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功能课件.pptx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4528871
  • 上传时间:2022-12-17
  • 格式:PPTX
  • 页数:50
  • 大小:772.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功能课件.pptx》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思想政治教育 心理 功能 课件
    资源描述:

    1、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 (第二版)(第二版)新编新编21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系列教材世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系列教材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第二版)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第二版)关键词:心理功能 激励 态度 情绪要点提示:阐述个体行为与激励的关系,揭示思想政治教育行为激励功能的实现途径。以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的相关理论为依据,阐述思想政治教育态度转变功能的实现过程。借鉴心理学的情绪理论,揭示思想政治教育情绪调节功能的具体运用。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功能4.1 思想政治教育的行为激励功能4.2 思想政治教育的态度转变功能4.3 思想政治教育的情绪调节功能目 录4.1.1 个体行为与激励

    2、4.1.2 激励的理论依据4.1.3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激励4.1 思想政治教育的行为激励功能 行为是人所表现出来的一切活动动作的统称。不同学科对行为有不同的解释。生理学认为,行为是指可以被观察到的肌肉和外分泌腺的活动,是机体某一部分运动状态的表现。教育学认为,行为是人的知、情、意、信支配下所采取的行动。心理学认为,行为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外化。行为主义学派对行为的研究最系统,最具代表性。行为的基本模式行为的基本模式 行为主义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华生认为:人的行为是一种对刺激的反应,有什么样的刺激,就会引起什么样的反应。托尔曼的行为反应模式4.1.1 个体行为与激励 个体行为产生的心理过程个体行为产生

    3、的心理过程 人的行为不是无缘由产生的,是在心理的支配下形成的,行为是心理的外化。具体来说,人的行为与需要、动机有直接关系。人的行为与需要、动机的关系4.1.1 个体行为与激励 行为效率与激励行为效率与激励 人的积极性的动力机制 4.1.1 个体行为与激励 为了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人的行为效率,管理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都从不同的角度研究激励问题,提出了很多激励理论,可以归纳为内容型激励理论和过程型激励理论。内容型激励理论内容型激励理论 这类理论主要是研究激发动机的因素,从研究激励的起点和基础出发,分析研究人们内在需要的内容和结构,以及它们是如何推动行为的,也称需要理论。()需要层次理论)需要

    4、层次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4.1.2 激励的理论依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以下几点启示:第一,思想政治教育要以满足教育对象的需要为前提,否则就难以调动教育对象的积极性。第二,人有多种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了解教育对象的优势需要,并优先予以满足。因为优势需要才能形成动机,引发人们的行为。第三,低级需要是有限度的,一旦满足,便不再成为人们行为的推动力量。而高级需要则对人们行为具有持久的激发作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以激发人们的高层次需要为己任。4.1.2 激励的理论依据()理论。理论。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奥尔德弗()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基础上,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于 年提出的。

    5、他认为人有三种基本需要:生存需要、相互关系需要和成长需要。其英文第一个字母分别是、,所以也称为 理论。人们在寻求满足较高层次需要的过程中遵循以下三个原则:第一,愿望-加强律,即每一层次的需要,得到的满足越少,则对满足这种需要的渴望越大。第二,满足-前进律,即较低层次的需要越是得到满足,则对较高层次的需要越是渴望。如人的生存需要越是得到满足,渴望满足关系需要和成长需要的强度就越大。第三,受挫-倒退律,即较高层次的需要满足受到阻碍,则转向追求较低层次需要的满足。4.1.2 激励的理论依据 ()成就需要理论。)成就需要理论。成就需要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麦克利在世纪 年代做了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

    6、上提出的。成就需要理论抛开人的基本生理需要,主要研究在人的生理需要基本得到满足的前提下,人还有哪些需要。麦克利兰认为人的较高层次需要可以划分为权力需要、亲和需要和成就需要。成就需要理论的主要观点如下:第一,决定成就需要的因素有两个:直接环境和个性。成就需要是直接环境和个性的函数。第二,成就需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密切。第三,成就需要可以通过教育培训获得。第四,成就需要受组织经营管理状况的影响。4.1.2 激励的理论依据()双因素理论。)双因素理论。双因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于1959年提出的。双因素理论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他告诉我们不是所有的需要得到满足都能激励起人们的积极性,只有那些被称

    7、为激励因素的需要得到满足才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双因素理论所提出的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实际上也是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的问题。双因素理论4.1.2 激励的理论依据 过程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 过程型激励理论主要研究从动机的产生到采取具体行动的心理过程,试图弄清人们对付出劳动、功效要求和奖酬价值的认识,即从外在诱因入手研究激励问题。()期望理论。)期望理论。期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于1964年提出的。其基本模式是:激励力量()期望值()目标效价()。运用期望理论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选择的目标适宜。第二,注意提高目标效价。第三,正确运用奖惩机制。()公平理论。)公平理论。公平理论是美国行为学教授亚

    8、当斯于1967年提出的。公平理论认为,人的工作动机不仅受所得绝对报酬的影响,而且受相对报酬的影响,即一个人不仅关心自己收入的绝对值,而且关心自己收入的相对值。4.1.2 激励的理论依据()目标设置理论。)目标设置理论。目标设置理论是美国马里兰大学管理学兼心理学教授洛克于1968年开始研究和实践的一种激励方法。第一,关于目标的类型,洛克将其分为三种,一是内在的有意识的目标,二是内外交互的目标,三是外在的无意识的目标。第二,在进行目标设置时,洛克提出应着重把握以下环节:一是目标设置要有一定的难度,但又要在能力所及的范围之内。二是目标要具体明确。第三,目标设置理论提出目标有两个最基本的属性:明确度和

    9、难度。这两个因素对绩效具有重要影响。首先,明确的目标有助于提高工作绩效。其次,还要把握好目标难度,使目标难度与个体的实际水平相吻合。应设定中等难度的目标,而难度过高的目标不利于对人的行为产生激励作用。第四,对于影响个体目标设定与绩效之间关系的因素,洛克提出在目标与绩效之间存在着四个调节因素,即能力、目标承诺、反馈和任务的复杂性,它们的变化影响个体的绩效水平。4.1.2 激励的理论依据目标设置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很多启示。第一,目标设置必须符合教育对象的内在需要和能力水平。第二,目标设置的内容要具体明确,可以量化的目标最好。第三,目标要有阶段性,应将长远目标分解为阶段目标。第四,目标的难度拟

    10、定要适当,过高、过低都不能收到良好的激励效果。第五,合理运用反馈机制。积极的反馈能使教育对象产生积极的情绪反应,对其行为起到激励作用,以更高的热情进行工作,形成良性循环。第六,目标设置应注重对个体努力程度的反应,进行个性化的工作衡量。因为个体存在着能力、资历、个性性格等各方面的差异,所以目标设置应具有个性化。4.1.2 激励的理论依据 从广义上讲,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激励活动,对人具有极强的激励作用。从狭义上讲,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充满了激励,具有重要的激励功能。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激励原则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激励原则 正确的激励原则是保证激励作用充分发挥,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

    11、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激励原则主要有:()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相结合的原则。)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相结合的原则。内在激励是自身产生发自内心的一种激励力量。内在激励更稳定、更持久、更有力,是一种主导性的激励。外在激励来自学习、工作、生活的外部,是教育者采取一定的措施、强化组织成员的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的激励方式。外在激励来自学习、工作、生活的外部,是教育者采取一定的措施、强化组织成员的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的激励方式。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都以个体需要为起点,以实现目标为目的。但两者之间又有明显的区别。4.1.3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激励()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

    12、合的原则。物质激励是指以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求为主要目的的激励形式,其激励物是金钱、物品等。精神激励是指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主要目的的激励形式,其激励物是奖状、奖章、称号等。()公平公正原则。)公平公正原则。公平理论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激励必须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否则就会使教育对象产生不公平感,影响其积极性的调动和发挥。()因人制宜原则。)因人制宜原则。激励的诱因是根据人的未满足的需要设置的,而人与人的需要是千差万别的,因此,激励应遵循因人制宜的原则,从教育对象的现实需要入手,采取不同的激励手段,以满足教育对象的具体需要。4.1.3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激励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激励思想政治

    13、教育中的激励方法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中激励的方法很多,如政策激励、目标激励、榜样激励、强化激励、信任激励、成就激励等。归纳起来,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在教育对象行为之前所采取的激励方法,以目标激励为代表;第二类,在教育对象行为过程中所采取的激励方法,以强化激励为代表;第三类,在教育对象行为之后所采取的激励方法,以奖励激励为代表;第四类,贯穿于教育对象的行为始终,或者说是正确运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关系的激励方法,以信任激励为代表。4.1.3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激励 ()目标激励。)目标激励。目标激励是利用一定目标对动机的刺激作用,去激励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方法。根据激励理论,运

    14、用目标激励法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目标对教育对象要有价值,即目标对教育对象的效价高。第二,目标要有挑战性和可行性。第三,目标要有层次性和阶段性。第四,目标要明确具体。第五,目标要有社会性,即在设置目标时,既要考虑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也要考虑个人的利益。4.1.3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激励()强化激励。)强化激励。强化激励是指教育者通过对教育对象行为的肯定,使其行为继续发生的激励方法。()信任激励。)信任激励。信任激励是教育者通过对教育对象的信任、尊重、任用、支持等激发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激励方法。实施信任激励应当做到以下几点:其一,相信人的能力、觉悟,尊重人的意志和人格;其二,放手发

    15、动群众,支持群众的首创精神,为人们施展才华提供条件和机会;其三,吸收员工参与决策和管理,激发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其四,从思想上、工作上和生活上关心人、爱护人,体察人的困难,理解人的难处,设身处地地替教育对象着想;其五,正确对待犯错误的人,给其改正错误的机会。4.1.3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激励4.2.1 态度与行为的关系4.2.2 态度转变的理论依据4.2.3 思想政治教育与态度转变4.2 思想政治教育的态度转变功能 态度与行为的关系非常密切,人的态度会在很大程度上指导人的行为。态度是个体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较为稳固的心理和行为倾向。这就是说,态度是主体对客体的心理反应,态度是一种稳定的心理

    16、倾向,态度对人的行为具有指导性和动力性的影响。态度的构成态度的构成 态度作为一种心理状态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目前大多数社会心理学家对态度的构成持一种“三元论”的看法,即认为态度是由认知、情感、意向态度是由认知、情感、意向三种成分构成的。三种成分构成的。态度对行为的影响态度对行为的影响 态度是一种心理倾向,一种行为反应倾向,态度对人的行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首先,态度决定行为对象;其次,态度调节行为方向;再次,态度预定行为模式;最后,态度影响行为效率。4.2.1 态度与行为的关系 一般来说,态度的转变分为两种:一种是改变原有态度的强度,但方向不变,此为一致性改变;另一种是以新的态度取代原有的态度

    17、,即方向的转变,此为不一致改变。态度形成与转变的理论依据有以下几种:认知失调理论认知失调理论 认知失调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菲斯汀格于年提出的。他认为,人的整体认知结构是由若干知识、态度、观点、信念等组成的,以上每一项内容就是一个认知因素。人的认知结构 菲斯汀格提出的改变认知不协调状态的途径有以下几种:其一,改变某一认知因素,使其与其他因素趋于协调。其二,强调某个认知因素的重要性,而淡化另外一个认知因素。其三,增加新的认知因素,使原有的认知冲突得到缓解和解决。4.2.2 态度转变的理论依据 认知平衡理论认知平衡理论 认知平衡理论是海德 于年提出的。海德认为,人的心理活动是在人与社会因素(社会事件、

    18、他人、文化观念等)的相互作用中实现动态平衡的。因此,他人的态度对于个体态度的形成和转变具有重要影响。海德的-模型4.2.2 态度转变的理论依据 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他人建立的关系是通过某些事形成的,如果用 代表态度主体,用 代表与态度主体关系密切的另一个人,用 代表态度对象,这里就存在一种 封闭的三角形模式.认知说服理论认知说服理论 认知说服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传播学家霍夫兰于年提出的。他认为态度的转变是一个系统工程,既受说服者可靠性和专业性的影响,又受信息沟通的艺术和方式、方法的影响,同时还受被说服者原有的态度和各种人格特征及当时环境状况的制约。他提出的认知说服模型如图所示 认知说服模型 4.

    19、2.2 态度转变的理论依据()说服者)说服者信息源信息源 作为信息来源的劝说者,不仅其劝说的内容,而且其本身的许多条件都会对说服对象的态度转变产生不同的影响。说服者自身的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专业性(专家身份);其二,可靠性;其三,吸引力.()信息传递的方式。)信息传递的方式。在说服过程中,信息传递的方式不同,说服效果也大不相同。其一,信息的差异性;其二,信息的情绪性;其三,信息的组织性。4.2.2 态度转变的理论依据()目标对象)目标对象被说服者。被说服者。在说服过程中,被说服者是个具有能动性的复杂系统,任何外部影响都要通过说服对象自身的因素而起作用。因此,研究被说服者自身影

    20、响态度改变的因素相当重要。其一,原有的态度强度。被说服者原有的态度强度对于其改变态度具有重要影响,而被说服者原有的态度强度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态度系统的稳定性;态度的阶段性;态度的时间性;承诺。其二,心理免疫。个体的心理免疫力与以下两个因素有关:一是支持其态度的论点、论据是否充分,二是对相反观点的心理准备。其三,人格特征。人格特征是人们在与生俱来的生理特点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等长期影响并通过个人的实践活动形成的稳定特性,它对个人理解与接受当前的信息,是否或在多大程度及速度上去改变原有态度,以及以何种方式去表达态度都具有重要影响。智力因素、性格特征、自我心理防卫机制。4.2.2 态度转变的理

    21、论依据()情境因素。)情境因素。情境因素虽然不是与劝说过程直接相关的变量,但它们也是影响态度改变的一种背景因素,对于态度对象的态度变化起着辅助作用。其一,强化。说服者在说服过程中,如果能够利用周围环境中的因素,营造出某种氛围,则会对说服过程产生强化作用,增加其影响力,有利于态度对象的态度改变。其二,预警。预警是指如果人们在接受劝说前,预先了解了劝说的内容,则会使说服对象有机会组织起相反的观点而产生心理免疫,从而更有力地抵御这一观点的说服。其三,分心。分心是指利用某些内外刺激因素的干扰,引起态度对象的注意力转移,使之难以把注意力集中在对所接受信息的抵制和反驳上,从而提高说服效果。但是,如果分心过

    22、度,说服对象根本没有注意到说服的内容及其合理性,也不利于态度的改变。4.2.2 态度转变的理论依据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态度转变过程由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教育环境等几个要素或环节构成。教育者与态度转变教育者与态度转变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对于教育对象的态度转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育者的威信是决定教育对象的态度转变的关键因素。()教育者的个性对于教育对象的态度转变起着渗透作用。()教育者的言行对于教育对象的态度转变起着示范作用。4.2.3思想政治教育与态度转变 教育对象与态度转变教育对象与态度转变 根据霍夫兰的认知说服理论,教育对象原有的态度体系、态度强度、心理免疫以

    23、及人格特征的不同,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程度也大不相同。()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教育对象的思维方式、认知方式不同,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接受程度和接受方式也不相同。教育对象的思维方式对态度转变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遵从教条的人难以改变态度。第二,思维缜密的人难以改变态度。第三,对确定性需求高的人难以转变态度。()个性特征。)个性特征。教育对象的个性特征也将直接影响他们的态度改变。()性别因素。)性别因素。从性别角度说,女性在一般情况下比男性更容易改变态度。因为女性的场独立性通常低于男性。同时,女性更容易被感情所打动。4.2.3思想政治教育与态度转变 教育内容与态度转变教育内容与态度

    24、转变 教育内容对教育对象的态度转变具有直接影响。选择恰当的、时代感强的教育内容是促使教育对象接受教育、完成态度转变的重要方面。()坚持教育内容的科学性。)坚持教育内容的科学性。第一,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赋予其新的时代特征。第二,不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领域。第三,将理论学习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注意教育内容的系统性。)注意教育内容的系统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体系中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等理论。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对社会成员的思想政治品德

    25、施加影响的社会实践活动,还可以具体划分为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和法制教育。4.2.3思想政治教育与态度转变()强化教育内容的时代性。)强化教育内容的时代性。第一,把握时代方位,不负历史使命。第二,坚持“灌输”理念,改变“灌输”策略。第三,重视人文精神培养,提高人们的道德选择能力。第四,坚持与时俱进,注重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课题。第五,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形象。4.2.3思想政治教育与态度转变 教育方式与态度转变教育方式与态度转变 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想达到转变教育对象态度的目的,必须讲究方式、方法,采用教育对象喜闻乐见的方式,利用活泼、新颖的教育方法。()实现教育方式上的四个结

    26、合。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方式 应该符合教育对象的心理特点、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身规律、符合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善于刺激教育对象的无意注意,进而引起其有意注意。根据霍夫兰的认知说服理论,要想使思想政治教育富有成效,就必须选择适当的信息传播方式,以刺激灌输客体的无意注意,进而引发其有意注意 ()强调教育过程的互动性。()强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借鉴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辅导的活动方式。4.2.3思想政治教育与态度转变 教育环境与态度转变教育环境与态度转变 思想政治教育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进行的,环境因素对教育对象的态度转变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善于创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27、充分利用教育氛围中的有利因素来实现教育对象的态度改变。()优化社会环境,培养教育对象的积极态度。)优化社会环境,培养教育对象的积极态度。我们每个人从来到社会的第一天起,就必然生活在一个特定的社会环境中,而这个特定的社会环境就决定了人的成长和发展。社会环境对教育对象的态度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强化情境因素,激发教育对象的积极情感。)强化情境因素,激发教育对象的积极情感。根据霍夫兰的认知说服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如果能够利用周围环境中的因素,营造出某种氛围,激发起教育对象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则会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强化作用,增加其影响力,有利于教育对象接受教育、改变态度。()提供实践环境,使教育

    28、对象在实践中转变态度。)提供实践环境,使教育对象在实践中转变态度。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提供更多的机会引导教育对象参与社会实践,促使教育对象在实践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服务社会,形成正确的社会态度。4.2.3思想政治教育与态度转变4.3.1 情绪的内涵4.3.2 情绪的影响因素4.3.3 负性情绪的种类及表现4.3.4 情绪的调节与管理4.3思想政治教育的情绪调节功能 情绪是我们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脑的功能,它与个体的切身需要和主观态度密切相连,与人的生命和健康息息相关。情绪的概念及构成情绪的概念及构成 心理学大辞典将情绪定义为:情绪是有机体反映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

    29、的态度体验。情绪的每一次发生,都融合着生理和心理、本能和习得、自然和社会诸因素的交叠。情绪的基本要素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主观感受。第一,主观感受。情绪是一种内心感受和体验,人的不同情绪状态必然会反映在人的知觉上,形成不同的内心感受和体验。如果客观事物符合个体需要,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否则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第二,生理反应。第二,生理反应。人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心律、血压、呼吸乃至内分泌、消化系统等,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例如,人在焦虑状态下,会感到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而在愤怒状态下,则会面红耳赤、血压升高。第三,行为表现。第三,行为表现。个体在产生某种情绪体验时,一般会伴随着身体各个部位

    30、动作及姿势的变化、面部表情的变化和声音的变化,即通过肢体语言表现出来。4.3.1 情绪的内涵 情绪的特点情绪的特点 人的情绪是可以被认识并掌控的,情绪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情绪的两极性。()情绪的情境性和可变性。()情绪的外显性和内隐性。()情绪的个体性和扩散性。()情绪的有因性和可调性。4.3.1 情绪的内涵 情绪对身心健康及行为的影响情绪对身心健康及行为的影响 情绪作为人最重要的心理因素,对人的健康和生活具有重要影响。()情绪影响身体健康。()情绪影响心理健康。()情绪影响行为效率和潜能发挥。积极的情绪和心态能激发潜能,消极的情绪和心态则会抑制潜能。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弗雷德里克森教授提出了积

    31、极情绪的扩展和建构理论,他认为:消极情绪,如焦虑、愤怒,使个人的即时思维 行动范畴变窄,于是人们倾向于选择一种特定的自我防御式行为方式;积极情绪能扩建个人的即时思维 行动范畴,使个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产生创造性的思想和行为。拥有良好的情绪,能够促进潜能开发,带来成功和财富。4.3.1 情绪的内涵 人的各种情绪都是有缘由的。了解影响情绪的各种因素,可以帮助我们有效调节情绪,保持良好心态。情绪与情境情绪与情境 人们情绪的产生,必然有其发生的情境。情绪与需要情绪与需要 情绪的产生和变化背后都有一个重要因素的作用需要的满足与否。情绪与认知情绪与认知 认知对情绪具有重要影响。情绪与行为情绪与行为 行为

    32、是人的情绪的重要表现形式,而情绪对行为也会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情绪与生理情绪与生理 情绪与人的生理状况关系密切。情绪与个性情绪与个性 情绪还与每个人的性格和气质相关。4.3.2 情绪的影响因素 4.3.2 情绪的影响因素 4.3.2 情绪的影响因素 负性情绪即减力情绪,在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或长或短地存在。及时调节教育对象的负性情绪,培养积极情绪,使教育对象的情绪处在健康、稳定的状态,这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心理功能。焦虑焦虑 焦虑是一种复杂的心理,它始于对某种事物的热烈期盼,形成于担心失去这些期待、希望。焦虑情绪本身并非是一种情绪困扰,适度焦虑有益于个人潜能的开发。抑郁抑郁 抑郁是一种愁

    33、闷的心境,表现为情绪反应强度不足、压抑苦闷、长吁短叹、缺乏热情;负面自我评价,无价值感,悲观失望;反应迟钝、话语减少、食欲不振、乏力、活动水平下降,对生活学习失去兴趣,无法体验到快乐;回避与人交往;自卑、自责、自罪,甚至有自杀倾向。冷漠冷漠 冷漠是一种情绪反应强度不足的现象,表现为感觉贫乏、缺少热情,对人对事漠不关心。4.3.3负性情绪的种类及表现 自卑自卑自卑是一个人在和别人比较时,由于低估、轻视自己而产生的不良情绪状态。自卑感强的人常表现为失望、悲观、依赖、退缩、犹豫等。嫉妒嫉妒 嫉妒是一个人不愿意别人超过自己而产生的一种负性情绪体验,是对才能、名誉、地位、权力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的

    34、一种心态。嫉妒是一种狭隘的心理,是软弱无能的表现。嫉妒被称为人际交往的“肿瘤”。愤怒愤怒 愤怒指行动受挫或自尊受伤时产生的一种极度紧张、具有强烈的爆发性的负性情绪,表现为暴跳如雷、大喊大叫,甚至大打出手等非理性行为。孤独孤独 孤独是人们比较普遍的情绪体验,是一种封闭心理的反映,是感到自身和外界隔绝或受到外界排斥时所产生的孤伶苦闷的情绪状态。孤独感常与寂寞感相伴而生。4.3.3负性情绪的种类及表现 人的喜怒哀乐就像一年四季般自然发生,无法回避。但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引导教育对象学会觉察情绪、接纳情绪、调控情绪,以积极的情绪状态投身学习、工作和生活。敏锐觉察情绪敏锐觉察情绪 健康的情绪,首先是情绪上

    35、的成熟与平和,是指一个人的情绪的发展、反应水平和自我控制能力与其年龄和社会要求相适应,并为社会所接受。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阐述关于“自我实现者”的情绪特点时,曾经提出了健康情绪的六个特征:其一,适度的欲望;其二,有清醒的理智;其三,平和、稳定、愉悦和接纳自己;其四,对人类有深刻、诚挚的感情;其五,富于哲理、善意的幽默感;其六,丰富、深刻的自我情感体验。4.3.4 情绪的调节与管理 平和接纳情绪平和接纳情绪 人的情绪色彩斑斓,千变万化,就像万花筒一样。人们都希望自己拥有正性情绪,排斥、不接纳自己的负性情绪。有效调控情绪有效调控情绪 调控情绪也就是管理情绪,即要及时调节不良情绪,培养积极情绪,让情

    36、绪表现出稳定、适度、健康的特征,以理性、平和的方式待人接物,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怒不暴、急不躁。()化解负性情绪。)化解负性情绪。负性情绪会对自身、他人、社会带来伤害,因此要学会运用各种方法及时化解负性情绪。第一,情绪宣泄法。第二,注意转移法。即把注意力从引起不良情绪反应的刺激情境,转移到其他事物上去,通过从事其他活动缓解负性情绪。4.3.4 情绪的调节与管理 情绪的宣泄方式()自我平衡情绪。)自我平衡情绪。人对自己的情绪具有调控能力。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帮助教育对象学会情绪的自我调节和管理,做情绪的主人。自我安慰是常用的自我平衡情绪的方法。自我安慰又有两种具体表现形式:“酸葡萄式”和“甜

    37、柠檬式”。4.3.4 情绪的调节与管理()培养积极情绪。)培养积极情绪。美国心理神经免疫学家亚瑟斯通研究发现,令人振奋的事件对免疫功能的积极影响要强于令人沮丧的事件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引导教育对象在生活中善于培养积极情绪。第一,积累快乐。快乐并非仅仅是一种兴奋的感受和体验,快乐还是一种平衡和创造的能力,是一种面对生活的态度和勇气。第二,巧用心理暗示。心理暗示就是个人通过语言、形象、想象等方式,对自身施加影响的心理过程。第三,参加文体活动。运动可以促进多巴胺的分泌,减轻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带来愉快的心情。散步、跑步、打球、瑜伽、游泳等运动有助于身体内部的节律改善,转移人对压力的关注,让疲惫的身心获得喘息。文艺活动也能让人释放身心压力,有效调节情绪。4.3.4 情绪的调节与管理 根据内容型激励理论和过程型激励理论,思考其对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激励有哪些启示?如何运用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方法及教育环境中的因素,促成教育对象的态度转变?人的情绪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你学会了哪些情绪调节的方法?思考题刘永芳 管理心理学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阿伦森 社会心理学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刘宏 管理心理学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金盛华 社会心理学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孟昭兰 情绪心理学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拉丰 激励理论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阅读书目END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功能课件.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528871.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