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各论-内科病症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针灸治疗各论-内科病症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针灸 治疗 内科 病症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二节第二节 内科病症内科病症胃胃 痛痛一、概念一、概念 胃痛胃痛,又称胃脘痛又称胃脘痛,是指上腹胃脘反复是指上腹胃脘反复发作性疼痛为主的症状。因其疼痛部位近发作性疼痛为主的症状。因其疼痛部位近心窝部心窝部,又称作又称作“心痛心痛”、“胃心痛胃心痛”等。等。本病与本病与“真心痛真心痛”有本质不同,临床上应有本质不同,临床上应加以区别。多见于急慢性胃炎,胃、十二加以区别。多见于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肠神经功能症等,为一种临指肠溃疡、胃肠神经功能症等,为一种临床症状。床症状。针灸学内科病证胃痛4胃痛与真心痛之鉴别胃痛与真心痛之鉴别鉴别要点鉴别要点真心痛真心痛 胃胃 痛痛疼痛部位疼痛部位当
2、胸而痛当胸而痛上腹胃脘部近歧骨处上腹胃脘部近歧骨处疼痛性质疼痛性质多刺痛、剧痛,多刺痛、剧痛,痛引肩背,并伴痛引肩背,并伴有气短、汗出有气短、汗出多隐痛、胀痛多隐痛、胀痛病病 势势较急,较急,“旦发夕旦发夕死,夕发旦死死,夕发旦死”较缓,常有反复较缓,常有反复发作史发作史二、病因病机二、病因病机 1 1、病因:、病因: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 实证;实证;脾胃虚弱脾胃虚弱 虚证。虚证。2 2、病机:、病机:实证实证 气机阻滞,不通则痛;气机阻滞,不通则痛;虚证虚证 胃腑失于温煦或濡养,失养则痛。胃腑失于温煦或濡养,失养则痛。三、辨证三、辨证1、实证主症:、实证主
3、症:上腹胃脘部暴痛,痛势较剧,痛处拒按,上腹胃脘部暴痛,痛势较剧,痛处拒按,饥时痛减,纳后痛增。可分为寒邪犯胃、饮食停饥时痛减,纳后痛增。可分为寒邪犯胃、饮食停滞、肝气犯胃、气滞血瘀。滞、肝气犯胃、气滞血瘀。2、虚证主症:、虚证主症:上腹胃脘部疼痛隐隐,痛处喜按,空腹痛上腹胃脘部疼痛隐隐,痛处喜按,空腹痛甚,纳后痛减。可分为脾胃虚寒、胃阴不足。甚,纳后痛减。可分为脾胃虚寒、胃阴不足。四、四、治疗治疗 1 1、基本治疗:、基本治疗:治法:和胃止痛。足阳明、手厥阴经、相应治法:和胃止痛。足阳明、手厥阴经、相应募穴为主。募穴为主。主穴:足三里主穴:足三里 内关内关 中脘中脘 方义:腑会中脘、足三里方
4、义:腑会中脘、足三里 远近配穴法,远近配穴法,可和胃气,理气机,止胃痛;内关可和胃气,理气机,止胃痛;内关 为心包络为心包络穴,可宽胸解郁,行气止痛。穴,可宽胸解郁,行气止痛。配穴:配穴:寒邪犯胃寒邪犯胃 胃俞胃俞;饮食饮食停滞停滞 下脘、梁门;下脘、梁门;肝气犯胃肝气犯胃 太冲太冲;胃胃阴不足阴不足 三阴交、内庭三阴交、内庭;气滞气滞血瘀血瘀 膈俞膈俞;脾胃脾胃虚寒虚寒 气海、关元、脾俞、胃俞。气海、关元、脾俞、胃俞。2 2、其他治疗:、其他治疗:穴穴位注射法:中脘、足三里、肝俞、胃位注射法:中脘、足三里、肝俞、胃俞、脾俞。每次俞、脾俞。每次2 2穴,以丹参或当归注射穴,以丹参或当归注射液,
5、每穴液,每穴1-2ml1-2ml,隔日,隔日1 1次。次。耳耳针法:胃、肝、脾、神门、交感、十针法:胃、肝、脾、神门、交感、十二指肠,王不留行籽贴压。二指肠,王不留行籽贴压。第二节第二节 内科病证内科病证 中中 风风一、概述:一、概述:1 1、定义:是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定义:是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口角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伴口角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仅以口、半身不遂为临床主不经昏仆仅以口、半身不遂为临床主证的病证。证的病证。又称又称“卒中卒中”、“大厥大厥”、“簿厥簿厥”“偏枯偏枯”、“半身不遂半身不遂”。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意外脑栓塞TIA 脑梗死2 2
6、、西医相关病证:、西医相关病证:n脑出血脑出血 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颅内血管畸形等,常因用力、情绪激动等因素诱发,故大多在活动中突然发病,临床上脑出血发病十分迅速,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肢体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的损害。它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非常高。n脑梗死脑梗死 系由各种原因所致的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进而产生临床上对应的神经功能缺失表现。脑梗死依据发病机制的不同分为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等主要类型。其中脑血栓形成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约占全部脑梗死的60%,通常所说的脑梗死即指的是脑血栓形
7、成。n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系由脑底或脑表部位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颅内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烟雾病等为常见病因。主要表现为脑膜刺激征,突发剧烈头痛、呕吐,呕吐物呈喷射状。少数有某一肢体轻瘫或感觉障碍,一侧动眼神经麻痹。极个别重型者可迅速进入深昏迷,呈去大脑强直。n脑栓塞脑栓塞 是指血液中的各种栓子(如心脏内的附壁血栓、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脂肪、肿瘤细胞、纤维软骨或空气等)随血流进入脑动脉而阻塞血管,当侧枝循环不能代偿时,引起该动脉供血区脑组织缺血性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脑栓塞常发生于颈内动脉系统,椎-基底动脉系统相对少见。脑栓塞约
8、占缺血性脑卒中的15%-20%。n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发生短暂性血液供应不足,引起局灶性脑缺血导致突发的、短暂性、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发作持续数分钟,通常在30分钟内完全恢复,超过2小时常遗留轻微神经功能缺损表现,或CT及MRI显示脑组织缺血征象。发病突然,多在体位改变、活动过度、颈部突然转动或屈伸等情况下发病。发病无先兆,有一过性的神经系统定位体征,一般无意识障碍,历时520分钟,可反复发作,但一般在24小时内完全恢复,无后遗症。二、病因病机:二、病因病机:n五志过极心火暴亢内风动跃五志过极心火暴亢内风动跃迫血上涌迫血上涌聚湿成痰聚湿成痰n
9、嗜食肥甘厚腻脾失健运痰郁化热嗜食肥甘厚腻脾失健运痰郁化热夹痰上扰夹痰上扰引动肝风引动肝风 阴血暗耗阴血暗耗 气虚生痰气虚生痰n劳累过度劳累过度 气虚血瘀气虚血瘀 虚阳化风扰动虚阳化风扰动 气血错乱气血错乱n肝肾阴虚,阳亢动风肝肾阴虚,阳亢动风病机:病机:窍闭神匿,神不导气。窍闭神匿,神不导气。三、辨证三、辨证 1 1、为本虚标实之证。、为本虚标实之证。本本-肝肾不足,气血衰少肝肾不足,气血衰少 标标-风火相煽,痰湿壅盛,风火相煽,痰湿壅盛,气血错乱气血错乱2 2、病位有深浅、轻重、缓急之别。、病位有深浅、轻重、缓急之别。临床分两大类:临床分两大类:四、鉴别四、鉴别n中经络中经络仅口角歪仅口角歪
10、斜,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半身不遂 (病位浅、病情轻)(病位浅、病情轻)n中脏腑中脏腑僻僻不遂,不遂,常有先兆(病位深、病常有先兆(病位深、病情重)情重)(1)中经络:)中经络:半身不遂、肌肤不仁,舌强语半身不遂、肌肤不仁,舌强语蹇,或口角歪斜,舌红,苔黄、白蹇,或口角歪斜,舌红,苔黄、白,脉弦滑或浮。,脉弦滑或浮。(2)中脏腑:)中脏腑:闭证:神志昏沉,牙关紧闭,两手紧闭证:神志昏沉,牙关紧闭,两手紧握,面赤气粗,喉中痰鸣,二便闭塞,握,面赤气粗,喉中痰鸣,二便闭塞,脉弦滑数。脉弦滑数。脱证:突然昏倒,目合口张,手撒遗脱证:突然昏倒,目合口张,手撒遗溺,鼻鼾息微,四肢逆冷,脉细弱无
11、力溺,鼻鼾息微,四肢逆冷,脉细弱无力或脉微欲绝。或脉微欲绝。五、治疗五、治疗 1 1、基本疗法、基本疗法(一)中经络(一)中经络 治则:醒脑开窍,滋补肝肾,治则:醒脑开窍,滋补肝肾,疏通经络。疏通经络。以以手厥阴经、督脉及手厥阴经、督脉及 足太阴经穴足太阴经穴为主。为主。主穴:内关主穴:内关 水沟水沟 三阴交三阴交 极泉极泉 尺泽尺泽 委中委中醒脑开窍,调神导气滋补肝肾疏通经络,宣导气血内关配穴:配穴:肝阳暴亢:太冲、太溪肝阳暴亢:太冲、太溪 风痰阻络:丰隆、合谷风痰阻络:丰隆、合谷 痰热腑实:曲池、内庭、丰隆痰热腑实:曲池、内庭、丰隆 气虚血瘀:足三里、气海气虚血瘀:足三里、气海 阴虚风动:
12、太溪、风池阴虚风动:太溪、风池配穴:配穴:上肢不遂:肩髃、手三里、合谷上肢不遂:肩髃、手三里、合谷下肢不遂:环跳、阳陵泉、阴陵泉、风市下肢不遂:环跳、阳陵泉、阴陵泉、风市口角斜:地仓、颊车口角斜:地仓、颊车头晕:风池、完骨、天柱头晕:风池、完骨、天柱足内翻:丘墟透照海足内翻:丘墟透照海便秘:水道、归来、丰隆、支沟、天枢、大横便秘:水道、归来、丰隆、支沟、天枢、大横复视:风池、天柱、睛明、球后复视:风池、天柱、睛明、球后尿失禁、尿潴留:中极、曲骨、关元尿失禁、尿潴留:中极、曲骨、关元操作操作内关:内关:泻法泻法水沟:水沟:雀啄法雀啄法三阴交:提插补法三阴交:提插补法极泉:极泉:提插泻法提插泻法尺
13、泽:尺泽:提插泻法提插泻法委中:委中:提插泻法提插泻法余穴用补虚泻实法余穴用补虚泻实法(二)中脏腑(二)中脏腑 (1)(1)、闭证:、闭证:治则:开窍泄热,平肝熄风。治则:开窍泄热,平肝熄风。以督脉、十二井穴为主,以督脉、十二井穴为主,辅以手足厥阴经。辅以手足厥阴经。用泻法或三棱针点刺出血。用泻法或三棱针点刺出血。处方:处方:十二井穴十二井穴泄热,接通十二经气,调泄热,接通十二经气,调 和阴阳。和阴阳。水沟水沟醒脑开窍醒脑开窍 内关内关 太冲太冲 “四关穴四关穴”,启闭舒厥,启闭舒厥 合谷合谷 (2)(2)、脱证:、脱证:治则:回阳固脱。治则:回阳固脱。以任脉经为主。用大艾柱灸之。以任脉经为主
14、。用大艾柱灸之。处方:处方:关元、气海关元、气海任脉,足三阴经交会任脉,足三阴经交会 穴,大艾炷灸穴,大艾炷灸 神阙神阙生命之根,真气所系,生命之根,真气所系,隔盐灸隔盐灸 2 2、其它疗法、其它疗法 (1)、头针:顶颞前斜线,顶旁、头针:顶颞前斜线,顶旁1线,顶旁线,顶旁2线线 (运动区、言语区、感觉区、足(运动区、言语区、感觉区、足 运感区、)颞三针、运感区、)颞三针、“”定定 位围针。位围针。(2)、水针:黄芪注射液、当归注射液、丹参、水针:黄芪注射液、当归注射液、丹参 注射液、肌苷注射液注射液、肌苷注射液 、ATP、C。(3)(3)、梅花针:叩打三阳经、夹脊穴。、梅花针:叩打三阳经、夹
15、脊穴。(4)(4)、耳针:选脑、皮质下、肝、三焦、耳针:选脑、皮质下、肝、三焦 (5)(5)、推拿、按摩及功能锻炼。、推拿、按摩及功能锻炼。第二节第二节 内科病证内科病证眩眩 晕晕 眩晕眩晕(vertigo)vertigo)是自觉头晕眼花、视是自觉头晕眼花、视物旋转动摇的一种症状。物旋转动摇的一种症状。一、概述一、概述(一)定义:(一)定义:“眩眩”:指眼花,眼黑。:指眼花,眼黑。“晕晕”:指头:指头晕,旋转。晕,旋转。轻者发作短暂,平卧闭目片刻即安;轻者发作短暂,平卧闭目片刻即安;重者如乘坐舟车,旋转起伏不定,以致难重者如乘坐舟车,旋转起伏不定,以致难于站立,恶心呕吐;或时轻时重,兼见他于站
16、立,恶心呕吐;或时轻时重,兼见他证而迁延不愈,反复发作。证而迁延不愈,反复发作。眩晕眩晕 恶心恶心吐吐呕呕自身或周围自身或周围物体旋转物体旋转耳鸣耳鸣 西医相关病证西医相关病证 美尼尔综合征美尼尔综合征 迷路炎症迷路炎症 积液和出血积液和出血 位置性眩晕等位置性眩晕等 2 2、耳源性眩晕、耳源性眩晕1 1、颈椎病、颈椎病3 3、神经源性眩晕、神经源性眩晕:椎底动脉供血不足椎底动脉供血不足、脑动脉硬化、听神经炎、听神经纤维、脑动脉硬化、听神经炎、听神经纤维瘤、颅内感染、多发性硬化及癫痫、晕瘤、颅内感染、多发性硬化及癫痫、晕动病等动病等4 4、中毒性眩晕、中毒性眩晕:如苯妥英钠、奎宁、如苯妥英钠、
17、奎宁、水杨酸、链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及水杨酸、链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及卡那霉素等药物中毒。卡那霉素等药物中毒。5 5、心血管性疾病所致眩晕、心血管性疾病所致眩晕:如高血压如高血压、低血压、贫血及心功能不全等。、低血压、贫血及心功能不全等。6 6、其它、其它:如更年期综合征、神经衰弱、如更年期综合征、神经衰弱、屈光不正及眼肌麻痹也可致眩晕。屈光不正及眼肌麻痹也可致眩晕。二、病因病机二、病因病机 风风痰痰虚虚脾胃脾胃肝肾肝肾眩晕眩晕肾精亏损肾精亏损 先天不足先天不足 年老肾亏年老肾亏 肾精不足,脑髓空虚肾精不足,脑髓空虚 劳伤过度劳伤过度肝阳上亢肝阳上亢 素体阳盛素体阳盛 情志不舒情志不舒 气
18、郁化火气郁化火 阳亢化风阳亢化风 阴液亏损阴液亏损 肝阳上亢肝阳上亢 风阳升动风阳升动 气血亏虚气血亏虚 忧思劳倦忧思劳倦 久病失血久病失血 气血虚弱气血虚弱脑失所养脑失所养 脾胃素虚脾胃素虚痰湿中阻痰湿中阻 饮食不节饮食不节 脾失健运脾失健运 痰湿中阻痰湿中阻 劳倦过度劳倦过度 聚湿生痰聚湿生痰 清阳不升清阳不升 浊阴不降浊阴不降三、辨证三、辨证 主症:头晕目眩,泛之欲吐,甚眩欲仆。主症:头晕目眩,泛之欲吐,甚眩欲仆。n虚证:气血亏虚、肝肾阴虚,症见视物虚证:气血亏虚、肝肾阴虚,症见视物 无旋转,劳累后加重,面色少华等无旋转,劳累后加重,面色少华等n实证:风阳上扰、痰浊上蒙,呈阵发性,实证:
19、风阳上扰、痰浊上蒙,呈阵发性,视物旋转,头胀痛或昏重如裹视物旋转,头胀痛或昏重如裹,多烦易怒。多烦易怒。1 1、气血虚弱:、气血虚弱:神疲之力,心悸失眠,面色光白,神疲之力,心悸失眠,面色光白,舌淡脉细。舌淡脉细。2 2、肾精亏损:、肾精亏损:遗精耳鸣,腰膝酸软,舌淡脉沉细。遗精耳鸣,腰膝酸软,舌淡脉沉细。3 3、肝阳上亢:、肝阳上亢:头痛耳鸣,急躁易怒,口苦多梦,头痛耳鸣,急躁易怒,口苦多梦,舌红苔黄,脉弦。舌红苔黄,脉弦。4 4、痰湿中阻:、痰湿中阻:头重如裹,胸闷恶心,神疲困倦,头重如裹,胸闷恶心,神疲困倦,舌胖苔白腻,脉濡滑。舌胖苔白腻,脉濡滑。鉴别诊断鉴别诊断 不省人事不省人事 否否
20、是是 眩晕眩晕 中风或痫证中风或痫证晕旋仆倒晕旋仆倒 伴耳鸣耳聋伴耳鸣耳聋 恶心呕吐恶心呕吐 仆地无声仆地无声 伴涡僻不伴涡僻不遂遂 仆地有声仆地有声 伴四肢抽搐伴四肢抽搐 口吐涎沫口吐涎沫四、治疗四、治疗 1 1、实证、实证 治法:平肝潜阳,化痰定眩。治法:平肝潜阳,化痰定眩。以足少阳经、督脉、手以足少阳经、督脉、手 足厥阴经取肝、肾经为主,足厥阴经取肝、肾经为主,针用泻法。针用泻法。取穴:取穴:风池:少阳经穴风池:少阳经穴(疏利清窍)(疏利清窍)百会:督脉经穴(利窍定眩)百会:督脉经穴(利窍定眩)太冲:太冲:厥阴经穴厥阴经穴(平肝潜阳)平肝潜阳)内关:手厥阴经穴(宽胸顺气内关:手厥阴经穴(
21、宽胸顺气 和中止呕)和中止呕)百会配穴:配穴:肝阳上亢:肝阳上亢:行间、侠溪、太溪、行间、侠溪、太溪、(肝胆经荥穴,清泄肝胆之火,平肝潜阳)(肝胆经荥穴,清泄肝胆之火,平肝潜阳)痰湿中阻:中脘、丰隆、阴陵泉痰湿中阻:中脘、丰隆、阴陵泉 (运脾和中,除湿涤痰。)(运脾和中,除湿涤痰。)2 2、虚证、虚证 治法:补益气血,养精定眩。治法:补益气血,养精定眩。以足少阳经、督脉、以足少阳经、督脉、背俞穴为主,背俞穴为主,针用补法或平补平泻。针用补法或平补平泻。取穴:取穴:少阳经穴少阳经穴 风池:疏利清窍,平肝潜阳风池:疏利清窍,平肝潜阳 百会:利窍定眩百会:利窍定眩督脉经穴督脉经穴 肝俞:滋补肝肾,养
22、血益血肝俞:滋补肝肾,养血益血肾俞:培元固本。肾俞:培元固本。阳明经穴阳明经穴 足三里:补益气血足三里:补益气血配穴:配穴:气血虚弱:气海、脾俞、胃俞气血虚弱:气海、脾俞、胃俞 (调理脾胃,补益气血)(调理脾胃,补益气血)肾精亏虚:志室、悬钟、三阴交肾精亏虚:志室、悬钟、三阴交 (补肾固本,充养脑髓)(补肾固本,充养脑髓)其他疗法其他疗法耳针耳针 选穴:肾上腺、皮质下、额。选穴:肾上腺、皮质下、额。肝阳上亢配肝阳上亢配 肝、胆;肝、胆;痰湿中阻配痰湿中阻配 脾、胃、肺;脾、胃、肺;肾精亏损配肾精亏损配 肾、脑;肾、脑;气血虚弱配气血虚弱配 脾、胃。脾、胃。头针头针 选穴:顶中线选穴:顶中线 晕
23、听区晕听区 沿头皮刺入,沿头皮刺入,快速捻转。快速捻转。穴位注射穴位注射 用用C.D.P、维生素维生素B1、B12等辨证取穴等辨证取穴注射。注射。直接灸、隔姜灸:直接灸、隔姜灸:百会,每日一次,十次为一疗程。百会,每日一次,十次为一疗程。皮肤针皮肤针:百会至腰俞。百会至腰俞。温针灸温针灸:风池、大椎。风池、大椎。电针电针:颈夹脊、督脉经穴颈夹脊、督脉经穴。第二节第二节 内科病证内科病证面面 瘫瘫一、概述一、概述 定义:是以一侧面部麻痹,口眼向一侧歪定义:是以一侧面部麻痹,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中医又称斜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中医又称“口眼歪口眼歪斜斜”。无季节性无季节性青壮年青壮
24、年面神经解剖结构面神经解剖结构 面神经面神经(混合神经)(混合神经)1 1、运动神经纤维:、运动神经纤维:支配面部表情肌支配面部表情肌 2 2、感觉神经纤维、感觉神经纤维 (1 1)一般感觉神经纤维:)一般感觉神经纤维:支配面支配面 部、耳后皮肤部、耳后皮肤 (2 2)鼓索神经:)鼓索神经:支配味觉支配味觉 (3 3)镫骨神经:)镫骨神经:支配听觉支配听觉 3 3、副交感神经纤维、副交感神经纤维 (1 1)支配泪腺支配泪腺 (2 2)支配唾液腺支配唾液腺 与现代医学的关系与现代医学的关系“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病因病因感染感染神经源性神经源性外伤外伤肿瘤肿瘤特发性(特发性(Bell
25、)面瘫)面瘫Bell面瘫面瘫n病因:病因:1)病毒性;)病毒性;2)血运性;)血运性;3)炎症性)炎症性n面瘫分期:面瘫分期:急性期:起病急性期:起病1-2周以内周以内 恢复期:起病第恢复期:起病第2周周2个月个月 后遗症期:起病后遗症期:起病2个月以后个月以后a.中枢性面瘫b.周围性面瘫n上半部(核上部)上半部(核上部)受双侧皮质延髓束受双侧皮质延髓束 纤维接支配。纤维接支配。n下半部(核下部)下半部(核下部)接受对侧交叉过来的接受对侧交叉过来的 皮质延髓束纤维支配皮质延髓束纤维支配 临床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两类,两者在发病病临床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两类,两者在发病病因和临床症状有所不同,应注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