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7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组胚重点.doc

  • 上传人(卖家):叶思起
  • 文档编号:455027
  • 上传时间:2020-04-11
  • 格式:DOC
  • 页数:17
  • 大小:12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组胚重点.doc》由用户(叶思起)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重点 下载 _其他资料_化学_高中
    资源描述:

    1、 组胚重点 1. 光学显微镜:分辨率:0.25m(阿贝极限) 1000m=1mm 2. 电子显微镜:分辨率:0.2nm 1000nm=1m 3. 石蜡切片技术:取材、固定、脱水、透明、包埋、切片、染色(HE 染色)、封片 苏木素伊红染色法 嗜酸性:与酸性染料(伊红)有较强亲和力的结构特性 嗜碱性:与碱性染料(苏木素)有较强亲和力的结构特性 4. 过碘酸希夫反应:PAS 反应 5. 细胞膜: 膜脂、膜蛋白、糖类 液态镶嵌模型 6. 细胞器: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糙面内质网和滑面内质网)、高尔基体、 溶酶体、过氧化物酶体、中心体和细胞骨架 7. 核糖体 游离核糖体:合成细胞自身的结构蛋白质 附着

    2、核糖体:合成细胞向外输出的分泌蛋白质 8. 溶酶体:初级溶酶体、次级溶酶体、残余体 9. 染色质:常染色质、异染色质、染色体 10. 内皮:心、血管、淋巴管 间皮:胸膜、腹膜、心包膜 11. 上皮细胞游离面纤毛和微绒毛都是上皮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和细胞质向外 突出所形成的指状突起 微绒毛:较短、多,中轴内含微丝,下连终末网,扩大了细胞游离面表面积, 增强吸收功能。, 纤毛:一般较长、少,轴内含微管,下连基体。有节律的定向摆动,可排出 异物,起保护作用,可参与黏膜的物质运输。 12. 简述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 a) 上皮组织细胞数量多,排列紧密,细胞形态较规则,细胞间质(细胞外基质)少 b) 上皮组

    3、织的细胞有极性,即细胞具有朝向体表或器官腔面的游离面和与深 部结缔组织相连的基底面,游离面和基底面在结构上和功能上具有明显的 差异 c) 上皮组织一般都附着基膜 d) 上皮组织内一般没有血管,其营养依靠结缔组织中的血管通过基膜扩散而获得 13. 上皮细胞的侧面: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缝隙连接 紧密连接:又称闭锁小带,是相邻细胞之间的一种特殊连接结构,常见于上 皮细胞的顶部。紧密连接呈点状 斑状或带状;连接处相邻细胞膜上各有网格状 的脊,且彼此紧密相贴,呈间断融合,融合处细胞间隙消失。紧密连接除加强细 胞之间的联系外,可封闭间隙,形成屏障,防止细胞外大分子物质经细胞间隙进 入深部组织。 14

    4、. 连接复合体:以上四种细胞连接,只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同时存在 15. 成纤维细胞 LM:扁平多突起,核大色浅,核仁明显,胞质弱嗜碱性 EM:RER、G 发达 功能:分泌形成纤维和基质 纤维细胞:静止状态的成纤维细胞 16. 上皮细胞的基底面: 、基膜:上皮基底面与结缔组织之间的薄膜 EM:基板均质状物质,上皮细胞分泌产生 网板网状纤维和基质,成纤维细胞分泌产生 功能:支持和连接作用;半透膜,有利于物质交换 、质膜内褶 EM:上皮细胞基底面的胞膜折向胞质形成的内褶,内褶间含 纵行排列的线粒体,形成光镜下可见的纵纹 功能:扩大细胞基底部表面积,有利于水、电解质的转运 、半桥粒 EM:在上皮细胞基

    5、底面,为桥粒结构的一半 功能:保持细胞与基膜的连接 17. 巨噬细胞:血液内单核细胞 LM:胞体形态不规则,胞质嗜酸性,核小色深 EM:表面有皱褶、微绒毛和球形隆起;胞质内有大量溶酶体、吞噬体、吞饮 泡和残余体;微丝、微管较多、 功能:(1)吞噬作用 非特异性吞噬:直接黏附、吞噬粉尘、细菌、死亡细胞 等特异性吞噬:通过识别因子识别、黏附、吞噬细菌、病毒、异体细胞等 (2)参与免疫应答抗原提呈细胞 巨噬细胞吞噬了病原微生物等具有抗原物质后,对抗原处理加工,呈递给淋巴细 胞,再进行特异性免疫 (3)分泌功能:溶菌酶分解细菌的细胞壁 干扰素抗病毒 补 体参与炎症反应 白细胞介素 1刺激白细胞增殖 1

    6、8. 浆细胞:来自 B 淋巴细胞 LM:细胞圆形或卵圆形,胞质嗜碱性,核圆偏于一侧,染色质块呈辐射状分布, 核旁有一浅染区 EM:RER、G 发达 功能:合成、分泌免疫球蛋白,即抗体,参与体液免疫 19. 试述肥大细胞的光、电镜结构和功能。 肥大细胞体积较大,呈圆形或卵圆形,细胞核较小,呈圆形。胞质内充满粗 大的异染性嗜碱颗粒。电镜下,颗粒大小不一,由单位膜包裹,颗粒内含组胺、 肝素和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肥大细胞还能分泌白三烯。其中组胺、白三烯能 使微静脉及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可造成大量液体从血管内渗出,造成局 部水肿,在皮肤则表现为荨麻疹。若影响了细支气管,则可导致管壁粘膜水肿, 平

    7、滑肌痉挛性收缩,造成呼吸困难,引起哮喘。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能引起嗜 酸性粒细胞到变态反应的部位,因此肥大细胞具有一定的抗过敏反应;肝素则具 有抗凝血作用。 20. 纤维: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弹性纤维 21. 分子筛: 蛋蛋白白聚聚糖糖聚聚合合体体形成有许多微细孔隙的分子筛,具有屏障作用 22. 血浆:血管取出血液,加入抗凝剂,静置或离心后所得的上层淡黄色液体 23. 血清:血管取出血液,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解的纤维蛋白,并网 络血细胞凝固成血块后析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 24. 血液有形成分: 红细胞 男: (4.05.5)*10 12/L 女:( 3.55.0)*1012/L 白细胞正

    8、常值: (4.010)*10 9/L 中性粒细胞:5070%;嗜酸性粒细胞:0.53%;嗜碱性粒细胞:01%; 淋巴细胞:2540%;单核细胞:18% 血小板 (100300)*10 9/L 25. 网织红细胞:残留少量核糖体的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0.5-1.5%) 26. 白细胞:.中性粒细胞 LM:核分 2-5 叶,胞质淡红色,含许多细小颗粒 EM:a.嗜天青颗粒:较大、量少,含酸性磷酸酶等水解酶,是一种溶酶体 b.特殊颗粒:较小,量多,含溶菌酶、吞噬素 功能:吞噬、杀菌 .嗜酸性粒细胞 LM:核常分 2 叶,胞质内充满粗大、桔红色的嗜酸性颗粒 EM:颗粒内有结晶体,含有组胺酶、芳基硫酸酯

    9、酶和阳离子蛋白等,是一种溶酶体 功能:抗过敏作用;杀灭寄生虫 .嗜碱性粒细胞 LM:核 S 形或不规则形,胞质内含大小不等、分布不均的嗜碱 性颗粒,常覆盖于核上 EM:颗粒内含肝素、组胺、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胞质中含白三烯 功能:和肥大细胞相似,参与过敏反应,抗凝血 .淋巴细胞 LM:分大、中、小三种;核色深,一侧有浅凹;胞质少,蔚蓝色, 含嗜天青颗粒 功能:参与免疫反应 .单核细胞 LM:胞体最大;核色浅,肾形或马蹄铁形;胞质多,灰蓝色,含嗜天青颗粒 功能:进入 CT 或其他组织后,可分化成巨噬细胞等具有吞噬功能的细胞 27. 血小板:止血、凝血 28. 同源细胞群:由一个幼稚的软骨细胞分

    10、裂增生所产生的多个子细胞聚集于同 一个陷窝内,每群有 28 个软骨细胞。 29. 软骨:透明软骨、弹性软骨、纤维软骨 30. 骨质:有机成分、无机成分(骨盐)、骨板 31. 骨的细胞:(1)骨原细胞 分布:骨膜内 LM:细胞小,呈梭形,胞质弱嗜碱性,核椭圆 功能:分化为成骨细胞 (2)成骨细胞分布:骨组织表面 LM:矮柱状,表面有细长突起互相连接,胞质嗜碱性,核圆偏位 EM:RER、G 功能:合成、分泌类骨质,促进钙化,自身被包埋其中成为骨细胞 (3)骨细胞 骨陷窝:骨细胞胞体所在的腔隙 骨小管:突起所在的腔隙 相邻骨细胞的突起以缝隙连接相连 骨陷窝借骨小管彼此相通 (4)破骨细胞 分布:骨质

    11、表面凹陷处 LM:胞体大,多核,胞质嗜酸性,贴近骨质的一侧有皱褶缘 EM:皱褶缘由微绒毛构成 亮区皱褶缘周边的环形胞质,电子密度低 溶骨微环境亮区细胞膜紧贴骨组织表面,形成封的酶解微环境 功能:溶骨、吞噬、消化 32. 骨单位:又称哈弗斯系统,位于长骨骨干的内、外环骨板之间。骨单位呈圆 筒状,与骨干长轴平行,其中轴为纵行的中央管,周围为 420 层同心圆排列的 骨板,称为哈弗斯板 33. 间骨板:骨单位之间不规则的骨板,是骨单位被吸收后的残留部分,无中央管 34. 肌节:相邻两条 Z 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由(1/2 I 带 + A 带 + 1/2 I 带) 组成,是肌原纤维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12、35. 肌原纤维 粗肌丝、细肌丝 粗肌丝位于肌节 A 带,中央固定于 M 线,两端游离 细肌丝一端固定 Z 线,另一端插入粗肌丝之间,末端游离,止于 H 带外侧 36. 横小管:位于 A 带与 I 带交界处,肌膜以垂直于肌纤维长轴方向陷入肌质内 形成的管状结构,分支环绕在每条肌原纤维周围,可将肌膜的兴奋迅速传导至肌 纤维内部,引起肌原纤维的同步收缩 37. 三联体每条横小管与两侧终池组成 38. 闰盘位于 Z 线上,横位有中间连接、桥粒;纵位有缝隙连接,保证心肌纤维 的收缩舒张同步化 39. 尼氏体 分布:胞体、树突 LM:颗粒状或块状,强嗜碱性 EM:粗面内质网 + 游离核糖体 功能:活跃的

    13、合成蛋白质功能 40. 神经原纤维 分布:胞体、树突、轴突 LM:丝状交织成网,嗜银性 EM:微管 + 神经丝 功能:支持神经元,参与物质运输 41. 根据神经元突起的数目:假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多极神经元 根据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胆碱能神经元、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胺能 神经元、肽能神经元、氨基酸能神经元 42. 什么是突触,简述化学性突触的电镜结构。 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和效应细胞之间的接触部位,称突触。 电镜下化学性突触由三部分组成: (1)突出前成分:一般是前一个神经元的 轴突终末膨大部分,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与下一个神经元接触部分 的细胞膜为突触前膜。 (2) 突触后成分:

    14、 是后一神经元或效应细胞与突出前成分相对应的局部区域。 该处的细胞膜增厚,为突触后膜,含有能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 (3)突触间隙:是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的狭窄间隙。 43. 神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 功能:支持、营养神经元,参与组成 、少突胶质细胞 功能:参与 CNS 的髓鞘形成 、小胶质细胞 功能:属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施万细胞 功能:参与 PNS 的髓鞘形成 44. 血-脑屏障:是脑内毛细血管与神经组织之间的屏障组织,由连续毛细血管 内皮(内皮细胞间有紧密连接) 基膜、星形胶质细胞突起的脚板形成的胶质膜 所组成。它可阻止血液中某些物质进入脑组织,但能选择性让营养物质和代谢产 物

    15、顺利通过,以维持脑组织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45. 试述毛细血管电镜下的分类及结构 电镜下可分为三类:连续毛细血管、有孔毛细血管、窦状毛细血管。 连续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胞质含许多吞饮小泡,内皮细胞连续排列,细胞间有 紧密连接,基膜完整,主要分布于结缔组织、肌组织、中枢神经系统等处。 有孔毛细血管:有孔细胞有许多贯穿胞质的窗孔,孔上有或无隔膜封闭,细胞 间有紧密连接, 基膜完整, 主要分布于胃肠粘膜、 某些内分泌腺、 肾血管球等处。 窦状毛细血管:又称血窦,形状不规则,管腔较大,内皮细胞有或无窗孔,细 胞间隙较大,基膜不完整或缺如,主要分布于肝、脾、骨髓和一些内分泌腺。 46. 大动脉(弹性动脉)

    16、具有很强的弹性,对维持血流连续均匀的流动起重要作用 中动脉:肌性动脉 平滑肌的舒缩可控制管径大小,调节分配到身体各部和器官 的血流量 小动脉和微动脉: 外周阻力血管 通过血管舒缩能显著地调节局部组织的血流量; 维持正常血压 47. 心脏的分层 心内膜(1)内皮:单层扁平上皮,表面光滑,利于血液流动 (2)内皮下层:薄层 CT,有少量平滑肌纤维 (3)心内膜下层:疏松 CT,含小血管和神经;在心室有心脏传导系统的分支 .心肌膜 心肌(内纵、中环、外斜) . 心外膜 心包脏层 浆膜(间皮+CT),含血管、神经、脂肪组织 48. 浦肯野纤维(束细胞):LM:位于心室的心内膜下层,纤维短而粗, 12

    17、个核位于中央 EM:胞质中有丰富的线粒体和糖原,肌原纤维较少,闰盘发达 功能:与心室肌纤维相连,将冲动快速传递到心室各处,引发心室肌同步收缩 49. 淋巴细胞:、T 细胞(胸腺依赖淋巴细胞)细胞免疫 、B 细胞(骨髓依赖淋巴细胞)体液免疫 、NK 细胞(自然杀伤细胞)非特异性免疫 抗原提呈细胞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单核细胞和由其分化而来、具有强烈吞噬 功能、在体内分布广泛的细胞系统: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破骨细胞、小胶质细 胞、肝巨噬细胞、肺巨噬细胞 50. 血胸腺屏障:连续毛细血管的内皮、连续的内皮基膜、血管周隙,含巨噬 细胞、胸腺上皮基膜、连续的胸腺上皮细胞突起 功能:阻止血液中的抗原物质和

    18、某些药物透过,维持胸腺内环境稳定,保障胸腺 细胞的正常发育 51. 胸腺:(1)皮质胸腺上皮细胞 相连成支架,分泌胸腺素和胸腺生成素, 诱导胸腺细胞增殖和分化 胸腺细胞早期 T 细胞 (2)髓质:大量胸腺上皮细胞,少量初始 T 细胞和巨噬细胞 52. 淋巴结 结构 被膜:CT、输入淋巴管 门部:血管、N、输出淋巴管、小梁、皮质(浅层皮质、副皮质区、皮质淋巴窦)、 髓质 53. 脾:结构 被膜:间皮,致密 CT、小梁 实质: 红髓、 白髓:新鲜切面上呈灰白色小点、动脉周围淋巴鞘、淋巴小结、边缘区、边缘窦 54. 滤泡上皮细胞:合成、分泌甲状腺激素 球状带:分泌盐皮质激素醛固酮 束状带:分泌糖皮质

    19、激素皮质醇、皮质酮 网状带:分泌雄激素,少量雌激素和糖皮质激素 生长激素细胞:分泌生长激素 催乳激素细胞:分泌催乳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细胞:促甲状腺激素 促性腺激素细胞: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脂素 中间部:促黑色素激素细胞 55. 垂体门微静脉及两端毛细血管网构成垂体门脉系统 大脑基底A环垂体上A初级Cap网数条垂体门微V次级Cap网小V, 入 V 窦 56. 表皮 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 角质形成细胞: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 非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郎格汉斯细胞抗原提呈细胞 真皮:乳头层、网织层 57. 皮肤附属器:毛、皮脂腺、小汗腺、大

    20、汗腺 58. 试述消化管的一般结构 粘膜,包括上皮、固有层和粘膜肌层; .粘膜下层, 为较细密的结缔组织有较大的小血管、 淋巴管和粘膜下神经丛 (多 极神经元和无髓神经纤维),食管和十二指肠的粘膜下层内分别有食管腺和十二 指肠腺,有皱襞、粘膜与部分粘膜下层共同向肠腔内突出形成的皱褶称皱襞。 肌层,通常为内环行/外纵行两层,口腔、咽、食管上段与肛门处的肌层大部 分为骨骼肌,其余为平滑肌,肌层之间有肌间神经丛; 外模,纤维膜或浆膜。 59. 试述胃底腺细胞的光、电镜结构和功能 胃底腺分布于胃底及胃体。为分支管状腺。通常将每一个腺体分为颈 体及底 部,颈部与胃小凹相连,体部较长,底部可达粘膜肌层。胃

    21、底腺由壁细胞 主细 胞 颈粘液细胞 内分泌细胞和未分化细胞 壁细胞又称盐酸细胞,细胞体积较大,呈圆形或锥体形,细胞核圆形,居中, 有的细胞可见双核,细胞质强嗜酸性。电镜下,壁细胞游离面的包膜向细胞内凹 陷形成迂曲分支的小管, 称细胞内分泌小管, 小管腔面和细胞顶部有许多微绒毛、 小管附近有微管泡系统。壁细胞能合成和分泌盐酸,构成胃液的重要成分,它可 激活胃蛋白酶原,使之变为胃蛋白酶,并有杀菌和促进胃肠内分泌细胞和胰腺的 分泌作用。人的壁细胞还能分泌抗恶性贫血的内因子,它与维生素 B12 结合成 复合物,以便回肠吸收维生素 B12 主细胞又称胃酶细胞,细胞呈锥形或柱状,细胞核圆形,位于基部,核下

    22、方细 胞质强嗜碱性,顶部胞质充满酶原颗粒。电镜下细胞基底部及核周围有丰富的粗 面内质网和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核上方胞质内有大量酶原颗粒。主细胞分泌胃 蛋白酶原经盐酸激活成为胃蛋白酶,使乳汁凝固,利于被蛋白酶分解 60. 试述小肠扩大表面积的结构 小肠内表面有三种扩大表面积的结构,即皱襞、绒毛和微绒毛,可极大的扩 大吸收表面。微绒毛表面还有糖衣,其内含有大量多种参与消化的酶物质。吸收 细胞内有丰富的滑面内质网,含多种酶类,可合成甘油三酯,与高尔基复合体协 作可形成乳糜微粒,吸收细胞顶部相邻外有紧密连接,可阻止肠内物质由细胞间 隙进入组织,保证选择性吸收的进行。 61. 胰的外分泌部的特点:浆液性

    23、腺泡、无肌上皮细胞、泡心细胞、无纹状管 62. 胰岛:分散于胰腺腺泡之间密集的球形细胞团,有丰富的 Cap,分泌多种 激素,参与代谢调节 A 细胞 分泌高血糖素,升高血糖 B 细胞 分泌胰岛素糖尿病/低血糖症 D 细胞 分泌生长抑素,调节 A、B 细胞分泌 PP 细胞 分泌胰多肽,抑制胃肠运动、胰液分泌及胆囊收缩 63. 试述肝小叶的组织结构 肝小叶是肝的功能和结构基本单位,多边形,棱状柱,中央一条中央静脉、肝 板、肝血窦、窦周隙及胆小管以中央静脉为中轴,共同构成肝小叶。 肝板:由肝细胞单形排列而成,干细胞多边形,核圆形,可见双核,胞质嗜酸 性,含有丰富的各种细胞器及内含物 肝血窦:有孔的内皮

    24、,无基膜,窦腔内有肝巨噬细胞。 窦周隙:血窦内皮细胞与干细胞之间的狭小间隙,有血浆,网状纤维,储脂细胞。 胆小管:由相邻肝细胞膜凹陷形成,周围相邻肝细胞形成紧密连接。 64. 门管区: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和小叶间胆管相伴行走肝小叶周围的结缔 组织内称门管区 65. 肺小叶:每一个细支气管及其所属分支和肺泡组成一个肺小叶,呈锥体形, 尖向肺门,底向肺表面 66. 肺导气部(肺内支气管、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 各级支气管由粗细,管壁变薄:上皮由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逐渐变为单层纤毛柱状上皮 杯状细胞 多少无 混合腺体 多少无 透明软骨片 多少无 平滑肌 少多完整 67. 肺呼吸部气体交换的部位 、

    25、呼吸性细支气管 管壁有肺泡开口,能气体交换 单立上皮,少量 CT 和平滑肌 .肺泡管 有许多肺泡开口的管道 相邻肺泡开口处存在少量管壁结构,单立或单扁上皮,薄层 CT 和平滑肌,切片 上呈结节状膨大 、肺泡囊 若干肺泡的共同开口 相邻肺泡开口处无结节状膨大 、肺泡:气体交换的场所 肺泡壁 - 单层肺泡上皮和基膜 肺泡隔 - 相邻肺泡紧密相贴,隔以薄层结缔组织 (1)肺泡上皮 a、型肺泡细胞 数量少(25)、面积大(97%) 形态:扁平,含核部分厚,细胞器少,吞饮小泡多,细胞间有连接复合体 功能:气体交换,参与气血屏障的组成 b、型肺泡细胞 数量多(74)、面积小(3%) 位于型肺泡细胞之间,常

    26、位于肺泡弯曲处 LM:圆或立方形,核圆,胞质色浅,呈泡沫状 EM:表面少量微绒毛,胞质内 RER、G 发达,有许多分泌颗粒嗜锇板层小体 功能: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稳定肺泡直径;可增殖分化为型肺泡细胞 (2)肺泡隔 相邻肺泡之间的 CT,含:丰富的 Cap 弹性纤维 肺巨噬细胞来由单核细胞,存在肺泡隔或肺泡腔内,形态和功能同巨噬细胞,吞 噬大量尘粒后称尘细胞 (3) 气血屏障: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所通过的结构,包括: 肺泡 表面活性物质层、型肺泡细胞与基膜、薄层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基膜内皮 68. 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有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按照肾小 体的分布位置,可将肾单位分为

    27、浅表肾单位和髓旁肾单位,前者位于皮质浅部, 后者位于皮质深部。 69. 滤过膜:血管球毛细血管内的血浆滤过肾小囊腔而生成原尿,这一过程要经 过三层结构:毛细血管有孔内皮、基膜和足细胞之间的裂孔膜。这三层结构称为 滤过膜或滤过屏障。 功能:对滤液具有限制作用。小分子物质、电解质和水有高度的通透性。血细 胞、血浆蛋白质及大分子物质不能滤过 70. 肾小体(肾小球):血管球肾小囊 血管极:血管出入端 尿极:与近端小管 曲部相连 (1)血管球 入球微 A(粗短)毛细血管袢出球微 A(细长) 能保持较高的血压,使血液中的水和小分子物质滤出血管壁进入肾小囊内 Cap:有孔型,无孔隔有利于小分子物质滤过 内

    28、皮细胞腔面有带负电荷的细胞衣选择性通透 外包有基膜阻止大分子物质滤过 血管系膜:系膜基质、球内系膜细胞 合成基膜和基质吞噬功能 调节血管球血流量 (2)肾小囊:双层上皮囊 壁层:单层扁平上皮 肾小囊腔 脏层:足细胞 EM: 足细胞胞体有初级突起和次级突起,紧贴 Cap 基膜外 次级突起相互交叉嵌合,呈栅栏状,突起间有间隙裂孔,覆有裂孔膜 71. 肾小管 单层上皮 重吸收、分泌、排泌 近端小管 最长、最粗 近曲小管 分布:皮质 LM:单层立方形或锥体形上皮,细胞界限不清,核圆近基部,胞质嗜酸性,腔 面有刷状缘,基部有纵纹 EM: a.腔面有微绒毛 b.有许多吞饮小泡 c.侧面有侧突,相互嵌合 d

    29、.基部有质膜内褶和线粒体、富有 Na,K-ATP 酶(离子泵上皮) 近端小管直部 分布:髓放线和肾锥体 形态:似曲部,各种结构不及曲部发达 功能 a.排泌 H+、氨、肌酐和马尿酸等代谢产物 b.重吸收原尿的主要场所,重吸收全部葡萄糖、氨基酸、蛋白质和大部分水、离子 (2)细段 分布:髓放线和肾锥体 形态:管径细,单层扁平上皮,核椭圆形,突向管腔,胞质少,有利水和离子通过 (3)远端小管 远端小管直部 分布:髓放线和肾锥体 LM:单层立方上皮,细胞分界清楚,色浅,核圆居中,无刷状缘,基部纵纹明显 EM:微绒毛短少,质膜内褶发达,富有 Na,K-ATP 酶 功能:主动向间质泵出 Na+,而水不通过

    30、,造成间质高渗,有利于尿液浓缩 远曲小管 分布:皮质 LM:腔大,单立上皮,细胞分界清楚,核圆近腔面,胞质淡染,无刷状缘,基部有纵纹 EM:质膜内褶和线粒体不发达 功能:离子交换的重要部位,重吸收水、Na+,排 K+、H+、NH3 ,维持体 液酸碱平衡;受醛固酮和血管升压素调节 形态:管径细粗,上皮单层立方单层柱状高柱状,分界清楚 功能:重吸收水、Na+,排出 K+,使尿液进一步浓缩形成终尿;受醛固酮、血管 升压素的调节 72. 球旁复合体(球旁器):位于肾小体血管极的三角形区域 、球旁细胞 定义:入球微动脉近血管极处管壁平滑肌细胞特化成的上皮样细胞 LM:立方形细胞,核圆居中,弱嗜碱性,含丰

    31、富分泌颗粒 功能:分泌肾素 血管紧张素原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促进血管平滑肌收缩肾素肾 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升高血压 、致密斑 定义:远端小管近血管极侧的上皮细胞特化成的椭圆形斑 形态:细胞高柱状,排列紧密,核椭圆形 功能:离子感受器,感受滤液中 Na+的浓度变化,将信息传递给球旁细胞,促使 其分泌肾素 、球外系膜细胞(极垫细胞)填充于血管极三角区内,传递信息 73. 生精细胞(1)精原细胞 位置:紧贴基膜 形态:圆或卵圆形,核圆,染色深,部分分化为初级精母细胞,部分保留为干细胞。 (2)初级精母细胞 位置:精原细胞近腔侧 形态:胞体和核圆而大,染色体呈丝球状,常见分裂相 (3)次级精母细胞 位

    32、置:近腔面 形态:胞体较小,核圆色深 (4)精子细胞 位置:近腔面 形态:胞体较小,核圆色深 (5)精子(蝌蚪状) 位置:腔面或支持细胞顶部胞质中 形态:头部正面卵圆形,侧面呈梨形,内含浓缩的核,前 2/3 覆盖着含 多种水解酶的顶体 74. 血生精小管屏障(血睾屏障)组成:支持细胞的紧密连接、生精小管基 膜、结缔组织、间质中毛细血管基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功能: 防止大分子物质进出生精上皮、防止精子抗原物质外逸引起自身免疫反应 75. 睾丸间质 位置:生精小管之间 成分:CT 间质细胞 形态:成群分布,胞体大而圆或多边形,核圆居中,胞质嗜酸性,具有分泌类固 醇激素细胞的特点 功能:分泌雄激素

    33、,促进精子发生和生殖器官的发育 76. 黄体退化:卵未受精,月经黄体,14 天后退化CT 代替形成白体 卵受精, 妊娠黄体, 46 个月后退化CT 代替形成白体 77. 月经周期:自青春期至绝经期,子宫体与子宫底的功能层,在卵巢分泌的雌 激素和孕激素的作用下发生周期性变化,既每 28 天左右发生一次内膜剥脱、出 血、修复和增生,称月经周期。从月经的第一天起至下次月经的前一天为一个月 经周期。在典型的 28 天周期中,第 14 天为月经期,第 514 天为增生期,第 1528 天为分泌期。 1) 、月经期 卵巢:月经黄体退化,孕酮和雌激素 子宫内膜:螺旋动脉收缩,内膜缺血坏死 螺旋动脉短暂扩张,

    34、毛细血管急性充血破裂,坏死内膜及血液排出月经 2) 、增生期(卵泡期)卵巢:卵泡发育生长,雌激素 子宫内膜: 子宫腺增粗加长,胞质糖原积聚核下区 基质细胞分裂增生,螺旋动脉增生弯曲 3) 、分泌期(黄体期) 卵巢:黄体形成,孕酮、雌激素 子宫内膜:子宫腺弯曲,充满分泌物,糖原移至核上区并排入腺泡腔 螺旋动脉极度弯曲 基质细胞肥大,分化为前蜕膜细胞(充满糖原脂滴) 若妊娠,发育为蜕膜,否则,进入月经期 78. 受精是精子进入卵子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受精补位一般在输卵管的壶腹部。 79. 植入(着床) 定义:胚泡埋入子宫内膜的过程 时间:受精后第 56 天开始,第 1112 天完成 植入过程、胚泡极

    35、滋养层与子宫内膜接触,分泌蛋白酶消化子宫内膜形成缺口 、胚泡沿缺口埋入子宫内膜 、缺口处内膜上皮增生和修复 植入的部位:通常在子宫底部或体部 (前置胎盘 异位妊娠) 植入后子宫内膜的变化 蜕膜:胚胞植入后的子宫内膜 基蜕膜:位于胚泡深层的蜕膜 包蜕膜:覆盖于胚泡表面的蜕膜 壁蜕膜:除基蜕膜和包蜕膜外的其余部分 80. 二胚层胚盘:羊膜腔的底(外胚层)和卵黄囊顶(内胚层)紧密相贴形成的 圆盘状结构 (胚体发育的原基) 81. 桑椹胚:受精后 30 小时,受精卵在向子宫方向移动的过程中,迅速进行卵 裂,约在第 3 天由 12-16 卵裂球组成的实心细胞团,形似桑椹。 82. 试述初级卵泡结构 中央

    36、 1 个初级卵母细胞, 卵泡细胞为单层立方或多层。 卵细胞和卵泡细胞之间出 现透明带,周围的结缔组织形成卵泡膜。 83. 简述次级卵母的结构 次级卵泡又卵泡腔、卵丘、卵泡壁和卵泡膜四部分构成。卵泡腔内充满卵泡液。 卵母细胞与周围其他细胞居于卵泡腔,即卵丘。卵母细胞周围有一层透明带,紧 贴透明带的是一层高柱状的卵泡细胞呈放射状排列的放射冠。 分布于卵泡腔周围 的卵母细胞排列密集,构成卵泡壁。卵泡膜分为内、外两层:内膜层含有较多的 血管和多边形的膜细胞,外膜层含有较多纤维及少量平滑肌。 84. 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结及淋巴组织内的淋巴细胞可经输出淋巴管出淋巴 结, 通过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进入血液循

    37、环周游全身,循环的淋巴细胞又可经淋 巴器官或淋巴组织内的毛细淋巴管后微静脉返回淋巴器官或淋巴组织中, 如此周 而复始不断循环。 主要是记忆 T 细胞和记忆 B 细胞 有利于监视、识别抗原及肿瘤细胞等,从而扩大和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85. 胎膜:、绒毛膜 滋养层在植入后增殖分化成三层,表面有指状突起(绒 毛) ,改称绒毛膜 合体滋养层:滋养层细胞向外增生,细胞界限消失 细胞滋养层:内层细胞,界限清楚 胚外中胚层:细胞滋养层向内增生,形成的松散细胞层 初级绒毛干(合体滋养层+细胞滋养层) 次级绒毛干(合体滋养层+细胞滋养层+胚外中胚层) 三级绒毛干(内含结缔组织和血管) 早期:绒毛分布均匀 晚期

    38、:丛密绒毛膜位于基蜕膜处,血供丰富,绒毛反复分支 平滑绒毛膜位于包蜕膜处,血供匮乏,绒毛退化消失,表面光滑 、羊膜 羊膜上皮+胚外中胚层,腔内充满羊水 羊水功能:保护,使胎儿免受机械冲击;防止胎儿和羊膜粘连;分娩时扩张子宫 颈,冲洗产道等 、卵黄囊:造血干细胞来源于卵黄囊的胚外中胚层的血岛 、尿囊:原始消化管尾端突入体蒂内的盲管,改建为脐血管和部分膀胱 、脐带:源于体蒂,外包羊膜,内含 CT、尿囊、卵黄囊、脐血管 86. 胎盘 1) 、形态:圆盘状(中厚边薄) 胎儿面光滑,表面为羊膜,有脐带附着 母体面粗糙,含胎盘小叶 2) 、构造 胎儿丛密绒毛膜+母体基蜕膜 3) 、胎盘功能 物质交换:从母体获取营养物和 O2,排出代谢物和 CO2 屏障作用:阻止母体血液的大分子物质和细菌等进入胎儿 内分泌 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组胚重点.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55027.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