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 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 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ppt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 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 2023 高考 语文 复习 鉴赏 古诗 表达 技巧 下载 _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表达技巧:又称艺术手法,是指诗人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言组织方式。包含: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考向一P132】表现手法、结构技巧【考向二P133】详见附录知识九-七、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术语集释1 1 诗歌的表达方式诗歌的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表达思想和情感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常见的表达方式有: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一首作品可能使用多种表达方式。记叙:记叙:叙述人物的经历,事情的发展、变化过程。叙述人物的经历,事情的发展、变化过程。如:木兰诗孔雀东南飞琵琶行长恨歌等。1.1 诗歌的表达方式之一:记叙 说明:介绍一件事物,或阐明一个道理。如:介绍一件事物,或阐明一个道理
2、。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1.2 诗歌的表达方式之一:说明 议论:对人或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等做出评价,对人或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等做出评价,并阐明自己的观点。并阐明自己的观点。如: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山坡羊赤壁怀古1.3 诗歌的表达方式之三:议论描写:描绘和刻画人物、事件或景物描绘和刻画人物、事件或景物。“描写方式”
3、子类较多,可以分为: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描写顺序:上下、远近、俯视仰视、高低描写感知: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描写手法:白描、工笔、“几结合”(虚实、动静、视听、远近、点面)1.4 诗歌的表达方式之四:描写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风微静爱琉璃色,竹密遥闻环佩声。漾月下摇金潋滟,涵虚不动镜澄泓。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尘满面,鬓如霜。小轩窗,正梳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原题回顾原题回顾】西江月秋兴无名氏枝朗菊黄篱纵,霜轻草碧犹擎。雁歌阵阵间和鸣,秋
4、士千寻无影。闲手常梳颓发,清茶宠辱不惊。诗书笑伴岁枯荣,梦醉夕阳幽径。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笔两句仅十二字,通过六个具有暮秋特色的物象,描绘出一幅鲜明的静景图。B上阕写景,调动视觉、听觉的能动性,令人感到虽已深秋但无衰败气氛。C“秋士千寻无影”一句暗示了主人公的形象特点,引出下阕对抒情主人公的描写。D下阕抓住抒情主人公典型的生活片断进行描写,巧妙地勾勒出人物的形象特征。2这首词是如何塑造抒情主人公形象的?请结合作品简要赏析。1A“六个具有暮秋特色的物象”分析不当,应为五个,即“枝”“菊”“篱”“霜”“草”。2这首词塑造了一个暮年颓发、热爱生活、积极达观、优游自在的闲适暮年颓发
5、、热爱生活、积极达观、优游自在的闲适者者形象。上阕描写主人公的居所环境描写主人公的居所环境,展现其高雅闲淡的生活情趣,渲染渲染一片生机,烘托烘托其积极达观的精神气质。上阕末句用典用典,“秋士”指悲秋、感伤迟暮的男子,画面中寻不到秋士的身影,则含蓄表达人物心迹:身至暮年却无迟暮之感。下阕通过动作、神态、心理等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刻画颓发之人的闲适之情、淡然之色,表现其不拘暮年、悠然自适的形象特点。抒情: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喜怒等主观感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喜怒等主观感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不借助任何物,直接抒发情感。不借助任何物,直接抒发情感。往往在诗句往往在诗句中直接出现情感词中直接出现情
6、感词。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怎一个愁字了得。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1.5 诗歌的表达方式之五:抒情间接抒情:把情感寄托在景和物中,间接含蓄抒情。把情感寄托在景和物中,间接含蓄抒情。即事抒情: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李华春行即兴借景抒情: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借古抒怀: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托物言志: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用典抒情: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
7、固亭怀古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黄庭坚登快阁1.5 诗歌的表达方式之五:抒情分析情景关系,先要明确几种关系类型,从感情色彩的角度来看,情和景有以下几种:以乐景抒乐情、以哀景抒哀情、以乐景抒哀情、以哀景抒乐情;前两种属于正衬,后两种属于反衬。从表现形式的角度来看,有如下几种: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景结情。若题干分别就画面、情感、情景关系提问,则按提问顺序依次作答即可;若题干要求赏析某几句或整首诗的情景关系,也应从画面、情感、情景关系三方面作答。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原题回顾原题回顾】赤壁赤壁杜庠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舳舻。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眼里已无吴
8、。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矶鸥鸟满烟芜。【注】杜庠:字公序,号西湖醉老,明朝诗人。曾任知县,不久罢归;不得志,放情诗酒。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曹军以泰山压卵之势顺江而下、睥睨一切的气焰和威势;“本”字则暗示了其骄兵必败、“雄图”终将化为泡影的结局。B颔联分述诸葛亮和曹操两个历史人物:“心中空有汉”是说,汉朝将亡,诸葛亮纵然逞其才智,也是枉费心机;“眼里已无吴”一句写曹操的狂妄轻敌。C“兵销炬影东风猛”写曹军的失败,为作者抒发历史沧桑之情作铺垫。D“梦断”“箫声”“夜月”的意象写作者联想到苏轼泛赤壁的遗事,蕴含着怅惆之情,呈现出豪
9、放雄奇的诗风。2请结合诗句分析尾联是如何抒情如何抒情的。1D“呈现出豪放雄奇的诗风”错误,应是“诗境也由粗犷转为凄清”。2直抒胸臆。直抒胸臆。“过此不堪回首处”意思是,这样的事情已经过去了不值得回忆了。诗人感慨那些三国时代的英雄都已不在,就连那月夜泛舟,临风吹萧,放言宏论的苏轼也早已消逝,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现实荒凉伤感。借景抒情(以景结情)。借景抒情(以景结情)。末句以景结情,写曾经见证历史和风云人物的赤壁如今已是一片荒矶鸥鸟、哀草寒烟。表达了作者对历史沧桑、宇宙苍凉感和人生短暂渺小的感慨。手法手法+句义句义+情感情感P133例122022全国甲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画眉鸟画眉鸟
10、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画眉禽画眉禽文同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欧诗和文诗题目大体相同,都是以画眉鸟作为直接描写对象的咏物诗。B欧诗所写的画眉鸟在花木间自由飞行,文诗中的画眉鸟则在笼中饲养。C欧诗认为鸟笼内外的画眉鸟,其鸣叫声有差别,而文诗对此并未涉及。D欧诗中的“林间”与文诗中的“千岩万壑”具有大致相同的文化含意。2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来到树林里,看到画眉鸟在开满红红紫紫山花的枝头自由自在地飞翔,听到它们
11、在高高低低的树梢上随着自己的心意尽情愉快地唱歌,不由得感慨到:如果把它们锁起来,即使是锁在贵重的鸟笼里,它们也不会唱出这样美妙的歌声了。因为自由是生活愉快的先决条件。鸟是这样,人不也是这样吗?起初窗生好风,人整日闲,我初听到画眉的一声啼叫,是在高笼之下,(并没有什么特殊感受);而当处理完公务,众人皆散后,再听画眉啼叫,就如置身于千岩万壑的山林自然之中了。1.A项,“都是以画眉鸟作为直接描写直接描写对象的咏物诗”错误。文诗的一三四句为侧面描写画眉鸟。2.欧诗托物言志托物言志,通过对比对比画眉鸟在不同的环境中的叫声,将画眉鸟作为寄托情怀的对象作为寄托情怀的对象,抒发的是诗人归隐山林、挣脱羁绊、向往
12、自由归隐山林、挣脱羁绊、向往自由的感情。文诗借物抒怀借物抒怀,对画眉进行侧面描写侧面描写,通过对比对比“公庭事简人皆散”前后对画眉鸟鸣声的听觉感受听觉感受,衬托衬托出了诗人高洁出尘、高洁出尘、闲散淡泊、襟韵洒落闲散淡泊、襟韵洒落的人物形象。托物言志: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如石灰吟。借物抒怀:找准物品的特点与自己的感情引起共鸣的地方,使物品与感情相统一,使感情有所依托,如咏柳。即学即练P309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题弟侄书堂题弟侄书堂杜荀鹤注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身事,莫
13、向光阴惰寸功。【注】杜荀鹤晚唐诗人,曾历黄巢起义(唐末农民起义)。(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战乱让作者饱受磨难,家境贫困,故而开篇“何事居穷”的质问就带有强烈的愤慨,奠定了本诗的感情基调。B.颔联“干戈地”“礼乐风”形成鲜明对比,既点明书堂主人的勤勉好学,更突显其卓然品格,作者对此深感慰藉。C.尾联是对弟侄的勉励之语。作为长辈,作者谆谆告诫弟侄年轻时要珍惜时光,勤勉求学,为将来奠定扎实的基础。D.这首诗语言自然晓畅,通俗浅近,无一字难解,不事雕琢而耐人寻味,其对弟侄的劝勉也给读者深刻的启示。(2)这首诗的颈联颈联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技巧?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题弟侄
14、书堂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何事:为什么。居穷道不穷:处于穷困之境仍要注重修养。乱时:战乱时期。静时:和平时期。家山:家乡的山,这里代指故乡。干戈:干和戈本是古代打仗时常用的两种武器,这里代指战争。礼乐(yu):这里指儒家思想。礼,泛指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贵族等级制的社会规范和道德体系。乐,音乐。儒家很重视音乐的教化作用。案:几案。惰:懈怠。虽然住的屋子简陋但知识却没有变少,尽管外面已经战乱纷纷,还是与往常一样。故乡虽然在打仗,可是弟侄还在接受儒家思想的教化。窗外竹子的影子还在书桌上摇摆,砚台
15、中的墨汁好像发出了野外泉水的叮咚声。年轻时候的努力是有益终身的大事,对着匆匆逝去的光阴,不要丝毫放松自己的努力。(1)A(2)这首诗的颈联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_答案视听结合。视听结合。窗边绿竹摇曳影落书案,屋外泉声潺潺水入砚池,“竹影”“泉声”视听结合,有声有色有声有色,描写了弟侄书堂周围清清幽幽的景致,让人感到这是一个读书的清雅清雅之所。借景抒情。借景抒情。作者借书堂周围清幽的环境赞美赞美弟侄在乱世中静心好学、崇德尚礼静心好学、崇德尚礼的美好品格。2 2 诗歌的修辞手法诗歌的修辞手法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桂枝香云树绕堤沙,怒
16、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望海潮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扬州慢1.意义双关利用词的多义,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叫做意义双关。【例】红楼梦中“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三春”表面指暮春,内含元春、迎春、探春三人的境遇。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2.谐音双关利用词的同音,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叫谐音双关。【例】“道是无晴却有晴”中的“晴”表面上是晴天的晴,内含感情的“情”。突出强调突出强调eg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1.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夸张,比喻 2.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借代 3.不知
17、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设问、比喻4.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拟人5.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夸张、反问6.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设问 7.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顶针、比喻、双关8.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比喻,通感,拟人9.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用典10.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互文,借代 以下诗句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答题示例P133例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听筝听筝柳中庸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岐路洛阳城。【例题】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颔联
18、主要使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通感的修辞手法,试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本诗颔联写音乐用了和琵琶行相同的手法,请结合两首诗歌简要分析。那忽急忽徐、时高时低的古筝声,就从这变化巧妙的指尖飞出来,传入耳中秦筝声声,使人联想到秦人的悲怨之声。筝声像柳条拂着春风絮絮话别,又像杜鹃鸟绕着落花,娟娟啼血。那低沉、幽咽的筝声,好像谁家的白发老母黑夜里独坐灯前,为游子不归而对影忧愁,又好像谁家的少妇独自守立空楼,为丈夫远出而望月长叹。筝声本来就苦,更何况又掺入了我的重重离别之恨,南北远离,相隔千里,两地相思。听筝柳中庸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
19、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柳中庸(?约775年),名淡,字中庸,唐代边塞诗人。是柳宗元的族人。写筝声像柳条拂着春风絮絮话别,又像杜鹃鸟绕着落花啁啁啼血,以视觉写听觉,化抽象为具体,更加形象可感地写出了筝声的凄凉哀婉【指出通感】;把筝声与大自然的景物融为一体,将悲怨的乐声转化为生动鲜明的形象,渲染出一片伤春惜别之情。【表达效果】琵琶行中“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的”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琵琶声一会儿像鸟儿在花底下宛转啼鸣,一会儿又像水在冰下流动受阻、艰涩低沉。以视觉写听觉,化抽象为具体,极富画面感,表现了琵琶女技艺的高超。春 日 南宋 吴锡畴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燕未成家寒食雨
20、,人如中酒落花风。一窗草逆濂溪老,五亩园私涑水翁。无赋招魂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简要赏析颈联中“逆”“私”二字的精妙之处。“逆”是迎接的意思,“私”是偏爱的意思。窗下的那一片绿草迎接我,五亩的田地也偏爱着我;(2分)使用拟人手法,赋予绿草田园以人性人情,写出它们对其主人的亲昵之状,营造出春日生机盎然的氛围(2分),生动而传神地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2分)【字义+手法+效果+情感】(用典、情景交融)【原题回顾】即学即练P309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送东莱王学士无竞送东莱王学士无竞陈子昂宝剑千金买,平生未许人。怀君万里别,持赠结交亲。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已矣将何
21、道,无令白首新。【注】无竞即王无竞,东莱人,性情刚直,不阿权贵性情刚直,不阿权贵。武后垂拱二年,同罗、仆固叛乱,王无竞与陈子昂随乔知之北征。此诗作于陈子昂为王无竞送行之时。怀想到,想念。白首亦作白发。(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宝剑是建功立业的象征,诗人将其送给远行的友人,表现了对朋友的鼓励与期望。B.诗歌借宝剑从侧面赞扬了王无竞的才志和品格,送剑则表明诗人与他是志趣相投的知己。C.诗歌结尾写友人遭遇的不公待遇虽已成事实,但是不可虚度年华,让头上增添白发。D.该诗属于赠别诗,赠物与赠言相辅相成,在对友人的勉励中,也直接表现出自己的愤慨。(2)诗歌颈联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22、?请简要赏析。这把宝剑异常珍贵价值千金,多年来我从未答应送给别人。想到你就要启程到远隔万里的地方去,把它赠送给你以表结交情深。峰顶孤松适宜在严寒中生长,一般草木喜欢在春天里争胜。生在当今世道还有什么可说,你千万别愁添白发就此消沉。送东莱王学士无竞送东莱王学士无竞陈子昂宝剑千金买,平生未许人。怀君万里别,持赠结交亲。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已矣将何道,无令白首新。(1)D(2)诗歌颈联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答:_答案双关。双关。“晚岁”使用双关,既指时间上的一年将尽,也暗也暗含大器晚成的意思含大器晚成的意思,以此鼓励鼓励友人友人不要因眼前挫折而丧失信心,应像孤松一样经得起风霜。
23、比喻。比喻。以经霜傲雪、经霜傲雪、傲岸不屈的傲岸不屈的“孤松孤松”比喻友人,以只在春天正艳的“众木”比喻只在顺境中有所作为的普通人,形象地突出友人的性情刚直,不阿权贵,表达对友人高洁性情刚直,不阿权贵,表达对友人高洁品格的赞扬品格的赞扬。池口风雨留三日黄庭坚孤城三日风吹雨,小市人家只菜蔬。水远山长双属玉,身闲心苦一舂锄。翁从旁舍来收网,我适临渊不羡鱼。俯仰之间已陈迹,莫窗归了读残书。【注】熙宁、元丰年间,作者一直位卑职微。元丰三年(1080)秋,他自汴京赴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任县令,于池口镇为风雨所阻,逗留三日,作此诗。属玉鸟名。舂锄即白鹭,其啄食姿态如农夫舂锄,故名。莫即“暮”。汉书董仲舒
24、传:“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比喻只有愿望而无行动。孤城三天刮风吹雨,人家只能避雨在家以淡饭素菜充饥度日。烟雨迷蒙中远眺,那浩渺如练的长江水滔滔流向远方,那巍峨绵延的山岭,犹如一双长颈赤目的属玉鸟,近观此景,见雨中淋着一只白鹭。渔翁从邻舍出来收网具,而我并不羡慕鱼美可口。转眼之间一切都变成陈迹,不如暮色中回到窗下读残书。12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一句是词人辛弃疾对“莼鲈之思”的一种反用巧思反用巧思。本诗中也有类似的用法类似的用法,请指出并简要分析指出并简要分析。(6分)【原题回顾原题回顾】辛弃疾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楚天千里清
25、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休说鲈鱼堪脍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求田问舍,怕应,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树犹如此!倩何!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下阙写了什么?用这三个人的典故目的是什么?下阙写了什么?用这三个人的典故目的是什么?(1 1)写了三个典故,一是)写了三个典故,一是张季鹰张季鹰看到秋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