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剂基本知识与补益方药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中药方剂基本知识与补益方药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药 方剂 基本知识 补益 方药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四讲第四讲中药方剂基本知识与补益方药中药方剂基本知识与补益方药湖北中医学院湖北中医学院 陈如泉陈如泉一、中药基本知识一、中药基本知识n中药学中药学是传统药物的总称。以是传统药物的总称。以中医理论中医理论为指导为指导,研究各种中,研究各种中药来源、采制、性药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及其相关知识的一能、功效、临床应用及其相关知识的一门学科门学科,包括植物、动物、矿物药。古,包括植物、动物、矿物药。古代本草记载代本草记载3000种种,目前整理,目前整理12800种种。它是防病治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是防病治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中药的产地中药的产地 采集采集 干燥和储存干燥和储存n 产地产地 决
2、定质量决定质量 地道药材地道药材 川黄连川黄连 杭菊花杭菊花 n 采集采集 植物药植物药 根部根部 初春或深秋初春或深秋 天麻天麻n 茎叶茎叶 生长茂盛时生长茂盛时 荷叶荷叶n 花花 待开放或开放初待开放或开放初 槐花槐花 n 种子种子 果实成熟时果实成熟时 枸杞枸杞 n 皮皮 春夏时节易剥离春夏时节易剥离n 动物药动物药 生长活动期生长活动期(以保证药效为原则)(以保证药效为原则)n 矿物药矿物药 四季采集四季采集n干燥干燥 晒干晒干 阴干阴干 烘干烘干n储存储存 温度温度 湿度湿度 通风通风中药的炮制中药的炮制n炮制目的炮制目的 纯净药物纯净药物 提高药效提高药效 降低毒性降低毒性 矫正不
3、良气味矫正不良气味 改变药物性能改变药物性能中药的炮制中药的炮制n炮制的方法炮制的方法 修治修治 纯净纯净 粉碎粉碎 切制切制 水制水制 洗洗 淋淋 流流 漂漂 浸浸 润润 水飞水飞 火制火制 炒炒 炙炙 煅煅 煲煲 煨煨 烘烘 焙焙 水火共制水火共制 蒸蒸 煮煮 淬淬 其它其它 制霜制霜 发酵发酵 发芽发芽中药的性能中药的性能n 中药的基本药理理论,是中药作用的基本性中药的基本药理理论,是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是中药理论的核心。,是中药理论的核心。四气四气 五味五味 归经归经 升降浮沉升降浮沉 毒性毒性 四气(四性)四气(四性)n寒寒 凉凉 治疗热证治疗热证
4、n热热 温温 治疗寒证治疗寒证n用药原则用药原则 疗寒以温热疗寒以温热 疗热以寒凉疗热以寒凉五五 味:五种不同的味道味:五种不同的味道n辛辛 能散能散 发散发散 用于表证用于表证n 能行能行 行气行气 用于气滞用于气滞 血淤血淤 湿阻湿阻n 甘甘 能补能补 补益补益 用于正气虚弱用于正气虚弱n 能和能和 和中和中 用于调和药性用于调和药性n 能缓能缓 缓急止痛缓急止痛 用于肢体诸痛用于肢体诸痛 n酸酸 能收能收 收敛收敛 用于体虚多汗用于体虚多汗 肺虚久咳肺虚久咳n 能涩能涩 回涩回涩 用于久泻遗尿用于久泻遗尿 崩露带下崩露带下n苦苦 能泻能泻 清泻火热清泻火热 用于火热证用于火热证n 能燥能
5、燥 燥湿燥湿 用于湿证用于湿证n咸咸 能下能下 泻下通便泻下通便 用于便秘用于便秘n 能软能软 软坚散结软坚散结 用于结节用于结节归归 经经n中药对机体某些部分的选择性作用,表中药对机体某些部分的选择性作用,表示药物作用部位、作用范围的一种性能。示药物作用部位、作用范围的一种性能。药效药效 选择部分选择部分 作用明显作用明显 n 未选部分未选部分 作用轻或无作用轻或无升升 降降 浮浮 沉沉升浮特性升浮特性 向上向外向上向外 发汗解表发汗解表 宣肺透疹宣肺透疹沉降特性沉降特性 向下向内向下向内 降逆止呕降逆止呕 平肝潜阳平肝潜阳n 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因素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因素n 药物的气味药物的
6、气味 辛味升浮辛味升浮n 药物的质地药物的质地 轻浮轻浮 重沉重沉n 药物的炮制药物的炮制 酒炒升酒炒升 姜炒散姜炒散毒毒 性性n广义广义 药物有毒药物有毒 n狭义狭义 药物以外毒害作用药物以外毒害作用 n 大毒大毒 中毒中毒 小毒小毒(用量过大或蓄积)(用量过大或蓄积)n如如 细辛超用量,乌头未久煎,朱砂木通细辛超用量,乌头未久煎,朱砂木通长期使用长期使用中药配伍中药配伍n 单行单行 一味药一味药 n 相须相须 性能功效相近药物配合使用性能功效相近药物配合使用 1+1 2 n 相使相使 一主一辅一主一辅 辅药提高主药疗效辅药提高主药疗效 1+0.5 1.5n 相畏相畏 一种药物的毒性作用被另
7、一种药物减轻或消一种药物的毒性作用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除n 相杀相杀 一种药物能减轻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一种药物能减轻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n 相恶相恶 一种药物能破坏或降低另一种药物的疗效一种药物能破坏或降低另一种药物的疗效 1+1 内服药内服药中药用法中药用法n给药途径:给药途径:中药传统给药途径主要有口中药传统给药途径主要有口服给药、皮肤给药、以及局部给药,现服给药、皮肤给药、以及局部给药,现代增添了皮下、肌肉、静脉、穴位等注代增添了皮下、肌肉、静脉、穴位等注射给药途径。射给药途径。n给给药方法药方法:对疗效亦有一定的影响。n1、服药时间服药时间:根据病位不同,一般病在上焦根据病
8、位不同,一般病在上焦,宜食后服;病在下焦,宜食前服,宜食后服;病在下焦,宜食前服。泻下剂与。泻下剂与补益剂,宜空腹服;安神剂宜临睡前服。对胃补益剂,宜空腹服;安神剂宜临睡前服。对胃肠有刺激的亦应食后服;肠有刺激的亦应食后服;慢慢性病应定时服药,性病应定时服药,急性病则不拘时服,治并疟剂应在发作前急性病则不拘时服,治并疟剂应在发作前2小小时服等。时服等。n2、服药方法服药方法:服用汤剂服用汤剂,一般,一般1日日1剂,分剂,分23次温服。若病情次温服。若病情急急者,又可者,又可1日服用日服用2剂。通常是治疗热证的寒性药,剂。通常是治疗热证的寒性药,宜冷服;治疗寒证的热性药,宜热服,宜冷服;治疗寒证
9、的热性药,宜热服,以增强药力。以增强药力。n3、药后调护药后调护:服药后的调养与护理是用法的服药后的调养与护理是用法的内容之一。如服解表剂应服后取微汗,汗后避内容之一。如服解表剂应服后取微汗,汗后避风;服泻下剂应中病即止,并应注意饮食,以风;服泻下剂应中病即止,并应注意饮食,以免影响脾胃的健运功能。免影响脾胃的健运功能。注意注意饮食宜忌。尚有饮食宜忌。尚有慎过劳,戒房事,节恚怒等,以防慎过劳,戒房事,节恚怒等,以防“劳复劳复”、“食复食复”,或影响疗效。,或影响疗效。煎药法煎药法煎药方法的得当与否是一个重要方面。煎药方法的得当与否是一个重要方面。以以瓦罐、沙锅为好瓦罐、沙锅为好,搪瓷器具亦可以
10、,但搪瓷器具亦可以,但应切记住铁器、铜器不能运用。煎药用应切记住铁器、铜器不能运用。煎药用水水 总的原则是总的原则是用清洁冷水。用清洁冷水。一般一般先用先用“武火武火”,沸腾后即用,沸腾后即用“文火文火”。注意先注意先煎、后下、包煎、烊化等方法。煎、后下、包煎、烊化等方法。二、方剂的概念二、方剂的概念n方剂是在方剂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在辨识临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在辨识临床病证的基础上,依据相应治法和组方床病证的基础上,依据相应治法和组方原则,确定适当的药物、剂量、用法,原则,确定适当的药物、剂量、用法,以防治疾病的一种用药形式以防治疾病的一种用药形式。n中医的方剂不是用药物随意堆砌而成的,而是
11、中医的方剂不是用药物随意堆砌而成的,而是在辨证审因决定治法后,在该治法的指导下,在辨证审因决定治法后,在该治法的指导下,按照一定的组成原则,选择适宜的药物,按着按照一定的组成原则,选择适宜的药物,按着组方原则,酌定用量、用法,妥善配伍,酌定组方原则,酌定用量、用法,妥善配伍,酌定合适剂型,精心配制而成的。它能对病人直接合适剂型,精心配制而成的。它能对病人直接发挥治疗作用,是辨证论治的主要工具。发挥治疗作用,是辨证论治的主要工具。方剂与治法方剂与治法n方剂是中医学中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方剂是中医学中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就是分。理,就是依据中医理论进行辨证论理依据中医理论进行辨
12、证论理,凭,凭借借四诊所得资料四诊所得资料,辨别,辨别疾病病因、病机、病性疾病病因、病机、病性、病情、病情。法,就是。法,就是依据辨证,提出相应的治疗依据辨证,提出相应的治疗原则和具体的治疗方法原则和具体的治疗方法。方,就是。方,就是依据治法进依据治法进行合理的恰当的组成或选方行合理的恰当的组成或选方。药,就是选用适。药,就是选用适当的药物组合成方当的药物组合成方。治疗八法治疗八法治治法法作用作用适应范围适应范围备注备注汗汗法法发汗解表,宣肺散邪发汗解表,宣肺散邪外感初起,疹出不透,疮疡初起,水肿,泄外感初起,疹出不透,疮疡初起,水肿,泄泻,咳嗽,疟疾等见有表证者泻,咳嗽,疟疾等见有表证者。用
13、于表证吐吐法法涌吐痰涎,宿食毒物涌吐痰涎,宿食毒物中风痰壅,宿食或毒物停留胃脘,痰涎壅盛中风痰壅,宿食或毒物停留胃脘,痰涎壅盛的癫狂,喉痹,干霍乱等的癫狂,喉痹,干霍乱等下下法法荡涤肠胃,通泄大便荡涤肠胃,通泄大便大便不通,热结便燥,冷积不化,瘀血内停,大便不通,热结便燥,冷积不化,瘀血内停,宿食,虫积,结痰停饮等。宿食,虫积,结痰停饮等。用于有形实邪,用于有形实邪,病势较急病势较急和和法法和解少阳,表里双解和解少阳,表里双解调和脏腑,调节寒热调和脏腑,调节寒热邪犯少阳,表里同病,肝脾不和,寒热错杂邪犯少阳,表里同病,肝脾不和,寒热错杂清清法法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清虚热。清虚热
14、。热在气分,热入营血,热在脏腑,热毒疮疡,热在气分,热入营血,热在脏腑,热毒疮疡,暑热,暑温,以及虚热等暑热,暑温,以及虚热等用于里热用于里热温温法法温脏祛寒,温经通络,温脏祛寒,温经通络,回阳救逆回阳救逆脾胃虚寒,肺寒留饮,肝肾虚寒,血寒凝滞,脾胃虚寒,肺寒留饮,肝肾虚寒,血寒凝滞,阳虚失血,阳衰阴盛等阳虚失血,阳衰阴盛等用于里寒用于里寒消消法法消食导滞,行气活血消食导滞,行气活血祛湿利水,化痰驱虫祛湿利水,化痰驱虫食积,虫积,气滞血瘀,水湿内停,痰饮不食积,虫积,气滞血瘀,水湿内停,痰饮不化等化等用于有形实邪,用于有形实邪,病势较缓病势较缓补补法法益气养血,滋阴补血益气养血,滋阴补血气虚,
15、血虚,阴虚,阳虚,脏腑虚损气虚,血虚,阴虚,阳虚,脏腑虚损用于虚证用于虚证方剂的组成原则方剂的组成原则n君药:君药:即针对即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疗作用的药物,是方剂组成中不可缺是方剂组成中不可缺少的主药。少的主药。n臣药臣药:有两种意义。:有两种意义。1、辅助君药加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2、针对针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n佐药:佐药:有三种意义。有三种意义。1、佐助药佐助药,即配,即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症状的药物;疗次要症状的药物;
16、2、佐制药佐制药,即用以,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3、反佐药反佐药,即并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即并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药物。n使药使药:有两种意义。:有两种意义。1、引经药引经药,即能,即能引方中诸药至病所的药物;引方中诸药至病所的药物;2、调和药调和药,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的作用。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的作用。n以麻黄汤为例说明方剂组成原则的具体以麻黄汤为例说明方剂组成原则的具体应用应用君药君药麻黄,辛温,发汗
17、解表以散风寒,宣发肺气以平麻黄,辛温,发汗解表以散风寒,宣发肺气以平喘逆。喘逆。臣药臣药桂枝,辛甘温,温经和营,解肌散寒,助麻黄发桂枝,辛甘温,温经和营,解肌散寒,助麻黄发汗解表。汗解表。佐药佐药杏仁,苦温,降肺气以助麻黄平喘,散风寒以助杏仁,苦温,降肺气以助麻黄平喘,散风寒以助麻、桂解表。麻、桂解表。使药使药炙甘草,甘温,调和诸药。炙甘草,甘温,调和诸药。n麻、桂相合,发汗力强,炙甘草还有制麻、桂相合,发汗力强,炙甘草还有制约之功,所以又兼佐药之义。麻黄为约之功,所以又兼佐药之义。麻黄为“肺经专药肺经专药”,杏仁归肺于大肠经,皆有,杏仁归肺于大肠经,皆有引经之效,故不再用引经的使药。引经之效
18、,故不再用引经的使药。方剂的组成变化方剂的组成变化药味加减的变化药味加减的变化药量加减的变化药量加减的变化剂型更换的变化剂型更换的变化n1药味增减变化药味增减变化:方剂中主药不变情况:方剂中主药不变情况下,药味增加或减少,使方剂功用发生下,药味增加或减少,使方剂功用发生变化。有单纯增加药味、单纯减少药味变化。有单纯增加药味、单纯减少药味、有增有减药味等三种情况、有增有减药味等三种情况。n如主治少阳病的小柴胡汤,若口渴者,如主治少阳病的小柴胡汤,若口渴者,去半夏加瓜蒌根;主治证仍是少阳证,去半夏加瓜蒌根;主治证仍是少阳证,但口渴,是津液不足,故去佐药半夏之但口渴,是津液不足,故去佐药半夏之燥,加
19、瓜蒌根以生津止渴。燥,加瓜蒌根以生津止渴。2、药量增减变化药量增减变化n药量的增减变化,是指方中药物不变,只增减药量的增减变化,是指方中药物不变,只增减药量,可以改变方剂的药力的大小、扩大其治药量,可以改变方剂的药力的大小、扩大其治疗范围、改变方剂的主药和主治。疗范围、改变方剂的主药和主治。n扩大治疗范围扩大治疗范围 如桂枝加芍药汤,其主药仍是如桂枝加芍药汤,其主药仍是桂枝,倍加芍药以缓急止痛,主治桂枝汤证兼桂枝,倍加芍药以缓急止痛,主治桂枝汤证兼腹满时痛。如小承气汤与厚朴三物汤,均有大腹满时痛。如小承气汤与厚朴三物汤,均有大黄、厚朴、枳实,但由于用量不同,而改变了黄、厚朴、枳实,但由于用量不
20、同,而改变了主药和主治。主药和主治。n3剂型更换变化剂型更换变化:是指同一方剂,由于剂型:是指同一方剂,由于剂型不同,影响到药力大小、峻缓,及主治病情轻不同,影响到药力大小、峻缓,及主治病情轻重缓急。重缓急。n如理中丸与人参汤。二者的药物组成、用量完如理中丸与人参汤。二者的药物组成、用量完全相同,前者为细末,炼蜜为丸,治中焦虚寒全相同,前者为细末,炼蜜为丸,治中焦虚寒,脘腹疼痛,自利不渴,或喜唾涎沫;后者服,脘腹疼痛,自利不渴,或喜唾涎沫;后者服汤剂,主治中上二焦虚寒之胸痹,症见心胸痞汤剂,主治中上二焦虚寒之胸痹,症见心胸痞闷,气从胁下上逆抢心。前者虚寒较轻,病势闷,气从胁下上逆抢心。前者虚寒
21、较轻,病势较缓,取丸以缓治之。后者虚寒较重,病势较较缓,取丸以缓治之。后者虚寒较重,病势较急,取汤以速治。急,取汤以速治。n 中药剂型中药剂型n中药剂型由来已久,早在中药剂型由来已久,早在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中就有中就有汤、丸、散、膏、酒、丹等剂型的记载,到了汤、丸、散、膏、酒、丹等剂型的记载,到了明代,所用的剂型就已经有明代,所用的剂型就已经有40余种。现代临床余种。现代临床上运用的中药剂型可谓是种类繁多,丰富多彩上运用的中药剂型可谓是种类繁多,丰富多彩。利用新的制药设备和工艺,创造和改进了一。利用新的制药设备和工艺,创造和改进了一些新的剂型,比如冲剂、注射剂、片剂等。些新的剂型,比如冲剂、注射
22、剂、片剂等。三、三、虚虚 证证 辨辨 治治 与与 方方 药药n虚证定义虚证定义:是指是指人体正气不足,所致脏人体正气不足,所致脏腑功能衰退而出现的各种临床表现腑功能衰退而出现的各种临床表现。n补益方药的定义:凡有补益方药的定义:凡有补益人体气、血、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不足的作用,能治疗各种虚证的阴、阳不足的作用,能治疗各种虚证的方剂药物。方剂药物。虚证,以气、血、阴、阳为纲,五脏虚为目虚证,以气、血、阴、阳为纲,五脏虚为目。气虚气虚损者主要表现面色萎黄、神疲体倦、懒言声损者主要表现面色萎黄、神疲体倦、懒言声低、自汗、脉细;低、自汗、脉细;血虚血虚损者主要表现面色不华、唇甲淡白、头晕眼损者主要
23、表现面色不华、唇甲淡白、头晕眼花、脉细;花、脉细;阴虚阴虚损主要表现口干舌燥、五心烦热、盗汗、舌损主要表现口干舌燥、五心烦热、盗汗、舌红苔少、脉细数;红苔少、脉细数;阳虚阳虚损者主要表现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质淡损者主要表现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质淡胖有齿印、脉沉细胖有齿印、脉沉细n 1虚证辨治,应以虚证辨治,应以气血阴阳为纲,五脏气血阴阳为纲,五脏虚候为目虚候为目。气血同源,阳阳互根,五脏相气血同源,阳阳互根,五脏相关关,可一虚而渐至多虚,由一脏而累及它,可一虚而渐至多虚,由一脏而累及它脏。脏。n2补血需兼补气、补气需兼补血补血需兼补气、补气需兼补血:气血:气血互生,血为气之母,所以互生,血
24、为气之母,所以补气可佐用补补气可佐用补血,补血应适当配伍补气药,以达到益血,补血应适当配伍补气药,以达到益气生血的目的气生血的目的,当归补血汤即是益气生,当归补血汤即是益气生血的应用范例。血的应用范例。n 3在补阴补阳中,注意阴阳互根:阴在补阴补阳中,注意阴阳互根:阴虚应补阴,阳虚应补阳,须注意虚应补阴,阳虚应补阳,须注意“阴阳阴阳互根互根”的问题。正如的问题。正如景岳全书景岳全书说: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善补阴者,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必于阳中求阴。”n4、重视补益脾肾。、重视补益脾肾。脾胃为后天之本,为脾胃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健运,五
25、脏六腑、,脾胃健运,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方能得以滋养。四肢百骸方能得以滋养。肾为先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寓元阴元阳,为生命的本元寓元阴元阳,为生命的本元。重视补益。重视补益脾肾,先后天之本不败,促进各脏虚损脾肾,先后天之本不败,促进各脏虚损病证的恢复。病证的恢复。气气 虚虚 证证定义:定义:气的功能(推动、防御、固摄、气化)气的功能(推动、防御、固摄、气化)减退,而出现的症状减退,而出现的症状。临床表现:临床表现:面白无华、少气懒言、神疲乏力、自面白无华、少气懒言、神疲乏力、自汗汗、动则加剧、动则加剧、舌质淡、脉弱舌质淡、脉弱。补气药补气药定义:凡以凡以补气为主补气为主要作用,要作用,消除或改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