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频域分析法-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自动控制原理-频域分析法-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动控制 原理 分析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五章第五章频域分析法频域分析法频率法频率法1ppt基本要求基本要求 1.正确理解正确理解频率特性频率特性的概念。的概念。2.熟练掌握熟练掌握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熟记其,熟记其幅相特性曲幅相特性曲线及对数频率特性曲线线及对数频率特性曲线。3.熟练掌握熟练掌握由系统开环传递函数绘制系统的开环对数由系统开环传递函数绘制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渐近特性曲线及开环对数相频曲线幅频渐近特性曲线及开环对数相频曲线的方法。的方法。4.熟练掌握由熟练掌握由具有最小相位性质的系统具有最小相位性质的系统开环对数幅频开环对数幅频特性曲线求开环传递函数的方法。特性曲线求开环传递函数的方法。2ppt5.熟练
2、掌握熟练掌握Nyquist稳定判据稳定判据和对数频率稳定判据。和对数频率稳定判据。6.熟练掌握熟练掌握稳定裕度稳定裕度的概念及计算稳定裕度的方法。的概念及计算稳定裕度的方法。7.理解理解闭环频率特性的特征量闭环频率特性的特征量与控制系统阶跃响应的与控制系统阶跃响应的定性关系。定性关系。8.理解理解开环对数频率特性与系统性能的关系及三频段开环对数频率特性与系统性能的关系及三频段的概念,会用三频段的分析方法对两个系统进行分的概念,会用三频段的分析方法对两个系统进行分析与比较。析与比较。3ppt 频率特性法频率特性法是经典控制理论中对系是经典控制理论中对系统进行分析与综合的又一重要方法。统进行分析与
3、综合的又一重要方法。J与时域分析法和根轨迹法与时域分析法和根轨迹法不同不同;J频域性能指标与时域性能指标之间有频域性能指标与时域性能指标之间有内在联系内在联系;J频率特性法可以根据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采用频率特性法可以根据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采用解解析的方法析的方法得到系统的频率特性,也可以用得到系统的频率特性,也可以用实验的方实验的方法法测出稳定系统或元件的频率特性;测出稳定系统或元件的频率特性;J频率特性分析系统对频率特性分析系统对正弦信号的稳态响应正弦信号的稳态响应;频率法的五个特点频率法的五个特点4ppt51 频率特性频率特性5ppt一、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sinrrtAt输入信号:输
4、入信号:22)(sAsR其拉氏变换式:其拉氏变换式:控制系统在正弦信号作用下的稳态输出控制系统在正弦信号作用下的稳态输出频率特性频率特性分析系统对正弦信号的稳态响应。分析系统对正弦信号的稳态响应。6ppt输出:输出:1()()()niiiCBDC sR sssssjsj1()()()()ins tj tj tiitsc tC eDeBec tc t拉氏反变换得:拉氏反变换得:22()2()()()()22rsjjjrrADssjsjAjA ej其中:其中:7ppt同理:同理:()2()2jjrjBA e将将B、D代入代入c(t),则,则:()()22()()(2()cos()2()sin()s
5、in()jtjjtjsrrrcjc tA eejAtjjAtjAt 8ppt式中:式中:()crAjA()j 结论:结论:线性定常系统在正弦信号作用下,输出线性定常系统在正弦信号作用下,输出稳态分量是和输入同频率的正弦信号。稳态分量是和输入同频率的正弦信号。()sin()scc tAt9ppt二、频率特性的定义及求取方法二、频率特性的定义及求取方法 线性定常系统,在正弦信号作用下,线性定常系统,在正弦信号作用下,输出输出的稳态分量与输入的复数比的稳态分量与输入的复数比,称为系统的,称为系统的频率频率特性特性(即为幅相频率特性,简称幅相特性)。(即为幅相频率特性,简称幅相特性)。()()|()|
6、()|jjs jsjje 频率特性表达式为:频率特性表达式为:10ppt例子例子 以以RC网络为例网络为例 其传递函数其传递函数RCTuudtduTrcc()1()()1crU sG sU sTstAursin22()rAU ss11ppt/2222sin()(0)11t TcA TAuet arctg TtTT)sin(122TtgarctTAucss正弦稳态输出正弦稳态输出稳态输出幅值:稳态输出幅值:221ATTtgarc稳态输出相位:稳态输出相位:221()()()1crAUsG s UsTss12ppt对于任何线性系统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分析。对于任何线性系统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分析。幅频
7、特性:幅频特性:221()|1G jT()G jarctg T相频特性:相频特性:2211()()11G jarctg Tj TT取:取:显然,显然,G(jw)能够完整描述网络在正弦信号作用下能够完整描述网络在正弦信号作用下稳态输出的稳态输出的幅值和相角与输入信号频率幅值和相角与输入信号频率之间的规律。之间的规律。G(jw)即为即为系统的频率特性系统的频率特性。13pptRC网络网络v其传递函数其传递函数1()1G sTRCTs1tan()211()()1()1jTs jG seG jTjTv频率特性频率特性该结论适用任何线性系统!该结论适用任何线性系统!14ppt三、频率特性的几种表示方法三
8、、频率特性的几种表示方法1 1、幅频特性、相频特性、幅相特性、幅频特性、相频特性、幅相特性()()()()()jGjGjGjAe:0)(A为系统的为系统的 幅频特性幅频特性 。)(为系统的为系统的 相频特性相频特性 。15pptRC RC 网络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网络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16pptRCRC网网络络的的幅幅相相特特性性曲曲线线oojGjGT90450)(02/11)(/10017ppt2 2、对数频率特性、对数频率特性v对数频率特性曲线又称对数频率特性曲线又称伯德(伯德(Bode)图图,包括,包括对数幅频和对数相频对数幅频和对数相频两条曲线。两条曲线。()20lg()(lg)LA
9、对数幅频特性:对数幅频特性:()(lg)对数相频特性对数相频特性:18ppt 对数相频特性曲线:对数相频特性曲线:横坐标为角频率仍采用对数分横坐标为角频率仍采用对数分度度,纵坐标采用线性分度用角度表示纵坐标采用线性分度用角度表示。对数幅频特性曲线:横坐标对数幅频特性曲线:横坐标 采用对数分度,取采用对数分度,取10为底的对数为底的对数 ,纵坐标采用,纵坐标采用线性分度用分贝数线性分度用分贝数(dB)表示。表示。10log)(dBL01.0110201.0110o45o90o0)(19ppt对数坐标刻度图对数坐标刻度图20ppt注意:注意:纵坐标是以幅值对数分贝数刻度的,是均匀的;横纵坐标是以幅
10、值对数分贝数刻度的,是均匀的;横 坐标坐标按频率对数标尺刻度按频率对数标尺刻度,但标出的是实际的值,但标出的是实际的值,是不均匀的。是不均匀的。这种坐标系称为这种坐标系称为半对数坐标系半对数坐标系。在横轴上,对应于频率每增大在横轴上,对应于频率每增大10倍的范围,称为倍的范围,称为十十 倍频程倍频程(dec),如,如1-10,5-50,而,而轴上所有十倍频程轴上所有十倍频程 的长度都是相等的长度都是相等的。的。为了说明对数幅频特性的特点,引进为了说明对数幅频特性的特点,引进斜率斜率的概念,的概念,即即横坐标每变化十倍频程(即变化)所对应的纵坐横坐标每变化十倍频程(即变化)所对应的纵坐 标分贝数
11、的变化量标分贝数的变化量。21ppt 以以角频率为参变量角频率为参变量,横坐标是相位,单位采用角度;纵坐,横坐标是相位,单位采用角度;纵坐标为幅值,单位采用分贝。标为幅值,单位采用分贝。对数幅相频率曲线(尼柯尔斯图)对数幅相频率曲线(尼柯尔斯图)22pptp幅值的乘除简化为加减;幅值的乘除简化为加减;p可以用叠加方法绘制可以用叠加方法绘制BodeBode图;图;p可以用简便方法近似绘制可以用简便方法近似绘制BodeBode图;图;p扩大研究问题的范围;扩大研究问题的范围;p便于用实验方法确定频率特性对应的传递函数。便于用实验方法确定频率特性对应的传递函数。BodeBode图的优点图的优点23p
12、pt对数坐标系对数坐标系24ppt52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25ppt0()()()jjG jKK eAe 一、比例环节(放大环节)一、比例环节(放大环节)()20lg()20lgLAK幅频特性幅频特性0)(相频特性相频特性()()0AK 对数幅相特性对数幅相特性26ppt比例环节的频率特性曲线比例环节的频率特性曲线27ppt二、积分环节21)(jejG幅相特性幅相特性ssG1)(传递函数传递函数相频特性是一常值相频特性是一常值228ppt积分环节的幅频积分环节的幅频/相频、幅相特性曲线相频、幅相特性曲线29ppt对数频率特性对数频率特性30ppt三、微分环节2()jG je幅
13、相特性幅相特性()G ss传递函数传递函数相频特性是一常值相频特性是一常值231ppt微分环节的幅频微分环节的幅频/相频、幅相、对数特性曲线相频、幅相、对数特性曲线32ppt四、惯性环节(一阶系统)11)(TssG传递函数传递函数TjeTTjjG1tan21)(111)(33ppt惯性环节的幅频、相频、幅相特性曲线惯性环节的幅频、相频、幅相特性曲线34ppt对数频率特性对数频率特性 11lg2022TAL1lg2022T TG1tan 当当,1T 0L当当,1T TLlg20,1T35ppt惯性环节的对数频率特性曲线惯性环节的对数频率特性曲线36ppt221log20)(TLTarctg)(图
14、示:当图示:当T=0.5(s)时,系统的极坐标图、伯德图)时,系统的极坐标图、伯德图037ppt对数幅频特性的渐近线的近似方法:对数幅频特性的渐近线的近似方法:221log20)(TL)(01log201log20)(,/122dBTLT在频率很低时,对数幅频曲线可用在频率很低时,对数幅频曲线可用0分贝线近似。分贝线近似。38pptTTLTlog201log20)(,/122在图中在图中 T=0.5,1/T=2(rad/sec)TTTLa/1log20/10)(当频率很高时,对数幅频曲线可用一条直线近似,直当频率很高时,对数幅频曲线可用一条直线近似,直线斜率为线斜率为-20dB/dec,与零分
15、贝线相交的角频率为,与零分贝线相交的角频率为 1/T。39ppt 惯性环节的对数幅频特性曲线近似为两段直线。两直线惯性环节的对数幅频特性曲线近似为两段直线。两直线相交,交点处频率相交,交点处频率 ,称为,称为转折频率转折频率。两直线实际上是对数幅频特性曲线的渐近线,故又称为两直线实际上是对数幅频特性曲线的渐近线,故又称为对数幅频特性渐近线。对数幅频特性渐近线。用渐近线代替对数幅频特性曲线,最大误差发生在转折用渐近线代替对数幅频特性曲线,最大误差发生在转折频率处,即频率处,即 处。处。惯性环节的误差曲线惯性环节的误差曲线1/T1/T40ppt2222120log 1()120log 120log
16、TTLTTT 误差的最大值发生在角频率为误差的最大值发生在角频率为1/T处,这时处,这时误差最大值为误差最大值为-3dB。用渐近线近似产生的误差曲线用渐近线近似产生的误差曲线)()()(aLLL41ppt五、一阶微分环节1)(ssG1tan21)(1)(jejjG42ppt六、振荡环节(二阶系统)2222)(nnnsssG传递函数传递函数222222()()2()2nnnnnnG jjjj 频率频率特性特性43ppt22221()2()21ns js jnnnnG jssss2222224)1(1)(nnjG2212)(nnarctgjG令无因次频率令无因次频率 为参变量为参变量nu/2222
17、4)1(1)(uujuG212)(uuarctgjuG若若221()901uuG juarctgu44ppt0u1u4.06.08.09.0振荡环节的幅相特性曲线(极坐标图)振荡环节的幅相特性曲线(极坐标图)45ppt05.02.05.07.0振荡环节的幅频、相频特性曲线振荡环节的幅频、相频特性曲线46ppt幅频特性的谐振峰值和谐振角频率:幅频特性的谐振峰值和谐振角频率:22224)1(1)(uujuG)707.02/1(21,0)(2rudujuGd)707.02/1(212nr2212/1)(,21rrnrjGM幅频特性的谐振幅频特性的谐振角频率角频率和谐振和谐振峰值峰值:47ppt谐振频
18、率谐振频率212mn谐振峰值谐振峰值21()21mmA48ppt振荡环节的对数频率特性振荡环节的对数频率特性2222224)1(log20)(log20)(nnjGL0)(Ln低频渐近线是零分贝线。低频渐近线是零分贝线。()40log(/)40log()1/nnnLTT 高频段是一条斜率为高频段是一条斜率为-40/dB的直线,和零分的直线,和零分贝线相交于贝线相交于 ,振荡环节的交接频率为,振荡环节的交接频率为 。nn特征点特征点:1,20lg902nL 49ppt1.03.05.07.0decdB/40n振荡环节的伯德图振荡环节的伯德图50ppt渐近线对数幅频特性引起的误差:渐近线对数幅频特
19、性引起的误差:)()(),(aLLL),()()(LLLannnnnnnLL2222222222222)log(204)1(log20),(4)1(log20),(51ppt振荡环节的幅相特性振荡环节的幅相特性振荡环节的对数幅频渐进特性振荡环节的对数幅频渐进特性52ppt七、二阶微分环节12)(2nnsssG222()2112nnnnjjG jj 0,01n2222224)1()(nnjG2212)(nnarctgjG53ppt2112tan)()(nnjG二阶微分环节的对数频率特性二阶微分环节的对数频率特性54ppt)(tan(211)(111)(TjeTTjjG八、一阶不稳定环节11)(T
20、ssG55ppt非最小相位环节 定义:传递函数中有右极点、右零点的环节定义:传递函数中有右极点、右零点的环节(或系统),称为(或系统),称为非最小相位环节非最小相位环节(或系统)。(或系统)。一阶不稳定环节的幅频与惯性环节的幅频完全一阶不稳定环节的幅频与惯性环节的幅频完全相同,但是相频大不一样。相位的绝对值大,相同,但是相频大不一样。相位的绝对值大,故故一阶不稳定环节又称非最小相位环节一阶不稳定环节又称非最小相位环节。56ppt九、延迟环节 sesRsCsG 1A jG 0L延迟环节输入输出关系为延迟环节输入输出关系为 c tr t57ppt58ppt53 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
21、59ppt 设系统开环传递函数由若干典型环节串联设系统开环传递函数由若干典型环节串联 12nG s=G s GsGs开环频率特性开环频率特性1()1()niinjGjiiGjGje一、开环幅相特性曲线一、开环幅相特性曲线60ppt系统开环幅频与相频分别为系统开环幅频与相频分别为nii=1A w=Gjw=G(jw)12n 1120lg()20lg()20lg()nniiiiLG jG jG j 61ppt1、开环幅相特性曲线、开环幅相特性曲线(1)当)当 niisTKsG11 系统开环传递函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不包含数不包含积分环节积分环节和和微分环节微分环节。系统开环幅相特性曲线系统开环幅相特性曲
22、线62ppt(2)当)当 niimiisTsKsG1111取取m=1,n=3时系统开环幅相特时系统开环幅相特性曲线性曲线 系统开环传递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分子有一阶微函数分子有一阶微分环节,其开环幅分环节,其开环幅相特性曲线出现相特性曲线出现凹凹凸凸。63ppt(3)当)当 1KG ss Ts含有积分环节时的开环幅相特性曲线含有积分环节时的开环幅相特性曲线 开环传递函数有积分环节时,频率趋于零时,开环传递函数有积分环节时,频率趋于零时,幅值趋于无穷大。幅值趋于无穷大。64ppt2.系统开环幅相的特点系统开环幅相的特点 当频率当频率 0 时,其开环幅相特性完全由时,其开环幅相特性完全由比比例环节和积
23、分环节例环节和积分环节决定。决定。当频率当频率 时,若时,若nm,G(j)|=0相角为相角为(m-n)/2。若若G(s)中分子含有中分子含有s因子环节,其因子环节,其G(j)曲线随曲线随 变化时发生弯曲。变化时发生弯曲。G(j)曲线与负实轴的交点,是一个关键点。曲线与负实轴的交点,是一个关键点。65ppt系统开环传函的频率特性称为系统开环传函的频率特性称为开环频率特性。开环频率特性。控制系统一般总是由若干环节组成的控制系统一般总是由若干环节组成的,设其开环设其开环传递函数为传递函数为 :G(s)=G1(s)G2(s)Gn(s)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为: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为:)()()()(21jG
24、jGjGjGn二、开环对数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二、开环对数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66ppt或或 )()(2)(1)()()()()(21njnjjjeAeAeAeA得得)()()()()()()()(2121nnAAAA则系统的开环对数频率特性为则系统的开环对数频率特性为 )()()()()()()()(lg20)(lg20)(lg20)(lg20)(212121nnnLLLAAAAL其中其中,Li()=20lgAi(),(i=1,2,n)。67ppt 12n 系统开环对数幅频等于各环节的对数幅频之和,系统开环对数幅频等于各环节的对数幅频之和,相频等于各环节相频之和。相频等于各环节相频之和。11nn
25、iii=i=L=20lg G(j)=20lgG(j)=20lg G(j)68ppt例例 5-15-1 绘制开环传递函数为绘制开环传递函数为)101)(1()(ssKsG的零型系统的伯德图。的零型系统的伯德图。解解 系统开环对数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分别为系统开环对数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分别为 12322()()()()20lg20lg 120lg 1 100LLLLK123()()()()arctanarctan10 69ppt例例 5-1 5-1 的伯德图的伯德图 L()/dBL1()20lgK0.120dB/dec1L3()0dB20dB40dBL2()L()40dB/dec1()2()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