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生物必修(1~3)+选修3知识点整理(新课标人教版).doc

  • 上传人(卖家):青草浅笑
  • 文档编号:453145
  • 上传时间:2020-04-10
  • 格式:DOC
  • 页数:65
  • 大小:10.07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生物必修(1~3)+选修3知识点整理(新课标人教版).doc》由用户(青草浅笑)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生物 必修 选修 知识点 整理 新课 标人教版
    资源描述:

    1、新课标人教高中高中生物生物必修必修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复制能够准确进行。 9、意义:、意义:DNA 分子复制,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亲代传递给子代子代,从而确保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10、与、与 DNA 复制有关的计算:复制有关的计算: 复制出 DNA 数 =2 2 n n(n 为复制次数) 含亲代链的 DNA 数 =2 2 第第 4 节节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片段 1基因: 基因是有 遗传效应 的DNA片段, 是控制 生物性状 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每个DNA分子上有 许多 个 基因。基因的 脱氧核苷酸排列的顺序 包含着遗传信息。 2DNA 分子具有稳定性、多样

    2、性和特异性。多样性产生的原因主要是 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 ,DNA 分子特异性是 脱氧核苷酸排列的特定顺序 ,每个 DNA 分子能够贮存大量的遗传信息。遗传信息是 脱氧 核苷酸排列顺序 第四章第四章 基因的表达基因的表达 第第 1 节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一、一、RNA 的结构:的结构: 1、组成元素:、组成元素:C C、H H、O O、N N、P P 2、基本单位:、基本单位:核糖核糖核苷酸(4 4 种) 3、结构:、结构:一般为单单链 二、基因:二、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具有遗传效应的 DNADNA 片段片段。主要在染色体染色体上 三、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三、基

    3、因控制蛋白质合成: 1 1、转录:、转录: (1)概念:在细胞核细胞核中,以 DNA 的一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 RNARNA 的过程。 (注:叶 绿体、线粒体也有转录) (2)过程(看书) (3)条件:模板:DNA 的一一条链(模板链) 原料:4 4 种核糖核苷酸种核糖核苷酸 能量:ATPATP 酶:解旋酶、解旋酶、RNARNA 聚合酶聚合酶等 (4)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U、TA、GC、CG) (5)产物:信使信使 RNARNA(mRNAmRNA) 、核糖体核糖体 RNARNA(rRNArRNA) 、转运转运 RNARNA(tRNtRNA

    4、A) 2 2、翻译翻译: (1)概念:游离在细胞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 mRNAmRNA 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注:叶绿体、线粒体也有翻译) (2)过程: (看书) (3)条件:模板:mRNAmRNA 原料:氨基酸(氨基酸(2020 种)种) 能量:ATPATP 酶:多种酶多种酶 搬运工具:tRNAtRNA 装配机器:核糖体核糖体 (4)原则:碱基互补配对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5)产物:多肽链 3、与基因表达有关的计算、与基因表达有关的计算 基因中碱基数:mRNA 分子中碱基数:氨基酸数 = 6 6:3 3:1 1 四、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四、基因对

    5、性状的控制 1、中心法则、中心法则 第第 2 节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制 一一、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 (1)通过控制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2)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二二、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计划:计划:完成人体 2424 条条染色体上的全部基因的遗传作图遗传作图、物理作图物理作图、和全部碱基的序列测定全部碱基的序列测定。 意义:意义:可清楚认识人类基因的组成、结构、功能极其相互关系,对于人类疾病的诊治和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五章第五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第

    6、1 节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一、生物变异的类型一、生物变异的类型 不可遗传的变异(仅由环境环境变化引起) 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二、可遗传的变异二、可遗传的变异 (一)基因突变(一)基因突变 1、概念:、概念:是指 DNA 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增添、缺失缺失或改变改变等变化。 2、原因:、原因:物理物理因素:X 射线、激光等; 化学化学因素:亚硝酸盐,碱基类似物等;生物生物因素:病毒、细菌等。 3、特点:、特点:发生频率低低: 方向不确定不确定 随机随机发生: 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任何时期; 基因突变可以

    7、发生在细胞内的不同的不同的 DNADNA 分子分子上或同一 DNA 分子的不同部位不同部位上。 普遍普遍存在 4、结果:、结果:使一个基因变成它的等位等位基因。 5、时间:、时间:细胞分裂间期间期(DNA 复制时期) 6、应用、应用诱变育种诱变育种 方法:用射线、激光、化学药品等处理生物。 原理:基因突变基因突变 实例:高产青霉菌株的获得 优缺点:加速加速育种进程,大幅度大幅度地改良某些性状,但有利变异个体少少。 7、意义:、意义: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始原始材料;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基因重组(二)基因重组 1、概念:、概念:是指生物体在进行有性生殖的

    8、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重新组合的过程。 2、种类:、种类: 减数分裂(减后期减后期)形成配子时,随着非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位于这些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也 自由组合。组合的结果可能产生与亲代基因型不同的个体。 减四分体时期减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等位基因的交换。结果是导致染色单体上基因 的重组,组合的结果可能产生与亲代基因型不同的个体。 重组重组 DNADNA 技术: (注: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注: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用其利,避其害。 我国规定对于转基因产品必须标明。 ) 3、结果:

    9、、结果:产生新的基因型基因型 4、应用、应用(育种育种):杂交育种杂交育种(见前面笔记) 5、意义:、意义:为生物变异提供了丰富丰富的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材料;形成生物体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染色体变异(见第(三)染色体变异(见第五五章章 第第二二节)节) 第第 2 节节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 一、染色体结构一、染色体结构变异:变异: 实例:实例:猫叫综合征(5 5 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号染色体部分缺失) 类型:类型:缺失缺失、重复重复、倒位倒位、易位易位(看书并理解 ) 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1、类型、类型 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实例:21 三体综

    10、合征(多 1 条 21 号染色体) 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增加或减少: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增加或减少: 实例:三倍体无子西瓜 2、染色体组:、染色体组: (1)概念:)概念:二倍体二倍体生物配子配子中所具有的全部染色体组成一个染色体组。 (2)特点:)特点:一个染色体组中无同源染色体无同源染色体,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各不相同; 一个染色体组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的全部全部遗传信息。 (3)染色体组数的判断:)染色体组数的判断: 染色体组数= 细细胞中胞中任意一种染色体条数任意一种染色体条数 例 1:以下各图中,各有几个染色体组? 答案:3 2 5 1 4 染色体组数= 基因型中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

    11、因个数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个数 例 2:以下基因型,所代表的生物染色体组数分别是多少? (1)Aa _ (2)AaBb _ (3)AAa _ (4)AaaBbb _(5)AAAaBBbb _ (6)ABCD _ 答案:2 2 3 3 4 1 3、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 由配子配子发育成的个体叫单倍体单倍体。 有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如含两个染色体组就叫二倍体二倍体,含三 个染色体组就叫三倍体三倍体,以此类推。体细胞中含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多倍体多倍体。 三、染色体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三、染色体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1、多倍体育种

    12、:、多倍体育种: 方法:方法:用秋水仙素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从而引起 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加倍) 原理:原理: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 实例:实例: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 优缺点:优缺点:培育出的植物器官大大,产量高高,营养丰富丰富,但结实率 低,成熟迟。 2、单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 方法:方法:花粉花粉( (药药) )离体培养离体培养; 原理:原理: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 实例:实例:矮杆抗病水稻的培育 例:在水稻中,高杆(D)对矮杆(d)是显性,抗病(R)对不抗病 (r)是显性。 现有纯合矮杆不抗病水稻 ddrr 和

    13、纯合高杆抗病水稻 DDRR 两个品种,要想得到能够稳定遗传的矮 杆抗病水稻 ddRR ,应该怎么做?(右图) 优缺点:优缺点:后代都是纯合子,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后代都是纯合子,明显缩短育种年限,但技术较复杂。 附:育种方法小结附:育种方法小结 诱变育种 杂交育种 多倍体育种 单倍体育种 方法 用射线、激光、化射线、激光、化 学药品等学药品等处理生物 杂交杂交 用秋水仙素秋水仙素处理萌发 的种子或幼苗 花药花药( (粉粉) )离体培养离体培养 原理 基因突变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 优 缺 点 加速育种进程, 大幅度 地改良某些性状, 但有 利变异个体

    14、少。 方法简便,但要较长年限 选择才可获得纯合子。 器官较大,营养物质含量 高, 但结实率低, 成熟迟。 后代都是纯合子,明显缩短 育种年限,但技术较复杂。 第第 3 节节 人类遗传病人类遗传病 一、人类遗传病与先天性疾病区别:一、人类遗传病与先天性疾病区别: 遗传病:由遗传物质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 (可以生来就有,也可以后天发生) 先天性疾病:生来生来就有的疾病。 (不一定是遗传病) 二、人类遗传病产生的原因:人类遗传病产生的原因:人类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 三、人类遗传病类型三、人类遗传病类型 (一)单基因遗传病(一)单基因遗传病 1、概念:、概念:由一对一对等位基

    15、因控制的遗传病。 2 2、原因:、原因:人类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 3 3、特点:、特点:呈家族家族遗传、发病率高高(我国约有 20%-25%) 4、类型:、类型: 显性遗传病 伴显:抗维生素佝偻病抗维生素佝偻病 常显: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 隐性遗传病 伴隐:色盲、血友病色盲、血友病 常隐:先天性聋哑、白化病、镰刀型细胞贫血症、黑尿症、苯丙酮尿症先天性聋哑、白化病、镰刀型细胞贫血症、黑尿症、苯丙酮尿症 (二)多基因遗传病(二)多基因遗传病 1、概念:由多对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 2、常见类型:腭裂、无脑儿、原发性高血压、青少年型糖

    16、尿病腭裂、无脑儿、原发性高血压、青少年型糖尿病等。 (三)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简称染色体病)(三)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简称染色体病) 1、概念:染色体异常引起的遗传病。(包括数目数目异常和结构结构异常) 2、类型: 常染色体遗传病 结构异常:猫叫综合征猫叫综合征 数目异常:2121 三体综合征三体综合征(先天智力障碍) 性染色体遗传病:性腺发育不全综合征(XOXO 型,患者缺少一条 X 染色体) 四、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四、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1 1、产前诊断产前诊断: 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产前诊断可以大大降低病 儿的出生率 2 2、遗传咨询:、遗传

    17、咨询: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有效的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 五、实验: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五、实验: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可以以小组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 2、调查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红绿色盲、白化病等。 3、调查时要详细询问,如实如实记录。 4、对某个家庭进行调查时,被调查成员之间的血缘血缘关系必须写清楚,并注明性别性别。 5、 必须统计被调查的某种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发病率。 结果分析结果分析: 被调查人数为 2 747 人, 其中色盲患者为 38 人(男性 37 人, 女性 1 人), 红绿色盲的发病率为 1.38%1.38%。 男性红绿色盲

    18、的发病率为 1.35%1.35%,女性红绿色盲的发病率为 0.03%0.03%。二者均低于我国社会人群男女红 绿色盲的发病率。 实验实验结论结论:我国社会人群中,红绿色盲患者男性明显多我国社会人群中,红绿色盲患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于女性。 第第六六章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一杂交育种一杂交育种: (1)原理:基因重组(通过基因分离、自由组 合或连锁交换, 分离出优良性状或使各种优良性 状集中在一起) (2)方法:连续自交,不断选种。 (3)举例: 如上(杂交育种杂交育种图解法图解法) (4)特点:育种年限长,需连续自交不断择优 汰劣才能选育出需要的类型。 (5)说明: 该方

    19、法常用于: a同一物种不同品种的个体间,如上例; b 亲缘关系较近的不同物种个体间 (为了使后代可育, 应做染色体加倍处理, 得到的个体即是异源多倍体) , 如八倍体小黑麦的培育、萝卜和甘蓝杂交。 若该生物靠有性生殖繁殖后代,则必须选育出优良性状的纯种,以免后代发生性状分离;若该生物靠无性 生殖产生后代,那么只要得到该优良性状就可以了,纯种、杂种并不影响后代性状的表达。 二诱变育种二诱变育种 (1)原理:基因突变 (2)方法:用物理因素(如 X 射线、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脂等) 来处理生物,使其在细胞分裂间期 DNA 复制时发生差错,从而引起基因突变。 (3)举

    20、例:太空育种、青霉素高产菌株的获得 (4)特点:提高了突变率,创造人类需要的变异类型,从中选择培育出优良的生物品种,但由于突变的不 定向性,因此该种育种方法具有盲目性。 (5)说明:该种方法常用于微生物育种、农作物诱变育种等 三三基因工程基因工程 1原理:DNA 重组技术(属于基因重组范畴) 2方法: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个别基因复制出来,加以修饰改造,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 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3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1) 、基因的“剪刀”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2) 、基因的“针线” :DNA 连接酶 3) 、基因的运载体:质粒、病毒等 4操作步骤包括: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

    21、与运载体结合、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 表达等。 5举例:能分泌人类胰岛素的大肠杆菌菌株的获得,抗虫棉,转基因动物等 6特点:目的性强,育种周期短。 7说明:对于微生物来说,该项技术须与发酵工程密切配合,才能获得人类所需要的产物。 8优点:解决粮食短缺问题,减少农药使用,增加食物营养、种类,提升食物品质; 9缺点:可能产生新毒素、新过敏原、抗除草剂的杂草,可能影响生物的多样性、干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附:附: 诱变育种 杂交育种 多倍体育种 单倍体育种 方法 用射线、激光、化学药品等射线、激光、化学药品等处 理生物 杂交杂交 用秋水仙素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 子或幼苗 花药花药(

    22、 (粉粉) )离体培养离体培养 原理 基因突变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 优缺点 加速育种进程,大幅度地改良某 些性状,但有利变异个体少。 方法简便, 但要较长年限选 择才可获得纯合子。 器官较大,营养物质含量高, 但结实率低,成熟迟。 后代都是纯合子,明显缩短育 种年限,但技术较复杂。 P DDRR ddrr F1 DdRr 自交 F2 选矮秆抗病的个体 F3 留未出现性状分 离个体(纯合子) 出现性状分离 个体(杂合子) 自交 重复 第七章第七章 现代生物的进化理论现代生物的进化理论 第第 1 节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23、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1、理论要点:、理论要点: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 2、进步性:、进步性:认为生物是进化进化的。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1、理论要点:、理论要点:自然选择自然选择(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2、进步性:、进步性:能够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生物进化的原因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多样性和适应性适应性。 3、局限性:、局限性: 不能科学地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本质; 自然选择对可遗传的变异如何起作用如何起作用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 (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仅局限于个体个体水平) 第第 2 节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

    24、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三、现代达尔文主义三、现代达尔文主义 (一)(一)种群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1、种群、种群: 概念:在一定时间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空间的同种同种生物的所有所有个体称为种群。 特点:不仅是生物繁殖繁殖的基本单位;而且是生物进化进化的基本单位。 2、种群基因库:、种群基因库:一个种群的全部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全部基因构成了该种群的基因库 3、基因(型)频率的计算:、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按定义计算:按定义计算: 例 1:从某个群体中随机抽取 100 个体,测知基因型为 A

    25、A、Aa、aa 的个体分别是 30、60 和 10 个,则: 基因型 AA 的频率为_;基因型 Aa 的频率为 _;基因型 aa 的频率为 _。基因 A 的频率为 _;基因 a 的频率为 _。 答案:30% 60% 10% 60% 40% 某个等位基因的频率某个等位基因的频率 = 它的纯合子的频率它的纯合子的频率 + 杂合子频率杂合子频率 例:某个群体中,基因型为 AA 的个体占 30%、基因型为 Aa 的个体占 60% 、基因型为 aa 的个体占 10% , 则:基因 A 的频率为_,基因 a 的频率为 _ 答案: 60% 40% (二)(二)突变突变和和基因重组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26、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三)(三)自然选择自然选择决定进化方向:决定进化方向: 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四)(四)突变和基因重组突变和基因重组、选择选择和和隔离隔离是物种形成机是物种形成机制制 1、物种、物种: 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地域, 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征, 而且自然状态下能相互交配相互交配并能生 殖出可育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2、隔离:、隔离: 地理隔离地理隔离: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 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指不同种群的个体不能自由交

    27、配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产生不可育不可育的后代。 3、物种的形成:、物种的形成: 物种形成的常见方式:地理地理隔离(长期)生殖生殖隔离 物种形成的标志:生殖隔离生殖隔离 物种形成的 3 个环节: 突变和基因重组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原材料 选择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定向改变 隔离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必要条件 四四、生物进化的基本历程、生物进化的基本历程 1、地球上的生物是从单细胞单细胞到多细胞多细胞,从简单简单到复杂复杂,从水生水生到陆生陆生,从低级低级到高级高级逐渐进化而来的。 2、真核细胞出现后,出现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从而出现了有性有性生殖,使由于基因重组基因重组产

    28、生的变异量大 大增加,所以生物进化的速度大大加快大大加快。 五五、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生物多样性与生物进化的关系是: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是生物不断进化生物不断进化的结果;而生物多样性的产生 又加速加速了生物的进化。 2、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基因)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必修三稳态与环境必修三稳态与环境 第一章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知识点总结知识点总结 细胞内液(细胞质基质 细胞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 2/3) 、 1.体液 血 浆 细胞外液 内环境(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组织液

    29、(存在于细胞外,约占 1/3) 淋巴等 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细胞内液 组织液 血浆 淋巴 (淋巴循环) 考点:考点: 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内的液体不属于人体内环境,则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不属于体液,也不属于细 胞外液 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成分: 水, 无机盐( Na+, Cl-) ,蛋白质(血浆蛋白) 血液运送的物质 营养物质: 葡萄糖 甘油 脂肪酸 胆固醇 氨基酸等 废物: 尿素 尿酸 乳酸等 气体: O2,CO2 等 激素, 抗体, 神经递质 维生素 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很多的蛋白质,细胞外液是盐溶液,反映了生 命起源于海洋, 血浆各

    30、化学成分的种类及含量保持动态的稳定, 所以分析血浆化学成分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体内物质代谢情 况,可以分析也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 考点:考点: 血红蛋白,消化酶不在内环境中存在 蛋白质主要机能是维持血浆渗透压,在调节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水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无机盐在维持血浆渗透压,酸碱平衡以及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渗透压渗透压 一般来说,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透压越高,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 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 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功能:是维持细胞

    31、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因素。 典型事例:典型事例: (高温工作的人要补充盐水;严重腹泻的人要注入生理盐水;海里的鱼在河里不能生存;吃多了咸瓜 子,唇口会起皱;水中毒;生理盐水浓度一定要是 0.9%;红细胞放在清水中会胀破;吃冰棋淋会口渴;白开水 是最好的饮料; ) 酸碱度酸碱度 正常人血浆近中性,7.35-7.45 缓冲对:一种弱酸和一种强碱盐 H2CO3NaHCO3 NaH2PO4/Na2HPO4 CO2+H2O H2CO3 H+ + HCO3- 温度温度:有三种测量方法(直肠,腋下,口腔) ,恒温动物(不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与变温动物(随外界温度 变化而变化)不同温度主要影响酶。 内环境的理化

    32、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 间接参与的系统(调节机制) :神经体液(内分沁系统)免疫 人体稳态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同时调节也是相对的。 组织水肿形成原因组织水肿形成原因: 1 代谢废物运输困难:如淋巴管堵塞 2 渗透问题;血浆中蛋白质含量低 (1、过敏,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蛋白质进入组织液;2、营养不良;3、肾炎, 蛋白尿,使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低。 ) 尿液的形成过程尿液的形成过程 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 小球的过滤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当尿液流经

    33、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 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 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就形成了尿液。 实验一实验一 生物体维持生物体维持 pH 值稳定的机制值稳定的机制 本实验采用对对比实验的方法,通过,自来水,缓冲液,生物材料中加入酸和碱溶液引起的 pH 不同变化, 定性说明人体内液体环境与缓冲液相似而不同于自来水,从而说明生物体 pH 相对稳定的机制 pH 7 7 7 总结: 以上三条曲线变化规律可知, 生物材料的性质类似于缓冲物质而不同于自来水, 说明生物材料内含有酸碱缓 冲物质,从而能维持 pH 的

    34、相对稳定 第第 1 节节 细胞细胞生活的环境生活的环境 一、应该牢记的知识点一、应该牢记的知识点 1. 水生单细胞生物直接与水进行物质交换。从水中获得氧和养料,向水中排放代谢废物。如草履虫。 2. 体液体液:指多细胞生物体内以水为基础的液体。也是人体内液体的总称。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a) 细胞内液细胞内液:指细胞内的液体。包括细胞质基质、细胞核基质、细胞器基质。约占 2/3, b) 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指存体内在于细胞外的液体。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为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称之为内 环境,约占 1/3。 c) 血浆血浆:指血液中的液体部分。是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主要含有水、无机盐、血浆蛋白

    35、、血糖、抗体、 各种代谢废物。 d) 组织液组织液:指体内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成分与血浆相近。是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e) 淋巴淋巴:指存在于淋巴管内的液体。是淋巴细胞的生活的内环境。 3. 内环境内环境:是指人体的细胞外液所构成的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内环境就是细胞外液,内环境作用内环境作用:是体 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对自来水的处理 对缓冲液的处理 对生物材料的处理 4. 非蛋白氮非蛋白氮:是非蛋白质类含氮化合物的总称,是蛋白质的代谢产物,包括尿素、尿酸、肌酸肌苷、氨基酸、 多肽、胆红素和氨等。 5. 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渗透压、酸碱度

    36、和温度。 6. 渗透压渗透压: 、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溶液渗透压的大小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成正比。 、血浆渗透压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 90%以上来源于 Na+和 Cl 。 、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程度取决于肌体对水盐平衡的调节水平。 、人的血浆渗透压约 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7. 正常人体内环境的酸碱度正常人体内环境的酸碱度: 、血浆接近中性,pH 在 7.357.45 之间 、内环境 pH 能维持相对稳定是因为缓冲物质的存在。 8. 人体细胞外液温度一般维持在人体细胞外液温度一般维持在 37 C 左右。 9. 组织液、

    37、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10. 稳态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 0 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11.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12. 稳态的调节稳态的调节: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 13. 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二、应会知识点二、应会知识点 1、细胞液细胞液:特指植物细胞液泡内液体。 2、内环境内环境 pH 值维持稳定的调节: 、缓冲物质:指血液中含有的成对的具有缓冲作用的物质

    38、。 缓冲物质由弱酸和强碱盐组成。 中和碱性物质 中和酸性物质 H2CO3 NaHCO3 NaH2PO4 Na2HPO4 KH2PO4 K2HPO4 、作用原理: 、若内环境酸性增强(中和酸性物质)时,如: C3H6O3 + NaHCO3 H2CO3 + NaC3H5O3 CO2 + H2O 血液 CO2 呼吸中枢兴奋增强呼吸运动增强 (呼出 CO2) 、若内环境碱性增强(中和碱性物质)时,如:Na2CO3 + H2CO3 NaHCO3 如果过多,则由肾脏排出多余的部分。 、pH 值稳定的意义:保证酶能正常发挥其活性,维持新陈代谢的正常顺利进行。 第第 2 节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内环境稳态的重

    39、要性 一、应该牢记的知识点一、应该牢记的知识点 1、内环境理化性质的变化内环境理化性质的变化: 、体温的变化(正常情况下) : 、不同人的体温不同 、不同年龄的人体温不同 、不同性别的人体温不同 、同一人 24 小时内体温不同。2-4 时较低,14-20 时最高(差幅不超过 1 C) 、变化原因:新陈代谢 2、稳态稳态: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3、人体各个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4、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 5、功能上与内环境稳态相联系的系统功能上与内环境稳态相联

    40、系的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 6、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7、内环境需要维持稳态的根本原因内环境需要维持稳态的根本原因: 、细胞代谢离不开酶的催化作用,酶的活性受温度、PH 等影响。 、细胞代谢正常进行要求细胞形态结构正常,渗透压的变化影响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二、应会知识点二、应会知识点 1、体温体温:指人体内部的温度。 、口腔口腔:36.737.7 C(平均:37.2 C) 、腋窝腋窝:36.037.4 C(平均:36.8 C) 、直肠直肠:36.937.9 C(平均:37.5 C) , 最接近人的真实体温;临床上

    41、多测定腋下或口腔温度。 体温随年龄增长而缓慢降低;女性体温平均高于男性 0.3 C; 2、体温恒定的意义体温恒定的意义: 恒定的体温能够保证酶的活性适合于新陈代谢的需要,从而确保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3、内环境稳态的具体内容内环境稳态的具体内容:pH、温度、渗透压、理化性质和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等。 如:血钙、磷含量降低会影响骨自主的钙化,导致儿童患佝偻病、成人患软骨病。血钙含量过高会引起肌 无力等疾病。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第 1 节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神经调节是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 低等动物(草履虫,变形虫,

    42、 ) ,植物 应激性 反射:高等动物(昆虫,鱼类,哺乳动物,爬行动物)及人 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和反射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反射: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反射反射弧弧的组成的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包括传出神经末梢、肌肉 和腺体) 反射的条件:有神经系统;有完整的反射弧(不能是离体的) 非条件反射:先天的,低级的,大脑皮层以下中枢控制, (膝跳反射,眨眼) 反射 条件反射:后天训练的,高级的,大脑皮层中枢控制的。

    43、(望梅止渴) 第一信号系统 直接刺激(人和动物都有) 第二信号系统 间接刺激(人类特有的,语言,文字) 实例:吃馒头饱(非条件反射) ,再看到馒头就饱(条件反射中的第一信号系统) ,同学给你画了一个馒头你 就饱了(第二信号系统) 。 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单位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单位神经元神经元 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是指在神经系统中,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兴奋。 神经冲动是怎样产生和传导的?神经冲动是怎样产生和传导的? 2、兴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传导 兴奋:是指动物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 状态的过程。 兴奋状态:指受刺

    44、激后,神经元细胞受刺激部位膜外侧带负电荷,膜内侧带有等量正电荷的状态。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一个神经元)个神经元):以电信号(神经冲动)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的传导是双向的传导是双向的;静 息时内负外正;兴奋时内正外负,兴奋的传导以膜内传导为标准。 静息电位 刺激 动作电位 电 位差局部电流 静息状态(未受到刺激时): 兴奋状态(受到刺激后): 静息状态 外正内负 K 外流 外负内正 a+内流 外正内负 a+外流 静息状态:是指在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所处于的状态。膜外侧带有正电荷,膜内侧带有等量的负电荷,整 个神经元细胞不显示电性。 静息电位:指未受刺激时,神经元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

    45、现为外正内负。 局部电流 膜外:未兴奋部位 兴奋部位 膜内: 兴奋部位 未兴奋部位(与传导方向相同) 传导方式:神经冲动 电信号 动作电位 传导方向:双向 不定向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多个神经元多个神经元):神经元之间为突触传导。是单向传导单向传导 突触小体:指神经元轴突末梢膨大呈杯状或球状的结构。内有突触小泡,小泡内有神经递质。 突触:指突触小体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或轴突相接触所形成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 触后膜。 突触的结构 突触前膜 由轴突末梢膨大的突触小体的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细胞体或树突的膜 突触小泡(递质) 突触前膜突触间隙 突触

    46、后膜(有受体)产生兴奋或抑制 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是神经 元之间的兴奋是单向传递。 在突触传导过程中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过程,递质通过是以扩散的方式,所以比神经纤维 上的传导速度慢。 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只能由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 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 而不能 反过来传递。 神经递质作用于后膜引起兴奋后就被相应的酶分解。 传递过程传递过程:突触小体内近前膜处含大量突触小泡,内含化学物质递质。当兴奋通过轴突传导到突触小 体时,其中的突触小泡就释放递质进入间隙,作用于后膜,使另一神经元兴奋或抑制。这样兴奋就从一个神经

    47、元 通过突触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 因为兴奋通过突触时是单向的,所以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也是单向的因为兴奋通过突触时是单向的,所以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也是单向的 4、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1) 人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脑神经(12 对) 、脊神经脊神经(31 对) 2)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包括大脑、小脑、脑干、下丘脑) ,脊髓, 3)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所发出的神经 4) 周围神经系统受到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的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大脑:即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运动的力量,

    48、快慢,方向等) 、脑干:有调节呼吸运动和循环的中枢 、下丘脑:内分泌腺活动的调节中枢(血糖平衡肾上腺激素,性激素,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体温调 节中枢、水平衡(渗透压感受器)、生物的节律行为 、脊髓:调节身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如婴儿排尿、排便、膝跳反射、缩手反射中枢) 5、大脑的高级功能、大脑的高级功能: 1) 大脑皮层;高级反射中枢。 (有 140 亿神经元) ,组成众多神经中枢,是神经系统最高级部位。具有感知外 部世界(所有的条件反射;痛觉,渴觉,饿觉,温觉,冷觉) 、控制机体的分设活动(感觉中枢躯体运动 中枢) 、语言、学习、记忆和思考等高级功能。 2) 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包括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全部智力活动,涉及听、说、读、写。 3) 语言中枢:位于人大脑左半球,为人脑特有。 4) 语言中枢功能障碍: 、W 区功能障碍:不能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生物必修(1~3)+选修3知识点整理(新课标人教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53145.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