村。衍生意义:在困境中坚持下去,也许会出现豁然开朗的转变,世间事物是消长变化的。4、诗句原意:落花纷纷,不是无情飘酒,化作春泥可以培育出更多的新花。衍生意义:多借指甘愿牺牲自我的无私奉献精神。四、背诵这五首诗歌,并用楷书默写下来。点拨:背诵要饱含感情,默写要流利准确。五、在写作中,引用诗句可以增加文采,增强感染力。不妨自备笔记本,摘抄积累诗文名句,以备写作

    29、中引用。点拨:摘抄时可选择千古流传的名句。如何解答诗歌阅读中的炼字题考点解读 炼字,指锤炼词语,即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库中挑选出最妥帖、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它是一首诗中最精炼传神的字,也是能使诗句生动形象以至“活”起来的一两个关键字,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对古诗词炼字的考查,历年中考都有涉及。如望岳一诗中“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的“割”字,登飞来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对接高频考点,提升解题能力的“自”字,都是诗人精心吟得。品味这些字的精妙,便能够理解诗作的情感。这类题的提问方式一般是诗歌中“”字意蕴丰富请简要赏析某联中“”字最传神,请简要赏析。“”字

    30、能否换成“”字,为什么?答题技巧 炼字品析题中,虽然只涉及作品中的某一个字,但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分析,而是要放在诗句中,结合全诗的内容、意境、情感来分析,品析要注意:1、看字词是否传神所谓“传神”,就是在鉴字赏词中要学会结合语境去揣摩词语的深层含义,进而体会词语在全句或整篇中的表达效果,特别要注重品析动词、形容词、叠词、数量词、虚词。2、看字词是否表情所谓“表情”,就是要品析炼字所传达出来的情感意愿。炼字不仅注重生动形象、凝练传神,更注重借助炼字来表情达意。好的诗词往往能赋予景物以情趣、情感。只要我们驰骋想象,就能领悟到其中的诗意。3、看字词是否造境所谓“造境”,就是利用词语的凝练与含蓄

    31、来营造诗歌的意境。古人写诗很讲究意境,而炼字能给全诗营造美好的意境。古典诗歌所追求的就是一种意境而“和谐”则是意境的重要法则,诗歌讲究音韵的和谐与气韵的饱满。4、看字词是否显性所谓“显性”,就是词语能突出景物的特征,或凸显人物的性格特征。清代戏剧家李渔说:“琢句炼字,虽贵新奇,亦须新而妥,奇而确。妥与确总不越一理字。”炼得极好的字,往往能抓住特征,更好地表现景物。山行留客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注释】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便拟归:就打算回去。1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此题对应考点)请品味首句中“弄”字的妙处。中考真题(2018贵州黔东南、黔南、黔西南州)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答案1.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希望友人留下共赏美景的真情。2.“弄”字运用拟人手法,化静为动,将万物沐浴在春光中的静景写“活”了,给景物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答题思路】首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字。“弄”为动词,山本是静态,用“弄”字,便把山中景物赋予了人的性格,将静态的景物动态化,这样写,就展现出山中景物蓬勃的盎然生机。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七年级语文下册人教部编版20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望岳》《登飞来峰》《己亥杂诗》《游西山村》课件.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557745.html
    晟晟文业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