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中国传统文化绪论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4526200
  • 上传时间:2022-12-16
  • 格式:PPT
  • 页数:16
  • 大小:4.55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中国传统文化绪论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中国传统文化 绪论 课件
    资源描述:

    1、中国传统文化绪论中国传统文化绪论绪论: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现代意义绪论: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现代意义?一、文化的概念一、文化的概念1.1.文化与文明文化与文明“文化文化”一词,语义极广。东西方因文化背景不同,对文化的定义一词,语义极广。东西方因文化背景不同,对文化的定义也有较大差别。也有较大差别。中国甲骨金文中已出现中国甲骨金文中已出现“文文”、“化化”。二者最早出现在。二者最早出现在易易贲卦贲卦 彖传:彖传:“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天下。”文化一词最早出现在刘向说苑文化一词最早出现在刘向说苑 指武:指武:“圣人之治圣人之治天下也天下也,先文德而后

    2、武力。凡武之兴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为不服也,文化不改文化不改,然后加诛。然后加诛。”由此可见,中国文化一词的涵义是指文治教化、文德睦远、人伦教由此可见,中国文化一词的涵义是指文治教化、文德睦远、人伦教化等。化等。西方文化一词源于拉丁词根西方文化一词源于拉丁词根culture,意指人类对土地的开垦、农作,意指人类对土地的开垦、农作物的培育、栽培园艺等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物的培育、栽培园艺等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绪论: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现代意义?一、文化的概念1.文化与绪论: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现代意义绪论: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现代意义?一、文化的概念一、文化的概念1.1.文化与文

    3、明文化与文明我们所讲的我们所讲的“文化文化”概念概念,其本质意蕴是指其本质意蕴是指“人类化人类化”、“自然的自然的人化人化”,它是人的价值观念在社会实践中的对象化的过程与结果。,它是人的价值观念在社会实践中的对象化的过程与结果。“自然的人化自然的人化”过程表现为:物质生产文化、制度行为文化、精神过程表现为:物质生产文化、制度行为文化、精神心理文化三个层面。心理文化三个层面。“文明文明”是人类进步的状态,是文化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一般是人类进步的状态,是文化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一般主张把文字的出现、金属工具的使用、都邑城池的建立等事项作为主张把文字的出现、金属工具的使用、都邑城池的建立等事项

    4、作为文明出现的标志。文明在西方是市民世界的产物。文明出现的标志。文明在西方是市民世界的产物。“文化文化”和和“文明文明”两个概念之间有大面积的重合两个概念之间有大面积的重合,但二者不能等同。但二者不能等同。文明的内涵比文化大,但外延比文化小。文明的内涵比文化大,但外延比文化小。中华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文明古国中唯是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文明没有中断的国家。一一个文明没有中断的国家。?绪论: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现代意义?一、文化的概念1.文化与绪论: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现代意义绪论: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现代意义?一、文化的概念一、文化的概念2.

    5、2.中国中国华夏华夏中华中华文化既具有历时的时代性,又具有共时的区域性,即民族性。不同文化既具有历时的时代性,又具有共时的区域性,即民族性。不同地域、不同国度人们创制的文化千差万别。地域、不同国度人们创制的文化千差万别。“中国中国”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是一个历史的范畴,随着时代的演进随着时代的演进,其范围不断拓展。先其范围不断拓展。先秦时期的中国指周王朝的京师或者中原。周初的何尊铭辞中有秦时期的中国指周王朝的京师或者中原。周初的何尊铭辞中有“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春秋公羊传:春秋公羊传:“中国不绝若线,中国不绝若线,桓公救中国而攘夷狄。桓公救中国而攘夷狄。”秦汉以后秦汉

    6、以后,“中国中国”指定都中原的大一统指定都中原的大一统王朝及其所辖的版图。王朝及其所辖的版图。“中国中国”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概念开始于近代。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概念开始于近代。1869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1842年的南京条约年的南京条约,清王朝在清王朝在外交上使用外交上使用“中国中国”一词。一词。1911年年10月月11日日,武昌起义次日的革命武昌起义次日的革命军议定的十三条方针中军议定的十三条方针中,第二条即称中国为中华民国。第二条即称中国为中华民国。?绪论: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现代意义?一、文化的概念2.中国绪论: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现代意义绪论: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现代意义?一、文化的

    7、概念一、文化的概念2.2.中国中国华夏华夏中华中华“华夏华夏”是汉族先民的古称是汉族先民的古称,他们居住在以伊洛流域为中心的黄河中他们居住在以伊洛流域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下游地区,以炎黄二帝为祖先神以炎黄二帝为祖先神.至少到春秋时期,至少到春秋时期,“华夏华夏”已成为已成为中原人民的自我称谓。左传:中原人民的自我称谓。左传:“楚失华夏楚失华夏”。先秦,。先秦,“华夏华夏”人活动的区域正是人活动的区域正是“中国中国”的范围。后来汲纳融合了四周各地边民,的范围。后来汲纳融合了四周各地边民,共同形成汉族。经过几千年的民族融合,由汉族和共同形成汉族。经过几千年的民族融合,由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共个少

    8、数民族共同组成中华民族。形成了共同的图腾同组成中华民族。形成了共同的图腾龙。龙。“中国中国”与与“华夏华夏”是一个文化的概念。是一个文化的概念。左传正义曰:左传正义曰:“中国中国有礼义之大有礼义之大,故谓之夏故谓之夏;有服章之美有服章之美,故谓之华。华夏一也。故谓之华。华夏一也。”这种这种“礼义之大礼义之大”、“服章之美服章之美”的文化优越感和文化中心意识,还表的文化优越感和文化中心意识,还表现在现在“中华中华”一词上。一词上。“中华中华”是是“中国中国”与与“华夏华夏”的复合而成,的复合而成,意谓居于中心而文化优越的民族。意谓居于中心而文化优越的民族。?绪论: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现代意义?一、文

    9、化的概念2.中国绪论: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现代意义绪论: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现代意义?一、文化的概念一、文化的概念3.3.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所谓传统文化所谓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留存留存每一个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它是一个民族的历史遗产在每一个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它是一个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现实生活中的展现,有着特定的内涵和占主导地位的基本精神。它负有着特定的内涵和占主导地位的基本精神。它负载着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载着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聚拢着一个聚拢着

    10、一个民族自我认同的凝聚力。民族自我认同的凝聚力。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保保留在中华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思维留在中华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化有重合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化有重合,但也有区别。古代文化类针对但也有区别。古代

    11、文化类针对现代而三言现代而三言,是文化的时代划分是文化的时代划分;传统文化是对文化的传承而言,强传统文化是对文化的传承而言,强调的是不断演进的全部文化遗产和人文精神的总和。调的是不断演进的全部文化遗产和人文精神的总和。?绪论: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现代意义?一、文化的概念3.中国传绪论: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现代意义绪论: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现代意义?一、文化的概念一、文化的概念3.3.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无疑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传统文化无疑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具有历史的传承性。具有历史的传承性。在传统属于我们之前在传统属于我们之前,我们就属于传统。我们就属于传统。传统文化又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当代性

    12、。传统的生命在传统文化又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当代性。传统的生命在于改造、创新与新的阐释。于改造、创新与新的阐释。中国当代文化是由中国传统文化、马列主义文化与西方中国当代文化是由中国传统文化、马列主义文化与西方文化三元汇一、浑然一体的交融会通型文化。文化三元汇一、浑然一体的交融会通型文化。这种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种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吸取了中华民族和世界的吸取了中华民族和世界的优秀文化遗产的社会主义新文化。优秀文化遗产的社会主义新文化。?绪论: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现代意义?一、文化的概念3.中绪论: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现代意义绪论: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现代意义?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二、中国传统文化的

    13、特质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由于其在中国特定的自然与人文源远流长。由于其在中国特定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下形成的,故而更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质。环境下形成的,故而更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质。其一,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无与伦比的生命延续力。主要原因在于环其一,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无与伦比的生命延续力。主要原因在于环境的封闭与文化的境的封闭与文化的“同化同化”力。力。其二,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非凡的包容会通精神。这种精神表现为对其二,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非凡的包容会通精神。这种精神表现为对少数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和力和亲和力。少数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和力和亲和力。其三,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推崇天人合一

    14、的和谐思想。这种思想表现其三,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推崇天人合一的和谐思想。这种思想表现为道家的为道家的“任自然任自然”、荀子的改造自然、儒家的、荀子的改造自然、儒家的“辅相天地辅相天地”。其四,中国传统文化还贯穿了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其四,中国传统文化还贯穿了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仁者乐山,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智者乐水。”的的“比德比德”学说,证明中华文化是以人为本的重德性学说,证明中华文化是以人为本的重德性的文化。的文化。?绪论: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现代意义?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中国绪论: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现代意义绪论: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现代意义?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其

    15、一,以德性修养为安身立命之本。其一,以德性修养为安身立命之本。修身是立身之道,也是立国之道。诚修身是立身之道,也是立国之道。诚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二,以中庸为基本处世之道。其二,以中庸为基本处世之道。“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矣。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矣。”中庸中庸之道的境界之道的境界“极高明而道中庸极高明而道中庸”,其步骤是,其步骤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明辩之,笃行之.”其三,以耕读传家为根本的治家之道。其三,以耕读传家为根本的治家之道。这一观念既有重生计之这一观念既有

    16、重生计之“俗俗”,又有又有求高洁之求高洁之“雅雅”,说明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融雅俗于一体的生存智慧。,说明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融雅俗于一体的生存智慧。其四,以经学为治学之根本。其四,以经学为治学之根本。汉代称研究儒家经典的学问为汉代称研究儒家经典的学问为“经学经学”.成为成为学术文化领域压倒一切的学问学术文化领域压倒一切的学问,成为自汉至清的官方哲学。成为自汉至清的官方哲学。其五,以义利合一为基本价值追求。其五,以义利合一为基本价值追求。追求义利合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追求义利合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思想。价值思想。其六,以直观意象为基本的思维方式。其六,以直观意象为基本的思维方式。中国传统思

    17、维首先是直观和直觉的,中国传统思维首先是直观和直觉的,其次中国思维方式又是意象的。其次中国思维方式又是意象的。?绪论: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现代意义?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绪论: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现代意义绪论: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现代意义?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要在文化重心转移的背景下解读,要在传统文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要在文化重心转移的背景下解读,要在传统文化精神的阐发中出新,更要在当代社会的现实境遇中展开。因此,传统文化精神的阐发中出新,更要在当代社会的现实境遇中展开。因此,传统文化现代意义的挖掘与阐发,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化现代意义的挖

    18、掘与阐发,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其一,开拓进取。其一,开拓进取。“朝闻道,夕死可矣。朝闻道,夕死可矣。”其二,顺应自然。其二,顺应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其三,和谐社会。其三,和谐社会。“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以和为贵以和为贵”,“家和万事家和万事兴兴”。其四,仁者关怀。其四,仁者关怀。“仁者爱人仁者爱人”,“泛爱众而亲仁泛爱众而亲仁”。与以人为本和民主。与以人为本和民主民本的理念是完全一致的,具有极强的时代意义。民本的理念是完全一致的,具有极强的时代意义。其五,理想人格。其五,理想人格。一个祟高的理想人格,应当是由德(道德)

    19、、知(智一个祟高的理想人格,应当是由德(道德)、知(智慧)、志(意志)、美(审美)诸要素铸成,是真、善、美的统一。据此慧)、志(意志)、美(审美)诸要素铸成,是真、善、美的统一。据此所塑造的理想人格所塑造的理想人格圣人,具有圣人,具有“内圣外王内圣外王”的特征。的特征。具有博爱的理想、中庸的风度、利他的精神、献身的情怀、经世的理念。具有博爱的理想、中庸的风度、利他的精神、献身的情怀、经世的理念。?绪论: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现代意义?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绪论: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现代意义绪论: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现代意义?三、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和方法三、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和方法1.1.学习传统

    20、文化的意义学习传统文化的意义第一,有助于更加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我们民族自身。第一,有助于更加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我们民族自身。第二,有助于更加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我们当前的国情。第二,有助于更加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我们当前的国情。第三,有助于更加理性而全面地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第三,有助于更加理性而全面地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第四,有助于更加科学而自信地吸收外来文化和发展中华文化第四,有助于更加科学而自信地吸收外来文化和发展中华文化第五,有助于更加有效而系统地提高个人的文化素质和陶冶情操第五,有助于更加有效而系统地提高个人的文化素质和陶冶情操2.学习传统文化的方法学习传统文化的方法其一,历史梳理与逻辑分析相结合其

    21、一,历史梳理与逻辑分析相结合其二,典籍研习与社会考察相结合其二,典籍研习与社会考察相结合其三,批判继承与开拓创新相结合其三,批判继承与开拓创新相结合?绪论: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现代意义?三、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绪论: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现代意义绪论: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现代意义?四、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参考书目四、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参考书目1.1.张岱年张岱年2.2.金元浦金元浦中国文化概论中国文化概论中国文化概论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3.3.张应杭张应杭4.4.张义明张义明5.5.王宁王宁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精要中国传统文化精要中

    22、国文化概论中国文化概论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西北大学出版社西北大学出版社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绪论: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现代意义?四、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参考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生态环境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生态环境?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地理环境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地理环境中国人古来之所以长期自认处于世界中心中国人古来之所以长期自认处于世界中心,与中国传统文化得以孕育的生态与中国传统文化得以孕育的生态状况有密切关系。状况有密切关系。一一地理环境地理环境中国国土面积中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而居世界第三。实际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而居世界第三。实

    23、际面积超过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公里。万平方公里。1.地形地貌:地形地貌:中国处于世界最大的欧亚大陆的东部中国处于世界最大的欧亚大陆的东部,东临浩瀚的太平洋。地东临浩瀚的太平洋。地势西高东低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呈阶梯状分布: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号称号称“世界屋脊世界屋脊”;第二第二级阶梯是青藏高原以东以北级阶梯是青藏高原以东以北,分布着高原和盆地:分布着高原和盆地: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关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关中盆地、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等中盆地、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等,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第三级阶梯是太第三级阶梯是太行山、伏牛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东广大平原地区,行山、伏牛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东广大平原地区,有东北平原、华北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江南红土丘陵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江南红土丘陵,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地理的整体性特征:首先众多的河流犹如血脉一样地理的整体性特征:首先众多的河流犹如血脉一样,将大陆广大的地区联系将大陆广大的地区联系在一起。其次是地理通道将各地联系在一起。在一起。其次是地理通道将各地联系在一起。?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生态环境?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地理环中国传统文化绪论中国传统文化绪论中国传统文化绪论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中国传统文化绪论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526200.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