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课件-完整版.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中医诊断学课件-完整版.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诊断 课件 完整版
- 资源描述:
-
1、中医诊断学 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研究诊察病情、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能的一门学科。诊诊察了解;断分析判断 (一)诊法 (二)辨证 (三)辨病 (四)病案诊断记录亦称为四诊亦称为四诊中医收集病情资料的方法,是辨证、中医收集病情资料的方法,是辨证、辨病的依据。辨病的依据。望诊望诊 察看病体的外观(神、色、形、态、舌象)及分泌察看病体的外观(神、色、形、态、舌象)及分泌物、排出物等以发现异常表现,了解病情。物、排出物等以发现异常表现,了解病情。听病人的语言
2、、呼吸等声音听病人的语言、呼吸等声音 嗅病人发出的异常气味嗅病人发出的异常气味 问诊问诊 询问病人或陪诊者有关疾病的情况,诊疗经过等以询问病人或陪诊者有关疾病的情况,诊疗经过等以了解疾病发生发展、诊疗等情况。了解疾病发生发展、诊疗等情况。脉诊脉诊测知脉象的变化测知脉象的变化 按诊按诊触按病人身体有关部位,了解异常体征触按病人身体有关部位,了解异常体征亦称辨病亦称辨病、判断病种、确定诊断病名。、判断病种、确定诊断病名。切诊切诊辨别病情辨别病情诊断疾病诊断疾病闻诊闻诊通过微小的变化,测知整体病变。通过微小的变化,测知整体病变。机体某些局部,含有整体的生理病理信息。机体某些局部,含有整体的生理病理信
3、息。认识人体正常生理,发现异常病理,揭示疾病本质。认识人体正常生理,发现异常病理,揭示疾病本质。人体以脏人体以脏腑为中心腑为中心体表器官、体表器官、四肢、皮肉、四肢、皮肉、脉、筋、骨脉、筋、骨 症状体征症状体征神色形态神色形态舌诊舌诊“有诸内者有诸内者必形诸外必形诸外”(朱丹溪)(朱丹溪)经络经络连属连属第一章第一章 望望 诊诊 一、一、望望 神神(二)(二)神与精、形的关系神与精、形的关系 (三三)望神的意义望神的意义1神的盛衰是形体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志神的盛衰是形体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志 精充气足神旺健康、体健 精亏气虚神耗衰老、有病2望神可以了解望神可以了解精气的盛衰、精气的盛衰、病情的轻重、
4、病情的轻重、疾病的预后。疾病的预后。失治、误治失治、误治有神有神(精足病轻精足病轻)无神(精亏病重)治疗养护得当治疗养护得当(四四)望神的方法和内容望神的方法和内容神的表现:目光、面色、表情、体态、感觉、言谈、声息、脉象望神的重点:目光表情动态为什么望目为望神重点?目为心神之外候。所谓“神藏于心,外候在目”。人的精神活动往往无意中流露于目光,所谓“眼能传神”。灵枢大惑论:“目者,心之使也”“心者,神之舍也”五脏六腑之精气皆通过经脉而上注于目目系通于脑两两痴呆痴呆两目有神两目有神老年痴呆老年痴呆先天愚型先天愚型目无神目无神(3)(4)(5)神乱v癫癫文痴。精神痴呆,淡漠寡言,喃喃自语,哭笑无常痰
5、蒙心窍。v狂狂武痴。狂躁不安,疯狂怒骂,打人毁物,登高而歌,弃衣而走,少卧不饥,妄行不休痰火扰心。v痫痫癫痫。羊癫风。肝风夹痰。突然昏倒,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突然昏倒,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醒后如常醒后如常。神志错乱或神志异常一类病症假神假神少神少神少神少神少神少神失神失神失神失神失神失神失神失神失神失神失神失神失神失神失神失神失神失神 望色,又称色诊,是通过观察病人皮肤的色泽变化来诊察疾病的方法。亦包括对体表粘膜、分泌物和排泄物色泽的观察。重点是对面部色泽的观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望面色的意义: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
6、气血皆上走于面而走空窍。”心其华在面;手足三阳经皆上走于面;多气多血之足阳明胃经分布于面,脏腑之虚实,气血的盛衰,皆通过面部色泽的变化反映于外。加之皮肤外露,易于观察,临床将面部作为望色的主要部位。面部色诊的原理面部色诊的原理v1、心主血脉,其华在面,手足三阳经皆上行于头面,故面部的血脉丰盛,为脏腑气血之所荣。v2、面部皮肤薄嫩,其位最高,其色泽变化易于外露。v3、易于观察。正常面色正常面色面白面白面青面青面黑面黑 1 1、皮肤颜色:、皮肤颜色:一般可分为青、黄、赤、白、黑五种,五色可反映气血的盛衰和运行情况,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疾病的不同性质和不同脏腑的病证。2 2、皮肤光泽:、皮肤光泽:肤色
7、的荣润枯槁,可反映脏腑精气的盛衰,从而可以判断病情的轻重预后。凡荣润光泽者,脏腑精气未衰,属无病或病轻;凡晦暗枯槁者,脏腑精气已衰,属病重。常色与病色常色与病色常色常色:明润含蓄。(明润,面部皮肤光明润泽,是为有神,示 人体精充神旺,气血津液充足,脏腑功能正常。含蓄:面色红黄隐隐,隐于皮肤之内而不显露,示胃气充足,精气内含而不外泄。)主色主色:个体素质差异,保持终身不变。客色客色:随季节气侯等自然环境不同而发生的但属于正常变 化者。病色病色:晦暗暴露。(晦暗,面部皮肤枯槁晦暗而无光泽,示脏 腑精气已衰,胃气不能上荣。暴露,某种面色异常明显 地显露于外,为病色外现或真脏色外露。)善色善色:病色而
8、光明润泽,为“气至”。虽病而脏腑精气未衰,胃气能上荣于面。恶色恶色:病色且枯槁晦暗,为“气不至”。为脏腑精气已衰,胃气不能上荣于面。常色可分为主色和客色两种。常色可分为主色和客色两种。v主色:由于先天个体差异,偏于以某色为主,百岁不变。v客色:因各种非疾病因素影响而发生正常变化的面色。如气候、昼夜、情绪,饮食饥饱等 常色常色 病色:五色与五脏的对应关系v肝-青-木v心-赤-火v脾-黄-土v肺-白-金v肾-黑-水白色主病:白色主病:v主主虚证、寒证、脱血、夺气虚证、寒证、脱血、夺气。病人面色发白,多由气虚血少,病人面色发白,多由气虚血少,或阳衰寒盛,气血不能上充于或阳衰寒盛,气血不能上充于面部脉
9、络所致。面部脉络所致。v淡白无华伴唇甲舌色淡血虚淡白无华伴唇甲舌色淡血虚 v 苍白阳气暴脱或阴寒内盛苍白阳气暴脱或阴寒内盛黄色主病:黄色主病:v主脾虚、湿证脾虚、湿证。病人面色发黄,多由脾虚机体失养,或者湿邪内蕴、脾失运化所致。萎黄脾胃气虚,气血不足 v 黄胖脾虚湿盛 v 黄疸阳黄鲜如桔色湿热蕴蒸 v 阴黄晦暗如烟熏寒湿内阻 v 面色苍黄肝郁脾虚赤色主病:赤色主病:v主热证热证,有热而面部脉络扩张,气血充盈所致,但亦可见于虚阳上越的病人。v 满面通红实热 v两颧发红虚热 v颧红如妆戴阳(真寒假热)青色主病:青色主病:v主寒证、疼痛、气滞、血瘀、寒证、疼痛、气滞、血瘀、惊风。惊风。v病人面见青色
10、,多由寒凝气滞,或痛则不通,或瘀血内阻,或筋脉拘急,使面部脉络血行瘀阻所致。v面青伴唇甲青紫心痛心阳虚,心血瘀阻 v小儿面青眉间鼻柱唇周发青惊风黑色主病黑色主病v主肾虚、寒证、水饮、血瘀。肾虚、寒证、水饮、血瘀。v病人面色发黑,多因肾阳虚衰,水寒内盛,血失温养,脉络拘急,血行不畅所致。v黑而暗淡肾阳虚内分泌失调 v黑而干焦肾阴虚温病后期 v面色黧黑,肌肤甲错血瘀日久,眼眶周围色黑肾虚水饮,寒湿带下五色主病简表五色主病简表面色 主病 病证 面色 病机 总病机青色 主寒 阴寒内盛 淡青或 阴寒凝滞 各种原因致 主痛 剧痛 青黑 气血不通 面部络脉血 心阳虚或 口唇青紫 心血瘀阻 行瘀阻 主气滞 心
11、阳暴脱 面色青灰 肺气不利 主血瘀 肺气闭塞 肝郁脾虚 苍黄 气滞血少 主惊风 小儿惊风 眉间鼻柱唇 热灼津伤 周发青 筋脉拘急黄色 主脾虚 脾胃气虚 面色萎黄 生化不足失养 脾虚失养,脾虚湿蕴 面黄虚浮 脾虚水湿泛溢 湿郁困脾,主湿证 湿热黄疸 鲜明如橘 湿邪阻遏 健运失职 寒湿黄疸 黄晦如烟熏 胆汁外溢赤色 主热证 实热 满面通红 热盛血充 热则脉络扩张 阴虚 两颧潮红 虚火上炎 气血充盈,或 主戴阳证 泛红如妆 虚阳上越 虚阳上越续五色主病简表续五色主病简表面色 主病 病证 面色 病机 总病机白色 主虚证 血虚 淡白无华 营血亏虚 气虚血少,阳虚 晄白 推动无力 阳衰寒凝,主寒证 阴寒内
12、盛 苍白 寒凝收引 气血不能 主夺气 阳气暴脱 苍白 推动无力 上荣于面 主脱血 大失血 淡白无华 血脉空虚黑色 主寒证 阴寒内盛 面黑暗淡 水寒不化 各种原因 主肾虚 肾阳虚 面黑暗淡 血失温煦 导致经脉 肾阴虚 面黑焦于 虚火灼阴 拘急,血 失于濡养 行不畅 主水饮 肾虚水饮 目眶发黑 水寒内盛 寒湿带下 目眶发黑 血失温养 主血瘀 血瘀日久 黧黑甲错 经脉阻滞面面赤赤鼻柱青鼻柱青两颧红两颧红面面黄黄阳阳黄黄阴阴黄黄萎萎黄黄五色生克顺逆表五色生克顺逆表病色相应病色不相应(病色交错)五脏病病色相生为吉(顺证)相克为凶(逆证)色生病病生色病克色色克病肝青黑赤黄白心赤青黄白黑脾黄赤白黑青肺白黄黑
13、青赤肾黑白青赤黄注:肺气不降则肝火上升,亢逆无制。肾水上犯,制心阳之温煦。肝疏泄太过,乘犯脾土。心火太盛,灼伤肺金,肃降失职。脾土壅滞,肾水泛溢。望色十法望色十法浮沉浮沉:浮-面色浮显于皮肤之表,主表证;沉-面色沉隐于皮肤之内,主里证。浮沉的转变示病之表里出入。清浊清浊:清-面色清明,主阳证;浊-面色浊暗,主阴证。清浊的转变示阴阳的转化。微甚微甚:微-面色浅淡,主虚证;甚-面色深浓,主实证。微甚的转变示虚实的转化。散抟散抟:散-面色疏散,主新病;抟-面色壅滞,主久病或病邪渐聚。散抟的转变示病邪之聚散。泽夭泽夭:泽-面色润泽,主精气未衰,病轻易治;夭-面色枯槁,主精气已衰,病重难治。泽夭的转变示
14、病情轻重的变化。望形望形望形概念:望形概念:望形,即望形体,是通过观察病人的形体胖瘦、体质形态和异常表现等来诊察疾病的方法。望形体内容(一):形体强弱望形体内容(一):形体强弱望形体内容(二):形体胖瘦望形体内容(二):形体胖瘦望形体内容(三):体质形态望形体内容(三):体质形态 体质是个体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成的形体结构与机能方面的特殊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机体阴阳气血盛衰的禀赋特点和对疾病的易感性和疾病的不同转归。望态概念望态概念 即望姿态,是观察病人的动静姿态、体位变化和异常动作以诊察疾病的方法。望态诊病原理望态诊病原理 病人的动静姿态、体位动作与机体的阴阳盛衰及病性寒热虚实关系密切。阳
15、主动,阳、热、实证病人,机体功能亢进,多表现为躁动不安;阴主静,阴、寒、虚证病人,机体功能衰减,多表现为喜静懒动。不同的疾病又常常使病人采取不同的体位姿态以减轻其痛苦。故曰:“善诊者,观动静之常,以审动静之变,合乎望闻问切,辨其寒热虚实。”(望诊遵经)望态内容:异常动作望态内容:异常动作 不同的疾病产生不同的病态,观察病人肢体的异常动作有助于相不同的疾病产生不同的病态,观察病人肢体的异常动作有助于相应疾病的诊断。常见的如:应疾病的诊断。常见的如:病人唇、睑、指、趾颤动者,为风证,见于外感热病,多为动风先兆;见于内伤虚证,多为气血不足,筋脉失养,虚风内动。颈项强直,两目上视,四肢抽搐,角弓反张者
16、,常见于小儿惊风、破伤风、痫病、子痫、马钱子中毒等。卒然跌倒,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者,属中风;卒倒神昏,口吐涎沫,四肢抽搐,醒后如常者,属痫病。望态内容:异常动作望态内容:异常动作 恶寒战栗,谓之寒战,见于疟疾发作,或为外寒袭表,或为伤寒温病邪正斗争欲作战汗之时。肢体软弱,行动不便,多属痿病;关节拘挛,屈伸不利,多属痹病。儿童手足屈伸扭转,挤眉眨眼,呶嘴伸舌,状似舞蹈,不能自制,多由气血不足,风湿内侵所致。局部望诊v1、望头颈-头面、颈项v2、望五官-目、耳、鼻、唇、齿、咽喉v3、望躯体-背部、四肢v4、望二阴v5、望皮肤舌舌 诊诊v舌诊,又称望舌,它是通过观察舌象的变化,了解机体生理
17、功能及病理变化,用以诊察了解疾病的一个重要方法,是中医诊法的特色之一,在中医学中具有极为重要的诊断价值,是中医有别于西医的诊法之一。舌诊原理v 1、舌与经络相连 v舌与经络有着密切的联系。手少阴心心经沿食道,之别系舌本;足少阴肾肾经、足厥阴肝肝经,沿咽喉,分别夹舌本、络舌本;足太阴脾脾经,连舌根、散舌下。它们分别直接或间接联络脏腑。v2、舌与脏腑功能相关 v舌为心之苗舌为心之苗,心气通于舌,因心主血脉而藏神,故舌体的色泽变化,从而反映“心主血脉”的功能;舌体运动是否灵活自如,语言是否清晰,又能反映“心主藏神”的功能。v舌为脾之外候舌为脾之外候,舌苔是胃气蒸化谷气上承于舌面而生成,与脾胃运化功能
18、相适应,故舌象的变化,可以反映全身营养和代谢的功能,气血的生化状况。v肾藏精,在液为唾;脾在液为涎,肾藏精,在液为唾;脾在液为涎,均为津液组成部分,关系着舌体之润燥,反映脾肾的功能。v总之,人体内部的变化,脏腑虚实;气血的盛衰,津液盈亏均可反映于舌象的变化。舌体分候脏腑理论舌体分候脏腑理论v脏腑病变反映于舌面,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即舌舌尖尖部多反映上焦心肺心肺的病变;舌中中部多反映中焦脾脾胃胃的病变;舌根舌根部多反映下焦肾肾的病变;舌两侧两侧多反映肝胆肝胆的病变。v根据临床观察,提示某些脏腑病变在舌象变化上有一 定的规律,但并非绝对,还需结合其它症状,加以分析辨别。舌诊的方法舌诊的方法v 1、
19、望舌的体位和伸舌姿势 v望舌时患者可采取坐位或仰卧位,但必须使舌面光线明亮,便于观察。伸舌时必须自然地将舌伸出口外,舌体放松,舌面平展,舌尖略向下,尽量张口使舌体充分暴露。v2、诊舌的方法 v观察舌象,一般先看舌尖,再舌中、舌侧,后舌根。先看舌体的色质,再看舌苔。如果一次望舌判断不清,可令病人休息35分钟后,重复望舌一次。v除了望诊了解舌象外,还必须配合其它诊察方法。刮舌法和揩舌法。此外,还可以通过询问、了解舌上味觉的情况以及舌部的异常感觉,舌体运动是否灵活,同时借助闻诊,听其语言是否清晰帮助判断。舌诊注意事项舌诊注意事项 舌诊作为临床诊断疾病的一项重要依据,则必须注意排除各种操作因素所造成的
20、虚假舌象。光线影响:望舌以白天充足、柔和的自然光线为佳,光线要直接照射到舌面。光照的强弱与色调,常常会影响正确的判断。饮食或药品影响:饮食和某些药物可以使舌象发生变化。饮服某些食物或药物,可以使舌苔着色,称为“染苔”。如饮用牛乳、豆浆等可使舌苔变白,蛋黄、核黄素可将舌苔染成黄色。诸如此类,应予排出。口腔对舌象的影响:牙齿残缺,可造成同侧舌苔偏厚;镶牙可以使舌边留下齿印;张口呼吸可以使舌苔变干等等,这些舌象异常,不能作为机体的病理征象,应予鉴别,避免误诊。舌诊的内容舌诊的内容v舌诊主要观察舌体和舌苔舌体和舌苔两个方面的变化。v望舌体包括舌的颜色、形质和动态,以判断脏腑虚实,气血盛衰。望舌苔包括诊
21、察苔质和苔色情况,以分析病邪的深浅,邪正的消长正常舌象正常舌象v正常舌象的特征是:舌象淡红鲜明,舌质滋润,舌体大小适中,柔软灵活;舌苔均匀薄白而润。简称“淡红舌,薄白苔淡红舌,薄白苔”。v正常舌象提示脏腑机能正常,气血津液充盈、胃气旺盛。望舌体望舌体v1、望舌神 v 舌神,即舌之神气。舌体运动灵活,舌色红润,鲜明光泽,为有神之舌,诸病皆吉,预后良好;舌体运动异常,舌色晦暗,干枯无光,为无神之舌,诸病皆凶,预后不良。v2、望舌色 v 舌色即舌体颜色。一般分为淡红、淡白、红绛、青紫舌几种。淡红舌淡红舌v舌象特征:舌体颜色淡红润泽,白中透红。v形成:心气充足,阳气旺盛,鼓动血液则色赤,而胃气,亦上荣
22、于舌,故色质颜色为淡红。临床意义:淡红舌为气血调和的征象,常见于正常人,或表证初起正常人,或表证初起。淡白舌淡白舌v舌象特征:舌色比正常舌色浅淡,白色偏多红色偏少,称为淡舌。若舌色全白无血色,则称为枯白舌。v形成:气血亏虚,血不荣舌;阳气虚衰,运血无力,舌失血充,故舌质浅淡。v临床意义:主气血两虚、阳气虚衰气血两虚、阳气虚衰。红绛舌红绛舌舌象特征:舌色较正常舌色红,呈鲜红色者,称为红舌;舌色 深红者,称为绛舌。v形成:v阳热亢盛,气血上壅 v热入营血,血热充斥 热斥血络红绛舌 v阴虚火旺,虚火上炎 v临床意义:实热证实热证:苔黄燥或芒刺,多因邪热亢盛,热入气分而舌红;热入营血,血液浓缩而舌绛。
23、v虚热证虚热证:苔少或无苔,多因热病伤阴,或阴虚火旺。青紫舌青紫舌v舌象特征:全舌青紫或泛现青紫 v 形成原理:v热入营血,气血壅滞 v阴寒内盛,气血不畅瘀血凝滞 青紫色 v暴力外伤,气滞不通 v临床意义:v主气血运行不畅(即血瘀证血瘀证、热证、寒证)v舌青紫湿润,苔白而滑 多属阳虚阴盛,气血不畅之证。v舌青紫深绛,苔少而干 多属热毒炽盛,深入营血之证。v舌青紫而暗,有瘀斑点多属瘀血内阻,络脉瘀滞之证。望舌苔望舌苔v望舌苔要注意苔质苔质和苔色苔色两方面的变化。v1、望苔质 v 苔质,即舌苔的质地、形态。主要观察舌苔的厚薄、润燥、腻松、腐霉、剥落等方面的改变。厚薄苔厚薄苔v舌象特征:透过舌苔,能
24、隐隐见到舌体的苔称薄苔,又叫见底苔;不能透过舌苔见到舌体之苔则称厚苔,又称不见底苔。故“见底”、“不见底”是衡量舌苔薄厚的标准。v 临床意义:舌苔的厚薄变化,主要反应邪正的盛舌苔的厚薄变化,主要反应邪正的盛衰衰。v病位在表,病情较轻,未伤胃气,可见到薄苔;病位在里,病情较重,可见到厚苔。舌苔由薄变厚,提示邪气渐盛,为病进。舌苔由厚转薄,则提示正气胜邪,为病退的征象。润燥苔润燥苔v舌象特征:舌苔干湿适中,不滑不燥,称为“润苔”;舌面水分过多,伸舌欲滴,扪之湿而滑,称为“滑苔”。舌苔干燥少津,甚则舌苔干裂,称为燥苔;舌苔干而粗糙,如砂涩手,称“糙苔”。v 临床意义:舌苔润燥主要反映体内津液盈亏和输
25、布情况。v润苔:属正常或风寒表证、湿证初起、食滞、瘀血。v滑苔:为水湿之邪内聚的表现,主寒、主湿。v 燥苔:提示体内津液已伤。多属高热、吐泻伤津。v糙苔:可由燥苔进一步发展而成,多属津伤已极。v总之,舌苔由润变燥,表示热重津伤由润变燥,表示热重津伤,或津失输布;反之舌苔由燥转润,主热退津复燥转润,主热退津复,或饮邪始化。v 腐腻苔腐腻苔v舌象特征:苔质疏松,颗粒较大,边中皆厚,刮之易去,似豆腐渣堆铺舌面者称为“腐苔”。苔质致密,颗粒较小,边薄中厚,刮之难去,似蜡浮涂于舌面者称为“腻苔”。v 形成:腐苔 阳热有余,蒸化胃中腐浊之气上泛于舌。v 腻苔 湿浊内盛,郁遏阳气,湿浊停聚于舌面。v 临床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