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法学-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自然资源法学-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然资源 法学 课件
- 资源描述:
-
1、w“天生蒸民,有物有则”w诗经大雅 蒸民w取意为“合乎天道自然之制度规则”,其中的“制度”既包括很多。自然资源法学主讲:杨华absyang163主教409Cw第一章绪论第二章自然资源法概述第三章自然资源法律关系第四章自然资源法的法律属性与理论定位第五章自然资源法的基本原则第六章自然资源法的基本制度构成第七章自然资源法律责任第八章土地资源法第九章水资源法第十章矿产资源法第十一章森林资源法第十二章野生动植物资源法第十三章草原资源法第十四章防沙治沙法第十五章海洋资源法第十六章渔业资源法绪论第一节自然资源概述w一、自然资源的概念w自然资源由“自然”和“资源”两部分组成w二、自然资源的分类w按照自然资源
2、的自然赋存条件为标准,可以将其分为地下资源和地表资源两类。w按照自然资源的再生程度为标准,可以将其分为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和恒定资源三类。w自然资源还可以按照其存续状态划分为存量资源和流量资源;按照其对人类社会的用途划分为工业资源、农业资源、旅游资源等;也可以按照其基本属性划分为土地资源、水资源、矿物资源、生物资源等。究竟采用如何的分类标准,主要取决于研究的目的与要求。w人均土地占有量却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3;w人均矿产资源占有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w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w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w人均林木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5。w三、自然
3、资源的特征w(一)自然资源的自然性w(二)自然资源的社会性w(三)自然资源的整体性w(四)自然资源的相对性w四、与自然资源的相关概念w(一)自然资源与环境w(二)自然资源与资源产品第二节自然资源与人类社会w一、自然资源与人类社会的相互作用与影响w二、自然资源与可持续发展w三、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w对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应遵循两个基本原则w对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具体方式和途径w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也应遵循两个基本原则w四、自然资源的保护第三节自然资源与法w一、自然资源日益显著的社会属性w(一)自然资源的稀缺性w(二)自然资源与绿色核算体系w(三)自然资源与生产力的密切相关性w二
4、、自然资源的社会属性及其法律调整第四节自然资源法学w一、自然资源法学的概念w新兴的学科w重视不同学科的借鉴与发展w必须吸收自然科学的成果w是指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规律,以及自然资源立法、执法和司法时间进行理论概括的学科。w二、自然资源法的研究对象w三、自然资源法学的研究方法历史分析比较分析经济分析实证分析第二章自然资源法概述第一节自然资源法概念和调整对象w一、自然资源法的概念自然资源法是调整人们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w注意理解:(一)自然资源法的调整对象是特定的社会关系(二)自然资源法是特定法律规范的总称w二、自然资源法的调整对象
5、w(一)自然资源的权属关系w(二)自然资源的流转关系w(三)自然资源的管理关系w(四)自然资源的其他关系第二节自然资源法的特征w自然资源法的特征w宏观性w综合性w社会性w科学技术性w可持续发展性w一定的国际共同性第三节自然资源法的任务目的和作用w一、自然资源法的任务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自然资源w二、自然资源法的目的一是保障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二是加强对自然资源的有效保护w三、自然资源法的作用w一是合理开发加强保护w二是提高管理机关和社会公众的自然资源法意识w三是维护我国自然资源权属并加强立法和国际交流第四节自然资源法的渊源w宪法w法律w行政法规与地方性法规w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w
6、法律解释w国际条约与协定第五节自然资源法律规范w一、自然资源法律规范的定义和特征概括性综合性确定性w二、自然资源法律规范的分类w(一)根据自然资源法律规范规定的主要内容,可以将其分为抽象性规范和具体性规范。w(二)、根据自然资源法律规范规定的不同作用方式,可以将其分为强行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第六节自然资源法的体系w一、自然资源法体系的概念主要是从自然资源法的内部结构上对自然资源法进行的理论分析和定位,它是指一个国家的自然资源法所应具有的内在统一、有机联系的系统性与整体性。w二、合理确定自然资源法体系的主要考虑因素w(一)、确定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管理的宏观战略和基本制度安排w(二)、对自然
7、资源的分类管理w(三)、自然资源行业管理w(四)、生态保护w(五)、与国际接轨w三、自然资源法体系的构成。w(一)综合自然资源法w(二)自然资源品种法w(三)自然资源行业法w(四)自然资源保养法w(五)国际自然资源法第三章自然资源法律关系第一节自然资源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w一、自然资源法律关系的概念是指自然资源法主体在自然资源开放、利用、保护、管理等社会关系中形成的,由自然资源法律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权利义务关系。w二、自然资源法律关系的特征w(一)是以自然资源为基础而产生的社会关系w(二)是由自然资源法律规范确认和调整的社会关系w(三)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第二节自然资源法律关系的构成w一、自然资源
8、法律关系的主体(一)自然资源法律关系主体的概念(二)自然资源法律关系主体的分类(三)自然资源法律关系具有明显的综合性w二、自然资源法律关系内容w(一)自然资源法律关系内容的概念是指根据自然资源法的规定,自然资源法律关系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的总和,即自然资源法律权利和义务。w(二)自然资源法律关系内容的特征w三、自然资源法律关系的客体w(一)自然资源与自然资源产品w(二)自然资源行为第三节自然资源法律关系的运行w一、自然资源法律关系的运行的概念是指自然资源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过程w二、自然资源法律关系运行的条件第四章自然资源法的法律属性与理论定位第一节自然资源法的法律形态演变w一、自
9、然资源法的法律形态演变概述是指自然资源法在其不同发展阶段借以存在的法律形式与状态的外在表现w自然资源法律形态演变的社会因素:首先,对自然资源的社会定位不同其次,对自然资源的社会定位不同最后,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社会情势不同w二、自然资源法法律形态的发展与进化w(一)十九世纪以前的特别物权法时期w(二)十九世纪初期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单行法时期w(三)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的体系化时期第二节自然资源法的法律理念变迁w一、自然资源法的法律理念变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w(一)社会化w(二)生态化第三节自然资源法的部门法属性分析w一、对自然资源法部门法属性研究现状的概括与评析w二、确定自然资源法部门法属性
10、的基本思路w(一)超越传统的法学思维定势w(二)破除相关部门法之间的门户之见w(三)体现自然资源法自身的演化规律及其发展趋势w三、自然资源法的部门法属性分析首先,对环境法的拓展理解其次,自然资源法进一步的生态化发展第四节自然资源法与相关部门法的区别与联系w一、自然资源法与民法w二、自然资源法与行政法w三、自然资源法与经济法第五章自然资源法的基本原则第一节自然资源法的基本原则概述w一自然资源法的基本原则概念与特征w(一)概念是指贯彻自然资源法整个法律领域始终,具有普遍知道意义和约束力,全面体现自然资源法内在质地的规定性与本质特征并购成该法律领域的根本性规则w(二)特征首先,显示自然资源法价值取向
11、的独特性其次,表现自然资源法自身法律价值的普遍性与整合性最后,体现对自然资源法律制度与规范的指导性第二节自然资源权属确定的国家控制原则w一、自然资源权属确定的国家控制原则的概念是指在确定自然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经营管理权以及其他权益的范围、归属及其流转等问题上,应该由国家在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相关立法予以确定,保证国家占据决定性的支配地位.w二、自然资源权属确定的国家控制原则的依据w(一)体现和贯彻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要求w(二)发挥国家对自然资源宏观调控职能的重要保证w(三)满足自然资源特殊属性对权属制定设计的内在要求w三、自然资源权属确定的国家控制原则的贯彻w(一)重要的自然
12、资源属于国家所有w(二)由国家依法确定自然资源各种用益性权利w(三)由国家对自然资源的权属流转进行必要的干预和限制第三节合理规划与利益平衡的原则w一、合理规划与利益平衡的概念是指在围绕自然资源的开放、利用、保护、管理等各项工作而展开的一系列社会活动的过程中,应该由国家在充分考虑自然资源的分布状况、承载能力及社会经济需求的基础上,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范围、方式和程度等方面的问题做出合理的安排和规划在自然资源的配置过程中统筹兼顾其自身特点及不同利益要求。w二、合理规划与利益平衡的依据w(一)自然资源分布的地域性差异w(二)自然资源多功能性及开发利用的多目标性所导致的潜在利益冲突w三、合理规划与利益
13、平衡的贯彻w(一)制定自然资源规则,合理确定自然资源开放利用的基本战略w(二)注意协调不同利益主张的冲突,逐步建立适当的利益补偿机制第四节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原则w一、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原则的概念w二、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原则的依据w(一)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潜在冲突w(二)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相互依存w(三)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w三、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原则的贯彻w(一)加强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影响评估与论证w(二)在对自然资源进行开发的同时加强生态保护对策和手段的运用w(三)增收生态补偿费第五节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原则w一、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原则的概念w二、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原则的依
14、据w(一)在经济上实现自然资源的价值w(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效率w(三)形成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经济激励与约束机制,提高自然资源的配置效率w三、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原则的贯彻w(一)健全和完善自然资源配置的一级市场w(二)发展和完善自然资源的税费制定第六节最优利用原则w一、最优利用原则的概念w二、最优利用原则的依据w(一)自然资源的稀缺性w(二)自然资源的整体性与多功能性w(三)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外部性w三、最优利用原则的贯彻节约利用综合利用循环利用第六章自然资源法的基本制度构成第一节自然资源法基本制度构成概述w一、自然资源法律制度的概念和特点w(一)概念是指在自然资源法中,调整特定
15、自然资源社会关系,并具有相同或相似法律功能的一系列法律规范所组成的整合性的规则系统。w(二)特点调整对象特定性法律规范整合性法律功能同质性法律实施的可操作性w二、自然资源法的基本制度构成自然资源权属制度自然资源流转制度自然资源行政管理制度第二节自然资源权属制度w一、自然资源所有权w(一)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及其实现w(二)自然资源集体所有权及其改造w二、自然资源他项权利概念:是指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自然资源的非所有权人对自然资源享有的使用和收益的各种权利的统称。w(一)自然资源他项权利的法律属性首先,自然资源他项权利属于特别法上物权其次,自然资源他项权利是定限物权最后,自然资源他项权利是用益物
16、权w(二)、自然资源他项权利的改进和完善1、自然资源他项权利不以实际占有为前提2、注意协调自然资源他项权利与相关权利的关系3、强化自然资源他项权利的独立性第三节自然资源流转制度w一、确立自然资源流转制度的必要性w(一)体现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w(二)推动自然资源价值的真正实现w(三)促进自然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和水平w二、构建自然资源流转制度的基本思路w(一)促进流转是构建自然资源流转制度在宏观方面的基本指导思想,它要解决的是一个必要性的问题。w(二)有限流转是构建自然资源流转制度在实施层面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它所解决的是一个可行性的问题。w三、自然资源权利交易的层次和种类
17、w(一)自然资源权利交易的层次1、自然资源的所有权交易2、自然资源各种开发利用权利的交易w 首先,从“管理的交易”向“买卖的交易”转变w 其次,对自然资源进行科学定价w 最后,要理顺立法思路,树立新的交易观念w(二)自然资源权利交易的种类1、设定性交易和传递性交易2、一般性交易和牟利性交易第四节自然资源行政管理制度w一、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概念:是指自然资源管理机构的结构及组织方式,即采用何种组织形式以及这些组织形式之间的分工与协调,并以何种方式完成其自然资源管理的职责。w(一)专门的自然资源主管部门1、中央机构w 自然资源行业管理部门w 专项自然资源管理部门w 基于特定自然资源区域而设置的中央派
18、出机构2、地方机构w(二)辅助性的自然资源管理部门w二、自然资源行政管理的主要领域w(一)编制各种自然资源规划w(二)确认自然资源权属w(三)审核和颁发各种自然资源许可证w(四)征自然资源税费w(五)进行自然资源行业监管w(六)监督检查并追究有关法律责任第七章自然资源法律责任第一节自然资源法律责任概述w一、自然资源法律责任概念是指违反了自然资源法的法律规定,不按照法律规定履行自然资源的行政管理职责或不履行自然资源义务,或者侵犯合法自然资源权益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w二、自然资源法律责任研究的基本思路w(一)法律责任的生态化首先,在自然资源法律责任对象或客体的认定方面,在考虑财产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同
19、时,应更充分考虑生态利益和长远利益。其次,在自然资源法律责任功能方面,更加突出和强调法律责任的预防功能。(二)法律责任承担方式的异化和转化第二节自然资源法中的民事责任w一、自然资源法中的民事责任概念特点w(一)概念是指自然资源法律关系主体因破坏或违法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侵占或损害国家、集体和个人合法的自然资源权益而应当承担的民事方面的法律责任。w(二)特点首先,我国自然资源发中的民事责任,主要是民事责任体系中的侵权责任。其次,自然资源发中的民事责任的基本功能在于恢复和补偿,不具有惩罚的性质,在此需要与相关行政责任进行明确区分。w二、自然资源法中民事责任的主要适用领域1、直接侵犯自然资源所有权的行
20、为。2、违法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导致自然资源破坏的行为。3、破坏自然资源利用设施的行为。w三、自然资源法中民事责任的现状评析第三节自然资源法中的行政责任w一、自然资源法中的行政责任概念概念:是指自然资源法律关系主体由于违反自然资源法中行政法律规范或者不履行行政法律义务而依法应承担的在行政方面的法律责任。w二、自然资源法中的行政责任的分类w(一)行政处分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w(二)行政处罚罚款吊销执照和许可证责令停止生产或使用没收财物行政拘留w(三)行政处分与行政处罚的区别做出机关不同对象不同适用的违法行为不同形式不同第四节自然资源法中的刑事责任w一、自然资源法中的刑事责任的概念
21、是指违反自然资源法律、法规的规定,非法开采自然资源,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已经触犯刑律构成犯罪的行为应承担的在形式方面的法律责任。w二、破坏自然资源类犯罪构成特点w三、破坏自然资源类犯罪的主要罪名第八章第八章 土地资源法土地资源法第一节第一节 概说概说w一、土地和土地资源的一、土地和土地资源的概念概念w(一)土地的概念(一)土地的概念是一个由气候、土壤、是一个由气候、土壤、地貌、岩石、水文、动地貌、岩石、水文、动植物等自然要素组成的植物等自然要素组成的自然综合体,而不能仅自然综合体,而不能仅仅理解为土壤或者耕地。仅理解为土壤或者耕地。w(二)土地资源的概念(二)土地资源的概念是指对人类
22、有利用价值是指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的土地。w二、中国的土地资源状二、中国的土地资源状况况w(一)中国土地资源的特点w1.人均占地少w2.总体质量差w3.资源匹配失衡w4.后备资源不足w(二)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存在的问题1.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化,盐渍化、次生潜育化面积大。2.人口增加,使人地矛盾更加突出。3.盲目、违法批地,浪费土地现象严重。4.城镇建设外延扩张,村庄建设分散无序,土地被乱占滥用的现象突出。5.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数量过多。6.土地粗放经营,忽视生态保护,土地质量下降。7.耕地抛荒、闲置现象时有发生。第二节第二节 我国土地资源的立法沿革我国土地资源的立法沿革w一、我
23、国土地资源立法一、我国土地资源立法的历史进程的历史进程1、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土地改革法,规定:“大森林、大水利工程、大荒地、大荒山、大盐田及矿山、湖、沼、河港为国家所有”。2、1982年宪法作出了“一切使用土地的组织和个人,必须合理利用土地”的规定。3、2019年3月14日,在党中央的建议下,第8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5次会议通过修改的刑法,第一次设立了3项土地犯罪条款,即“破坏耕地罪”、“非法批地罪”和“非法转让土地罪”,这是我国土地立法的重大突破。修订后的刑法于2019年10月l日起正式实施。随后,2019年4月29日,9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次会议决定,将土地管理法的修订工作交
24、由全民讨论。这是继宪法之后我国第一部让全民讨论的法律。2019年8月29日,第9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4次会议通过修订的土地管理法,第一次将土地基本国策写进法律,即以立法形式确认了土地基本国策的法律地位,本法第3条明确规定:“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2019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作如下修改:第2条第4款修改为:“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收并给予补偿。”将第43条第2款、第45条、第46条、第47条、第49条、第51条、第78条、第79条中的“征收”修改为“征收”。w二、我国土地资
25、源立法二、我国土地资源立法现状现状第三节第三节 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法律规定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法律规定w一、土地权属规定一、土地权属规定w(一)土地所有权1土地所有权公有制2规定国家所有土地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3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县级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所有权。土地可以依法确定给单位或个人使用。4“国家依法实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5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由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承包经营,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土地承包经营期限为30年。6土地权属登记制度w(二)土地使用权1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w(1)具有特定的土地使用权出让主体w(2)特定的出让标的w(3)法律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