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历史总复习讲义:第4讲魏晋、隋唐时期的政治演变与成熟课件.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年高考历史总复习讲义:第4讲魏晋、隋唐时期的政治演变与成熟课件.pptx》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年高 历史 复习 讲义 魏晋 隋唐 时期 政治 演变 成熟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专题二专题二 中国古代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中国古代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隋唐时期魏晋、隋唐时期专题概览专题概览时空定位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隋唐时期(581907年)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曲折发展和繁荣时期,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阶段特征魏晋南北朝政治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中央集权制遭到一定破坏,三省制雏形出现;选官采取九品中正制,士族势力强大经济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激烈冲突,农耕经济遭到一定破坏;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江南得到开发思想文化出现儒佛道“三教并存”局面;士族阶层深刻影响了中国艺术的发展方向;书法成为自觉艺术隋唐政治由政权并立到走向大一统,
2、中央集权加强;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经济江南经济进一步发展,农耕经济达到新高峰,手工业和商业繁荣思想文化政策宽松,出现了三教合流趋势;科技领先世界,文化繁荣,形成中华文化圈 第第4讲魏晋、隋唐时期的政治演变与成熟讲魏晋、隋唐时期的政治演变与成熟魏晋、隋唐时期的政治魏晋、隋唐时期的政治(1)南北朝时期南北朝时期:三省制三省制;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选修选修1)(2)唐朝唐朝: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科举制与监察制度科举制与监察制度;唐太宗唐太宗(选修选修4)考纲要求考纲呈现考点魏晋、隋唐时期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
3、权的措施1.魏晋南北朝:形成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体制。考点魏晋、隋唐时期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考点魏晋、隋唐时期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一、君主专制的演进一、君主专制的演进自主学习2.隋唐:中央实行三省六部 制。(1)内容三省:指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六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 、刑、工六部。(2)影响: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以后历朝基本沿袭。(3)局限:流程式分工,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专权问题及对权力进行有效监督。误区警示误区警示三省六部制与近代西方三权分立的区别二者形式上
4、相似,都体现了分权的特点,但本质却不同。前者的目的在于强化皇权,是君主专制的产物;后者的目的是防止专制,是近现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产物。图解历史图解历史唐代三省六部制的运作模式二、地方割据与中央集权削弱二、地方割据与中央集权削弱1.背景:唐朝在地方上实行道、州、县三级制;唐中期在地方设节度使 ,名为朝廷藩镇,实为割据势力。2.问题: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三、选官制度三、选官制度科举制科举制1.科举制的发展演变(1)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了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2)隋炀帝时开始设立进士科 ,科举制形成。(3)唐朝继承并加以完善:唐太宗时期,科举以进士、明经两
5、科为主;武则天时,首创武举和殿试。2.评价: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及文化素养,提高了行政效率;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从追求公平公正 的角度来看,有一定的合理性;明清八股取士,阻碍着人们的思想和文化的进步,导致了中国近代的落后。图解历史图解历史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演变教材补遗教材补遗 中国古代的门阀政治1.含义:门阀政治是指中国东晋时期出现的士族与皇权的共治的历史现象,是一种在特定条件下出现的皇权政治的变态。门阀士族是以宗族为纽带所形成的封建贵族特权的集团。它形成于魏晋之际,鼎盛于东晋,从东晋末逐渐衰落。2.兴起原因(1)历史根源:
6、东汉以来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2)政治原因:魏晋政权的统治基础是士族,皇帝依赖于士族的支持。(3)制度保障:九品中正制。3.特点(1)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重要职位。(2)经济上: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3)社会生活上: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4)文化上:崇尚清谈。4.评价:虽在一定时期内有利于统治的稳定,但缩小了选官范围,降低了统治集团的素质,造成冗员现象,不利于统治。5.衰落原因(1)经济上: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削弱了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松弛了宗族血缘纽带。(2)文化上:文化的发展和普及使士族失去了文化优势,缩小了士族与平民的差距。(3
7、)政治上:隋唐时期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剥夺了门阀士族垄断官吏选拔的政治特权。四、监察机构四、监察机构1.汉代以后各朝都有监察机构的设置,如唐代有御史台、宋代有提点刑狱司、元代有御史台等。2.作用(1)积极: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 ,防止官员贪污腐败。(2)局限:专制制度 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是有限的;监察官员只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五、民族大融合五、民族大融合蜀国与西南少数民族联系加强,吴国境内的山越和汉族共同开发了江南,西晋内迁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与汉族联系日益密切。北六、北魏孝文帝改革六、北魏孝文帝改革(选修选修1)1.历史背景(1)北魏统一
8、黄河流域后,初步结束了北方分裂割据的局面,社会环境较为安定,生产发展,民族融合 加强。(2)北魏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社会动荡不安,面临统治危机。(3)掌握朝廷实权的冯太后和孝文帝深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积极改革。2.改革内容经济推行均田制 和新的租调制政治整顿吏治,制定官吏俸禄制;设立三长制 ;迁都洛阳文化易服装、改汉姓、通婚姻、讲汉话、改籍贯3.作用(1)北方社会经济有了明显发展农业生产工具得到改进,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粮食产量增加,畜牧业得到发展。手工业生产日益活跃,商业活动也日趋活跃。(2)政权封建化加速迁都洛阳以后,鲜卑族统治者接受了汉族先进文化与制度,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
9、进程,对北魏社会政治生活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促进了民族的交流和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不仅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更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七、唐太宗七、唐太宗(选修选修4)1.主要功绩:开启“贞观之治”的局面。(1)“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a.主观上:吸取隋亡教训,心存百姓;广揽人才,知人善任;广开言路,虚怀纳谏 ;开明开放,兼容并包。b.客观上:隋朝经济的繁荣为其奠定了基础;劳动人民辛勤劳动。(2)“贞观之治”的内容a.政治:发展和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精简了机构,提高了效率;重视法制建设,颁行唐律,肃清吏治。b.经济:延续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