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之十一《诲人不倦》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论语》选读之十一《诲人不倦》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语 诲人不倦 选读 十一 课件
- 资源描述:
-
1、诲诲 人人 不不 倦倦17-2子曰: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译文译文孔子说:“人的本性是相近的,由于习染不同才相互有了差别。”【读解读解】钱穆钱穆论论语新解语新解本章孔子责习不责性,以勉人以勉人为学为学。子路为亲负米子路为亲负米17-3子曰: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唯上知与下愚不移。”【读解读解】李泽厚李泽厚 论语今读论语今读【读解】一方面,“性相近,习相远。”另一方面,“唯上知与下愚不移。”这两句话是密切相关的。“性相近,习相远”是对我们一般人,或者借用孔子在雍也篇里的词语,叫做“中人”(“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而言的。所有的中人 天赋
2、都差不天赋都差不多多,只是因为后天的教养习染不同而相差很远后天的教养习染不同而相差很远了。但“上知”与“下愚”的人却是无法改变的。因为“上知”就是“生 而知之者,是天才,生来就有某种天赋才能,而 不是靠后天教养才取得的。而“下愚”则是“困而不学,民斯为 下矣”的人。即便在生活与工作中遇到困难了都遇到困难了都还不愿意学习还不愿意学习,这 样的“下愚”,你有什么办法去改变他呢?所以,中人是性相近,习相远。而唯有上智和下愚的人是不 可政变的。译文译文孔子说:“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不分族类。”评析评析 孔子之前,“学在官府”,实行“有教有类有教有类”,即教育仅限于贵族阶层,由贵族垄断。孔子却向这种贵族
3、垄断教育发起挑战,提出了“有教无类”。“有教无类”即“教无类”,亦即主张人人有受教育权人人有受教育权,不分贵贱、贤愚、贫富、地域,都可以入学。他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见7.7)意思是说,只要只要是来拜我为师的人,我从来没有不教他的。是来拜我为师的人,我从来没有不教他的。这是对“有教无类”最好的注释。15-39子曰:子曰:“有教无类。有教无类。”【读解读解】从孔子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富有如冉有、子贡,贫穷如颜 渊,贵族子弟如孟懿子,卑贱出身如仲弓,勤奋刻苦的如颜渊,懒 惰贪睡如宰予,都成了孔门的弟子,并无贵贱亲疏的区别无贵贱亲疏的区别。孔子的弟子的出身确实很“杂”。七十二贤人中,
4、属于贵族出身的只有四人,平民子弟居多,甚至连颜涿聚这样的“梁父之大盗”(吕氏春秋尊师)也列入其中。所以南郭惠子曾问子贡:“夫子之门,何其杂也?”子贡回答说:“欲来者不拒,欲去者不止。且夫良医之门多病人良医之门多病人,隐括隐括(用以矫正斜曲的器具)之侧多之侧多枉木枉木,是以杂也。”孔子就是这样诚诚恳恳教育前来求学的人。孔子不愧是中国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7-25子以四教:文(子以四教:文(1)、行()、行(2)、忠)、忠(3)、信()、信(4)。)。【读解读解】皇疏:“李充曰:其典籍辞义谓之文。孝悌恭睦谓之行。为人臣则忠。与朋友交则信。此四者教之所先也。故以文发其蒙,行以积其以文发其蒙,行以积其德
5、,忠以立其节,信以德,忠以立其节,信以全其终也全其终也。”注释注释(1)文:文献、古籍等。(2)行:指德行,也指社会实践方面的内容。(3)忠:尽己之谓忠,对人尽心竭力的意思。(4)信:以实之谓信。诚实的意思。11-3德行(德行(1):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言语(2):宰我、子贡。政事():宰我、子贡。政事(3):冉有、季):冉有、季路。文学(路。文学(4):子游、子夏。):子游、子夏。注释注释(1)德行:指能实行孝悌、忠恕等道德。(2)言语:指善于辞令,能办理外交。(3)政事:指能从事政治事务。(4)文学:指通晓诗书礼乐等古代文献。7-34子曰:子曰
6、:“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正唯弟子不能学也。”【注释注释】若:如果说,至于,连词。岂敢:怎么敢,哪能敢。抑:只是,表示转折的连词。云尔已矣:如此罢了,复合语气词。公西华:即公西赤。正唯:正是,正因为。16-13陈亢问于伯鱼曰: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子亦有异闻乎?”对曰:对曰:“未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学诗诗乎?乎?对曰:对曰:未也。未也。不学不学诗诗,无以言。,无以言。鲤退而学鲤退而学诗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
7、曰: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学礼乎?对曰:对曰:未未也。也。不学礼,无以立。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问一得三,闻诗诗,闻礼,又闻君子之,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远其子也。”【注释注释】陈亢():即陈子禽。伯鱼:孔子的儿子,名鲤。异闻:特殊的教育。这里指不同于对其他学生所讲的内容。趋:小步快走,在人面前表示恭敬。庭:庭院。无以言:不善于说话。立:立足于社会。斯:这。远:作动词,疏远,指不偏爱。【读解读解】诗礼传家诗礼传家 过去很多文化人家的厅堂里都挂着“诗礼传家”的匾额,这 来源大概也就起于孔子对自己
8、儿子的教育了吧。而我们看到,孔子对于儿子学诗学礼的要求,的确也不 是什么与众不同的教育。在泰伯篇中,孔子就曾经说过:“兴 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在阳货篇中,孔子又要求学生 们说:“小子何莫学乎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 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所以,要求 学诗也好,学礼也好,都是对学生们的普遍教育普遍教育,而不是什 么家传秘诀。这一点也再次证明了圣人“有教无类有教无类”(卫灵公)的教育方针。7-8子曰:子曰:“不愤(不愤(1)不启,不悱()不启,不悱(2)不发。举一隅(不发。举一隅(3)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也。”注释注释(1)愤:苦思冥想而
9、仍然领会不了的样子。(2)悱:音,想说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样子。(3)隅:角落。(4)复:再次教育。5-9子谓子贡曰: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女与回也孰愈(1)?)?”对曰: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2),赐也闻一以),赐也闻一以知二(知二(3)。)。”子曰:子曰:“弗如也。吾与(弗如也。吾与(4)女弗如)女弗如也。也。”注释注释(1)愈:胜过、超过。(2)十:指数的全体,”(3)二:旧注云:“二者,一之对也。”(4)与:赞同、同意。评析评析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之一。他勤于学习,而且肯独立思考,能做到闻一闻一知十,推知全体,融汇贯通知十,推知全体
10、,融汇贯通。所以,孔子对他大加赞扬。而且,希望他的其他弟子都能像颜回那样,刻苦学习,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在学业上尽可能地事半功倍。钱穆钱穆论语新解论语新解 吾与女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此与字有两解。一谓我与汝均不如。一谓我赞许汝能自谓弗如。此当从前解。孔子既深喜颜渊之贤,又喜子贡能自知弗如,故曰:我与汝俱不如,盖亦以慰子贡。或曰:孔子无常师,好古敏求,集其大成,可谓艰矣。颜渊得之于孔子,不俟旁求。又其天姿高,过此以往,殆不可测过此以往,殆不可测。孔子自言不如,乃要其将来。此弥见圣人之谦意圣人之谦意。此章不仅见孔门之多贤,亦见孔子之胸襟,与其亦见孔子之胸襟,与其当时心情之欢悦。当时心情之欢悦。两千
11、五百年前一大教育家之气象,与夫其师弟子间一片融和快乐之精神,尽在目前矣。又按:世视子贡贤于仲尼,而子贡自谓不如颜渊。孔子亦自谓不如颜渊。然在颜子自视,或将谓不如子然在颜子自视,或将谓不如子贡。贡。【读解读解】李泽厚李泽厚 论语今读论语今读1-15子贡曰:子贡曰:“贫而无谄(贫而无谄(1),富而无骄,何如?),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子曰:“可可也。未若贫而乐(也。未若贫而乐(2),富而好礼者也。),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子贡曰:诗诗云,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3),其斯之谓与?,其斯之谓与?”子曰:子曰:“赐(赐(4)也!始可与言也!始可与言诗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已矣
12、,告诸往而知来者(5)。)。”注释注释(1)谄:音,意为巴结、奉承。(2)贫而乐:一本作“贫而乐道”。(3)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二句见诗经。卫风。淇澳。有两种解释:一说切磋琢磨分别指对骨、象牙、玉、石四种不同材料的加工,否则不能成器;一说加工象牙和骨,切了还要磋,加工玉石,琢了还要磨,有精益求精之意。(4)赐:子贡名,孔子对学生都称其名。(5)告诸往而知来者:诸,同之;往,过去的事情;来,未来的事情。3-8子夏问曰: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兮。(。(1)何谓也?)何谓也?”子曰:子曰:“绘事后素(绘事后素(2)。)。”曰:曰:“礼后乎?礼后乎?”
13、子曰:子曰:“起予者商也(起予者商也(3),始可),始可与言诗已矣。与言诗已矣。”注释注释(1)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前两句见诗经。卫风。硕人篇。倩,音,笑得好看。兮,语助词。盼:眼睛黑白分明。绚,有文采。(2)绘事后素:绘,画。素,白底。(3)起予者商也:起,启发。予,我,孔子自指。商,子夏名商。论语讲要论语讲要 马融注:“倩,笑貌。盼,动貌。绚,文也。”诗经毛亨传:“倩,好口辅。盼,黑白分。”口辅,是指面颊。黑白分,是眼球黑白分明。巧笑倩兮,巧好的一笑,面颊便展露美的笑容。兮,是语助词。美目盼兮,美目一转动,黑白分明,十分灵活。素以为绚兮,素,是指面颊与美目素,是指面颊与美目。绚
14、,是指笑倩绚,是指笑倩盼动盼动的情况。有这样美好的面目,始有笑倩盼动之美。所以绘事后素,就是绘画之事后于素。这句话既是比喻,则知素是比喻美女的口辅美目素是比喻美女的口辅美目,这是美的素质美的素质。绘事比喻笑倩盼动绘事比喻笑倩盼动,这是美的姿态美的姿态。先有美质,而后有先有美质,而后有美姿美姿,故说绘画之事在素地之后。11-22子路问:子路问:“闻斯行诸?闻斯行诸?”子曰:子曰:“有父兄在,如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冉有问:“闻斯行诸?闻斯行诸?”子曰:子曰:“闻斯行之。闻斯行之。”公西华曰:公西华曰:“由也问由也问 闻斯行诸闻斯行诸,子曰:子曰:有父兄在有父兄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