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讲义微专题64空间向量解立体几何(含综合题习题).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高中数学讲义微专题64空间向量解立体几何(含综合题习题).doc》由用户(副主任)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数学 讲义 专题 64 空间 向量 立体几何 综合 习题 下载 _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数学_高中
- 资源描述:
-
1、 微专题 64 利用空间向量解立体几何问题 一、基础知识 (一)刻画直线与平面方向的向量 1、直线:用直线的方向向量刻画直线的方向问题,而方向向量可由直线上的两个点来确定 例如:2,4,6 ,3,0,2AB,则直线AB的方向向量为1, 4, 4AB 2、平面:用平面的法向量来刻画平面的倾斜程度,何为法向量?与平面垂直的直线称为平 面的法线,法线的方向向量就是平面的法向量,如何求出指定平面的法向量呢? (1)所需条件:平面上的两条不平行的直线 (2)求法: (先设再求)设平面的法向量为, ,nx y z,若平面上所选两条直线的方向向 量分别为 111222 ,ax y zbxy z,则可列出方程
2、组: 111 222 0 0 xyz xy xyz xyz z 解出, ,x y z的比值即可 例如:1,2,0 ,2,1,3ab,求, a b所在平面的法向量 解:设, ,nx y z,则有 20 230 xy xyz ,解得: 2xy zy :2:1:1x y z 2,1,1n (二)空间向量可解决的立体几何问题(用, a b表示直线, a b的方向向量,用,m n表示平面 , 的法向量) 1、判定类 (1)线面平行:aba b (2)线面垂直:abab (3)面面平行:m n (4)面面垂直:mn 2、计算类: (1)两直线所成角:coscos, a b a b a b (2)线面角:c
3、os,sin a m a m a m (3)二面角:coscos, m n m n m n 或coscos, m n m n m n (视平面角与法向 量夹角关系而定) (4)点到平面距离:设A为平面外一点,P为平面上任意一点,则A到平面的距离 为 A AP n d n ,即AP在法向量n上投影的绝对值。 (三)点的存在性问题:在立体几何解答题中,最后一问往往涉及点的存在性问题,即是否 在某条线上存在一点,使之满足某个条件,本讲主要介绍使用空间向量解决该问题时的方法 与技巧 1、理念:先设再求先设再求先设出所求点的坐标, ,x y z,再想办法利用条件求出坐标 2、解题关键:减少变量数量减少变
4、量数量, ,x y z可表示空间中的任一点,但题目中所求点往往是确 定在某条线或者某个平面上的, 所以使用三个变量比较 “浪费” (变量多, 条件少, 无法求解) , 要考虑减少变量的个数,最终所使用变量的个数可根据如下条件判断: (1)直线(一维)上的点:用一个变量就可以表示出所求点的坐标 (2)平面(二维)上的点:用两个变量可以表示所求点坐标 规律:维度维度= =所用变量个数所用变量个数 3、如何减少变量: (1)直线上的点(重点) :平面向量共线定理若,a bR 使得ab 例:已知1,3,4 ,0,2,1AP,那么直线AP上的某点, ,M x y z坐标可用一个变量表示, 方法如下:1,
5、3,4 ,1, 1, 3AMxyzAP 三点中取两点构成两个向量 因为M在AP上,所以AMAPAMAP 共线定理的应用(关键) 11 33 4343 xx yy zz ,即1,3,43M仅用一个变量表示 (2)平面上的点: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若, a b不共线,则平面上任意一个向量c,均存在 ,R ,使得:cab 例:已知1,3,4 ,0,2,1 ,2,4,0APQ,则平面APQ上的某点, ,M x y z坐标可用两个变 量 表 示 , 方 法 如 下 :1,3,4 ,1, 1, 3 ,2,2, 1AMxyzAPPQ , 故 AMAPPQ,即 1212 3232 4343 xx yy zz 二、典
6、型例题 例 1: (2010 天津)在长方体 1111 ABCDABC D中,,E F分别是棱 1 ,BC CC上的点, 2CFABCE, 1 :1:2:4AB AD AA (1)求异面直线 1 ,EF AD所成角的余弦值 (2)证明:AF 平面 1 AED (3)求二面角 1 AEDF正弦值 解:由长方体 1111 ABCDABC D得: 1, ,AA AB AD两两垂直 以 1, ,AA AB AD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1) 1 3 1,0 ,1,2,1 ,0,0,4 ,0,2,0 2 EFAD 1 1 0,1 ,0,2, 4 2 EFAD 1 1 1 33 cos, 55 20 4
7、EF AD EF AD EFAD 3 cos 5 (2)1,2,1AF ,设平面 1 AED的法向量为, ,nx y z 1 1 0,2, 4 ,1,0 2 ADDE 240 :1:2:1 1 0 2 yz x y z xy 1,2,1n AF n AF平面 1 AED B1 C1 B C D A D1 A1 E F (3)设平面EDF的法向量, ,mx y z 1 1,0 ,1,0,1 2 DEDF 1 0 :1:2:12 0 xy x y z xz 1,2, 1m 1,2,1n 42 cos, 63 m n m n m n 5 sin 3 例 2: 如图, 在四棱锥PABCD中, 底面AB
8、CD是矩形,PA 平面ABCD,4PAAD, 2AB ,若MN分别为棱,PD PC上的点,O为AC中点,且22ACOMON (1)求证:平面ABM 平面PCD (2)求直线CD与平面ACM所成角的正弦值 (3)求点N到平面ACM的距离 解:PA平面ABCD ,PAAB PAAD 矩形ABCD ABAD 故,PA AB AD两两垂直 以,PA AB AD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0,0,4 ,2,0,0 ,2,4,0 ,0,4,0 ,1,2,0PBCDO 22ACOMON,且,OM ON分别为 ,AMCANC的中线 ,ANPC AMPD 设点, ,M x y z,因为,P M D三点共线 PMPD
9、 而, ,4 ,0,4, 4PMx y zPD 0,4 , 4PD 0 4 44 x y z 0,4 ,44M 而0AMPDAM PD 1 164 440 2 0,2,2M O A D B C P M N O A D B C P M N 同理,设点, ,N x y z,因为,P N C三点共线 PNPC 而, ,4 ,2,4, 4PNx y zPC 2 ,4 , 4PD 2 4 44 x y z 2 ,4 ,44N 而0ANPCAN PC 4 4 +164 440 9 8 16 20 , 9 99 N (1)设平面ABM的法向量为 1 , ,nx y z 2,0,0 ,0,2,2ABAM 1
10、20 0,1, 1 220 x n yz 设平面PCD的法向量为 2 , ,nx y z 2,4, 4 ,2,0,0PCDC 2 2440 0,1,1 20 xyz n x 12 0n n 12 nn 平面ABM 平面PCD (2)设平面ACM的法向量为, ,n x y z 2,4,0 ,0,2,2ACAM 240 2, 1,1 220 xy n yz 而2,0,0CD 设直线CD与平面ACM所成角为,则 46 sincos, 326 CD n CD n CDn (3) 81620 21 10 999 6 276 NACM AN n d n 平面 例 3:已知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
11、是矩形,且2,1,ADABPA平面 ABCD,,E F分别是线段,AB BC的中点 (1)求证:PFFD (2)在线段PA上是否存在点G,使得EG平面 PFD,若存在,确定点G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 理由 (3)若PB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为45,求二面角 APDF的余弦值 解:因为PA 平面ABCD,且四边形ABCD是矩形 以,PA AD AB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 PAh 1 0,0,1,0,0 ,0,2,0 ,1,2,0 ,1,1,0 ,0,0 2 PhBDCFE (1)1,1,1,1,0PFhFD 0PFFD PFFD (2)设0,0,Ga 1 , 0, 2 E Ga 设平面PF
12、D的法向量为, ,nx y z 1, 1,1, 1, 0PFhFD 0 0 2 xh xyzh yh xy z , 2nh h EG平面PFD EGn 1 20 2 EG nha 解得 1 4 ah 存在点G,为AP的四等分点(靠近A) (3)PA 底面ABCD PB在底面ABCD的投影为BA PBA为PB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即45PBA PBA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1APAB即1h 平面PFD的法向量为1,1,2n F E A D B C P 平面APD为yOz平面,所以平面APD的法向量为0,1,0m 设二面角APDF的平面角为,可知为锐角 16 coscos, 66 m n 例4:四棱锥
13、PA B C D中,平面PAB 平面A B C D, ,90 ,3,ADBCABCPAPB1,2,3,BCABADO是AB中点 (1)求证:CD平面POC (2)求二面角CPDO的平面角的余弦值 (3) 在侧棱PC上是否存在点M, 使得BM平面POD, 若存在,求出 CM PC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过O在平面ABCD作AB的垂线交CD于Q ,PAPB O为AB中点 POAB 平面PAB 平面ABCD PO平面ABCD ,POOB POOQ OQAB 以,PO OB OQ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22 2 2POPAOA 0,0,2 2 ,1,0,0 ,1,0,0 ,1,1,0 ,1,
14、3,0PBACD (1)2,2,0CD 设平面POC的法向量为, ,nx y z 0,0,2 2 ,1,1,0OPOC 0 2 20 00 OP n z xyOC n 1, 1, 0n CDn CD平面POC (2)设平面PCD的法向量为 1 , ,nx y z O A D B C P 1,1, 2 2 ,2,2,0PCCD 1 1 0 2 20 2200 PC n xyz xyCD n 1 2 ,2 , 1n 设平面PDO的法向量为 2 , ,nx y z 0,0,2 2 ,1,3,0OPOD 2 2 0 2 20 300 OP n z xyOD n 2 3, 1, 0n 12 12 12
15、4 cos, 5 n n n n nn 所以二面角CPDO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 4 5 (3)设, ,M x y z CMCP 1,1,1, 1,2 2CMxyzCP 1 11,1,2 2 2 2 x yM z ,1,2 2BM 而平面PDO的法向量为 2 3,1,0n BM平面POD 2 0310BMn 1 4 1 4 CM PC 例 5:已知四棱锥PABCD中,PA 平面ABCD,底面ABCD是边长为a的菱形, 120BAD,PAb (1)求证:平面PBD 平面PAC (2)设AC与BD交于点O,M为OC中点,若二面角 OPMD的正切值是2 6,求:a b的值 建系思路一:由PA与底面垂直,
16、从而以PA作为z轴,以AB为x轴,由120的菱形性质可 得取CD中点T,连结AT则有ATAB,从而建立空间直角坐标 系 解:取CD中点T,连结AT,可得ATCD ABAT PA 平面ABCD T A B D C O A D B C P M 以,PA AB AT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可得: 1313 ,0,0 ,0 ,0 ,0,0, 2222 B aCaaDaaPb (1)设平面PBD的法向量为, ,mx y z 33 ,0,0 22 PBabBDaa 0 3 33 0 22 xb axbz yb axay za , 3 ,mbb a 设平面PAC的法向量为, ,nx y z 13 0,0,0
17、 22 APbACaa 30 1 13 0 0 22 xz y axay z 3,1,0n 0m n 平面PBD 平面PAC (2) 1333 3 ,0 ,0 4488 OaaMaa 设平面OPM的法向量为 1 , ,nx y z 1313 ,0 4488 OPaa bOMaa 13 3 0 44 1 13 0 0 88 x axaybz y z axay 1 3,1,0n 设平面PMD的法向量为 2 , ,nx y z 1373 ,0 2288 PDaabMDaa 13 3 0 22 7 73 0 3 3 88 xb axaybz yb axay za 2 3 ,7 ,3 3nbba 设二面
18、角OPMD的平面角为,则tan2 6,可得 1 cos 5 12 22 41 coscos, 5 2 5227 b n n ba 22222 1052271005227bbabba 2 2 4816 279 a b 4:3 a b 建系思路二:由思路一可发现尽管建系思路简单,但是所涉及的点的坐标过于复杂,而导致 后面的计算繁杂。所以考虑结合图形特点,建立 坐标简单的坐标系,从而简化运算:利用菱形对 角线垂直的特点, 以O为坐标原点。 过O作PA的 平行线,即可垂直底面,从而所建立的坐标系使 得底面上的点均在轴上; 另一方面, 可考虑以OC 为单位长度,可得2a ,避免了坐标中出现过多 的字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