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校本研修精选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教师的校本研修精选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师 校本 研修 精选 课件
- 资源描述:
-
1、n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专业发展成了目前教育界及全社会关心的热点话题。同时,在教师继续教育话语体系中,“研修”正逐渐取代“培训”成为主流话语,“基于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在学校中”“”“为了学校为了学校”的校本研修,作为一种最有效、最经济、最实用的学校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的机制和模式,已为广大学校教育工作者普遍接受和广泛运用。校本研修是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方式、研究方式、学习方式、历练方式的一场深刻变革。那么究竟研修什么?怎么研修?一、校本研修的涵义一、校本研修的涵义一、校本研修的涵义一、校本研修的涵义n校本研修是相对于“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师教育教研活动。从内涵
2、来讲,它更偏重于校本培训的意义,它提倡“以校为本”,“教师即研究者”和“提高教师专业修养”为核心的专业发展的理念。校本研修活动内容多来自于教师的自主需求,活动过程又与校本教研相同。n管理者和研究者要注意研修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组织、调控、引领,从而达到教师自主发展的目的。通过研修,创设一种教师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切磋、交流的学校文化环境,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发展的场所,也成为一个促进教师不断成长与提高的学习共同体一、校本研修的涵义二、校本研修的内容n校本研修的内容十分丰富,可以说一切与学校教育、学校管理有关的因素都是校本研修的对象和内容。从宏观看,最主要的是五个方面:n1.政策法规n2.
3、职业道德n3.相关知识和技能n4.学校常规管理n5.其它素养的修炼三、校本研修的形式三、校本研修的形式四、校本研修的价值n1.使教师成为学习者n 2.使教师成为反思者n3.使教师成为合作者n4.使学校成为学习型组织1.使教师成为学习者 学习者的学习不是单纯被动地接收来自外部世界的信息,而是要经过自身的主动建构,使新旧知识经验得以同化和顺应同化和顺应,从而使自身知识经验系统逐步走向完善。教师成为学习者,首先是终身学习化社会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学习不再只是一种义务,同时也是一种责任和权利。其次其次是教育自身的内在必然性,强调教师在参与教育实践、改革时以学习者的心态投入其中,不仅做知识的传递者,还要做
4、实践的探索者、研究者。校本研修实质上内在地包含了教师作为学习者的理念。教师作为学习者体现在教育实践中,教师不能一味地依靠职前教育获得的知识技能,不能一味地追求和依靠现成的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而应在批判地吸收、合理地运用已有教育科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自身不懈的学习、探索、反思、研究,建构个人化教学知识。反思是校本研修的基本要素之一,贯穿于研修的整个过程。反思是对经验的过程、依据和结果进行主动的、持久的、周密的思考,通过审视目的、反观自身教育实践,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育实践合理性。反思性教学的过程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因为反思的过程实际上是使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地体现
5、双重角色:既是引导者又是评论者;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通过反思、研究,教师可以形成对教育现象及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使自身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提高教学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克服被动性、盲目性。而且,教学与反思相结合,还可以帮助教师在劳动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的愉悦,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维品位,从而改革教师的生活方式,使其体会到自己存自身的价值与意义。2.使教师成为反思者3.使教师成为合作者使教师成为合作者 学校的环境、教学的活动、同事的影响及其学生等外部因素影响着教师个体的发展,教师正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开展校本研修,不仅能为每个教师的实践成长创造机会,更能根
6、据每个教师不同的成长规律给教师专业发展以不同程度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理论认为,教师在职阶段良好的生存环境与和谐的人际交往是教师专业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教师行动的知识或实践性知识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逐渐得到培养和发展的。诚然,教育实践中的一部分问题可以而且能够依靠对理论知识的套用而得到解决,而大部分问题的解决更多地依靠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对各种教育情景的独特理解以及实践性知识的积累。校本研修作为教师在职发展的方式,重视校园文化氛围和合作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重视实践性知识在教师知识体系中的主导和战略性地位,重视教师实践中的反思。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看,校本研修在促进教师掌握和改进这些
7、实践性知识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4.使学校成为学习型组织使学校成为学习型组织n校本研修是立足于学校,解决学校教育教学实践问题,充分发挥教师的自我教育形式,其根本追求在于教师不断成长,学校不断发展,学生不断进步,是目前能真正落实“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全程学习”理念,打造“学习型团队、学习型组织”的唯一有效途径。n学校是教育的基本单位,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是教育发展的根本所在,也是教师发展的保证,开展校本研修与建立学习型组织的理念是一致的。学校要成为学习型组织,其本质在于学校必须要有良好的文化氛围,必须要有发展和变化,学校中的每个成员必须以正确的方式开展学习和工作,以使学校成为具有强大
8、生命力的和不断进步的组织。校本研修活动的开展所强调的对话、交流、分享,恰好建立了良好的文化氛围,促使每个教师以正确的方式开展学习和工作,使学校成为学习型组织。五、校本研修的理念n1、目标定位的双重性目标定位的双重性n2、教师是研修活动的主体、教师是研修活动的主体 培训目的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培训的理念和实践中,容易导致直面教师实际问题的不足,从理论到理论“空对空”。教师不能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实际帮助,容易失去对培训的信任,失去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研强调面向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但只关心实际问题却没有关注通过解决问题提高教师,一方面教育教学中问题层出不穷;另一方面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没有提
9、高,问题始终是问题。研修既强调以教学实际问题为主,以参与解决问题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又强调解决教学问题必须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前提,通过教师专业发展实现教育教学问题的最终解决。1.目标定位的双重性:培训和教研2.教师是研修活动的主体教师是研修活动的主体n研修中,教师是主体,是话语的主体,改变培训过程中失语的状态。一线教师要从被动的承受者向积极主动的参与者转变。培训者将从单一的话语者角色向研修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引导者等角色转变。n当教师成为主体时,他们带来的话语必然是实践的话语,一线教师的问题、经验和体会将成为话语的主要内容,它将改变过去培训中理论性话语一统天下的局面,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针对性和
10、实效性。n教师的问题首先由教师思考和解决,解决的方法首先从已有经验中寻找。事实上,因教育情境的复杂多样,专家很难找到比一线教师更有专家很难找到比一线教师更有价值的方案价值的方案。在学校的研修环境下,研修小组要不断将解决方案用于自身教学实践,进一步验证解决问题的设想,边设计、边实践、边观察、边改进。3.以灵活性总结为研修内容的选择方式以灵活性总结为研修内容的选择方式n灵活性总结方式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内容选择,是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形成需要讨论和解决问题的一种研修内容的概括方式。在研修中,由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提出研修的问题,赋予教师以研修内容的选择权、主动权,把教师在实践中遇到的、思考的问题置于研修的
11、中心地位,优先安排和组织。灵活性总结有利于体现对教师主体的尊重,使研修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利于教学实践问题解决和教师专业发展有机统一。n灵活性总结强调:校本研修应该主要定位于解决教师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教师是在解决问题中前进的,解决一个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就取得一点进步。4.强调对话、交流、分享强调对话、交流、分享n校本研修是教师的经验交流、成果分享的“专业对话”活动。在研修中,参与主体围绕共同主题,彼此敞开,共同对话,彼此分享和帮助。n交流与分享需要“深度汇谈”与“讨论”的技术。n深度汇谈是自由和有创造性地探究复杂而重要的议题,它要求所有参与者必须将他们的假设悬挂在面前,也就是敞开心
12、扉,对参与者开放;所有参与者必须视彼此为工作伙伴,这样可以在团体沟通中,使彼此的思维不断得到补充和强化。在深度汇谈中,人们不是为了赢得讨论,而是使自己变成自己思维的观察者。讨论则是参与者提出不同的看法,并加以辩护,在讨论中,参与者根据共同意见,一起分析比较各种想法,从中选择一个较佳的想法形成结论或行动方案。六、校本研修的要素n主题:对校本研修的理解及您所在学校研修的方式、内容、效果如何?n形式:分组讨论、代表发言第二部分:第二部分:一、什么是一、什么是“基于课例的校本研修基于课例的校本研修”二、为什么做二、为什么做“基于课例的校本研修基于课例的校本研修”三、教师在课例研究中成长三、教师在课例研
13、究中成长四、案例展示四、案例展示对“课例研究”的理解对“课例研究”的一般理解n1、“课例研究”的意义n2、“课例研究”的基本过程n3、“课例研究”的成果分享1、“课例研究课例研究”的意义的意义n课例研究是一种长期的持续不断的改进提高模式。课例研究是一种改进的过程,具有阶段性,是一种长期的教学实践,并不是一种激进的教学变革。n课例研究始终聚焦于学生的学习。“课例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课堂教学评价的根本在于清晰的特有的学习目标,教学改革总是围绕学生的思维和学习。n课例研究直接围绕着具体的教学情境。“课例研究”尊重教学的复杂性和整体性特点,课例研究中产生的知识马上可以得以应用。n课例研
14、究是教师合作完成的。通过团体运作的方式改进教学,教师能够分析课堂教学,相互之间进行启发,进一步学会教学。2、“课例研究课例研究”的基本过程的基本过程2、“课例研究课例研究”的基本过程的基本过程n(1)小组会谈:研究与准备。教师共同为“研究课”做出详细的计划。n(2)研究课1:实施。由一名教师在真实的课堂上讲授“研究课”,其他教师进行观课活动。n(3)小组会谈:反思与改进。教师团体聚集一起讨论“听课情形”。n(4)研究课2:第二次实施(可选择)。另一名教师(或同一名教师)在另外的课堂教授“研究课”,其他教师进行观课活动。n(5)小组会谈:反馈与存档。随后教师讨论“听课情形”。3、“课例研究课例研
15、究”的成果分享的成果分享n(1)报告与出版物n(2)校外顾问n(3)课例研究“开放日”n(4)课例研究的管理n(5)课例研究的传播 重视群体智慧的校本研修来自青浦区珠溪中学物理教研组系列研修活动的报告n珠溪中学,上海青浦朱家角镇上的一所农村初级中学,生源不理想,物理成绩处于全区中游偏下的位置。珠溪物理组,三位老教师和四位年轻教师组成的集体,老教师中最年轻者三年后将退休,年轻教师中最长者有着五年的教龄。校本研修过程全记录n阶段一:面对学生厌学,唤醒改变的自觉n提出了一个话题:请教师们说说面对课改,他们的困惑或苦衷。可能“话题”正切中了教师们的现状,是教师们平时想说而又没有机会谈论的,在座的教师一
16、下子话多了起来。n“拿我带的两个班来说,学生连最简单计算都会不可思议地出错,手把手地教还是教不会,物理差的学生其他成绩也差,各科老师轮番找他们补课,于是用于物理的个别辅导时间少得可怜。”n“像实验中学不仅多媒体设备好,教音频时还有学生弹吉他演示,我们的学生吉他都买不起,不要说会弹了。”n“我们的学生很多来自农村,不仅调皮,学习动力也不足,为了让他们学好,我们真是动足了脑筋”n“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坐下来听。”徐老师叹了口气说。n教师们似乎很平静地谈着,但还是能透过这平静看到面对学生厌学,教师们的苦恼和压力。人们对行动的产生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结果与自己的行动是不相关的(外部控制),另一种认为结果与
17、自己的行动有直接的关系(内部控制)。n让我们不安的是教师们并没有积极地从自身的教学中去找原因、找解决的办法,而只是将学生厌学归因于诸多客观的因素。作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者和支持者,当听到教师们这样的归因,是焦虑的。怎么办?接着徐老师“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坐下来听”这句话,抛出了第二个话题:用什么办法能让学生听,而且听了能懂呢?n我们的初衷是:面对学生厌学,唤醒教师改变的自觉,改变观念、方法、手段、策略等,让我们的教更适合学生的学。阶段二:情境议题过大,看来要由具体课例启动n教师们是用心的,谈到这个话题也是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不同的老师亮出了他们不一样的做法和想法。n“这次我教电路时,把学生
18、带到了实验室,让他们动手做一做,结果这次测验很多学生这部分掌握得挺好的。学生的兴趣很重要。”n“其实不仅是教具,创设一些有趣的学习情境也相当重要。有时我会将电视里看到的一些与物理有关的事情给学生讲,初中生还是小孩子,和生活联系的物理是他们感兴趣的”n“是啊,现在有些教学类的电视节目就是创设了一些很有趣的情境,让孩子有兴趣去动脑筋,然后学习一些科学的概念和原理。”n“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也是物理课改提倡的。”n情境,创设一些教学情境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谈到这里时,教师们你一句我一句地说开了,讨论一下子变得热烈了。显然对于如何改变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愿意学习物理
19、,是七位教师内心共同关注的问题。但是我们也发现,教师们这样的谈话似乎显得有点空泛,因为所谈论的都还只是在课的边缘,是一些去情境化的抽象表征,并没有真正涉及物理这门学科本身的教与学。看来“情境”这个议题太大,要由具体的课例启动。n谭老师建议由她来上滑轮这一课作为大家具体研讨的对象,她先备课,拿出教案。谭老师的建议马上得到了我们全体的响应。因为我们都明白,镶嵌于具体情境中的“课例”,是教师专业知识激活或重构的“触媒”;源于真实问题的课例,能为我们提供一个共同探索、发展和分享相关教学技能和教学经验的平台。阶段三:有话可说,引发异质讨论n两天后,谭老师拿出滑轮的教学设计,分了六个环节:情境创设,导入新
20、课学生观察,了解滑轮结构学生动手组装,认识两种不同的滑轮:定滑轮和动滑轮实验探究,体验两种滑轮的不同作用:定滑轮只改变力的方向,不省力;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但能省力运用挂图,帮助学生建立滑轮与杠杆的联系(滑轮是一种变形的杠杆)小结归纳。n作为一个有经验的教师,谭老师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她先前的经验,也关注到了一些细节。比如:n在引入部分,谭老师是这么说的“以前曾用多媒体作为情境引入,近期学校设备改造,这个设计否定了。现在我考虑的是用语言还是用实物引入。语言情境引入,就我们学生情况看,他们会想象不充分;实物情境引入,好像又太费时间。”n 在讲到学生实验探究,体验两种滑轮的作用时,谭老师又说:“为
21、了让实验数据与结论相符,滑轮下挂的祛码要大,而且最好要比滑轮的自重大很多。”滑轮一直是初中物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在座的七位教师也都有教滑轮的经验,所以对于谭老师的教学设计,教师们非但不陌生,而且都感到有很多话要说。教师们各抒己见:n用定滑轮提重物,学生容易掌握,但用动滑轮就不会了,因为学生不能想象,提重物时连同滑轮一起往上提,竟然会省力。这个设计估计学生掌握很困难。n要求学生组装滑轮时,教师一定要铺垫好,指导语要明确,尤其是动滑轮,因为学生这方面的概念很差,以前教师演示一遍,学生跟着做,还有的学生不能掌握。n建立杠杆和滑轮间的关系,可以自制一个教具。n将杠杆的五个要素放大,效果会好些。n面
22、对面,一群教师针对一个共同的话题,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理解。老教师有经验,新教师没有框框。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并不是试图将他自己的观点或做法强加于人,而是相互探讨,不断地对谭老师的设计进行修改和调整,试图形成一个更好的行动把课上得更好。n有人说,人类的思维好比普通的光线,五花八门,各种各样的,不同的思维观念之间激荡冲突,互有消长。如果人们能够像激光那样以高度的内聚力来共同思维,就会生成无穷的力量。同事间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的观点、态度、反应和感受,会大大提高决策的质量,也使将来的行动更有效。这是一个教师帮教师,通过经验进行学习的具体过程,也就是我们所提倡的校本研修。阶段四:教案不能复制效果,还需行为
23、跟进n过了一天过了一天,观摩了谭观摩了谭老师的课。上课之前,谭老师给我们发了份她的教案。教案思路清晰,且环环紧扣,采纳了其他教师的一些建议,也有好多自己的想法。但课似乎并不像教案那样地清晰、有亮色。n“课上得很急。学生实验也不充分,整堂课的秋序蛮乱的,学生的观察、表达、实验数据的处理,都没有到位,和我本来的意图相差很远。”谭老师一脸沮丧。n“今天课上出现了好些用滑轮的情境,能吸引学生。但好像有些学生不明白其情境,比如攀岩的装置中也有滑轮。还有一个学生讲到升降机上有定滑轮,我一下子楞住了”。n“让学生探究实验好像挺好,但今天课上,学生动手显得多余,效果还不如老师先上一节课,再让学生动手做的好。”
24、徐老师感慨地说。n谭老师是用心了的,但教师们对课显然都有不满,这可能真的应验了一句话教案:不能复制效果。一堂好课,绝非是执行一个完美的教案,而是教师边教边改,不断调整设想,不断甄别顺利与困难之处,自觉地在实践中作行为自省与调整的跟进,是教师在行动中学习的过程。n最后,大家一致认为谭老师应该再上一堂课。因为唯有通过行为的跟进再次上课,才能使讨论中的设想、建议等与真实的课堂发生交互作用,让参与讨论的每个人都有机会对问题进行再一次的实践审视,提升我们的实践知能;也唯有如此,才能使下一次的研修活动以前一次实践积累的经验和反思为起点,有一个发展与深化。这是一个环环相扣,连环改进的过程。阶段五:评论与碰撞
25、,进一步聚焦问题n当一群人聚在一起研讨的目的不是要解决个人方面的问题,而是去完成某项有意义的任务,旨在探讨一种更深层次的问题时,就不用兜圈子,不用东拉西扯,避免尴尬,只需直言不讳,冲突、碰撞开始出现。这是必然的,要做的是,通盘考虑全局,分析哪些是好的主意,哪些是课的毛病,形成看法和办法,然后去尝试它。又一次课后反馈开始了。n“我们呈现给学生的越简单越直观越好,可以直截了当地导入新课。”n“现在课上创设情境,是为了让学生感到用了机械比不用确实方便了,省力了。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理解物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很重要。”n“情境不是光为了吸引学生,情境是为后面的学习提供思路,问题是,后面要学的是什么”n“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